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要實現(xiàn)區(qū)域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做到( ?。?br />
A.堅持以促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可以后考慮
B.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xié)作,互惠互利
C.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對不利的地理條件不作考慮
D.不同的區(qū)域,實行一對一的合作,其他不需要考慮
2.看圖,有關我國自然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生物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可以無限使用
B.生物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需限量使用
C.可再生資源如果使用不當,也會成為非可再生資源
D.非可再生資源若使用恰當,也會成為可再生資源
3.要實現(xiàn)區(qū)域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做到( ?。?br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對不利的地理條件不作考思
B.堅持以促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不考慮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C.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
D.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xié)作,互惠互利
4.有關我國自然資源分布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資源一華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一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濕潤地區(qū)
C.林地一西北多,東北少
D.礦產一南方多有色金屬,北方多煤、鐵、石油
5.如圖為中國部分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讀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最多
B.我國水資源人均較少,但分布均勻
C.我國自然資源種類單一,數(shù)量極其匱乏
D.我國各類自然資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
6.如圖所示土地利用類型說法正確的是( ?。?br />
A.①②分界線大致為半濕潤與半干旱的界線
B.③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草地
C.③④分界線大致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一致
D.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草地,是我國主要的牧區(qū)所在地
7.讀“我國中溫帶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及年降水量曲線圖”,①②③④四個區(qū)域的土地利用類型依次為( )
A.沙漠 林地 草地 林地
B.草地 林地 以旱地為主的耕地 林地
C.草地 林地和草地 以水田為主的耕地 林地
D.沙漠 草地 林地和草地 林地
8.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與如圖反映內容不相符的是( ?。?br />
A.我國土地利用類型齊全
B.耕地少,難利用土地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東北平原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
9.如圖我國北部水資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國總量百分比圖,下列關于三個地區(qū)的判斷正確的是( ?。?br />
A.甲﹣東北,乙﹣華北,丙﹣西北
B.甲﹣東北,乙﹣西北,丙﹣華北
C.甲﹣西北,乙﹣東北,丙﹣華北
D.甲﹣華北,乙﹣西北,丙﹣東北
10.讀圖,北京是水資源緊張的城市,作為中學生,我們?yōu)楣?jié)水能做的事是( ?。?br />
A.工業(yè)再生水利用 B.用淘米水澆花
C.常用水解凍食品 D.農業(yè)采用噴灌技術
11.“2016年全球共識年”的目的是:面對日益劇烈的全球變化,面對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挑戰(zhàn)( ?。?br />
①形成國際社會和全民的廣泛共識
②制定對應全球挑戰(zhàn)問題的策略
③加強國際合作
④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xù)性研究與發(fā)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讀圖,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 )
①保護耕地
②垃圾分類處理
③美化環(huán)境
④控制人口增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關于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br />
A.南方多,北方少 B.南方少,北方多
C.西北多,東南少 D.分布很均勻
14.我們了解地理要素的關鍵是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事物分布規(guī)律的敘述,錯誤的是( ?。?br />
A.我國人口東多西少 B.我國山區(qū)地質災害頻發(fā)
C.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D.我國水土資源南豐北缺
15.如圖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 ?。?br />
A.總量豐富,居世界首位 B.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C.總量豐富,人均充足 D.總量匱乏,人均充足
16.近幾十年來,我國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以彌補缺水地區(qū)的用水不足。興建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我國水資源哪方面的問題( ?。?br />
A.東部多西部少 B.年際變化大
C.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 D.地區(qū)分布不均衡
17.下列自然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br />
①水 ②土地 ③太陽能 ?、苊骸 、菔汀 、奚?br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18.下列對漫畫①和②造成的后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可利用土地越來越少 D.耕地越來越多
19.我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主要是由于我國( ?。?br />
A.山地少,平地多
B.人均土地資源量少,耕地的人均量更少
C.后備土地資源充足
D.各種類型的土地少
20.下列全部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br />
A.銅、鐵、鋁 B.水、陽光、金剛石、煤
C.石油、土地、黃金 D.森林、魚、核能
二.解答題(共3小題)
