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與針對性分層訓練
第13章《內能》
【知識點1、分子熱運動】
一、物質的構成
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
☆人們通常用10-10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電子顯微鏡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分子。
二、分子的熱運動
1.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現象。
2.擴散現象可以發(fā)生在固體、液體、氣體之間。
3.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所以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分子的熱運動。
4.擴散現象等大量事實表明:☆
(1)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有間隙。
(2)分子間有間隙。
三、分子間的作用力
1.分子之間的引力使得固體、液體分子不至于散開,因而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
2.壓縮固體和液體很困難,是因為分子之間還存在著斥力。
3.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當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小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當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時,作用力又表現為引力。
如果分子之間的距離過大,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4.分子間距決定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從而決定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特征。

【經典例題考查】
1.如圖所示,是我們學習分子動理論時做過的一些實驗。

(1)圖甲中硫酸銅溶液與清水放置幾天之后,兩種液體混合均勻了,這是  擴散 現象。
(2)圖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向上拉動時會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  大于 玻璃板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圖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  小于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圖丁中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分子在做  無規(guī)則運動 。
【解析】(1)圖甲:濃硫酸銅溶液與清水開始界面十分清晰,幾天之后,兩種液體混合均勻了,這是擴散現象;
(2)圖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說明分子之間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圖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圖丁中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答案】(1)擴散;(2)大于;(3)小于;(4)無規(guī)則運動。
2.學習了分子動理論之后,欣欣同學總結了很多生活中與分子動理論有關的現象,下列總結中不正確的是( ?。?br /> A.腌制鴨蛋就是通過擴散使鹽進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劑中的甲醛擴散到空氣中造成環(huán)境污染
C.用透明膠帶揭下紙上寫錯的字,是因為膠帶與紙之間有相互的斥力
D.“破鏡不能重圓”是分子間的距離太大,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
【解析】
A、把鴨蛋放在鹽水里一段時間,鴨蛋就變咸了,這就是鴨蛋與鹽之間的擴散現象,是分子熱運動的表現,故A正確;
B、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故人造木板粘接劑中的甲醛擴散到空氣中造成環(huán)境污染,故B正確;
C、用透明膠帶揭下紙上寫錯的字,是因為膠帶與紙之間有相互的引力,故C錯誤;
D、當分子間的距離大于分子直徑的10倍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了,“破鏡不能重圓”就是分子間的距離太大,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的緣故,故D正確。
【答案】C。
3.夏季來臨,瓶裝水迎來銷售旺季,大量廢棄的塑料瓶污染環(huán)境。三位英國大學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將水封裝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圖所示。圖中薄膜沒有破裂是因為( ?。?br />
A.薄膜的分子間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間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靜止不動 D.薄膜的分子間沒有空隙
【解析】AB、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圖中薄膜沒有破裂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所以A正確,B錯誤;
CD、物質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CD錯誤。
【答案】A。
4.陰霾天氣中,PM2.5(直徑不大于2.5微米的顆粒物)含量較高,大氣中PM2.5的運動屬于  機械運動?。ㄌ睢皺C械運動”或“分子熱運動”)。古詩“花氣襲人知驟暖”的意思是,從花的芳香氣味變濃可以知道周圍的氣溫突然升高。聞到花香,這屬于  擴散 現象。
【解析】大氣中PM2.5的運動是固體顆粒的運動,屬于機械運動;
人們能聞到花香,就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
【答案】機械運動;擴散。
5.新冠疫情尚未結束,防控決不能掉以輕心,每個人都要有自我防控意識.如圖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新型冠狀病毒的照片.該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徑在75~160nm之間,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溫度越高,構成新型冠狀病毒的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
C.新型冠狀病毒隨飛沫傳播是一種分子運動
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間沒有空隙
【解析】A、由于病毒分子的體積很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故A錯誤;
B、溫度越高,構成新型冠狀病毒的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故B正確;
C、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飛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隨飛沬傳播是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C錯誤;
D、由分子熱運動可知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間也有空隙,故D錯誤。
【答案】B。

【知識點2、內能】
一、內能
1.物體的內能
構成物體的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內能的單位是焦耳(J),各種形式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2.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皆有內能。
3.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少,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加。
4.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溫度、質量、狀態(tài)
二、物體內能的改變
1.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
2.做功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氣體對外做功,溫度降低,內能減??;
☆外界對氣體做功,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均不與外界發(fā)生熱傳遞)

