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掌握表達方式與結構技巧,重點是描寫和抒情兩種。2.掌握表達技巧題的審答規(guī)范。
活動一 賞析描寫、抒情與結構三種表達技巧
描寫就是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段(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樸素直白的對話),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這是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描寫的作用是再現(xiàn)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具體化。它所追求的表達效果是用文字繪形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客觀事物的“樣子”,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根據(jù)對象不同,描寫主要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兩類。
1.景物描寫其技巧主要有:(1)寫景角度:①觀察順序,如由近及遠、由外至內、由高到低等;②感官角度,如視聽結合、味覺與觸覺等;③色彩角度。(2)描寫方法,主要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白描、細節(jié)描寫等。(3)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等。
請判斷下列詩句的描寫角度或手法。
觸覺、視覺、聽覺結合,側面烘托
2.人物描寫人物描寫技巧同散文、小說中描寫一樣,有正面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及細節(jié)描寫)、側面描寫(通過他人與環(huán)境襯托)等。就古詩而言,更看重動作、肖像、細節(jié)描寫與環(huán)境烘托。
請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描寫手法。
中國古典詩歌絕大部分是抒情詩,非常注重抒情,而且抒情手段極多,主要分兩類: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是間接抒情,可以細化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諷(傷)今、用典抒情,這一點同表現(xiàn)手法有重合之處。
請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抒情方式(如是間接抒情,則要指出具體的抒情方式)。
古詩之美,內在的是其意境和神韻,外在的是其辭采、聲律和結構。美的主題,必須憑借美的組織形式,才能激發(fā)出審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結構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它既體現(xiàn)了詩人的寫作思路,又承載著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鑒賞詩歌,除了賞析語言技法之外,我們還要了解詩歌的一般結構特點,以便快速敏銳地整體把握詩歌。古典詩歌的思路大都是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而近體詩的結構是:起—承—轉—合。
(說明:像伏筆鋪墊、首尾呼應等技巧,古詩也用)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任務。過秦樓·秋夜周邦彥水浴清蟾①,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②。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書遠。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③。梅風地溽④,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⑤,情傷荀倩⑥。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shù)點。
注?、偾弩福褐复髟?。②更箭:即更漏,漏壺中立箭表示時間。③勻染:傅粉施朱,即梳妝打扮。④梅風地溽:梅雨季節(jié)的風含潮氣,地面濕潤。⑤江淹:南朝文學家,傳說被收五色筆后,再無佳作。⑥荀倩:三國時魏人,妻亡后,因悼亡傷心,歲余亦故去。
鑒賞 這是一首即景思人之作。先寫秋夜之景:夜空里一彎新月,涼風使樹葉晃動,街頭人馬聲已歸于沉寂。這喚起主人公對美好往事的回憶,當年憑欄閑看她的嬌憨可愛,歷歷在目。又轉寫今日孤獨,離別后天各一方,音信阻隔,連夢也無。又寫所思之人:自別離后怕梳妝,鏡里容顏日瘦,“梅風”三句在景語中進一步表述人生來都要自然老去的不可抗拒。接下來說自己為了所思之人而傷感,只能數(shù)著稀落的星星發(fā)呆。此詞深婉纏綿地表現(xiàn)了男子思念情人的細膩真情,很有意識流的色彩。
右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合文本填出空缺內容。
答案?、賴@雙方時空兩隔?、诩讶藙e后憔悴?、壅l信相思之苦
精讀這一篇,學通這一類
這首詞結構精巧,變化豐富,請賞析這首詞的結構藝術。
答案?、偈孜埠魬?。以秋夜月色皎潔、涼風習習的風景起,以銀河朦朧,稀星點點收尾,首尾呼應,全詞渾然一體。②虛實對照(對比手法)。先想象和佳人共享的美好時光,再寫“人今千里”的無情現(xiàn)實;上闋寫過去秋夜的美好,下闋寫溽暑梅雨的難熬,兩相對照,增強了詞的感染力。③時空轉換。上闋先寫秋夜此時,后回憶以前游子佳人共度的快樂時光,然后又回到秋夜無眠的愁苦現(xiàn)實。下闋最后回到眼前秋夜觀星的現(xiàn)實,拓展了詩歌的境界。
④過渡巧妙。上闋結尾寫到“嘆年華”,下闋開頭寫到“空見說”,由想象佳人憔悴入筆,上下闋情感打通。⑤以景結情?!暗骱佑跋拢€看稀星數(shù)點”,寫出詞人夜久獨立之情狀,令人回味無窮。⑥照應標題?!八∏弩福~喧涼吹”,“明河”“稀星”等處,點明題目中“秋夜”之意,整首詞和題目融為一體。
活動二 掌握表達技巧題的審答規(guī)范
表達技巧題審題要審出以下要點:(1)題型:明考/暗考。所謂明考題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達技巧,題干中明確含有“藝術技巧”“修辭手法”“抒情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信息。這是主要題型。所謂暗考題型,就是題干中不直接含有“藝術技巧”“表達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寫”“怎樣寫”“如何表現(xiàn)”“賞析”等用語來提問。對于暗考題型,答題時必須有表達技巧。
