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誦讀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超的表達能力。有《杜工部集》。詩歌背景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耳已聾,靠吃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768),杜甫離開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寫下《登岳陽樓》。詩歌賞析 《登岳陽樓》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的觸景感懷之作,寫出了洞庭湖浩瀚汪洋的不凡氣勢。開頭寫早聞洞庭湖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此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第二聯(lián)寫洞庭湖的浩瀚無邊。第三聯(lián)寫出了詩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兩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后映襯,渾然一體。詩歌寫“登岳陽樓”,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摒棄對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guān)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作者簡介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存世。詩歌背景 王安石罷相后退居金陵,這首詞是他在金陵登高懷古之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寧知府,寫了不少詠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罷相,第二次出知江寧府。詩歌賞析 此詞通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guān)心?! ∩祥爩懢? 熱情地贊美了金陵一帶壯美的江山和風帆來往、酒旗招展的繁榮景象。起首三句, 寫登臨的季節(jié)?!扒Ю铩倍?一寫鳥瞰澄澈江流, 一寫遙望蔥蘢山巒, 視野開闊, 景象壯偉,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和胸襟之廣。“歸帆”三句, 寫近景,寫歸帆、酒旗,以殘陽、西風作襯?!安手邸眱删?刻畫江天相連處更為引人入勝的遠景,寫彩舟、白鷺,以云淡、星河作襯, 虛實相生,濃淡相映, 美不勝收。結(jié)句“畫圖難足”,寫不盡贊美嘆賞之情。 下闋懷古, 對六朝統(tǒng)治者因競逐豪奢而致相繼敗亡的歷史, 發(fā)出了深深的慨嘆?!澳钔簟彼木?追敘六朝帝王窮奢極欲而致亡國的歷史往事,門外樓頭,豪華逆轉(zhuǎn),樂極生悲,哀弦激越,可促使紙醉金迷者猛醒?!扒Ч拧眱删?就詩人言,王業(yè)何存,徒嘆興亡而已?!傲眱删?感嘆六朝繁華已逝, 如今但見煙籠寒水,芳草凝綠。最后三句,用杜牧詩意表達傷今之旨,感慨時人尚未從六朝覆亡中吸取教訓。 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郁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nèi)容和諧地融合起來,自成一格,堪稱名篇。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于湖居士,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南宋詞人。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其詞風格豪邁,頗有感懷時事之作,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傳世。詩歌背景 這首《念奴嬌·過洞庭》是張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詩歌賞析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景中寓情。前三句是說,已經(jīng)臨近中秋了,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萬里,水波不興,一派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這里的“青草”指的是與洞庭湖連成一片的青草湖。青草在南,洞庭在北。四、五句的“玉鑒瓊田”形容湖水的明凈光潔,“三萬頃”是指湖面的廣闊,點出了在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葉真似仙境。六到八句進一步描述月光下的湖面,上下輝映,一片晶瑩,天上人間如同共處在一個玲瓏剔透的琉璃世界中。“表里俱澄澈”,這既是寫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最后兩句點明這種極妙境界是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這主要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體驗。詞的下闋著重抒情,意轉(zhuǎn)激昂。開頭三句是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皫X海經(jīng)年”的“嶺?!敝肝鍘X至南海之間的地域。這里是指作者擔任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的時期。“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別人是否理解,自己無愧于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態(tài)?!案畏谓员迸c上闋的“表里俱澄澈”可以互為呼應,意思是他襟懷坦白,如同冰雪一樣晶瑩?!岸贪l(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边@兩句又轉(zhuǎn)回來寫當前?!笆掤}”,形容頭發(fā)的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結(jié)合后面的“冷”字來體會,這蕭騷恐怕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夜氣清冷,所以覺得頭發(fā)稀疏?!岸贪l(fā)蕭騷襟袖冷”,如今被免職了,不免帶有幾分蕭條與冷落。但作者的氣概卻絲毫不減:“穩(wěn)泛滄浪空闊”。不管處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穩(wěn)的。滄溟,本指海水,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渺。這句是說,自己安穩(wěn)地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沒有一點動搖。接下來三句更是氣魄雄偉,他要汲取長江的水以為酒,把北斗星當作酒勺,再請?zhí)焐系男浅饺f象作為賓客來和他一起細斟慢酌。真是豪情萬丈!最后渾然忘卻了天地物我,扣打著船舷對天狂嘯,簡直不知道今晚是什么夜晚了?! ∵@首詞,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xiàn)了作者的胸襟灑落、氣宇軒昂,顯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質(zhì)。因此南宋學者 魏了翁認為:“張于湖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边@首詞歷來為人稱頌,還因為他在詞中所創(chuàng)造的獨特意境,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明代戲曲作家。萬歷十一年(1583)中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廣東徐聞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quán)貴而被議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思想上崇尚真性情,反對假道學。在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反對拘泥于格律。著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以《牡丹亭》最為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guān)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詩歌背景 湯顯祖自幼心性靈慧,才華卓越,但因時運不濟兼得罪權(quán)貴而四次科舉考試失利。湯顯祖對科舉制度的弊端與權(quán)貴以勢壓人、惡意報復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人生之路上的磨難,未能改變湯顯祖堅持自我、重視德行的做人準則,反而造就了他堅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風格。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jīng)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后,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于戲曲創(chuàng)作之中。湯顯祖辭官后回到家鄉(xiāng)江西臨川縣的鄉(xiāng)村閑居。他耳聞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jīng)歷激起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剜l(xiāng)不久,他就創(chuàng)作了劇本《牡丹亭》(又稱《還魂記》)。本文便節(jié)選自《牡丹亭》。詩歌賞析 選段是杜麗娘游園之后的感嘆,詞牌是【皂羅袍】。杜麗娘在婢女春香慫恿下,背父游園,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這美不勝收的春天,“原來姹紫嫣紅開遍”。可是如此美景,卻沒有一個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相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杜麗娘不由得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對古板的教書先生和令人窒息的書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錮。此時的大好春光將她內(nèi)心深藏的活力喚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謝靈運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而在這里也表達了杜麗娘的無奈,成為千古絕句。后幾句看似寫景:云霞雨絲,煙波畫船,好一幅秀麗清新的江南風光圖?!板\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又表達自我心聲:春光太隨意地流逝,毫不憐惜,我這深閨女子太辜負這美好春光。這段曲詞細膩生動地描摹了一個少女青春萌動時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