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末調研考試 化學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Li7 C12 O16 Cu64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我國科技成就日新月異。下列有關我國科技成就的相關解讀錯誤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詳解】A.大氣中的水蒸氣中混有雜質,其冷凝下來的水對人體不利,需凈化后才能成為飲用水,A錯誤; B.合成氨反應的高效催化劑PdH2,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條件變得溫和,B正確; C.與反應可生成菱鎂礦,加壓可增大CO2濃度,從而促進CO2的轉化,提高CO2的吸收率,C正確; D.研究高性能催化劑,可使氫氧燃料電池的反應條件降低,氫氧燃料電池屬于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D正確; 故選A。 2. 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溶液中、的數(shù)目都小于 B. 和足量在一定條件下混合后充分反應生成分子的數(shù)目為 C. 甲烷酸性燃料電池中正極有氣體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 D. 已知鍵的鍵能為,分子熱解變成個H原子放出的熱量為 【答案】C 【解析】 【詳解】A.在溶液中會水解,而在溶液中不會水解,則溶液中數(shù)目小于0.1NA,而的數(shù)目等于0.1NA,A項錯誤; B.的物質的量為1mol,和足量在一定條件下混合后充分反應生成,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則生成分子的數(shù)目小于2NA,B項錯誤; C.甲烷酸性燃料電池中正極反應為:,則O2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4NA,C項正確; D.分子熱解時,會吸收熱量,D項錯誤; 答案選C。 3. 在R存在下,某反應分兩步進行:①,②,其能量變化與反應歷程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都小于0 B. 反應①的活化能小于反應② C. 反應②決定總反應的反應速率 D. R是總反應的催化劑 【答案】D 【解析】 【詳解】A. 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①中生成物的能量比反應物高,為吸熱反應,所以大于0,A不正確; B. 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①中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與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大,所以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B不正確; C. 由于反應①的活化能大,所以反應①決定總反應的反應速率,C不正確; D. 將反應①與反應②相加可知,R與M都是反應的中間物質,而R是第一個反應的反應物,所以R是總反應的催化劑,D正確; 故選D。 4. 《科學》最近報道,我國科學家破解了豆科植物固氮“氧氣悖論”,發(fā)現(xiàn)存在如下平衡:豆血紅蛋白(根瘤菌,粉紅色)蛋白(固氮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豆科植物固氮屬于生物固氮 B. 豆科植物根瘤菌呈粉紅色 C. 溫度越高,固氨酶生物活性越高 D. 氧氣不足時,蛋白(固氮酶)會釋放氧氣 【答案】C 【解析】 【詳解】A.根瘤菌內的固氮酶可將N2轉變?yōu)榘币员阒参锢茫识箍浦参锕痰獙儆谏锕痰?,A正確; B.由題干信息可知,豆科植物根瘤菌呈粉紅色,B正確; C.酶都有最適宜的溫度,故并不是溫度越高,固氨酶生物活性越高,溫度過高將使固氮酶失去活性,C錯誤; D.根據(jù)反應豆血紅蛋白(根瘤菌,粉紅色)蛋白(固氮酶)可知,氧氣不足時,上述平衡逆向移動,故蛋白(固氮酶)會釋放氧氣,D正確; 故答案為:C。 5. 可用作高壓發(fā)電系統(tǒng)的絕緣氣體,分子呈正八面體結構,如圖所示: 已知:S-F鍵,F(xiàn)-F鍵的鍵能分別為、。則等于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反應物SF4中含有4個S-F鍵,F(xiàn)2中含有1個F-F鍵,SF6中含有6個S-F鍵;反應中,斷裂1個F-F鍵,又新形成2個S-F鍵,所以?H=159kJ?mol-2×327 kJ?mol=-495 kJ?mol,故選A。 6. “烏銅走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該工藝將部分氧化的銀絲鑲嵌于銅器表面,藝人用“出汗的手”邊捂邊揉搓銅器,銅器表面逐漸變黑,銀絲變得銀光閃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烏銅走銀”利用的是電解原理 B. “烏銅走銀”總反應為 C. 銀絲一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D. 