
?專題8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2019·山東泰安)控制變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鐵片—
10%
鹽酸
10%
硫酸
—鎂片
干燥的藍 濕潤的藍
色石蕊試紙 色石蕊試紙
CO2
10mL
↓碘 ↓碘
水 酒精
50mL
冷水
50mL
熱水
各滴一滴紅墨水
A.探究鐵、鎂金屬活動性強弱
B.探究二氧化碳與水是否發(fā)生反應
C.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溶解性大小
D.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快慢的影響
【答案】A
【解析】A中探究鐵、鎂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時,所取酸的種類、濃度、體積和溫度等都需要相同,兩種金屬的質量、形狀等也需要相同。
2.鐵與其他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的探究。
鐵、鋁、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屬,某化學興趣小組找到鐵、鋁、銅這三種金屬,進行以下實驗。
(1)將這三種打磨光亮后如圖進行實驗,加入等體積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以“金屬表面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有同學認為不夠合理,理由是 。
(2)老師告訴興趣小組的成員,只要再找一種試劑,就可通過實驗操作和對應現(xiàn)象得出這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的順序,則下列三種試劑中符合要求的有 ?。ㄌ钭帜福?br />
A.稀硫酸B.硫酸鋁溶液C.硫酸亞鐵溶液
【答案】(1)把鐵片改成鐵絲才能進行比較;(2)C
【解析】(1)對照實驗的設計只允許有一個變量,金屬種類不同屬于變量,其它量相同,把鐵片改成鐵絲才能進行比較;
(2)分別將銅絲和鋁絲插入硫酸亞鐵溶液中,銅不反應說明排在鐵后面,鋁能反應說明排在鐵的前邊。
3.對比學習有利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共性與個性.為探究酸的性質,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xiàn)象
分析與結論
醋酸晶體試管內 ,醋酸溶液試管中鎂帶表面冒氣泡.
酸的很多反應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ㄌ睢皾狻被颉跋 保┝蛩崾拱准?zhí)炕?br />
即使是同種酸,由于 不同,它們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兩試管中均產(chǎn)生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質,這是因為酸的組成中都含有
?。ㄌ罘枺?br />
E試管中產(chǎn)生 ,
F試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
不同的酸根會導致酸的“個性”差異.因此,可用氯化鋇溶液鑒別鹽酸和硫酸.
洗試管時,小喬同學將C、F兩試管中的無色液體同時倒入一個潔凈的廢液缸,廢液缸中立刻冒氣泡并出現(xiàn)白色沉淀.請分析上述現(xiàn)象并回答:
Ⅰ.廢液缸中產(chǎn)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
Ⅱ.廢液缸里最終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鋇,可能有 ?。ㄌ罨瘜W式)。
【答案】(1)無變化
(2)濃;濃度
(3)氣泡;H+
(4)白色沉淀
(5)Ⅰ、Na2CO3+2HCl=2NaCl+H2O+CO2↑;Ⅱ、BaCO3
【解析】(1)圖1中,醋酸晶體試管內無變化,醋酸溶液試管中鎂帶表面冒氣泡;酸的很多反應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2)圖2中,濃硫酸使白紙?zhí)炕词故峭N酸,由于濃度不同,它們的揮發(fā)性大小不同;
(3)圖3中,兩試管中均產(chǎn)生氣泡,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質,這是因為酸的組成中都含有氫離子;
(4)圖4中,E試管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F(xiàn)試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不同的酸根會導致酸的“個性”差異.因此,可用氯化鋇溶液鑒別鹽酸和硫酸;
(5)將C、F兩試管中的無色液體同時倒入一個潔凈的廢液缸,廢液缸中立刻冒氣泡并出現(xiàn)白色沉淀,發(fā)生的反應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配平即可。
4.小金為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1: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將干燥的O2從導管a通入U形管(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如圖所示);待U形管內充滿O2后,在導管b處連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導管a處連接乳膠管并用止水夾夾緊,如圖乙所示。
