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第十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
期末地理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地球處于太陽系中,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與太陽息息相關。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的M天體可能是(???)
A.月球或金星 B.木星或金星 C.金星或水星 D.火星或水星
2.與地球相比,天體M沒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沒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和液態(tài)水
②沒有復雜多變的天氣現(xiàn)象
③距日較近,表面溫度較高
④體積和質量很小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答案】1.C????2.D

【解析】1.讀圖可知,M天體圍繞太陽運行,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公轉軌道以內,故M天體可能是水星或金星,C正確。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A錯誤。木星、火星位于地球公轉軌道以外,BD錯誤。故選C。
2.讀圖,結合所學可知,M天體無生命的根本原因是距日較近,表面溫度高,沒有適宜的溫度和液態(tài)的水,也沒有適宜生命呼吸的大氣,①③正確,D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如果M是金星,體積和質量與地球相差不是很大,有大氣分布,也有天氣變化,②④錯誤,ABC錯誤。故選C。
【點睛】太陽系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水星、金星的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公轉軌道以內,為地內行星。適宜的溫度、適合的大氣成分和大氣厚度、液態(tài)水為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條件。
圖為某地層剖面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古生代末期,發(fā)生的滅絕事件是(???)
①蕨類植物明顯衰退②古老的兩棲類滅絕③恐龍滅絕④原始魚類滅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3.D????4.B

【解析】3.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為古生代早期地層;含魚類化石的地層為古生代中期地層;含恐龍化石的地層為中生代地層;含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層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層。所以①為中生代地層;②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層;③④均為古生代地層。故選D。
4.根據(jù)所學知識,恐龍繁盛于中生代,因此恐龍滅絕出現(xiàn)于中生代,③錯誤,排除。①②④均正確。B正確,ACD錯誤。因此,本題應選B。
【點睛】地質時期生物的演化發(fā)展簡史大概是:原始的藍細菌、藻類—埃迪卡拉動物群—小殼動物群—澄江動物群—寒武紀生命爆發(fā),三葉蟲等原始節(jié)肢動物繁盛—半索動物出現(xiàn),魚類出現(xiàn),腔腸動物繁盛,海洋節(jié)肢動物開始衰落,頭足類、腕足類出現(xiàn)—泥盆紀植物登陸,之后節(jié)肢動物登陸,魚類登陸—兩棲動物及原始爬行動物出現(xiàn)—爬行動物繁盛,海洋中魚類繁盛,陸地蕨類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龍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龍絕滅,爬行動物衰落,菊石絕滅,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出現(xiàn)—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類出現(xiàn)。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升空,于7月25日在距離地球約400千米的高空成功與空間站對接。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太空授課。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太空教師”所處的大氣層(???)
A.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線 B.獲得的地面輻射少,氣溫低
C.大氣逆輻射作用弱,晝夜溫差小 D.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
6.問天實驗艙在升空過程中(???)
A.外部空氣密度越來越小,氣壓越來越低 B.依次經(jīng)過高層大氣、平流層、對流層
C.氣溫經(jīng)歷一升一降一升一降的過程 D.在距地面30千米處遇到復雜多變的天氣

【答案】5.D????6.A

【解析】5.由材料可知,空間站距離地面400km,位于高層大氣。臭氧位于平流層,A選項錯誤;由示意圖可得高層大氣隨海拔升高氣溫先降低后升高,B選項錯誤;空間站所處大氣層稀薄,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氣溫高,夜間大氣逆輻射作用弱,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晝夜溫差應該大,C選項錯誤;高層大氣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D選項正確。故選D。
6.問天實驗艙在升空過程中,分別經(jīng)歷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離地球距離逐漸變遠,空氣逐漸變得稀薄,外部空氣密度逐漸降低,氣壓越來越小,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升空過程中,氣溫應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后升高的一個過程,C選項錯誤;距離地面30km處為平流層,平流層中大氣狀況穩(wěn)定,為晴朗天氣,D選項錯誤。故選A。
【點睛】低緯度和高緯度的對流層高度不一樣。低緯度地區(qū)受熱多,對流旺盛,因此對流層的高度高(約17~18千米);而高緯地區(qū)受熱較少,對流活動較弱,所以對流層的高度低(約8~9千米)。
海子寫過一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現(xiàn)在影視劇中往往讓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風吹拂下讓頭發(fā)向后飄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樂心情。甲、乙兩圖分別是“北半球某濱海地區(qū)海陸環(huán)流圖”和“氣溫變化特征圖”。完成下面小題。

