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學年貴州省黔東南州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實驗基地名校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第1~8題為單項選擇題,第9、10題為多項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3分)運動員將足球從后場踢到前場,足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 ?。?br />
A.只受踢力 B.只受重力
C.受踢力和重力 D.不受力的作用
2.(3分)載重汽車的輪子比普通汽車多,是為了( ?。?br />
A.增大壓力 B.增大壓強 C.減小壓力 D.減小壓強
3.(3分)如圖的各種生活現(xiàn)象中不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br />
A.緊固錘頭
B.不再蹬地滑板車繼續(xù)前進
C.安全氣囊
D.跳遠助跑
4.(3分)高空拋物是極不文明的行為,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可能涉及到犯罪和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相應的罪名主要有: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 ?。?br />
A.動能 B.重力 C.重力勢能 D.慣性
5.(3分)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自行車成為人們“綠色出行”的首選工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騎行。下列有關自行車的實例中( ?。?br />
A.給車軸加潤滑油
B.自行車車軸裝有滾珠軸承
C.輪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剎車時用力捏閘柄
6.(3分)如圖所示,飛行員駕駛我國自主研制的殲﹣20隱形殲擊機正在進行日常訓練,在飛機飛行過程中( ?。?br />
A.殲擊機以駕駛員為參照物,是運動的
B.若殲擊機所受力全部消失,將做加速運動
C.殲擊機勻速向上飛行時,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D.殲擊機勻速向下飛行時,機械能逐漸減小
7.(3分)游客潛海觀光,在水面下不斷下潛的過程中,受到( ?。?br />
A.浮力變大,壓強變小 B.浮力變大,壓強不變
C.浮力變小,壓強變小 D.浮力不變,壓強變大
8.(3分)如圖,用一個重為2N的動滑輪,把G物=12N的物體在2s內勻速提升0.2m(不考慮繩子的重力和摩擦),則( )
A.繩子的拉力F=6N
B.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v=0.1m/s
C.有用功W有=2.8J
D.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85.7%
(多選)9.(3分)生活中,我們經??吹饺鐖D所示的起重機在工作,它可以將很重的物體吊起并放到適當?shù)牡胤剑ā 。?br />
A.起重機工作時,放下支腳是為了減小壓強
B.起重機鋼繩下的動滑輪是為了省力
C.起重機的起重臂相當于費力杠桿
D.起重臂水平轉動的過程中,它也對重物做了功
(多選)10.(3分)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掛一長方體物體逐漸浸入水中,圖乙是這個過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隨金屬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變化情況( )
A.金屬塊的質量為0.4kg
B.金屬塊受到的最大浮力是2N
C.AB過程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逐漸減小
D.金屬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是2×10﹣4m3
二、填空題:(本題4個小題、每空2分,共14分。)
11.(4分)端午節(jié)組織龍舟賽,正在激烈比賽的龍舟,運動員用槳向后劃水,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運動員停止劃槳后,龍舟還會繼續(xù)向前運動,這是由于 的緣故。
12.(4分)2021年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號的運載火箭順利發(fā)射升空?;鸺铀偕盏倪^程中,飛船的機械能 ?!疤鞂m課堂”第一課開講,如圖所示,王亞平老師演示了水中的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實驗。由此可判斷 ?。ㄟx填“能”或“不能”)用U形管壓強計研究液體的壓強。
13.(4分)2023年4月,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穿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活動。當士兵登上山東艦時,此時山東艦所受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當艦底某位置距海面3m時,該位置受到海水的壓強為 Pa(海水的密度為1.03×103kg/m3)。
14.(2分)過去耕地主要依靠牛拉犁,現(xiàn)在已經實現(xiàn)了機械化種植。若一頭牛的功率為500W,一臺拖拉機的功率為25kW h。
三、作圖題:(本題3個小題、每題2分,共6分。)
15.(2分)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請畫出此時物體受到力的示意圖。
16.(2分)如圖所示,請畫出作用在杠桿B端上最小的動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L2.