步驟2:一段時間后,觀察U形管內的鐵絲其現(xiàn)象如表所示。
觀察對象
現(xiàn)象
①干燥的普通鐵絲
沒有明顯變化
②潮濕的普通鐵絲
較多紅褐色銹斑
③潮濕的純鐵絲
沒有明顯變化
(1)步驟1中,檢查U形管內是否已充滿O2的方法是 。
(2)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之一是需要 O2,在此實驗中能支持此條件的證據(jù)是
。
(3)通過對比實驗現(xiàn)象,此實驗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是 。
【答案】(1)在b口放帶火星的木條,如果木條復燃,則裝滿氧氣
(2)潮濕的普通鐵絲,通入氧氣后,有較多紅褐色銹斑;注射器中氧氣減少
(3)水分和金屬的內部結構
【解析】(1)步驟1中,檢查U形管內是否已充滿O2的方法是:在b口放帶火星的木條,如果木條復燃,則裝滿氧氣。
(2)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之一是需要 O2,在此實驗中能支持此條件的證據(jù)是:潮濕的普通鐵絲,通入氧氣后,有較多紅褐色銹斑;注射器中氧氣減少。
(3)通過對比實驗現(xiàn)象,此實驗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是:水分和金屬的內部結構,因為“潮濕的純鐵絲”和“潮濕的普通鐵絲”的變量是“有無碳和其他雜質”。
5.興趣小組借助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及相關試劑粗略測量空氣中O2的體積百分數(shù)。
(1)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鐵釘至光亮的目的是 除銹 。
(2)鐵生銹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已知試管剩余空間和導管的體積為20mL,導管截面積約為1cm2,充分反應后,形成穩(wěn)定液柱時,讀取讀數(shù)為4.1cm,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4)實驗時發(fā)現(xiàn)上述測量過程因反應較慢耗時較長,現(xiàn)對影響鐵生銹速率的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設】假設一:溶液的酸堿度;假設二:NaC1溶液的濃度;
請你再提出一種影響鐵生銹快慢的因素。假設三: 。
【實驗探究】借助上述實驗裝置,通過控制鐵釘用量等其他條件均相同時,調節(jié)溶液的pH獲得了如表實驗數(shù)據(jù):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cm)
0
0.6
4.1
4.1
4.1
4.1
形成穩(wěn)定液柱時間(min)
3.0
3.0
5.1
5.3
15.6
17.5
【實驗結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為縮短實驗測定時間,pH的最佳范圍是 ?。贿€可以采取何種方法進一步縮短實驗時間 ?。ù鹨粭l即可)。
【實驗反思】當pH=2時,沒有觀察到穩(wěn)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 。
【答案】(1)除銹 (2)2Fe+2H2O+O2=2Fe(OH)2 (3)20.5 (4)溫度
【實驗結論】6.0~6.5;在較高的環(huán)境溫度下實驗
【實驗反思】pH等于2時酸性較強,鐵與酸反應產(chǎn)生H2導致裝置內壓強較大。
【解析】(1)鐵暴露在空氣中,容易生銹,形成變面的氧化物,所以實驗前進行打磨,已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利于實驗進行。
(2)反應物為鐵、氧氣和水,生成物為氫氧化亞鐵,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即可;
故答案為:2Fe+2H2O+O2=2Fe(OH)2。
(3)液柱上生的高度乘以導管橫截面積則是消耗氧氣的體積,所以氧氣體積=1cm2×4.1cm=4.1cm3=4.1mL,所以氧氣體積分數(shù)。
(4)【提出假設】影響反應速率因素除了上述猜想外,如升高溫度,增加分子運動速率,利用反應進行,加快反應速率。
【實驗結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pH為6.0到6.5之間時,形成穩(wěn)定液柱的時間較短,所以最佳pH為6.0~6.5;加快反應進行的速度,可以提高溫度,因此可以在較高溫度下進行反應。
【實驗反思】在pH=2時,溶液酸性較強,鐵與酸反應生成了氫氣,試管內生成氣體增多,導致內部壓強增大,不會形成液柱。
5.(2019·河北)興趣小組在課外實驗中意外發(fā)現(xiàn):將鎂條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產(chǎn)生較多氣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組同學對此進行了系列探究活動。
