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全國物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機械運動》
1.(2020海南)一只粉筆的長度最接近(????)
A. 1?mm B. 1?cm C. 1?dm D. 1?m
2.(2020山西)如圖所示,工作人員手托的是“越王勾踐劍”。這把劍歷經(jīng)兩千多年,出土時仍鋒利無比,劍身絲毫不見銹斑,令世人對古人的鑄造技術驚嘆不已。根據(jù)圖片信息,對這把劍的長度估測合理的是(????)
A. 0.5m B. 1.5m C. 2m D. 2.5m
3.(2020廣州市)圖為試卷示意圖,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試卷寬約為(????)
A. 27m B. 27nm C. 270cm D. 270mm
4.(2020甘肅省天水市)即將告別母校的你,認為校園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實際的是(????)
A. 50m跑測試中,九年級大多數(shù)女同學所用時間為9s左右
B. 教學樓一層高度約為7m
C. 一本九年級物理課本厚度約為10.5cm
D. 一位九年級男同學受到的重力約為90N
5.(2020廣東?。┤舭言?、原子核、電子看成球體,原子半徑的數(shù)量級為10-10m, 原子核半徑的數(shù)量級為10-15m,電子半徑的數(shù)量級小于10-9nm。按尺度從大到小的排序是( )
A.原子 原子核 電子 B.電子 原子 原子核
C.原子核 原子 電子 D.原子 電子 原子核
6.(2020福建?。┤鐖D所示測量硬幣直徑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
7.(2020山東青島)以下測量中,三次測量求平均值,不能減小誤差的是(????)
A. 用刻度尺三次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 B. 用天平三次測量同一塊橡皮的質(zhì)量
C. 用量筒三次測量同一塊鵝卵石的體積 D. 用體溫計一天早中晚三次測量同一個人的體溫
8.(2020四川成都)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海斗一號”(如圖),在馬里亞納海溝刷新了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達到10907米?!昂6芬惶枴痹谕瓿闪藥r石狀物體樣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遙控拋載安全上浮。對于上浮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面是靜止的 B. 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底是運動的
C. 以樣本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運動的 D. 以拋掉的重物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靜止的
9.(2020四川自貢)2020年5月,一同學乘坐公交車去觀看第26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暨2020全民抗疫主題燈會,發(fā)現(xiàn)路邊樹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A. 路邊樹木 B. 遠處高山 C. 公路路面 D. 乘坐的公交車
10.(2020河北)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坐在停靠在站臺的火車車廂里,他們分別向兩側窗外看,對火車的運動情況產(chǎn)生了不同的觀點。小明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說火車是靜止的;小紅以窗外行駛的動車為參照物,說火車是運動的。則(????)
A. 只有小明的說法正確 B. 只有小紅的說法正確
C. 兩個人的說法都正確 D. 兩個人的說法都不正確
11.(2020河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宇宙的探索在不斷深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體中距離地球最遠的是(????)
A. 執(zhí)行導航任務的北斗系列衛(wèi)星
B. 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車
C. 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站
D. “天眼FAST”探測到的太陽系外的脈沖星
12.(2020湖北黃石)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0-5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3m/s B. 3-5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C. 4s時,乙在甲前方5m處 D. 5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13.(2020上海)如圖為甲、乙、丙三個物體同時同地沿同一直線運動的s-t圖象,若第5秒時甲、乙間的距離大于甲、丙間的距離,則(????)
