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07 功能關系的綜合應用
1.(2021·海南省新高考一模)兩個相同物塊P、Q分別在大小相等、方向如圖所示的恒力F1和F2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運動,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在它們前進相同距離的過程中,F(xiàn)1和F2做功分別為W1和W2,P、Q兩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別為Wf1和Wf2,則有( )
A.W1>W(wǎng)2,Wf1>W(wǎng)f2 B.W1=W2,Wf1>W(wǎng)f2
C.W1>W(wǎng)2,Wf1=Wf2 D.W1=W2,Wf1=Wf2
【答案】A
【解析】 物塊運動的位移為s,F(xiàn)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由功的公式可知W1=F1s,W2=F2scos θ,因為F1=F2,則W1>W(wǎng)2,Wf1=μmgs,Wf2=μ(mg-F2sin θ)s,則Wf1>W(wǎng)f2,選項A正確。
2.(2021·海南省新高考3月線上診斷)一同學將地面上一質量m=400 g的足球沿與水平方向成θ=45°角踢出,足球與腳分開時的速度大小為10 m/s,不計空氣阻力,足球可看做質點,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該同學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為( )
A.200 J B.100 J
C.20 J D.10 J
【答案】C
【解析】 由題意可知,足球離開腳時的速度為10 m/s,而腳踢球時只有腳對足球做功,由動能定理可得W=mv2=×0.4×102 J=20 J,故C正確,A、B、D錯誤。
3. (2021·浙江省1月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三個小球分別從高度都為h的光滑固定斜面頂端由靜止滑到底端,三個斜面傾角不同,則( )
A.重力對小球做功均為mgh
B.彈力對小球做功均為mgh
C.重力的平均功率均相等
D.彈力的平均功率不相等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重力做功的特點可知,重力對小球做功均為mgh,選項A正確;彈力的方向與位移方向垂直,則彈力對小球做功均為0,選項B錯誤;根據(jù)a=gsin θ,則t==,因各個斜面的傾角θ不同,則下滑的時間不同,根據(jù)G=可知,重力的平均功率不相等,選項C錯誤;根據(jù)N=可知,彈力的平均功率都為零,選項D錯誤。
4. (多選)(2021·廣東潮州市第二次模擬)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半圓弧槽固定在水平面上,槽口向上,槽口直徑水平,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從P點由靜止釋放剛好從槽口A點無碰撞地進入槽中,并沿圓弧槽勻速率地滑行到B點,不計物塊的大小,P點到A點高度為h,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從P到B過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mg(R+h)
B.物塊從A到B過程重力的平均功率為
C.物塊在B點時對槽底的壓力大小為
D.物塊到B點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為mg
【答案】 BC
【解析】 物塊從A到B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jù)動能定理有mgR-Wf=0,因此克服摩擦力做功Wf=mgR,故A錯誤;根據(jù)機械能守恒,物塊在A點時的速度大小由mgh=mv2得v=,從A到B運動的時間為t==,因此從A到B過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為==,故B正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N-mg=m,解得FN=,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物塊在B點對槽底的壓力大小為,C正確;物塊運動到B點時,速度與重力垂直,因此重力的瞬時功率為0,故D錯誤。
5.[2021·陜西渭南市教學質量檢測(Ⅰ)]我國高鐵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和諧號動車組是由動車和拖車編組而成,提供動力的車廂叫動車,不提供動力的車廂叫拖車。假設動車組各車廂質量均相等,動車的額定功率都相同,動車組在水平直軌道上運行過程中阻力與車重成正比。某動車組由6節(jié)動車加2節(jié)拖車編成,該動車組的最大速度為360 km/h。則1節(jié)動車和1節(jié)拖車編成的動車組的最大速度為( )
A.60 km/h B.120 km/h
C.180 km/h D.240 km/h
【答案】D
【解析】設每節(jié)動車的功率為P,每節(jié)動車的重力為G,阻力為kG,1節(jié)動車和1節(jié)拖車編成的動車組P=F1v1其中牽引力F1=2kG6節(jié)動車加2節(jié)拖車編成的動車組6P=F2v2其中牽引力F2=8kG,其中v2=360 km/h,聯(lián)立解得v1=240 km/h,故選項D正確。
