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化學第二次模擬考試卷(全國通用)
化 學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生活現(xiàn)象屬于化學變化是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爛
C. 氣球炸裂
D. 濕衣曬干
【答案】B
【解析】
A、冰雪融化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B、食物腐爛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氣球炸裂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氣球的形狀改變了,屬于物理變化;
D、濕衣服晾干的過程中是水的蒸發(fā),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2.下列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是
A. 熟石灰 B. 硫酸
C. 燒堿 D. 食鹽
【答案】A
【解析】
A、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是一種堿,來源廣泛,可與土壤中的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符合題意;
B、硫酸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C、燒堿是一種堿,但具有強腐蝕性,不符合題意;
D、食鹽顯中性,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 下列實驗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
A. 稀釋 B. 溶解
C. 過濾 D. 蒸發(fā)
【答案】C
【解析】
A、稀釋時玻璃棒作用是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
B、溶解時玻璃棒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C、過濾時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D、蒸發(fā)時玻璃棒作用是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玻璃棒的作用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過濾
故選C。
4. 下列物質屬于氧化物的是
A. O3 B. SO3 C. NaOH D. K2SO4
【答案】B
【解析】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A、O3是單質,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題意。
B、SO3是氧化物,符合題意。
C、NaOH是堿,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題意。
D、K2SO4是鹽,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題意。
因此本題選擇B。
5. 四氯化鈦(TiCl4)可用于冶煉金屬鈦。四氯化鈦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
A. +4 B. -4 C. 0 D. -1
【答案】A
【解析】
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x,因為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則x+(-1)×4=0,x=+4,故選:A。
6.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A. 檸檬汁2.2-2.4 B. 蘋果汁2.9-3.3
C. 番茄汁4.0~4.4 D. 雞蛋清7.6-8.0
【答案】A
【解析】pH<7的溶液顯酸性,且pH的數(shù)值越小,酸性越強,故選A。
7. 下圖是五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③④屬于同一種元素 B. ①②④表示的是原子,③⑤表示的是離子
C. ②③⑤是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 D. ①④對應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F2
【答案】D
【解析】
A、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③④質子數(shù)都是11,屬于同一種元素(鈉元素),選項正確;
B、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①②④表示的是原子,③⑤中質子數(shù)不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的是離選項正確;
C、②③⑤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是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選項正確;
D、①是鈉元素,顯+1價,④是氟元素,顯-1價,對應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F,選項錯誤。
故選D。
8. 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 五氧化二磷:P2O5
B. 銀元素:AG
C. 2個鎂離子:2Mg+2
D. 8個硫原子:S8
【答案】A
【解析】
A、五氧化二磷的化學式為:P2O5,故A選項正確;
B、銀的元素符號是:Ag,故B選項錯誤;
C、兩個鎂離子:2Mg2+,故C選項錯誤;
D、8個硫原子:8S,故D選項錯誤。
故本題選A。
9.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天然氣難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B. 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C. 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于生產鉛筆芯
D. 小蘇打能與鹽酸反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答案】D
【解析】
A、天然氣具有可燃性,所以天然氣可用作燃料,選項錯誤;
B、碳酸氫銨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選項錯誤;
C、石墨較軟,在紙上劃過留下痕跡,所以石墨可用于生產鉛筆芯,選項錯誤;
D、小蘇打能與鹽酸反應,可以消耗鹽酸,所以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選項正確,故選D。
10. 某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后原子的數(shù)目增加
B. 反應后原子的種類增加
C. 反應前后分子的數(shù)目不變
D. 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答案】D
【解析】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故錯誤;
B、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故錯誤;
C、根據(jù)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分子數(shù)目是4,反應后分子數(shù)目是3,故錯誤;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故正確。
故選D
11. 維生素D2(C28H44O)有促進新骨生成和鈣化的功能。下列關于維生素D2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維生素D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96g
B. 維生素D2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28:44:1
C. 1個維生素D2分子由28個碳原子、44個氧原子,1個氫原子構成