7.甲圖中氣溫最高和氣壓最低的分別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① D.④②
8.為了完成女主角頭發(fā)向后飄逸的場景,如果你是導演,你會選擇什么時間段完成拍攝(???)
A.16時至次日9時 B.9時至16時 C.18時至次日6時 D.6時至18時

【答案】7.D????8.B

【解析】7.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圖中①處氣溫高于②處,④處氣溫高于③;且④處氣流垂直上升表示近地面受熱,①處氣流下沉表示近地面冷卻,④處氣溫高于①處;故④處氣溫最高。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圖中②處氣壓低于①處,③處氣壓低于④;空氣從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因此②處氣壓低于③處;故②處氣壓最低。由此得出答案選D。
8.由材料“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風吹拂下讓頭發(fā)向后飄逸”可知,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即近地面氣壓海洋高于陸地。熱力環(huán)流的過程為:近地面溫度高,氣體膨脹上升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近地面溫度低,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大氣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流向低壓。因此當海洋溫度低于陸地時,吹海風,女主角面朝大海,頭發(fā)向后飄逸。由圖乙可知,在9時至16時時海洋溫度低于陸地。故選B。
【點睛】在熱力環(huán)流中,受熱的區(qū)域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而受冷的區(qū)域空氣冷卻下沉,并造成水平方向的氣壓差,從而驅動空氣流動?!昂j戯L”的形成是由于海水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海水比熱容大,升溫和降溫都較慢,而陸地比熱容小,升溫和降溫都較快。白天,陸地和海洋共同升溫,陸地比熱容小,升溫快,陸地溫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陸地上形成低壓,而海洋上形成高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稱為“海風”。晚上,陸地和海洋共同降溫,陸地降溫快,陸地溫度比海洋低,此時陸地為高壓,海洋為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稱為“陸風”。
如圖為北半球氣壓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風向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代表等壓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若P代表水平氣壓梯度力,則圖中Q、M、N三個箭頭分別代表(???)
A.摩擦力、地轉偏向力、風向 B.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風向
C.地轉偏向力、風向、摩擦力 D.風向、摩擦力、地轉偏向力
10.若圖中等壓線數(shù)值不變且分布在高空,則(???)
A.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大 B.風速變快 C.地轉偏向力不變 D.摩擦力變大

【答案】9.D????10.B

【解析】9.圖中表示北半球,甲、乙、丙代表等壓線,P垂直于等壓線,應是水平氣壓梯度力,Q相對于水平氣壓梯度力來說向右偏轉,且與等壓線斜交,應是風向;M與風向相反,應該是摩擦力;N與風向垂直,應該是地轉偏向力,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0.若圖中等壓線數(shù)值不變且分布在高空,則水平氣壓梯度力不變,A錯誤;摩擦力變小,D錯誤;風速變快,B正確;地轉偏向力變大,C錯誤。故選B。
【點睛】大氣的水平運動---風:1、風向:①高空風向:平行于等壓線;②近地面風向:斜交于等壓線。2、風速:①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正相關,同一幅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②摩擦力:負相關:一般而言高空風速大于地面;洋面風速大于陸面。③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影響風向。3、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閱讀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br /> ②其杭人有一等無賴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涼傘、紅綠小傘兒,各系繡色緞子滿竿,伺潮出海門。百十為群,執(zhí)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戲,或有手腳執(zhí)五小旗浮潮頭而戲弄。
——《夢粱錄》
11.①描述的是(???)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風暴潮
12.引起②描述的海水運動的主要力量來源是(???)
A.風 B.太陽輻射 C.月球和太陽的引力 D.海底地震

