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8 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真題·考情
全國卷
1.[2022·全國乙卷]常溫下,一元酸HA的Ka(HA)=1.0×10-3。在某體系中,H+與A-離子不能穿過隔膜,未電離的HA可自由穿過該膜(如圖所示)。

設溶液中c總(HA)=c(HA)+c(A-),當達到平衡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溶液Ⅰ中c(H+)=c(OH-)+c(A-)
B.溶液Ⅱ中HA的電離度[]為
C.溶液Ⅰ和Ⅱ中的c(HA)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c總(HA)之比為10-4
2.[2021·全國甲卷]已知相同溫度下,Ksp(BaSO4)c(CH3COO-)
B.將濃度均為0.10 mol·L-1的C6H5ONa和NaOH溶液加熱,兩種溶液的pH均變大
C.25 ℃時,C6H5OH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測得pH=10.00,則此時溶液中c(C6H5O-)=c(C6H5OH)
D.25 ℃時,0.10 mol·L-1的C6H5OH溶液中加少量C6H5ONa固體,水的電離程度變小

3.[2021·廣東卷]鳥嘌呤(G)是一種有機弱堿,可與鹽酸反應生成鹽酸鹽(用GHCl表示)。已知GHCl水溶液呈酸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001 mol·L-1 GHCl水溶液的pH=3
B.0.001 mol·L-1 GHCl水溶液加水稀釋,pH升高
C.GHCl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GHCl===G+HCl
D.GHCl水溶液中:c(OH-)+c(Cl-)=c(GH+)+c(G)

4.[2020·天津卷]常溫下,下列有關電解質溶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相同濃度的HCOONa和NaF兩溶液,前者的pH較大,則Ka(HCOOH)>Ka(HF)
B.相同濃度的CH3COOH和CH3COONa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后pH約為4.7,則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C.FeS溶于稀硫酸,而CuS不溶于稀硫酸,則Ksp(FeS)>Ksp(CuS)
D.在1 mol·L-1 Na2S溶液中,c(S2-)+c(HS-)+c(H2S)=1 mol·L-1

5.[2020·浙江1月]室溫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鹽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如圖。已知lg 5=0.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NaOH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pH=7
B.選擇變色范圍在pH突變范圍內的指示劑,可減小試驗誤差
C.選擇甲基紅指示反應終點,誤差比甲基橙的大
D.V(NaOH溶液)=30 mL時,pH=12.3

6.[2019·北京卷]實驗測得0.5 mol·L-1 CH3COONa溶液、0.5 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隨溫度升高,純水中c(H+)>c(OH-)
B.隨溫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減小
C.隨溫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變化是Kw改變與水解平衡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D.隨溫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動方向不同

考情分析

考向
考點
考情1
電離平衡
電離平衡影響因素
借助滴定圖像計算Ka或Kb
考情2
溶液酸堿
性與中和滴定
酸、堿稀釋過程中pH的變化特點
中和滴定曲線
考情3
鹽類的水解平衡
鹽類水解的影響因素
粒子大小關系
考情4
沉淀溶解平衡
根據圖像計算Ksp
外界條件對溶解平衡的影響


題型·練透
精準備考·要有方向——研析題型角度
題型角度1電離平衡基礎類變化曲線的分析
例1 常溫下,向1 L 0.1 mol·L-1 H2A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所得溶液中含A元素的微粒的物質的量分數隨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H2A的電離方程式為H2A?H++HA-、HA-?H++A2-
B.lg[Ka2(H2A)]=-3.0
C.NaHA溶液中:c(A2-)+c(HA-)+c(H2A)=c(Na+)
D.pH=3時,c(HA-)=c(A2-)=c(H+)
練 某溫度下,HNO2和CH3COOH的電離常數分別為5.0×10-4和1.7×10-5。將pH和體積均相同的兩種酸溶液分別稀釋,其pH隨加水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Ⅰ代表HNO2溶液
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b點>c點
C.從c點到d點,溶液中保持不變(其中HA、A-分別代表相應的酸和酸根離子)
D.相同體積a點的兩溶液分別與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相同