探究l: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組同學經(jīng)查閱資料和討論,根據(jù)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且反應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 氫氣;②二氧化碳;③氫氣和二氧化碳。
【實驗1】取適量鎂條、100mLNa2CO3:溶液于反應裝置A中,按圖21所示方案進行實驗。B中石灰水不變渾濁;C處氣體燃燒,燒杯內壁有水珠。說明猜想①正確。
(1)反應裝置A應選用圖22中的________(填寫序號)。
(2)小組同學討論認為,上述實驗中“燒杯內壁有水珠”作為“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氫氣”的證據(jù)不可靠。為使這一證據(jù)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驗證三個猜想,只需在圖21所示方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完善。你的改進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快速產(chǎn)生氣體的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鎂與水緩慢反應生成氫氣;Na2CO3溶液顯堿性,其溶液中除Na+、外,還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 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種離子促進了鎂與水的反應。
【實驗2】按圖23所示方案進行實驗。G、I中緩慢產(chǎn)生氣泡,H中快速產(chǎn)生較多氣泡,說明是而不是Na+、OH-促進了鎂與水的反應。
(1)G中實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試劑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III:反應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實驗3】取實驗1反應生成的沉淀于試管中,加入試劑Y,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說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試劑Y及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有些偉大的發(fā)現(xiàn)就是從異?,F(xiàn)象中得到啟發(fā),通過深入研究而實現(xiàn)的。
【答案】探究Ⅰ
【作出猜想】氫、碳、氧
【實驗1】(1)A (2)在B、C裝置之間增加氣體干燥裝置
探究Ⅱ
【實驗2】(1)作為對比,證明鎂與水反應比較緩慢
(2)氫氧化鈉
探究Ⅲ
【實驗3】試劑Y是稀鹽酸,加入稀鹽酸后,觀察到固體溶解且有氣泡產(chǎn)生
MgCO3+2HCl=MgCl2+H2O+CO2↑
【解析】探究Ⅰ
【作出猜想】根據(jù)題目信息,猜想可能產(chǎn)生的氣體有氫氣和二氧化碳,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前有鎂和碳酸鈉溶液,碳酸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和水,結合氣體的組成,可知要填的三種元素是氫、碳、氧。
【實驗1】(1)因為鎂條是固體,碳酸鈉溶液是液體,且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固液常溫型裝置,結合加入的碳酸鈉溶液的體積,可知應該選擇容積較大的儀器作發(fā)生裝置,即選D。(2)因為反應前溶液中本就有水存在,反應產(chǎn)生氣體后會帶出部分水蒸氣,因此僅根據(jù)燒杯內壁有水珠還不能說明產(chǎn)生的氣體就是氫氣。要想驗證這一結論,并同時驗證其他猜想不正確,可在B、C之間增加一個干燥裝置,除去氣體中帶有的水蒸氣,排除水蒸氣的干擾即可。
探究Ⅱ
【實驗2】(1)G是用鎂條和水做實驗,目的是與H、I形成對比,證明只有水時鎂條反應緩慢。(2)根據(jù)實驗2的結論“說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進了鎂與水的反應”,可知I實驗是驗證有Na+、OH-時鎂與水反應是否加快,所以X中須含有Na+、OH-,即X是NaOH。
探究Ⅲ
【實驗3】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鎂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鎂,若要證明沉淀中有碳酸鎂,可選擇加酸的方法。如取實驗1反應生成的沉淀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若觀察到沉淀溶解且有氣泡產(chǎn)生,則可說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鎂。鹽酸與碳酸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O3+2HCl=MgCl2+H2O+CO2↑。
6.(2019·北京)如圖“黑面包”實驗中,蔗糖(C12H22O11)變黑,體積膨脹,變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提出問題】改變糖的種類、濃硫酸的體積、水的滴數(shù)和溫度是否會影響實驗效果呢?