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國主要能源消費構成
年份
百分比
主要能源
2000年
2007年
2015年
煤炭
67%
70.4%
64%
石油
23.6%
19.7%
18.1%
清潔能源
9.4%
9.9%
17.9%
材料二:隨著沈陽市抗霾攻堅工作的逐漸深入,清潔型煤這種環(huán)保能源進入廣大市民視野中。
材料三:
材料四:進入4月以來,伴隨氣溫升高,太陽輻射增強,臭氧(O3)污染成為現(xiàn)階段影響沈陽市空氣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臭氧(O3)的形成主要受內外兩大因素影響,內因是氮氧化物和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外因則是高溫、強太陽輻射等氣象因素。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我國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呈 ?。ㄉ仙蛳陆担┶厔?。清潔能源包括水電、核電、天然氣、風電等,其中天然氣屬于 ?。稍偕蚍强稍偕┵Y源。
(2)由材料二可知,清潔型煤的優(yōu)點不包括 。
A.燃燒特性好 B.對環(huán)境危害小 C.燃燒時間短 D.易搬運存儲
(3)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沈陽市今年1﹣4月份主要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上升的是 。
A.二氧化硫(SO2) B.臭氧(O3) C.二氧化氮(NO2) D.PM2.5
(4)讀材料四,臭氧形成的外因有 。
A.氮氧化物的排放 B.氣溫驟降 C.強太陽輻射 D.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
(5)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寫出一條改善沈陽市空氣質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2.讀圖回答問題。
(1)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如圖所示 工程解決了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
(2)以一戶家庭電器待機一年電耗費131.4度計算,我國城鎮(zhèn)2億個家庭,一年電耗約260億度,相當于1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量。寫出個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量是 億度。
(3)讀“各地區(qū)占全國常住人口比重”圖,說出我國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區(qū)
A.東部 B.西部 C.東北部 D.中部
(4)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調查顯示2015年11月1日我國大陸人口為13.7349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16.15%,65歲及以上人口占10.47%.根據(jù)我國人口老齡化呈上升趨勢和勞動力短缺等形勢,目前我國已經實施了 人口政策。
23.讀下面我國土地資源圖回答:
(1)我國的土地類型中,水田主要集中在 、旱地主要集中在 。
(2)從我國的土地利用看,我國的土地利用中已利用的土地比例為 ,其中耕地比例為 。
(3)我國耕地面積近年來有減少現(xiàn)象,根據(jù)你的觀察,你認為原因是 。
(4)從上面三幅圖,請你總結一下我國土地資源有什么總體特征: 。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要實現(xiàn)區(qū)域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做到( ?。?br />
A.堅持以促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可以后考慮
B.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xié)作,互惠互利
C.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對不利的地理條件不作考慮
D.不同的區(qū)域,實行一對一的合作,其他不需要考慮
【解答】解:要實現(xiàn)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xié)作,互惠互利。其他三個選項說法都不正確。根據(jù)題意。只有B正確。
故選:B。
2.看圖,有關我國自然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生物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可以無限使用
B.生物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需限量使用
C.可再生資源如果使用不當,也會成為非可再生資源
D.非可再生資源若使用恰當,也會成為可再生資源
【解答】解:可再生資源是指被人類開發(fā)利用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重復利用、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如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對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環(huán)境條件影響的可再生資源,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fā)利用。否則可再生資源若使用不當,也會成為非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若使用恰當,也不會成為可再生資源。依據(jù)題意。
故選:C。
3.要實現(xiàn)區(qū)域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做到( ?。?br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對不利的地理條件不作考思
B.堅持以促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不考慮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C.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
D.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xié)作,互惠互利
【解答】解:要實現(xiàn)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做到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分工協(xié)作,互惠互利。選項ABC敘述錯誤,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
故選:D。
4.有關我國自然資源分布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水資源一華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一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濕潤地區(qū)
C.林地一西北多,東北少
D.礦產一南方多有色金屬,北方多煤、鐵、石油
【解答】解:A、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國水資源在地區(qū)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xiàn)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故A不符合題意;
