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日照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 5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
①跨文化傳播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夠見識各種人文風光。風景是客觀 的,對風景的價值判斷卻因文化不同而異。努力消除不同認識帶來的種種問題,才可能 實現(xiàn)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個人、民族、國家之間的正常交往。
跨越文化進行交流時,原本熟悉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陌生起來,心理上的種種不適也隨之而來,這種情形被稱為“文化休克”。美國人類學家奧伯格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寫道: “文化休克是由我們失去了所有熟悉的社會交流符號所帶來的焦慮引發(fā)的。這些符號包括我們適應(yīng)日常生活的各種方式:怎樣購物,何時回答,何時不回答。它們可能是言語、姿態(tài)、表情、風俗或準則,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的,并且像語言和信仰一樣常年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依靠這上百種符號來維持內(nèi)心的平靜,盡管大部分的符號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蔽幕菘伺c人們對異文化的了解程度、在異文化中生活時間長短以及文化心態(tài)是否開放包容等因素有關(guān),還與人們文化意識的強弱有關(guān)。在幼兒身上,文化休克一般不會出現(xiàn),因為本民族文化對他而言還很隔膜。文化休克在成年人身上表現(xiàn)得比較強烈, 原來的文化烙印還在,新的文化又在不停打上新的烙印,兩種文化夾擊的人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磨合,這一磨合的過程甚至持續(xù)終生。所以,上世紀 80 年代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有一句臺詞:②“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br />
在跨文化傳播中,人們因缺乏對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下意識地認為別人與自己一樣看問題,按照自身文化的價值觀、信仰、模式、風俗等去要求別人,當所期望的事實沒有發(fā)生時就會產(chǎn)生挫敗感,從而形成傳播障礙。跨文化傳播學者斯道蒂描述了這種認識過程:期望對方與自己一樣——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現(xiàn)實與預(yù)期落差很大、引起文化沖突——感到憤怒、恐懼——決定退縮。這種認識誤區(qū)是造成跨文化傳播障礙的重要因素。
跨文化傳播學者布·霍爾談到一個實例:一個加拿大人競聘日本學校的英語教師職位,他在簡歷中寫上了他擔任學生會領(lǐng)導(dǎo),曾經(jīng)是運動健將,有很強的文化接受能力等。推薦他的美國教師認為寫得很好,但日本教師們看了簡歷后對他的評價是“驕傲”“自以為是”。幸好這位新教師到任后的表現(xiàn)很好,才打消了日本教師由于文化差異而對他產(chǎn)生的認識偏差。
刻板印象是社會認知的一類,指人們先入為主,對某個社會群體、事物、人物的一種簡單而固定的看法。專欄作家李普曼就此寫道:“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 而是先定義后理解。”比如說法國人浪漫,猶太人精明,英國人紳士等,便屬于這類給定的結(jié)論。這些顯然不能擴展到具體種族的具體個人身上,但又并非完全沒有根據(jù)。
刻板印象來自于社會個體的經(jīng)驗,比如通過自身與某個群體的親身接觸而對他們進行概括而形成的經(jīng)驗認識。如果相當多的人都有類似的共同經(jīng)驗,便會產(chǎn)生關(guān)于某一種族具有某種特點的認識??贪逵∠笫且环N有效的思維方式,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知的簡化形式。面對紛繁復(fù)雜的外部世界,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事事親為”以獲得認識,在這個 意義上,刻板印象是不可或缺的。
但刻板印象畢竟是對社會事物的一種簡略的概括,它僅局限于認知對象的總體特征, 忽略了很多真實情形以及個別情況。雖然刻板印象不會完全一成不變,但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和情緒化特征,一經(jīng)形成很難根本改變。在跨文化傳播中,刻板印象使人們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傳播對象的文化屬性,忽略了其文化中更多的具體情況。過分持“刻板印象”看待外部世界,可能產(chǎn)生偏見和歧視,甚至導(dǎo)致缺乏理性依據(jù)的偏執(zhí)。
文化中心主義也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從生理的角度對其原因進行了解釋:“當人注視宇宙時,他對宇宙的奧秘不過是投之一瞥,而且這甚至可能是不可靠的。人類觀察者不得不從他本人所在的空間某一點和時間某一點上選擇一個方向,這樣他必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是成為人的一部分代價。因此他的觀點必然是片面的、主觀的?!?在跨文化傳播中,文化中心主義有各種表現(xiàn),例如對異文化不屑一顧,不與異文化的人交往甚至敵視他們,等等。
消解文化中心主義有利于消除跨文化傳播的障礙,于是產(chǎn)生了與之對應(yīng)的一個詞:“文化相對主義”。文化相對主義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強調(diào)各種文化的和平共處,認為各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下形成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化價值標準,特定文化的成員也沒有權(quán)利對異文化指手畫腳。
跨文化傳播的目的不在于為某一種文化謀求霸權(quán),而是各種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溝通。世界文化與發(fā)展委員會在其 1992 年的報告中就指出:“文化全球化的過程并非為一個國家所控制,既非美國,也非‘西方’或‘北方’。來自孟買、里約熱內(nèi)盧、瓦加杜古的文學藝術(shù),與來自紐約、倫敦、利物浦和巴黎的文學藝術(shù)一樣流行世界。”
(摘編自陳力丹《語言和非語言的跨文化傳播》)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人們往往依靠自己熟悉的各種社會交流符號來維持內(nèi)心的平靜,一旦失去這些符號,人們會感到焦慮,文化休克由此產(chǎn)生。
B.在布·霍爾談到的實例中,美國教師與日本教師對應(yīng)聘者簡歷的評價懸殊,說明文化差異會帶來認識偏差,影響價值判斷。
C.認為法國人浪漫,猶太人精明,英國人紳士等,都屬于刻板印象,這類刻板印象先入為主,充滿偏見,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D.“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化價值標準是不存在的,人們不能一味按照自身文化的價 值觀要求別人,也無權(quán)對異文化指手畫腳。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幼兒對本民族文化還很隔膜,沒有濃厚的本民族文化烙印,一般不會出現(xiàn)文化休克現(xiàn)象,可見文化休克與文化意識的強弱有關(guān)。
B.在跨文化傳播中,如果不期望對方與自己一樣,就不會產(chǎn)生落差、引起文化沖突, 也不會感到憤怒、恐懼,甚至產(chǎn)生退縮的心理。
C.刻板印象雖然可以提供一種認知的簡化形式,但局限于認知對象的總體特征,忽略了更多的具體情況,可能不利于跨文化傳播。
D.文化中心主義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從生理角度來說,文化中心主義的產(chǎn)生也有其必然性,但它不利于各種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溝通。
3.下列選項,不屬于“文化中心主義”的一項是(3 分)
A.李約瑟認為:“在中國完成的發(fā)明和技術(shù)發(fā)現(xiàn),改變了西方文明的發(fā)展進程,并因而也確定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發(fā)展進程?!?br />
B.弗里德里奇·哈耶克斷言,在希臘人和羅馬人奠定的基礎(chǔ)上逐漸成長起來的西方文明,是非西方國家應(yīng)當效法的榜樣。
C.塞繆爾·亨廷頓認為:“在所有的文明之中,唯獨西方文明對其他文明產(chǎn)生過重大的、有時是壓倒一切的影響?!?br />
D.1793 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率團訪問中國,清廷要求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時行跪拜禮,雙方因跪拜禮儀問題產(chǎn)生爭執(zhí)。
4.請簡要分析文中兩處畫橫線句子的作用。(4 分)
5.假如你在學校舉辦的“跨文化傳播論壇”上,發(fā)表“加強文化交流,促進跨文化傳播” 的主題演講,請結(jié)合材料列出你的演講要點。(6 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 4 小題,16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
休息
王愿堅
一個星期以前,將軍帶病來到了醫(yī)院。他很想找點工作做做,可這里啥事也沒有…… 想了好久,才想到寫稿子的事。一年前,政治部約請他寫一篇關(guān)于紅軍時期斗爭生活
的回憶錄,可一直沒有時間動筆。
“可是,寫哪一段好呢?”
他想到了任局長。這位老戰(zhàn)友,因為患著下肢麻痹,已經(jīng)在這里休養(yǎng)好幾個月了…… “依我說,寫我們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兩腳的那一次?!?br />
“踢你?”將軍覺得茫然了。
“嘿,看你,打了人還不認賬。1935 年,在鎖蛟嶺,記得不?”他伸手摩挲著大腿, 故意苦著臉說,“那兩腳真夠嗆。呶,就是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還在痛似的。
1935 年、鎖蛟嶺,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將軍引進一個深深的回憶里…… 這天,秘密交通員送來命令:要他們立即動身趕往武功山區(qū),和大隊會合。命令像鋼
釘砸在鐵板上似的:必須在五天內(nèi)到達!