(2)角度:大/小或寬/窄。大角度是指很寬泛地鑒賞,不明確鑒賞的具體角度,常用“表達技巧”“藝術手法”“藝術特色”“手法”之類的用語;小角度是指明確鑒賞角度,如“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技巧”“抒情特色”等具體角度。大角度,要從幾個角度入手,優(yōu)先考慮某個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確,不能亂答:問“修辭手法”,不能答“表現(xiàn)手法”;問“表現(xiàn)手法”,不能答“修辭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錯角度。
(3)范圍:整體/局部?!罢w”是指題干問的是全詩的表達技巧,“局部”則是指詩(詞)的某聯(lián)(片)某句。范圍不同,優(yōu)先考慮的表達技巧的順序也不同。整體為: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結構技巧。局部為: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4)數(shù)量:多/少。即要分清楚題干中的“一”與“些(多)”、“主”與“次”的區(qū)別。題干中說“哪種”,只能答一種;題干中說“哪些”,則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題干中說“主要(突出)”,則一般只答出一種,至多兩種。因此,要求答一種的,絕不能多答;要求答多種的,絕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絕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這樣才能確保答題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請根據(jù)下面題干要求,填寫表格內容,寫出審題背后隱含的信息。
明考 大 整體 多
明考 小 整體 少
暗考 大 整體 多
明考 大 局部 多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任務。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岑 參年紀蹉跎四十強,自憐頭白始為郎。雨滋苔蘚侵階綠,秋颯梧桐覆井黃。驚蟬也解求高樹,旅雁還應厭后行。覽卷試穿鄰舍壁,明燈何惜借馀光?[注]
注 《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br/>鑒賞 這首詩當作于廣德元年(763)秋岑參始為祠部員外郎時,是岑參因官職低微而轉求從軍的干謁之詩。詩人先寫自己“四十”始“為郎”,有自傷身世之感。接著“雨滋苔蘚侵階綠,秋颯梧桐覆井黃”兩句,使他悟到,沒有外力的作用,沒有他人的提攜,要想使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實現(xiàn),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走“干謁”這條道路了。干謁在當時是很普遍的求官方式。那么向何人獻詩進行干謁呢?岑參想到的是李進?!绑@蟬也解求高樹,旅雁還應厭后行”明白地表達了自己欲選調之意。李進雖為宗室,官大品高,然他“好從當時賢士游”,且好“赒人之急”,何況岑參亦非等閑之輩,因而同府共事,彼此慕名結識、相為友善,已是自然之事了。尾聯(lián)運用鑿壁偷光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希望得到李進提攜的心愿。
答案?、偻聪ь^白,才做郎官?、诖笱泔w行,嫌居末尾?、坭彵谝?,讀書勤學
1.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僦笔阈匾?。首聯(lián)“蹉跎”“自憐”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慨嘆。②借景抒情。頷聯(lián)借寫秋景,表達了歲月蹉跎的悲涼之意。③用典抒情。尾聯(lián)運用鑿壁偷光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攜的心愿。
2.請賞析頷聯(lián)寫景的作用。
答案 ①描寫秋夕讀書的清幽環(huán)境,照應題目;②烘托歲月蹉跎的傷感之情;③為下文言志抒情做鋪墊。
3.請賞析頸聯(lián)的妙處。
答案 觸景生情,以“驚蟬”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仕途求進的愿望。
賞析表達技巧題一般分為三個步驟:點(點明技巧名稱)+釋(解釋技巧運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其中首尾步驟最重要。1.精準判斷表達技巧(1)立足整體。即把所給的判斷材料當作一個整體來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個片段。如判斷“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所用的表達技巧,就不能單看“城中桃李愁風雨”這句而認為是“擬人”,而應把兩句連成一個整體看,則為“對比”。
(2)把握關系。關系即詩詞中材料和材料之間的相互組合關系。因為詩詞講究簡潔、凝練,又受詩句長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間的關系更多地體現(xiàn)為詩句之間的組合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寫作技巧,即表達技巧。這樣看來,幾乎所有的表達技巧都表現(xiàn)為“關系”:借景抒情是景與情的關系,托物言志是物與志的關系,動靜結合是動與靜的關系,對比是甲與乙的關系,襯托是主與次的關系,虛實結合是虛與實的關系。因此,善于抓住這些關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
2.精準分析表達效果(1)緊扣目的。所有的表達技巧都是為表達目的服務的,“表達技巧+表達目的”就等于表達效果。在具體詩歌中,表達目的包括寫景、狀物、造境、寫人、敘事、抒情等方面。所謂賞析表達效果,就是運用這種技巧,看它寫出了什么樣的景,使景物描寫得如何;描繪了什么樣的事物,使該事物形象如何,營造出了什么樣的意境;刻畫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達得如何。在眾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幾乎所有的表達技巧都與抒情有聯(lián)系,幾乎所有的表達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無論分析哪種目的,都不可籠統(tǒng),應緊扣詩歌內容賞得具體,細致,深入。