題型角度2中和滴定曲線中的平衡分析
例2 常溫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鹽酸和0.100 mol·L-1的醋酸,得到兩條滴定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定鹽酸的曲線是圖2
B.兩次滴定均可選擇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劑
C.達到B、E點時,反應消耗的n(CH3COOH)=n(HCl)
D.以HA表示酸,當0 mL<V(NaOH)<20.00 mL時,圖2對應混合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一定是c(A-)>c(Na+)>c(H+)>c(OH-)
練1 常溫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 mL濃度均為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點①和點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H)-c(CN-)=c(HCN)-c(CH3COO-)
B.醋酸的滴定終點是點③
C.滴定CH3COOH過程中不可能出現(xiàn):c(CH3COOH)>c(CH3COO-)>c(H+)>c(Na+)>c(OH-)
D.滴定HCN過程中可以用石蕊溶液指示終點

練2 常溫下,用0.100 0 mol·L-1的鹽酸滴定20.00 mL未知濃度的Na2CO3溶液,溶液的pH與所加鹽酸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a點溶液呈堿性的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OH-
B.b點處的溶液中)=)+c(Cl-)
C.滴定過程中使用酚酞作為指示劑比石蕊更準確
D.d點處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小于c點處

題型角度3沉淀溶解平衡曲線的分析
例3 某電路板生產企業(yè)的水質情況及國家允許排放的污水標準如下表所示。為研究廢水中Cu2+處理的最佳pH,取5份等量的廢水,分別用30%的NaOH溶液調節(jié)pH至8.5、9、9.5、10、11,靜置后,分析上層清液中銅元素的含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查閱資料,平衡Ⅰ:Cu(OH)2+4NH3?[Cu(NH3)4]2++2OH-;
平衡Ⅱ:Cu(OH)2+2OH-?[Cu(OH)4]2-
項目
廢水水質
排放標準
pH
1.0
6~9
Cu2+/mg·L-1
72
≤0.5
/mg·L-1
2 632
≤1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廢水中Cu2+處理的最佳pH約為9
B.b~c段:隨pH升高,Cu(OH)2的量增加,平衡Ⅰ正向移動,銅元素含量上升
C.c~d段:隨pH升高,c(OH-)增加,平衡Ⅰ逆向移動,銅元素含量下降
D.d點以后,隨c(OH-)增加,銅元素含量可能上升
練 已知:T℃時,Ksp(CaSO4)=4.90×10-5、Ksp(CaCO3)=2.8×10-9、Ksp(PbCO3)=8.4×10-14,三種鹽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pM=-lg c(陰離子)、pN=-lg c(陽離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線是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線
B.T℃時,向10 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飽和,溶液中=
C.d點表示CaCO3的飽和溶液,且)
D.T℃時,向CaSO4沉淀中加入1 mol·L-1的Na2CO3溶液,CaSO4沉淀會轉化為CaCO3沉淀

題型角度4不規(guī)則圖像中的平衡分析
例4 25 ℃時,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 mol·L-1,lg c(CH3COOH)、lg c(CH3COO-)、lg c(H+)和lg c(OH-)隨pH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Ka為CH3COOH的電離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點時,c(CH3COOH)=c(CH3COO-)
B.N點時,pH=lg Ka
C.該體系中,c(CH3COOH)= mol·L-1
D.pH由7到14的變化過程中,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終增大
練1 已知草酸為二元弱酸:
Ka1
+H+  Ka2
常溫下,向某濃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K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C2O4、、三種微粒的物質的量分數(δ)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pH=1.2的溶液中:c(K+)+c(H+)=c(OH-)+c(H2C2O4)
B.pH=2.7的溶液中:=1 000
C.將相同物質的量的KHC2O4和K2C2O4固體完全溶于水所得混合液的pH為4.2
D.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將pH增大至4.2的過程中水的電離度一定增大
練2 已知:pKa=-lgKa,25 ℃時,H2A的pKa1=1.85,pKa2=7.19。常溫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2A溶液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所得溶液中:V0=10 mL
B.B點所得溶液中:c(H2A)+c(H+)=c(HA-)+c(OH-)
C.C點所得溶液中:c(A2-)=c(HA-)
D.D點所得溶液中A2-水解平衡常數Kh1=10-7.19