但是,他們一離開根據(jù)地,就被敵人盯上了。和敵人糾纏是不行的,他們只得鉆進山 林,兼程前進。
最難耐的還是困倦。一連三四個日夜沒有合眼,戰(zhàn)士們像喝醉了酒,東搖西擺地走; 稍微一停步,隊伍里就響起了鼾聲。
第四天,走上一道崖邊時,一個戰(zhàn)士因為睡得太沉,一失腳,掉下山溝去了。他不得不組織了一次阻擊戰(zhàn),又傷了兩個同志,才堵住敵人,派人下到山溝里,把這個戰(zhàn)士找到, 但他已經(jīng)犧牲了……
“在那些日子里,我們不但有戰(zhàn)斗的英雄,也有累死的烈士呢!”想著,將軍不由得 激動起來,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材料,而且有充分的信心能具體地寫下來。
但是,當時為什么決定休息的?什么時候打過人?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俊毕胫?,他不由得說出了聲,“我干嗎打你嘛?” “嘿,不就是為了睡那二指嘛!”
噢,對了,這都是睡那二指的過。
那天下午,他們抬著戰(zhàn)友的尸體,在樹林里一陣疾走,暫時甩開了敵人,他們挖開碎 石,把戰(zhàn)友埋葬了。
當一切安排好,他喊了一聲:“快走哇!”但是走出幾步以后,卻發(fā)現(xiàn)隊伍沒有跟上 來?!獎偛抛訌椩陬^上咝咝地飛著,他們還可以拼死戰(zhàn)斗,這會兒一停下來,疲困卻更強烈地襲擊了整個隊伍,人們有的已經(jīng)睡熟了。
這里面就有副支隊長任丕祥。他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樹,焦躁地喊道:“老范,給我半個班吧!我去給大家爭取點時間睡一睡!”
“不!”他和任丕祥一樣焦躁??蔀榱怂X而打仗,這不成;而且前面還有七八十里 路呢。
“要不,就讓大家稍微打個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話越說越低,眼睛合上了,腿像被抽掉了骨頭,身子沿著樹干慢慢地滑下來,驀地,咕咚一聲栽倒在地上,臉被石尖扎破了,殷紅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口里還在喃喃著:“稍微……二指……” 他睡得那么香,長長地打著鼾,臉上泛起滿足的笑容。
他的心一陣緊縮:任丕祥是數(shù)得著的硬漢子,他都撐不住了,那……就在這一剎那, 他大聲地喊道:
“休息!”
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三年,將軍卻仍然能夠回憶起當時復(fù)雜的心情。誰知道敵人什么時候到來?這每一分鐘的睡眠是要用同志們的血來換哪!他應(yīng)該為這一百多人,為明天的戰(zhàn)斗負責,可是……
想著,他不由得瞥了任局長一眼。這會兒,他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文件,不時地在文件上批寫著什么。
后來發(fā)生的一切都清晰地記起來了:
他抽出一根槍探條,來到一個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條筆直地插進土里。一條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兩指頭按住地面,在陰影轉(zhuǎn)移的方向二指遠處畫一條細線,憑經(jīng)驗, 這是半個多鐘頭。
這時,他才覺得眼皮是那么沉重。
“就是困死也不能睡著了呀!”他找來了一節(jié)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 一噴,冷水像小雨似的灑下來,人清醒些了??刹痪?,眼前又變得云遮霧罩了。
就在這時,感覺有一簇黑點在晃動,他驀地一驚,揉了揉眼睛,這才看清遠處出現(xiàn)了 一群人的影子。回頭望了望那根槍探條,影子距離他畫的線還有一指多。
“狗東西,來得這樣快!”他咒罵著,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濕著眼睛,一面向睡覺 的同志們跑去。
他焦急地來到任丕祥身邊,使勁晃著他的肩膀。他哼了聲,翻了個身,咂咂嘴巴又睡 著了。沒有時間磨蹭了,他抬起腳向著任丕祥的腿上踹了兩下,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潑到他的臉上。
冷不丁打一個寒戰(zhàn),任丕祥醒來了。
“老任,趕快想辦法把同志們弄醒,向蘇家墟轉(zhuǎn)移!”說完,他帶著三個戰(zhàn)士,迎著 敵人跑去。
當他向敵人打出了第一槍以后,好大一會兒,他才看見隊伍躦上背后那一道山嶺…… 一陣急驟的電話鈴聲,把他從緊張的回憶里拉回來。任局長正伸手抓著電話聽筒: “喂,噢,王部長,我是任丕祥……”
將軍望著任局長那興奮的神情。這一瞬間,想把這件事情寫下來的愿望強烈地激動著他。他做了個要走的表示,便離開了庭院。
在走出大門的時候,他還聽見任局長在大聲地吵著:“……啥都不缺,就是缺點事干,給點工作!工作…… ”
回到宿舍,將軍扭亮了臺燈,拿出了紙,端端正正地寫上了兩個字:休息。隨即頭也 不抬地寫下去:
“我們常說:永不休息。這話并不確切。人是需要休息的。但這事對于戰(zhàn)士說來,卻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一九五八年十月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任局長是將軍紅軍時期的老戰(zhàn)友,對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所以將軍寫回憶錄就想到找他幫忙。
B.任局長建議寫踢了他兩腳的那件事,又做著苦臉,表明他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 對將軍有些不滿但還是能夠理解。
C.將軍記不起什么時候踢過人,主要是時間太久遠讓他的記憶有些模糊,并且當時情況緊急,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D.在任局長的幫助下,將軍回憶起事件的詳細過程,其中“睡二指”的情節(jié)讓將軍做出寫“休息”這個材料的決定。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本文從將軍想找點事做寫起,現(xiàn)在清閑的休養(yǎng)生活與過去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形成對比,突出將軍無事可做的失落。
B.“命令像鋼釘砸在鐵板上似的”一句,運用比喻形象地突出命令的嚴肅、有力, 為后文緊張的急行軍做了鋪墊。
C.本文詳細描寫任丕祥的睡態(tài),以點帶面,凸顯了整個行軍隊伍的疲憊狀態(tài),這促使 將軍決心讓戰(zhàn)士們“睡二指”。
D.本文以將軍視角記述了一次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艱難過程,中間穿插了將軍的心理活動, 富有感染力,讓讀者身臨其境。
8.王愿堅的小說雖寫的是殘酷艱苦的戰(zhàn)爭,但也充滿了人情味。請簡要分析本文蘊含的“人情味”。(4 分)
9.本文在寫將軍的回憶時,幾次插入了對現(xiàn)實中任局長的描寫,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請簡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
貞觀五年,康國請歸附。時太宗謂侍臣曰:“前代帝王,大有務(wù)廣土地,以求身后之虛名,無益于身,其民甚困。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損朕必不為況求虛名而損百姓乎?康國既來歸朝,有急難不得不救;兵行萬里,豈得無勞于民?若勞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請歸附,不須納也?!必懹^十四年,兵部尚書侯君集伐高昌,及師次柳谷,候騎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將葬,國人咸集,以二千輕騎襲之,可盡得也。”副將薛萬均、姜行本皆以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驕慢,使吾恭行天誅。乃于墟墓間以襲其葬,不足稱武, 此非問罪之師也?!彼彀幢源岙?,然后進軍,遂平其國。貞觀十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北狄世為寇亂,今延陀①倔強,須早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選徒十萬,擊而虜之,滌除兇丑,百年無患。若遂其來請,與之為婚媾。北狄風俗,多由內(nèi)政②。亦既生子,則我外孫,不侵中國,斷可知矣。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舉此二策,何者為 先?”司空房玄齡對曰:“遭隋室大亂之后,戶口太半未復(fù),兵兇戰(zhàn)危,圣人所慎,和親 之策,實天下幸.甚?!必懹^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蓋蘇文弒其主而奪其國政,誠不可忍。今日國家兵力,取之不難,朕未能即動兵眾,且令契丹、靺鞨攪擾之,何如?”房玄齡對曰:“昔漢武帝屢伐匈奴,隋主三征遼左,人貧國敗,實此之由,惟陛下詳察。”太 宗曰:“善!”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民凋;中國雖安,忘 戰(zhàn)則民殆。凋非保全之術(shù),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nóng)隙講武,習威 儀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鬃釉唬骸圆唤堂駪?zhàn),是謂棄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 天下,此用兵之職也?!?br />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征伐》)
[注]①延陀:北方部族名。②內(nèi)政:由妻室主政。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 1 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 分)
假令A(yù)于身B有C益D于百姓E有F損G朕H必I不J為K況L求虛名M而N損百姓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候騎,巡邏偵查的騎兵,與《使至塞上》“蕭關(guān)逢候騎”中的“候騎”含義相同。
B.中國,中原地區(qū),與《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的“中國”含義相同。
C.幸,指幸運,與《鴻門宴》“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中的“幸”含義相同。
殆,指懈怠,與《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中的“殆”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對于康國請求歸順這件事,唐太宗不愿像前代帝王一樣貪圖虛名,而是從軍隊和百姓的利益出發(fā)指出危害,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B.侯君集討伐高昌,有人提議趁高昌王葬禮進行突襲,兩位副將都表示贊成,侯君集卻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武德,不是正義之舉。
C.對于如何處置北方延陀部的問題,唐太宗認為,要么主戰(zhàn),派大軍征討;要么與之和親,實施安撫策略。房玄齡贊成和親之策。
D.唐太宗對蓋蘇文弒主奪權(quán)非常氣憤,但是考慮到如今國家兵力不足,于是選擇不出兵,打算暫且借助契丹、靺鞨的力量攪擾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遂按兵以待葬畢,然后進軍,遂平其國。(4 分)
(2)選徒十萬,擊而虜之,滌除兇丑,百年無患。(4 分)
14.《帝范》中體現(xiàn)出唐太宗對戰(zhàn)爭怎樣的認識?請簡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 15~16 題。
留誨曹師等詩[注] 杜牧
