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
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rèn)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
1.本試卷共6頁,包含選擇題[第1題~第13題,共39分]、非選擇題[第14題~第17題,共61分]兩部分。本次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荚嚱Y(jié)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
2.答題前,請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學(xué)校、班級、姓名、準(zhǔn)考證號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相應(yīng)的位置。
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指定區(qū)域填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請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區(qū)域作答。在試卷或草稿紙上作答一律無效。
4.如有作圖需要,可用2B鉛筆作答,并請加黑加粗,描寫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Ni-59 I-127 Cu-64
選擇題(共39分)
單項選擇題:共13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39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利用CaO捕集廢氣中的CO2
B.鼓勵植樹造林,吸收過多排放的CO2
C.將CO2轉(zhuǎn)化為CH3OH,實現(xiàn)CO2的資源化利用
D.研發(fā)新型催化劑將CO2分解為C和O2,并放出熱量
2.下列關(guān)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純水的pH一定等于7
B.水比較穩(wěn)定是由于水分子間存在氫鍵
C. 溫度升高,純水中的c(H+)和c(OH-)增大
D. pH等于4的鹽酸和NH4Cl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3.汽車劇烈碰撞后,安全氣囊中物質(zhì)會發(fā)生反應(yīng):10NaN3 + 2KNO3 = K2O + 5Na2O + 16N2↑,
生成大量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半徑大小:r(N3-) >r(Na+)
B.電負(fù)性大?。害?N) > χ(O)
C.電離能大?。篒1(K) > I1(Na)
D.離子鍵強弱:K2O > Na2O
4.下列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具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是
A.Na能與水反應(yīng),可用于高壓鈉燈
B.NaCl熔點較高,可用于制備燒堿2
C.NaHCO3能與酸反應(yīng),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D.Na2O2受熱會分解,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5~6題
SO2既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工業(yè)制硫酸時在接觸室中以V2O5為催化劑,發(fā)生反應(yīng)2SO2(g) + O2(g) 2SO3(g) ΔH<0。尾氣中的SO2在高溫下可被CO、H2還原為硫單質(zhì),也可被Na2SO3溶液吸收生成NaHSO3溶液。電解NaHSO3溶液時陰極可生成硫單質(zhì)。硫單質(zhì)的熔沸點較低。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V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Ar]3d34s2
B.CO分子中僅含σ鍵
C.H2S的熱穩(wěn)定性比H2O強
D.硫單質(zhì)屬于共價晶體
6.下列化學(xué)反應(yīng)表示正確的是
A.H2S燃燒生成SO2:H2S + O2 eq \(=====,\s\up7(點燃)) SO2 + H2
B.高溫下CO還原SO2:CO + SO2 eq \(=====,\s\up7(高溫)) S + CO2
C.Na2SO3溶液吸收SO2:SOeq \\al(2-,3)+ SO2 + H2O = 2HSOeq \\al(-,3)
D.電解NaHSO3溶液時的陰極反應(yīng):HSOeq \\al(-,3) - 4e-+ 5H+ = S +3H2O
7.下列關(guān)于物質(zhì)制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高溫條件下用CO還原鐵礦石煉鐵
B.將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C.以粗銅為陽極、純銅為陰極,電解精煉銅
D.將NH3、CO2通入飽和食鹽水中制備NaHCO3
8.恒容容器中發(fā)生反應(yīng)4HCl(g) + O2(g)2H2O(g) + 2Cl2(g) Δ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各物質(zhì)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表明該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催化劑可以改變反應(yīng)的焓變
