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度高二化學期末考試卷
考試范圍:選必一、選必二前兩章;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2分)
1. 工業(yè)上常利用和合成尿素,該可逆反應分兩步進行,整個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為合成尿素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
B. 利用和合成尿素是放熱反應
C. 反應II在熱力學上進行趨勢很大
D. 的焓變
【答案】C
【解析】
【詳解】A.從圖像可知,合成尿素的過程中生成了NH2COONH4,其為合成尿素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選項A正確;
B.由圖像可知,根據(jù)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利用和合成尿素是放熱反應,選項B正確;
C.反應Ⅱ為吸熱反應,在熱力學上進行趨勢較小,選項C錯誤;
D.2NH3(g)+CO2(g)CO(NH2)2(1)+H2O(1)為放熱反應,△H =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 b> a,選項B錯誤;
C.由圖丙可知,相同pH時,HB溶液中HB分子濃度較大,則HB的電離程度較小,則相同濃度的HA與HB溶液中,HB的酸性較弱,選項C錯誤;
D.圖丁是AgCl飽和溶液中c (Ag+ )和c(Cl- )變化關系圖像,當恰好反應完全時pAg= pCl= 4.87,- lg Kssp (AgCl) =[Igc(Ag+) )c(Cl-)]=[lgc(Ag+) + lgc(Cl-)] = pAg + pCl= a+b=4.87+4.87 = 9.74,選項D正確;
答案選D。
6. 下列措施能促進水的電離,并使的是
A. 向水中加入少量 B. 將水加熱煮沸
C. 向水中加入少量 D. 向水中加入少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c(OH-)>c(H+),溶液呈堿性,再根據(jù)影響水的電離的因素:溫度、同離子效應、所加物質的酸堿性等具體分析水的電離平衡的移動。
【詳解】A.食鹽在水中電離出鈉離子與氯離子,兩者都不能結合水電離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不能使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濃度變化,平衡不移動,不影響水的電離,溶液呈中性,故A不符;
B.加熱時促進水的電離,但是氫離子和氫氧根濃度依然相等,溶液仍然呈中性,故B不符;
C.向水中加入少量,醋酸根離子結合水電離生成的氫離子生成弱酸醋酸,促進水的電離,使溶液中的,故C符合;
D.向水中加入少量,銨根離子結合水電離生成的氫氧根離子生成弱堿一水合氨,促進水的電離,但會使溶液中,故D不符;
故選C。
7. 以硫鐵礦(主要成分是,含少量和)為原料制備磷酸鐵的工藝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數(shù)據(jù)見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開始沉淀
2.3
7.6
4.0
沉淀完全
4.1
9.7
5.2

A. 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 B. 操作I加入目的是除去過量的硫酸
C. 調(diào)的范圍為5.2~7.6 D. 沉淀時,過高或者過低均不利于生成磷酸鐵
【答案】B
【解析】
【分析】以硫鐵礦主要成分是,含少量、和通入空氣后被氧氣氧化生成二氧化硫,鐵元素被氧化為三價鐵,在酸浸后二氧化硅不反應到濾渣A中,三氧化鋁和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硫酸鐵,在還原時硫化亞鐵加入后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在除鋁過程中加入碳酸鐵調(diào)節(jié)pH值將鋁元素轉化為氫氧化鋁沉淀,在氧化過程中雙氧水將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在沉鐵過程中將三價鐵轉化為磷酸鐵;
【詳解】A.根據(jù)分析,酸浸后二氧化硅不反應到,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故A正確;
B.根據(jù)分析,操作I加入目的是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故B錯誤;
C.用調(diào)節(jié)pH根據(jù)除去氫氧化鋁,故pH調(diào)節(jié)大于5.2,而不能將二價鐵沉淀,故pH小于7.6,故pH為5.2~7.6,故C正確;
D.沉淀時,過高會使Fe3+生成Fe(OH)3,過低無法生成磷酸鐵沉淀,D正確;
故選B。
8. 用鉑電極電解下列溶液,當耗電量相同時,陰極和陽極上同時都有氣體產(chǎn)生,且溶液的pH下降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用鉑電極電解硫酸,相當于電解水,陰極和陽極上同時都有氣體產(chǎn)生,硫酸濃度增大,溶液pH降低,故A符合題意;
B.用鉑電極電解硫酸銅溶液,生成銅、氧氣和硫酸,反應生成酸,溶液pH降低,但陰極無氣體產(chǎn)生,故B不符合題意;
C.用鉑電極電解溶液,生成氫氣、氧氣,陰極和陽極上同時都有氣體產(chǎn)生,消耗水,則溶液pH升高,故C不符合題意;
D.用鉑電極電解氯化鉀溶液,生成氫氧化鉀和氫氣、氯氣,反應生成堿,溶液pH值升高,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惰性電極電解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