【經典例題考查】
6.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0℃的冰熔化成0℃的水內能不變
B.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C.汽油機的壓縮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D.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轉移
【解析】
A、冰熔化成水時要吸熱,所以0℃的冰熔化成0℃的水,溫度雖然不變,但內能增加,故A錯誤;
B、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物體對它做了功,故B正確;
C、汽油機的壓縮沖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C錯誤;
D、熱量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或從一個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內能大的物體溫度不一定高,故D錯誤。
【答案】B。
7.爆米花是將玉米放入鐵鍋內,加熱邊翻動一段時間后,“砰”的一聲變成玉米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玉米粒主要通過翻動鐵鍋對其做功,使其內能增加
B.玉米粒內水分受熱膨脹對粒殼做功爆開,內能不變
C.玉米粒主要通過與鐵鍋間的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
D.玉米粒內水分受熱膨脹對粒殼做功爆開,內能增加
【解析】A、玉米爆開前通過熱傳遞增加內能,不是做功改變內能,不符合題意;
B、玉米內的水蒸氣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少,不符合題意;
C、玉米爆開前通過熱傳遞增加內能,符合題意;
D、玉米膨脹對外做功,玉米粒內能會減少,不符合題意。
【答案】C。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物體的溫度升高,一定吸收熱量
B.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升高
C.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一定多
D.物體的溫度升高,他的內能一定會增加
【解析】A、物體溫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它做了功,故A錯誤;
B、物體吸收了熱量,內能一定增加,但是溫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的熔化過程,故B錯誤;
C、熱量不是狀態(tài)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C錯誤;
D、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加,故D正確。
【答案】D。
9.如圖所示,在氣缸A中密封有被壓縮的空氣,B是一種被銷釘K鎖住的活塞,C是一個溫度計。若活塞與氣缸壁間沒有摩擦,且氣缸不與外界發(fā)生熱傳遞。當把銷釘拔出后,溫度計的示數  降低?。ㄟx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解析】當拔去銷釘后,氣缸內的空氣膨脹推動活塞向右運動;氣體對活塞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氣體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導致了溫度計的示數下降。
【答案】降低。
10.下列實例中,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DEG 。
A.曬太陽時,身體變暖和
B.飲料加入冰塊,飲料溫度降低
C.食品放入冰箱內,溫度降低
D.兩手互相摩擦,雙手溫度升高
E.將冰塊在地面上摩擦,冰塊熔化
F.用爐灶煲湯,湯溫度升高
G.鋸條鋸斷鋼筋,鋸條發(fā)熱
H.熱水袋捂手,手變暖和
【解析】A、曬太陽時,人體從太陽光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A不符合題意;
B、飲料中加入冰塊,飲料放出熱量,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B不符合題意;
C、食品放入冰箱內,食品放出熱量,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
D、兩手互相摩擦時,手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手的溫度升高,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故D符合題意;
E、將冰塊在地面上摩擦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冰的溫度升高,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故E符合題意;
F、用爐灶煲湯時,湯從爐火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F不符合題意;
G、鋸條鋸斷鋼筋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鋸條的溫度升高,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故G符合題意;
H、用熱水袋捂手時,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H不符合題意。
【答案】DEG。
11.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只有做功和熱傳遞,圖是用針筒對密閉容器內空氣做功的示意圖,針筒初始狀態(tài)及溫度計示數如圖甲所示,小明在第一次實驗中緩慢下壓活塞,針筒末狀態(tài)及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小明在第二次實驗中迅速下壓活塞,針筒末狀態(tài)及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所示,已知兩次實驗中,活塞均對針筒內空氣做功(針筒內空氣分子勢能變化忽略不計),則從甲到乙的過程中,筒內空氣(  )

A.內能一定增大 B.內能一定減小
C.一定向外界放熱 D.一定向外界吸熱
【解析】AB、從甲圖到乙圖的過程中,質量不變、溫度不變,但是氣體體積變小,分子勢能發(fā)生改變,內能變大,在做功增加內能的同時,筒內空氣向外界放熱,所以溫度不變,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C。

【知識點3、比熱容】
一、比熱容
1.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或降低)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溫度變化量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能力的物理量。
3.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物質的比熱容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tài)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或放熱、形狀等無關。
二、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 科學方法:
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法(以加熱時間的多少來表示吸收熱量的多少)。
2.除了圖中的器材還需要停表。
3.實驗時應當在杯內分別裝入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4.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可知c甲

相關試卷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8章 電功率(含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8章 電功率(含解析),共38頁。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6章 電壓 電阻(含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6章 電壓 電阻(含解析),共28頁。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0章 浮力(含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0章 浮力(含解析),共33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7章 力(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7章 力(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4章 光現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4章 光現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3章 物態(tài)變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分層訓練第3章 物態(tài)變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與針對性分層訓練第13章內能(教師版)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梳理與針對性分層訓練第13章內能(教師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