(2)緊扣技巧。不同的表達技巧有著不同的表達效果。如比喻、擬人重在生動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發(fā)委婉含蓄,反襯、對比達到突出強調之效果。因此,賞析表達效果在緊扣詩歌本身的同時,必須兼顧表達技巧的自身效果。而這部分效果多以術語形式出現(xiàn),如生動逼真、自然貼切、新奇別致、耐人尋味、含蓄蘊藉、意境深遠、別開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雖說在使用這些術語時有貼標簽之嫌,但必要的“標簽”有時還是要貼的。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游襄陽①懷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巖巖,漢水碧湯湯。秀氣結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諷②遺文,思人至其鄉(xiāng)。清風無人繼,日暮空襄陽。南望鹿門山,藹若有余芳。舊隱不知處,云深樹蒼蒼。
注?、傧尻枺好虾迫坏墓枢l(xiāng),后孟浩然隱居于鹿門山。②諷:背誦。
1.“清風無人繼,日暮空襄陽”兩句是如何表達懷人之情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偾熬渲笔阈匾?,表達了詩人對無人繼承孟浩然的情操、詩風的感傷;②用“清風”喻孟浩然之風韻,表達了詩人對孟浩然的欽慕、景仰之情;③后句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前賢不再的落寞。
2.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表達對孟浩然的追懷之情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僖跃耙r情(情景交融)。楚山連綿,碧色不斷;漢水湯湯,清波浩蕩。開篇明為寫景,其實景中有情,青山綠水的靈氣孕育了孟浩然的詩作,他的詩作也同樣使楚山、漢水增色,寥寥幾筆,便傳達出詩人對孟浩然詩文風格與成就的高度贊譽以及對其人的追懷。②通感。詩人南望鹿門山,只見鹿門山上草木郁郁蔥蔥,似有芬芳,“余芳”本應嗅到,詩人卻望到了,運用通感的手法,寫出了孟浩然的悠然暢逸之氣已凝聚在隱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孟浩然人品與詩風的追懷。③以景結情。本詩以觸目所見霧靄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孟浩然詩風后繼無人的傷感、失落,更見出詩人對孟浩然的追懷。
(2019·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投長沙裴侍郎杜荀鶴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垂綸雨結漁鄉(xiāng)思,吹木風傳雁夜魂。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 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愿去尋找捷徑。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受恩必報”錯。詩歌尾聯(lián)表達的詩人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是,接受恩惠需要有理由,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
2.詩歌的頸聯(lián)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lián)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偾楦斜磉_:頸聯(lián)所寫場景是詩人孤高耿介情懷的形象化表達,可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詩人的心志。②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jié)奏,使整首詩有委婉從容之致。
作答此題,需要結合頸聯(lián)中兩個具體場景,聯(lián)系全詩分析其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的作用。頸聯(lián)的兩個場景,一是雨中垂釣引發(fā)鄉(xiāng)思,二是秋夜中風吹木葉聲陣陣傳來。這兩個場景將詩人孤高耿介的情懷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給讀者以直觀感受。結構上,詩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場景描寫,可以使詩歌的節(jié)奏得以舒緩,使詩歌顯得委婉從容。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①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橋。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俦驹娮饔陂_成四年,當時杜牧在宣州為官,即將離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進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潛山)赴任。②九華山:在池州青陽西南,為宣州去舒州的必經(jīng)之處。③清弋江:長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色調明快,筆觸簡潔,交代了送行時間和環(huán)境,勾畫出一幅“春 郊送別圖”。B.頷聯(lián)通過“云遮寺”“柳拂橋”這些景物,點明了詩人離任歸京途中 所見之景。C.裴坦剛中進士,將前往舒州為官,他像鴻雁那樣展翅高飛,躊躇滿志, 春風得意。D.頸聯(lián)“君意如鴻”“我心懸旆”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了友人與詩人分 別時的不同心境。
頷聯(lián)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見之景,并不是“詩人離任歸京途中所見之景”。
