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老子四章
一、文言文閱讀
(2022·浙江浙江·高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二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傾:依靠
B.埏埴以為器????????????????????埏:揉和
C.企者不立???????????????????????企:企圖
D.自矜者不長????????????????????矜:夸耀
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的車輪一般由三十根輻條構成。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軾,車廂前邊可以手扶的橫木,扶軾低頭是表示敬意。
B.黔首,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稱謂還有“布衣”“黎民”“生民”“蒼生”“鯫生”等。
C.在古代家和國是有區(qū)別的,家指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國指天子分封的諸侯建立的地。而當時周天子統(tǒng)治的整個“天下”被稱為“邦”。隨著漢語的發(fā)展,在“興國安邦”中“邦”和“國”已是同義詞,都是“國家”的意思了。
D.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鯉趨而過庭”的“趨”,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腳。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xiàn)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
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段斷句。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022·安徽淮南·高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填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
(《〈老子〉》四章》,選自《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譯》)
6.下面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鑿戶牖以為室???????????????????????????牖:窗
B.自伐者無功???????????????????????????伐:夸耀
C.其脆易泮?????????????????????????????????泮:同“判”,分離
D.復眾人之所過???????????????????????????復:重復
7.下面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當其無,有車之用???????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B.死而不亡者壽???????常于幾成而敗之
C.鑿戶牖以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
D.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
B.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腳后跟;“不積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腳。
C.壽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jīng)》《老子》等對其都有闡釋。古人認為上壽是百歲,中壽是八十歲,下壽是六十歲。
D.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為我國春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曾向孔子問禮。
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2)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1·湖南·株洲市第八中學高二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四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堎I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五石之瓠》
1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脆易泮???泮:同“判”,分離???????????????????????②不貴難得之貨???????貴:珍貴??????????
③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惻隱:哀痛、憐憫???????④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內:通“納”,交納
⑤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賊:傷害???????????????⑥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B.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C.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D.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章》中的 “有”和“無”,“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就是“對待”關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認為,人與禽獸兩者的本質區(qū)別在于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沒有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僅從日常使用的層面上考慮大葫蘆的功用,莊子則超越了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指出大葫蘆的獨特價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說道理;孟子善用夸張、對比,文章思路簡潔明晰;莊子則長于借助寓言,婉曲達意,以增強說理的趣味和效果。
1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2021·廣東廣州·高二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в嘌远?,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jié)選)
文本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B.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C.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D.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書之所?!笆夭厥沂贰币喾Q“征藏史”?!罢鳌笔堑湔浦猓c“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圖書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來也泛指短箭。
C.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代指車輪或車。輻:車輪中連接輪輞和車轂的直條。
D.《老子》又名《南華經(jīng)》,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雙修。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圣人虛懷若谷、溫良恭儉的品格,同時也側面烘托了老子見識遠過于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
D.文本二中《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8.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夠表現(xiàn)出“老子,隱君子也”?
(2021·浙江·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高二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老子》第二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独献印返诙恼拢?br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第三十三章)
1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傾:依靠 B.當其無,有車之用??????????當:當作
C.埏埴以為器????????????????????埏:揉和 D.自矜者不長????????????????????矜:夸耀
2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為:動詞,是 B.前后相隨,恒也????????????也:語氣詞,表判斷
C.跨者不行???????????????者:代詞,……的人 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詞,那些
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xiàn)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
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
2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我國春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秦朝管理藏書的史官。
B.《老子》一書又稱《道德經(jīng)》,共有八十一章傳世,盡管其作者是否為老子尚有爭議,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壽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jīng)》《老子》等對其都有闡釋。古人認為上壽是百歲,中壽是八十歲,下壽是六十歲。
D.牖,指室與堂之間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專指開在屋頂上的天窗,開在墻壁上的窗叫“牖”。秦時多用牖,而窗少見。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2021·湖南·寧鄉(xiāng)市第七高級中學高二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2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傾:依靠 B.當其無,有車之用???????當:當作
C.埏埴以為器????????????埏:揉和 D.自矜者不長?????????????矜:夸耀
25.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為:動詞,是 B.前后相隨,恒也?????也:語氣詞,表判斷
C.跨者不行???????????????者:代詞,……的人 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詞,那些
2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xiàn)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
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
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28.結合材料談談老子的論證藝術。
(2021·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高二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2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傾:依靠
B.埏埴以為器???????????????????????????????????埏:揉和
C.企者不立??????????????????????????????????????企:踮起腳跟
D.自矜者不長???????????????????????????????????矜:矜持
3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后相隨,恒也????????????????????也:語氣詞,表判斷
B.跨者不行??????????????????????????????者:代詞,……的人
C.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詞,那些
D.死而不亡者壽???????????????????????而:連詞,表轉折
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把很多現(xiàn)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
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相關學案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8《書憤》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8《書憤》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文件包含專題18書憤針對訓練解析版docx、專題18書憤針對訓練原卷版docx、專題18書憤專題講解docx等3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7《錦瑟》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7《錦瑟》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文件包含專題17錦瑟針對訓練解析版docx、專題17錦瑟針對訓練原卷版docx、專題17錦瑟專題講解docx等3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3《將進酒》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3《將進酒》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文件包含專題13將進酒針對訓練解析版docx、專題13將進酒專題講解docx、專題13將進酒針對訓練原卷版docx等3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1《無衣》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11《無衣》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09《過秦論》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09《過秦論》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06《兼愛》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06《兼愛》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02《大學之道》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暑假提升】高一語文暑假預習-專題02《大學之道》講學案(選擇性必修上中冊)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暑假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