6. (多選)(2021·江蘇如皋中學模擬)一輛小汽車在水平路面上由靜止啟動,在前5 s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5 s末達到額定功率,之后保持以額定功率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已知汽車的質量為m=1×103 kg,汽車受到地面的阻力為車重的0.1倍,取g=10 m/s2,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在前5 s內的牽引力為5×103 N
B.汽車速度為25 m/s時的加速度為2 m/s2
C.汽車的額定功率為100 kW
D.汽車的最大速度為80 m/s
【答案】 AC
【解析】 由速度時間圖線知,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 m/s2=4 m/s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其中f=0.1mg=1×103 N,解得牽引力F=f+ma=1×103 N+4×103 N=5×103 N,故A正確;汽車的額定功率P=Fv=5×103 ×20 W=1×105 W=100 kW,故C正確;汽車在25 m/s時的牽引力F′== N=4×103 N,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s2=3 m/s2,故B錯誤;當牽引力等于阻力時,速度最大,則最大速度vm== m/s=100 m/s,故D錯誤。
7.(2021·福建三明市5月質檢)一物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在一段時間內的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關于拉力的功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圖中可能正確的是( )
【答案】D
【解析】 由題圖知:在0~t0時間內,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v=at,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則拉力的功率為P=Fv=(f+ma)v=(f+ma)at,可知功率的圖象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在t0時刻以后,物體做勻速運動,v不變,則F=f,P=Fv=fv,P不變,可知功率圖象為水平直線,且功率的值小于加速階段功率的最大值,故D正確。
8.(2021·遼寧葫蘆島市上學期質監(jiān))如圖所示,用長為L的輕繩把一個小鐵球掛在離水平地面高為3L的O點,小鐵球以O為圓心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且恰好能到達最高點A處,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若運動到最高點時輕繩被切斷,則小鐵球落到地面時速度的大小為( )
A. B.
C.4 D.3
【答案】D
【解析】小球剛好能在豎直平面做圓周運動且恰好到達最高點時,繩的拉力為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有mg=m,在最高點剪斷繩后,小球做平拋運動落地,對這一過程由動能定理mg·4L=mv-mv,聯(lián)立可得落地速度v2=3,故A、B、C錯誤,D正確。
9.(2021·1月重慶市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適應性測試,1)一質量為m的物塊僅在重力作用下運動,物塊位于r1和r2時的重力勢能分別為3E0和E0(E0>0)。若物塊位于r1時速度為0,則位于r2時其速度大小為( )
A.2 B. C.2 D.4
【答案】 A
【解析】 物體僅在重力作用下運動,物體的機械能守恒,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1=E2,代入已知條件為3E0+0=E0+mv2,解得r2處的速度為v=2,故選A。
10.(2021·西北狼聯(lián)盟一診聯(lián)考)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靜止下滑,最后停在平面上,若該物體以v0的初速度從頂端下滑,最后仍停在平面上,如圖甲所示。圖乙為物體兩次在平面上運動的v-t圖象,則物體在斜面上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的功為( )
A.mv-3mgh B.3mgh-mv
C.mv-mgh D.mgh-mv
【答案】 D
【解析】 若物體靜止開始下滑,由動能定理得mgh-Wf=mv,若該物體以v0的初速度從頂端下滑, 由動能定理得mgh-Wf=mv-mv,由乙圖可知,物體兩次滑到平面的速度關系為v2=2v1,由以上三式解Wf=mgh-mv。
11.(2021·廣東惠州市第三次調研)如圖,半圓形光滑軌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圓的直徑與地面垂直,一小球以速度v從軌道下端滑入軌道,并保證從軌道上端水平飛出,則關于小球落地點到軌道下端的水平距離x與軌道半徑R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R越大,則x越大
B.R越小,則x越大
C.當R為某一定值時,x才有最大值
D.當R為某一定值時,x才有最小值
【答案】C