B. 圖1為犧牲陽極保護法保護鋼鐵輸水管
C. 圖2可以實現(xiàn)在鍍件上鍍銀
D. 電解精煉銅的過程中,當轉移0.2mol電子時,陽極質量減少6.4g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用惰性電極電解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氫氣、氯氣,離子方程式為,A錯誤;
B.鎂比鐵活潑,發(fā)生氧化反應,為犧牲陽極保護法保護鋼鐵輸水管,B正確;
C.在鍍件上鍍銀,則鍍件需要做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C錯誤;
D.電解精煉銅的過程中,陽極中鋅等活潑金屬要先于銅放電生成陽離子,故當轉移0.2mol電子時,陽極質量減少質量不是6.4g,D錯誤;
故選B。
1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基態(tài)原子2s電子的能量較高,其一定在比1s電子離核更遠的區(qū)域運動
B. 已知某元素+3價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該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d區(qū)
C. 處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態(tài)原子,→過程中形成的是吸收光譜
D. 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ns2的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第2列或第12列
【答案】B
【解析】
【詳解】A.能級和能層只是表示電子在該處出現(xiàn)的概率大小,并不代表電子運動的位置,故基態(tài)原子的2s電子的能量較高,不一定在比1s電子離核更遠的區(qū)域運動,A錯誤;
B.某元素+3價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23,所以原子序數(shù)是26,即是鐵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屬于d區(qū),B 正確;
C.1s22s22px1→1s22s22py1,2P軌道上的能量一樣,兩者之間沒有能量變化,也就沒有光譜,C錯誤;
D.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ns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2列或第12列,還有第18列的He,還有一些過渡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也為ns2,D錯誤;
故選B。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Z的最外層每個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shù)相同,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Y、Z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少1,W和X的單質常溫下均為無色氣體。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Z>Y>X>W
B. 通常用電解X與Y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得Y單質
C. W與Y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生成兩種堿性物質
D. X、Z形成的化合物屬于離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和X的單質常溫下均為無色氣體,則W、X分別可能為H、N或O;這四種元素中,Z的原子序數(shù)最大,且其最外層每個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shù)相同,則其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式為3s23p2,故Z是Si;則W、X分別是N、O;N、Si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分別是5、4,則Y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2,故Y是Mg;綜上所述,W是N,X是O,Y是Mg,Z是Si。
【詳解】A.由分析可知,W是N,X是O,Y是Mg,Z是Si,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Mg>Si>N>O,A錯誤;
B.由分析可知,X是O,Y是Mg,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O,工業(yè)上通常電解熔融的MgCl2來制備Mg,而非電解MgO,B錯誤;
C.由分析可知,W是N,Y是Mg,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3N2,該化合物溶于水生成Mg(OH)2和NH3這兩種堿性物質,C正確;
D.由分析可知,X是O,Z是Si,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該化合物屬于共價化合物,D錯誤;
故選C。
12. 短周期主族非金屬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X、Y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數(shù),W、Y、Z三種元素能參與形成一種有機功能材料,結構如圖所示(R表示一種有機基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W、Z在自然界中均不存在游離態(tài) B. 簡單離子的還原性:
C. 的半徑是所有微粒中最小的 D. W、X、Z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價鍵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jù)短周期主族非金屬元素W、X、Y、Z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由,Z可以形成6條鍵,則Z最外層含有6個電子,Y可以形成2條鍵,則Y只能為O,Z只能為S,W可以形成一條單鍵,W為H,W、X、Y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數(shù),則X的原子序數(shù)為16-8-1=7,則X為N。
【詳解】A.W為H,Z為S,在自然界中存在游離態(tài)的S,故A錯誤;
B.X為N、Y為O,氧離子的還原性弱于氮離子,簡單離子的還原性:,故B錯誤;
C.W為H,最外層一個電子,的半徑是所有微粒中最小的,故C正確;
D.W、X、Z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如NH4HS,故D錯誤;
故選:C。
13. 酯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歷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④為該反應的決速步
B. 若用進行標記,反應結束后醇和羧酸鈉中均存在
C. 該反應歷程中碳原子雜化方式?jīng)]有發(fā)生改變
D. 反應①中攻擊的位置由碳和氧電負性大小決定
【答案】D
【解析】
【詳解】A.反應歷程中最慢的一步是整個反應的決速步,結合圖示可知,反應①為該反應的決速步,A錯誤;
B.反應①斷開了酯基的碳氧雙鍵結合,反應②斷裂出原酯基中的-OR’,反應③轉移了氫離子得到醇R’OH,反應④生成羧酸鈉沒有轉移氧原子,故反應結束后醇中不均存在,B錯誤;
C.反應①酯基中的碳從sp2雜化生成連接四個單鍵的sp3雜化,后經(jīng)過反應②又生成羧基,恢復sp2雜化,故該反應歷程中碳原子雜化方式有發(fā)生改變,C錯誤;
D.反應①中帶負電,攻擊位置由碳和氧電負性大小決定,攻擊電負性較弱在成鍵后電子云密度較小的碳原子,D正確;
故選D。
14. 在氣態(tài)和液態(tài)時,分子骨架結構與各原子所在位置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中5個P—Cl鍵鍵能完全相同
B. 鍵角(∠Cl—P—Cl)有60°、90°、120°、180°四種
C. 每個原子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且為非極性分子
D. 的二溴代物共有3種同分異構體
【答案】D
【解析】
【詳解】A.鍵長越短,鍵能越大,該分子中5個P—Cl鍵的鍵長不都相同,所以鍵能不完全相同,A錯誤;
B.上下兩個頂點Cl與中心P原子形成的鍵角為180°,中間平面正三角形內(nèi)∠Cl—P—Cl為120°,上(或下)頂點Cl與P、平面正三角形上的Cl形成的∠C—P—Cl為90°,所以鍵角(∠Cl—P—Cl)有90°、120°、180°三種,B錯誤;
C.CP原子最外層有5個電子,在該分子中形成5個共用電子對,所以中P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0,不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C錯誤;
D.的二溴代物中Br的位置有3種情況:2個Br位于中間正三角形平面(∠Br—P—Br=120°),1個Br在中間正三角形平面、1個Br在頂點(∠Br—P—Br=90°),2個Br都在頂點(∠Br—P—Br=180°),D正確;
故選D。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計算題
15. 已知可逆反應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數(shù)為K。
(1)557℃時,若起始濃度:CO為1mol·L-1,H2O為1.5mol·L-1,平衡時CO轉化率為60%,則H2O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K值為___________。
(2)557℃時,若起始濃度改為:CO為1mol·L-1,H2O為3mol·L-1,平衡時H2O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40% ②. 1
(2)25%
【解析】
【詳解】(1)對于可逆反應CO(g)+H2O(g)?CO2(g)+H2(g),若起始濃度:CO為1mol·L-1,H2O為1.5mol·L-1,達到平衡時,平衡時CO轉化率為60%,則CO的消耗量為mol·L-1×60%=0.6mol·L-1,則水的消耗量為0.6mol·L-1,而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為0.6mol·L-1,氫氣的生成量為0.6mol·L-1,而水的平衡濃度為1.5mol·L-1-0.6mol·L-1=0.9mol·L-1,一氧化碳的平衡濃度為1mol·L-1-0.6mol·L-1=0.4mol·L-1,則H2O的轉化率為0.6mol·L-1÷1.5mol·L-1=40%,平衡常數(shù)。
(2)557℃時,若起始濃度改為:CO為1mol·L-1,H2O為3mol·L-1,達到平衡時,一氧化碳的轉化量為xmol·L-1,則水的轉化量為xmol·L-1,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為xmol·L-1,氫氣的生成量為xmol·L-1,則水的平衡濃度為(3-x)mol·L-1,一氧化碳的平衡濃度為(1-x)mol·L-1,則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可以計算:xmol·L-1×xmol·L-1÷(3-x)mol·L-1×(1-x)mol·L-1=1,求出x=0.75mol·L-1,H2O的轉化率為0.75mol·L-1÷3mol·L-1=25%。