精準備考·要有方案——高考必備基礎
一、水電離的c(H+)或c(OH-)的判斷
1.溶質為酸的溶液
H+來源于酸和水的電離,而OH-只來源于水。如計算pH=2的鹽酸中水電離出的c(H+):方法是先求出溶液中的c(OH-)=10-12 mol·L-1,即水電離出的c(H+)=c(OH-)=10-12 mol·L-1。
2.溶質為堿的溶液
OH-來源于堿和水的電離,而H+只來源于水。如pH=12的NaOH溶液中,c(H+)=10-12 mol·L-1,即水電離產生的c(OH-)=c(H+)=10-12 mol·L-1。
3.水解呈酸性或堿性的正鹽溶液
H+和OH-均由水電離產生。如pH=2的NH4Cl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2 mol·L-1;如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10-2 mol·L-1。

二、電解質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這三種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當只改變體系的一個條件時,平衡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1.電離平衡、水解平衡與沉淀溶解平衡的比較

電離平衡
CH3COOH?CH3COO-+H+
水解平衡(如CH3COONa溶液)CH3COO-+H2O?CH3COOH+OH-
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研究
對象
弱電解質(包括弱酸、弱堿、水、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鹽溶液(包括強酸弱堿鹽、弱酸強堿鹽、弱酸弱堿鹽)
難溶電解質(如難溶的酸、堿、鹽等)




升高
溫度
促進電離,離子濃度增大,Ka增大
促進水解,Kh增大
Ksp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加水
稀釋
促進電離,離子濃度(除OH-外)減小,Ka不變
促進水解,離子濃度(除H+外)減小,Kh不變
促進溶解,Ksp不變
加入
相應
離子
加入CH3COONa固體或鹽酸,抑制電離,Ka不變
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Kh不變
加入AgNO3溶液或NaCl溶液抑制溶解,Ksp不變
加入
反應
離子
加入NaOH,促進電離,Ka不變
加入鹽酸,促進水解,Kh不變
加入氨水,促進溶解,Ksp不變

2.“電離平衡”分析判斷中的常見誤區(qū)
(1)誤認為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但醋酸的電離程度減小。
(2)誤認為弱電解質在加水稀釋的過程中,溶液中離子濃度都減小。如氨水加水稀釋時,c(H+)增大。
(3)誤認為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堿性。如25 ℃,0.1 mol·L-1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H+)都為1.0×10-13 mol·L-1。
(4)弱電解質溶液在加水稀釋的過程中,判斷某些微粒濃度的關系式是否發(fā)生變化時,首先要考慮該關系式是否是電離常數、離子積常數或者是它們的變形。
3.“水解平衡”常見的認識誤區(qū)
(1)誤認為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動,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體,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但Fe3+的水解程度減小。
(2)由于加熱可促進鹽類水解,錯誤地認為可水解的鹽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質。其實不一定,對于那些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產物離不開平衡體系的情況[如、NaAlO2、Na2CO3]來說,溶液蒸干后仍得原溶質。
(3)極端化認為水解相互促進即能水解徹底。如CH3COONH4溶液中盡管CH3COO-、水解相互促進,但仍然能大量共存,常見水解促進比較徹底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Al3+與、(或)、S2-(或HS-)、(或)等。
4.根據多元弱酸“共軛酸堿對”判斷電離常數(Ka)與水解常數(Kh)大小

(3)應用
以H3PO4為例:
共軛酸堿對

由此可推斷各形式鹽電離與水解何者為主

三、有關溶液中粒子濃度的變化圖像題分類
類型一、一強一弱溶液的稀釋圖像
1.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鹽酸、醋酸


加水稀釋相同的倍數,醋酸的pH大
加水稀釋到相同的pH,鹽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體積、相同pH值的鹽酸、醋酸


加水稀釋相同的倍數,鹽酸的pH大
加水稀釋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3.pH與稀釋倍數的線性關系


(1)HY為強酸、HX為弱酸
(2)a、b兩點的溶液中:c(X-)=c(Y-)
(3)水的電離程度:d>c>a=b
(1)MOH為強堿、ROH為弱堿
(2)c(ROH)>c(MOH)
(3)水的電離程度:a>b

類型二、Kw和Ksp曲線
1.雙曲線型
不同溫度下水溶液中c(H+)與c(OH-)的變化曲線
常溫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Ksp=9×10-6]


