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陽中學2023年上學期期中考試卷
(高一語文)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作為“表意派”的中國戲曲是按照自己的表演觀念來表現(xiàn)人物的詩化情感的。在中國戲曲中,演員通過技術(shù)性的外部標志來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沖動。當然,演員在表演這種技術(shù)性的外部標志時也會伴隨著一定的感情活動,但這種感情活動是在高度的理智控制下進行的。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現(xiàn)男主人公子都內(nèi)心沖突的戲。副帥子都出于嫉妒主帥潁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奪取了帥位。在班師還朝的路上和慶功宴上,潁考叔的鬼魂緊緊纏繞子都,使子都驚恐萬狀。演員運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撲”“鷂子翻身”“竄桌而出”“烏龍絞柱”“小翻搶背”“甩發(fā)”“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難度技巧來表現(xiàn)角色的精神狀態(tài)。子都的恐懼狀態(tài)雖然體現(xiàn)在演員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現(xiàn)卻是演員的“搶背”“吊毛”“僵尸”等技術(shù)手段。
在深切體驗規(guī)定情境的基礎上,演員要精心設計具有觀賞性的技術(shù)動作,把生活體驗與程式表現(xiàn)有機結(jié)合起來。這樣,戲曲演員才能用程式動作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感情。這種生活體驗基礎,上的程式表現(xiàn)是“表意派”演劇方法的重要特征。詩化情感的程式表現(xiàn)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情感表現(xiàn)的假定性。第二,情感表現(xiàn)的技術(shù)性。也就是說,戲曲演員的情感表現(xiàn)是假、真、美的辯證統(tǒng)一,是生活情感與技術(shù)表現(xiàn)的辯證統(tǒng)一。在表演角色哭泣時,戲曲演員不是寫實地摹擬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哭,而要把哭處理得富有藝術(shù)性,具有意象的美感。在表現(xiàn)“哭”時,戲曲演員的面部表情既要悲情外溢(真)又不能讓眼淚流出眼眶(假),“喂呀”的哭聲和拭淚的動作還要保持優(yōu)美的造型(美)。這種生活體驗基礎上的程式表現(xiàn)就是真、假、美的辯證統(tǒng)一。例如,京劇《獅子樓》中,武松聞知西門慶是主使潘金蓮毒死武大的元兇和奸夫,他怒氣沖沖趕到獅子樓,決定上樓除奸報仇。為了突出武松憤怒的精神狀態(tài),蓋叫天既沒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樓動作,也沒有采用戲曲舞臺上一般的上樓動作,而是用“騎馬蹲襠式”側(cè)身上樓,他的雙腿先交叉后平移,隨著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從下場門一直移動到上場門。演員就是用這種程式動作表現(xiàn)了武松急切報仇的神態(tài),既傳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術(shù)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因此,戲曲演員的程式表現(xiàn)就具有了雙重戲劇功能:既表現(xiàn)了角色的內(nèi)心又展示了演員的表演技巧。這樣一來,除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生活外,程式還具有了相對獨立的審美功能。
(節(jié)選自冉常建《表意主義戲劇:中國戲曲本質(zhì)論》,有刪改)
材料二
西方戲劇舞臺表演基本上可以分為這樣兩大類型或范疇:體驗和表現(xiàn)。體驗和表現(xiàn)只是總結(jié)西方戲劇舞臺表演的理論和概念,它并不適合中國戲曲的舞臺表演實踐。中國戲曲表演既不是體驗,也不是表現(xiàn),照中國傳統(tǒng)戲諺的說法,它是一種“鉆進去,跳出來”的表演,如依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說法,則是一種“神形兼?zhèn)洹钡谋硌荨_@里的“神”,當然不是演員的體驗,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對角色的理解、認識、美學評價和處理,戲諺所謂“未曾動身先動神”。這里的“形”,也不是表現(xiàn)派的那種“理想范本”,它不是體驗后的產(chǎn)物或即興表演的產(chǎn)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認識角色基礎上的產(chǎn)物,是無數(shù)的表演者經(jīng)過無數(shù)的舞臺實踐,所沉淀、凝聚下來的程式動作。
中國戲曲表演中的外部動作不是體驗角色的即興表演,而是一種程式的表演。如《三岔口》中的摸黑開打,兩個人物你來我去,空手對雙刀,單刀對單刀,單刀對空手,兩人對拳,擒拿轉(zhuǎn)椅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組織、對打安排、節(jié)奏停頓、舞臺畫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臺下一年,臺上片刻”,這無疑是演員在臺下“千錘百煉”的結(jié)果,絕然不是在舞臺上即時體驗所產(chǎn)生的即興動作。蘇俄戲劇家古里葉夫說過一個非常典型的話劇表演戲例:
莫查洛夫在《哈姆萊特》里有一個出名的滾翻動作,而他是從來沒有練過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員蓋德布羅夫在《哈姆萊特》里有一場驚人的比劍,可是等我和他聊起來,我才知道,他總共只上過兩堂課,因此,斗劍的技術(shù)他是沒有的。
兩相對比,不能不說非常具有妙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強調(diào)過數(shù)十次,演員在遇到“我在這兒做什么”的問題時,應該同時產(chǎn)生一個問題“我為什么這樣做”。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深入到劇中人物的復雜的心靈世界里去,抓住角色精神生活的全部底蘊。但對中國戲曲表演來說,演員的表演根本就不存在“我在這兒做什么”的問題,而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問題。因為它本來就是既定的,早已設計好的。故而中國戲曲表演的最理想狀態(tài)是將傳統(tǒng)的程式動作,經(jīng)過千錘百煉地苦練,與劇情、角色緊密結(jié)合,而西方戲劇表演的最理想狀態(tài),卻是自我體驗后的最理想即興表演。
中國戲曲演員的外部動作必須是經(jīng)過精心加工的程式動作。這種高度美化的程式動作,用歌舞的形式,富有詩意地表現(xiàn)藝術(shù)家對生活的感受,并不追求在舞臺上造成真實生活的幻覺,而是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把戲曲的娛樂鮮明地呈示出來。換一個角度講,西方戲劇體驗派的表演是由內(nèi)到外(內(nèi)心的體驗激發(fā)外部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內(nèi)(通過體驗所產(chǎn)生的外部動作,作為理想范本,在舞臺表演中再次激發(fā)舞臺的體驗),即所謂“無動于衷而聲淚俱下”,而中國戲曲的表演則是內(nèi)外的結(jié)合和滲透,將“鉆進去”所獲得的領悟與“跳出來”所尋找到的合適的外部動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寫“神”(有美學評價的內(nèi)形),“神形兼?zhèn)洹薄?br />
