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2023屆高三模擬預測化學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流浪地球2》向觀眾展示了太空電梯、行星發(fā)動機、超級計算機550W等超前的科技幻想,探討了數(shù)字生命、人工智能等科技倫理問題。它們與化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我國“硅—石墨烯—鍺高速晶體管”技術(shù)獲重大突破,C、Si、Ge都是主族元素
B.我國提出網(wǎng)絡(luò)強國戰(zhàn)略,光纖線路總長超過三千萬公里,光纖的主要成分是SiO2
C.新型陶瓷碳化硅(SiC)可作耐高溫結(jié)構(gòu)材料
D.富勒烯、石墨烯都是含碳化合物
2.下列變化過程,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①水蒸氣變成液態(tài)水??②Ba(OH)2?8H2O與NH4Cl晶體混合???③濃硫酸與水混合????④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充分混合????⑤H2在Cl2中燃燒????⑥食物腐敗
A.①③⑤⑥ B.④⑥ C.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變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的氧氣,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轉(zhuǎn)化率
B.工業(yè)上合成氨要在高溫、催化劑條件下進行
C.實驗室可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
D.向氯水中加后,溶液漂白性增強
4.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打開汽水瓶蓋時有大量氣泡冒出,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
B.純鐵比生鐵易生銹
C.鍋爐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處理,后用鹽酸除去
D.掩埋廢舊電池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5.化學熱泵技術(shù)作為一種高效環(huán)保的節(jié)能新技術(shù)一直以來廣受關(guān)注,氨基甲酸銨可應用于化學熱泵循環(huán)。將一定量純凈的氨基甲酸銨(NH2COONH4)粉末置于特制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假設(shè)容器體積不變,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在恒定溫度下使其達到分解平衡:。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數(shù)據(jù)列于下表:
溫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總壓強()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氣體總濃度()
2.4
3.4
4.8
6.8
9.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該反應在較低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
B.25℃時平衡常數(shù)的值
C.當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時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
D.再加入少量平衡正向移動
6.化學常用圖像直觀地描述化學反應的進程或結(jié)果。下列圖像描述不正確的是
A.圖①表示弱電解質(zhì)在水中建立電離平衡的過程
B.圖②表示強堿滴定強酸的滴定曲線
C.圖③表示25℃時分別稀釋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時溶液pH的變化,曲線Ⅱ表示氨水
D.圖④可表示溶液中通入至過量的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
7.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到相應實驗結(jié)論的是
選項
①
②
③
實驗結(jié)論
A
濃硝酸
溶液
非金屬性:N>C>Si
B
濃鹽酸
溶液變?yōu)辄S色
氧化性:
C
硫酸
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顏色變淺,水的電離程度增大
D
濃硫酸
蔗糖
溴水褪色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
A.A B.B C.C D.D
8.已知總反應:?? kJ?mol()的速率方程為{,k為速率常數(shù)],該反應機理可分為兩步:
(1)??快
(2)??慢[速率方程,為速率常數(shù),該反應速率近似認為是總反應的速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B.當時,總反應達到平衡
C.總反應中生成物的總鍵能比反應物的總鍵能小a kJ?mol
D.恒容時,增大的濃度能增加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加快反應速率
9.下列裝置用于實驗室制取NO并回收,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NO氣體 B.用裝置乙除NO中的少量
C.用裝置丙收集NO氣體 D.用裝置丁蒸干溶液獲得固體
10.用綠礬()制備電池電極材料的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解過程中可抑制的水解
B.可用酸性溶液檢驗反應1中是否完全反應
C.洗滌沉淀時可用玻璃棒攪拌
D.反應2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
11.化學中常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室溫下,向20.00mL0.10mol·L-1的某一元堿MOH溶液中滴加未知濃度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的溫度與酸度 AG 隨加入稀硫酸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硫酸濃度為 0.10mol·L-1
B.室溫下MOH 的電離常數(shù) Kb=10-5
C.b、c、d 三點對應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大小為 c>b=d
D.稀釋 MOH 溶液,MOH 的電離程度增大,c(OH-)增大
12.常溫下,用溶液分別滴定濃度均為的KCl、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圖像如圖所示(不考慮的水解)。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計算可得
B.a(chǎn)點表示的是AgCl的不飽和溶液
C.向的混合液中滴入溶液時,先生成AgCl沉淀
D.的平衡常數(shù)為
二、多選題
13.已知常溫下,向20 mL 0.1000 mol/L 溶液中滴入0.1000 mol/L NaOH溶液,忽略溫度變化,所得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A點pH=3.0,醋酸的電離度為10%
B.若B點pH=4.7,該點電荷守恒式為
C.若C點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為19.88 mL,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是
D.D點pH=8.7,溶液的物料守恒關(guān)系式是
三、單選題
14.天然溶洞的形成與巖石中的CaCO3和空氣中CO2溶于天然水體形成的含碳物種的濃度有密切關(guān)系。常溫下,某溶洞水體中pM隨p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M為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②代表與pH的關(guān)系
B.的數(shù)量級為10-4
C.