【解析】 設半圓的半徑為R,根據(jù)動能定理得
-mg·2R=mv′2-mv2,離開最高點做平拋運動,有2R=gt2,x=v′t,聯(lián)立解得
x==
可知當R=時,水平位移最大。
12. (2021·1月湖北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7)如圖所示,兩傾角均為θ的光滑斜面對接后固定水平地面上,O點為斜面的最低點。一個小物塊從右側斜面上高為H處由靜止滑下,在兩個斜面上做往復運動。小物塊每次通過O點時都會有動能損失,損失的動能為小物塊當次到達O點時動能的5%。小物塊從開始下滑到停止的過程中運動的總路程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由題意知,小物塊第一次到達O點由動能定理可得mgH=Ek,此時小物塊所走路程s1=,第一次通過O點后動能Ek1=95%Ek=95%mgH,此時利用動能定理知小物塊上升高度H1=95%H,第二次到達O點滑下的路程s2==95%,同理第二次離開O點到第三次到達O點所走路程s3=(95%)2,…,故小物塊下滑的總路程s總=s1+s2+…sn=+95%+(95%)2+…(95%)n-1,n無窮大時,可得s總=(等比數(shù)列求和),故B正確。
13.(多選) (多選)(2021·1月河北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10)如圖所示,一頂角為直角的“ ”形光滑細桿豎直放置。質量均為m的兩金屬環(huán)套在細桿上,高度相同,用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彈簧處于原長l0。兩金屬環(huán)同時由靜止釋放,運動過程中彈簧的伸長在彈性限度內。對其中一個金屬環(huá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彈簧的長度為l時彈性勢能為k(l-l0)2)( )
A.金屬環(huán)的最大加速度為g
B.金屬環(huán)的最大速度為g
C.金屬環(huán)與細桿之間的最大壓力為mg
D.金屬環(huán)達到最大速度時重力的功率為mg2
【答案】 BC
【解析】 金屬環(huán)沿桿下滑過程,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初始時,如圖甲所示,金屬環(huán)的加速度為a=gsin 45°=g,設下落高度h時速度減為零,如圖乙所示。
根據(jù)動能定理有2mgh-k(2h)2=0-0解得kh=mg,此時彈簧彈力F=2mg,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sin 45°-mgsin 45°=ma′,a′=g,所以金屬環(huán)沿桿運動的最大加速度為g,A錯誤;當金屬環(huán)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有k2h′sin 45°=mgsin 45°,此時金屬環(huán)下落的高度h′=0.5h,如圖丙和丁所示,根據(jù)動能定理2mg·0.5h-kh2=·2mv-0,解得vm=g,B正確;金屬環(huán)對桿的最大壓力為最低點時,F(xiàn)N=mgcos 45°+k×2hsin 45°=mg,C正確;金屬環(huán)速度最大時重力的功率為PG=mgvmsin 45°=mg·g·=,D錯誤。
14. (2021·東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聯(lián)合模擬)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固定兩根足夠長的細桿L1、L2,兩桿不接觸,且兩桿間的距離忽略不計。兩個小球a、b(視為質點)質量均為m,a球套在豎直桿L1上,b球套在水平桿L2上,a、b通過鉸鏈用長度為l的剛性輕桿L連接,將a球從圖示位置(輕桿與L2桿夾角為45°)由靜止釋放,不計一切摩擦,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球和b球所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不守恒
B.b球的速度為零時,a球的加速度大小為零
C.b球的最大速度為
D.a球的最大速度為
【答案】 C
【解析】 a球和b球組成的系統(tǒng)沒有外力做功,只有a球和b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換,因此a球和b球所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A錯誤;設輕桿L和水平桿L2的夾角為θ,由運動關聯(lián)可知vbcos θ=vasin θ,則vb=vatan θ,可知當b球的速度為零時,輕桿L處于水平位置且與桿L2平行,則此時a球在豎直方向只受重力mg,因此a球的加速度大小為g,B錯誤;當桿L和桿L1第一次平行時,a球運動到最下方,b球運動到L1和L2交點位置,b球的速度達到最大,此時a球的速度為0,因此由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有mg(l+l)=mv,解得vb=,C正確;當輕桿L和桿L2第一次平行時,由運動的關聯(lián)可知此時b球的速度為零,由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有mg·l=mv,解得va=,此時a球具有向下的加速度g,故此時a球的速度不是最大,a球將繼續(xù)向下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到加速度為0時速度達到最大,D錯誤。