17.(2分)如圖所示為蹦極運動的簡化示意圖,彈性繩一端系在運動員雙腳上,另一端固定在跳臺O點。運動員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B點處運動員受到的重力與彈性繩對運動員的拉力大小相等,此時速度最大(整個過程忽略空氣阻力,彈性繩的自重不計)。請在坐標系中畫出從A點到C點的過程,運動員的動能E隨時間t變化關系的大致圖象。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8.(3分)珍愛生命,嚴禁擅自下海游泳。海邊的礁石比較潮濕,容易長有青苔,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請你解釋上述內容所涉及的科學道理。
19.(3分)把湯匙放在手指上,仔細調節(jié)使其在手指上平衡,如圖所示,并說明理由。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第20、22題各10分、第21題各8分,共28分。)
20.(10分)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將同一物體分別按如圖所示的步驟進行實驗:
(1)由A圖可知物體所受重力為 N,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 ?。ㄌ钭帜复枺┤龍D可得出結論: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分析實驗步驟A、D、E可知:浮力的大小還與 有關;
(3)利用圖示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E圖中鹽水的密度是 kg/m3;
(4)某同學根據(jù)生活中經驗“鐵塊放入水中會下沉,同樣鐵塊做成輪船卻能漂浮在水中”提出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有關,是否合理 。
21.(8分)五?一假期,小明外出新玩,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很多與安全駕駛有關的標語,對此,小明展開了探究。
【提出問題】
汽車的動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假設】
(1)由“十次車禍九次快可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 有關;由“安全駕駛莫超載”可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 有關;
【進行實驗】
(2)他做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小車都從圖示位置開始運動;通過 來表示小車動能的大小。
【分析論證】
(3)①圖甲實驗的結論是 ;
②小明想利用圖乙探究物體動能與質量的關系,該方案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2.(10分)小陽在觀看北京冬奧會的滑雪比賽時,發(fā)現(xiàn)不同運動員從某平臺滑出后落地點不同。這引發(fā)了小陽的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運動員落地點到滑出點的水平距離不同呢?為探究該問題,他將運動員從平臺滑出至落地的運動進行簡化
他對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S的影響因素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與小球滑出軌道時的速度有關
猜想二:可能與支架的高度有關
猜想三:可能與小球的質量有關
他先將弧形軌道末端調節(jié)水平,再先后改變釋放小球的位置、調整支架高度、選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分別進行實驗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序號
小球質量m/g
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
高度h/m
支架高度
H/m
小球運動的
水平距離s/m
1
25
0.16
1.00
0.79
2
25
0.25
1.00
0.98
3
15
0.25
1.00
0.98
4
15
0.25
0.64
0.79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改變小球滑出軌道末端的速度,操作辦法是 ??;
(2)比較實驗序號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驗證 ?。ㄟx填“猜想一”、“猜想二”或“猜想三”),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球滑出軌道時的速度越大;
(3)通過表中相關數(shù)據(jù)可驗證猜想二,結論是: ;
(4)通過表中相關數(shù)據(jù)可驗證猜想三,結論是: ;
(5)小陽對該問題的探究有什么不足?請列舉兩條: 。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2個小題,第23題7分,第24題9分,共16分)
23.(7分)“長鼻子”校車已使用多年,如圖所示。校車的質量為3噸,車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0.1m2。校車在水平路面上以3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此時校車所受的阻力是車重的0.02倍,求:(g=10N/kg)
(1)校車的重力;
(2)校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強;
(3)校車行駛時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24.(9分)元代王禎《農書》記載的高轉筒車是一種提水機械,須借助湍急的河水來推動。如圖甲所示,水輪轉動推動竹索,當水筒下行到水中時,兜滿水后隨竹索上行,水筒將水傾瀉到水槽內,如此循環(huán)往復。若接水槽離取水處高4m,一個取水筒每次可取水3kg,竹索運行一圈所用時間為60s。(接水槽離取水筒倒水處的高度忽略不計,g取10N/kg)
(1)求一個取水筒運行一周對進入筒的水所做的功;
(2)若水流沖擊筒車的功率為45W,求竹索運行一圈提水的機械效率;
(3)請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筒要分析筒車的工作原理;
(4)圖乙是一種設想中的永動機,它通過高處的水流沖擊葉片,葉片的轉動用來對外做功,從而循環(huán)工作。請你從能量守恒的角度說明它為什么不能一直工作下去?