【答案】11.A????12.C

【解析】11.“水何澹?!笔桥陌独耍昂椴ㄓ科稹笔秋L力引起的波浪。因此①描述的是海浪,選A。
12.“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錢塘潮景觀,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陽的引力,風和太陽輻射都不是其主要的力量來源,海底地震不是引起錢塘江大潮的原因。因此選C。
【點睛】錢塘潮指發(fā)生在錢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fā)生的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xiàn)象。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讀下面兩幅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左圖中四曲線能正確表示170°W某海區(qū)海水垂直溫度變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右圖中正確表示海洋表面鹽度隨緯度分布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A????14.D

【解析】13.結合所學可知,海水溫度隨深度增加降低,且大致在1000米以上溫度降低幅度較大,1000米以下溫度降低幅度很小。對照圖中四條曲線,①對,②錯,即A正確,B錯誤;③、④表示隨深度增加水溫上升,CD錯誤。故選A。
14.結合所學可知,鹽度分布規(guī)律曲線呈雙峰值形態(tài),從南北兩個副熱帶海區(qū)向兩側的高緯和低緯減小,結合圖中四條曲線和世界大洋的鹽度值可知,④曲線正確表示了海洋表面鹽度隨緯度分布規(guī)律,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海水表層鹽度分布規(guī)律:自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qū)向兩側的高緯度、低緯度海區(qū)遞減。其中副熱帶海區(qū)地處副熱帶高壓帶,蒸發(fā)大于降水,因此鹽度較高;赤道附近海區(qū)地處赤道低壓帶,降水大于蒸發(fā),因此鹽度較低;自副熱帶向高緯度海區(qū),溫度逐漸降低蒸發(fā)逐漸減少,鹽度也逐漸降低。
圖為我國某地貌景觀素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5.圖示地貌(???)
①迎風坡坡度陡????????②背風坡坡度陡????????③為風成地貌????????④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若圖中箭頭代表北,則該地的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A.西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答案】15.C????16.B

【解析】15.圖示地貌為新月形沙丘,主要發(fā)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為風力沉積作用形成,迎風坡為緩坡,背風坡為陡坡,故②③正確,①④錯誤。所以選C。
16.圖示為新月形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圖中A坡坡度緩,為迎風坡,其朝向東南方向,說明該地主導風向為東南風,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所以選B。
【點睛】由于沙堆使地面起伏,風沙流經(jīng)過沙堆時,使近地面風速發(fā)生變化,從而使氣壓分布不同。在沙堆頂部,風速較大,空氣壓力較??;在沙堆的背風坡,風速較小,空氣壓力較大。從沙堆頂部和繞過沙堆兩側來的氣流在沙堆背風坡產(chǎn)生渦流,并將帶來的沙粒堆積在沙堆后的兩側,在沙堆背風坡形成馬蹄形小洼地。如果風速和沙量繼續(xù)加大,沙堆背風坡的小凹地將進一步擴大,從沙堆頂部和兩側帶來的沙粒在渦流的作用下不斷堆積在沙堆后部的兩側,形成幼年型新月形沙丘。幼年型新月形沙丘進一步擴大增高,使氣流通過它的頂峰附近和背風坡坡腳時,產(chǎn)生更大的壓力差,從而在背風坡形成更大漩渦,使原有淺小馬蹄形洼地擴大,從迎風坡吹越沙丘頂?shù)牧魃?,只在沙丘頂部附近的背風坡處堆積,沙粒堆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再被渦流吹向兩側堆積,這時就形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17.下圖示意某小區(qū)域地形圖(單位:米)。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較大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詳解】根據(jù)等值線分布“凸低為高,凸高為低”原則,圖中甲、乙位于山谷附近,可能有河流發(fā)育,且乙位于陡崖附近,可能發(fā)育有瀑布;丙、丁位于山脊線附近,無河流發(fā)育,不可能形成瀑布,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