16. 電解普通水和重水(H2O)的混合物,通電一段時間后,兩極共生成氣體18.5g,體積為33.6L(標況下)。求所生成的氣體中氕和氘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多少。
【答案】3:1
【解析】
【詳解】電解水的方程式為2H2O2H2↑+O2↑,由方程式知,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之比為2:1,33.6L混合氣體氣體的物質的量是n=33.6L÷22.4L/mol=1.5mol,其中氫氣的體積為22.4L,氫氣的物質的量為1mol;氧氣的體積為11.2L,氧氣的物質的量是0.5mol,氧氣的質量m(O2)=(11.2L÷22.4L/mol)×32g/mol=16g;氫氣的質量為2.5g,所以氫氣的平均摩爾質量=2.5g÷1mol=2.5g/mol,普通氫和重氫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2.5):(2.5-2)=1.5:0.5=3:1,普通氫和重氫都是雙原子分子,所以普通氫和重氫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3:1。
三、實驗題
17. 氯化鐵是一種重要的鐵鹽,主要用于金屬蝕刻、污水處理等。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氯化鐵進行了一系列探究性學習:
I.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完成下表:
實驗過程

解釋與結論
(4)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
①試管a:滴加較高濃度的,_______;
試管b:加入少量的鐵粉,_______。
(5)實驗結論:_______。

(1)現(xiàn)象是______
(2)現(xiàn)象是______
(3)作用是_____
(4)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
①試管a:滴加較高濃度的,_______;試管b:加入少量的鐵粉,_______。
(5)實驗結論:_______。
II.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6)在盛有沸水的燒杯中滴加5~6滴飽和氯化鐵溶液,繼續(xù)加熱,體系呈紅褐色,原因是_______(請從平衡移動原理的角度解釋)。若將飽和氯化鐵溶液蒸干、灼燒得到的固體是_______。
【答案】(1)溶液變紅
(2)溶液紅色變淺 (3)對比實驗
(4) ①. 滴加較高濃度的,c(Fe3+)濃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動,溶液紅色加深; ②. 加入少量的鐵粉,鐵粉與Fe3+反應,c(Fe3+)濃度減小,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紅色變淺;
(5)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降低反應物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
(6) ①. 溶液存在平衡,加熱平衡正向移動,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紅褐色加深;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氯化鐵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分成三份,溶液中存在平衡,(1)當向溶液中滴加5滴0.05mol/LFeCl3溶液c(Fe3+)濃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動,溶液紅色加深;
【小問2詳解】
向試管(2)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鐵粉與Fe3+反應,c(Fe3+)濃度減小,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紅色變淺;
【小問3詳解】
試管(3)給前兩個試管是做對比實驗;
【小問4詳解】
根據(jù)三個實驗可知滴加較高濃度的,c(Fe3+)濃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動,溶液紅色加深,加入少量的鐵粉,鐵粉與Fe3+反應,c(Fe3+)濃度減小,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紅色變淺;
【小問5詳解】
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降低反應物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
【小問6詳解】
在盛有沸水的燒杯中滴加5~6滴飽和氯化鐵溶液,繼續(xù)加熱,體系呈紅褐色,溶液存在平衡,加熱平衡正向移動,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紅褐色加深,若將飽和氯化鐵溶液蒸干平衡正向移動、灼燒分解得到的固體是;
18. 水合肼()可用作抗氧劑等,工業(yè)上常用尿素和NaClO溶液反應制備水合肼。
已知:
Ⅰ.的結構如圖: 。
Ⅱ.沸點118℃,具有強還原性。
(1)圖中“…”表示_______。
(2)將通入過量NaOH溶液中制備NaClO,得到NaClO溶液寫出NaClO電子式:_______。