萬物有丑好,各一姿狀分。唯人即不爾,學與不學論。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孝友與誠實,而不忘爾言。根本既深實,柯葉自滋繁。念爾無忽此,期以慶吾門。
[注]此詩作于大中二年(852 年)。杜牧臨終留詩,誨其子杜晦辭等。曹師,杜晦辭的乳名。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本詩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短歌行》均屬古體詩。
B.開篇兩句寫世間萬物姿態(tài)不同,美丑各異,詩人以此教導(dǎo)曹師等人應(yīng)當追求美好。C.“而不忘爾言”“念爾無忽此”,一再叮囑,諄諄教誨中體現(xiàn)出詩人的良苦用心。 D.詩歌語言直白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情感誠摯懇切,發(fā)人深省,有教育意義。
16.詩人給兒子留下了哪些“教誨”?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哂笑仲由的原因是“ , ”。
(2)《諫太宗十思疏》 中,“ , ”用對比手法表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帶來不同結(jié)果,進而說明能否以誠相待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
(3)“孤舟”作為古典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往往寄寓詩人漂泊孤獨之情, 如“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 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 I(本題共 2 小題,10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題。
你眼中的日照,是什么顏色的?近年來,日照積極踐行“雙碳戰(zhàn)略”,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zhì)量發(fā)展, 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加快構(gòu)建新發(fā)展格局, 為建筑產(chǎn)業(yè)全面植入綠色“基因”,走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新路徑。精致城市,逐綠而行;和美鄉(xiāng)村, 煥綠新生;綠色建造,轉(zhuǎn)型升級;智慧城市,向綠賦能……綠色,已經(jīng)成為 A 。
4月15日,第六屆山東省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新技術(shù)產(chǎn)品博覽會在日照國際博覽中心
開幕。本屆“綠博會”以“加快綠色低碳轉(zhuǎn)型,建設(shè)美麗宜居城鄉(xiāng)”為主題,活動形式主要分為 B 。①本次展覽展出了 200 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紛紛亮相,②涉及綠色低碳建筑、美麗村居、綠色城市等多個領(lǐng)域。③論壇活動共 22 場,涵蓋 1 場主論壇、15 場分論壇、3 場工作會、3 場推介活動,④歷屆綠博會數(shù)量和規(guī)模之最。⑤多位行業(yè)知名專家學者受邀齊聚日照,⑥圍繞建筑節(jié)能減碳、新型建筑工業(yè)化、住建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等熱
點,⑦開展技術(shù)交流、政策解讀等活動,⑧著力開創(chuàng)有碰撞、有借鑒的學術(shù)研討氛圍。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 10 個字。(4 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 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 II(本題共 3 小題,10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題。
黛玉見他這般勸慰,也不肯負他的豪興,因笑道:“你看這里這等人聲嘈雜,有何詩興!”湘云笑道:“這山上賞月雖好,總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你知道這山坡底下就是池沼。山凹里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芍斎丈w這園子,就有學問。這山之高處,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處,就叫凹晶。這‘凸’‘凹’二字,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 ① )。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
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shè)此處。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里來;有愛那皓月清波的,便往
那里去。只是這兩個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說俗了,不大見用。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賦》,東方朔《神異經(jīng)》,以至《畫記》上云‘張 僧繇畫一乘寺’的故事,( ② )。只是今日不知,誤作俗字用了。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寶玉擬了未妥,我們擬寫出來,送給大姐姐瞧了。
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所以都用了。如今咱們就往凹晶館去?!?br />
(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
20.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2 分)
21.文中有四組“一”“一”對寫,“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說說它們和“有上下、明暗、高矮、山水之搭配”相比,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4 分)
22.請簡要分析語言文字運用 I 和 II 中的兩處問號的用法和效果。(4 分)
你眼中的日照,是什么顏色的?
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
四.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 分)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盾髯印ば奚怼?br />
荀子的話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 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山東省日照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 5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
①跨文化傳播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夠見識各種人文風光。風景是客觀 的,對風景的價值判斷卻因文化不同而異。努力消除不同認識帶來的種種問題,才可能 實現(xiàn)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個人、民族、國家之間的正常交往。
跨越文化進行交流時,原本熟悉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陌生起來,心理上的種種不適也隨之而來,這種情形被稱為“文化休克”。美國人類學家奧伯格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寫道: “文化休克是由我們失去了所有熟悉的社會交流符號所帶來的焦慮引發(fā)的。這些符號包括我們適應(yīng)日常生活的各種方式:怎樣購物,何時回答,何時不回答。它們可能是言語、姿態(tài)、表情、風俗或準則,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的,并且像語言和信仰一樣常年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依靠這上百種符號來維持內(nèi)心的平靜,盡管大部分的符號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蔽幕菘伺c人們對異文化的了解程度、在異文化中生活時間長短以及文化心態(tài)是否開放包容等因素有關(guān),還與人們文化意識的強弱有關(guān)。在幼兒身上,文化休克一般不會出現(xiàn),因為本民族文化對他而言還很隔膜。文化休克在成年人身上表現(xiàn)得比較強烈, 原來的文化烙印還在,新的文化又在不停打上新的烙印,兩種文化夾擊的人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磨合,這一磨合的過程甚至持續(xù)終生。所以,上世紀 80 年代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有一句臺詞:②“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br />
在跨文化傳播中,人們因缺乏對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下意識地認為別人與自己一樣看問題,按照自身文化的價值觀、信仰、模式、風俗等去要求別人,當所期望的事實沒有發(fā)生時就會產(chǎn)生挫敗感,從而形成傳播障礙??缥幕瘋鞑W者斯道蒂描述了這種認識過程:期望對方與自己一樣——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現(xiàn)實與預(yù)期落差很大、引起文化沖突——感到憤怒、恐懼——決定退縮。這種認識誤區(qū)是造成跨文化傳播障礙的重要因素。
跨文化傳播學者布·霍爾談到一個實例:一個加拿大人競聘日本學校的英語教師職位,他在簡歷中寫上了他擔任學生會領(lǐng)導(dǎo),曾經(jīng)是運動健將,有很強的文化接受能力等。推薦他的美國教師認為寫得很好,但日本教師們看了簡歷后對他的評價是“驕傲”“自以為是”。幸好這位新教師到任后的表現(xiàn)很好,才打消了日本教師由于文化差異而對他產(chǎn)生的認識偏差。
刻板印象是社會認知的一類,指人們先入為主,對某個社會群體、事物、人物的一種簡單而固定的看法。專欄作家李普曼就此寫道:“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 而是先定義后理解?!北热缯f法國人浪漫,猶太人精明,英國人紳士等,便屬于這類給定的結(jié)論。這些顯然不能擴展到具體種族的具體個人身上,但又并非完全沒有根據(jù)。
刻板印象來自于社會個體的經(jīng)驗,比如通過自身與某個群體的親身接觸而對他們進行概括而形成的經(jīng)驗認識。如果相當多的人都有類似的共同經(jīng)驗,便會產(chǎn)生關(guān)于某一種族具有某種特點的認識。刻板印象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知的簡化形式。面對紛繁復(fù)雜的外部世界,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事事親為”以獲得認識,在這個 意義上,刻板印象是不可或缺的。