D.pH由4到8的過程中增大的比快
四、多選題
15.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和1mol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與溫度(T)的關(guān)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關(guān)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該反應,則反應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B.830℃時反應達到平衡,氣體的轉(zhuǎn)化率為33.3%
C.1000℃,當時,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D.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反應達到新平衡前:v逆硅酸,A項錯誤;
B.濃鹽酸和高錳酸鉀反應生成氯氣,氯氣和FeBr2溶液反應,還原性比強,氯氣先氧化為,溶液變黃,不能證明的氧化性強于,B項錯誤;
C.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水的電離受到抑制,硫酸和Na2SO3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SO3,使得溶液顏色變淺,因為消耗了NaOH,水的抑制作用減弱,因而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項正確;
D.濃硫酸能夠使蔗糖脫水碳化,濃硫酸能和脫水生成的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氧化性,D項錯誤;
答案選C。
8.A
【詳解】A.反應可由反應(1)+(2)得到,由于(1)反應快,反應速率由(2)決定,由可得,將其代入,得出,即可得出,A正確;
B.反應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則,B錯誤;
C.正反應放熱,斷裂化學鍵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學鍵放出的能量,則正反應的活化能比逆反應的活化能小a kJ?mol-1,C錯誤;
D.增大濃度,活化分子數(shù)不變,則其百分數(shù)也不變,D錯誤;
故選A。
9.D
【詳解】A.Cu與稀硝酸在常溫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產(chǎn)生Cu(NO3)2、NO、H2O,因此可以用裝置甲制NO氣體,A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氮和水生成一氧化氮,能除去NO中的少量,B不符合題意;
C.NO氣體在常溫下容易與空氣中的O2反應產(chǎn)生NO2氣體,因此應該根據(jù)NO不溶于水,也不能與水發(fā)生反應,采用排水方法收集NO氣體,C不符合題意;
D.Cu(NO3)2溶液加熱時會促進銅離子水解,且生成硝酸易揮發(fā),應根據(jù)其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采用冷卻結(jié)晶法制備Cu(NO3)2·6H2O,D符合題意;
故選D。
10.A
【分析】“溶解”步驟中綠礬溶解到磷酸中,根據(jù)流程圖可知,“反應1”步驟中加NaClO、NaOH,將Fe2+氧化成Fe3+,同時得到磷酸鐵沉淀,“反應2”步驟中草酸作還原劑,與FePO4、LiOH反應生成LiFePO4,據(jù)此分析;
【詳解】A.Fe2+能發(fā)生水解:Fe2++2H2OFe(OH)2+2H+,因此加入磷酸溶解過程,可以抑制Fe2+水解,故A正確;
