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級高二上學期期末校際聯(lián)合考試
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古籍今譯,是把古籍翻譯為現(xiàn)代書面語言,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有人追溯其歷史,將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堯典》等上古文獻的改寫,看作當時的古籍今譯,這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在言文分離的時代,對前代典籍的字詞改寫與替換,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今譯”并不相同。真正的古籍今譯出現(xiàn)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大規(guī)模展開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大批古籍今譯的成果先后面世。
今譯是賡續(xù)中華文脈的有效途徑。大量的古籍文獻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籍今譯者的歷史使命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今譯是古籍資源的轉化利用,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橋梁。賡續(xù)中華文脈的核心,還在于社會大眾對古籍的熟悉與親近。今譯的讀者群體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非專業(yè)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者和愛好者。讓廣大讀者了解古籍、熱愛古籍,從而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今譯無疑是最好的門徑,這就要求譯者要有自覺的讀者意識,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現(xiàn)的今譯受眾面窄。
今譯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現(xiàn)代闡釋。隨著歷史進步與時代發(fā)展,古籍承載的很多文化信息與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大差異,不能很好地為現(xiàn)代讀者所了解和掌握,需要將其作現(xiàn)代的闡釋。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今譯就是要實現(xiàn)古籍內(nèi)容在現(xiàn)代語境中的重新“呈現(xiàn)”。力求古籍內(nèi)容完整、準確地再現(xiàn),更要求便于現(xiàn)代讀者的理解接受。人們常用嚴復所說的“信、達、雅”作為古籍今譯的標準,其實,這更可看作是對今譯“現(xiàn)代闡釋”性質(zhì)的說明:“信”是求真,強調(diào)譯文要忠實于古籍文本;“達”是求通,強調(diào)譯文要全面準確反映古籍的文化信息;“雅”是求美。強調(diào)譯文文辭的文雅優(yōu)美,這更是說今譯文本的現(xiàn)代形態(tài)。一句話,今譯就是要忠實、完整、準確、優(yōu)美地再現(xiàn)古代文化信息,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現(xiàn)代闡釋,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當代傳承。
我國古籍浩如煙海,形態(tài)多種多樣。對社會大眾而言,普通讀者重視的是其閱讀價值,今譯是古籍現(xiàn)代形態(tài)的一種特殊體現(xiàn)。說“特殊”,是因為今譯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態(tài),是經(jīng)過古今語言轉換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其內(nèi)容依賴于原始文本而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今譯不是古籍的復制,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
(摘編自馬世年《為什么要古籍今譯》)
材料二:
古籍今譯的根本不是古典文本的復制,今譯古籍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全替代古籍。實際上,今譯的過程就是古典文化向現(xiàn)代文化的有機轉換過程。今譯古籍既不完全是古典文化文本,也不完全是現(xiàn)代文化文本,而是前者向后者轉換的一種中介文本。
任何一種翻譯都不可能是簡單的復制,究其實質(zhì),翻譯是一種旨在復制的闡釋活動。整個翻譯過程,可以劃分成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翻譯者對翻譯內(nèi)容的理解接受,第二階段是對它的轉換表述。當然,這樣的劃分是相對的,實際上兩個階段常常相互滲透、難分彼此,接受的同時就有轉換,表述的過程加深著理解。第一階段的理解接受,是力圖與古典文本作者的心意溝通,客觀、公正、全面地接受原有內(nèi)容。但由于古代典籍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原有語境的喪失往往使它失去確定的含義,事實上,我們接觸到的古代典籍常常是歧義叢生的,閱讀時須作出自己的選擇。而這種選擇的結果又總是由閱讀者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知識結構決定的。這樣一來,原以為客觀的理解接受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主觀色彩。第二階段的轉換表述更是如此,盡管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同屬一種語言,但它們的語詞系統(tǒng)、語法結構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各自產(chǎn)生和使用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不同。所荷載的文化信息也大為不同。僅就語詞而言,許多文言詞匯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找不到完全對應的詞句。在實際翻譯中,在轉換表述的同時,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種程度的改造,新文本和古籍之間難以存在一致性。