但刻板印象畢竟是對社會事物的一種簡略的概括,它僅局限于認知對象的總體特征, 忽略了很多真實情形以及個別情況。雖然刻板印象不會完全一成不變,但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和情緒化特征,一經(jīng)形成很難根本改變。在跨文化傳播中,刻板印象使人們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傳播對象的文化屬性,忽略了其文化中更多的具體情況。過分持“刻板印象”看待外部世界,可能產(chǎn)生偏見和歧視,甚至導(dǎo)致缺乏理性依據(jù)的偏執(zhí)。
文化中心主義也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從生理的角度對其原因進行了解釋:“當人注視宇宙時,他對宇宙的奧秘不過是投之一瞥,而且這甚至可能是不可靠的。人類觀察者不得不從他本人所在的空間某一點和時間某一點上選擇一個方向,這樣他必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是成為人的一部分代價。因此他的觀點必然是片面的、主觀的?!?在跨文化傳播中,文化中心主義有各種表現(xiàn),例如對異文化不屑一顧,不與異文化的人交往甚至敵視他們,等等。
消解文化中心主義有利于消除跨文化傳播的障礙,于是產(chǎn)生了與之對應(yīng)的一個詞:“文化相對主義”。文化相對主義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強調(diào)各種文化的和平共處,認為各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下形成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化價值標準,特定文化的成員也沒有權(quán)利對異文化指手畫腳。
跨文化傳播的目的不在于為某一種文化謀求霸權(quán),而是各種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溝通。世界文化與發(fā)展委員會在其 1992 年的報告中就指出:“文化全球化的過程并非為一個國家所控制,既非美國,也非‘西方’或‘北方’。來自孟買、里約熱內(nèi)盧、瓦加杜古的文學藝術(shù),與來自紐約、倫敦、利物浦和巴黎的文學藝術(shù)一樣流行世界。”
(摘編自陳力丹《語言和非語言的跨文化傳播》)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人們往往依靠自己熟悉的各種社會交流符號來維持內(nèi)心的平靜,一旦失去這些符號,人們會感到焦慮,文化休克由此產(chǎn)生。
B.在布·霍爾談到的實例中,美國教師與日本教師對應(yīng)聘者簡歷的評價懸殊,說明文化差異會帶來認識偏差,影響價值判斷。
C.認為法國人浪漫,猶太人精明,英國人紳士等,都屬于刻板印象,這類刻板印象先入為主,充滿偏見,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D.“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化價值標準是不存在的,人們不能一味按照自身文化的價 值觀要求別人,也無權(quán)對異文化指手畫腳。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幼兒對本民族文化還很隔膜,沒有濃厚的本民族文化烙印,一般不會出現(xiàn)文化休克現(xiàn)象,可見文化休克與文化意識的強弱有關(guān)。
B.在跨文化傳播中,如果不期望對方與自己一樣,就不會產(chǎn)生落差、引起文化沖突, 也不會感到憤怒、恐懼,甚至產(chǎn)生退縮的心理。
C.刻板印象雖然可以提供一種認知的簡化形式,但局限于認知對象的總體特征,忽略了更多的具體情況,可能不利于跨文化傳播。
D.文化中心主義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從生理角度來說,文化中心主義的產(chǎn)生也有其必然性,但它不利于各種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溝通。
3.下列選項,不屬于“文化中心主義”的一項是(3 分)
A.李約瑟認為:“在中國完成的發(fā)明和技術(shù)發(fā)現(xiàn),改變了西方文明的發(fā)展進程,并因而也確定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發(fā)展進程?!?br />
B.弗里德里奇·哈耶克斷言,在希臘人和羅馬人奠定的基礎(chǔ)上逐漸成長起來的西方文明,是非西方國家應(yīng)當效法的榜樣。
C.塞繆爾·亨廷頓認為:“在所有的文明之中,唯獨西方文明對其他文明產(chǎn)生過重大的、有時是壓倒一切的影響。”
D.1793 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率團訪問中國,清廷要求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時行跪拜禮,雙方因跪拜禮儀問題產(chǎn)生爭執(zhí)。
4.請簡要分析文中兩處畫橫線句子的作用。(4 分)
5.假如你在學校舉辦的“跨文化傳播論壇”上,發(fā)表“加強文化交流,促進跨文化傳播” 的主題演講,請結(jié)合材料列出你的演講要點。(6 分)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guān)內(nèi)容和相應(yīng)概念的關(guān)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概念,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相關(guān)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句子,結(jié)合語境進行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解答】(1)C.“充滿偏見”錯誤。從原文“刻板印象是社會認知的一類,指人們先入為主,對某個社會群體、事物、人物的一種簡單而固定的看法。專欄作家李普曼就此寫道:‘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而是先定義后理解?!热缯f法國人浪漫,猶太人精明,英國人紳士等,便屬于這類給定的結(jié)論。這些顯然不能擴展到具體種族的具體個人身上,但又并非完全沒有根據(jù)”來看,“充滿偏見”的說法無中生有。
故選C。
(2)B.“如果不期望對方與自己一樣,就不會產(chǎn)生……”錯誤。原文的表述是“跨文化傳播學者斯道蒂描述了這種認識過程:期望對方與自己一樣——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現(xiàn)實與預(yù)期落差很大、引起文化沖突——感到憤怒、恐懼——決定退縮。這種認識誤區(qū)是造成跨文化傳播障礙的重要因素”,選項的條件關(guān)系不成立。
故選B。
(3)A.強調(diào)中國的發(fā)明和技術(shù)發(fā)現(xiàn)對世界的重要影響,不屬于“文化中心主義”。
故選A。
(4)由“跨文化傳播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夠見識各種人文風光。風景是客觀的,對風景的價值判斷卻因文化不同而異”可知,畫線句子把“跨文化傳播”比作“文化旅行”,運用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闡明文化不同帶來的價值判斷差異,引出中心論點。
由“所以,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有一句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笨芍?,畫線的句子是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的臺詞;結(jié)合上文“文化休克在成年人身上表現(xiàn)得比較強烈,原來的文化烙印還在,新的文化又在不停打上新的烙印,兩種文化夾擊的人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磨合,這一磨合的過程甚至持續(xù)終生。所以……”,此處運用引用論證,來論證文化休克在成年人身上表現(xiàn)強烈的觀點,增強說服力。
(5)由“文化休克與人們對異文化的了解程度、在異文化中生活時間長短以及文化心態(tài)是否開放包容等因素有關(guān),還與人們文化意識的強弱有關(guān)在跨文化傳播中,人們因缺乏對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下意識地認為別人與自己一樣看問題,按照自身文化的價值觀、信仰、模式、風俗等去要求別人,當所期望的事實沒有發(fā)生時就會產(chǎn)生挫敗感,從而形成傳播障礙”可知,努力克服文化休克,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形成開放和包容的文化心態(tài)。
由“跨文化傳播中,刻板印象使人們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傳播對象的文化屬性,忽略了其文化中更多的具體情況。過分持‘刻板印象’看待外部世界,可能產(chǎn)生偏見和歧視,甚至導(dǎo)致缺乏理性依據(jù)的偏執(zhí)”可知,拒絕刻板印象,客觀看待傳播對象的文化屬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消解文化中心主義有利于消除跨文化傳播的障礙,于是產(chǎn)生了與之對應(yīng)的一個詞:‘文化相對主義’。文化相對主義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強調(diào)各種文化的和平共處,認為各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下形成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化價值標準,特定文化的成員也沒有權(quán)利對異文化指手畫腳”可知,消解文化中心主義,倡導(dǎo)文化相對主義,促進不同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溝通。
答案:
(1)C
(2)B
(3)A
(4)①運用比喻論證,將跨文化傳播比作文化旅行,生動形象地闡明文化不同帶來的價值判斷差異,引出中心論點。
②運用引用論證,以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臺詞論證文化休克在成年人身上表現(xiàn)強烈的觀點,增強說服力。
(5)①努力克服文化休克,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形成開放和包容的文化心態(tài)。
②拒絕刻板印象,客觀看待傳播對象的文化屬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消解文化中心主義,倡導(dǎo)文化相對主義,促進不同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溝通。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 4 小題,16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
休息
王愿堅
一個星期以前,將軍帶病來到了醫(yī)院。他很想找點工作做做,可這里啥事也沒有…… 想了好久,才想到寫稿子的事。一年前,政治部約請他寫一篇關(guān)于紅軍時期斗爭生活
的回憶錄,可一直沒有時間動筆。
“可是,寫哪一段好呢?”
他想到了任局長。這位老戰(zhàn)友,因為患著下肢麻痹,已經(jīng)在這里休養(yǎng)好幾個月了…… “依我說,寫我們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兩腳的那一次?!?br />
“踢你?”將軍覺得茫然了。
“嘿,看你,打了人還不認賬。1935 年,在鎖蛟嶺,記得不?”他伸手摩挲著大腿, 故意苦著臉說,“那兩腳真夠嗆。呶,就是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還在痛似的。
1935 年、鎖蛟嶺,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將軍引進一個深深的回憶里…… 這天,秘密交通員送來命令:要他們立即動身趕往武功山區(qū),和大隊會合。命令像鋼
釘砸在鐵板上似的:必須在五天內(nèi)到達!
