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時代華威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試卷(一)
1. 下列屬于有機物的是(????)
A. C60 B. CH4 C. CO D. H2CO3
2. 公交車里的裝備用到了多種材料,下列裝備中用到合成材料的是(????)
A. 純棉椅套 B. 塑料扶手 C. 玻璃車窗 D. 金屬救生錘
3. 臨近中考,小明媽媽為他準備了以下美食:紅燒牛肉、蒸雞蛋、粉絲湯、米飯。從營養(yǎng)均衡的角度分析,還需要補充的食物是(????)
A. 炸雞腿 B. 粉蒸肉 C. 麻婆豆腐 D. 炒青菜
4. 合理飲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見食物的近似pH,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適宜吃的食物是(????)
A. 蘋果(2.9~3.3) B. 玉米粥(6.8~8.0)
C. 橘子(3.0~4.0) D. 番茄汁(3.5~4.5)
5. 下列有關硫酸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滴加稀硫酸 B. 測定稀硫酸的pH
C. 稀釋濃硫酸 D. 干燥氧氣
6. 不同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溫度/℃
0
20
40
60
蔗糖質量/g
182
204
238
287
A. 降低溫度,蔗糖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B. 在0~60℃時,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 60℃時,蔗糖的飽和溶液中還能溶解氯化鈉
D. 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g
7. 下列對部分化學知識歸納正確的是(????)
A、化學中的判斷推理
B、對定量實驗的認識
活潑金屬能和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則能和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一定是活潑金屬
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鹽酸:將20g濃鹽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攪拌
C、用“化學”眼光分析
D、化學與生活
喝汽水打嗝是因為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少
利用汽油和洗潔精都能除去油污,其除油原理相同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圖像與其對應描述相符的是(????)
A.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碳酸鈣固體
B.把NaOH和NH4NO3固體分別溶于水
C.濃鹽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一段時間
D.向一定量稀鹽酸中加水進行稀釋
A. A B. B C. C D. D
9. 如圖是用U形管改進后的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同時取下U形管兩端的橡膠塞,開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時,右邊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快
B. 將CO2換成CO,實驗現象一樣
C. 反應一段時間后,燒杯中滴加酚酞都會變紅
D. 該裝置可以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10. 將一定質量的飽和氯化鈉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反應原理為:2NaCl+2H2O=2NaOH+H2↑+Cl2↑)(????)
A. 溶液的pH逐漸增大 B. 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減小
C. 溶液中氧元素的質量不變 D. 溶液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小
11. 人生中伴隨著酸甜苦辣,化學中也有酸甜苦辣。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酸:①食醋中約含3%~5%的醋酸,醋酸具有酸的化學性質,往食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 ______ 色。
②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服用含有鐵粉的麥片后,鐵粉轉化為 ______ (填離子符號)被人體吸收,從而有效預防 ______ 這一疾病。
(2)甜:成語中有很多化學知識,如“甘之如飴”意為感到像糖那樣甜,飴即是麥芽糖,是一種較早得到利用的糖類化合物,糖類在人體中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 。
(3)苦:松花蛋的苦澀來自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鉀)、生石灰、水等通過一系列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鉀。按物質分類,碳酸鉀屬于 ______ (填“酸”、“堿”或“鹽”)。
(4)辣:辣椒最適宜在pH6.2~7.2范圍的土壤中種植,若某地區(qū)土壤pH=5.2,想種植辣椒,可以加入適量 ______ (填物質的俗稱)調節(jié)土壤pH。
12. 觀察生活,體會身邊處處有化學,
(1)將①白醋、②冰塊、③面粉、④味精分別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攪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 (寫數字序號)。
(2)慎思明辨化學人巧“打假”:謠傳用棉花可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餅”?;瘜W人可用灼燒聞氣味方法鑒別:取樣,灼燒,如聞到 ______ 的氣味,則樣品為棉花做的“肉松餅”。
(3)比亞迪公司推出了一款氫動力汽車,采用氫化鎂(MgH2)固體與水反應制取氫氣,同時生成一種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
(4)自嗨鍋因使用方便深受大家的喜愛,其發(fā)熱包中主要物質為生石灰(含有氧化鈣),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自嗨鍋發(fā)熱的原理 ______ ;該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 ______ 。
13. 常見的酸堿的性質以及應用。
(1)焊接鋼件時要先除去其表面銹垢(主要成分Fe2O3),用稀硫酸除銹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
(2)濃硫酸滴入蔗糖中,發(fā)現蔗糖逐漸變黑,膨脹為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看起來像“黑面包”,說明蔗糖中含有 ______ 元素(寫元素名稱),體現了濃硫酸的 ______ 性。
(3)長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易變質,在表面或瓶壁上會生成一層白色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變質原因 ______ 。