B.反應1中NaClO作氧化劑,將Fe2+氧化成Fe3+,本身被還原成NaCl,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氧化Cl-,使之褪色,因此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反應1中Fe2+是否完全反應,故B錯誤;
C.洗滌沉淀時,不能用玻璃棒攪拌,防止弄破濾紙,故C錯誤;
D.草酸為還原劑,碳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為+4價,草酸整體化合價升高2價,F(xiàn)ePO4為氧化劑,鐵元素化合價由+3價降低為+2價,降低1價,最小公倍數(shù)為2,因此FePO4與草酸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故D錯誤;
答案為A。
11.B
【分析】依題意,AG0,,溶液呈酸性。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隨著反應進行,溶液溫度逐漸升高,溶液溫度最高時恰好完全反應,因此c點時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的AG>0,溶液呈酸性,則中和反應生成了強酸弱堿鹽,MOH是一元弱堿。
【詳解】A.根據(jù)分析知,稀硫酸加入20mL時恰好完全中和,設(shè)稀硫酸濃度為,則:
,
稀硫酸濃度為,A錯誤;
B.未加稀硫酸時,AG=-8,則,常溫下,根據(jù)兩式可求得該溶液中,根據(jù)得MOH的電離常數(shù),B正確;
C.c點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了強酸弱堿鹽,M+的水解促進水的電離。b點時MOH有一半被中和,混合溶液含有MOH與M2SO4,MOH是弱堿,對水的電離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大;從c點以后,硫酸過量,硫酸屬于強酸,對水的電離抑制程度較大。因此水的電離程度:c>b>d,C錯誤;
D.稀釋 MOH 溶液,MOH 的電離程度增大,但小于被稀釋的程度,故c(OH-)減小,D錯誤;
故選B。
12.B
【分析】Ksp(Ag2C2O4)=c2(Ag+)·c(),Ksp(AgCl)=c(Ag+)·c (Cl-),根據(jù)點(-5.75,4)和(-2.46,4),可計算得:Ksp(AgCl)=10-5.75×10-4=10-9.75,Ksp (Ag2C2O4)=10-2.46×(10-4)2=10-10.46;
【詳解】A.由分析可知,Ksp(Ag2C2O4)=10-2.46×(10-4)2=10-10.46,A正確;
B.a(chǎn)點在AgCl所表示的圖像下方,c(Ag+)比AgCl溶解平衡曲線上的c(Ag+)大,所以a點表示AgCl的飽和溶液,B錯誤;
C.由圖可知,當陰離子濃度c(Cl-)=c()時,生成AgCl沉淀所需的c(Ag+)小,則向c(Cl-)=c()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時,先生成AgCl沉淀,C正確;
D.Ag2C2O4(s)+2Cl-(l)2AgCl(s)+(aq)的平衡常數(shù)K=,D正確;
故選B。
13.BC
【詳解】A.,電離度為,A項錯誤;
B.溶液溶質(zhì)是和,滿足電荷守恒:,B項正確;
C.溶液呈中性,,C項正確;
D.溶液中的溶質(zhì)只有,,D項錯誤;
答案選BC。
14.D
【詳解】A.由圖中曲線可知,離子濃度越小,pM的值越大,PH越小,碳酸根和碳酸氫根的濃度越大,曲線②代表與pH的關(guān)系,曲線③代表,故A正確;
B.點(10.3,1.1)時,,故B正確;
C.(8.6,n),碳酸根濃度等于鈣離子濃度,,mol/L, (8.6,m),即pH=8.6,c(H+)=10-8.6mol/L,c(OH-)=10-14÷10-8.6=10-5.4mol/L,,,c()=101.7×c()=101.7×10-4.27=10-2.57,,故C正確;
D.根據(jù)圖像斜率,pH由4到8的過程中增大的比慢,D錯誤;
故本題選D.