C.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eq \(———————,\s\up6(c2(Cl2)),\s\d6(c4(HCl) ·c(O2)))
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eq \f(n(HCl), n(O2)),HCl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9.工業(yè)上吸收含氟煙氣中的HF并制備Na3AlF6的流程如下:
已知Ka(HF) =6.6×10?4;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吸收”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HF + CO eq \\al(\s\up1(2-),\s\d1(3))= HCOeq \\al(-,3) + F-
B.“吸收”時煙氣自下而上、吸收液自上而下噴淋,有利于HF的吸收
C.“合成”過程中溶液的堿性減弱
D.“過濾”所得濾液可以返回“吸收”過程,循環(huán)使用
10.堿性Na2Sx—空氣二次電池可用于儲能,其放電時工作原理如題10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離子交換膜a為陽離子交換膜
B.放電時Ⅲ室中NaOH溶液的濃度減小
C.放電時的負(fù)極反應(yīng)為2Seq \\al(2-,2) - 2e-= Seq \\al(2-,4)
題10圖
D.使用儲液罐可儲存與釋放更多能量
11.室溫下,下列實驗探究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12.室溫下,H2SO3的Ka1=1.5×10?2,Ka2=1.5×10?7。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aHSO3溶液的性質(zhì)。
實驗1:用pH試紙測量0.1 ml·L?1 NaHSO3溶液的pH
實驗2:向5 mL 0.1 ml·L?1 NaHSO3溶液中滴加0.1ml·L?1 NaOH溶液至pH為8
實驗3:將濃度均為0.01 ml·L?1 NaHSO3和Ba(OH)2溶液等體積混合,產(chǎn)生白色沉淀
實驗4:將濃度均為1.0 ml·L?1的 NaHSO3和CuCl2溶液等體積混合,生成CuCl沉淀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1測得溶液的pH>7 B.實驗2所得溶液中c(SO eq \\al(\s\up1(2-),\s\d1(3)))>c(HSOeq \\al(-,3))
C.由實驗3可知:Ksp(BaSO3)>2.5×10?5D.實驗4中HSOeq \\al(-,3)轉(zhuǎn)化為單質(zhì)S
13.將TiO2、C、Cl2以一定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加入密閉容器中反應(yīng)可生成TiCl4。可能發(fā)生的
反應(yīng)如下:
反應(yīng)Ⅰ TiO2(s) + 2Cl2(g) = TiCl4(g) + O2(g) ΔH1 =172 kJ·ml?1
反應(yīng)Ⅱ C(s) + O2(g) = CO2(g) ΔH2 =-393.5 kJ·ml?1
反應(yīng)Ⅲ 2CO2(g) = 2CO(g) + O2(g) ΔH3 = 564 kJ·ml?1
平衡時容器中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分?jǐn)?shù)隨溫度變化如題13圖所示(曲線a、b表示生成的
CO2或C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a為CO
B.與僅加入TiO2、Cl2相比,碳的加入可提高TiCl4的產(chǎn)率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2 mL 5%的H2O2溶液,分別滴加2滴蒸餾水和2滴0.1 ml·L?1 FeCl3溶液,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
FeCl3能加快H2O2分解
B
室溫下,向0.1 ml·L?1 HCl溶液中加入少量鎂粉,產(chǎn)生大量氣泡,測得溶液溫度上升
鎂與鹽酸反應(yīng)放熱
C
用pH試紙分別測量濃度均為0.1 ml·L?1 CH3COONa溶液與NaCN溶液的pH
比較CH3COO?與CN?結(jié)合H+能力的大小
D
向飽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攪拌,過濾;向洗凈后的沉淀中滴加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體放出
比較Ksp(BaSO4)與Ksp(BaCO3) 的大小
題13圖
C.TiO2(s) + 2Cl2(g) + 2C(s) = TiCl4(g) + 2CO(g) ΔH=-51 kJ·ml-1
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TiCl4的平衡產(chǎn)率增大
非選擇題(共61分)
14.(14分)以硫化銅礦(主要成分為CuS,含一定量的Zn2+、Fe2+)為原料制備粗銅的流程如下:
已知: = 1 \* GB3 ①浸取液中c(Cu2+) 約為0.1 ml·L?1
= 2 \* GB3 ②幾種離子沉淀完全(金屬離子濃度≤10-5 ml·L?1)時的pH:
(1)“浸取”時,CuS轉(zhuǎn)化為S的離子方程式為 ▲ 。
(2)已知CuS難溶于硫酸。溶液中存在CuS(s) Cu2+(aq) + S2?(aq)。“浸取”時采用高壓O2的原因是 ▲ 。
(3)“調(diào)pH”時需控制的pH范圍是 ▲ 。
(4)“過濾1”所得固體X主要成分是 ▲ 。
(5)粗銅中銅含量的測定
步驟1:取0.200 g 粗銅,加入一定量濃HNO3、濃HCl,微熱至粗銅完全溶解后,控