(節(jié)選自藍凡《中西戲劇比較論》,有刪改)
1. 下列對材料內(nèi)容的分析和闡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為表意派演劇方法的特征,詩化情感的程式表現(xiàn)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情感表現(xiàn)的假定性;二是情感表現(xiàn)的技術(shù)性。
B. 在戲曲舞臺上,中國戲曲演員處理假哭和假笑等技術(shù)性動作,既要考慮角色的真實情緒,又要兼顧面部和造型的優(yōu)美可觀。
C. 中國戲曲演員表演既不需要體驗也不需要表現(xiàn),他們在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中形成了“神形兼?zhèn)洹钡拿褡寤硌萏攸c和表演體系。
D. 對于中國戲曲演員來說,因為程式動作本來就是既定的,所以表演的核心問題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問題。
2. 依據(jù)材料內(nèi)容,以下說法正確一項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都在探尋中華戲曲的美學精髓,都飽含文化自信,都反對套用西方戲劇理論來裁剪中國戲曲。
B. 京劇《獅子樓》上樓除奸片段中,演員蓋叫天采用“騎馬蹲襠式”的程式動作,主要是為了凸顯中國戲曲的技術(shù)化和觀賞性。
C. 中國戲曲的“形”,不是西方戲劇表現(xiàn)派的“理想范本”,也不是西方戲劇體驗派的即興表演,而是永恒不變的程式動作。
D. 中國戲曲演員如果不刻苦訓練,掌握唱念做打的程式動作等技術(shù)性外部標志,他就難以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更不可能創(chuàng)造傳情、精美的藝術(shù)境界。
3. 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證明材料二中心觀點的一項是( )
A. 蘇俄戲劇家古里葉夫說:“假如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說中國或日本的古典劇是屬于哪一種藝術(shù)的,大概多數(shù)人會說,這是表現(xiàn)的戲劇。”
B. 川劇演員周慕蓮認為在戲曲表演中“神是“內(nèi)在’,容是‘外表’。神貫于容,神不貫則容不動;神到容隨,神貫而容動”。
C. 曲學大師吳梅認為:“大抵劇之妙處,日真、日趣。真所以補風化,趣所以動觀聽。而其惟一之宗旨,則尤在于美之一字?!?br />
D. 蘇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演員要與角色融為一體,“開始與角色同樣地去感覺,用我們的行話來說,這就叫做‘體驗角色’。”
4. 請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方法的異同。
5. 中國古代戲諺說“形似非神似,神似才為真;神形合一體,方是劇中人”,結(jié)合兩則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1. C 2. D 3. B
4. 相同點: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舉例論證和理論論證(演繹論證);
不同點:
②材料一關于《伐子都》《獅子樓》等中國戲曲表演的舉例較為詳盡,材料二關于中西戲劇表演的舉例較為簡略;
③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論證,用理論家名言或者民間諺語來證明中心觀點,同時使用了對比論證(比較論證)來說明中西戲劇表演特征的差異;材料一則沒有使用這兩種論證方法。
5. ①這句戲諺說明,中國戲曲理想的表演狀態(tài)不是直接摹寫現(xiàn)實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形合一”“神形兼?zhèn)洹钡摹吧袼啤?,這樣才算抓住生活之“真”,才能成為劇中人。
②這種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對角色的理解、認識,對劇情的美學評價和處理都恰到好處,了然于心,即所謂“未曾動身先動神”。
③這種理想表演的呈現(xiàn)方式是“形”,是演員在領悟角色后對程式動作的把握,是用具有實踐性和傳承性的程式細膩表達詩化情感,感動受眾。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中國戲曲演員表演既不需要體驗也不需要表現(xiàn)”錯誤,根據(jù)原文“中國戲曲表演既不是體驗,也不是表現(xiàn),照中國傳統(tǒng)戲諺的說法,它是一種“鉆進去,跳出來”的表演,如依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說法,則是一種“神形兼?zhèn)洹钡谋硌荨笨芍?,這里不能推導出結(jié)論“中國戲曲演員表演既不需要體驗也不需要表現(xiàn)”。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反對套用西方戲劇理論來裁剪中國戲曲”概括有誤,材料一沒有談到西方戲劇理論;
B.“主要是為了凸顯中國戲曲的技術(shù)化和觀賞性”理解不準確,根據(jù)原文材料一“演員就是用這種程式動作表現(xiàn)了武松急切報仇的神態(tài),既傳情又富有美感”“這種生活體驗基礎上的程式表現(xiàn)就是真、假、美的辯證統(tǒng)一”,說明采用“騎馬蹲襠式”的程式動作突顯了中國戲曲的技術(shù)化和觀賞性,但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國戲曲的“傳情”作用;
C.“永恒不變”的說法太絕對,根據(jù)原文材料二“它不是體驗后的產(chǎn)物或即興表演的產(chǎn)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認識角色基礎上的產(chǎn)物,是無數(shù)的表演者經(jīng)過無數(shù)的舞臺實踐,所沉淀、凝聚下來的程式動作”“因為它本來就是既定的,早已設計好的。故而中國戲曲表演的最理想狀態(tài)是將傳統(tǒng)的程式動作,經(jīng)過千錘百煉地苦練,與劇情、角色緊密結(jié)合”可知,程式是“既定的,早已設計好的”,是“沉淀、凝聚下來的”,雖然戲曲的程式動作相對穩(wěn)定,但是仍然存在改進和變化。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中國戲曲表演既不是體驗,也不是表現(xiàn),照中國傳統(tǒng)戲諺的說法,它是一種‘鉆進去,跳出來’的表演,如依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說法,則是一種‘神形兼?zhèn)洹谋硌荨笨芍?,材料二的中心觀點是:中國戲曲表演既不屬于西方的體驗派,也不屬于西方的表現(xiàn)派,而是一種“神形兼?zhèn)洹钡谋硌荨?br />
A.古里葉夫認為中國戲曲屬于表現(xiàn)派;
B.周慕蓮強調(diào)戲曲表演的神容合一,神貫容動,實際上就是證明內(nèi)在的領悟(神)和外在表情、服飾(容)要高度統(tǒng)一,而“容”是外在“形”的組成部分,適合作為論據(jù);
C.提出了戲劇的價值和追求——真、趣、美;