每生成時轉移電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烏銅走銀”是部分氧化的銀絲鑲嵌于銅器表面,藝人用手邊捂邊揉搓銅器,銅表面逐漸變黑,銀絲變得銀光閃閃,構成原電池的反應,銀絲發(fā)生還原反應,氧化銀轉化為單質銀,電極反應為:Ag2O+2e-+H2O=2Ag+2OH-,Cu為正極,電極反應為:Cu-2e-+2OH-=CuO+H2O,單質銀活潑性較弱,可長時間保持光亮,據(jù)此分析解題。 【詳解】A.由分析可知,“烏銅走銀”利用的是原電池原理,A錯誤; B.由分析可知,銀絲發(fā)生還原反應,氧化銀轉化為單質銀,電極反應為:Ag2O+2e-+H2O=2Ag+2OH-,Cu為正極,電極反應為:Cu-2e-+2OH-=CuO+H2O,故“烏銅走銀”的總反應為,B正確; C.由分析可知,銀絲一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錯誤; D.由反應方程式Cu-2e-+2OH-=CuO+H2O可知,每生成時轉移電子,D錯誤; 故答案為:B。 7. 常溫下,在含大量的濁液中滴幾滴溶液,下列物理量增大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不變,選項A不符合; B.含大量的濁液中存在平衡,滴幾滴溶液,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成弱電解質一水合氨使平衡正向移動,增大,選項B符合; C.平衡正向移動,但還是的飽和溶液,pH不變,選項C不符合; D.溫度不變,水的離子積不變,選項D不符合; 答案選B。 8. 已知:,。某實驗小組用溶液和溶液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簡易量熱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環(huán)形銅質攪拌棒替代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測得中和反應的偏低 B. 的反應熱 C. 向內筒加料時,應一次性快速加入且立即蓋緊杯蓋 D. 增大反應物溶液的體積,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同倍數(shù)增大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用環(huán)形銅質攪拌棒替代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將增大熱量的散失,故測得中和反應的偏高,A錯誤; B.由于信息可知,HF是弱酸,且電離過程中能夠放出熱量,故的反應熱,B錯誤; C.為了減少熱量的損失,減小實驗誤差,向內筒加料時,應一次性快速加入且立即蓋緊杯蓋,C正確; D.增大反應物溶液的體積,放出的熱量同倍數(shù)增大,但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不變,D錯誤; 故答案為:C。 9. 下列離子在指定條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是 A. 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中:、、、 B. 溶液中:、、、 C. 透明溶液中:、、、 D. 下,由水電離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詳解】A.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為酸性溶液,、都能與H+反應,所以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題意; B.溶液呈酸性,、、、都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B符合題意; C.在溶液中,、能發(fā)生雙水解反應,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題意; D.下,由水電離的,則水的電離受到抑制,溶液可能為酸溶液或堿溶液,若溶液為酸溶液,則、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 1808年戴維電解一種堿土金屬氧化物(用MO表示)與汞的混合物,得到汞齊(汞合金)后再蒸去汞,發(fā)現(xiàn)了鎂、鈣、鍶、鋇,模擬裝置如圖所示(雙極膜由陰、陽離子交換膜組成,在電流作用下陰、陽離子可以向電極遷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為負極,b為正極 B. 電流流向:b極→石墨極,鉑極→a極 C. 陽極反應式為 D. 汞齊起保護金屬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裝置圖分析可知,M2+向左移動,O2-向右移動,電解池左電極為陰極,右電極為陽極,a為負極,b為正極,據(jù)此分析。 【詳解】A.由分析可知,a為負極,b為正極,A項正確。 B.由分析可知,電流方向由正極向陽極,再由陰極向負極,故電流流向:b極→石墨極,鉑極→a極,B項正確。 C.陽極失電子,C項錯誤。 D.汞齊可以和鎂、鈣、鍶、鋇形成汞合金,進而可以保護鎂、鈣、鍶、鋇不被反應,D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1. 