但是,他們一離開根據(jù)地,就被敵人盯上了。和敵人糾纏是不行的,他們只得鉆進山 林,兼程前進。
最難耐的還是困倦。一連三四個日夜沒有合眼,戰(zhàn)士們像喝醉了酒,東搖西擺地走; 稍微一停步,隊伍里就響起了鼾聲。
第四天,走上一道崖邊時,一個戰(zhàn)士因為睡得太沉,一失腳,掉下山溝去了。他不得不組織了一次阻擊戰(zhàn),又傷了兩個同志,才堵住敵人,派人下到山溝里,把這個戰(zhàn)士找到, 但他已經(jīng)犧牲了……
“在那些日子里,我們不但有戰(zhàn)斗的英雄,也有累死的烈士呢!”想著,將軍不由得 激動起來,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材料,而且有充分的信心能具體地寫下來。
但是,當時為什么決定休息的?什么時候打過人?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想著,他不由得說出了聲,“我干嗎打你嘛?” “嘿,不就是為了睡那二指嘛!”
噢,對了,這都是睡那二指的過。
那天下午,他們抬著戰(zhàn)友的尸體,在樹林里一陣疾走,暫時甩開了敵人,他們挖開碎 石,把戰(zhàn)友埋葬了。
當一切安排好,他喊了一聲:“快走哇!”但是走出幾步以后,卻發(fā)現(xiàn)隊伍沒有跟上 來?!獎偛抛訌椩陬^上咝咝地飛著,他們還可以拼死戰(zhàn)斗,這會兒一停下來,疲困卻更強烈地襲擊了整個隊伍,人們有的已經(jīng)睡熟了。
這里面就有副支隊長任丕祥。他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樹,焦躁地喊道:“老范,給我半個班吧!我去給大家爭取點時間睡一睡!”
“不!”他和任丕祥一樣焦躁??蔀榱怂X而打仗,這不成;而且前面還有七八十里 路呢。
“要不,就讓大家稍微打個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話越說越低,眼睛合上了,腿像被抽掉了骨頭,身子沿著樹干慢慢地滑下來,驀地,咕咚一聲栽倒在地上,臉被石尖扎破了,殷紅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口里還在喃喃著:“稍微……二指……” 他睡得那么香,長長地打著鼾,臉上泛起滿足的笑容。
他的心一陣緊縮:任丕祥是數(shù)得著的硬漢子,他都撐不住了,那……就在這一剎那, 他大聲地喊道:
“休息!”
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三年,將軍卻仍然能夠回憶起當時復(fù)雜的心情。誰知道敵人什么時候到來?這每一分鐘的睡眠是要用同志們的血來換哪!他應(yīng)該為這一百多人,為明天的戰(zhàn)斗負責,可是……
想著,他不由得瞥了任局長一眼。這會兒,他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文件,不時地在文件上批寫著什么。
后來發(fā)生的一切都清晰地記起來了:
他抽出一根槍探條,來到一個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條筆直地插進土里。一條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兩指頭按住地面,在陰影轉(zhuǎn)移的方向二指遠處畫一條細線,憑經(jīng)驗, 這是半個多鐘頭。
這時,他才覺得眼皮是那么沉重。
“就是困死也不能睡著了呀!”他找來了一節(jié)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 一噴,冷水像小雨似的灑下來,人清醒些了??刹痪茫矍坝肿兊迷普陟F罩了。
就在這時,感覺有一簇黑點在晃動,他驀地一驚,揉了揉眼睛,這才看清遠處出現(xiàn)了 一群人的影子?;仡^望了望那根槍探條,影子距離他畫的線還有一指多。
“狗東西,來得這樣快!”他咒罵著,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濕著眼睛,一面向睡覺 的同志們跑去。
他焦急地來到任丕祥身邊,使勁晃著他的肩膀。他哼了聲,翻了個身,咂咂嘴巴又睡 著了。沒有時間磨蹭了,他抬起腳向著任丕祥的腿上踹了兩下,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潑到他的臉上。
冷不丁打一個寒戰(zhàn),任丕祥醒來了。
“老任,趕快想辦法把同志們弄醒,向蘇家墟轉(zhuǎn)移!”說完,他帶著三個戰(zhàn)士,迎著 敵人跑去。
當他向敵人打出了第一槍以后,好大一會兒,他才看見隊伍躦上背后那一道山嶺…… 一陣急驟的電話鈴聲,把他從緊張的回憶里拉回來。任局長正伸手抓著電話聽筒: “喂,噢,王部長,我是任丕祥……”
將軍望著任局長那興奮的神情。這一瞬間,想把這件事情寫下來的愿望強烈地激動著他。他做了個要走的表示,便離開了庭院。
在走出大門的時候,他還聽見任局長在大聲地吵著:“……啥都不缺,就是缺點事干,給點工作!工作…… ”
回到宿舍,將軍扭亮了臺燈,拿出了紙,端端正正地寫上了兩個字:休息。隨即頭也 不抬地寫下去:
“我們常說:永不休息。這話并不確切。人是需要休息的。但這事對于戰(zhàn)士說來,卻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一九五八年十月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任局長是將軍紅軍時期的老戰(zhàn)友,對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所以將軍寫回憶錄就想到找他幫忙。
B.任局長建議寫踢了他兩腳的那件事,又做著苦臉,表明他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 對將軍有些不滿但還是能夠理解。
C.將軍記不起什么時候踢過人,主要是時間太久遠讓他的記憶有些模糊,并且當時情況緊急,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D.在任局長的幫助下,將軍回憶起事件的詳細過程,其中“睡二指”的情節(jié)讓將軍做出寫“休息”這個材料的決定。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本文從將軍想找點事做寫起,現(xiàn)在清閑的休養(yǎng)生活與過去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形成對比,突出將軍無事可做的失落。
B.“命令像鋼釘砸在鐵板上似的”一句,運用比喻形象地突出命令的嚴肅、有力, 為后文緊張的急行軍做了鋪墊。
C.本文詳細描寫任丕祥的睡態(tài),以點帶面,凸顯了整個行軍隊伍的疲憊狀態(tài),這促使 將軍決心讓戰(zhàn)士們“睡二指”。
D.本文以將軍視角記述了一次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艱難過程,中間穿插了將軍的心理活動, 富有感染力,讓讀者身臨其境。
8.王愿堅的小說雖寫的是殘酷艱苦的戰(zhàn)爭,但也充滿了人情味。請簡要分析本文蘊含的“人情味”。(4 分)
9.本文在寫將軍的回憶時,幾次插入了對現(xiàn)實中任局長的描寫,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請簡要分析。(6 分)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nèi)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cè)重局部。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guān)注手法;最后結(jié)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guān)注手法;最后結(jié)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探究作品的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小說,整體理解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小說故事情節(jié),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寫作手法,領(lǐng)悟小說主旨,明確探究方向。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jié)構(gòu)安排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明確與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旨之間的關(guān)系,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入手,進行作答。
【解答】(1)A.“對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所以將軍寫回憶錄就想到找他幫忙”錯誤。結(jié)合“一個星期以前,將軍帶病來到了醫(yī)院”“他想到了任局長。這位老戰(zhàn)友,因為患著下肢麻痹,已經(jīng)在這里休養(yǎng)好幾個月了……”可知,將軍寫回憶錄找任局長幫忙是因為倆人恰巧都在醫(yī)院,文中并沒有說任局長對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有著更深刻的體會。B.“表明他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對將軍有些不滿但還是能夠理解”錯誤。結(jié)合“依我說,寫我們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兩腳的那一次”“故意苦著臉說”可知,任局長對此事記憶深刻,但并非對將軍有些不滿而耿耿于懷。D.“其中‘睡二指’的情節(jié)讓將軍做出寫‘休息’這個材料的決定”錯誤。讓將軍做出寫“休息”這個材料的決定的應(yīng)是革命時期戰(zhàn)士們的精神。