D.符合西方體驗派理論,不能直接證明材料二的中心觀點。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材料一“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現(xiàn)男主人公子都內(nèi)心沖突的戲。副帥子都出于嫉妒主帥潁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奪取了帥位。在班師還朝的路上和慶功宴上,潁考叔的鬼魂緊緊纏繞子都,使子都驚恐萬狀。演員運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撲’‘鷂子翻身’‘竄桌而出’‘烏龍絞柱’‘小翻搶背’‘甩發(fā)’‘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難度技巧來表現(xiàn)角色的精神狀態(tài)。子都的恐懼狀態(tài)雖然體現(xiàn)在演員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現(xiàn)卻是演員的‘搶背’‘吊毛’‘僵尸’等技術(shù)手段”“例如,京劇《獅子樓》中,武松聞知西門慶是主使潘金蓮毒死武大的元兇和奸夫,他怒氣沖沖趕到獅子樓,決定上樓除奸報仇。為了突出武松憤怒的精神狀態(tài),蓋叫天既沒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樓動作,也沒有采用戲曲舞臺上一般的上樓動作,而是用“騎馬蹲襠式”側(cè)身上樓,他的雙腿先交叉后平移,隨著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從下場門一直移動到上場門。演員就是用這種程式動作表現(xiàn)了武松急切報仇的神態(tài),既傳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術(shù)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因此,戲曲演員的程式表現(xiàn)就具有了雙重戲劇功能:既表現(xiàn)了角色的內(nèi)心又展示了演員的表演技巧”可知,材料一使用了舉例論證,關于《伐子都》《獅子樓》等中國戲曲表演的舉例較為詳盡;
根據(jù)原文材料二“如《三岔口》中的摸黑開打,兩個人物你來我去,空手對雙刀,單刀對單刀,單刀對空手,兩人對拳,擒拿轉(zhuǎn)椅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組織、對打安排、節(jié)奏停頓、舞臺畫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臺下一年,臺上片刻”,這無疑是演員在臺下“千錘百煉”的結(jié)果”,“莫查洛夫在《哈姆萊特》里有一個出名的滾翻動作,而他是從來沒有練過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員蓋德布羅夫在《哈姆萊特》里有一場驚人的比劍,可是等我和他聊起來,我才知道,他總共只上過兩堂課,因此,斗劍的技術(shù)他是沒有的”可知,材料二也使用了舉例論證,關于中西戲劇表演的舉例較為簡略;
根據(jù)原文材料二“照中國傳統(tǒng)戲諺的說法,它是一種‘鉆進去,跳出來’的表演,如依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說法,則是一種‘神形兼?zhèn)洹谋硌荨?,“蘇俄戲劇家古里葉夫說過一個非常典型的話劇表演戲例:莫查洛夫在《哈姆萊特》里有一個出名的滾翻動作,而他是從來沒有練過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員蓋德布羅夫在《哈姆萊特》里有一場驚人的比劍,可是等我和他聊起來,我才知道,他總共只上過兩堂課,因此,斗劍的技術(shù)他是沒有的”可知,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論證,用理論家名言或者民間諺語來證明中心觀點;
根據(jù)原文材料二“中國戲曲表演的最理想狀態(tài)是將傳統(tǒng)的程式動作,經(jīng)過千錘百煉地苦練,與劇情、角色緊密結(jié)合,而西方戲劇表演的最理想狀態(tài),卻是自我體驗后的最理想即興表演”,“中國戲曲演員的外部動作必須是經(jīng)過精心加工的程式動作”,“換一個角度講,西方戲劇體驗派的表演是由內(nèi)到外(內(nèi)心的體驗激發(fā)外部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內(nèi)(通過體驗所產(chǎn)生的外部動作,作為理想范本,在舞臺表演中再次激發(fā)舞臺的體驗),即所謂‘無動于衷而聲淚俱下’”,“中國戲曲的表演則是內(nèi)外的結(jié)合和滲透,將‘鉆進去’所獲得的領悟與‘跳出來’所尋找到的合適的外部動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寫‘神’(有美學評價的內(nèi)形),‘神形兼?zhèn)洹笨芍?,材料二同時使用了對比論證(比較論證)來說明中西戲劇表演特征的差異。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中國戲曲表演既不是體驗,也不是表現(xiàn),照中國傳統(tǒng)戲諺的說法,它是一種“鉆進去,跳出來”的表演,如依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說法,則是一種‘神形兼?zhèn)洹谋硌荨?,“中國戲曲的表演則是內(nèi)外的結(jié)合和滲透,將‘鉆進去’所獲得的領悟與‘跳出來’所尋找到的合適的外部動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寫‘神’(有美學評價的內(nèi)形),‘神形兼?zhèn)洹笨芍?,這句戲諺說明,中國戲曲理想的表演狀態(tài)不是直接摹寫現(xiàn)實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形合一”“神形兼?zhèn)洹钡摹吧袼啤?,這樣才算抓住生活之“真”,才能成為劇中人;
根據(jù)原文“這里的‘神’,當然不是演員的體驗,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對角色的理解、認識、美學評價和處理,戲諺所謂‘未曾動身先動神’”可知,這種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對角色的理解、認識,對劇情的美學評價和處理都恰到好處,了然于心,即所謂“未曾動身先動神”;
根據(jù)原文“這里的‘形’,也不是表現(xiàn)派的那種‘理想范本’,它不是體驗后的產(chǎn)物或即興表演的產(chǎn)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認識角色基礎上的產(chǎn)物,是無數(shù)的表演者經(jīng)過無數(shù)的舞臺實踐,所沉淀、凝聚下來的程式動作”可知,這種理想表演的呈現(xiàn)方式是“形”,是演員在領悟角色后對程式動作的把握,是用具有實踐性和傳承性的程式細膩表達詩化情感,感動受眾。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再遇
(日本)石川喬司
終于見到您了!昭子滿懷眷戀地看著眼前那人。這一找就是五十多年啊。當時才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現(xiàn)在已成為年近八十歲的垂垂老者。那也沒什么奇怪的,當年才五歲的我,現(xiàn)在不也是個年逾六十歲的老太婆了嗎?
為參加亡母十三周年忌辰祭拜,昭子坐上了開往東京的中央直達特快列車。從上車的那一刻起,鄰座的老人就讓她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先搭話的是老人。
“那個,請問你到哪?”
“您好。我坐到終點,您呢?”