工業(yè)上用接觸法制備濃硫酸的原理如下: 已知: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粉碎礦石、增大空氣濃度都可以提高煅燒速率 B. 凈化SO2的目的是防止催化劑中毒 C. 溫度越高,越有利于SO2的催化氧化反應 D. 硫酸廠的鋼鐵設備易發(fā)生以析氫腐蝕為主的電化學腐蝕 【答案】C 【解析】 【分析】黃鐵礦鍛燒生成的SO2氣體中混有的某些雜質氣體,會對催化劑的催化作用產(chǎn)生影響,凈化后再進行催化氧化;為防止形成酸霧,需使用98.3%的硫酸吸收SO3。 【詳解】A.粉碎礦石、增大空氣濃度,都可增大礦石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快煅燒速率,A正確; B.因為鍛燒產(chǎn)生的氣體中除SO2外,還含有易使催化劑中毒的雜質,所以需對SO2進行凈化,B正確; C.雖然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但由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高會降低SO2的轉化率,所以溫度高不利于SO2的催化氧化反應,C錯誤; D.硫酸廠的大氣中SO2的含量較高,在鋼鐵設備周圍形成酸性環(huán)境,所以鋼鐵設備易發(fā)生以析氫腐蝕為主的電化學腐蝕,D正確; 故選C。 12. 已知常溫下,的電離常數(shù):,HCN的電離常數(shù)。下列方程式正確的是 A. HCN的電離方程式為 B. 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HCN溶液: C. 向K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D. 溶液呈堿性: 【答案】B 【解析】 【詳解】A.HCN是弱酸,電離是可逆的,不應用等號,A項錯誤。 B.由題干可知,按酸性排序:H2CO3>HCN>HCO,故向溶液中加入過量HCN溶液只生成HCO,故方程式為:,B項正確。 C.由題干可知,按酸性排序:H2CO3>HCN>HCO,故向K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無法生成CO,故方程式為:,C項錯誤。 D.水解是微弱的,無法生成CO2氣體,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13.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詳解】A.雖然兩份溶液中c(H2O2)的濃度相同,F(xiàn)e3+、Cu2+的濃度也相同,但由于酸根離子不同,我們無法確定酸根離子是否對H2O2的分解反應產(chǎn)生影響,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由于兩份溶液的濃度未知,所以不能由pH確定、的酸性強弱,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通過比較加熱前后兩份溶液的顏色,可確定兩份溶液中c(OH-)的大小,并由此確定水解平衡移動的方向,最后得出溫度對水解平衡影響的結論,C能達到實驗目的; D.加入Na2CrO4后,溶液中Ag+有剩余,后加入的S2-可能是與剩余Ag+發(fā)生的反應,所以不能確定Ag2S與Ag2CrO4的溶度積的大小,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14.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PM2.5污染治理中減排比減排更有效。還原法是治理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向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發(fā)生上述反應,測得的轉化率與溫度、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在任何溫度下,該反應都能自發(fā)進行 B. T1時M點的逆反應速率等于T2時M點的逆反應速率 C. T2溫度下加入高效催化劑,能提高單位時間內NH3的轉化率 D. T1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和,NH3的平衡轉化率減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T1比T2條件下達平衡的時間短,則T1>T2;溫度為T2時,大,則表明溫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詳解】A.該反應的?H0,所以該反應在任何條件下都是自發(fā)反應,A正確; B.由以上分析可知,T1>T2,所以T1時M點的逆反應速率應大于T2時M點的逆反應速率,B錯誤; C.T2溫度下加入高效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從而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單位時間內NH3的轉化率,C正確; D.T1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和,相當于加壓,平衡逆向移動,NH3的平衡轉化率減小,D正確; 故選B。 15. 我國科學家設計的鋅溴絡合電池可提升鋅鐵液流電池的壽命和性能,模擬裝置如圖所示,電池反應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極的電勢:Zn極>Fe極 B. 