15. (多選)(2021·江蘇海門中學第二次質調)如圖所示,輕質動滑輪下方懸掛重物A、輕質定滑輪下方懸掛重物B,懸掛滑輪的輕質細繩豎直。開始時,重物A、B處于靜止狀態(tài),釋放后A、B開始運動。已知A、B的質量相等,重力加速度為g。摩擦阻力和空氣阻力均忽略不計,滑輪間豎直距離足夠長。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相同時間內,A、B位移大小之比為1∶2
B.同一時刻,A、B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1
C.同一時刻,A、B速度大小之比為1∶1
D.當B下降高度h時,B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AD
【解析】 由題可知,B下降的位移是A上升位移的兩倍,由公式x=at2可知,B的加速度是A加速度的兩倍,故A正確,B錯誤;由速度公式v=at可知,由于B的加速度是A加速度的兩倍,所以同一時刻,A的速度是B的一半,故C錯誤;當B下降高度h時,A上升,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g=mv+mv,2vA=vB,聯(lián)立解得vB=,故D正確。
16.(多選)(2021·湖南衡陽市第二次模擬)如圖所示,一根輕彈簧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固定一個帶有孔的小球,小球套在固定的豎直光滑桿上,小球位于圖中的A點時,彈簧處于原長,現(xiàn)將小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小球向下運動,經過與A點關于B點對稱的C點后,小球能運動到最低點D點,OB垂直于桿,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其最大加速度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
B.小球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小球的重力勢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之和可能增大
C.小球運動到C點時,重力對其做功的功率最大
D.小球在D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一定最大
【答案】 AD
【解析】 在B點時,小球的加速度為g,在BC間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小球在豎直方向除受重力外還有彈簧彈力沿豎直方向向下的分力,所以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其最大加速度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故A正確;由機械能守恒可知,小球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小球做加速運動,即動能增大,所以小球的重力勢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之和一定減小,故B錯誤;小球運動到C點時,由于彈簧的彈力為零,合力為重力G,所以小球從C點往下還會加速一段,所以小球在C點的速度不是最大,即重力的功
率不是最大,故C錯誤;D點為小球運動的最低點,即速度為零,彈簧形變量最大,所以小球在D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故D正確。
16.(2021·廣東揭陽市下學期第二次模擬)如圖所示,一光滑細桿固定在水平面上的C點,細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一原長為L的輕質彈性繩,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B點,上端與質量為m的小環(huán)相連,當把小環(huán)拉到A點時,AB與地面垂直,彈性繩長為2L,將小環(huán)從A點由靜止釋放,當小環(huán)運動到AC的中點D時,速度達到最大。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下滑過程中小環(huán)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
B.小環(huán)剛釋放時的加速度大小為g
C.小環(huán)到達AD的中點時,彈性繩的彈性勢能為零
D.小環(huán)的最大速度為
【答案】B
【解析】小環(huán)和彈性繩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小環(huán)到達AC的中點D時,彈性繩的長度為2L,伸長量不為0,在AD之間有一位置彈性繩與AC垂直,小環(huán)從A點到彈性繩與AC垂直位置的過程中,彈性繩對小環(huán)做正功,從彈性繩與AC垂直位置到C點的過程中,彈性繩對小環(huán)做負功,所以下滑過程中小環(huán)的機械能先增大后減小,故A錯誤;在A位置,環(huán)受重力、彈性繩拉力和支持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 30°+F彈sin 30°=ma,在D點,環(huán)的速度最大,說明加速度為零,彈性繩長度為2L,故mgsin 30°-F彈cos 60°=0,聯(lián)立解得a=g,故B正確;小環(huán)到達AD的中點時,彈性繩的長度為L,伸長量不為0,故彈性勢能不為零,故C錯誤;在D點速度最大,此時彈性繩長度等于初位置彈性繩的長度,故初位置和D位置環(huán)的彈性勢能相等,所以mg·2Lcos 60°=mv2,解得v=,故D錯誤。