2022-2023學年貴州省黔東南州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實驗基地名校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第1~8題為單項選擇題,第9、10題為多項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選錯或不選得0分。
1.(3分)運動員將足球從后場踢到前場,足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 ?。?br />
A.只受踢力 B.只受重力
C.受踢力和重力 D.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B
【分析】由于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足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能夠確定其一定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解答】解:在空中飛行的足球,不計阻力。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物體受力分析掌握情況,牢記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都受重力作用是解答本類題型的關鍵。在此題中,很容易認為答案C是正確的,認為腳對足球有一個向前的踢力。與此類似的如下題:腳對足球施加了200N的力,將足球踢出去50米,求腳對足球做的功是多少?答案應該是無法計算,不要錯用200N乘以50米,來計算腳對足球做的功。
2.(3分)載重汽車的輪子比普通汽車多,是為了( ?。?br />
A.增大壓力 B.增大壓強 C.減小壓力 D.減小壓強
【答案】D
【分析】根據(jù)減小壓強的方法:一是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二是當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三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同時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解答】解:載重汽車的輪子比普通汽車的輪子多,是在壓力一定時。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壓強大小的理解和掌握。貼近生活實際,便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理現(xiàn)象的興趣,同時,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3.(3分)如圖的各種生活現(xiàn)象中不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br />
A.緊固錘頭
B.不再蹬地滑板車繼續(xù)前進
C.安全氣囊
D.跳遠助跑
【答案】C
【分析】慣性是任何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有時對我們有用、有時有害,特別要防止慣性帶來危害,據(jù)此對各選項逐一進行分析。
【解答】解:A、錘頭松動時,撞擊前,當錘柄撞擊到物體運動停止,從而使錘頭套緊,故A不符合題意;
B、不再蹬地的滑板車,繼續(xù)前進,故B不符合題意;
C、汽車的安全氣囊是防止突然減速或突然剎車時,導致受傷,故C符合題意;
D、跳遠助跑使人獲得了較大的速度,人由于慣性仍向前運動,這一過程利用了慣性。
故選:C。
【點評】本題重在考查了慣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與防止危害,讓學生們知道慣性與生活密切相關。
4.(3分)高空拋物是極不文明的行為,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可能涉及到犯罪和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相應的罪名主要有: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 ?。?br />
A.動能 B.重力 C.重力勢能 D.慣性
【答案】C
【分析】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
【解答】解:高空拋物現(xiàn)象之所以所以會造成危害,是因為物體被舉高后具有了重力勢能、高度越高。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們對重力勢能的掌握,了解其概念和影響因素,可順利做出判斷,難度不大。
5.(3分)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自行車成為人們“綠色出行”的首選工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騎行。下列有關自行車的實例中( ?。?br />
A.給車軸加潤滑油
B.自行車車軸裝有滾珠軸承
C.輪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剎車時用力捏閘柄
【答案】D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解答】解:A、給車軸加潤滑油,故A不符合題意;
B、自行車車軸裝有滾珠軸承,故B不符合題意;
C、輪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D、剎車時用力捏閘柄,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
故選:D。
【點評】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掌握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能利用摩擦力的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的問題。
6.(3分)如圖所示,飛行員駕駛我國自主研制的殲﹣20隱形殲擊機正在進行日常訓練,在飛機飛行過程中( ?。?br />
A.殲擊機以駕駛員為參照物,是運動的
B.若殲擊機所受力全部消失,將做加速運動
C.殲擊機勻速向上飛行時,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D.殲擊機勻速向下飛行時,機械能逐漸減小
【答案】D
【分析】(1)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所選參照物之間是否有位置變化,若位置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靜止的;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時,總是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4)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解答】解:A、殲擊機“穿破云霧”說明殲擊機是運動的,故A錯誤。
B、殲擊機處于飛行狀態(tài),若殲擊機所受力全部消失,故B錯誤。