充電時,鐵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C. 放電時,電路中轉移xmol電子,理論上H+和Zn2+向Fe極共遷移xmol D. 放電時,負極反應為 【答案】D 【解析】 【分析】從電池反應可以看出,Zn失電子轉化為Zn2+,與溶液中的Br-和H2O結合為。 【詳解】A.由分析知,Zn電極為負極,F(xiàn)e電極為正極,在原電池中,負極的電勢比正極低,所以電極的電勢:Zn極<Fe極,A不正確; B.放電時,F(xiàn)e作正極,則充電時,鐵極作陽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B不正確; C.由分析知,放電時,負極生成的Zn2+與溶液中的Br-和H2O結合為,所以理論上 Zn2+不向Fe極發(fā)生遷移,C不正確; D.由分析知,放電時,負極Zn失電子生成的Zn2+與溶液中的Br-和H2O結合為,所以電極反應式為,D正確; 故選D。 16. 已知次磷酸(H3PO2,弱酸)溶液中含磷微粒的濃度之和為,常溫下,溶液中各含磷微粒的pc與pOH的關系如圖中曲線①②所示,已知、。z點坐標為(12.8,a)。 已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是一元酸 B. 的溶液中: C. 常溫下電離常數(shù) D. z點溶液對應的a值等于1.5 【答案】D 【解析】 【分析】pOH=0時,溶液呈強堿性,此時比大,所以虛線為的pc與pOH的關系曲線,實線為的pc與pOH的關系曲線。 【詳解】A.圖中曲線只有2條,表明含磷微粒只有2種,一條是H3PO2,另一條是其電離產(chǎn)生的含磷離子,所以是一元酸,A正確; B.從圖中可以看出,時,虛線的pc小,所以該溶液中:,B正確; C.常溫下,在z點,=,此時pOH=12.8,則pH=1.2,的電離常數(shù),C正確; D.z點時,=,+=0.1mol/L,所以==0.05mol/L,a=-lg0.05=1+lg2=1.3,D錯誤; 故選D。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 17. 我國科學家在乙烷選擇性催化氧化方面取得新進展,基于載氧體的選擇性氧化乙烷制備乙烯的原理如圖1所示。 空氣反應器與乙烷反應器中發(fā)生的反應分別為: ① ② (1)____(用含、的代數(shù)式表示)。 (2)已知:、、的燃燒熱(?H)分別為、、,寫出乙烷氣體脫氫生成乙烯氣體的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 (3)選擇性氧化乙烷制乙烯,單位時間內乙烯的產(chǎn)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2所示。溫度高于時,乙烯產(chǎn)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______(從催化劑角度分析);②_______(從產(chǎn)物角度分析)。 【答案】(1) (2) (3) ①. 催化劑活性或選擇性降低 ②. 副產(chǎn)物增多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 ② 將反應①+2×②得:。答案為:; 【小問2詳解】 依題意得:C2H6(g)+3.5O2(g)=2CO2(g)+3H2O(l) ?H1=-1559.8kJ?mol-1 ③ C2H4(g)+3O2(g)=2CO2(g)+2H2O(l) ?H2=-1411kJ?mol-1 ④ H2(g)+0.5O2(g)=H2O(l) ?H3=-285.8kJ?mol-1 ⑤ 將反應③-④-⑤得:C2H6(g)= C2H4(g)+H2(g) ?H=?H1-?H2-?H3=-1559.8kJ?mol-1+1411kJ?mol-1+285.8kJ?mol-1=+137kJ?mol-1,所以乙烷氣體脫氫生成乙烯氣體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答案為:; 【小問3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溫度高于時,乙烯產(chǎn)率迅速下降,則可能是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出現(xiàn)問題,也可能是發(fā)生了副反應,所以主要原因有:①催化劑活性或選擇性降低;②副產(chǎn)物增多。答案為:催化劑活性或選擇性降低;副產(chǎn)物增多。 【點睛】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常受外界條件的影響。 18. 以某鋰離子電池、丙烯腈電合成己二腈[]的裝置如圖所示(電極均為石墨)。該鋰離子電池的總反應是。 當鋰離子電池放電時,回答下列問題: (1)A極上發(fā)生的反應是_______(填“氧化反應”或“還原反應”),遷移方向是______(指明由陽離子交換膜哪一側遷移到哪一側)。 (2)B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 (3)C極上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_(填化學式),D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 (4)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5)A極質量減輕14g,理論上可制備________mol己二腈。 