“我也是……唉,是我糊涂了,這車本來就是直達終點,半途不停的?!?br />
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說些不著邊際的話,都在自嘲落伍于時代了。這時候,對方眉宇間的黑痣引起了昭子的注意,她的心臟劇烈地跳動起來。
老人一邊訥訥地說著話,一邊湊近昭子:“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這車,請多多關照?!?br />
“啊,我也是第一次呢,該是我請您多關照才對啊!”
二人彼此低頭致禮的時候,老人頭頂?shù)膬蓚€樣子奇特的發(fā)旋特別惹眼。昭子覺得自己的心臟快要跳出嗓子眼兒了,記憶的閘門頓時被打開……
兵荒馬亂之際,昭子和母親擠上了一列超員的夜行列車。車廂里擁擠不堪,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唯有昭子不受影響,還覺得很好玩,因為有一個身體結(jié)實的高個子兵哥哥馱著她。她朝下一看,發(fā)現(xiàn)兵哥哥的發(fā)際滲滿汗水,頭頂中央并列著兩個奇特的發(fā)旋。昭子突然產(chǎn)生沖動;將來我一定要做這個兵哥哥的新娘。列車在黑暗中不停地前進,前進……
后來,昭子從母親口中知道了當時的艱難處境。那是戰(zhàn)敗之年(1945年)秋天的事,當時交通十分不便,長途旅行尤為艱難。母親接到娘家發(fā)來的“父親病?!钡碾妶蠛?,攥著好不容易搞到手的火車票,帶著才五歲的昭子,離開九州的婆家趕往遠在栃木的娘家。
那時候母親肚子里還懷著弟弟,車廂里擁擠不堪,母親快撐不住了。就在這時,一個像是復員兵的年輕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年輕人讓昭子騎在自己的脖子上騰出空間,自始至終保護著母親不被周圍乘客擠倒,一直到東京終點站……
受到如此體貼的照顧,母親感激不盡,但東京車站人流洶涌、秩序混亂,母親還來不及道一聲謝,就同年輕人走散了。這成了母親一生的遺憾。從那以后,她就憑著當時年輕人說過的一句“我叫中村”這唯一的線索四處打聽他的下落。但直到最后,母親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如果找到他,你一定要代我謝謝他……”昭子牢牢記住了母親臨終時說的話。
現(xiàn)在昭子終于同恩人不期而遇了。望著老人的臉,昭子的視線漸漸模糊起來。
“你是有什么心事嗎?”老人微笑著問,同時若無其事地將手搭在了昭子肩上。
“沒……好久不見,中村先生?!弊詈髱讉€字她是帶著哭腔說出來的。
“哎?”老人臉上掠過一道驚異之色。
“您大概已經(jīng)忘了,畢竟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昭子下意識地觸摸老人的手。隨著真相漸明,老人的手開始顫抖起來。
昭子的話一說完,老人就重重嘆了一口氣。
“這真是奇遇??!我也一直記著呢。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一回國便遇到你們這對幸福的母女,當時你還騎在我脖子上撒了泡尿呢。”
“啊,是嗎?”昭子被這意外的話羞得滿臉通紅。
“一閉上眼睛,那時的情景就浮現(xiàn)出來。你稚嫩的小臉,還有你母親的模樣……你母親長得真漂亮?!?br />
“要是母親在世的時候能聽到這樣的話該有多好。”
時間在慢慢流逝。說不定眼下這趟特快列車疾駛的線路,正是五十六年前載著二十歲中村和五歲昭子的破舊火車開過的線路。車窗外,似乎可以看見那時黑暗籠罩下的凋敝景色。
“五十六年?。∮浀媚赣H常常說,中村的頭文字是N,咱關姓的頭文字是S(N和S分別是日漢字‘中’和‘關’的發(fā)音聲母),這也是磁石的北極和南極,互相吸引,照理我們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可為什么總是找不到呢?在這里見到您,大概真是磁力的作用吧!這么一說,我還真覺得自己的身體懸浮著,離開地面有十厘米……”
昭子說出這番像是酒后的醉話,連她自己都覺得奇怪,而老人則一直沉默不語。他在苦苦思索著,五十六年前與眼前這個女人擦肩而過,半個世紀后竟又重逢,各自卻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在復員回鄉(xiāng)的列車上,邂逅一對幸福和睦的母女成了他走向沉淪的起點。他千里迢迢回家后發(fā)現(xiàn),在戰(zhàn)敗導致的窮困中掙扎的父親、母親、姐姐彼此反目。不久。災難又頻頻降臨這個破敗的家:父親因甲醇中毒失明,母親跟著別的男人私奔,姐姐被占領軍污辱,最后,他自己也離開了家。
他在想:你們怎么找得到我呢?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高墻里度過的……
老人自嘲般地歪著嘴,他現(xiàn)在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將剛才摸到手的錢包重新放回去而不被對方發(fā)覺。
不管是從前還是現(xiàn)在,列車都是載著不同的人生在疾駛。
(杜海清譯,有刪改)
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A. 雖然昭子前后兩次乘坐的是完全不同的列車,但走的可能是同一條線路,這使得她又一次在列車上遇到中村成為必然。
B. 為使昭子能在五十六年后認出中村具有合理性,小說特意點出了中村眉間的黑痣、頭頂?shù)钠嫣匕l(fā)旋這些相貌特征。
C. 母親對于當年照顧自己的中村感激在心,臨終還囑咐女兒找到恩人致謝,母親的言行強化了昭子對往事的記憶。
D. 年輕的中村對困難中母女的照顧非常周到體貼,充公體現(xiàn)了他人性中的善良,與他后來的沉淪形成鮮明的對比。
7. 關于小說的首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A. 運用倒敘手法,直接從昭子巧遇并認出老年中村寫起,形成懸念,引起讀者關注。
B. “終于見到您了!”起筆即是昭子的內(nèi)心獨白,且語氣強烈,有先聲奪人的效果。
C. “五十六年”“二十歲”“八十歲”“五歲”“六十歲”等表示時間的數(shù)字蘊含著豐富的信息。
D. 小說整體采用第三人稱進行敘事,本段則完全采用第一人稱,便于揭示人物的心理。
8. 小說最后部分中村偷竊昭子錢包的情節(jié)為什么特別讓人感到意外?前文為這一情節(jié)埋下了哪些伏筆?