從古籍今譯的文化目的看,我們需要的也正是這樣的一種闡釋,而非復制。只有闡釋才能使古典文本表達的內(nèi)容有機地融入現(xiàn)代文化新結構,從而達到文化轉換的目的。在翻譯的過程中,借助翻譯者文化心理背景中潛在的現(xiàn)代性因素和新語詞本身攜帶的現(xiàn)代文化信息,古典文本被改造成一種新文本,一種易于為現(xiàn)代社會接受,也易于融入新文化結構的文本。
古籍今譯是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說它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是因為今譯古籍應該是一種完整的自足的文本。談論翻譯的人往往都諱言創(chuàng)造,他們常常只是空泛地高標“信”“達”“雅”,其實要“達”要“雅”,哪里離得開創(chuàng)造?古籍今譯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必須具有特定的知識文化結構:不只能讀懂古書的字句,而且對翻譯對象的產(chǎn)生、流傳、演變、影響等有具體、細致、全面的研究;不只了解該古籍的歷史價值,而且要明了它的當代意義。今譯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他不僅要做到對古典文本的忠實,而且還要做到在不損害這種忠實的基礎上,使新的文本自然、優(yōu)美。
(摘編自邵寧寧、王晶波《古籍今譯與現(xiàn)代文化建構》)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籍今譯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最早源于司馬遷在《史記》創(chuàng)作中對上古文獻的改寫,大規(guī)模展開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
B. 我國古籍數(shù)量多,形態(tài)多種多樣,今譯文本是古籍的現(xiàn)代形態(tài),是經(jīng)過古今語言轉換后生成的文本形式,為普通讀者所重視。
C. 古籍今譯過程是古典文化向現(xiàn)代文化的有機轉換過程,今譯古籍是一種介于古典文化文本和現(xiàn)代文化文本之間的特殊文本。
D. 翻譯實質(zhì)上是一種旨在復制的闡釋活動,這種闡釋會導致今譯文本與古籍出現(xiàn)差異,但也使今譯文本融入現(xiàn)代文化的新結構。
2. 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譯文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態(tài),如果將譯文等同于古籍本身,就難以傳遞古籍承載的文化信息。
B. 古代典籍歧義叢生,閱讀者由于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和知識結構不同,會選擇不同的語義。
C. 即使在翻譯過程中找到完全對應文言詞匯的詞句,今譯文本也會與古籍存在文化信息差異。
D. 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翻譯標準,但二者論述的側重點不同。
3. 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
A. “今譯的學術價值顯而易見。對專業(yè)研究者而言,優(yōu)秀的今譯能解決古籍文本中的很多疑難問題,從而促進古籍的整理與研究?!?br />
B. “今譯最重要的,是把原文的內(nèi)容含義盡可能忠實地譯為白話文,以利于大眾閱讀。這一點做起來盡管有困難,但還比較容易?!?br />
C. “以古籍文本為經(jīng),以出土古物證明為緯的學術理念,得到學界的肯定??脊艑W的學術發(fā)展,為古籍今譯研究的進步提供條件?!?br />
D. “古書雖經(jīng)考證、研究、標點、索隱,仍只能局限于少數(shù)博識的學者,而一般人終難以接近,于此今譯一法實足以濟諸法之窮?!?br />
4. 材料二第二段論證嚴密,請簡要分析。
5. 古風出版社擬對一部古代典籍進行文白對譯,以期對非專業(yè)讀者普及傳統(tǒng)文化。出版社應選用怎樣的今譯人員?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1. C 2. A 3. D
4. ①結構嚴密,采用層進式結構,首先指出翻譯的實質(zhì),接著從兩個階段闡述,進而得出今譯文本與原作間存在差異性的結論,層層推進,邏輯嚴密。②語言嚴密,“往往”“盡管”“但”“完全對應”“某種程度”等詞語,用語準確,邏輯性強。
5. ①具有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感。②具有自覺的讀者意識。③具有特定的知識文化結構。④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古籍今譯……最早源于司馬遷在《史記》創(chuàng)作中對上古文獻的改寫”,原文無此意。原文表述是“有人追溯其歷史,將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堯典》等上古文獻的改寫,看作當時的古籍今譯,這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可見是有人將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堯典》等上古文獻的改寫,看作當時的古籍今譯,而不是說“古籍今譯……最早源于司馬遷在《史記》創(chuàng)作中對上古文獻的改寫”。
B.“今譯文本……為普通讀者所重視”偷換概念,原文“對社會大眾而言,普通讀者重視的是其閱讀價值”,可見普通讀者重視的是古籍的“閱讀價值”,而不是今譯文本。
D.“使今譯文本融入到現(xiàn)代文化的新結構”表述絕對,原文是“只有闡釋才能使古典文本所表達的內(nèi)容有機地融入現(xiàn)代文化的新結構”,“闡釋”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A.“就難以傳遞古籍承載的文化信息”,說法不準確。原文是“今譯是古籍資源的轉化利用,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橋梁”,即使將譯文等同于古籍本身,也會傳遞古籍承載的文化信息。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的主要觀點是:①今譯是賡續(xù)中華文脈的有效途徑;②今譯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現(xiàn)代闡釋。
A.強調(diào)今譯對專業(yè)研究者的價值;
B.重在論述如何翻譯;
C.側重考古學的作用;
D.“今譯一法實足以濟諸法之窮”最適合證明觀點①。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及分析語言特點的能力。