17.(2021·河南省南陽市上學期期末)如圖所示,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的圓管形軌道的外軌光滑,內軌粗糙。一小球從軌道的最低點以初速度v0向右運動,球的直徑略小于圓管的直徑,球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若v0<2,小球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可能守恒
B.若v0=3,小球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C.若v0<,小球不可能到達最高點
D.若v0=2,小球恰好能到達最高點
【答案】 B
【解析】 若小球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當小球恰好上升到與圓心等高處時,有
mv=mgR,解得v0=<2,故A錯誤;如果小球不擠壓內軌,則小球到達最高點速度最小時,有mg=m,從最低點到最高點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v2+mg·2R,解得v0=,則小球要不擠壓內軌且做完整圓周運動,初速度應大于等于,此時小球機械能守恒,故B正確;若小球的速度小于,也有可能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到達最高點,只是最終在圓心下方做往復運動,故C錯誤;假設內軌光滑且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為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g·2R,解得v0=2,由于內軌粗糙,且2<,故若v0=2,小球運動過程中,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故小球在到達最高點以前速度已為零,不能到達最高點,故D錯誤。
18.(2021·河北張家口市5月模擬)如圖所示,足夠長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底端有一固定擋板,輕質彈簧下端與擋板相連,上端與物體A相連。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線跨過斜面頂端的定滑輪把A與另一物體B連接起來,A與滑輪間的細線與斜面平行。初始時用手托住B,細線剛好伸直,此時物體A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不計滑輪質量與摩擦,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現(xiàn)由靜止釋放物體B,在B第一次向下運動過程中( )
A.輕繩對物體B做的功等于物體B重力勢能的變化量
B.物體B的重力做功等于物體B機械能的變化量
C.輕繩對物體A做的功等于物體A的動能與彈簧彈性勢能的變化量之和
D.兩物體與輕繩組成系統(tǒng)機械能變化量的絕對值等于彈簧彈性勢能變化量的絕對值
【答案】 D
【解析】 輕繩對物體B做的功等于物體B機械能的變化,故A錯誤;重力做功等于物體的重力勢能的變化,故B錯誤;依題得,輕繩對物體A做的功等于物體A的機械能與
彈簧的彈性勢能的變化量之和,故C錯誤;兩物體和彈簧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D正確。
19.(2021·山西呂梁市第一次模擬)如圖所示,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彈簧與斜面平行。在通過彈簧中心的直線上,小球P從直線上的N點由靜止釋放,在小球P與彈簧接觸到速度變?yōu)榱愕倪^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P的動能一定在減小
B.小球P的機械能一定在減少
C.小球P與彈簧系統(tǒng)的機械能一定在增加
D.小球P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
【答案】 B
【解析】小球P與彈簧接觸后,剛開始彈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合力沿斜面向下,隨著形變量增大,彈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合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小球P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A錯誤;小球P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彈簧的彈性勢能不斷增大,所以小球P的機械能不斷減小,B正確,C錯誤;當小球P的速度為零時,根據(jù)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可知小球P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D錯誤。