C、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質量和高度有關,高度升高,所以重力勢能變大。
D、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質量不變,動能也保持不變。
故選:D。
【點評】此題涉及到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力與運動的關系等多個知識點,是一道力學綜合題,題目難度適中,適合學生訓練。
7.(3分)游客潛海觀光,在水面下不斷下潛的過程中,受到( )
A.浮力變大,壓強變小 B.浮力變大,壓強不變
C.浮力變小,壓強變小 D.浮力不變,壓強變大
【答案】D
【分析】游客潛海觀光,在水面下不斷下潛的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處的深度變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判斷所受浮力的變化,根據(jù)p=ρgh判斷所受液體壓強的變化。
【解答】解:游客潛海觀光,在水面下不斷下潛的過程中,所處的深度變大,
由F?。溅裧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不變;
由p=ρgh可知,受到的海水的壓強變大。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會判斷排開水體積的變化和所處深度變化是關鍵。
8.(3分)如圖,用一個重為2N的動滑輪,把G物=12N的物體在2s內勻速提升0.2m(不考慮繩子的重力和摩擦),則( ?。?br />
A.繩子的拉力F=6N
B.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v=0.1m/s
C.有用功W有=2.8J
D.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85.7%
【答案】D
【分析】(1)圖中使用的是動滑輪,n=2,不考慮繩子的重力和摩擦,利用F=(G輪+G物)求拉力;
(2)物體在2s內勻速提升0.2m,利用速度公式求物體上升速度,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等于物體上升速度的2倍;
(3)利用W=Gh求有用功;
(4)利用W=Fs求出總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解答】解:
A、圖中使用的是動滑輪,不考慮繩子的重力和摩擦(G輪+G物)=(2N+12N)=3N;
B、物體在2s內勻速提升0.6m物===0.1m/s物=3×0.1m/s=2.2m/s,故B錯;
C、有用功:W有=Gh=12N×0.4m=2.4J,故C錯;
D、總功:W總=Fs=F×3h=7N×2×8.2m=2.6J,
機械效率:η=×100%=,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動滑輪拉力、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根據(jù)題圖確定n的大?。ㄖ苯訌膭踊喩弦龅睦K子股數(shù))是本題的突破口,利用好不計繩重和摩擦時拉力和物重的關系[F=(G輪+G物)]是本題的關鍵。
(多選)9.(3分)生活中,我們經??吹饺鐖D所示的起重機在工作,它可以將很重的物體吊起并放到適當?shù)牡胤剑ā 。?br />
A.起重機工作時,放下支腳是為了減小壓強
B.起重機鋼繩下的動滑輪是為了省力
C.起重機的起重臂相當于費力杠桿
D.起重臂水平轉動的過程中,它也對重物做了功
【答案】ABC
【分析】(1)壓強大小與受力面積和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2)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能夠省力;
(3)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就是費力杠桿;
(4)功包含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
【解答】解:A、起重機工作時;故A正確;
B、起重機鋼繩下的動滑輪是為了省力;
C、從圖中可看出,此杠桿的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故C正確;
D、起重臂水平轉動的過程中,而通過的距離在水平方向上;故D錯誤;
故選:ABC。
【點評】此題考查了力學的多個知識點;運用改變壓強的方法、簡單機械的特點、做功的條件等知識可做出選擇。
(多選)10.(3分)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掛一長方體物體逐漸浸入水中,圖乙是這個過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隨金屬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變化情況( ?。?br />
A.金屬塊的質量為0.4kg
B.金屬塊受到的最大浮力是2N
C.AB過程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逐漸減小
D.金屬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是2×10﹣4m3
【答案】BD
【分析】(1)由F﹣h圖象可知,當h=0(金屬塊沒有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金屬塊的重;根據(jù)G=mg即可求出質量;
(2)當h=6cm(金屬塊全浸入水)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拉=4N,利用稱重法求出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xiàn)浮=G﹣F拉;
(3)AB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金屬塊重力減去浮力,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得出浮力變化;
(4)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金屬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
【解答】解:
A、由圖象可知,
金屬塊的質量:
m===0.8kg;
B、當h=6cm,所受浮力最大,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拉=4N,
金屬塊受的浮力F?。紾﹣F拉=3N﹣4N=2N,故B正確;
C、AB過程中,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金屬塊重力減去浮力,所以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
D、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金屬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2×10﹣5m3,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本題考查知識點比較多,壓強的計算、浮力的計算及其公式變形,會識圖并從中得出相關信息是本題的關鍵,屬于中檔題。