(1)A、C、B三點均為中性,溫度依次升高,Kw依次增大
(2)D點為酸性溶液,E點為堿性溶液,Kw=1×10-14
(3)AB直線的左上方均為堿性溶液,任意一點:c(H+)Ksp,將會有沉淀生成
(3)d點在曲線的下方,QcCaCO3>MnCO3;
③X點對CaCO3要析出沉淀,對CaSO4是不飽和溶液,能繼續(xù)溶解CaSO4;
④Y點:)>c(Ca2+),二者的濃度積等于10-5;Z點:)7,強酸與弱堿反應終點是pH③
B.將③稀釋到原來的100倍后,pH與④相同
C.②與④混合后,若溶液呈酸性,則所得溶液中離子濃度可能為c(CH3COO-)>c(H+)>c(Na+)>c(OH-)
D.①與③混合后,若溶液pH=7,則V(NaOH)>V(CH3COOH)
2.用0.1 mol·L-1的鹽酸滴定20 mL約0.1 mol·L-1氨水,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溶液中:c(H+)=c(OH-)+c(NH3·H2O)
B.滴定過程中,當溶液的pH=7時,兩者恰好中和
C.用酚酞作指示劑比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滴定誤差更小
D.當滴入鹽酸為30 mL時,溶液中:)+c(H+)<c(OH-)+c(Cl-)
3.常溫下,向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導電性變化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a~b點導電能力增強,說明HR為弱酸
B.b點溶液pH=5,此時酸堿恰好中和
C.c點溶液存在)>c(R-)、c(OH-)>c(H+)
D.b~c任意點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

4.在T℃時,鉻酸銀(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T℃時,在Y點和Z點,Ag2CrO4的Ksp相等
B.向飽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體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點變?yōu)閄點
C.T℃時,Ag2CrO4的Ksp為1×10-8
D.圖中a=×10-4
5.常溫下,向20 mL 0.2 mol·L-1二元酸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 NaOH溶液,有關微粒物質的量變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當V(NaOH)=20 mL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c(Na+)>c(HA-)>c(A2-)>c(OH-)>c(H+)
B.等體積等濃度的NaOH溶液與H2A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純水的大
C.等濃度H2A和NaHA的混合溶液中無論加入少量的強酸或強堿,溶液的pH變化都不大
D.當V(NaOH)=40 mL時,升高溫度,減小
6.實驗測得10 mL 0.50 mol·L-1 NH4Cl溶液、10 mL 0.50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分別隨溫度與稀釋加水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25 ℃時CH3COOH和NH3·H2O的電離常數均為1.8×10-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圖中實線表示pH隨加水量的變化,虛線表示pH隨溫度的變化
B.將NH4Cl溶液加水稀釋至濃度為 mol·L-1,溶液pH變化值小于lg x
C.隨溫度升高,Kw增大,CH3COONa溶液中c(OH-)減小,c(H+)增大,pH減小
D.25 ℃時稀釋相同倍數的NH4Cl溶液與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




