【進行實驗】分別取5g糖粉進行實驗,根據(jù)前2min的現(xiàn)象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分,
記錄如下:
表1實驗記錄
實驗
糖
濃硫酸體積/mL
水的滴數(shù)
溫度/℃
效果得分
1
蔗糖
4
5
22
65
2
蔗糖
5
10
30
81
3
蔗糖
6
15
50
93
4
冰糖
4
10
50
91
5
冰糖
5
15
22
88
6
冰糖
a
5
30
75
7
葡萄糖
4
15
30
0
8
葡萄糖
5
5
50
0
9
葡萄糖
6
10
22
0
【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表1,計算效果得分均值,結果如下:
表2 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糖
濃硫酸體積/mL
水的滴數(shù)
溫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據(jù)均值推斷最佳實驗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釋與結論】
(1)蔗糖變成黑色的炭,發(fā)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推測放出的氣體含SO2,從元素守恒角度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6中,a為_____________mL。
(4)根據(jù)表2推斷,“黑面包”實驗最好選擇5g冰糖、5mL濃硫酸、_____滴水和50℃
【反思與評價】
(5)表2中,22℃對應的均值為51.0,計算該值所依據(jù)的3個數(shù)據(j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綜合分析,使實驗3的效果得分高于實驗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學(2)濃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則生成物中也會有硫元素和氧元素(3)6 (4)15 (5)65,88,0 (6)濃硫酸的體積和水的滴數(shù)
【解析】(1)蔗糖變成黑色的炭,產(chǎn)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由于濃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則生成物中也會有硫元素和氧元素,所以生成的氣體含有SO2;(3)分析題中在蔗糖、冰糖、葡萄糖滴入的濃硫酸的體積可知,a=6;(4)分析表2數(shù)據(jù)可知5g糖粉中冰糖效果最好,濃硫酸體積為5mL,效果最好,水的滴數(shù)為15,效果最好,溫度為50℃,效果最好;綜上所述應選擇50℃時,5g冰糖,5mL濃硫酸,15滴水來進行實驗效果最好;(5)通過查閱表1可以得出22℃時,三個實驗的效果值為65,88,0;(6)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實驗3和實驗4濃硫酸的體積和水的滴數(shù)不同,造成效果不同,所以使實驗3的效果得分高于實驗4的因素有濃硫酸的體積和水的滴數(shù)。
7.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酸雨形成”的相關實驗。
【聯(lián)想與實驗】模仿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進行如圖一所示實驗:
【問題與猜想】亞硫酸不穩(wěn)定,為什么紅色液體微熱后不變?yōu)樽仙科湓蚩赡転椋?br />
猜想1.加熱不夠充分 猜想2.與空氣中氮氣有關 猜想3.與空氣中氧氣有關
【探究與驗證】填寫表格中的空格。
編號
操作
現(xiàn)象
結論
1
將圖一中紅色液體繼續(xù)加熱至沸騰
仍為紅色
猜想1不正確
2
如圖二所示,先通入適量SO2,然后用酒精燈微熱
先變紅后變紫
猜想2不正確
3
如圖二所示,先通入適量SO2,再改通入氮氣,最后用酒精燈微熱
4
如圖二所示,先通入適量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燈微熱
猜想3成立
【分析與結論】紅色液體微熱后不變?yōu)樽仙脑蚴牵篐2SO3在空氣中會被氧化成另一種酸,進一步實驗證明是硫酸。
【應用與拓展】收集某硫酸廠(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SO2)附近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用pH計測得每隔十分鐘數(shù)據(jù)如下表:
測定時間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5:15至5:25時間段內水樣中主要酸性溶質有 ;
(2)實驗社團提出一種處理廢氣的方案如右圖,利用CaCO3粉末、空氣為原料在高溫下吸收SO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探究與驗證】先變紅后變紫 氧氣 先變紅,后仍為紅色
【應用與拓展】(1)H2SO3和H2SO4
(2)2CaCO3+O2+2SO22CaSO4+2CO2
【解析】【探究與驗證】猜想2不正確,說明加熱后溶液不變紫色與氮氣無關,所以實驗3的現(xiàn)象與實驗2的相同,即先變紅,后變成紫色;猜想3正確,說明加熱溶液不變此色與氧氣有關,所以通入二氧化硫后,應該再通入氧氣,最后用酒精燈微熱,可觀察到溶液變紅色,且加熱后仍然顯紅色?!緫门c拓展】(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雨水的pH隨時間變化逐漸減小,說明酸性增強,直至放置30分鐘后才穩(wěn)定,5:15至5:25時間段內水樣酸性正增強,所以水樣中的酸性溶質主要有硫酸和亞硫酸(H2SO4和H2SO3)。(2)廢氣處理方案是利用碳酸鈣、氧氣將二氧化硫轉化為硫酸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aCO3+O2+2SO22CaSO4+2CO2。
9.(2019?威山東海)探究辨真?zhèn)?br />
如圖7,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鮮榨果汁時,常用帶皮檸檬片作裝飾。網(wǎng)上傳言,檸檬皮可以溶解這種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體健康,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為了查明真相,小東用泡沫飯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檸檬皮進行探究.
(1)探究一:檸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嗎?
進行實驗:
將檸檬皮研磨成醬,取一匙涂在泡沫飯盒上,2分鐘后飯盒光滑的表面變得凹凸不平,5分鐘后凹凸更加明顯,10分鐘后出現(xiàn)很多小孔.