二、填空題:本題4個小題、每空2分,共14分。
11.(4分)端午節(jié)組織龍舟賽,正在激烈比賽的龍舟,運動員用槳向后劃水,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運動員停止劃槳后,龍舟還會繼續(xù)向前運動,這是由于 龍舟具有慣性 的緣故。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運動員用槳向后劃水,給水一個向后的作用力,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給槳一向前的作用力,使船前進;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解答】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運動員用槳向后劃水(給水向后的作用力),所以龍舟就向前運動;
運動員停止劃槳后,由于龍舟具有慣性,所以會繼續(xù)向前運動。
故答案為:相互;龍舟具有慣性
【點評】此題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且各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緊密,是一道典型題目,適合學生訓練。
12.(4分)2021年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號的運載火箭順利發(fā)射升空。火箭加速升空的過程中,飛船的機械能 增大 ?!疤鞂m課堂”第一課開講,如圖所示,王亞平老師演示了水中的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實驗。由此可判斷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用U形管壓強計研究液體的壓強。
【答案】增大;不能。
【分析】(1)動能與物體的質量、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的動能、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2)液體壓強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
【解答】解:(1)在火箭攜帶飛船加速升空的過程中,飛船的質量不變,動能增大、高度增大;而機械能=勢能+動能、重力勢能增大;
(2)王亞平老師演示了水中的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實驗,說明核心艙內液體重力消失,故不能用U形管壓強計研究液體的壓強。
故答案為:增大;不能。
【點評】本題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為背景,考查多個知識點,是一道綜合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可多得的好題。
13.(4分)2023年4月,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穿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活動。當士兵登上山東艦時,此時山東艦所受的浮力 變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當艦底某位置距海面3m時,該位置受到海水的壓強為 3.09×104 Pa(海水的密度為1.03×103kg/m3)。
【答案】變大;3.09×104。
【分析】(1)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當艦底某位置距海面3m時,根據(jù)p=ρgh求出該位置受到海水的壓強。
【解答】解:(1)當士兵登上山東艦時,山東艦始終漂浮,
因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山東艦所受的浮力變大;
(2)當艦底某位置距海面3m時,該位置受到海水的壓強:
p=ρgh=1.03×104kg/m3×10N/kg×3m=8.09×104Pa。
故答案為:變大;3.09×108。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體浮沉條件和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是一道較為簡單的應用題。
14.(2分)過去耕地主要依靠牛拉犁,現(xiàn)在已經實現(xiàn)了機械化種植。若一頭牛的功率為500W,一臺拖拉機的功率為25kW 200 h。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知道拖拉機的功率和工作時間,可利用公式W=Pt計算出拖拉機所做的功;又知道牛的功率,可利用公式t=計算出耕牛做這些功需要的時間。
【解答】解:
∵P機=25kW,t機=4h,
∴拖拉機所做的功為:W=P機t機=25kW×4h=100kW?h;
而P牛=500W=3.5kW,
∴由牛做這些功需要的時間為:t牛===200h。
故答案為:200。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功率公式的掌握和運用,要利用好拖拉機和耕牛做功相同這一條件,因本題所求時間用h表示,故功的單位用kW?h。
三、作圖題:本題3個小題、每題2分,共6分。
15.(2分)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請畫出此時物體受到力的示意圖。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先分析出物體受力情況;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浮力、拉力方向豎直向上;
【解答】解:由圖可知,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著物體靜止在水中、拉力和重力的作用,浮力,標出符號,如圖所示:
【點評】畫力的示意圖,首先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看物體受幾個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再按照畫圖的要求畫出各個力。
16.(2分)如圖所示,請畫出作用在杠桿B端上最小的動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L2.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阻力與阻力臂一定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根據(jù)圖示確定最大動力臂,然后作出最小的動力;從支點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可作出力的力臂.
【解答】解:由圖可知,力F1作用在B點時,力臂L1最大,此時力F7最小,力F1示意圖如圖所示;過支點作力F2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可做出力臂L6,如圖所示:
【點評】求最小的力是常見的題型,關鍵是找到最大的動力臂,一般來說,支點與動力作用點的連線就是最大的動力臂.