D. 維生素D2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
【答案】C
【解析】
A、維生素D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8+1×44+16×1=396,單位是“1”,不是“g”,選項說法不正確;
B、維生素D2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8):(1×44):(16×1) =84:11:4,選項說法不正確;
C、分子由原子構成,1個維生素D2分子由28個碳原子、44個氧原子,1個氫原子構成,選項說法正確;
D、維生素D2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8):(1×44):(16×1) =84:11:4,所以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12. 下列各組離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 , HCO B. Na+、K+、NO、Cl –
C. H+、Na+、OH-、SO D. Ag+、Ca2+、 Cl-、NO
【答案】B
【解析】
【分析】離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溶液中的離子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離子間不能形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A、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
B、Na+、K+、NO、Cl –之間既不能生成沉淀也無氣體或水生成,該組離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C、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不能共存;
D、氯離子和銀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共存;
故選B。
13. 甲、乙試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體,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體,按圖1進行實驗(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中加入的固體是KNO3
B. 0℃時,甲中溶液可能飽和,乙中溶液一定飽和
C. KNO3中含有少量NaCl雜質,可用冷卻KNO3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
D. 40℃時,若使圖1中甲、乙試管內的溶液恰好變?yōu)橄鄳柡腿芤?,甲中加入對應的溶質質量大于乙中加入對應的溶質質量
【答案】C
【解析】
A、0℃時,硝酸鉀溶解度小于氯化鈉溶解度,從40℃降溫至0℃時乙試管有晶體析出,故乙中加入的固體是硝酸鉀,說法錯誤;
B、0℃時,乙中有晶體析出,溶液一定飽和,甲中加入的是氯化鈉,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5.7g,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為3.57g>3g,故甲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說法錯誤;
C、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快速減小,硝酸鉀中含有少量NaCl雜質,可用冷卻硝酸鉀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說法正確;
D、40℃時,硝酸鉀溶解度大于氯化鈉溶解度,若使圖1中甲、乙試管內的溶液恰好變?yōu)橄鄳柡腿芤?,乙中加入的硝酸鉀的質量要更大,故乙中加入對應的溶質質量大于甲中加入對應的溶質質量,說法錯誤。
故選:C。
14. 如果將物質按單質、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分類,如圖中甲、乙、丙、丁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且相連物質之間均能發(fā)生化學反應,下列說法符合圖示要求的是
A. 當甲、乙、丙分別為酸、堿、鹽時,丁可以為碳酸鈉
B. 當丁為鹽酸時,甲、乙、丙可以為銅、硝酸銀、氫氧化鈣
C. 當丁為氧氣時,甲、乙、丙可以為紅磷、葡萄糖、一氧化碳
D. 當甲為氯化銨時,丁可以為氫氧化鈉
【答案】D
【解析】
A、碳酸鈉能夠和鹽酸、氫氧化鈣、氯化鋇分別發(fā)生反應,但是碳酸鈉和氯化鋇都屬于鹽,選項錯誤;
B、當丁為鹽酸時,甲不能是銅,銅是不活潑金屬,與酸不反應,選項錯誤;
C、當丁為氧氣時,甲不可以為紅磷,因紅磷和氧氣都是單質,選項錯誤;
D、當甲為氯化銨時、乙為硫酸時,丙為二氧化碳時,丁可以為氫氧化鈉,因為氯化銨、硫酸、二氧化碳都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物質類別都不同,選項正確。
故選D。
15.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區(qū)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B. 用蒸餾的方法,可以得到凈化程度較高的水
C. 用加肥皂水振蕩的方法,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D. 用食鹽水浸泡雞蛋的方法,可以制得無殼雞蛋
【答案】D
【解析】
A、棉花灼燒有燒紙的氣味,而毛灼燒是燒焦羽毛的氣味,可以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故說法正確;
B、蒸餾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雜質,是凈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故說法正確;
C、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在于所含的鈣鎂離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加入肥皂水,若產生泡沫較多,則是軟水,若產生泡沫較少,則是硬水,能出現(xiàn)兩種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可以鑒別,故說法正確;
D、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食鹽水不能反應,故用食鹽水浸泡可以得不到無殼雞蛋,故說法錯誤。
故選D。
16. 下列圖像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A. 圖①: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分別逐漸加入鋅粉和鐵粉
B. 圖②:氣體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
C. 圖③:將一定濃度氫氧化鈉溶液逐滴加入稀鹽酸中
D. 圖④:通電分解水
【答案】B
【解析】
A、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65 98 56 98
由化學方程式體現(xiàn)的質量關系可知,等質量稀硫酸消耗的鋅的質量更大,圖像錯誤;
B、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壓強變大而變大,圖像正確;
C、pH>7顯堿性,pH=7顯中性,pH
這是一份化學(全國通用)-學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文件包含化學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化學全國通用考試版docx、化學全國通用參考答案docx、化學全國通用答題卡docx等4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學仿真模擬卷(全國通用)(解析版),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質中,屬于溶液的是, 善于歸納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素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卷:化學(全國通用)(答題卡),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