①結構嚴密,采用層進式結構。第一段“任何一種翻譯都不可能是簡單的復制,究其實質(zhì),翻譯是一種旨在復制的闡釋活動”,首先指出翻譯的實質(zhì);“程,可以劃分成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翻譯者對翻譯內(nèi)容的理解接受,第二階段是對它的轉換表述”,接著從兩個階段闡述;“在實際翻譯中,在轉換表述的同時,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種程度的改造,新文本和古籍之間難以存在一致性”,進而得出今譯文本與原作間存在差異性的結論,層層推進,邏輯嚴密。
②語言嚴密,“但由于古代典籍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原有語境的喪失往往使它失去確定的含義”“盡管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同屬一種語言,但它們的語詞系統(tǒng)、語法結構有很大的差異”“許多文言詞匯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找不到完全對應的詞句”“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種程度的改造”“往往”“盡管”“但”“完全對應”“某種程度”等詞語,用語準確,邏輯性強。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古籍今譯者的歷史使命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今譯是古籍資源的轉化利用,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橋梁”,可得出:具有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感。
由材料一“這就要求譯者要有自覺的讀者意識,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現(xiàn)的今譯受眾面窄”,可得出:具有自覺的讀者意識。
由材料二“事實上,我們接觸到的古代典籍常常是歧義叢生的,閱讀時須作出自己的選擇。而這種選擇的結果又總是由閱讀者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知識結構決定的”“古籍今譯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必須具有特定的知識文化結構”,可得出:具有特定的知識文化結構。
由材料二“今譯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他不僅要做到對古典文本的忠實,而且還要做到在不損害這種忠實的基礎上,使新的文本自然、優(yōu)美”,可得出: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刀削面
阿成
在奮斗路那兒,有一家大同面食館,我常領著老婆孩子去那兒吃一頓。
近幾年,我在外胡吃海喝的事比較多一些,真不像話。酒足飯飽地回到家中,看到在家里靜悄悄地吃著青菜蘿卜的大人小孩兒,鼻子“嗖”地酸了,內(nèi)疚了。覺得自己很不男人,而且也很不成熟。
開始我領著老婆孩子去的是一家自助牛排館。我覺得初次在外面吃飯,選在這里比較好一點。一是價格是固定的,四十八元一位,不算貴;二來,老婆孩子可以據(jù)自己的愛好,自由地去選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雖說多年來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你不要固執(zhí)地認為你很清楚他們每一個人都喜歡吃什么。到了飯店,你拿過菜譜,點這個點那個,間或裝腔作勢地問他們,你們還喜歡吃什么呢????哈哈。他們都默默地看著你,不發(fā)表意見?;蛘咚麄冋f,你就點吧,別太貴了就行。他們也是有自尊的人,不可能將內(nèi)心的想法與渴求,全都講出來給你聽。他們無論是在社會大家庭,還是自己的小家庭里,活得都很有分寸。
所以選擇自助餐,是因為自助餐的品種很多,涮羊肉、牛肉、豬肉,各種蔬菜,各種炒菜,各種甜食,各種主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老婆孩子選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預料之外。而且你在選擇方面的經(jīng)驗和善意的建議,對他們根本不發(fā)生什么影響。
他們在吃的選擇上,我行我素。讓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還感到彼此之間有一種潛在的對手感。
第一次率家人吃飯館,無論如何是成功的,或者是基本成功的。惟一感到有一點遺憾的,是你自己??赡悴荒苷f。一路上說別的,還做一些生硬的手勢。你顯得很客氣,很陌生,他們邊走邊用那樣的眼神兒看著你。
后來,妻子反對去牛排館,認為貴,太貴!尤其是飲料,不大一個杯,服務員強行兌那么多冰塊。誰傻呀?不去,聽著沒有,真的不去!
于是,我選擇了奮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館。
大同面食館,是一伙山西人開的,其山西特色是自然的,有刀削面、撥魚兒等等,醋是正宗的山西老陳醋,煞口。餐客吃它不會覺得跌份兒,而且價格便宜。一家四口人,加上一壺菊花茶,一杯扎啤,一小包精美的餐巾紙,五六十塊錢就下來了。
回來的路上,妻子說,茶要錢還行,里面放冰糖了,但那小包餐巾紙飯店不應當要錢。
我說,是。
我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吃山西刀削面。那時候我住獨身宿舍,是家庭的叛逆者,不愿意回家。下了班之后,常獨自一人在大街上毫無目的地閑逛。記得在八道街的街角處,有一個不大的山西削面館,鋪面不大,三四張桌子,常坐滿了人。一大鍋沸開的水,大師傅驚世駭俗的嫻熟技術,嚓嚓嚓,面削得薄而利落,讓人嘆為觀止。
來一碗!
加老醋,加蒜末,加一點醬油,一額的熱汗,青年人吃上癮了,便常去吃,而且價錢不貴。當代的年輕人不會把這東西吃上癮。他們喜歡吃漢堡包。我陪他們吃過多次,我是一個很大方的人,但每次我都覺得貴。黏不唧兒的,咬在嘴里,有一種被洋人戲弄的感覺。
后來,開大卡車去天津,和幾個同路的工友在城里閑逛的時候,突然在一條背街上,看到了刀削面。一個人力車工人坐在他的板車上,托著一大碗刀削面大氣凜然地吃著。他的身后就是專賣刀削面的小飯館。
我建議幾個工友吃吃刀削面,他們?nèi)磳?。有大菜館吃這東西干什么?不吃,愿意吃你一個人去吃。
我決定一個人去吃,就吃一碗。他們幾個等在一旁,非常不理解。一個工友說,啥也別說了,就是嘴饞。我捧著碗,表情嚴肅地吃著。
太舒服了,特別充實,充滿著親情式的享受。
近些年來,因為職業(yè)的關系,常到北京去。到了北京始終沒有機會獨自去東單那個街角大眾式的飯店,吃一次三塊錢一碗的快餐式的刀削面。
非常遺憾。
有一次,上飛機回東北之前,在北京的東北哥們兒老邱要請我搓一頓。我提出去吃一碗刀削面。
老邱說,那不扯呢嗎?那叫啥呀?大哥來了,咋也不能光吃一碗刀削面哪。
后來,他又用北京話補充了一句,那怎么成啊。
我嚴肅地說,任何東西我都不吃,就是刀削面,幾次來北京都沒吃上。你要請我就請我吃這個。
老邱說,這太不好了,咱們哥們兒還不至于連一頓飯也請不起吧,是不是?