14. 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t1℃時,將15gc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是 ______ (填寫“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此時溶質質量分數為 ______ 。(精確到0.1%)
(2)t1℃時,a、c飽和溶液中的溶質質量 ______ (寫字母序號)。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可能相等
(3)t2℃時,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雜質c所用方法是 ______ (填寫“蒸發(fā)溶劑”,“升溫結晶”或“降溫結晶”)。
(4)現將t1℃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此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 ______ 。
15. 物質王國的“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一圈做游戲:
【隊員名單】鋅、稀硫酸、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和碳酸鈉溶液
【游戲規(guī)則】相鄰的物質能反應;其中甲為堿、戊為藍色溶液;反應③和④均為置換反應。
(1)請寫出①反應的現象 ______ 。
(2)請寫出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 。
(3)請寫出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 。
16. 分析下面兩個基礎實驗,回答問題:
【實驗一】粗鹽中含有泥沙等難溶性雜質,粗鹽提純的操作步驟如圖1所示。
(1)在過濾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儀器名稱是 ______ 。
(2)在過濾操作中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虛線表示沿此線折疊),下列圖示中不該出現的情形是 ______ 。(填字母序號)
(3)在蒸發(fā)操作中,待蒸發(fā)皿中出現 ______ (填“較多”或“較少”)量固體時,應停止加熱,仍需繼續(xù)攪拌,利用余熱將余下溶液蒸發(fā)至干。
【實驗二】配制50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4)實驗步驟如下:①計算:氯化鈉質量【看圖3】和水的體積。(水的密度:1.0g/mL)
②稱量:如圖3所示(操作均正確,右盤無砝碼)稱得的氯化鈉的質量為 ______ g。
量?。焊鶕嬎?,應選取 ______ (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把氯化鈉和水全部轉移到燒杯中,攪拌至氯化鈉全部溶解。
④裝瓶、貼標簽:請?zhí)顚憟D4所示標簽。
【反思】(5)上述實驗過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時,若按圖5方式進行讀數,將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______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6)若將按正確操作所得的上述30mL氯化鈉溶液(該溶液密度為1.1g/mL)稀釋成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還需要加水 ______ mL。
17. 中和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項目式學習。
【提示:銀離子和氯離子結合生成難溶于水的氯化銀。】
(1)【任務一】宏微結合初識中和反應
①如圖1,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觀察到 ______ 現象。證明反應發(fā)生,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______ 。
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2所示(其中“”、“”、“”、“”表示不同離子)。由圖2分析:
表示 ______ (用化學符號表示);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______ 。
(2)【任務二】轉換思維再探中和反應
①用pH傳感器按圖3再次實驗,將注射器內的液體全部緩慢注入燒瓶。燒瓶內溶液pH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則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 ______ (填化學式)。
②為了探究c點和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成分不同,所選藥品正確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號)。
A.碳酸鈣固體
B.銅片
C.硝酸銀溶液
D.氧化銅粉末
(3)【任務三】探究中和反應能量變化
將圖3裝置中pH傳感器換成溫度傳感器,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勻速加入初溫相同的稀鹽酸,得到溫度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
①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 ______ 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②當加入鹽酸 ______ mL時,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4)【拓展任務】小美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邊滴加邊振蕩,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產生,通過思考認為氫氧化鈉已經變質。請寫出上述實驗中產生氣泡的反應 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18. 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質量與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1)完全反應后,生成BaSO4沉淀 ______ g。
(2)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2SO4溶液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60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選項錯誤。
B、CO雖含碳元素,但其性質與無機物類似,因此把它看作是無機物,故選項錯誤。
C、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選項正確。
D、H2CO3雖含碳元素,但其性質與無機物類似,因此把它看作是無機物,故選項錯誤。
故選:B。
根據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鹽、碳酸雖含碳,但其性質與無機物類似,因此把它們看作無機物;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判別,抓住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特征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答案】B?