題型8 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真題·考情
全國卷
1.解析:常溫下溶液ⅠpH=7.0,則溶液Ⅰ中c(H+)=c(OH-)=1.0×10-7 mol·L-1,故c(H+)c(Na+)>c(H+)>c(OH-),B項正確;FeS溶于稀硫酸,而CuS不溶于稀硫酸,說明FeS的溶解度大于CuS,Ksp(FeS)>Ksp(CuS),C項正確;根據物料守恒可知,c(S2-)+c(HS-)+c(H2S)=1 mol·L-1,D項正確。
答案:A
5.解析:本題考查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pH隨NaOH溶液體積變化的關系。由題圖可知,甲基橙變色范圍在突變范圍之外,甲基紅變色范圍在突變范圍內,接近反應終點,甲基橙誤差會更大,C錯誤;因為是一元強酸與一元強堿之間的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pH=7,A正確;指示劑的變色范圍應該在中和滴定pH突變范圍內,這樣的誤差較小,B正確;當消耗NaOH溶液體積為30 mL時,反應后溶液中c(OH-)=0.02 mol·L-1,pH約為12.3,D正確。
答案:C
6.解析:本題考查了CH3COONa、CuSO4的水解,水的離子積常數及溫度對相關平衡移動的影響等知識。該題的綜合度高、思維容量大,側重考查了學生對實驗數據的提取、分析、處理能力。試題多角度、動態(tài)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價值觀念。
A項,溫度升高,純水中的H+、OH-的濃度都增大,但二者始終相等;B項,溫度升高,CH3COONa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溶液中OH-濃度增大,圖像中反映出的“隨溫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pH下降”的現(xiàn)象,是由“溫度升高水的離子積常數增大”導致的,并非OH-濃度下降了;D項,溫度升高對CH3COO-、Cu2+的水解都有促進作用,二者水解平衡移動的方向是一致的。
答案:C
題型·練透
題型角度1
【例1】 解析:由圖像可知,H2A第一步完全電離,A項錯誤;HA-、A2-的物質的量分數均為50%時,Ka2(H2A)==10-3,lg[Ka2(H2A)]=-3.0,B項正確;因為H2A完全電離,所以溶液中沒有H2A,C項錯誤;pH=3時,c(H+)=10-3 mol·L-1,c(HA-)=c(A2-)=0.05 mol·L-1,D項錯誤。
答案:B
練 解析:本題涉及弱酸的稀釋與pH變化的相關知識,通過加水的體積與酸的pH變化圖像,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兩種弱酸的性質作比較,體現(xiàn)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由電離常數的值可知酸性:HNO2>CH3COOH,則曲線Ⅰ代表CH3COOH溶液,曲線Ⅱ代表HNO2溶液,A項錯誤;當稀釋相同倍數時,b點溶液中c(H+)大于c點,對水的電離的抑制作用:b點>c點,所以水的電離程度:b點c(HNO2),同體積的兩種酸溶液分別與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不同,D項錯誤。
答案:C
題型角度2
【例2】 解析:0.100 mol·L-1鹽酸的pH=1,0.100 mol·L-1醋酸的pH>1,故A項錯誤;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3.1~4.4、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2~10.0,由圖2中pH突變的范圍(>7)可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滴定醋酸時,只能選擇酚酞作指示劑,B項錯誤;B、E兩點對應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均為a mL,所以反應消耗的n(CH3COOH)=n(HCl),C項正確;0 mL<V(NaOH)<20.00 mL時,圖2對應混合溶液可能顯中性,此時c(A-)=c(Na+)>c(H+)=c(OH-),D項錯誤。
答案:C
練1 解析:①、②兩點對應的V(NaOH)=10 mL,點①溶液為等濃度HCN和NaCN混合液,根據物料守恒可得2c(Na+)=c(HCN)+c(CN-);點②溶液為等濃度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液,根據物料守恒可得2c(Na+)=c(CH3COOH)+c(CH3COO-),從而可得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H)-c(CN-)=c(HCN)-c(CH3COO-),A項正確;NaOH溶液滴定醋酸時,達到滴定終點生成CH3COONa,溶液呈堿性,而點③溶液pH=7,故醋酸的滴定終點不是點③,而應是點④,B項錯誤;滴定CH3COOH過程中,若滴加NaOH溶液的體積較小,混合液呈酸性,可能出現(xiàn)c(CH3COOH)>c(CH3COO-)>c(H+)>c(Na+)>c(OH-),C項錯誤;滴定HCN時,達到滴定終點生成NaCN,溶液呈堿性,應選酚酞溶液作指示劑,石蕊溶液因變色不明顯,一般不能作為中和滴定的指示劑,D項錯誤。
答案:A
練2 解析:a點是Na2CO3溶液,因水解而呈堿性,且一般只寫第一步的水解方程式,所以A正確;根據b點溶液的pH=8可知,其溶液為等物質的量的NaCl和NaHCO3溶液,根據物料守恒可得c(Na+)=c()+c(H)+c(Cl-)+c(H2CO3),若按電荷守恒,b處溶液中c(OH-)>c(H+),則c(Na+)>2c()+c(H)+c(Cl-),c(Na+)-2c()>c(H)+c(Cl-),所以B錯誤;Na2CO3與鹽酸的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生成NaHCO3,溶液呈弱堿性,所以用酚酞作指示劑,也能求得Na2CO3的濃度,而石蕊的變色范圍大,顏色變化不明顯,所以不能用作指示劑,故C正確;由圖像可知d處溶液呈弱酸性,抑制了水的電離,而c處溶液呈中性,對水的電離沒有影響,所以D正確。
答案:B
題型角度3
【例3】 解析:根據圖像,在pH=9時,Cu元素的含量最小,即廢水中Cu2+處理的最佳pH約為9,故A說法正確;b~c段:pH增大,c(OH-)增大,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平衡Ⅰ中,Cu(OH)2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B說法錯誤;c~d段:pH增大,c(OH-)增大,平衡Ⅰ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銅元素含量下降,故C說法正確;d點以后,c(OH-)增大,平衡Ⅱ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生成Cu[(OH)4]2-,銅元素含量增大,故D說法正確。
答案:B
練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a線表示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A項正確;T℃時向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飽和時,=,B項正確;d點所示溶液為CaCO3的飽和溶液,c(Ca2+)>c(C),C項錯誤;一般來說,溶解度大的沉淀可以轉化成溶解度小的沉淀,向CaSO4沉淀中加入1 mol·L-1的Na2CO3溶液可得到溶解度較小的CaCO3沉淀,D項正確。
答案:C
題型角度4
【例4】 解析:結合題圖可知當pH最小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c(CH3COOH)最大,對應lg c(H+)最大,隨著pH逐漸增大,當溶液中c(CH3COO-)最大時,對應lg c(OH-)最大。則4條曲線分別對應的lg c(x)如下:

經上述分析可知N點時,c(CH3COOH)=c(CH3COO-),Ka=c(H+),即pH=-lg Ka,A、B項錯誤;該體系中,0.1c(H+)=[c(CH3COOH)+c(CH3COO-)]×c(H+)=c(CH3COOH)×c(H+)[+1]=c(CH3COOH)×[Ka+c(H+)],C項正確;pH由7到14的過程中先促進CH3COO-的水解,后抑制其水解,D項錯誤。
答案:C

練1 解析:pH=1.2時,H2C2O4、HC2的物質的量分數相等,且c(K+)+c(H+)=c(OH-)+c(HC2),則c(K+)+c(H+)=c(OH-)+c(H2C2O4),故A項正確;由圖像可知pH=1.2時,c(HC2)=c(H2C2O4),
則Ka1==c(H+)=10-1.2,pH=4.2時,c(HC2)=c(C2),Ka2==c(H+)=10-4.2,由電離常數可知==1 000,故B項正確;將相同物質的量的KHC2O4和K2C2O4固體完全溶于水,可配成不同濃度的溶液,溶液濃度不同,pH不一定為定值,即不一定為4.2,故C項錯誤;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將pH增大至4.2,溶液中由酸電離的氫離子濃度減小,則對水的電離的抑制程度減小,水的電離度一定增大,故D項正確。
答案:C
練2 解析: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2A溶液,A點溶液中溶質為H2A和NaHA,pH=1.85=pKa1,則c(H2A)=c(HA-),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小于10 mL,A錯誤。B點是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2A溶液,恰好反應生成NaHA,溶液顯酸性,溶液中電荷守恒c(Na+)+c(H+)=c(HA-)+c(OH-)+2c(A2-),物料守恒c(Na+)=c(HA-)+c(A2-)+c(H2A),得到:c(H2A)+c(H+)=c(A2-)+c(OH-),B錯誤。C點pH=7.19=pKa2,Ka2==10-7.19,所以c(A2-)=c(HA-),C正確。A2-水解平衡常數Kh1==10-6.81,D錯誤。
答案:C
??肌ゎA測
1.解析:NaOH完全電離,CH3COOH部分電離,前者對水的電離抑制程度更大,由水電離出的c(H+):①c(Na+),結合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離子濃度可能為c(CH3COO-)>c(H+)>c(Na+)>c(OH-),C項正確;①與③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堿性,若要呈中性,則③應過量,即V(NaOH)7,混合液顯示堿性,則c(OH-)>c(H+),結合電荷守恒可知:c()>c(R-);D項,b~c點,溶液的溫度不變,則水的離子積不變。
答案:B
4.解析:一種物質的Ksp只與溫度有關,A正確;向飽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體K2CrO4后,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動,導致c(Ag+)減小,而圖像中由Y點變成X點的過程中,c(Ag+)保持不變,B正確;T℃時,Ag2CrO4的Ksp=c(Cr)·c2(Ag+)=(1×10-5)×(1×10-3)2=1×10-11,C錯誤;溫度不變Ksp=c(Cr)·c2(Ag+)=(1×10-5)×(1×10-3)2=a2×5×10-4,解得a=×10-4,D正確。
答案:C
5.解析:從圖像看出當V(NaOH)=20 mL時,溶液中的溶質是NaHA,溶液中c(HA-)>c(A2-)>c(H2A),說明HA-以電離為主,故c(H+)>c(OH-),故A錯;等體積等濃度的NaOH溶液與H2A溶液混合后的溶質是NaHA,HA-以電離為主,產生H+,抑制水的電離,故B錯;等濃度H2A和NaHA的混合溶液形成緩沖溶液,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H2A?H++HA-,水解平衡NaHA+H2O?NaOH+H2A,加入酸,HA-會消耗H+生成H2A,加入堿,OH-和H2A反應生成HA-,溶液pH變化都不大,C正確;當V(NaOH)=40 mL時,溶液中的溶質是Na2A,但存在HA-,說明A2-水解,其水解平衡:A2-+H2O?HA-+OH-,升高溫度,A2-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動,c(A2-)減小,增大,故D錯。
答案:C
6.解析:醋酸鈉溶液顯堿性,加水稀釋,堿性減弱,c(OH-)減小,c(H+)增大,pH減??;氯化銨溶液顯酸性,加水稀釋,酸性減弱,c(H+)減小,c(OH-)增大,pH增大,即實線表示pH隨加水量的變化;升溫,Kw增大,水電離出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都會增大,pH表示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所以pH都會減小,即虛線表示pH隨溫度的變化,A說法正確,C說法錯誤。將NH4Cl溶液加水稀釋至濃度為 mol·L-1時,若氯化銨的水解平衡不發(fā)生移動,則其中的c(H+)變?yōu)樵瓉淼?,則溶液的pH將增大lg x,但是加水稀釋時,氯化銨的水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H+)大于原來的,因此溶液pH的變化值小于lg x,B說法正確。