20.(2021·四川攀枝花市第二次統(tǒng)考)2019環(huán)攀枝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11月24日迎來收官之戰(zhàn),18支國內外車隊經過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至米易縣文化廣場114.7公里的爭奪后,最終烏克蘭基輔首都洲際隊的維塔利亞·布茨收獲2019環(huán)攀枝花個人總冠軍,奪得“英雄衫”橙衫。若布茨在比賽的某段下坡過程中保持同一姿態(tài)滑行了一段距離,重力對他做功4 000 J,他克服阻力做功200 J。則布茨在該段下坡過程( )
A.動能增加了4 000 J B.機械能減小了200 J
C.機械能減小了3 800 J D.重力勢能減小了3 800 J
【答案】B
【解析】合力對布茨所做的功W總=WG+Wf=4 000 J+(-200) J=3 800 J,根據(jù)動能定理得動能增加了3 800 J,故A錯誤;阻力做功Wf=-200 J,所以機械能減小了200 J,故B正確,C錯誤;重力對他做功為4 000 J,則他的重力勢能減小了4 000 J,故D錯誤。
21.(2021·福建廈門市期末質量檢測)如圖所示,A 物體套在光滑的豎直桿上,B 物體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用一細繩連接。初始時細繩經過定滑輪呈水平,A、B物體質量均為m。A物體從P點由靜止釋放,下落到Q點時,速度為v,PQ之間的高度差為h,此時連接A 物體的細繩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A物體到Q點時,B 物體的速度為vsin θ
C.A物體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A、B 兩物體動能增量之和
D.B物體克服摩擦做的功為mgh- mv2
【答案】 B
【解析】 滑塊A下滑時,豎直方向受重力和細繩拉力的豎直分量,因細繩拉力的豎直分量是變化的,則滑塊A所受的合力不是恒力,則A的加速度不是恒量,即A不是勻加速下滑,選項A錯誤;若滑塊A的速度為v,則由速度的分解可知,滑塊B的速度為vsin θ,選項B正確;由能量關系可知,A物體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B克服摩擦力做功和A、B 兩物體動能增量之和,選項C錯誤;B物體克服摩擦做的功為mgh-mv2-mv2sin2θ,選項D錯誤。
22.(多選)(2021·福建省三明一中模擬)滑沙是人們喜愛的游樂活動,如圖是滑沙場地的一段斜面,其傾角為30°,設參加活動的人和滑車總質量為m,人和滑車從距底端高為h處的頂端A沿滑道由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加速度為0.4g,人和滑車可視為質點,則從頂端向下滑到底端B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和滑車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B.人和滑車獲得的動能為0.8mgh
C.整個下滑過程中人和滑車減少的機械能為0.2mgh
D.人和滑車克服摩擦力做功為0.6mgh
【答案】 BC
【解析】 沿斜面的方向有ma=mgsin 30°-Ff,所以Ff=0.1mg,人和滑車減少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故A錯誤;人和滑車下滑的過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獲得的動能為Ek=(mgsin 30°-Ff)=0.8mgh,故B正確;整個下滑過程中人和滑車減少的機械能為ΔE=mgh-Ek=mgh-0.8mgh=0.2mgh,故C正確;整個下滑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人和滑車減少的機械能,所以人和滑車克服摩擦力做功為0.2mgh,故D錯誤。
二.非選擇題
23.(2021·江蘇鹽城市第三次模擬)如圖所示,是人們用打“夯”的方式把松散的地面夯實的情景。假設兩人同時通過繩子對質量為m的重物各施加一個力,大小均為F,方向都與豎直方向成α,重物離開地面h后兩人同時停止施力,最后重物下落把地面砸深x。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停止施力前重物上升過程中加速度大小a;
(2)以地面為零勢能面,重物具有重力勢能的最大值Epm;
(3)重物砸入地面過程中,對地面的平均沖擊力大小。
【答案】 (1) (2)2Fhcos α (3)+mg
【解析】 (1)施力時重物所受的合力為F合=2Fcos α-mg
則重物上升過程中加速度大小a==。
(2)重物上升過程中由動能定理
2Fcos α·h-mgH=0
以地面為零勢能面,重物具有重力勢能的最大值
Epm=mgH=2Fhcos α。
(3)重物砸入地面過程中由動能定理
mg(H+x)-x=0
解得=+mg。
24. (2021·河南名校聯(lián)考)如圖所示,AB是一段位于豎直平面內的光滑軌道,高度為h,末端B處的切線方向水平。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體P從軌道頂端A處由靜止釋放,滑到B端后飛出,落到地面上的C點,軌跡如圖中虛線BC所示。已知它落地時相對于B點的水平位移OC=l。現(xiàn)在軌道下方緊貼B點安裝一水平木板,木板的右端與B的距離為,讓P再次從A點由靜止釋放,它離開軌道并在木板上滑行后從右端水平飛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點。求:(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
(1)P滑至B點時的速度大小;