【解析】解:A、純棉屬于天然材料,A錯誤;
B、塑料屬于合成材料,B正確;
C、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C錯誤;
D、金屬屬于金屬材料,D錯誤;
故選:B。
根據已有的材料的類別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強對常見的材料的類別的掌握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答案】D?
【解析】解: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yǎng)物質: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結合題意,米飯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紅燒牛肉、蒸雞蛋、粉絲湯中含有油脂、蛋白質和無機鹽,可知食物中維生素含量較少;故為使營養(yǎng)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A、炸雞腿中富含蛋白質,故選項錯誤。
B、粉蒸肉中富含蛋白質,故選項錯誤。
C、麻婆豆腐中富含蛋白質,故選項錯誤。
D、炒青菜中富含維生素,故選項正確。
故選:D。
根據人體所需六大營養(yǎng)素的種類、食物來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則,結合題中所給的食譜判斷所含的營養(yǎng)素以及缺少的營養(yǎng)素,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吃得營養(yǎng),吃出健康”是人類普遍的飲食追求,了解均衡營養(yǎng)與合理膳食的原則、各種營養(yǎng)素的食物來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答案】B?
【解析】解: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對于胃酸過多的人應降低其酸性,可食用堿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蘋果的pH為2.9~3.3,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B、玉米粥的pH為6.8~8.0,呈弱酸性、中性或弱堿性,故選項正確。
C、橘子的pH為3.0~4.0,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D、番茄汁的pH為3.5~4.5,小于7,顯酸性,故選項錯誤。
故選:B。
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對于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宜進食的食物應該是顯弱堿性的食物。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是順利解題的關鍵。
5.【答案】D?
【解析】解: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飛濺;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氧氣反應,圖中裝置起洗氣功能時進氣管與出氣管的方向是“長進短出”,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A、根據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
D、圖中裝置起洗氣功能時進氣管與出氣管的方向是“長進短出”。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6.【答案】A?
【解析】解:A、降低溫度,如果蔗糖溶液中無溶質析出,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A錯誤;
B、由表可知,在0~60℃時,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確;
C、60℃時,蔗糖的飽和溶液中不能繼續(xù)溶解蔗糖,但是還能溶解氯化鈉,故C正確;
D、由表可知,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g,故D正確。
故選:A。
A、根據降低溫度,如果蔗糖溶液中無溶質析出,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進行分析;
B、根據在0~60℃時,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進行分析;
C、根據60℃時,蔗糖的飽和溶液中不能繼續(xù)溶解蔗糖,但是還能溶解氯化鈉進行分析;
D、根據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g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
7.【答案】C?
【解析】解:A、活潑金屬能和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但能和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不一定是活潑金屬,比如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能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
B、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鹽酸,需要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來計算,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只有37%左右,將20g濃鹽酸加入80g水中不能配制成所需的稀鹽酸,故選項說法錯誤。
C、喝汽水打嗝是因為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少,氣體從汽水中逸出,通過打嗝排出體外,故選項說法正確。
D、利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因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潔精能除去油污是因為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其除油原理不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A、根據能和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不一定是活潑金屬,比如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能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來分析;
B、根據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只有37%左右,將20g濃鹽酸加入80g水中不能配制成所需的稀鹽酸來分析;
C、根據喝汽水打嗝是因為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少,氣體從汽水中逸出,通過打嗝排出體外來分析;
D、根據利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因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潔精能除去油污是因為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來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類題時要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類推,不能盲目類推,并要注意知識點與方法的有機結合,做到具體問題能具體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A、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碳酸鈣固體,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二氧化碳逸出,固體的質量逐漸減少,但不可能減少至0,故選項圖像錯誤。
B、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使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是溫度降低,一段時間后溫度恢復至常溫,故選項圖像正確。
C、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濃鹽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一段時間,溶質質量減少,故選項圖像錯誤。
D、向一定量稀鹽酸中加水進行稀釋,溶液的酸性減弱,溶液始終顯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選項圖像錯誤。
故選:B。
A、根據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硝酸銨溶于水吸熱,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向一定量稀鹽酸中加水進行稀釋,溶液的酸性減弱,溶液始終顯酸性,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是一道圖像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像。
9.【答案】D?