15.BC
【詳解】A. 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增大,則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ΔH>0,ΔS>0,根據(jù)ΔG=ΔH-TΔS小于0才能自發(fā),可知上述反應需在高溫下才能能自發(fā)進行,故A錯誤;
B. 830℃時反應達到平衡,平衡常數(shù)為1,設(shè)CO2的轉(zhuǎn)化量為xmol,可列出三段式為(單位為mol):,則,解得x=,則CO2氣體的轉(zhuǎn)化率為,故B正確;
C. 1000℃,當c(CO2)·c(H2)=c(CO)·c(H2O)時,濃度商,則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故C正確;
D. 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則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反應達到新平衡前:v逆>v正,故D錯誤;
故選BC。
16.(1)吸熱
(2)A
(3)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4)945.6
(5)B
【詳解】(1)冷敷袋有降溫、保鮮和鎮(zhèn)痛作用,三個性能合成一點,就是具有降溫功能,所以可利用吸熱的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
(2)“即熱飯盒”必須能提供熱量,所以物質(zhì)轉(zhuǎn)化過程既要放熱,又要安全,還要成本低,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應釋放的熱量加熱食物,故選A。
(3)常溫下,則1molCH4完全燃燒生成CO2(g)和液態(tài)水時放出890kJ熱量,熱化學方程式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4),若斷裂1molH-H和1molN-H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為436kJ和391kJ,則斷裂1molN≡N需要吸收的能量為-92.4kJ-(3×436kJ-6×391kJ)=945.6。
(5)鍵能越大,越穩(wěn)定,下列分子中H-F鍵鍵能最大,受熱時最穩(wěn)定的是HF,選B。
17.(1) HCN CH3COONa
(2) 酚酞 c(CH3COO-)>c(K+)>c(H+)>c(OH-)
(3)NaCN+CO2+H2O=NaHCO3+HCN
(4)A
【詳解】(1)電離平衡常數(shù)越大,說明電離程度越強,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酸性強弱順序是CH3COOH>H2CO3>HCN,因此三種酸中酸性最弱的是HCN;酸的酸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越弱,pH為10的四種鹽溶液中,物質(zhì)的量濃度最大的是CH3COONa;
(2)①中和滴定實驗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劑,CH3COOH與KOH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H3COOK,CH3COOK為強堿弱酸鹽,溶液顯堿性,選擇指示劑原則之一是指示劑的變色范圍與溶液的酸堿性一致,因此用KOH滴定CH3COOH溶液,指示劑為酚酞;
②根據(jù)圖像可知,b點時,混合溶液顯酸性;b點加入KOH溶液10mL,此時溶液中溶質(zhì)為CH3COOK、CH3COOH,且兩者物質(zhì)的量相等,b點溶液顯酸性,說明醋酸的電離程度大于醋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因此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c(CH3COO-)>c(K+)>c(H+)>c(OH-);
(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電離平衡常數(shù)大小順序是CH3COOH>H2CO3>HCN>HCO,因此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發(fā)生NaCN+CO2+H2O=HCN+NaHCO;
(4)A.,加水稀釋,促使平衡向右進行,n(CO)減小,n(Na+)、Kh不變,因此該比值應減小,故A錯誤;
B.通入CO2,CO2與OH-反應生成HCO,c(OH-)降低,pH降低,故B正確;
C.鹽類水解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促進水解,水解常數(shù)增大,故C正確;
D.加入Na2O,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NaOH,c(OH-)增大,平衡左移,c(HCO)減小,c(CO)增大,該比值減小,故D正確;
答案選A。
18.(1) 當?shù)稳胱詈笠坏嗡嵝訩MnO4溶液,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右無色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恢復 20.60 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 0.12
(2)C
【詳解】(1)①KMnO4與H2C2O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開始階段草酸過量溶液始終無色,當達到終點時,高錳酸鉀過量溶液變淺紅色,滴定終點現(xiàn)象為:當?shù)稳胱詈笠坏嗡嵝訩MnO4溶液,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右無色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恢復
②由圖可知此時讀數(shù)為:20.60;
③滴定時MnO被還原為Mn2+,H2C2O4被氧化為二氧化碳氣體,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得反應離子方程式: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由上述反應結(jié)合元素守恒得關(guān)系式:;表中數(shù)據(jù)中第一組數(shù)據(jù)差距較大,舍棄,則KMnO4溶液消耗的平均體積為:24.00mL,血液樣品中Ca2+的濃度為;
(2)指示沉淀要有顏色便于分辨(AgBr和AgaCrO4),同時需要在Cl-之后沉淀,但AgBr的Ksp小先于Cl-沉淀而不能作為指示劑,故選C。
19.(1)粉碎礦石、適當加熱
(2)SiO2
(3)將Fe2+氧化為Fe3+
(4)3.2≤pH
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月考化學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月考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月考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在空氣中一定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含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