9. 有評論者認為,二戰(zhàn)后日本出現(xiàn)的反戰(zhàn)文學的視角大都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其對戰(zhàn)爭的反思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明顯的局限性。請以本文為例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6. A 7. D
8. 第一問:小說前文一直從昭子的角度敘事,寫她再遇中村的激動和對往事的回憶,讀者和昭子一樣對中村的竊賊身份一無所知,最后部分忽然轉(zhuǎn)為從中村的角度敘事并揭示偷竊真相,特別讓人意外。
第二問:小說前文寫中村主動搭話,后來又湊近昭子,還若無其事地將手搭在了昭子肩上,這些都是為后來中村的偷竊行為埋下的伏筆,使人覺得合理而不突兀。
9. ①本文通過中村一家的遭遇和中村從善良的復員軍人走向墮落的悲劇,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日本普通民眾造成的傷害,蘊含著反戰(zhàn)主題,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②中村作為軍人復員前可能是侵略者、殺人者,小說未涉及這些內(nèi)容,只寫作為“受害者”的遭遇,回避對戰(zhàn)爭根源的反思,其反戰(zhàn)意識有明顯的局限性。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A.“……這使得她又一次在列車上遇到中村成為必然”錯誤,強加因果。走同一條線路,不一定能夠又一次在列車上遇到中村,這只是偶然。
故選A。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內(nèi)容、手法的能力。
D.“本段則完全采用第一人稱”錯誤。由首段中“昭子滿懷眷戀地看著眼前那人”可知,這里采用也是第三人稱。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能力。
第一問:結(jié)合“終于見到您了!昭子滿懷眷戀地看著眼前那人。這一找就是五十多年啊。當時才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現(xiàn)在已成為年近八十歲的垂垂老者。那也沒什么奇怪的,當年才五歲的我,現(xiàn)在不也是個年逾六十歲的老太婆了嗎”可知,昭子滿懷眷戀地看著眼前那人,說“終于見到您了”,這是從昭子的角度敘事,可以看出她再遇中村的時的激動和對往事的回憶,此時讀者對中村的認知是與昭子一致的,內(nèi)心對他是充滿敬意的,這個時候壓根不知道中村現(xiàn)在竊賊的身份;結(jié)合“老人自嘲般地歪著嘴,他現(xiàn)在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將剛才摸到手的錢包重新放回去而不被對方發(fā)覺”可知,中村偷了昭子的錢包,這與上文中村在昭子以及讀者心中的形象截然相反,這一部分忽然轉(zhuǎn)為從中村的角度敘事并揭開中村偷竊的真相,前后形成巨大反差,讓人意外。
第二問:結(jié)合“先搭話的是老人”“老人一邊訥訥地說著話,一邊湊近昭子”“老人微笑著問,同時若無其事地將手搭在了昭子肩上”可知,列車上的老人,一開始主動搭話,套近乎,后來又湊近昭子,還若無其事地將手搭在了昭子肩上,是為了讓昭子放松警惕,找機會下手,偷昭子的錢包。這些都是為后來的偷竊行為埋下的伏筆,使人覺得合理而不突兀。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結(jié)合文中“受害者”“加害者”的角度分析其對戰(zhàn)爭反思的積極意義以及局限性。文中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自然是中村,所以考生需要結(jié)合中村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
結(jié)合“他千里迢迢回家后發(fā)現(xiàn),在戰(zhàn)敗導致的窮困中掙扎的父親、母親、姐姐彼此反目。不久。災難又頻頻降臨這個破敗的家:父親因甲醇中毒失明,母親跟著別的男人私奔,姐姐被占領軍污辱,最后,他自己也離開了家。他在想:你們怎么找得到我呢?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高墻里度過的……”可知,戰(zhàn)爭使國家走向貧困和破敗,人民過上流離失所的生活,精神受到摧殘,走向墮落和沉淪。本文通過中村一家的遭遇和中村從善良的復員軍人走向墮落的悲劇,控訴了戰(zhàn)爭的罪惡,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日本普通民眾造成的傷害,蘊含著反戰(zhàn)主題,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結(jié)合“就在這時,一個像是復員兵的年輕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年輕人讓昭子騎在自己的脖子上騰出空間,自始至終保護著母親不被周圍乘客擠倒,一直到東京終點站……”可知,文章只是告訴我們中村是復員軍人,但作為軍人復員前可能是侵略者、殺人者,小說未涉及這些內(nèi)容;文章只是寫了中村從善良的復員軍人走向墮落,作為“受害者”的遭遇,回避對戰(zhàn)爭根源的反思,其反戰(zhàn)意識有明顯的局限性。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于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蘋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于辟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笑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散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蔽和踉唬骸肮讶瞬恍?,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工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詐偽反覆蘇套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秦扶韓而攻魏,韓劫于秦,不敢不聽。秦、韓為一國,魏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蔽和踉唬骸肮讶舜烙?,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效河外?!?br />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一》)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r />
A. 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
B. 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
C. 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
D. 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
11. 下列對文中和教材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合從,戰(zhàn)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lián)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
B. 蒼頭,仆役以青巾作頭飾,故稱“蒼頭”。也指以青頭巾裹頭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 “謹庠序之教”中的“癢序”,意為“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申之以孝悌之義”中的“孝悌”,善事父母為“孝”,敬愛兄長為“悌”。
D. “蓋亦反其本矣”與“技蓋至此乎”兩句中的“蓋”,都同“盍”,都是“何不”的意思。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A. 張儀與蘇秦面對同一個游說對象,曉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張的好處,這實際上也是另一個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
B. 在說明魏國實力的同時,蘇秦又列舉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眾多事例,還勸諫魏王不要聽信那些讒臣的邪說。
C. 同樣跟魏王說合縱,在蘇秦看來,由于魏國地理位置特殊,利益不同人心不合,合縱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而在張儀看來,合縱必能形成抗衡強秦的聯(lián)盟和戰(zhàn)略。
D. 面對蘇秦和張儀的游說,魏王左右搖擺,從中既可見蘇素和張儀的權(quán)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也可見魏王缺乏主見。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課內(nèi)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
(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3)令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14. 蘇秦和張儀分別前往游說魏王,二者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如今竟然有意面向西侍奉秦國,我私下里替大王慚愧。
(2)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責備。現(xiàn)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還辭別什么呢?