A. 三物體的運動方向可能相同 B. 甲的運動方向一定與乙相反
C. 乙的運動方向可能與甲相同 D. 丙的運動方向一定與甲相反
14.(2020廣西貴港)在貴港市中學生體育運動會的200m競賽中,小華同學跑出了25s的成績,則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在跑步時他感覺站在邊上為他加油的同學在往后退,是以______為參照物。
15.(2020湖北武漢)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最后一顆組網(wǎng)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能為全球提供導航、定位、授時和短報文等服務。
(2)“北斗”讓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車站,一同學從電子站牌上看到輛公交車需要用時6分鐘行駛3.2千米才能到達某站,由此他預測該車的速度是______千米/小時,該車實際上提前8秒到達此站,它的行駛速度是______(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米/秒。
16.(2020黑龍江省哈爾濱)如圖,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后。在足夠長的光滑水平木板上運動,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為0.8s,則小車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速度為______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小車經(jīng)過B點后的運動情況是______。
17.(2020山東濟寧)小明在探究速度的變化時,拍攝了兩個小球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閃光時間間隔為1s,圖上數(shù)字為閃光時刻編號,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小球______(選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這段時間間隔內(nèi)的平均速度應為:vA______vB(選填“=”“>”或“/=/12.5m;故選項B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甲的運動方向與乙相反時,丙行駛方向可以與甲相同,也可以相反,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
(3)若乙的運動方向與甲相同,甲、乙間的距離為10m-5m=5m,甲、丙同向行駛時距離為10m-2.5m=7.5m,5mvB。
故答案為:(1)A;(2)>。
(1)根據(jù)圖示判斷A、B兩球的運動狀態(tài)。若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則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相等,則說明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
(2)根據(jù)圖示比較A、B兩球在第1s至第6s這段時間間隔內(nèi)通過的路程得出結論。
此題考查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關鍵是從圖片中獲取相關信息,并利用好控制變量法。
18.【答案】 地鐵
【解析】解:
地鐵啟動時,小麗看見墻上的廣告牌快速向后飛去,廣告牌相對于地鐵的位置在發(fā)生變化,是以小麗乘坐的地鐵為參照物。
故答案為:地鐵。
19.【答案】運動?
【解析】解:
(1)運輸機是被研究的對象,運輸機從機場起飛時,運輸機和地面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運輸機是運動的。
20.【答案】2.12
【解析】[1]由甲圖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刻度尺讀數(shù)時要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木塊的長度為2.12cm。
21.【答案】2.00?
【解析】解:(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從零刻度線開始量起,物體的長度是2.00cm;
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圖甲可知,物體的端點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有對齊,物體兩端點所對應刻度尺的示數(shù)之差是物體的長度;
物理中有很多的測量工具,刻度尺、秒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量筒、彈簧測力計、溫度計等,任何一種工具,一定要注意零刻度,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讀,其他的測量工具不需要估讀,讀出最接近的數(shù)值。
22.【答案】km? 運動? 6000
【解析】解:(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題目中所給的數(shù)字可知,南京長江五橋約10.33千米。
(2)以江面航行的船為參照物,橋上路燈與江面航行的船之間發(fā)生了位置變化,所以橋上路燈是運動的。
(3)v=72km/h=20m/s,t=5min=300s,
則根據(jù)v=st可得,汽車通過的路程為:s=vt=20m/s×300s=6000m。
故答案為:(1)千米;(2)運動;(3)6000。
(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題目中所給的數(shù)字解答;
(2)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則運動,不發(fā)生變化,則靜止。
(3)根據(jù)速度公式v=st可求汽車通過的路程。