(2)P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答案】 (1) (2)
【解析】 (1)物體P在AB軌道上滑動時,只有重力做功,根據(jù)動能定理,
有mgh=mv,
得物體P滑到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0=。
(2)當沒有木板時,物體離開B點后做平拋運動,運動時間為t,有
t==
當B點右方安裝木板時,物體從木板右端水平拋出,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也為t,水平位移為,因此物體從木板右端拋出的速度v1==
根據(jù)動能定理,物體在木板上滑動時,有
-μmg=mv-mv
解得物體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5.(2021·浙江選考模擬)彈珠游戲在孩子們中間很受歡迎,有很多種玩法,其中一種玩法就是比距離,模型如圖所示,用內壁光滑的薄壁細圓管彎成的由半圓形APB(圓半徑比細管的內徑大得多)和光滑直管BC組成的軌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PB部分的半徑R=1.0 m,BC段長l1=1.5 m。彈射裝置將一個質量m=100 g小球(可視為質點)以v0=8 m/s的水平初速度從A點彈入軌道,小球從C點離開軌道隨即進入長l2=2 m,μ=0.1的粗糙水平地面(圖上對應為CD),最后通過光滑軌道DE,從E點水平射出,已知E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1 m,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小球在半圓軌道上運動時的角速度ω和到達C點時對圓管的壓力大?。?br />
(2)若小球能從A點運動到E點,則小球進入A點的速度至少為多大;
(3)若E點的高度h可以調節(jié),小球仍以v0=8 m/s從A點進入,當h多高時,水平射程x最大,并求出這個最大值。
【答案】 (1)8 rad/s 1 N (2)2 m/s (3)1.5 m 3 m
【解析】 (1)角速度ω==8 rad/s,小球在BC段做勻速直線運動,合力為0,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F(xiàn)N=mg=1 N,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小球對圓管的壓力大小為1 N。
(2)小球從A點到E點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mgh-μmgl2=0-mv
解得v0=2 m/s。
(3)小球從A點到E點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mgh+μmgl2)=mv-mv
解得vE=
過了E點小球做平拋運動,有h=gt2
x=vEt
得到x與h的數(shù)學關系x=
即當h=1.5 m時,x的最大值為x=3 m
26.(2021·北京市昌平區(qū)二模練習)如圖所示,半徑R=0.5 m的光滑半圓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內,半圓軌道與光滑水平地面相切于圓軌道最低端點A。質量m=1 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0=5 m/s 從A點沖上豎直圓軌道,沿軌道運動到B點飛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點,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
(1)求小球運動到軌道末端B點時的速度vB;
(2)求A、C兩點間的距離x;
(3)若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沖上豎直圓軌道,并沿軌道運動到B點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求小球落點與A點間的最小距離xmin。
【答案】 (1) m/s (2)1 m (3)1 m
【解析】 (1)選水平地面為零勢能參考面,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v+mg·2R
解得vB= m/s。
(2)由平拋規(guī)律得2R=gt2,x=vBt,解得x=1 m。
(3)設小球運動到B點半圓軌道對小球的壓力為FN
圓周運動向心力FN+mg=
得當FN=0時,小球運動到軌道末端B點時的速度最小vBmin= m/s
由(2)的計算可知,最小距離xmin=x=1 m。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輪復習高頻考點專項訓練---功能關系(含解析),共10頁。
這是一份2023高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強化訓練專題06 萬有引力定律的綜合應用(解析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9 km/s,有a、b、c、d四顆地球衛(wèi)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高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強化訓練專題03 力與物體的平衡(解析版),共1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