故選C。
(2)A.“突出將軍無事可做的失落”錯誤,目的是突出老一輩革命家不懈奮斗的精神,不是寫將軍失落。
故選A。
(3)結(jié)合“‘嘿,看你,打了人還不認賬。1935年,在鎖蛟嶺,記得不?’他伸手摩挲著大腿,故意苦著臉說,‘那兩腳真夠嗆,就是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還在痛似的”可知,將軍和任局長在戰(zhàn)爭時期結(jié)下深厚的友情,笑談“踢兩腳”,充滿革命友誼的人情味。
結(jié)合“他不得不組織了一次阻擊戰(zhàn),又傷了兩個同志,才堵住敵人,派人下到山溝里,把這個戰(zhàn)士找到,但他已經(jīng)犧牲了……”“那天下午,他們抬著戰(zhàn)友的尸體,在樹林里一陣疾走,暫時甩開了敵人,他們挖開碎石,把戰(zhàn)友埋葬了”可知,打阻擊戰(zhàn)尋找掉下山溝的戰(zhàn)友并將他安葬,充滿互相救助、尊重生命的人情味。
結(jié)合“他的心一陣緊縮:任丕祥是數(shù)得著的硬漢子,他都撐不住了,那……就在這一剎那,他大聲地喊道:‘休息!’”“他抽出一根槍探條,來到一個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條筆直地插進土里。一條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兩指頭按住地面,在陰影轉(zhuǎn)移的方向二指遠處畫一條細線,憑經(jīng)驗,這是半個多鐘頭”可知,將軍決心讓戰(zhàn)士們“睡二指”,自己忍著困倦為戰(zhàn)士們警戒,體現(xiàn)將軍關(guān)愛士兵的人情味。
(4)結(jié)合“‘嘿,看你,打了人還不認賬。1935年,在鎖蛟嶺,記得不?’他伸手摩挲著大腿,故意苦著臉說,‘那兩腳真夠嗆,就是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還在痛似的”“1935年、鎖蛟嶺,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將軍引進一個深深的回憶里……”可知,在任局長的幫助下,將軍的回憶逐步展開,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結(jié)合“在走出大門的時候,他還聽見任局長在大聲地吵著:‘……啥都不缺,就是缺點事干,給點工作!工作……’”可知,任局長休養(yǎng)期間依然渴望工作,凸顯老一輩革命家不懈奮斗的精神。
結(jié)合“最難耐的還是困倦”“‘不!’他和任丕祥一樣焦躁??蔀榱怂X而打仗,這不成;而且前面還有七八十里路呢”“一個星期以前,將軍帶病來到了醫(yī)院。他很想找點工作做做,可這里啥事也沒有……”可知,將戰(zhàn)爭時期的不準休息與現(xiàn)在的不想休息對照來寫,豐富了標題的內(nèi)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結(jié)合“當他向敵人打出了第一槍以后,好大一會兒,他才看見隊伍躦上背后那一道山嶺……”“一陣急驟的電話鈴聲,把他從緊張的回憶里拉回來。任局長正伸手抓著電話聽筒:‘喂,噢,王部長,我是任丕祥……’”可知,將軍的回憶時,幾次插入了對現(xiàn)實中任局長的描寫延緩了緊張的敘事節(jié)奏,增加讀者的閱讀期待。
答案:
(1)C
(2)A
(3)①將軍和任局長在戰(zhàn)爭時期結(jié)下深厚的友情,笑談“踢兩腳”,充滿革命友誼的人情味。②打阻擊戰(zhàn)尋找掉下山溝的戰(zhàn)友并將他安葬,充滿互相救助、尊重生命的人情味。③將軍決心讓戰(zhàn)士們“睡二指”,自己忍著困倦為戰(zhàn)士們警戒,體現(xiàn)將軍關(guān)愛士兵的人情味。
(4)①在任局長的幫助下,將軍的回憶逐步展開,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②任局長休養(yǎng)期間依然渴望工作,凸顯老一輩革命家不懈奮斗的精神。③將戰(zhàn)爭時期的不準休息與現(xiàn)在的不想休息對照來寫,豐富了標題的內(nèi)涵,深化了文章主旨。④延緩了緊張的敘事節(jié)奏,增加讀者的閱讀期待。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
貞觀五年,康國請歸附。時太宗謂侍臣曰:“前代帝王,大有務(wù)廣土地,以求身后之虛名,無益于身,其民甚困。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損朕必不為況求虛名而損百姓乎?康國既來歸朝,有急難不得不救;兵行萬里,豈得無勞于民?若勞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請歸附,不須納也。”貞觀十四年,兵部尚書侯君集伐高昌,及師次柳谷,候騎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將葬,國人咸集,以二千輕騎襲之,可盡得也。”副將薛萬均、姜行本皆以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驕慢,使吾恭行天誅。乃于墟墓間以襲其葬,不足稱武, 此非問罪之師也?!彼彀幢源岙?,然后進軍,遂平其國。貞觀十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北狄世為寇亂,今延陀①倔強,須早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選徒十萬,擊而虜之,滌除兇丑,百年無患。若遂其來請,與之為婚媾。北狄風俗,多由內(nèi)政②。亦既生子,則我外孫,不侵中國,斷可知矣。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舉此二策,何者為 先?”司空房玄齡對曰:“遭隋室大亂之后,戶口太半未復(fù),兵兇戰(zhàn)危,圣人所慎,和親 之策,實天下幸.甚?!必懹^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蓋蘇文弒其主而奪其國政,誠不可忍。今日國家兵力,取之不難,朕未能即動兵眾,且令契丹、靺鞨攪擾之,何如?”房玄齡對曰:“昔漢武帝屢伐匈奴,隋主三征遼左,人貧國敗,實此之由,惟陛下詳察?!碧? 宗曰:“善!”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民凋;中國雖安,忘 戰(zhàn)則民殆。凋非保全之術(shù),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nóng)隙講武,習威 儀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鬃釉唬骸圆唤堂駪?zhàn),是謂棄之?!手∈钢?,以利 天下,此用兵之職也?!?br />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征伐》)
[注]①延陀:北方部族名。②內(nèi)政:由妻室主政。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 1 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 分)
假令A(yù)于身B有C益D于百姓E有F損G朕H必I不J為K況L求虛名M而N損百姓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候騎,巡邏偵查的騎兵,與《使至塞上》“蕭關(guān)逢候騎”中的“候騎”含義相同。
B.中國,中原地區(qū),與《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的“中國”含義相同。
C.幸,指幸運,與《鴻門宴》“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中的“幸”含義相同。
殆,指懈怠,與《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中的“殆”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對于康國請求歸順這件事,唐太宗不愿像前代帝王一樣貪圖虛名,而是從軍隊和百姓的利益出發(fā)指出危害,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B.侯君集討伐高昌,有人提議趁高昌王葬禮進行突襲,兩位副將都表示贊成,侯君集卻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武德,不是正義之舉。
C.對于如何處置北方延陀部的問題,唐太宗認為,要么主戰(zhàn),派大軍征討;要么與之和親,實施安撫策略。房玄齡贊成和親之策。
D.唐太宗對蓋蘇文弒主奪權(quán)非常氣憤,但是考慮到如今國家兵力不足,于是選擇不出兵,打算暫且借助契丹、靺鞨的力量攪擾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遂按兵以待葬畢,然后進軍,遂平其國。(4 分)
(2)選徒十萬,擊而虜之,滌除兇丑,百年無患。(4 分)
14.《帝范》中體現(xiàn)出唐太宗對戰(zhàn)爭怎樣的認識?請簡要概括。(3 分)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jié)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
【解答】(1)句意:如果是對自己有益,但對老百姓有害的事情,我決不會做,何況是為了貪求虛名而損害百姓的利益呢?