18.短生命植物是生長在干旱荒漠地區(qū),能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來臨之前即可完成開花結果等生命周期的一類植物。據(jù)此短生命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是(???)
A.莖上開花 B.根系較深 C.葉面寬大 D.植株矮小
【答案】D
【詳解】根據(jù)材料信息"短命植物是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來臨之前即可完成開花結果等生活周期的一類植物"可知,短命植物生長期內,土壤嫡情較好,為短命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條件,無需像旱生植物那樣將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層內,即可獲得所需要的水分,所以短命植物根系較淺,B錯誤。環(huán)境為短命植物提供的水分和養(yǎng)分有限,生產(chǎn)期短,因此植株矮小,D正確。該類植物生長期短,不會莖上開花、葉面寬大的特點,AC錯誤,D正確。故選D。
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質組成和顏色各異,不同地區(qū)間也存在水平差異。下圖“為土壤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土壤剖面結構圖中字母O代表(???)
A.腐殖質層 B.淀積層 C.母巖層 D.母質層
20.下列關于土壤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無論如何利用都不會損耗其肥力
B.森林地表枯枝落葉多,其土壤的有機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與人類長期的耕種和培育無關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點,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理想的土壤

【答案】19.A????20.D

【解析】19.O 層是森林土壤中由枯枝落葉形成的、未分解或有不同程度分解的有機物質層,也叫腐殖質層。A 層是受生物氣候或人類活動影響形成的有機質積累和物質淋溶表層。有機質含量高,顏色較暗黑。B 層是硅酸鹽粘粒、氧化鐵、氧化鋁、碳酸鹽、其他鹽類和腐殖質等物質聚積的淀積層。C 層是位于B層或A層(在無B層時)之下的母質層。R 層即基巖,或稱母巖。雖非土壤發(fā)生層,但卻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形成的基礎,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0.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類長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會導致肥力下降,A錯誤;因為草類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從而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樹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給土壤表層的有機質不多,主要以落葉的形式將有機質歸還地表,因此森林土壤的有機含量一般低于草原,B錯誤;南方水稻土的形成與人類長期的耕種和培育有關,C錯誤;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點,既能通氣透水,又能蓄水保溫,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理想的土壤,D正確。故選D。
【點睛】生物是土壤有機物質的重要來源,土壤肥力的生產(chǎn)與生物作用關系密切。在適宜的濕度和光照條件下巖石表面滋生出苔蘚類植物,它們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礦物質元素得以生長同時分泌大量產(chǎn)物對巖石進行風化。氣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滲透性能等)、植被狀況、人為活動都可能影響土壤含水量變化。
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21.圖示地區(qū)洪澇災害多發(fā)的原因是(???)
①地勢低洼,曲流多②季風氣候,降水集中
③無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暢④眾多支流匯聚,洪峰疊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該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樹造林 D.退耕還湖

【答案】21.A????22.B

【解析】21.由圖的信息可知,圖示為荊江河段,地勢低洼,曲流多,排水不暢。季風氣候降水集中是其易發(fā)洪水原因之一。①②正確;荊江是長江干流的一段,有入海河道。另外本地支流不多。③④錯誤;故選A
22.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修筑大堤,B正確。植樹造林,退耕還湖主要是針對中下游多洪水災害而采取的措施,CD錯誤;深挖河道工程量大,對河道會產(chǎn)生隱患,A錯誤。故選B。
【點睛】荊江治理的方法:一是加強荊江大堤,二是修建分蓄洪區(qū),并將下荊江截彎取直,以分減荊江洪水,提高荊江的宣泄能力,同時計劃在上游修建水庫。
23.2010年8月7日22時左右,甘肅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qū)突降特大暴雨,引發(fā)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生命財產(chǎn)損失。在野外避開泥石流的正確做法是(???)
A.暴雨停止后,即可進入溝谷躲避 B.順溝谷向下游逃生
C.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山坡逃生 D.躲避在石頭后面
【答案】C
【詳解】暴雨停止后,泥石流易在溝谷中匯集,不可進入溝谷躲避,A錯誤;泥石流運動速度很快,順溝谷向下游逃生有可能會被泥石流趕上, B錯誤;泥石流發(fā)生時應迅速避開泥石流匯集的溝谷,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山坡逃生, C正確;泥石流的破壞力非常強大,躲避在石頭后面并不能免受泥石流傷害,D錯誤。 故選C。
24.如圖為2022年某日四川氣象干旱監(jiān)測圖。要持續(xù)監(jiān)測該地區(qū)的旱情,需要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為(???)