我說,是,你的情況我了解。但是,就吃刀削面,關鍵是我想吃。
老邱說,好吧好吧好吧。
二人終于在一家商場的頂層吃上了刀削面。八塊一碗,兩碗十六塊。
我吃得很好,很滋潤,很高興,說了好多話。
臨上飛機的時候,老邱說,看來,你是真的喜歡吃刀削面。
上個月,我領著我的小女兒又去了奮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館,那時候客人不多。不大的工夫,進來一對衣著簡樸的母女,女兒也就十四五歲。她們選了一張小桌坐下,只要了一碗刀削面。女兒吃著,說著,母親坐在對面,溫柔地看著,聽著。
我慢慢地流下了眼淚。
(有刪改)
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我”在外面胡吃海喝,回到家后,看見老婆孩子吃著蘿卜青菜,“覺得自己很不男人”,寫出了“我”的家庭責任感。
B. “驚世駭俗”“大氣凜然”兩處成語,大詞小用,描寫面館師傅削面和人力車工人吃面的場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 工友和老婆孩子都不理解,唯有老邱分別時最終真正理解了“我”喜歡吃刀削面的原因,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
D. 小說段落短小,多用短句,但內(nèi)容表達簡潔明快,“奮斗路”“八道街”“天津”等地的場景靈活切換,加快了敘事節(jié)奏。
7. 關于文中敘寫“我”年輕時吃刀削面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下班后“我常獨自一人在大街上毫無目的地閑逛”,用“我”的孤寂,反襯后文面館內(nèi)吃面時的熱鬧。
B. 對大師傅嫻熟削面技巧的描寫,暗示了刀削面味美且富有特色,流露出“我”對刀削面的喜愛與贊嘆。
C. “加老醋,加蒜末,加一點醬油”,“加”字動詞連用,動作干凈利落,語言生動明快,很有畫面感。
D. “來一碗!”獨立成段,使上文削面與下文吃面情節(jié)自然銜接,表現(xiàn)了“我”叫面時的興奮與期待。
8. 小說標題是“刀削面”,為什么用大量篇幅寫去牛排館吃自助餐?請簡要分析。
9. 小說結尾,“我”看到一對母女吃刀削面的情景,為什么“慢慢地流下了眼淚”?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A
8. ①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引出下文“我”領全家人吃刀削面的內(nèi)容。
②寫出了“我”與家人吃牛排的不和諧,想補償家人卻不被家人理解。
③與后文吃刀削面時“親情式的享受”進行對比,突出主題。
9. ①吃面母女之間自然流露出的親情讓“我”感動流淚。
②觸景生情,母女吃面的場景,讓“我”想起了年輕時的叛逆和近幾年不顧家的行為,“我”內(nèi)疚流淚。
③如今,“我”常帶家人去吃刀削面,回歸了家庭,享受到親情,“我”幸福流淚。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最終真正理解”于文無據(jù)。小說中老邱盛情請我吃飯,因為“我”想吃刀削面,在我的堅持下,老邱只能依著我,最后說“看來,你是真的喜歡吃刀削面”,從這些情節(jié)中無法得知老邱是真正理解我的人的結論。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反襯后文面館內(nèi)吃面時的熱鬧”錯誤。作者描寫自己一人在街上閑逛,表達了年輕時候與家庭的隔閡,不注重親情關系,和后文寫面館吃面的關系應為表達一碗刀削面給年輕的單身青年以慰藉,突出了小說主題。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老婆孩子選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預料之外。而且你在選擇方面的經(jīng)驗和善意的建議,對他們根本不發(fā)生什么影響”“他們在吃的選擇上,我行我素。讓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還感到彼此之間有一種潛在的對手感”“后來,妻子反對去牛排館,認為貴,太貴!尤其是飲料,不大一個杯,服務員強行兌那么多冰塊。誰傻呀?不去,聽著沒有,真的不去!”“于是,我選擇了奮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館”可知,由吃自主的情節(jié)引出下文“我”領全家人吃刀削面的內(nèi)容,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由原文“開始我領著老婆孩子去的是一家自助牛排館?!杂傻厝ミx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老婆孩子選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預料之外?!屇愀械阶员?,感到茫然,甚至還感到彼此之間有一種潛在的對手感”“第一次率家人吃飯館,無論如何是成功的,或者是基本成功的。惟一感到有一點遺憾的,是你自己??赡悴荒苷f。一路上說別的,還做一些生硬的手勢。你顯得很客氣,很陌生,他們邊走邊用那樣的眼神兒看著你”可知,“我”與家人吃牛排的不和諧,表達了“我”想補償家人卻不被家人理解。
由原文“他們在吃的選擇上,我行我素。讓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還感到彼此之間有一種潛在的對手感”“可你不能說。一路上說別的,還做一些生硬的手勢。你顯得很客氣,很陌生,他們邊走邊用那樣的眼神兒看著你”“我捧著碗,表情嚴肅地吃著。太舒服了,特別充實,充滿著親情式的享受”“我吃得很好,很滋潤,很高興,說了好多話。臨上飛機的時候,老邱說,看來,你是真的喜歡吃刀削面”“上個月,我領著我的小女兒又去了奮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館……。我慢慢地流下了眼淚”可知,吃自助與后文吃刀削面時“親情式的享受”進行對比,突出主題。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由原文“她們選了一張小桌坐下,只要了一碗刀削面。女兒吃著,說著,母親坐在對面,溫柔地看著,聽著”可知,吃面母女之間自然流露出的親情讓“我”感動流淚。
由原文“那時候我住獨身宿舍,是家庭的叛逆者,不愿意回家。下了班之后,常獨自一人在大街上毫無目的地閑逛”“近幾年,我在外胡吃海喝的事比較多一些,真不像話。酒足飯飽地回到家中,看到在家里靜悄悄地吃著青菜蘿卜的大人小孩兒,鼻子‘嗖’地酸了,內(nèi)疚了。覺得自己很不男人,而且也很不成熟”可知,母女吃面的場景讓“我”觸景生情,想起了年輕時的叛逆和近幾年不顧家的行為,“我”內(nèi)疚流淚。