17.(2分)如圖所示為蹦極運動的簡化示意圖,彈性繩一端系在運動員雙腳上,另一端固定在跳臺O點。運動員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B點處運動員受到的重力與彈性繩對運動員的拉力大小相等,此時速度最大(整個過程忽略空氣阻力,彈性繩的自重不計)。請在坐標系中畫出從A點到C點的過程,運動員的動能E隨時間t變化關系的大致圖象。
【答案】如圖見解答
【分析】(1)A點處彈性繩自然伸直,彈性繩沒有產生彈力,因此從O點到A點的運動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
(2)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彈性形變的大小,發(fā)生彈性形變的難易程度,形變越大,越難,彈性勢能越大。A點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大于彈性繩對運動員拉力,速度越來越大,動能越來越大,當彈性繩對運動員拉力大于重力時,運動員的速度開始減小,到達C點時,速度為零,因此動能逐漸減小。
【解答】解:(1)O點到A點,運動員自由下落,由于不計空氣阻力;
(2)在從A點至C點運動員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能;A點到B點的過程中,因此速度越來越大;到達C點動能變?yōu)?,所以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即A到C過程運動員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點評】本題考查機械能的轉化,關鍵知道B點動能最大,屬于中擋。
四、簡答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18.(3分)珍愛生命,嚴禁擅自下海游泳。海邊的礁石比較潮濕,容易長有青苔,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請你解釋上述內容所涉及的科學道理。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壓力;變滑動為滾動;使接觸面脫離接觸;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大的地方壓強??;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解答】答:(1)海邊的礁石上長有青苔,使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所以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
(2)相對于漩渦邊沿,漩渦中心水的流速大壓強小,形成一個向漩渦中心的壓力差。
【點評】此題考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減小摩擦的方法,重點考查學生的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對題目所涉及的內容熟練掌握,并能學以致用。
19.(3分)把湯匙放在手指上,仔細調節(jié)使其在手指上平衡,如圖所示,并說明理由。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湯匙粗細不均勻,重心就不在中心位置,粗的一段重心離支點近,力臂比較小,利用杠桿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解:
設較粗端的重力為GA,力臂為LA,較細端的重力為GB,力臂為LB,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GALA=GBLB,因為A(右)端重力的力臂比B(左)端重力的力臂小,即LA<LB,可得出GA>GB;
由G=mg得,mA>mB,即A端的質量大于B端的質量,即湯匙在手指上的左側部分小于右側部分的質量。
答:湯匙在手指上的左側部分小于右側部分的質量,因為右端重力的力臂比左端重力的力臂小。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杠桿平衡條件的理解,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五、實驗與科學探究題:第20、22題各10分、第21題各8分,共28分。
20.(10分)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將同一物體分別按如圖所示的步驟進行實驗:
(1)由A圖可知物體所受重力為 2.7 N,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1 N;
(2)分析 A、B、C?。ㄌ钭帜复枺┤龍D可得出結論: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分析實驗步驟A、D、E可知:浮力的大小還與 液體的密度 有關;
(3)利用圖示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E圖中鹽水的密度是 1.2×103 kg/m3;
(4)某同學根據(jù)生活中經驗“鐵塊放入水中會下沉,同樣鐵塊做成輪船卻能漂浮在水中”提出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有關,是否合理 不合理,因為鐵塊形狀改變之后它放到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不同,導致浮力大小不同 。
【答案】(1)2.7;1;(2)A、B、C;液體的密度;(3)1.2×103;(4)不合理,因為鐵塊形狀改變之后它放到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不同,導致浮力大小不同。
【分析】(1)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出物體的重力;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若浸入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減小就說明物體受到了豎直向上的浮力,即F浮=G﹣F;
(2)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要保證液體的密度一定;
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液體密度的關系要保證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
(3)根據(jù)在水中和在鹽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列出關系式求出鹽水的密度。
(4)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即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控制其它因素一定。
【解答】解:(1)由圖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即G=8.7;
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紾﹣F=2.7N﹣1.7N=6;
(2)分析A、B、C圖可知,液體密度不變,浮力不等。
分析D、E圖可知,液體的密度不同,說明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
(3)由阿基米德原理得:V排=,
在D、E兩圖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排水=V排鹽,=,
浸沒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2.7N﹣7.5N=1.3N,
鹽水的密度:ρ鹽水=?ρ水=×1×103kg/m7=1.2×104kg/m3;