4.本詩前兩聯(lián)是如何寫景的?分析其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答案 (1)如何寫景:①虛實結合。首聯(lián)寫江南早春陽光明媚、芳草鮮美的景象,是實寫。頷聯(lián)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經(jīng)過九華山的景象,是虛寫;下句寫兩人分別時的場景,是實寫。②遠近結合。首聯(lián)寫江南早春陽光明媚、芳草鮮美的景象,是近景。頷聯(lián)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經(jīng)過九華山的景象,是遠景;下句寫兩人分別時的場景,是近景。(2)作用:反襯(或以樂景襯哀情)。前四句通過描寫江南早春明麗和煦的美景,反襯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離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悵不安之情。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賀新郎·九日劉克莊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發(fā)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無跡。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注?、倥I剑糊R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終有一死而凄涼落淚。②南朝狂客:孟嘉。晉孟嘉為桓溫參軍,曾于重陽節(jié)登龍山,風吹帽落而不覺。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三句先以“湛湛長空黑”烘托出胸中塊壘,通過對風雨交加環(huán)境的 描寫,表達出詞人憂慮國事、痛心神州陸沉的悲憤之情。B.“白發(fā)書生”是詞人自指,詞人既是為神州殘破沉淪傷心灑淚,也是 聯(lián)想到齊景公牛山落淚,想到自己生命終將逝去而滴淚。C.“少年”三句遙接“老眼平生”,折筆追敘少年時代的豪興與才情。 但是目前卻青春已逝,壯志成空,進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國之恨。D.詞人最后目送飛鴻北去,抒發(fā)對故土的思戀?!叭瘴髂洹卑抵改纤螄? 勢危殆,振興無望。以天際廣漠之景物作結,與首句呼應,意余言外。
“想到自己生命終將逝去而滴淚”說法錯誤。詞人落淚的原因并不是“想到自己生命終將逝去”,“盡凄涼、不向牛山滴”意為:絕不會像曾經(jīng)登臨牛山的古人一樣,為自己的生命短暫而悲哀飲泣。
6.詞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現(xiàn)自己的家國情懷?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答案?、俳杈笆闱?或借助景物描寫)。開篇描寫交織著斜風細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間描寫登樓所見的點點秋色,結尾描寫大雁遠飛、斜陽西沉,都表達了詞人對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憂憤之情。②用典。反用齊景公登牛山為個人生命短暫流淚的典故,表現(xiàn)詞人心憂中原的愛國情懷;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譴責當時文人不顧國家多難,只想效法魏晉風流的狂客行徑,表現(xiàn)詞人對國破家亡的現(xiàn)狀憂心如焚又無能為力的心情。③對比。少年的才華橫溢與如今的才氣凋盡形成對比,表現(xiàn)青春已逝壯志成空,進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國之恨;將自己對家國的憂心與當時文人不顧家國現(xiàn)狀,仿效魏晉名士的狂放不羈形成對比,表現(xiàn)救國無望的無可奈何。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新亭渚別范零陵云①[南北朝]謝朓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②。云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方籍,茂陵將見求③。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
注 ①新亭:在今南京市南。零陵:南齊郡名,今湖南省零陵縣北。②張樂:相傳古時黃帝曾在洞庭奏《成池》之樂。瀟湘:水名。娥皇、女英曾追隨舜前往南方而死于湘水。③廣平:晉人鄭袤做廣平太守有政績,為百姓所愛,臨去,百姓戀慕涕泣。茂陵句:漢司馬相如謝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書,及至,已卒。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三、四句寫暮云去野,江水回流,既寫去留兩地之間的美景,同時又 回應前句,空間流轉間牽帶著情感慢慢流出。B.五、六句,一寫詩人自己岸邊立馬,悵然若失;一寫友人在江中放下 船槳,猶豫不舍,場面描寫具有畫面感。C.七、八句分別用鄭袤和司馬相如的典故,前者表達對友人官途的祝福, 后者則流露出對個人遭遇的傷感,情感深沉。D.結尾兩句寫詩人悵然獨立新亭,望著滔滔江水,對友人的萬般“心事” 此刻全都消散,以此凸顯別離之痛的深刻。
“對友人的萬般‘心事’此刻全都消散,以此凸顯別離之痛的深刻”錯。萬般“心事”有對友人離去的不舍,也有對自己遭遇的傷感,比較豐富。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賞析表達技巧(一)——精準判斷,精析效果課件PPT,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賞析表達技巧一,學案56,復習任務,考情微觀,知識圖要,比喻擬人,點撥關鍵,微積累,古詩中常見的借代物,常見典故含義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賞析表達技巧(二)——精準判斷,精析效果課件PPT,共5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賞析表達技巧二,見學案56,以動襯靜,虛實結合,高低結合,側面描寫,繪聲繪色,細節(jié)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 課時57 賞析表達技巧(二)——精準判斷,精析效果(精品課件),共5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賞析表達技巧二,見學案56,以動襯靜,虛實結合,高低結合,側面描寫,繪聲繪色,細節(jié)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