結論與解釋:
檸檬皮中含有檸檬烯(C10H16),檸檬烯是一種(填“有機”或“無機”)______________溶劑,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時,聚苯乙烯不會進入人體,放了帶皮檸檬片后,聚苯乙烯會被溶解而進入人體,這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_____________有關。
一次性泡沫飯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隨意丟棄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被稱為______________,果汁加工廠的大量檸檬皮被丟棄浪費,對此你有什么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酸性、堿性溶液對檸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響嗎?
實臉用品:泡沫飯盒、檸檬皮醬、食醋、純堿溶液、食鹽水、水.
查閱資料:酸性溶液、堿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
進行實驗:
①取一匙檸檬皮醬,與2mL水混合均勻后涂在泡沫飯盒上;
②取一匙檸檸檬皮醬,與2mL(寫溶質化學式)_______混合均勻后涂在泡沫飯盒上;
③取一匙檸檬皮醬,與2mL(寫溶質化學式)_____________混合均勻后涂在泡沫飯盒上。
該實驗方案中采用了對照實驗的方法,請指出其中的對照實驗 (填實驗編號):第一組對照實驗_____________,第二組對照實驗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鐘后觀察到三個泡沫飯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幾乎相同,實驗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三:溫度對檸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響嗎?
請將下表填寫完整(檸檬皮中的成分在實驗溫度下性質穩(wěn)定)。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溫度越高,越不利于檸
檬皮醬溶解聚苯乙烯
解釋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機 溶劑的種類(或濟劑的性從) 自色污染
可以用檸檬皮處理一次性泡沫飯盒、一次性塑料水杯 以減少自色污染(合理即可)
(2) CH3COOH(或Na2CO3 ) Na2CO3 (或CH3COOH )
①② (或①③)、①③ (或 ①②)
酸性、堿性溶液對檸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沒有影響
(3)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分別取兩匙檸檬皮醬,一份加熱.一份不加熱,分別涂在泡沫飯盒上,2分鐘后觀察現(xiàn)象
涂加熱檸檬皮醬的泡沫飯盒凹凸不明顯,涂不加熱擰檬皮醬的泡沫飯盒凹凸明顯
溫度越高,聚苯乙烯在檸檬烯(或檸檬皮醬)中的溶解度越小
【解析】(1) 檸檬烯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機物,物質的溶解性大小影響因素主要是溶質和溶劑的種類,溫度等,據(jù)題目提供信息,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時,聚苯乙烯不會進入人體,放了帶皮檸檬片后,聚苯乙烯會被溶解而進入人體,這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廢棄塑料造成的污染是白色污染,可以可以用檸檬皮處理一次性泡沫飯盒、一次性塑料水杯 以減少白色污染。
(2)試驗的目的是探究酸性、堿性溶液對檸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無影響,可以做對照實驗,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涂抹堿性物質、中性物質和酸性物質,從題目提供的資料酸性物質選擇醋酸,堿性物質選擇碳酸鈉溶液,選擇的對照組分別是涂抹中性物質的實驗和酸性物質的實驗、涂抹堿性物質的實驗和中性物質的實驗。
(3)為探究溫度對檸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無影響,可以仿照實驗2設計對照實驗,控制檸檬皮醬的量、溫度、時間,三個量即可??煞謩e取兩匙檸檬皮醬,一份加熱,一份不加熱,分別涂在泡沫飯盒上,2分鐘后觀察現(xiàn)象,涂加熱檸檬皮醬的泡沫飯盒凹凸不明顯,涂不加熱擰檬皮醬的泡沫飯盒凹凸明顯,說明溫度越高,越不利于檸檬皮醬溶解聚苯乙烯。
10.(2019·浙江杭州)海綿鐵是多孔隙的塊狀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單質,常用于除去工業(yè)循環(huán)冷卻水中的溶解氧,當含有氧氣的水通過海綿鐵時,其中鐵單質跟氧氣等物質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紅褐色氫氧化物?;卮穑?br />
(1)寫出上述生成紅褐色氫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性(選填“氧化”或“還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綿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Fe+3O2+6H2O=4Fe(OH)3
(2)氧化,海綿鐵中多空隙,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
【解析】(1)由題意可知,海綿鐵能與氧氣、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Fe+3O2+6H2O=4Fe(OH)3;
(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提供了氧氣,表現(xiàn)了氧化性,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綿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海綿鐵中多空隙,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科學探究題特訓專題9 物質的性質(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的某些性質進行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科學探究題特訓專題7 定量實驗(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小蘇打和食鹽是廚房中常見物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二輪復習 科學探究題特訓專題6 物質的組成(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小蘇打和食鹽是廚房中常見物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