由原文“于是,我選擇了奮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館。大同面食館,是一伙山西人開的,其山西特色是自然的,有刀削面、撥魚兒等等,醋是正宗的山西老陳醋,煞口。餐客吃它不會覺得跌份兒,而且價格便宜。一家四口人,加上一壺菊花茶,一杯扎啤,一小包精美的餐巾紙,五六十塊錢就下來了?;貋淼穆飞?,妻子說,茶要錢還行,里面放冰糖了,但那小包餐巾紙飯店不應當要錢。我說,是”“上個月,我領著我的小女兒又去了奮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館”可知,如今,“我”常帶家人去吃刀削面,回歸了家庭,享受到親情,“我”幸福流淚。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蓖醴奕蛔魃唬骸巴跽哔F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蓖踉唬骸坝姓f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墒怯^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毙跄徊粣?。左右皆曰:“大王據(jù)千乘之地,天下仁義之士,皆來役處;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下則鄙野,士之賤也亦甚矣!”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得貴士之力也。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jù)慢驕奢則兇從之。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則成德?lián)P名于后世也。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榖,是其賤必本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毙踉唬骸班岛?!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鳖仈咿o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王之左右足以驅馳。愿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眲t再拜而辭去也。斶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jù)慢驕奢/則兇從之
B. 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jù)慢驕奢/則兇從之
C. 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jù)慢驕奢/則兇從之
D. 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jù)慢驕奢/則兇從之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萬戶侯,食邑萬戶之公侯,到漢時指侯爵中最高的一層,后泛指高官貴爵。
B. 鄙,邊遠之地,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越國以鄙遠”的“鄙”意義相同。
C. 南面,指面朝南,古代王侯見臣下皆面南而坐,常以此指帝王、諸侯之位。
D. 邑屋,古代行政區(qū)域單位,文中引申為鄉(xiāng)里或鄉(xiāng)里的房舍、村舍、祠堂等。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齊宣王召見顏斶時指使其“上前來”,顏斶也同樣讓大王“上前來”,即使顏斶解釋君王上前是禮賢下士的表現(xiàn),齊宣王仍不認同。
B. 近臣認為齊宣王顯貴無比,擁有廣闊的疆域和眾多的仁義之士,萬物皆備,百姓皆來親附;認為士人非常低賤,稱呼士人為“匹夫”。
C. 老子認為諸侯君王自稱為孤、寡、不榖,大概是因為他們懂得“賤一定是貴”的道理,顏斶借此告誡齊宣王要禮賢下士,尊重士人。
D. 顏斶最終說服了齊宣王,宣王不但希望成為顏斶學生,而且希望顏斶跟自己交往,并承諾給他和家人豐厚的待遇,但被顏斶拒絕。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默然不悅。
(2)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則成德?lián)P名于后世也。
14. 顏斶是如何拒絕齊宣王的籠絡的?請簡要概括。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由此看來,活君王的腦袋,竟然不如死去士人的墳墓。宣王聽了,沉默不高興。
(2)因此君王不要以屢次向他人請教而感到羞恥,不要以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感到羞愧,就能使道德完善并且在后世揚名了。
14. ①表明心志。顏斶用璞玉自比,表明自己要保持士人本色。②進言已畢。顏斶進諫之言已盡,請求賜歸。③托詞拒絕。顏斶借口帝王身邊可供驅使的人很多,無需用他。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因此《易傳》不是說嗎:“國君在高位,(卻)沒具有那種實際的(才德),喜歡(追求)那種虛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舉動)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災禍就會隨之而來?!?br />
“其實”是“未得”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
“以驕奢”是“為行”的狀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A。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文言實詞的能力。
B.“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越國以鄙遠’的‘鄙’意義相同”錯誤?!霸絿员蛇h”中“鄙”解釋為“把……當作邊地”;句意: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遠地當作邊邑。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稱呼士人為‘匹夫’”錯誤。由原文“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下則鄙野,士之賤也亦甚矣”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士人中那些境況好的人,才被稱作匹夫”。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由是”,由此;“生王”,活著的君王;“曾不若”,竟然不如,連……不如;“壟”,墳墓。
(2)“是以”,因此、所以;“亟”,屢次、多次;“羞”“愧”,意動用法,以……為羞(對……感到羞恥),以……為愧(對……感到羞愧);“揚名于后世也”,狀語后置,在后世揚名。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可知,顏斶用璞玉自比,表明自己要保持士人本色,從而表明了心志。
由原文“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可知,顏斶進諫之言已盡,請求賜歸。
由原文“王之左右足以驅馳”可知,顏斶借口帝王身邊可供驅使的人很多,無需用他,從而托詞拒絕。