【答案】(1) ①. 氧化反應 ②. 由陽離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 (2) (3) ①. ②. (4)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5)1 【解析】 【分析】從電極反應式看,在A電極,LixCy轉化為Li+和Cy,所以A電極失電子,作負極,B電極作正極;C電極作陽極,D電極作陰極。 【小問1詳解】 由分析可知,A極作負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在原電池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所以遷移方向是由陽離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答案為:氧化反應;由陽離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 【小問2詳解】 由總反應式可以看出,在B電極,Li1-xFePO4得電子產(chǎn)物與Li+結合為LiFePO4,所以B極的電極反應式為。答案為:; 【小問3詳解】 由分析可知,C電極為陽極,H2O失電子生成O2和H+,所以C極上產(chǎn)生的氣體是,D極為陰極,H2C=CHCN得電子生成NC(CH2)4CN,電極反應式為。答案為:;; 【小問4詳解】 在純水中,離子濃度很小,導電能力很弱,為增強溶液的導電性,加入稀硫酸,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增強溶液的導電性。答案為: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小問5詳解】 由A極與D極的反應式,可建立如下關系式:2Li+——NC(CH2)4CN,n(Li+)= ,則n[NC(CH2)4CN]=1mol。答案為:1。 19. 赤泥含有(氧化鈧)、、、等,以赤泥為原料提取鈧()的流程如下: 已知:P2O4為磷酸酯萃取劑。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酸浸”時溫度過高,酸浸速率反而減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洗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回流過濾”中,的作用有將轉化成和___________?!盁徇€原”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利用也可制備,方法是將溶于水,加入草酸產(chǎn)生草酸鈧沉淀,過濾、洗滌,灼燒(在空氣中)草酸鈧得到。灼燒草酸鈧的其他產(chǎn)物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 (5)已知:常溫下時表明完全沉淀。當“沉鈧”后萃取劑混合液的為6時,是否完全沉淀?___________(填“已完全沉淀”或“未完全沉淀”)。 【答案】(1)溫度過高,鹽酸揮發(fā)加快 (2)除去有機相中少量的,等雜質 (3) ①. 作溶劑 ②. (4) (5)已完全沉淀 【解析】 【分析】以赤泥為原料制取鈧,先加鹽酸酸溶,、、都發(fā)生溶解,生成金屬氯化物,不溶而成為濾渣;加入P2O4作萃取劑,此時ScCl3溶解,而FeCl3、AlCl3進入水相;加入鹽酸,洗去有機相中的Fe3+和Al3+;加入NaOH,將Sc3+轉化為Sc(OH)3沉淀,與有機相分離;加入SOCl2將Sc(OH)3轉化為ScCl3,最后加鎂熱還原,便可獲得鈧。 【小問1詳解】 鹽酸是揮發(fā)性酸,“酸浸”時溫度過高,鹽酸因揮發(fā)而導致濃度減小,所以酸浸速率反而減慢,由此得出其原因是溫度過高,鹽酸揮發(fā)加快。答案為:溫度過高,鹽酸揮發(fā)加快; 【小問2詳解】 加入萃取劑,很難讓FeCl3、AlCl3全部進入水相,所以“洗滌”的目的是除去有機相中少量的,等雜質。答案為:除去有機相中少量的,等雜質; 【小問3詳解】 “回流過濾”中,加入,一方面將轉化成而成為濾渣,另一方面得到濾液,所以作溶劑?!盁徇€原”中,SCCl3被Mg還原為Sc,Mg轉化為MgCl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答案為:作溶劑;; 小問4詳解】 在空氣中灼燒草酸鈧,O2參與反應,將碳元素氧化,從而得到和碳的最高價氧化物,所以灼燒草酸鈧的其他產(chǎn)物主要是。答案為:; 【小問5詳解】 為6時,c(OH-)=10-8mol/L,,則 ,從而得出mol/L”“
這是一份重慶市楊家坪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化學上學期1月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已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化學試題 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南陽市2021-2022學年高二化學上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非選擇題時,必須用0,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對原子質量, 下列實驗誤差分析不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