“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損”結(jié)構(gòu)一致,都是“假令”的情況,中間應(yīng)斷開;
“朕必不為”,是針對“假令”情況的決定,要與前文斷開;
“況……乎?”,是由“況”引導(dǎo)的反問句,進一步表明說話人的態(tài)度,應(yīng)與前文斷開。
故選DGK。
(2)C.“含義相同”錯?!靶摇保褐感疫\。句意:實在是天下萬民之大幸啊。/“幸”:幸虧。句意:現(xiàn)在事情緊急,幸虧他來告訴我??梢?,兩句中的“幸”含義不同。
故選C。
(3)D.“考慮到如今國家兵力不足”錯。從“今日國家兵力,取之不難”可知,當時以大唐的兵力,平定他們并不難,應(yīng)該是兵力充足。
故選D。
(4)①“按兵”,按兵不動;“畢”,結(jié)束;“然后”,這之后,這樣以后;“遂”,最終;“平”,平定。譯文:于是按兵不動,來等待葬禮結(jié)束,這之后才出兵征討,最終平定了高昌。
②“徒十萬”,定語后置,“十萬徒”;“徒”,士兵;“虜”,俘虜,俘獲;“兇丑”形容詞用作名詞,兇殘丑惡的人;“患”,禍患。譯文:選派十萬士兵,討伐俘虜他們,鏟除兇殘丑惡的人,可確保百年沒有禍患。
(5)從“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民凋;中國雖安,忘戰(zhàn)則民殆。凋非保全之術(shù),殆非擬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可知,既不能窮兵黷武,也不能忽略戰(zhàn)備。
從“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職也”可知,用兵的作用是安定天下。
答案:
(1)DGK
(2)C
(3)D
(4)①于是按兵不動,來等待葬禮結(jié)束,這之后才出兵征討,最終平定了高昌。
②選派十萬士兵,討伐俘虜他們,鏟除兇殘丑惡的人,可確保百年沒有禍患。
(5)①既不能窮兵黷武,也不能忽略戰(zhàn)備。
②用兵的作用是安定天下。
參考譯文:
??????貞觀五年,康國請求歸順,當時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前代的帝王,很多都致力于擴展疆域,來求取身后的虛名,這樣做既對自己無益,也使百姓困頓不堪。如果是對自己有益,但對老百姓有害的事情,我決不會做,何況是為了貪求虛名而損害百姓的利益呢?康國歸順了我朝后,他們有難我們就不得不援救;行軍萬里之遙,怎么可能不使百姓勞苦呢?如果為求虛名而使百姓勞苦,這不是我想要的。他們歸順的請求,我不接受?!必懹^十四年,兵部尚書侯君集討伐高昌,等到軍隊駐扎在柳谷,偵察的騎兵說:“高昌王麹文泰去世,已經(jīng)定好了安葬日期,高昌國民都將聚集,到時候率領(lǐng)兩千騎兵襲擊他們,定能一舉拿下?!备睂⒀θf均、姜行本都贊同他的計策。侯君集卻說:“皇上因為高昌驕傲輕慢,所以派我奉天命誅滅他們。可如果趁他們國葬期間去偷襲,這樣做不符合武德,更不能表明我們是討伐罪人的正義之師?!庇谑前幢粍?,來等待葬禮結(jié)束,這之后才出兵征討,最終平定了高昌。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對侍臣說:“北狄世代侵擾邊境,現(xiàn)在延陀部很不安分,應(yīng)該早日處置他們。我仔細考慮,只有兩個策略:選派十萬士兵,討伐俘虜他們,鏟除兇殘丑惡的人,可確保百年沒有禍患。如果滿足他們的請求,可以與之通婚。北狄的風俗,多是由妻室主政。聯(lián)姻之后有了后代,就是我的外孫,他不會侵犯中原,這是肯定的。由此來說,邊境足以保持三十年太平。這兩種策略,哪一個好呢?”司空房玄齡回答說:“經(jīng)歷隋末大亂之后,人口死傷大半,還未恢復(fù)元氣,戰(zhàn)爭是很危險殘酷的,圣明的人對此都很謹慎,和親的策略,如果能實施,實在是萬民之大幸啊。”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侍臣說:“蓋蘇文殺害了他的國主,奪取政權(quán),實在是不可忍受?,F(xiàn)在大唐的兵力,平定他們并不難,如果我不立即發(fā)兵,暫且命令契丹、靺鞨攪擾他們,怎么樣?”房玄齡回答說:“過去漢武帝多次征討匈奴,隋煬帝三次攻打遼東,百姓貧窮國家衰敗,實在是由此產(chǎn)生,希望陛下詳察。”唐太宗說:“好?!?br />
??????唐太宗在《帝范》里寫道:“武器、鎧甲是國家的兇器。即使疆域遼闊,喜好打仗也會使民生凋敝;即使中原安定,忽略戰(zhàn)備也會使百姓懈怠。使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國家的辦法,使百姓懈怠不是御敵的策略,武備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經(jīng)常使用。因此農(nóng)閑時講習武藝,學習威儀,三年練兵,可以辨別等級位次??鬃诱f:‘不教民戰(zhàn)事,是自我放棄?!虼酥拦耐?,是為了用它來安定天下,這就是用兵的作用?!?br />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 15~16 題。
留誨曹師等詩[注] 杜牧
萬物有丑好,各一姿狀分。唯人即不爾,學與不學論。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孝友與誠實,而不忘爾言。根本既深實,柯葉自滋繁。念爾無忽此,期以慶吾門。
[注]此詩作于大中二年(852 年)。杜牧臨終留詩,誨其子杜晦辭等。曹師,杜晦辭的乳名。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本詩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短歌行》均屬古體詩。
B.開篇兩句寫世間萬物姿態(tài)不同,美丑各異,詩人以此教導(dǎo)曹師等人應(yīng)當追求美好。C.“而不忘爾言”“念爾無忽此”,一再叮囑,諄諄教誨中體現(xiàn)出詩人的良苦用心。 D.詩歌語言直白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情感誠摯懇切,發(fā)人深省,有教育意義。
16.詩人給兒子留下了哪些“教誨”?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6 分)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
【解答】(1)B.“教導(dǎo)曹師等人應(yīng)當追求美好”錯誤。開篇兩句的意思是:世上萬物有丑惡也有美好的,各自有自己的姿態(tài)形狀可劃分。為了引出下句“唯人即不爾,學與不學論”,人和萬物是不一樣的,以學習與不善于學習來論人。沒有“教導(dǎo)曹師等人應(yīng)當追求美好”的意思。
故選B。
(2)“唯人即不爾,學與不學論”意思是:只是人就不這樣,以學習與不善于學習來論人品。為人要好學。
“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意思是:學習不是只探求事物外表的花樣,要自己把問題的根子都拔出來就是刨根問底,做學問要深入研究,不能浮于表面。
“孝友與誠實,而不忘爾言”意思是:孝敬父母長輩兄弟姊妹們友愛,就不要忘記你們說過的承諾語言。為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誠實守信。
“根本既深實,柯葉自滋繁”意思是:仁義禮智信的學習根本已經(jīng)深厚與堅實了,如樹枝樹葉自然滋潤繁茂。擁有深厚的學問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使家業(yè)興盛。
答案:
(1)B
(2)①為人要好學。
②做學問要深入研究,不能浮于表面。
③為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誠實守信。
④擁有深厚的學問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使家業(yè)興盛。
【點評】詩歌鑒賞選擇題解題方法:
選擇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等,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本題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哂笑仲由的原因是“ , ”。
(2)《諫太宗十思疏》 中,“ , ”用對比手法表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帶來不同結(jié)果,進而說明能否以誠相待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
(3)“孤舟”作為古典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往往寄寓詩人漂泊孤獨之情, 如“ , ”。
【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詩文默寫要做到以下幾點:準確無誤地背誦和記憶,背寫時不添字,不掉字,不寫錯別字。
【解答】故答案為:
(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重點字:禮)
(2)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重點字:誠)
(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重點字:孤)
三、語言文字運用(20 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 I(本題共 2 小題,10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題。
你眼中的日照,是什么顏色的?近年來,日照積極踐行“雙碳戰(zhàn)略”,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zhì)量發(fā)展, 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加快構(gòu)建新發(fā)展格局, 為建筑產(chǎn)業(yè)全面植入綠色“基因”,走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新路徑。精致城市,逐綠而行;和美鄉(xiāng)村, 煥綠新生;綠色建造,轉(zhuǎn)型升級;智慧城市,向綠賦能……綠色,已經(jīng)成為 A 。
4月15日,第六屆山東省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新技術(shù)產(chǎn)品博覽會在日照國際博覽中心
開幕。本屆“綠博會”以“加快綠色低碳轉(zhuǎn)型,建設(shè)美麗宜居城鄉(xiāng)”為主題,活動形式主要分為 B 。①本次展覽展出了 200 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紛紛亮相,②涉及綠色低碳建筑、美麗村居、綠色城市等多個領(lǐng)域。③論壇活動共 22 場,涵蓋 1 場主論壇、15 場分論壇、3 場工作會、3 場推介活動,④歷屆綠博會數(shù)量和規(guī)模之最。⑤多位行業(yè)知名專家學者受邀齊聚日照,⑥圍繞建筑節(jié)能減碳、新型建筑工業(yè)化、住建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等熱
點,⑦開展技術(shù)交流、政策解讀等活動,⑧著力開創(chuàng)有碰撞、有借鑒的學術(shù)研討氛圍。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 10 個字。(4 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 分)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給文段補寫恰當語句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語段,結(jié)合語境進行補寫,要做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并注意字數(shù)限制。
(2)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的句子,找出有語病的地方,正確修改。
【解答】(1)第一空,結(jié)合上文“你眼中的日照,是什么顏色的?……推動綠色低碳高質(zhì)量發(fā)展……”,推斷①處是說綠色已經(jīng)成了日照市最鮮明的底色,可以填入“日照最亮眼的顏色”之類的內(nèi)容。
第二空,結(jié)合下文“本次展覽……論壇活動……”,推斷②處是說活動形式主要分為展覽和論壇活動,可以填入“展覽和論壇活動兩種”之類的內(nèi)容。
(2)原句的語病有:
第①句,結(jié)構(gòu)混亂,要把“本次展覽展出了200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紛紛亮相”改為“本次展覽展出了200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或:在本次展覽上,200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紛紛亮相)”。
第④句,成分殘缺,要在“歷屆”之前添加“是”或“為”。
第⑧句,搭配不當,要把“開創(chuàng)……氛圍”改為“營造(創(chuàng)設(shè))……氛圍”。
答案:
(1)A.日照最亮眼的顏色
B.展覽和論壇活動兩種
(3)①修改為:本次展覽展出了200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或:在本次展覽上,200余家企業(yè)的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紛紛亮相)。
④修改為:為(是)歷屆綠博會數(shù)量和規(guī)模之最。
⑧修改為:著力營造(創(chuàng)設(shè))有碰撞、有借鑒的學術(shù)研討氛圍。
(二)語言文字運用 II(本題共 3 小題,10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題。
黛玉見他這般勸慰,也不肯負他的豪興,因笑道:“你看這里這等人聲嘈雜,有何詩興!”湘云笑道:“這山上賞月雖好,總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你知道這山坡底下就是池沼。山凹里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芍斎丈w這園子,就有學問。這山之高處,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處,就叫凹晶。這‘凸’‘凹’二字,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 ① )。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
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shè)此處。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里來;有愛那皓月清波的,便往
那里去。只是這兩個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說俗了,不大見用。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賦》,東方朔《神異經(jīng)》,以至《畫記》上云‘張 僧繇畫一乘寺’的故事,( ② )。只是今日不知,誤作俗字用了。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寶玉擬了未妥,我們擬寫出來,送給大姐姐瞧了。
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所以都用了。如今咱們就往凹晶館去?!?br />
(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
20.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2 分)
21.文中有四組“一”“一”對寫,“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說說它們和“有上下、明暗、高矮、山水之搭配”相比,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4 分)
22.請簡要分析語言文字運用 I 和 II 中的兩處問號的用法和效果。(4 分)
你眼中的日照,是什么顏色的?