此題考查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在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時,關鍵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23.【答案】靜止? 0.5? 2
【解析】解:(1)由圖可知,物體在0~1s的速度為0,處于靜止狀態(tài);
(2)由圖可知,物體在第2s的速度是0.5m/s;
(3)物體在4~6s的速度為1m/s,由v=st可知,物體在4~6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s=vt=1m/s×2s=2m。
故答案為:(1)靜止;(2)0.5;(3)2。
(1)(2)根據(jù)圖象判定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由圖可知4s~6s內(nèi)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根據(jù)速度公式求出行駛的距離。
本題考查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判定、速度公式的應用,屬于基礎知識。
24.【答案】刻度尺? 小? 0.3
【解析】解:(1)“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為v=st,實驗中需要用停表測量時間,用刻度尺測量路程;
(2)實驗時為了便于計時,需使小車在下滑的過程中速度慢些,因此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些;
(3)通過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
v=st=0.9m3s=0.3m/s。
故答案為:(1)刻度尺;(2)?。?3)0.3。
(1)“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v=st,實驗中需要用停表測量時間,用刻度尺測量路程;
(2)若要計時方便,應讓下車下滑速度慢些,運動的時間長些;
(3)用公式v=st計算平均速度。
“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一定學會讀出路程和時間,按平均速度的定義代入v=st出平均速度,計算過程中注意路程和時間的統(tǒng)一。
25.【答案】停表、刻度尺? ①在校門口前的街道邊標識A、B兩點,用刻度尺測出兩點間的路程s;
②讓一名同學站在A點,另一名同學站在B點;
③汽車車頭行駛至A點時,A點處的同學舉手示意,同時B點處的同學用停表開始計時,汽車車頭行駛至B點時,B點處同學停止計時,記錄汽車從A點到B點行駛的時間t;
④算出汽車的平均速度v=st? 若v>30km/h則超速,若v≤30km/h則不超速
【解析】解:
(1)根據(jù)v=st知,要測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測量時間,用刻度尺測量路程,所以需要停表和刻度尺;
(2)實驗步驟:
①在校門口前的街道邊標識A、B兩點,用刻度尺測出兩點間的路程s;
②讓一名同學站在A點,另一名同學站在B點;
③汽車車頭行駛至A點時,A點處的同學舉手示意,同時B點處的同學用停表開始計時,汽車車頭行駛至B點時,B點處同學停止計時,記錄汽車從A點到B點行駛的時間t;
④算出汽車的平均速度v=st;
(3)實驗結論:若v>30km/h則超速,若v≤30km/h則不超速。
故答案為:(1)停表、刻度尺;(2):①在校門口前的街道邊標識A、B兩點,用刻度尺測出兩點間的路程s;
②讓一名同學站在A點,另一名同學站在B點;
③汽車車頭行駛至A點時,A點處的同學舉手示意,同時B點處的同學用停表開始計時,汽車車頭行駛至B點時,B點處同學停止計時,記錄汽車從A點到B點行駛的時間t;
④算出汽車的平均速度v=st;
(3)若v>30km/h則超速,若v≤30km/h則不超速。
(1)根據(jù)v=st知,要測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測量時間,用刻度尺測量路程,據(jù)此確定實驗器材;
(2)用停表測量時間t,用刻度尺測量路程s,用v=st算出平均速度;
(3)用算出的平均速度與30km/h比較得出結論。
本題考查了速度的測量,設計、敘述測量汽車速度的測量方法是關鍵。
26.【答案】0.34? >?2st甲-t乙
【解析】解:(1)聲音的傳播距離為s=vt=340m/s×0.001s=0.34m;
(2)由記錄過程知,t甲比t乙多記錄聲音傳播的時間,故t甲>t乙;
(3)從A到B處聲音的傳播的時間為:t=t甲-t乙2,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st=2st甲-t乙。
故答案為:(1)0.34;(2)>;(3)2st甲-t乙。
(1)根據(jù)速度公式s=vt計算聲音的傳播距離;
(2)根據(jù)題意分析兩手機記錄的時間;
(3)根據(jù)速度公式v=st計算。
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解題的關鍵是求聲音的傳播時間,熟練應用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即可正確解題。
27.【答案】解:
(1)標志牌上的數(shù)字“80”表示的意思:汽車通過該隧道時,行駛速度不能超過80km/h,
“××隧道3600m”,是指從隧道全長3600m;
(2)已知t=3min=0.05h,隧道全長s=3600m=3.6km,
方法一:若勻速通過該隧道所用的時間為3min,其速度v=st=3.6km0.05h=72km/h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2020全國物理中考題分類匯編24—《熱學實驗》,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實驗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關鍵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2020全國物理中考題分類匯編22—《光學實驗》,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2020全國物理中考題分類匯編20—《力學作圖》,共25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