【解析】解:A、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對比可知左側消耗二氧化碳更多,上升速度更快,故選項說法錯誤。
B、一氧化碳難溶于水,且不和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C、左側生成碳酸鈉,碳酸鈉溶液呈堿性,酚酞變色;右側生成碳酸,遇到酚酞不變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圖可知,左側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溶質是氫氧化鈉,溶劑是水)與右側燒杯中的水體積相等,二者形成對比實驗,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最后左右液面上升速度不一樣,左側快,說明氫氧化鈉確實和二氧化碳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結合U型管的液面變化,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熟練掌握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0.【答案】D?
【解析】解:A、將一定質量的飽和氯化鈉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反應原理為:2NaCl+2H2O?通電2NaOH+H2↑+Cl2↑,堿性增強,溶液的pH逐漸增大,故正確;
B、氯化鈉參與反應,隨著反應進行氯化鈉的質量變小,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減小,故正確;
C、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溶液中氧元素的質量不變,故正確;
D、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溶液的溶質質量減小,溶液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增大,故錯誤。
故選:D。
A、根據溶液的pH與酸堿性的關系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答;
C、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解答;
D、根據溶質質量變小,鈉元素的質量不變解答。
此題是對溶液稀釋時溶液的變化的考查,解題時只要對溶液內部溶質不變溶劑變多的事實進行分析即可。
11.【答案】紅? Fe2+? 貧血? 提供(人體活動的)能量? 鹽? 熟石灰(或消石灰)?
【解析】解:(1)①食醋顯酸性,食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紅色;
故答案為:紅;
②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亞鐵離子被人體所吸收,亞鐵離子為Fe2+,被人體吸收從而有效預防貧血這一疾?。?br />
故答案為:Fe2+;貧血;
(2)糖類在人體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體活動的)能量;
故答案為:提供(人體活動的)能量;
(3)碳酸鉀是由金屬陽離子與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
故答案為:鹽;
(4)若某地區(qū)土壤pH=5.2,土壤呈酸性,可施加氫氧化鈣來改良酸性土壤,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消石灰;
故答案為:熟石灰(或消石灰)。
(1)根據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來分析;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以及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來分析;
(2)根據糖類物質的生理功能來分析;
(3)根據物質的組成與分類來分析;
(4)根據調節(jié)土壤酸堿性的方法來分析。
化學來源于生產、生活,也服務于生產、生活,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關乎我們的生存、健康和社會的發(fā)展,是中考熱點之一。
12.【答案】②③? 燒紙? MgH2+2H2O=Mg(OH)2+2H2↑CaO+H2O=Ca(OH)2? 熱能?