25 ℃時稀釋相同倍數的NH4Cl溶液與CH3COONa溶液中分別存在電荷守恒:c(Na+)+c(H+)=c(OH-)+c(CH3COO-)、c()+c(H+)=c(Cl-)+c(OH-),即氯化銨溶液中:c(Cl-)-c()=c(H+)-c(OH-),醋酸鈉溶液中:c(Na+)-c(CH3COO-)=c(OH-)-c(H+),25 ℃時CH3COOH和NH3·H2O的電離常數均為1.8×10-5,由于原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稀釋相同倍數后的NH4Cl溶液與CH3COONa溶液,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仍相等,由于電離常數相同,鹽的水解程度相同,因此,兩溶液中|c(OH-)-c(H+)|(兩者差的絕對值)相等,故c(Na+)-c(CH3COO-)=c(Cl-)-c(),D說法正確。
答案:C

相關試卷

統(tǒng)考版2024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第一部分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題型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教師用書:

這是一份統(tǒng)考版2024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第一部分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題型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教師用書,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75,81,1時兩溶液中=10y2-y1,0×10-4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統(tǒng)考版2024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題型分組訓練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附解析):

這是一份統(tǒng)考版2024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題型分組訓練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附解析),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NaOH溶液滴定鄰苯二甲酸氫鉀,兩種不同溫度,亞砷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第一部分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題型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這是一份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第一部分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題型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10-4ml·L-1,0×10-4,7,則溶液中c>c>c>c,5、9、9,19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題型分組訓練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題型分組訓練8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 第一部分 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 題型7 電化學原理應用——化學電源與電解技術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 第一部分 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 題型7 電化學原理應用——化學電源與電解技術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 第一部分 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 題型5 化學實驗基礎應用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化學二輪專題復習 第一部分 高考選擇題專項突破 題型5 化學實驗基礎應用

 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2022版高考化學二輪專題沖刺指導方案

 平衡原理在電解質溶液中的應用 2022版高考化學二輪專題沖刺指導方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