A.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B.地理信息系統(tǒng) C.遙感 D.北斗衛(wèi)星系統(tǒng)
【答案】C
【詳解】遙感主要應用于獲取信息災害監(jiān)測、資源調查等方面,C符合題意;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和北斗衛(wèi)星系統(tǒng)主要應用于定位、導航、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及高程等方面,AD不符合題意;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適用于數(shù)據(jù)的管理、處理與分析,類似于“人的大腦”,B不符合題意。故選C。

二、綜合題
2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害,人類也可以利用地震技術探索地球內部物質分異、勘探石油。我國在渤海灣黃河口凹陷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油氣田,黃河口凹陷油氣勘察是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標志著我國在這一區(qū)域的勘探再獲新的進展。
材料二:地球內部構造如下圖所示。

(1)圖中不連續(xù)界面B是____界面,該界面將地球內部劃分成地幔和____。經(jīng)過該界面時,縱波傳播速度____,橫波____。
(2)C地理事物是____,它包括____和上地幔頂部。
(3)一般認為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為____。(填字母)
(4)根據(jù)地震波傳播原理,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fā)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有儲油構造的是____。(填字母)


【答案】(1)???? 古登堡???? 地核???? 突然減慢???? 消失
(2)???? 巖石圈???? 地殼
(3)A
(4)???? 橫???? A

【分析】本大題以“地球內部構造”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劃分和地震波的特點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的能力,體現(xiàn)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讀圖可知,圖中不連續(xù)界面B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處,為古登堡界面,在此處地震波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突然減慢,該界面將地球內部劃分成地幔和地核。地震波是由地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波動,地震波有縱波和橫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
(2)在地表以下80~400千米深處,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即A,在A層以上的C部位,物質是由巖石構成,被稱為巖石圈,它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3)一般認為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為軟流層,即地表以下80~400千米深處,上地幔上部的A處。
(4)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橫波不能通過液態(tài),縱波能在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中傳播。因此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fā)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橫波,波速會突然減為零,完全消失。因此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有儲油構造的是A。 橫波波速比縱波慢,且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減慢,說明有油層(液態(tài)),A正確;B圖中橫波波速比縱波波速快,B錯誤;C圖和D圖中橫波波速沒有變?yōu)榱?,沒有液態(tài)含油層,CD錯誤;故選A。
【點睛】地球內部圈層由外向里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為莫霍界面,地幔與地核的分界面為古登堡界面。1、地殼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2、莫霍面1910年莫霍洛維奇提出地球有內外層之分。他指的內外層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幔和地殼。而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稱之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xù)面(莫霍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于地殼。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巖相似;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巖相近。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3、地幔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厚度在2800km以上,體積約占地球體積的82.26%, 地幔的質量約占地球總質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球物質的總組成。地幔的橫向變化比較均勻,根據(jù)地震波速度的變化以1000km激增帶為界面(雷波蒂面),進一步劃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個次一級圈層。
2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1年10月2日20時至7日8時,來自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持續(xù)輸送到山西省中南部地區(qū),山西省普降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達119.5毫米。下圖為水循環(huán)示意圖,圖①-⑦表示水循環(huán)各環(huán)節(jié)。

(1)根據(jù)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空間范圍,山西省中南部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主要是____,此暴雨可用圖中水循環(huán)的____環(huán)節(jié)(填數(shù)字序號)表示。
(2)此次暴雨的產(chǎn)生,主要與圖中水循環(huán)的____環(huán)節(jié)(填數(shù)字序號)輸送的水汽量劇增有關。
(3)水循環(huán)的____環(huán)節(jié)(填數(shù)字序號)將部分降落到地面的水輸送到大氣中。水循環(huán)的____、____環(huán)節(jié)(填數(shù)字序號)將水匯集,最后又返回海洋。
(4)“海綿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具有吸收、蓄存、滲透、凈化雨水等功能?!昂>d城市”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其原理是使上圖中城市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____、____增強,____減弱。(填數(shù)字序號)
【答案】(1)???? 海陸間循環(huán)???? ③
(2)②
(3)???? ④???? ⑤???? ⑦
(4)???? ⑥???? ⑦???? ⑤