制溶液pH為3~4,加熱除去未反應(yīng)的HNO3,冷卻;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溶液加水定容至250 mL,量取25.00 mL置于錐形瓶中,加入過
量KI溶液,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0.01000 m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
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已知:Cu2++ I? - CuI + I2 , I2 + S2Oeq \\al(2-,3) - S4Oeq \\al(2-,6) + I?(未配平)
粗銅中銅的質(zhì)量分?jǐn)?shù)為 ▲ (寫出計算過程)。
15.(15分)某廢舊鋰電池正極材料中含有LiCO2、LiMnO2以及有機物、碳粉等,以該正極材料為原料可制備CCO3和Li2CO3。
已知:Ksp[C(OH)2]=1.6×10-15,Ksp[CCO3]=1.4×10-13
(1)熱解。將正極材料加熱。LiCO2的晶胞如題15圖-1所示,各離子位于晶胞的頂
點、棱和體內(nèi)。晶胞中C3+的數(shù)目是 ▲ 。
(2)浸出。熱解所得產(chǎn)物含Li+、C3+、Mn3+等,向其中加入H2O2和稀H2SO4,充分反應(yīng),過濾,得到含Li+、C2+、Mn2+的浸出液。H2O2在該過程中的作用為 ▲ 。
離子
Fe2+
Fe3+
Cu2+
Zn2+
沉淀完全的pH
9.6
3.2
6.7
8.2
題15圖-1 題15圖-2 題15圖-3
(3)分離。向浸出液中加入有機萃取劑HA,發(fā)生反應(yīng):C2++2HACA2+2H+,
將CA2萃取入有機相中,HA對金屬離子的萃取率與pH的關(guān)系如題15圖-2所
示。分液后,再從有機相中反萃取得到CSO4溶液的操作是 ▲ 。
(4)制備CCO3。用CSO4溶液與NH4HCO3?氨水混合溶液反應(yīng)制備CCO3,裝置如
題15圖-3所示。分液漏斗中盛裝的溶液為 ▲ ,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 ▲ 。
(5)制備Li2CO3。已知:常溫下,LiOH易溶于水,Li2CO3的溶解度為1.3 g;pH約
為10時,Mn(OH)2完全沉淀。請補充完整制取純度較高的Li2CO3的實驗方案:
?。?)中萃取、分液后的水層溶液(含少量Mn2+), ▲ ,得到純度較高的
Li2CO3。(實驗中可使用的試劑:1.0 ml·L?1NaOH溶液、1.0 ml·L?1 H2SO4溶液、
稀鹽酸、BaCl2溶液、1.0 ml·L?1 Na2CO3溶液)
16.(16分)以Cu/Zn催化劑作陰極,酸性溶液為介質(zhì)。用電化學(xué)法可將CO2轉(zhuǎn)化為CH3OH,
其原理如題16圖-1所示。
(1)陰極生成CH3OH的電極反應(yīng)式為 ▲ 。
電解時陰極會產(chǎn)生一種氣體副產(chǎn)物,其化學(xué)式為 ▲ 。
題16圖-1
(2)目前認(rèn)為該轉(zhuǎn)化過程可能有兩種機理,一種機理會生成中間產(chǎn)物HCOOH(路徑A),另一種機理會生成中間產(chǎn)物CO(路徑B)。兩種機理的部分反應(yīng)路徑如下:全科試題免費下載公眾號《高中僧課堂》
兩種反應(yīng)路徑中,H+在銅表面得電子分別形成H和H-。其中形成H-的路徑是
▲ (填“A”或“B”)。從電負(fù)性的角度說明判斷的理由: ▲ 。
(3)計算機模擬CO2在Cu/Zn催化劑表面發(fā)生路徑A和路徑B的部分反應(yīng)歷程如題16
圖-2所示(TS表示過渡態(tài),*表示吸附在催化
劑表面,圖中未顯示表面吸附的氫原子)。根
據(jù)反應(yīng)歷程推測,在Cu/Zn催化劑表面更易
發(fā)生的是路徑 ▲ (填“A”或“B”),作
出判斷的理由是 ▲ 。
(4)使用Cu/Zn催化劑,改變其他反應(yīng)條件,可通過路徑B在制備CO的同時產(chǎn)生H2。適當(dāng)
減小Cu/Zn催化劑中eq \f(n(Cu), n(Zn))的值,有利于提高
題16圖-2
產(chǎn)物中CO的比例,原因是 ▲ 。
17. (16分)雙溫–雙催化劑(Fe–TiO2–xHy)法可提升合成氨反應(yīng)中NH3的產(chǎn)率。將一定比
例N2、H2混合氣體,勻速通過裝有不同催化劑的反應(yīng)器中發(fā)生反應(yīng):
N2(g) + 3H2(g) 2NH3(g) ΔH =-92.4 kJ·ml?1
NH3的平衡濃度隨體系溫度的變化如題17圖-1所示。
題17圖-1
題17圖-2
(1)體系溫度為495℃,光照條件下,雙催化劑(Fe–TiO2–xHy)會產(chǎn)生溫差。分別
使用雙溫–雙催化劑以及鐵催化劑催化合成氨反應(yīng),可能的機理如題17圖-2所示。
雙溫–雙催化劑法的反應(yīng)過程可描述為 ▲ 。
從化學(xué)反應(yīng)速率和化學(xué)平衡的角度出發(fā),雙溫–雙催化劑法的優(yōu)點是 ▲ 。
合成氨過程中需要不斷分離出氨,原因是 ▲ 。
(2)利用NH3可消除氮氧化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NH3和NO在Ag2O催化劑表面反應(yīng)時,相同時間下,NO生成N2的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題17圖-3所示。
NH3與NO反應(yīng)生成N2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 ▲ ,當(dāng)生成1 ml N2時,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 ▲ ml。
題17圖-3
在500~580 K之間,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NO生
成N2的轉(zhuǎn)化率明顯高于無氧條件,可能的原因是
▲ 。
高二化學(xué)參考答案
評卷說明:
1.所有專業(yè)術(shù)語、化學(xué)用語(符號、化學(xué)式等)錯誤均不得分。