(4)不合理,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形狀是否有關時;鐵塊形狀改變之后它放到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不同。
故答案為:(1)2.7;1;(2)A、B、C;(3)1.8×103;(4)不合理,因為鐵塊形狀改變之后它放到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不同。
【點評】解答本題要理解: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在液體中浸沒的深度無關;正確利用了控制變量法探究問題是解題的關鍵。
21.(8分)五?一假期,小明外出新玩,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很多與安全駕駛有關的標語,對此,小明展開了探究。
【提出問題】
汽車的動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假設】
(1)由“十次車禍九次快可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 速度 有關;由“安全駕駛莫超載”可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 質量 有關;
【進行實驗】
(2)他做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小車都從圖示位置開始運動;通過 木塊移動的距離長短 來表示小車動能的大小。
【分析論證】
(3)①圖甲實驗的結論是 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②小明想利用圖乙探究物體動能與質量的關系,該方案 不合理?。ㄟx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沒有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
【答案】(1)速度;質量;(2)木塊移動的距離長短;(3)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不合理;沒有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分析】(1)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
(2)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長短來表示小車動能的大小,運用了轉換法。
(3)動能的大小與質量、速度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
【解答】解:(1)“十次車禍九次快”指的是汽車的動能與速度有關,“安全駕駛莫超載”指的是汽車的動能與質量有關;
(2)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長短來表示小車動能的大小,運用了轉換法;
(3)①圖甲實驗中小車的質量相同,而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小車的速度越大;
圖乙中質量和速度都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較物體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故答案為:(1)速度;質量;(3)質量相同時,動能越大;沒有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點評】該題考查了轉換法、控制變量法等研究方法在探究實驗中的應用,在平時做實驗時要多觀察,多思考。
22.(10分)小陽在觀看北京冬奧會的滑雪比賽時,發(fā)現(xiàn)不同運動員從某平臺滑出后落地點不同。這引發(fā)了小陽的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運動員落地點到滑出點的水平距離不同呢?為探究該問題,他將運動員從平臺滑出至落地的運動進行簡化
他對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S的影響因素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與小球滑出軌道時的速度有關
猜想二:可能與支架的高度有關
猜想三:可能與小球的質量有關
他先將弧形軌道末端調節(jié)水平,再先后改變釋放小球的位置、調整支架高度、選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分別進行實驗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序號
小球質量m/g
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
高度h/m
支架高度
H/m
小球運動的
水平距離s/m
1
25
0.16
1.00
0.79
2
25
0.25
1.00
0.98
3
15
0.25
1.00
0.98
4
15
0.25
0.64
0.79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改變小球滑出軌道末端的速度,操作辦法是 改變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
(2)比較實驗序號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驗證 猜想一?。ㄟx填“猜想一”、“猜想二”或“猜想三”),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球滑出軌道時的速度越大;
(3)通過表中相關數(shù)據(jù)可驗證猜想二,結論是: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支架高度越高,運動的水平距離越大 ;
(4)通過表中相關數(shù)據(jù)可驗證猜想三,結論是: 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與小球質量無關?。?br />
(5)小陽對該問題的探究有什么不足?請列舉兩條: 對比實驗次數(shù)不足,結論不具有普遍性;小球較輕,落地點不易形成印記 。
【答案】(1)改變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
(2)猜想一;
(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支架高度越高,運動的水平距離越大;
(4)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與小球質量無關;
(5)對比實驗次數(shù)不足,結論不具有普遍性;小球較輕,落地點不易形成印記。
【分析】(1)改變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可以改變小球滑出軌道末端的速度;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即可;
(3)研究與支架高度的關系,控制支架高度H不同、其它條件相同,確定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4)研究與小球質量的關系,控制小球質量m不同、其它條件相同,確定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5)根據(jù)探究實驗知識積累進行分析。
【解答】解:(1)由題意可知,為改變小球滑出軌道末端的速度;
(2)由表中1、2數(shù)據(jù)可知,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h不同;
(3)猜想二:可能與支架的高度有關;研究與支架高度H的關系、小球質量m和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h相同進行實驗、2,由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s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運動的水平距離越大;