(3)如今卻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侍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停止腳步不進入秦國。
14. 蘇秦主要是積極引導樹立信心,鼓舞斗志;張儀主要是威脅恐嚇,瓦解斗志。同是一個魏國,在蘇秦看來既有地緣優(yōu)勢,又實力雄厚、足以與秦國抗衡;在張儀口中卻變得勢單力薄,地理上也處于“四分五裂”的位置,除了事奉秦國別無出路。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zhì),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jīng)虧損了。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
“割地效質(zhì)”是并列短語,做謂語,意為“割讓土地送上人質(zhì)”,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
“故”在句首,表示結(jié)果,其前應斷開,排除A。
“六國從親”是主謂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完整,“專心并立”是并列短語,意為“齊心合力”,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都是‘何不’的意思”錯誤?!吧w”,同“盍”,何不。/同“盍”,為何。句意:為什么不返回到根本上來呢?/(你解牛的)技術(shù)怎么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在蘇秦看來,……合縱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錯誤。根據(jù)第一段“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可知,在蘇秦看來,合縱必能形成抗衡強秦的聯(lián)盟和戰(zhàn)略;根據(jù)第二段“張儀……說魏王曰:……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可知,是張儀假設合縱的通道斷絕會將魏國陷入危險之中,會成一盤散沙。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乃”,竟然;“西面”,面向西;“竊”,私下;“愧”,感到慚愧。
(2)“細謹”,小的禮節(jié);第一個“辭”,推辭,這里有“避開,回避”的意思;“讓”,責備;“魚肉”,魚和肉;“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判斷句,現(xiàn)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好比是魚和肉。
(3)“資”,資,資助,供給;“卻”,拒絕;“業(yè)”,讓……侍奉;“西向”,西進。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原文第一段中,蘇秦以“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的歷史典故,側(cè)面激勵威望“振其威”。而在此基礎上,蘇秦又以“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的對比來勸說激勵,故可知他的游說有積極引導樹立信心的意圖。
原文第二段中,張儀先說“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陳述魏王與魏地的劣勢,并由此進一步指出因此而可能導致的“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的后果,故可知張儀言語中有恐嚇的意味。
參考譯文:
蘇秦為了趙國合縱游說魏襄王道:“大王的國土,土地縱橫千里。地方名義上雖然狹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沒有放牧牛馬的地方。人民眾多,車馬成群,日夜奔馳,絡繹不絕,其聲勢和三軍士兵相比沒有什么區(qū)別。我私下里估計,大王的國力不亞于楚國。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事秦國,我心里替大王慚愧。我聽說越王勾踐靠三千殘兵敗將,在干隧擒獲了夫差;周武王也僅有三千士兵,三百輛戰(zhàn)車,在牧野殺死了商紂王。難道是他們士兵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振奮自己的雄威??!如今我聽說大王的兵力,常備軍二十萬,青布裹頭的士兵二十萬,精兵二十萬,勤雜部隊十萬,還有六百輛戰(zhàn)車,五千匹戰(zhàn)馬。這肯定遠遠超過越王勾踐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卻迫于讒臣的邪說,想要臣服于秦國。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zhì),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jīng)虧損了。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所以敝國趙王派我來進獻愚計,呈上盟約,聽憑大王詔令?!蔽和跽f:“我沒有才能,以前從未聽過這樣高明的指教?,F(xiàn)在您以趙王的詔令來教導我,我愿意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
張儀為了秦國連橫,勸說魏襄王道:“梁地方圓不滿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地勢四下平坦,四通八達,沒有名川大山的險阻。如果魏國向南親近楚國而不親近齊國,那齊國就會進攻你們的東面;向東親附齊國而不親附趙國,那趙國就會由北面來進攻你們;不和韓國聯(lián)合,那么韓國就會攻打你們西面;不和楚國親善,那南面就會危險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而您卻想依靠欺詐虛偽、反復無常的蘇秦所殘留的計策,這明顯不可能成功。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國,秦國將發(fā)兵進攻河外,那么合縱的通道就斷絕了。合縱的通道一斷,那么大王的國家再想不危險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國若是挾制韓國來攻打魏國,韓國迫于秦國的壓力,一定不敢不聽從。秦韓結(jié)為一體,那魏國滅亡之期就不遠了,這就是我為大王擔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慮,不如歸順秦國,歸順了秦國,那么楚韓必定不敢輕舉妄動;沒了楚韓的侵擾,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國家也一定不會有憂患了。”魏王說:“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錯了。我愿意做秦國東方的藩臣,給秦王修建行宮,接受秦國的封賞,春秋兩季貢獻祭品,并獻上河外的土地?!?br />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重陽酒邊
陳 著
人生難滿百年心,得分陰,勝千金。吹帽【注】風流,時節(jié)又相尋。回首賜萸休說夢,真率具,自山林。
逢迎一笑且開襟,酒頻斟,量猶禁。相勸相期,長健似如今。醉也從他兒女手,爭把菊,滿頭簪。
[注]據(jù)《晉書·孟嘉傳》記載,九月九日孟嘉與友人集會,風吹帽落而不覺。后以“吹帽”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詞人認為人生漫長,難以實現(xiàn)圓滿自得,所以應珍惜每一分光陰,不能虛擲。
B. 又到重陽時節(jié),詞人回憶起往昔賜萸登高、風流雅集的場景,不由心生感慨。
C. 醉酒后詞人菊花滿頭的形象,充分體現(xiàn)了他健康長壽的心愿和對生活的熱愛。
D. 這首詞緊扣“重陽”抒情達意,節(jié)日特點突出,生活氣息濃郁,感情真切自然。
16. 詞的上闋寫到“真率具”,下闋是如何表現(xiàn)詞人“真率”這一性情特點的?
【答案】15. A 16. ①細節(jié)描寫。具體描寫了開懷暢飲、相勸相期、爭插菊花等細節(jié)。②用語淺近。多用生活口語,直白而又不失生動。③直抒胸臆。如“逢迎一笑且開襟”“相勸相期,長健似如今”。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詞作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A.“人生漫長,難以實現(xiàn)圓滿自得”錯誤。詞的開頭意思是:人生短暫,難以實現(xiàn)長壽百年的愿望,應珍惜當下的每一分光陰。所以“人生漫長”“圓滿自得”都不合原意。
故選A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表現(xiàn)手法的把握能力。
詞的下闋寫到“逢迎一笑且開襟”,具體描寫了和朋友相遇,高高興興地敞開胸襟飲酒?!跋鄤裣嗥?,長健似如今”寫到作者和朋友互相勸勉并且約定永遠像現(xiàn)在這樣健康長壽?!白硪矎乃麅号郑瑺幇丫?,滿頭簪”寫到醉后爭著將菊花插滿頭。所以下闋具體描寫了開懷暢飲、相勸相期、爭插菊花等細節(jié),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真率”這一性情特點。
“長健似如今”“醉也從他兒女手”中運用了生活口語,非常的直白但是又生動形象,所以用語淺近,表現(xiàn)了詞人“真率”這一性情特點。
“逢迎一笑且開襟”直接抒發(fā)了作者重陽佳節(jié)和朋友飲酒的高興之情?!跋鄤裣嗥冢L健似如今”充分抒發(fā)了作者健康長壽的心愿。所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詞人“真率”這一性情特點。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處境孤獨,唯有孤舟相伴。
(2)《桂枝香·金陵懷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六朝舊事及眼前景色寄托內(nèi)心惆悵之情。
(3)《念奴嬌·過洞庭》寫自己雖然年老孤寂但是卻安穩(wěn)地泛舟于洞庭之上,沒有一點動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親朋無一字 ②. 老病有孤舟 ③. 六朝舊事隨流水 ④. 但寒煙衰草凝綠 ⑤.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 ⑥. 穩(wěn)泛滄浪空闊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詞的書寫:“衰”“凝”“蕭”“襟”“滄”。
三、語言文字運用(16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啄木鳥整日啄木會得腦震蕩嗎?