(3)制備水合肼:將NaClO溶液滴入尿素水溶液中,控制一定溫度,裝置如圖(夾持及控溫裝置已略)。充分反應后,A中的溶液經(jīng)蒸餾獲得水合肼粗品后,剩余溶液再進一步處理還可獲得副產(chǎn)品NaCl和。

①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②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
③若滴加NaClO溶液的速度較快時,水合肼的產(chǎn)率會下降,原因是:_______。
④NaCl和的溶解度曲線如圖。由蒸餾后的剩余溶液獲得NaCl粗品的操作是_______。

(4)水合肼在溶液中可發(fā)生類似的電離,呈弱堿性;其分子中與N原子相連的H原子易發(fā)生取代反應。
①寫出水合肼和鹽酸按物質的量之比1:1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
②碳酰胼()是目前去除鍋爐水中氧氣的最先進材料,由水合肼與DEC(,碳酸二乙酯)發(fā)生取代反應制得。碳酰肼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
③DEC分子中是否存在手性碳?_______(填“有”或“無”)。
【答案】(1)氫鍵 (2)
(3) ①. NaClO+CO(NH2)2+2NaOH+NaCl+Na2CO3 ②. 冷凝回流 ③. 被NaClO氧化 ④. 加熱至有大量固體析出,趁熱過濾
(4) ①. +H+=N2H+H2O ②. CO(NHNH2)2 ③. 無
【解析】
【分析】由圖可知,三頸燒瓶A中發(fā)生的反應為一定溫度下,尿素溶液與次氯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反應制備水合肼,裝置中溫度計起控制反應溫度的作用,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水合肼的作用。
【小問1詳解】
由水合肼的結構可知,結構中虛線代表肼中氫原子與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的氫鍵,故答案為:氫鍵;
【小問2詳解】
次氯酸鈉是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為,故答案為:;
【小問3詳解】
①由分析可知,三頸燒瓶A中發(fā)生的反應為一定溫度下,尿素溶液與次氯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反應生成水合肼、氯化鈉和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O+CO(NH2)2+2NaOH+NaCl+Na2CO3,故答案為:NaClO+CO(NH2)2+2NaOH+NaCl+Na2CO3;
②水合肼的沸點低,受熱易揮發(fā),則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水合肼的作用,故答案為:冷凝回流;
③水合肼具有還原性,若滴加次氯酸鈉溶液的速度較快,過量的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水合肼氧化,導致產(chǎn)率會下降,故答案為:被NaClO氧化;
④由圖可知,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則由蒸餾后的剩余溶液獲得氯化鈉粗品的操作為當加熱至有大量固體析出時,趁熱過濾得到氯化鈉,故答案為:加熱至有大量固體析出,趁熱過濾;
【小問4詳解】
①等物質的量的水合肼和鹽酸反應生成N2H5Cl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N2H+H2O,故答案為:+H+=N2H+H2O;
②由水合肼與碳酸二乙酯發(fā)生取代反應制得碳酰胼可知,碳酰肼的結構簡式為CO(NHNH2)2,故答案為:CO(NHNH2)2;
③由結構簡式可知,碳酸二乙酯分子中不否存在連有4個不同原子或原子團的手性碳原子,故答案為:無。

相關試卷

河北省邯鄲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河北省邯鄲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邯鄲市魏縣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計算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鄲市魏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測試化學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鄲市魏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測試化學試題(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下列關于氯水的敘述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陽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 Word版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 Word版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第五中學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第五中學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第五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第五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