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成語的含義,再結(jié)合語境選擇恰當?shù)某烧Z填空。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解題時,可以從句式、修辭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標點符號用法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問號的用法,再結(jié)合語境分析表達效果。
【解答】(1)第①空,語境指以“‘凸’‘凹’二字”做軒館之名很新鮮,不常見,可用“不落窠臼/別具匠心/別具一格/不落俗套/別出心裁/別出機杼/別開生面”。
“不落窠臼”,指不拘泥于常規(guī),有獨創(chuàng)風格。
“別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藝術(shù)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gòu)思。
“別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不落俗套”,不因襲陳舊的格式。
“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或辦法。
“別出機杼”,比喻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能夠創(chuàng)新。
“別開生面”,原指畫像經(jīng)重新繪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開辟一種新局面或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風格式樣。
第②空,語境指古人中使用“‘凸’‘凹’二字”的很多,可用“不可勝舉/不勝枚舉/不可勝記/數(shù)不勝數(shù)/不一而足”。
“不可勝舉”,無法一一枚舉,極言其多。
“不勝枚舉”,無法一個一個全部列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
“不可勝記”,意思是不能逐一記述;極言其多。
“數(shù)不勝數(shù)”,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形容數(shù)量極多,很難計算。
“不一而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2)“這山上賞月雖好,總不及近水賞月更妙”“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shè)此處”,用“一”“一”對寫的句式,寫出了凸碧堂和凹晶館兩處景物錯落有致的特點,體現(xiàn)出建筑中的山水布景與自然界月色的匠心搭配。
從句式上看,“一”“一”對寫,結(jié)構(gòu)整齊,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感。
(3)①“你眼中的日照,是什么顏色的?”中的“?”表示疑問,引起讀者注意,啟發(fā)思考,強調(diào)日照以綠色為城市發(fā)展底色的特點。
②“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中的“?”表示反問。反問句的語氣比較強烈,結(jié)合前文“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豈不可笑?”可知,表現(xiàn)出湘云對批陸放翁用“凹”字入詩為俗的評價的不滿。
答案:
(1)①不落窠臼/別具匠心/別具一格/不落俗套/別出心裁/別出機杼/別開生面
②不可勝舉/不勝枚舉/不可勝記/數(shù)不勝數(shù)/不一而足
(2)①用“一”“一”對寫的句式,更能突顯凸碧堂和凹晶館兩處景物錯落有致的特點,體現(xiàn)出建筑中的山水布景與自然界月色的匠心搭配。
②句式整齊,鋪排整飭,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感。
(3)①用法:表示疑問。效果:巧妙設(shè)問,引起讀者注意,啟發(fā)思考,強調(diào)日照以綠色為城市發(fā)展底色的特點。
②用法:表示反問。效果:強化語氣,增強情感,引發(fā)共鳴,表現(xiàn)出湘云對批陸放翁用“凹”字入詩為俗的評價的不滿。
四.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 分)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盾髯印ば奚怼?br />
荀子的話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 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中荀子的意思是路途即使遙遠,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達,事情即便很難,只要你肯做就能完成。意在強調(diào)理想目標的實現(xiàn)關(guān)鍵在于實際行動,只有當下的行動才能讓我們達成目標,萬事開頭難,但只要付諸實際行動去做,必會有做成做好的時候。這句話是在勸誡我們,做事不要害怕遙遠艱難,而是要付出實際行動,持之以恒去做,皆有所獲。世間事,行動,就簡單;空想,就永遠只是虛幻。
考生構(gòu)思行文時,首先開篇要提出鮮明的論點,如“行動是理想的最好注腳”,然后論述實際行動對于目標達成的重要性,可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接著運用層進論證,強調(diào)在行動上不能一曝十寒,而應(yīng)持之以恒??稍O(shè)計幾個分論點,比如,一要堅定目標,持續(xù)發(fā)力;二要創(chuàng)新規(guī)劃,分解目標,步步為營;三要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分別從目標、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具體充實的論證,論證過程中可采用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增強說服力。最后重申論點,以“腳踏實地,力到功成”收束全篇。
參考立意:
1.行動成就未來。
2.相信行動的力量,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3.步步為營,跬步千里。
4.腳踏實地奮進,力到自然功成。
【解答】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是行動??????荀子說:“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币馑际钦f路途即使遙遠,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達,事情即便很難,只要你肯做就能完成??梢?,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是行動。
??????行動,就是要以理想為目標,不斷地努力奮斗。古今中外凡實現(xiàn)了自身理想的人,無不付出了行動。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是嘗試創(chuàng)新的行動。愛迪生一直把創(chuàng)造新的照明體作為自己的理想與目標。他沒有空談,說大話,而是在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尋求燈絲的材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他一直在行動:做了1600多次的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終于造出了可燃45個鐘頭的碳絲燈泡。他從不怕失敗并且不斷地嘗試,努力,付諸行動?!皼]有行動,思想永遠不能成熟而化為真理!”這也就是實現(xiàn)理想的唯一真理。沒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行動,沒有汗水,哪來的成功?
??????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是毫不猶豫的行動。蜀國的邊境有一窮一富兩個和尚,他們都想到南海去。窮和尚拿著一個瓶子和一個碗就出發(fā)了,第二年順利地回來了;富和尚一心想雇船而行,又怕路途遙遠,猶豫不決,總是去不成。一貧一富,條件差別如此之大,結(jié)果似乎很明顯,可是,為什么窮和尚去成了,而富和尚卻失敗了呢?窮和尚知道,如果老想著各種困難,老是猶豫不決,就永遠無法到達南海,還不如從現(xiàn)在開始,從當前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進,向著理想不斷努力。只有腳踏實地,付出行動,才會成功;只要像這樣一直努力,一直行動,就會成功。難道富和尚去南海的決心不夠強嗎?不是的,他沒能實現(xiàn)理想并不是他沒有明確的目標,而是他沒有付出行動。沒有汗水的付出,一千一萬個目標也是白搭;有了行動的汗水,即使你從零開始,也能實現(xiàn)理想的目標。在這個世上,不論你是鼎鼎大名的“發(fā)明大王”,還是偏遠地方的“掃地僧”,行動都是你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
??????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是堅持不懈的行動。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人,小時候口吃,為了實現(xiàn)自己成為偉大的演說家的理想,他把行動體現(xiàn)在了每天的練習中:含著石子練習吐字;面對大海練習誦讀;爬山,跑步練習演說.……他無時無刻不在為成為演說家而努力奮斗,無時無刻不在行動,每時每刻都在前進與進步。這說明了,行動可以打破你基礎(chǔ)落后的現(xiàn)狀,可以用汗水滋養(yǎng)理想的花朵完美綻放。只要你向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靠近,不斷在尋找理想的路上揮灑汗水,你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行動,是實現(xiàn)理想的關(guān)鍵,是劃船人手中的那一雙船槳。只有用不斷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行動使船一直向前,才能達到目的地一一理想的遠方。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yīng)當從現(xiàn)在開始,從當前開始,用自己的行動去實現(xiàn)理想,做一個有作為的追夢人!讓我們?yōu)樽约旱睦硐氩粩嘈袆影桑?br />
這是一份山東省日照市2022-2023學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校際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六句從人的感覺上寫寒,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日照市2022-2023學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校際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六句從人的感覺上寫寒,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日照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共2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