參考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上前來!”顏斶也說:“大王上前來!”宣王很不高興。顏斶回答說:“我上前是貪慕權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貪慕權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毙鯕獾米兞四樕?,憤怒地說:“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回答說:“當然士尊貴,王不尊貴?!毙跽f:“可有什么道理嗎?”顏斶說:“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秦王下令說:‘有人敢在離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nèi)的地方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窒铝钫f:‘有人能砍下齊王的頭的,封他為萬戶侯,賜金千鎰?!纱丝磥?,活君王的腦袋,竟然不如死去士人的墳墓?!毙趼犃?,沉默不高興。左右的近臣說:“大王擁有千乘大國的土地,天下的仁義之士都來投奔效力;四方諸侯沒有誰敢不服從的。齊王所要的東西無不齊備,全國百姓沒有不親附的?,F(xiàn)在士人中那些境況好的人,才被稱作匹夫,境況差的只能住在邊遠之地。士人真是太低賤了?!鳖仈呋卮鹫f:“不對。我聽說上古大禹之時,天下共有萬國。什么原因呢?是得力于以士為貴(重用士人)呀。到了現(xiàn)在,面向南方稱王的,僅有二十四位(諸侯)。由此看來,(難道)不是得士失士的策略(造成的)嗎?因此《易傳》不是說嗎:‘國君在高位,(卻)沒具有那種實際的(才德),喜歡(追求)那種虛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舉動)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災禍就會隨之而來。因此君王不要以屢次向他人請教而感到羞恥,不要以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感到羞愧,就能使道德完善并且在后世揚名了。老子說:‘即使尊貴,一定以賤為根本;縱使位高,一定以低下為基礎。因此諸侯君主自稱為孤、寡、不榖,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懂得)賤一定是(貴的)根本(的道理)吧?!瘓騻魑唤o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稱(他們是)賢明的君王,這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是尊貴的?!饼R宣王說:“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取其辱呀!到現(xiàn)在(我才)聽到了君子的高論,才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為,希望您允許(我)做您的學生。再說先生能與我交往,我將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備有車馬供您使用,妻子兒女穿著華貴的服裝?!鳖仈咿o謝(要)離開,說:“玉生在山中,(一經(jīng))雕琢就破壞(本色)了,不是(經(jīng)過雕琢就)不寶貴了,而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于邊遠之地,受到舉薦就會得到俸祿,這并不是不尊貴顯達,但他的身體和精神都會受到損害。請允許我回鄉(xiāng),晚些吃飯權當吃肉,安閑的行走權當乘車,沒有罪過權當尊貴,清心寡欲保持節(jié)操自得其樂。發(fā)號施令的是大王,竭盡忠心直言進諫的是我。(我)闡述主要的意見已經(jīng)很詳盡了,君王您身邊的人足夠為你效勞。希望您能允許我回去。讓我安穩(wěn)的回到自己故鄉(xiāng)的小屋吧?!庇谑牵仈撸┌萘藘砂菥透孓o離開了。顏斶是知足的,保持了本真,終身沒有受辱。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并塞晚秋
韓琦
莫賦悲哉學楚騷,寒庭秋色一時高。
霜嚴獵衛(wèi)鷹權峻,風入弓膠士氣豪。
對月清吟森玳瑁,吹花芳酌醉葡萄。
汾波照骨銀河淡,曉夕寒光助帳刀。
15. 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邊塞詩寫出了并塞晚秋的寒肅、高遠,與“塞下秋來風景異”意境相同。
B. 頷聯(lián)用秋霜凜冽和秋風勁吹,襯托出士卒軍容嚴整的風貌、嚴陣以待的豪情。
C. “吹花芳酌醉葡萄”化用典故,描寫出戍邊將士在戰(zhàn)爭之余醉飲邊關的場景。
D. 秋日汾河泛著粼波,寒光凜凜,天上銀河更顯暗淡,帳中戰(zhàn)刀更加寒氣逼人。
16. 詩人說“莫賦悲哉學楚騷”,又寫了“對月清吟森玳?!?,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5. A 16. ①面對邊塞的秋色,詩人強調(diào)不要寫像楚辭那樣的傷感悲秋的詩歌。②“對月清吟森玳?!睂懗鲞呹P將士駐守沙場對月吟詩的生活場景。③兩句看似矛盾,實則共同抒寫了晚秋并塞沙場將士們的豪邁灑脫情懷。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賞析能力。
A.“與‘塞下秋來風景異’意境相同”分析錯誤?!叭虑飦盹L景異”寫的是邊防軍人想家思鄉(xiāng)的情緒,并由此而寫出全體將士憂國的情狀和感慨。而本詞則是寫邊防軍人高昂的士氣,所以并不相同。
故選A。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詩的首句“莫賦悲哉學楚騷”,詩人面對邊塞的秋色,強調(diào)不要寫像楚辭那樣的傷感悲秋的詩歌。為什么呢?作者在后面給出了答案。“塞庭秋色一時高”是說邊塞此時秋高氣爽,并塞晚秋的寒肅、高遠,不應用悲哀的楚辭來表現(xiàn)。接著“霜嚴獵衛(wèi)鷹權峻,風入弓膠士氣豪”則是寫出了守邊將士的英姿,完全不是那種悲悲切切的失意文人的樣子,所以這些將士是不會吟詠愁苦的楚辭的。
“對月清吟森玳?!眲t是寫出邊關將士駐守沙場對月吟詩的生活場景,將士們不吟愁苦的楚辭,而是吟詠一些立功封賞的詩句?!扮殍!笔茄b飾高官服裝的用品,此處用“森玳?!敝复吖?,也就是將士夢想通過勇敢作戰(zhàn)獲得邊功。下一句“吹花芳酌醉葡萄”則是運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典故,暗示戰(zhàn)士們的勇敢無畏。
所以詩人說“莫賦悲哉學楚騷”,又寫了“對月清吟森玳?!辈⒉幻?,兩句詩都抒寫了晚秋并塞沙場將士們的豪邁灑脫情懷。所表達的情感是一致的。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尚書·旅獒》有言,“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罕》中表達了同樣意思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同為描寫音樂,《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
(3)歐陽修在《伶官傳序》首段提出“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論點,列舉莊宗得失天下的事例后再次強化這一觀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譬如為山 ②. 未成一簣 ③.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 ④. 露腳斜飛濕寒兔 ⑤. 抑本其成敗之跡 ⑥. 而皆自于人歟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譬、簣、倚、抑、歟。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11月20日夜,“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在中央歌劇院盛大啟幕。這是一次無比隆重的文學獎頒獎典禮,這是屬于中國文學莊嚴而璀璨的時刻。輕歌曼舞中,文學盡情綻放她的典雅、精微、博大、包容。昂揚的樂曲激蕩起作家創(chuàng)作的旋律,觀眾對獲獎者的喝彩通過雷動的掌聲道出,燈光溢彩,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被它映照。
這樂曲、燈光和掌聲彰顯了文學的價值和尊嚴,展現(xiàn)了新時代文學_________的發(fā)展態(tài)勢??缃缳x能,嫁接共生,_________的中國文學正以豐富深邃的母本價值,向其他文藝樣式展現(xiàn)豐沛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可能性。