B、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內陸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東部草地較少,而且分布零散。故不B符合題意;
C、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的邊遠山區(qū),東南部山區(qū)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故C不符合題意;
D、南方多有色金屬,北方多煤、鐵、石油。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5.如圖為中國部分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讀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A.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最多
B.我國水資源人均較少,但分布均勻
C.我國自然資源種類單一,數(shù)量極其匱乏
D.我國各類自然資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
【解答】解: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少,A錯誤;
我國水資源人均較少,分布不均勻,B錯誤;
我國自然資源種類多,部分資源數(shù)量較大,C錯誤;
圖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占世界平均的79%,D正確。
故選:D。
6.如圖所示土地利用類型說法正確的是( ?。?br />
A.①②分界線大致為半濕潤與半干旱的界線
B.③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草地
C.③④分界線大致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一致
D.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草地,是我國主要的牧區(qū)所在地
【解答】解:A、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qū)域中,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qū)中,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分界線。故A不符合題意;
B、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北部、西部內陸地區(qū)。故B不符合題意;
C、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把中國劃分為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與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一致。故C不符合題意;
D、④地的土地利用類型是草地,主要用于畜牧業(yè)。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讀“我國中溫帶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及年降水量曲線圖”,①②③④四個區(qū)域的土地利用類型依次為( ?。?br />
A.沙漠 林地 草地 林地
B.草地 林地 以旱地為主的耕地 林地
C.草地 林地和草地 以水田為主的耕地 林地
D.沙漠 草地 林地和草地 林地
【解答】解:根據(jù)圖示的地形海拔分布、年降水量分布及距海遠近可判斷該地為東北地區(qū),其中①為內蒙古高原,草原廣闊;②為大興安嶺,為我國主要的林業(yè)基地;③為東北平原,是主要的農耕區(qū),且位于北方,以旱地為主;④為小興安嶺,為我國主要的林業(yè)基地。
故選:B。
8.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與如圖反映內容不相符的是( )
A.我國土地利用類型齊全
B.耕地少,難利用土地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東北平原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
【解答】解:我國土地利用類型齊全,草地多,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濕潤、濕潤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區(qū),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及四川盆地等。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內陸地區(qū)的高原和山地地區(qū)。
故選:C。
9.如圖我國北部水資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國總量百分比圖,下列關于三個地區(qū)的判斷正確的是( ?。?br />
A.甲﹣東北,乙﹣華北,丙﹣西北
B.甲﹣東北,乙﹣西北,丙﹣華北
C.甲﹣西北,乙﹣東北,丙﹣華北
D.甲﹣華北,乙﹣西北,丙﹣東北
【解答】解:我國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其徑流量卻占全國總徑流量的80%以上;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0%,但不足全國總徑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區(qū)缺水尤為嚴重。黃河、海河、淮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國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業(yè)發(fā)達,需水量大,而水資源約占全國的6%,用水十分緊張,水土資源配合不協(xié)調,據(jù)此判斷,甲為東北,乙為西北,丙為華北。
故選:B。
10.讀圖,北京是水資源緊張的城市,作為中學生,我們?yōu)楣?jié)水能做的事是( )
A.工業(yè)再生水利用 B.用淘米水澆花
C.常用水解凍食品 D.農業(yè)采用噴灌技術
【解答】解:為解決我國水資源供應緊張的矛盾,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首先應做到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是節(jié)約用水,中學生可以做到的是用淘米水澆花;工業(yè)再生水利用、農業(yè)噴灌,顯然不是中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常用水解凍食品不是節(jié)約用水的表現(xiàn)。
故選:B。
11.“2016年全球共識年”的目的是:面對日益劇烈的全球變化,面對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挑戰(zhàn)( ?。?br />
①形成國際社會和全民的廣泛共識
②制定對應全球挑戰(zhàn)問題的策略
③加強國際合作
④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xù)性研究與發(fā)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2016年全球共識年目的是面對日益劇烈的全球變化,面對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挑戰(zhàn),形成國際社會和全民的廣泛共識,通過制定應對全球挑戰(zhàn)問題的策略,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xù)性研究與發(fā)展。
故選:D。
12.讀圖,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 ?。?br />
①保護耕地
②垃圾分類處理
③美化環(huán)境
④控制人口增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答】解:圖中所示人口增長,建筑用地面積擴大,耕地面積減少,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保護耕地,控制人口增長。