【解析】解:(1)①白醋溶于水,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②冰塊溶于水中,水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屬于水,為純凈物,不是溶液;③面粉難溶于水,不能與水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④味精能夠溶于水,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因此不能形成溶液的是②③;
(2)棉花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灼燒時有燒紙的氣味,肉制品屬于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的羽毛氣味;因此若該肉松為棉花做的“肉松餅”,則有燒紙的氣味;
(3)氫化鎂(MgH2)固體與水反應制取氫氣,同時生成一種堿,根據質量守恒規(guī)律可知,該堿為氫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H2+2H2O=Mg(OH)2+2H2↑;
(4)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放出熱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該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故答案為:
(1)②③;
(2)燒紙;
(3)MgH2+2H2O=Mg(OH)2+2H2↑;
(4)CaO+H2O=Ca(OH)2;熱能。
(1)根據溶液的概念及特點進行分析;
(2)根據棉花、蛋白質的鑒別方法進行分析;
(3)根據題文信息及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4)根據氧化鈣的性質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了溶液的組成、生石灰的性質和用途、蛋白質的鑒別、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時能量的變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相關知識,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即可解答。
13.【答案】3H2SO4+Fe2O3=Fe2(SO4)3+3H2O碳、氫、氧? 脫水?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用稀硫酸除銹的反應是稀硫酸和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H2SO4+Fe2O3=Fe2(SO4)3+3H2O。
(2)濃硫酸滴入蔗糖中,發(fā)現蔗糖逐漸變黑,膨脹為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看起來像“黑面包”,是因為濃硫酸能將物質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說明蔗糖中含有碳、氫、氧元素;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3)長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易變質,在表面或瓶壁上會生成一層白色固體,其變質原因是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為:
(1)3H2SO4+Fe2O3=Fe2(SO4)3+3H2O;
(2)碳、氫、氧;脫水;
(3)Ca(OH)2+CO2=CaCO3↓+H2O。
(1)根據稀硫酸和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來分析;
(2)根據濃硫酸能將物質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來分析;
(3)根據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14.【答案】飽和溶液? 16.7%C降溫結晶? b>a>c?
【解析】解:(1)t1℃時c的溶解度是20g,將15gc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能夠溶解10g,形成的溶液是飽和溶液;此時溶質質量分數為10g10g+50g×100%≈16.7%。
(2)t1℃時,a、c飽和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可能相等,例如溶液質量相等時,也可能不相等,例如溶液質量不相等時。
(3)a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并且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并且隨著溫度降低而增大,t2℃時,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雜質c所用方法是降溫結晶。
(4)現將t1℃時(b的溶解度增大,a、c溶解度相等,因此b的質量分數最大,a、c質量分數相等),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a、b都變成不飽和溶液,質量分數都不變,c溶解度減小,質量分數減小),此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b>a>c。
故答案為:(1)飽和溶液;16.7%。
(2)C。
(3)降溫結晶。
(4)b>a>c。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以判斷配制的溶液質量。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00%。
一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一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可以用降溫結晶或蒸發(fā)結晶的方法分離。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15.【答案】生成白色沉淀? Zn+H2SO4=ZnSO4+H2↑CuSO4+Ca(OH)2=Cu(OH)2↓+CaSO4?
【解析】解:甲為堿,則甲是氫氧化鈣溶液,戊是藍色溶液,則戊是硫酸銅溶液,反應③和④均為置換反應,鋅和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則丁是鋅,鋅和稀硫酸發(fā)生置換反應,則丙是稀硫酸,乙和氫氧化鈣、稀硫酸能反應,則乙是碳酸鈉;
(1)反應①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現象時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為:生成白色沉淀;
(2)反應③是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故答案為:Zn+H2SO4=ZnSO4+H2↑;
(3)反應⑤是氫氧化鈣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反應的方程式為CuSO4+Ca(OH)2=Cu(OH)2↓+CaSO4,故答案為:CuSO4+Ca(OH)2=Cu(OH)2↓+CaSO4。
鋅和稀硫酸能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稀硫酸和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硫酸銅和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結合圖示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常見物質的化學性質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難度。
16.【答案】玻璃棒? D 較多? 4.050mL偏大? 55?