如何展現(xiàn)新時代精神高度,如何書寫_________的人民史詩,35位獲獎作家,以_________的創(chuàng)造作出了各自的回答,“與人民心心相印,與時代深入對話”是他們共同的心聲。新時代廣大作家牢記“國之大者”,描繪時代巨變,攀登藝術高峰,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出巨大貢獻。文學,連接江河湖海,擺渡個體心靈,照亮煙火日常。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欣欣向榮 氣勢恢宏 經(jīng)久不息 獨樹一幟
B. 方興未艾 氣象萬千 經(jīng)久不息 獨具匠心
C. 方興未艾 氣勢恢宏 生生不息 獨樹一幟
D. 欣欣向榮 氣象萬千 生生不息 獨具匠心
19. 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為整句,要求表達準確,邏輯合理,可以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在表達上有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18. D 19. 樂曲昂揚,激蕩起作家創(chuàng)作的旋律;燈光溢彩,映照出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掌聲雷動,道出觀眾對獲獎者的喝彩。(或:昂揚的樂曲激蕩起作家創(chuàng)作的旋律;溢彩的燈光映照出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雷動的掌聲道出觀眾對獲獎者的喝彩。)
20. ①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文學“橋梁、船、燈”的特點,突出了文學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巨大貢獻。②以常見的事物來表現(xiàn)文學的作用,將抽象的文學具體化,化虛為實,化深奧為淺顯,表達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方興未艾:事物正在興起、發(fā)展,一時不會終止。欣欣向榮: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語境強調(diào)新時代文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選“欣欣向榮”。
第二空,氣勢恢宏:氣勢磅礴,場面大氣。多用于具體的,靜態(tài)的事物。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根據(jù)語境“豐富深邃”,選“氣象萬千”合適。
第三空,生生不息:指不斷地生長、繁殖。經(jīng)久不息:指持續(xù)很長時間,停不下來。語境修飾的是“人民史詩”,選“生生不息”合適。
第四空,獨具匠心:指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的構思。獨樹一幟:單獨樹立起一面旗幟,指自成一家。語境修飾的是“創(chuàng)造”,選“獨樹一幟”合適。
故選D。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
第一步:定基準句。根據(jù)畫線句子的結構特點,可以將“昂揚的樂曲激蕩起作家創(chuàng)作的旋律”作為基準句,或者把“燈光溢彩,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被它映照”改為“燈光溢彩,映照出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作為基準句。
第二步:仿基準句。將剩余句子改成與基準句結構相似的句子,可以將“觀眾對獲獎者的喝彩通過雷動的掌聲道出”“燈光溢彩,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被它映”仿寫為:雷動的掌聲道出觀眾對獲獎者的喝彩,溢彩的燈光映照出作家踔厲前行的風采;或者仿寫為:樂曲昂揚,激蕩起作家創(chuàng)作的旋律;掌聲雷動,道出觀眾對獲獎者的喝彩。
第三步:順調(diào)后句。調(diào)整理順句子,檢查有無語意變化。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文學,連接江河湖海,擺渡個體心靈,照亮煙火日常”中“連接”“擺渡”“照亮”把“文學”賦予“橋梁、船、燈”的特點,是比擬的手法,賦予靜態(tài)的文學以動態(tài)的特點,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文學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巨大貢獻。
“連接”“擺渡”“照亮”三個動詞把“文學”賦予“橋梁、船、燈”的特點,用生活中常見的“橋梁、船、燈”事物來表現(xiàn)文學的作用,起到了將抽象的文學具體化,化虛為實,化深奧為淺顯的作用,也使語言表達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日前,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此次載人飛行任務,不僅讓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實現(xiàn)“同框”,也實現(xiàn)了中國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① ,它們不僅對飛船的成功發(fā)射具有重要作用,也與飛船在軌正常工作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
首先是艙門快速檢漏儀,它的內(nèi)部核心傳感系統(tǒng)能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并向航天員提供相關指令,這能幫助航天員在短時間內(nèi)判斷艙門是否關閉完好。
其次是照明設備,飛船在軌飛行時會周期性經(jīng)過地球陰影區(qū)。只有穩(wěn)定高效的照明,才能實現(xiàn)與空間站組合體“太空牽手”。載人飛船艙內(nèi)照明設備, ② ;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則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在陰影區(qū)的交會對接提供攝像輔助照明。
最后,在飛船的發(fā)射和返回過程中,航天員的身體不能前傾,無法完成對儀表板上各設備的操作, ③ ,也鞭長莫及。為解決這一難題,來自于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設計的操縱棒可幫了大忙。操縱棒的外部輪廓曲面完美貼合航天員掌心,能夠滿足操作過程中的舒適度要求。
21.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句中的“日前”要換成“目前”。
B. 第一、三段中兩處引號用法相同。
C. 加點的“這”指“艙門快速檢漏儀”。
D. 文段中劃波浪線的語句沒有語病。
22. 請在文中劃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答案】21. B 22. ①完成任務離不開諸多設備;②為飛船提供艙內(nèi)照明;③即使各種設備近在咫尺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辨析修改病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A.“日前”指幾天前,“目前”指現(xiàn)在、此刻,即到現(xiàn)在為止。根據(jù)語境“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可知,這是幾天前發(fā)生的事情,用“日前”合適,不用替換。此項錯誤。