故選:B。
13.關于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南方多,北方少 B.南方少,北方多
C.西北多,東南少 D.分布很均勻
【解答】解: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國水資源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依據(jù)題意。
故選:A。
14.我們了解地理要素的關鍵是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事物分布規(guī)律的敘述,錯誤的是( ?。?br />
A.我國人口東多西少 B.我國山區(qū)地質災害頻發(fā)
C.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D.我國水土資源南豐北缺
【解答】解:我國水資源在地區(qū)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xiàn)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我國土地資源北方多,南方少。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5.如圖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 )
A.總量豐富,居世界首位 B.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C.總量豐富,人均充足 D.總量匱乏,人均充足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我國自然資源總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少。即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依據(jù)題意。
故選:B。
16.近幾十年來,我國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以彌補缺水地區(qū)的用水不足。興建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我國水資源哪方面的問題( )
A.東部多西部少 B.年際變化大
C.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 D.地區(qū)分布不均衡
【解答】解:中國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衡,有必要興建跨流域的調水工程,把水資源較豐富流域的水調至水資源緊缺的流域,以彌補缺水地區(qū)的用水不足。近幾十年來,中國進行了多項跨流域調水工程。目前正在興建的南水北調工程,屬于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跨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工程。工程建成后,將把長江流域富余的水調入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qū)。
故選:D。
17.下列自然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
①水 ?、谕恋亍 、厶柲堋 、苊骸 、菔汀 、奚?br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解答】解:非可再生資源是指經人類開發(fā)利用后蘊藏量不斷減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種礦物、巖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
故選:C。
18.下列對漫畫①和②造成的后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可利用土地越來越少 D.耕地越來越多
【解答】解:漫畫①表示的含義是,亂砍濫伐,漫畫②表示的含義是過度放牧,造成植被減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
故選:D。
19.我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主要是由于我國( ?。?br />
A.山地少,平地多
B.人均土地資源量少,耕地的人均量更少
C.后備土地資源充足
D.各種類型的土地少
【解答】解:我國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工業(yè)、交通和城市的發(fā)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日益減少。因此我國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故選:B。
20.下列全部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
A.銅、鐵、鋁 B.水、陽光、金剛石、煤
C.石油、土地、黃金 D.森林、魚、核能
【解答】解:非可再生資源是指經人類開發(fā)利用后蘊藏量不斷減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種礦物、巖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銅、鐵、鋁等礦產資源。由于非可再生資源的形成周期極為漫長,在人類歷史時期幾乎不能再生,因而對于這類自然資源,應盡可能綜合利用,注意節(jié)約,避免浪費和破壞。
故選:A。
二.解答題(共3小題)
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國主要能源消費構成
年份
百分比
主要能源
2000年
2007年
2015年
煤炭
67%
70.4%
64%
石油
23.6%
19.7%
18.1%
清潔能源
9.4%
9.9%
17.9%
材料二:隨著沈陽市抗霾攻堅工作的逐漸深入,清潔型煤這種環(huán)保能源進入廣大市民視野中。
材料三:
材料四:進入4月以來,伴隨氣溫升高,太陽輻射增強,臭氧(O3)污染成為現(xiàn)階段影響沈陽市空氣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臭氧(O3)的形成主要受內外兩大因素影響,內因是氮氧化物和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外因則是高溫、強太陽輻射等氣象因素。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我國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呈 上升?。ㄉ仙蛳陆担┶厔?。清潔能源包括水電、核電、天然氣、風電等,其中天然氣屬于 非可再生?。稍偕蚍强稍偕┵Y源。
(2)由材料二可知,清潔型煤的優(yōu)點不包括 C 。
A.燃燒特性好 B.對環(huán)境危害小 C.燃燒時間短 D.易搬運存儲
(3)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沈陽市今年1﹣4月份主要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上升的是 B 。
A.二氧化硫(SO2) B.臭氧(O3) C.二氧化氮(NO2) D.PM2.5
(4)讀材料四,臭氧形成的外因有 C 。
A.氮氧化物的排放 B.氣溫驟降 C.強太陽輻射 D.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
(5)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寫出一條改善沈陽市空氣質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答】解:讀圖及材料可知:
(1)由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我國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呈上升趨勢。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清潔能源包括水電、核電、天然氣、風電等,其中天然氣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2)由材料二圖示信息可知,清潔型煤的優(yōu)點是燃燒特性好,對環(huán)境危害小,易搬運存儲;燃燒時間短不屬于清潔型煤的優(yōu)點。
(3)從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沈陽市2018年1﹣4月份主要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上升的是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PM2.5均呈下降趨勢。
(4)由材料四信息可知,臭氧(O3)的形成主要受內外兩大因素影響,內因是氮氧化物和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外因則是高溫、強太陽輻射等氣象因素。
(5)改善沈陽市空氣質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綠色出行;使用清潔能源;工業(yè)達標排放:禁燒粘桿;取締露天燒烤;限制高排放車輛:生活煙氣處理;植樹種草;根治重污染河流;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等。
故答案為:(1)上升;非可再生;(2)C;(3)B;(4)C;(5)使用清潔能源。
22.讀圖回答問題。
(1)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如圖所示 南水北調 工程解決了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
(2)以一戶家庭電器待機一年電耗費131.4度計算,我國城鎮(zhèn)2億個家庭,一年電耗約260億度,相當于1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量。寫出個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量是 260 億度。
(3)讀“各地區(qū)占全國常住人口比重”圖,說出我國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區(qū) C
A.東部 B.西部 C.東北部 D.中部
(4)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調查顯示2015年11月1日我國大陸人口為13.7349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16.15%,65歲及以上人口占10.47%.根據(jù)我國人口老齡化呈上升趨勢和勞動力短缺等形勢,目前我國已經實施了 全面二孩 人口政策。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
(1)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如圖所示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
(2)我國城鎮(zhèn)2億個家庭,一年電耗約260億度,相當于1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量,因此1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量是260億度。
(3)讀“各地區(qū)占全國常住人口比重”圖可得,我國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區(qū)是④東北部,約占8.22%。
(4)根據(jù)我國人口老齡化呈上升趨勢和勞動力短缺等形勢,目前我國已經實施了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其目的就是為應對當前出現(xiàn)的人口問題,逐步調整完善現(xiàn)行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經濟長期均衡發(fā)展。
故答案為:
(1)南水北調;(2)260;(3)C;(4)全面二孩。
23.讀下面我國土地資源圖回答:
(1)我國的土地類型中,水田主要集中在 我國干濕地區(qū)的濕潤地區(qū) 、旱地主要集中在 半濕潤地區(qū) 。
(2)從我國的土地利用看,我國的土地利用中已利用的土地比例為 78.4% ,其中耕地比例為 13.5% 。
(3)我國耕地面積近年來有減少現(xiàn)象,根據(jù)你的觀察,你認為原因是 我國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多,工業(yè)、交通和城鎮(zhèn)的發(fā)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 。
(4)從上面三幅圖,請你總結一下我國土地資源有什么總體特征: 總量大,人均占有量?。晃覈黝愅恋刭Y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積較大,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
【解答】解:(1)科學家根據(jù)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將我國劃分為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四種干濕地區(qū)類型。從乙圖可以看出:水田主要分布在我國干濕地區(qū)的濕潤地區(qū)。旱地主要分布在半濕潤地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國半干旱地區(qū);
(2)圖中的土地(耕地)所屬的土地利用類型為農業(yè)用地。我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積較廣,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對偏小。我國難以利用的土地較多,后備耕地不足。
(3)我國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多,工業(yè)、交通和城鎮(zhèn)的發(fā)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4)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國情是:總量大,人均占有量??;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積較大,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故答案為:(1)我國干濕地區(qū)的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2)78.4%;13.5%;(3)我國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多,工業(yè)、交通和城鎮(zhèn)的發(fā)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4)總量大,人均占有量?。晃覈黝愅恋刭Y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積較大,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這是一份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第三章測試題,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地理地理八年級上第一章測試題,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我國的陸地總面積約為平方千米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地理地理八年級上第四章測試題,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包括的省區(qū)主要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