【分析】本大題以“水循環(huán)”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水循環(huán)的類型及環(huán)節(jié),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的能力,體現(xiàn)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山西省中南部該次降雨的水汽來自太平洋和南海,聯(lián)系了海洋和陸地,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為海陸間循環(huán)。暴雨是圖中的降水環(huán)節(jié),圖中的序號③為降水。
(2)此次暴雨的產(chǎn)生主要在于來自海洋的水汽往陸地輸送的量巨大,與圖中的水汽輸送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關,圖中的序號②表示水汽輸送。
(3)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分需要通過蒸發(fā)環(huán)節(jié)又輸送到大氣中,圖中序號④表示陸面水分蒸發(fā)。通過地表徑流(⑤),地下徑流(⑦)等環(huán)節(jié),將陸地上的水匯集,最終又返回海洋。
(4)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和水域面積,增加下滲量,地下徑流增多,圖中的⑥環(huán)節(jié)表示下滲,⑦表示地下徑流,下滲變多,地表徑流減小,⑤減小,有效減輕的城市內澇災害。
27.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若河流流出山口,則在山口處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對應______(圖甲或圖乙);若河流注入海洋,測在入??谔幮纬傻牡孛彩莀_____,對應______(圖甲或圖乙)。以上兩種地貌都屬于河流______地貌。
(2)河流中上游河谷橫斷面大多呈______形,河流中下游河谷橫斷面大多呈______形。
(3)在丁圖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圖中a、b、c、d四處淘金點中產(chǎn)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__,以流水______作用為主。
(4)簡要描述圖甲地貌的成因?
(5)若圖甲,乙中兩地貌在圖丙中都有分布,則圖甲地貌在______處分布,圖乙地貌在______處分布。
(6)隨河流流速的減慢,河流攜帶的泥沙會沉積下來,并且有一定的規(guī)律;顆粒大、密度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密度小的物質后沉積。由此判斷,圖甲中沿A→B方向的物質組成可能是(???)
A.黏土、礫石、粉砂 B.粉砂、黏土、礫石
C.礫石、粉砂、黏土 D.礫石、黏土、粉砂
【答案】(1)???? 沖積扇???? 圖甲???? 三角洲???? 圖乙???? 堆積
(2)???? V字???? 寬淺的槽
(3)???? b處???? 堆積
(4)河流流至山麓,地形急劇變緩,流速劇減,所攜帶物質在溝谷出口處不斷沉積,形成的扇形堆積體。
(5)???? B???? A
(6)C

【分析】本題以圖為載體,考查了河流的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及對聚落的影響等,考查學生準確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回答問題。
【詳解】(1)河流流出出山口,地勢變緩,河道展寬,流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山前沖積扇,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分布,對應圖甲;河流入海口處形成三角洲,多河汊,多呈三角形分布,對應圖乙。沖積扇和河口三角洲都屬于河流堆積地貌。
(2)河流中上游以朔源侵蝕和下蝕為主,河谷橫斷面大多呈V字形,河流中下游以側蝕為主,河谷橫斷面大多呈U字形。
(3)河流發(fā)生彎曲,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淘金點應在凸岸,泥沙沉積量大,產(chǎn)量高。由圖可知,b處為凸岸,堆積作用為主,沙金產(chǎn)量高;acd三處,河流較為平直,堆積作用較弱。
(4)圖甲為沖積扇地貌,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勢變緩,河道展寬,流速下降,流水攜帶的泥沙大量堆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體。
(5)圖甲為沖積扇地貌,主要在河流出山口處分布,對應圖中B處;圖乙為三角洲地貌,主要在河流入??谔幏植迹瑢獔D中A處。
(6)圖甲中沿A→B方向即為沖積扇的頂點到邊緣部位,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因此沉積物的顆粒由粗變細,依次為礫石、粉砂、黏土,故選C。

相關試卷

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高二地理期中試卷docx、高二地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答案):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答案),文件包含農(nóng)安縣高一年級2023年秋季期中調研地理期中試卷docx、農(nóng)安縣高一年級2023年秋季期中調研地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田家炳實驗中學第兩校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田家炳實驗中學第兩校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Word版)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Word版)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五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