B.用法都是“特殊含義”。此項正確。
C.根據(jù)前文“它的內(nèi)部核心傳感系統(tǒng)能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并向航天員提供相關指令”可知,“這”代指“內(nèi)部核心傳感系統(tǒng)能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并向航天員提供相關指令”。此項錯誤。
D.“來自于”成分贅余,應去掉。此項錯誤。
故選B。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需要填入一個總結句,根據(jù)后文“首先是艙門快速檢漏儀”“其次是照明設備”“最后……操縱棒可幫了大忙”可知,后文主要講述的是各種設備的作用,所以第一空可填入“完成任務離不開諸多設備”。
第二空,根據(jù)后文“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則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在陰影區(qū)的交會對接提供攝像輔助照明”可知,載人飛船艙內(nèi)照明設備則是為了給飛船艙內(nèi)照明,據(jù)此可填“為飛船提供艙內(nèi)照明”。
第三空,根據(jù)“無法完成對儀表板上各設備的操作”“也鞭長莫及”可知,中間填入的句子是對前文“無法完成對儀表板上各設備的操作”的進一步限定,可填“即使各種設備近在咫尺”。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小說《豆樹青青》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情景:豆樹靠自己能勉強生存,但寄生在其根部的根瘤菌,在依靠豆樹生長的同時,還為豆樹傳遞養(yǎng)分,讓豆樹蓬勃生長。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互相合作,成就人生之美
大豆將自身的物質(zhì)輸送給根瘤菌,而根瘤菌則以大豆所必需的氮作為回報。通過這種奇妙的合作,大豆與根瘤菌都能茁壯成長,頑強地扛過大自然的考驗。合作,讓它們?nèi)¢L補短,各有裨益,互助合作,在它們身上體現(xiàn)為一種奇妙的生存智慧。人亦如此,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彼此的優(yōu)勢,雙方的生命價值都能得到提升。
古希臘光輝絢爛的文化成就背后,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之間思想的融合與碰撞。這兩個人,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生命價值在彼此的思想交流之中得到完美的展示。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那另一個在歷史星空中的光芒絕不會像今天這樣奪目,而整個古希臘文化也會大為遜色。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合作,不僅僅讓他們自己青史留名, 更讓希臘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圣殿中的璀璨明珠。
戰(zhàn)國爭雄,趙國國力強盛,奮力抵御強秦的背后,是藺相如廉頗的文武互補。藺相如舌戰(zhàn)群儒,廷叱秦王,為趙國贏得尊嚴;廉頗橫刀立馬,攻破秦軍,保衛(wèi)了趙國的疆土。正因為這兩個人的存在,連虎狼之秦都畏懼趙國三分。他們的通力合作,不僅保趙國疆土無虞,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將相和”的千古佳話。
一曲動人心弦、蕩氣回腸的《青花瓷》背后,是周杰倫和方文山兩個人共同的心血。天色青青,煙雨將來;炊煙裊裊,青瓷醉人……方文山那古典優(yōu)雅的歌詞與周杰倫獨特個性的嗓音,共同造就了《青花瓷》令人目眩的詩情畫意,更讓這首歌曲廣為流傳,成為樂壇經(jīng)典,歷經(jīng)時光洗禮而越發(fā)光芒四射,如果缺少任何一方,又怎能在悠揚的樂曲中繪出那一片裊娜清麗、令人向往的煙雨江南?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與他人合作的,那些人看似守住了自己的獨門秘籍,卻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在抱殘守缺中逐漸落伍。合作可以激發(fā)人的靈感,讓智慧如泉涌出,讓彼此都如破繭羽化般完美提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讓我們攜手合作,互利共贏;讓我們互相成就,完美提升。就像紫藤、牽牛、枯樹木籬,在相互合作中成就風景美如畫;物猶如此,何況人哉?相信我們的合作一定會讓人生之路開滿鮮花,芳香四溢!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寫豆樹靠自己只能勉強求生,但在看不見的地方,它與根瘤菌一直默默為彼此傳遞養(yǎng)分,因此,即便土地貧瘠,豆樹也能依靠共生的信念,蓬勃生長。這體現(xiàn)出豆樹與根瘤菌和諧共生的關系,二者借助彼此,互相成就。
由此啟示我們,只要共同獻出力量,再晦暗的天空,也會有光照進的可能,我們從來不是孤單一人,社會需要我們彼此關聯(lián),和諧共生??忌陕?lián)想到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等皆是密切聯(lián)系,利益相關。
行文思路上,可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首相提出互惠互利,和諧共生的中心論點。一是論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運用類比論證法進行論述,譬如高山與流水的絕配,大樹與小草的相偎,蝴蝶與鮮花的相融。生活于錯綜復雜的社會里,單憑一個人的獨舞是很難演繹一場精彩的表演的,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借助外在的條件實現(xiàn)人生的目的。二是論述相互扶助的重要性,在外界成就我們的同時,我們也在無形中成就了他人,實現(xiàn)智慧雙贏;三是運用駁論證,針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批駁,如有人想要獨善其身,但是人可以獨立,但不能孤立;有人置身事外,漠然處世;有人放棄道義和團結,制造動亂。最后歸結全篇,重申論點,強調(diào)世界互聯(lián)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立意:
1.互惠互利,和諧共生。
2.互幫互助,智慧雙贏。
3.與世界互聯(lián),成就更好的自己。
4.互相借力,成就人生之美。
這是一份山東省滕州市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日照市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4, 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寫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臨沂市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有人認為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