(4)猜想三:可能與小球的質量有關;研究與小球質量m的關系、支架高度H和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h相同進行實驗、3,由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s可知: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與小球質量無關;
(5)實驗的不足之處有:對比實驗次數(shù)不足,結論不具有普遍性,落地點不易形成印記。
故答案為:(1)改變小球釋放位置距軌道末端的高度;
(2)猜想一;
(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支架高度越高;
(4)小球運動的水平距離與小球質量無關;
(5)對比實驗次數(shù)不足,結論不具有普遍性,落地點不易形成印記。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時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寫結論時,一定要注意必須有前提條件,結論才能成立。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2個小題,第23題7分,第24題9分,共16分
23.(7分)“長鼻子”校車已使用多年,如圖所示。校車的質量為3噸,車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0.1m2。校車在水平路面上以3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此時校車所受的阻力是車重的0.02倍,求:(g=10N/kg)
(1)校車的重力;
(2)校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強;
(3)校車行駛時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答案】(1)校車的重力是3×104N;
(2)校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3×105Pa;
(3)校車行駛時牽引力做功的功率是6000W。
【分析】(1)根據(jù)G=mg得到校車的重力;
(2)校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據(jù)p=得到校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強;
(3)校車所受的阻力為車重的0.02倍,根據(jù)f=0.02G得出阻力,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據(jù)F=f得出牽引力大小,根據(jù)P=Fv得出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校車的重力:G=mg=3000kg×10N/kg=3×104N;
(2)校車靜止時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為:F=G=7×104N,
校車靜止時對水平路面的壓強:p===2×105Pa;
(3)牽引力為:f=0.02G=7.02×3×104N=600N
因為校車行駛速度為:v=36km/h=10m/s,
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牽=f=600N,
校車行駛時牽引力做的功率為:P==F牽v=600N×10m/s=6000W。
答:(1)校車的重力是4×104N;
(2)校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3×102Pa;
(3)校車行駛時牽引力做功的功率是6000W。
【點評】本題考查重力、壓強和功率的計算,是一道綜合題。
24.(9分)元代王禎《農書》記載的高轉筒車是一種提水機械,須借助湍急的河水來推動。如圖甲所示,水輪轉動推動竹索,當水筒下行到水中時,兜滿水后隨竹索上行,水筒將水傾瀉到水槽內,如此循環(huán)往復。若接水槽離取水處高4m,一個取水筒每次可取水3kg,竹索運行一圈所用時間為60s。(接水槽離取水筒倒水處的高度忽略不計,g取10N/kg)
(1)求一個取水筒運行一周對進入筒的水所做的功;
(2)若水流沖擊筒車的功率為45W,求竹索運行一圈提水的機械效率;
(3)請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筒要分析筒車的工作原理;
(4)圖乙是一種設想中的永動機,它通過高處的水流沖擊葉片,葉片的轉動用來對外做功,從而循環(huán)工作。請你從能量守恒的角度說明它為什么不能一直工作下去?
【答案】(1)一個取水筒運行一周對進入筒的水所做的功120J;
(2)若水流沖擊筒車的功率為45W,求竹索運行一圈提水的機械效率80%;
(3)水流動能轉化為水筒的重力勢能,使水筒內水的高度增大;
(4)水流沖擊葉片轉動對外做功時,因為摩擦等原因,有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從高處流下的水不可能全部被抽回原高度,違背能量守恒原理。
【分析】(1)根據(jù)W=Fs=Gh=mgh計算功;
(2)根據(jù)次數(shù)計算總的有用功,結合時間計算總功,根據(jù)機械效率的定義計算;
(3)根據(jù)能的轉化分析;
(4)能的總量守恒,永動機不可實現(xiàn)。
【解答】解:(1)接水槽離取水處高4m,一個取水筒運行一周對進入筒的水所做的功
W=Fs=Gh=mgh=3kg×10N/kg×4m=120J;
(2)竹索上共有18個取水筒,對18個取水筒中的水做的功
W有用=18W=18×120J=2160J;
水流沖擊筒車的功率為45W,用時60s,
水流所做的總功為:W總=Pt=45W×60s=2700J;
竹索提水的機械效率為:η==×100%=80%;
(3)水流具有一定的質量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動能,使水筒內水的高度增大;
(4)此永動機高處的水流沖擊葉片轉動對外做功時,因為摩擦等原因,從高處流下的水不可能全部被抽回原高度。
答:(1)一個取水筒運行一周對進入筒的水所做的功120J;
(2)若水流沖擊筒車的功率為45W,求竹索運行一圈提水的機械效率80%;
(3)水流動能轉化為水筒的重力勢能,使水筒內水的高度增大;
(4)水流沖擊葉片轉動對外做功時,因為摩擦等原因,從高處流下的水不可能全部被抽回原高度。
【點評】本題考查功、機械效率、機械能的轉化、能量守恒定律,屬于中檔題。
這是一份貴州省黔東南州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實驗基地名校2023-2024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第四階段(期末)水平檢測物理試卷+,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簡答題,實驗與科學探究題,綜合應用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貴州省黔東南州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實驗基地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簡答題,實驗與科學探究題,綜合應用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貴州省黔東南州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實驗基地名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簡答題,實驗與科學探究題,綜合應用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