2.化學(xué)方程式中反應(yīng)物或生成物書寫錯誤不得分,未配平、條件未寫+2分。
3.答題中其它合理、規(guī)范的說法和解法均可得分。
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題3分,共39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D 2.C 3.A 4.C 5.A 6.C 7.B 8.A 9.C 10.B
11.D 12.B 13.D
非選擇題(包括4小題,共61分)
14.(14分)
(1)2CuS + O2 + 4H+ =2Cu2+ + 2S + 2H2O (3分)
(2)增大溶解氧的濃度(或增加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1分),提高O2氧化S2-的速率(1分),使CuS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1分)。 (共3分)
(3)3.2 ~ 4.7 (2分)
(4)S、Fe(OH)3(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 (3分)
(5)64%
n(Na2S2O3) = 0.01000 ml·L?1×20.00×10-3 L = 2.0×10-4ml (1分)
2Cu2+ ~ I2~ 2Na2S2O3
n(Cu2+) = n(Na2S2O3) = 2.0×10-4mL (1分)
0.2000g 粗銅中 m(Cu) = eq \f(250,25) ×2.0×10-4mL×64g/ml = 0.128g
粗銅中銅的質(zhì)量分?jǐn)?shù)為 eq \f(0.128g,0.2000g) × 100% = 64% (1分)
(共3分)
15.(15分)
(1)3 (1分)
(2)做還原劑 (2分)
(3)向有機相中加入稀硫酸(1分),調(diào)節(jié)pH約為2(1分),充分振蕩,靜置,分液(1分),得到CSO4溶液。(共3分)
(4)NH4HCO3?氨水溶液 (2分)
HCOeq \\al(-,3) + NH3·H2O + C2+ eq \(===,\s\up7(△)) CCO3↓ + NHeq \\al(+,4) + H2O (不寫加熱條件不扣分)
或COeq \\al(2-,3) + C2+ === CCO3↓ (3分)(5)邊攪拌邊加入1.0 ml·L?1 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溶液pH約為10,充分反應(yīng),過濾,(1分)向濾液中加入足量1.0 ml·L?1 Na2CO3溶液,充分反應(yīng),過濾,(1分)洗滌2~3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濾液,加入稀鹽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無沉淀產(chǎn)生(1分),將所得固體干燥(1分)。(共4分)
16.(16分)
(1)CO2 + 6e-+ 6H+ = CH3OH + H2O(3分) H2(2分)
(2)A(2分) O的電負(fù)性比C強,C略帶正電荷,易與帶負(fù)電荷的H-結(jié)合。(2分)
(答到“C略帶正電荷”1分,答到“與H-結(jié)合”1分 )
(3)A(2分) 路徑A的活化能較低,反應(yīng)速率更快。(2分)
(4)從路徑B可看出,H+在Cu表面得電子生成H(1分),進而生成H2(1分);CO在Zn表面生成(1分)。(共3分)
17.(16分)
(1)N2、H2在溫度較高的Fe表面共價鍵斷裂生成N、H,隨后N、H在溫度較低的TiO2–xHy表面生成NH3。(3分)
(答到“共價鍵斷裂”1分,答到“溫度差異”1分 )
N≡N在溫度較高的Fe表面獲得更多能量,斷裂生成N速率加快,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應(yīng)速率(2分);
(答到“獲得更多能量”1分,答到“斷裂生成N速率加快”1分 )
合成氨的正反應(yīng)為放熱反應(yīng),TiO2–xHy表面較低的溫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動,有利于提高NH3的平衡產(chǎn)率。(2分)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1分);利于N2、H2循環(huán),提高NH3產(chǎn)率(1分)(共2分)
(2)6NO+4NH3 eq \(\s\d6(高溫),=====,\s\up7(Ag2O)) 5N2+6H2O (3分) 2.4 (2分)
在溫度為500~580K時,有氧條件下NO與O2反應(yīng)生成NO2,更易與NH3反應(yīng),NO轉(zhuǎn)化率明顯增加 (2分)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2-2023學(xué)年高二化學(xué)上學(xué)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 Ni-59 I-12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下列有關(guān)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2022-2023學(xué)年高二下學(xué)期開學(xué)考試化學(xué)試題(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工業(yè)流程題,實驗題,原理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揚州市2022-2023學(xué)年高一化學(xué)下學(xué)期開學(xué)考試試卷(Word版附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2,4時,有利于SO2的脫除,2×10-2 g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