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檢測卷(A)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下表是我國某地日出和日落時間。讀表,完成1~2題。
某一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日出時間
6:04
6:03
6:02
日落時間
17:56
17:57
17:58
1.下列關(guān)于此時晝夜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晝短夜長 D.無法判斷
2.上表說明,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答案:1.C 2.D
解析:第1題,晝長時間等于日落時間減去日出時間,根據(jù)表格中日出和日落時間可以計算出此時晝長小于12小時,該地晝短夜長,故C項正確。第2題,結(jié)合前面分析,該地的晝長時間小于12小時,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晝長在增長,說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是向北移動,故D項正確。
2020年6月21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讀下圖,完成3~4題。
3.甲、乙、丙、丁四條曲線中近似表示該日北京太陽視運動路線的是( )
A.甲曲線 B.乙曲線
C.丙曲線 D.丁曲線
4.下列有關(guān)北回歸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回歸線不是一成不變的
B.北回歸線的緯度數(shù)值與黃赤交角度數(shù)互余
C.若黃赤交角度數(shù)變大,則北回歸線向南移動
D.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答案:3.C 4.A
解析:第3題,北半球夏至日時,北京晝長夜短,日出時間早于6時,日落時間晚于18時,但不可能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第4題,北回歸線的緯度數(shù)值等于黃赤交角度數(shù),所以北回歸線隨黃赤交角的變化而變化,黃赤交角目前認為是23.5°,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黃赤交角度數(shù)變大,北回歸線向北移動;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塞拉比斯古廟遺址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這座古廟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間都有“百孔千瘡”的一段,它的上截和下截保存得比較完整。讀圖,完成5~6題。
5.導(dǎo)致大理石柱變遷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 )
A.地殼水平運動 B.火山噴發(fā)
C.地殼垂直運動 D.板塊碰撞
6.從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 )
①以地殼水平運動為主?、诮?jīng)歷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殼運動過程?、垡缘貧ご怪边\動為主 ④經(jīng)歷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殼運動過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5.C 6.B
解析:第5題,讀圖可知,不同時期海平面以上大理石柱的高度不同,說明地殼發(fā)生升降運動,這主要與地殼垂直運動有關(guān)。第6題,讀圖,根據(jù)海平面變化,從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以垂直運動為主,經(jīng)歷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殼運動過程。
“尖峰石陣”是澳大利亞西南部南邦國家公園(30°S附近)的一種著名石灰?guī)r景觀。石灰?guī)r由海洋中的貝殼演變而成。該地曾經(jīng)被森林覆蓋,從海邊吹來的沙逐漸形成沙地,將森林掩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風化后,沙沉下去了,殘存在根須間的石灰?guī)r就像塔一樣遺留了下來。下圖為南邦國家公園“尖峰石陣”景觀圖。據(jù)此完成7~8題。
7.“尖峰石陣”形成的過程是( )
A.海水沉積、板塊運動、風力沉積、風力侵蝕
B.海水沉積、板塊運動、風力侵蝕、風力沉積
C.板塊運動、海水沉積、風力沉積、風力侵蝕
D.風力沉積、海水沉積、板塊運動、風力侵蝕
8.“尖峰石陣”風力沉積最顯著的季節(jié)是澳大利亞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7.A 8.D
解析:第7題,結(jié)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陣”是石灰?guī)r景觀,“石灰?guī)r由海洋中的貝殼演變而成”說明經(jīng)過了海水沉積作用,后經(jīng)過板塊運動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風將沙子吹到該地,沙子沉積后形成沙地并掩埋森林,經(jīng)風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guī)r經(jīng)風力侵蝕形成石柱,從而形成“尖峰石陣”。第8題,結(jié)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來源于海邊,該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亞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此時受盛行西風的影響,風力沉積作用最明顯。
赤峰市氣象局研究人員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間差異,根據(jù)多年觀測數(shù)據(jù),繪制了赤峰市年均降水量等值線圖。下圖為赤峰市年均降水量等值線圖。讀圖,完成9~10題。
9.圖中大局子、花都什兩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
A.149毫米 B.239毫米
C.321毫米 D.351毫米
10.影響大局子、花都什兩地年均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陸位置 B.緯度
C.大氣環(huán)流 D.地形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題,由材料可知,大局子的年均降水量為500~550毫米,花都什的年均降水量為300~350毫米,通過計算可知,兩地年均降水量的差值為150~250毫米。故B項正確。第10題,由圖中信息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帶,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帶,降水少。再結(jié)合所學知識,考慮周邊的山脈走向與夏季風的風向可知,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
下圖所示區(qū)域中奧里諾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遍布島洲和沼澤,定期出現(xiàn)洪水泛濫,整個流域內(nèi)降水量的時空差異大。讀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①②③地區(qū)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12.1月份,①地降水特點及其成因分別是( )
A.降水多 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B.降水少 受東南信風控制
C.降水多 信風從海洋上帶來水汽多
D.降水少 信風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題,③地區(qū)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東北信風遇山地抬升,在迎風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區(qū)離赤道較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間長,結(jié)合1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可以判斷,②地區(qū)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①地區(qū)年降水量小于1000毫米。因此三地區(qū)年降水量的大小關(guān)系為①
這是一份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綜合檢測卷湘教版選擇性必修3,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綜合檢測卷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綜合檢測卷湘教版選擇性必修1,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