啄木鳥的啄擊動作分兩種:一種頻率極高,但力度不大,通常是為了宣示領地或者求偶炫耀。另一種則是為了覓食或建巢,頻率不高,但每次都竭盡全力,不啄出洞來① 。
啄木鳥不會“腦震蕩”而死,是因為它有兩項絕活,一是“鐵頭功”。啄木鳥頭骨較厚,有海綿構(gòu)造的層狀骨架結(jié)構(gòu),幾乎沒有腦脊液,從而避免了腦脊液在啄木過程中因慣性造成的各種問題。二是“絕世輕功”。在鳥類中,啄木鳥的爬樹技能② ,它可以身體緊貼著樹干,頭不轉(zhuǎn)向地朝上下左右各個方向快速挪動。身體輕盈且穩(wěn)定性強,進一步緩沖了啄擊動作的傷害。所以,擔心它得腦震蕩可謂③ 。
還有人擔心,啄木鳥會破壞樹木嗎?野外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啄木鳥喜歡在枯樹或者死樹上覓食,而在健康的樹上停留時間一般較短。啄洞即使會導致少量樹木死亡,對于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而言也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森林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運轉(zhuǎn),樹木才會有生有死。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 文中畫橫線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18. ①誓不罷休 ②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③杞人憂天
19. 即使啄洞會導致少量樹木死亡,對于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而言也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森林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樹木有生有死,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才會健康運轉(zhuǎn)。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常見的成語,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結(jié)合前文“不啄出洞來”的假設,此處應是表達“就不會停止”之意,故可填“誓不罷休”。誓不罷休:意為發(fā)誓不達目的決不甘休,表示具有堅定的決心。
②根據(jù)前文“在鳥類中”來講啄木鳥的爬樹技能,可知此處應是說其爬樹技能高,可填“出類拔萃/超群絕倫”。出類拔萃/超群絕倫:意為超出那一群;比喻超過聚在一起的同類人或物,多用于形容才德超出眾人之上的人。
③根據(jù)前文綜合分析啄木鳥不會腦震蕩的內(nèi)容可推知這種擔憂是多余的,沒有必要的,故可填“杞人憂天”。杞人憂天:比喻缺乏根據(jù)和不必要的憂慮。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
畫線句共有兩處語?。?br />
①關聯(lián)詞位置錯誤?!凹词埂病彼鶎俚膬蓚€分句,前后主語不一致,前句主語為啄洞,后句主語為死亡,故“即使”應放在“啄洞”前。
②不合邏輯,因果倒置。應該是樹木有生有死,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才會健康運轉(zhuǎn),故可修改為“樹木有生有死,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才會健康運轉(zhuǎn)”。
故句子可修改為:即使啄洞會導致少量樹木死亡,對于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而言也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森林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樹木有生有死,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才會健康運轉(zhuǎn)。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他并不是一位農(nóng)民伯伯,而是河北省軍區(qū)原副司令、共和國少將張連印。退休后,他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左云縣張家場村。
望著一片光禿禿的荒山,張連印下定決心:“作為一個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樹造林作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個戰(zhàn)場?!钡淖兩鷳B(tài)環(huán)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幾棵樹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學指導,整體規(guī)劃。張連印帶兵是內(nèi)行,干這活兒卻是外行。但是他不恥下問,放下曾經(jīng)的特殊身份,拜專家為師,學習植樹防沙的知識。此外,他還通過去部隊老戰(zhàn)友那里走訪、到林業(yè)部門咨詢相關政策、與金融部門進行接洽等多種形式為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到處奔波。
在荒山上,張連印身先士卒,總是搶在勞動第一線,帶頭與村民們吃住在一起。由于經(jīng)驗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樹苗成活率還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樹苗前,張連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敗的打擊下,他沒有灰心,而是重整旗鼓,及時總結(jié),又悉心請教當?shù)剞r(nóng)技專家,逐步摸索出適合家鄉(xiāng)氣候的植樹方法。
(1)四年多的風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張連印終于收獲了碩果?;纳骄G化面積達到3000余畝。(2)黃鸝鳥來了,杜鵑來了,黃羊也來了。
20. 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1. 文中兩處畫橫線的句子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20. 為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他到處奔波,走訪部隊老戰(zhàn)友,到林業(yè)部門咨詢相關政策,又與金融部門進行接洽。
21. 兩組排比句,分別展現(xiàn)了張連印帶領村民植樹造林的經(jīng)歷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兩組排比句,句式整齊一致,節(jié)奏感強,第(1)組極盡鋪陳之勢,突出了植樹造林的艱辛程度,第(2)組則具體可感,形象地表達了植樹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悅之情。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長句變語句的能力。
解答此題方法是將長句劃分層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幾個層次,每一層作為一個短句出現(xiàn)即可,注意不要丟掉信息,不改變原意。
本句主干句是“他到處奔波”,然后將幾個非主干句提煉出來,第一句是奔波的目的,“為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然后是其中解決問題的幾種形式,第二句是“去部隊老戰(zhàn)友那里走訪”,第三句是“‘到林業(yè)部門咨詢相關政策”,第四句是“與金融部門進行接洽”,最后將這幾句話連綴成通順句子即可。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效果的能力。