【解析】解:(1)在過濾操作中,把液體轉移到過濾器中,用到的是玻璃棒,因此起到引流作用的儀器是玻璃棒;
(2)過濾時將一張濾紙對折兩次后,展成圓錐形;A、B、C是濾紙的正確的折疊方法,D中的濾紙,接口處出現縫隙,液體會直接的進入下面的燒杯,故不該出現;故選D;
(3)在蒸發(fā)操作中,待蒸發(fā)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應停止加熱,仍需繼續(xù)攪拌,利用余熱將余下溶液蒸發(fā)至干;
(4)②如圖3所示(操作均正確,右盤無砝碼)稱得的氯化鈉質量為4.0g;量取水的體積為50g?4.0g1g/cm3=46mL;根據量筒使用采用“大而近”的原則,應該選擇量程50mL的量筒;
④該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0g50g×100%=8%;寫標簽時,將溶液的名稱寫在上方,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在下方,故該溶液的標簽寫為氯化鈉溶液、8%;圖示如下:;
(5)上述實驗過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會使所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少,溶質質量不變,溶液的質量偏小,將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6)該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0g50g×100%=8%;設需要水的質量為x,30mL×1.1g/mL×8%=(30mL×1.1g/mL+x)×3%,解得x=55g,水的體積為55g1.0g/mL=55mL;
故答案為:
(1)玻璃棒;
(2)D;
(3)較多;
(4)②4.0;50mL;;
(5)偏大;
(6)55。
(1)根據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
(2)根據過濾時濾紙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3)根據蒸發(fā)操作的要求進行分析;
(4)②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根據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計算出需要水的質量和體積;
④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比值;寫標簽時,將溶液的名稱寫在上方,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在下方,據此回答;
(5)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會使所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少,據此分析;
(6)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了氯化鈉與粗鹽的提純,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即可解答。
17.【答案】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NaOH+HCl=NaCl+H2O復分解反應? Cl?? 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HCl、NaCl AD 放熱? 10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解:(1)①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呈紅色,逐滴加入稀鹽酸至溶液變?yōu)闊o色,證明反應發(fā)生,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故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復分解反應;
②由圖可知,來自于稀鹽酸,且反應后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該離子為Cl?,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2)①將稀鹽酸全部緩慢注入燒瓶,根據燒瓶內溶液pH變化曲線可知,c點對應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且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HCl、NaCl;
②b點是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HCl、NaCl;
A、把碳酸鈣固體分別加入b點和c點對應溶液中,碳酸鈣固體與氯化鈉溶液不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鈣固體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生,兩者現象不同,故A正確;
B、銅的金屬活動性小于氫,銅片與氯化鈉和稀鹽酸都不反應,無明顯現象,故B錯誤;
C、硝酸銀溶液與氯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稀鹽酸也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故無法判斷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中是否有HCl,故C錯誤;
D、把氧化銅粉末分別加入b點和c點對應溶液中,氧化銅粉末與氯化鈉溶液不反應,無明顯現象,氧化銅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可觀察到固體溶解,溶液變成藍色,兩者現象不同,故D正確;
故選:AD。
(3)①根據圖5溫度變化曲線可知,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溫度升高,故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
②溫度最高時,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故當加入鹽酸10mL時,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4)小美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邊滴加邊振蕩,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產生,這是因為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實驗中產生氣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為:(1)①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NaOH+HCl=NaCl+H2O;復分解反;
②Cl?;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2)①HCl、NaCl;
②AD;
(3)①放熱;
②10;
(4)Na2CO3+2HCl=2NaCl+H2O+CO2↑。
(1)①根據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滴入無色酚酞試液顯紅色,加入稀鹽酸后溶液變?yōu)闊o色來分析解答;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進行書寫;根據反應特征確定來分析解答;
②根據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來進行分析解答;
(2)①根據c點呈酸性和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分析解答;
②根據加入的物質與c點和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反應產生現象不同來分析解答;
本題考查了中和反應的應用、溶液酸堿性與pH的關系,有一定的難度,在已有知識掌握的同時,還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8.【答案】46.6?
【解析】解:(1)由圖像可得,完全反應時,生成硫酸鋇的質量為46.6g,故答案為:46.6;
(2)設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2SO4溶液的質量是x
BaCl2+Na2SO4=BaSO4↓+2NaCl
??????????? 142 233
???????????? x46.6g
142233=x46.6g?? x=28.4g
則需要硫酸鈉溶液的質量為28.4g÷10%=284g
答:消耗Na2SO4溶液的質量是284g。
(1)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結合圖像得出生成沉淀的質量;
(2)根據沉淀的質量結合反應的方程式計算消耗硫酸鈉的質量。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反應圖像的分析及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能力,有一定的難度。
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中考化學適應性試卷含答案解析,共22頁。
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時代華威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試卷(一)(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推斷題,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時代華威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試卷(一)(含答案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屬于有機物的是, 合理飲食,有利健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