兩句均采用了“四年多……”和“……來了”的句式,三句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構(gòu)成了排比結(jié)構(gòu)。分析排比這一修辭的效果,可從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增強句子的氣勢,更好地體現(xiàn)表達內(nèi)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等角度分析。
第一組句子,四年多的“風餐露宿”“含辛茹苦”“甜酸苦辣”,是張連印帶領村民植樹造林經(jīng)歷的各種困難、不易的真實概括,運用排比能集中體現(xiàn)這些經(jīng)歷和感受,鋪陳之勢,突出了植樹造林的艱辛程度;
第二組句子,張連印帶領人民堅持植樹綠化,終于收獲了碩果,荒山綠化面積達到3000余畝,“黃鸝鳥來了,杜鵑來了,黃羊也來了”,通過寫這些動物因為綠樹成蔭環(huán)境變好紛紛而來,具體可感,形象地表達了植樹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悅之情。兩組句子使用排比,從節(jié)奏、效果角度看,句式整齊一致,節(jié)奏感強,能增強句子的氣勢,更好地表達內(nèi)心感受。
四、寫作(60分)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當下,很多人倡導簡約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復的價值。
對此你有何看法?請寫一篇文章作課前演講,表達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抄襲,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說繁道簡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繁簡之道”。
陽春三月,花團錦簇,是為繁;清秋之際,水落石出,是為簡?!白峡统M,杯中酒不空”,是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為“簡”。“臺下十年功”,是為繁;臺上一分鐘,是為簡。
繁與簡,簡與繁,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繁是由簡組成的。二十六個拉丁字母,組成了紛繁復雜的英文,組成了一段文明。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單調(diào)的色彩,卻構(gòu)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個個簡簡單單的細胞卻繁衍出了整個地球的生命。一切繁雜的背后是由若干個簡單構(gòu)成的,沒有這種種的簡單,繁是虛無的,就如一幢樓房卻沒有磚瓦。
繁是簡的過程,簡是繁的結(jié)果。一場動人的演出,若沒有先期訓練的繁,哪來最后成功的簡,而最后的簡,又何嘗不是那一連串繁所要達到的。生命演化繁紛復雜,從最初的單細胞到現(xiàn)在的多細胞,從海洋到綠地,從低級到高級,從恐龍的產(chǎn)生到滅亡,從人類的出現(xiàn)到發(fā)現(xiàn),變化繁多,令人費解的過程,歷經(jīng)了滄海桑田,海陸變遷,而這一切,達爾文將它歸成了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適者生存。”進化論成為生命復雜演化過程的總結(jié)。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經(jīng)過復雜怎么來簡單的結(jié)果呢?
繁和簡看似“死對頭”,但卻能相互轉(zhuǎn)化。春之繁茂之樹,轉(zhuǎn)眼秋天到,草木凋零,一切又歸為簡單,而來年春風召喚下又重新復蘇。賈府大觀園繁華一時,羨煞旁人,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只剩下斷垣殘壁,人去樓空,再“簡”不過了。人之初,性本善,而成長經(jīng)過則會使一個單純的人變得更復雜,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或坑蒙拐騙,無一不精。人生在世,繁盛,繁榮,終究化成一抔黃土長埋地下,一切從簡。簡與繁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條件改變時,他們會變;當對象改變時,他們會變;當心情改變時,他們也會變。
其實,繁與簡是一對孿生兄弟,關鍵在于你是否能穿透外表直觀它的本質(zhì)。一篇好文章,有人遣詞華麗,有人用語平淡,但卻同時達到了同一種效果。繁與簡本就沒有固定的差別,其實繁即是簡,簡即是繁,既能從繁中悟出簡,也可從簡中透露出繁。
原子組成了物質(zhì),物質(zhì)組成了地球,地球與其他星球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組成了宇宙;毛毛蟲經(jīng)過卵、幼蟲,結(jié)繭成蛹的一系列過程,只待最后的破繭成蝶……有人認為它們最簡單不過,最平常不過,但倘有人能從中挖掘出愛與美的情感,化為尺幅千里的山水,或者七色音符中的絕唱,這簡單中蘊含的大美,就回味無窮。千古流傳的藝術(shù)的繁復之美,已經(jīng)讓我們說不清哪是繁,哪是簡,卻讓我們感受到了繁簡交融的美。
生活就是這樣,不必拒絕外在的繁、簡,讓我們都成為生活之美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謝謝大家!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特別簡單,就是有人倡導簡約,而有人肯定繁復。
材料和寫作提示均沒有明顯的傾向性,二者皆可作為寫作的內(nèi)容??梢苑治觥昂喖s的理念”,也可肯定“繁復的價值”。如果將二者兼顧,進行辯證分析,在立意上顯得更為深刻一些。既要倡導簡約的理念,又要肯定繁復的價值;或是分析在什么時候,什么方面選擇簡約,什么場景選擇繁復,或者在某一事物(或某一場景)中二者均能體現(xiàn)。
“簡約與繁復”兩個概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關系,簡約有簡約的價值,繁復也并非一無是處,要看具體的情境。審美上,簡約留白,蘊藉含蓄,富于意味;繁復濃墨重彩,鋪陳渲染,也具有特別的意蘊;二者甚至可以并存于一篇之中,也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關鍵看一個“度”的問題。生活中,簡約意味著做減法,簡單樸實,心境平和;繁復似乎是貶義,意味著做加法,追求更多,欲望更多;生活本身就是繁復的,簡約有時是一種癡望,但在繁復中保持簡約的心態(tài),卻是值得提倡的。
構(gòu)思行文指導:文章開頭引出觀點:我們既可以踐行簡約理念,亦可以創(chuàng)造繁復的價值。然后,分別論證“簡”與“繁”:“簡”,即“踐行簡約理念,使簡約落到實處”,可舉古今中外事例進行論證;“繁”,即“創(chuàng)造繁復價值,汲取前進動力”,在繁復過程中投入的汗水經(jīng)常有回報和收獲,這正是繁復的價值最大化。接著,綜合分析論證“簡與繁”的關系,即“踐行簡約理念,創(chuàng)造繁復價值”。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我們應踐行簡約理念,創(chuàng)造繁復價值,實現(xiàn)個人與祖國的共同發(fā)展。寫作時要注意演講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繁是常態(tài),簡是心態(tài)。
2.妙言至徑,大道至簡。
3.生活趨簡,不為物役。
4.世道繁雜,輕裝簡行。
5.思想細密,行事簡單。
6.可繁可簡,各得奇妙。
7.于簡見繁,繁而返簡。
這是一份浙江省紹興市稽山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閱讀理解,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東陽市東陽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開學檢測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金華市東陽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言文字運用,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