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指準確判斷詩歌所運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評價作者運用這些技巧所產(chǎn)生的表達作用和效果。 “表達技巧”是個寬泛的概念,與“藝術手法”“寫作特色”“藝術表達”等都屬同義語。在實際命題中,有的考題設問指向明確,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抒情有什么特點”“描寫上有什么特色”;有的題目只是籠統(tǒng)地設問,如“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技巧是怎樣的”“有什么獨特的手法”。
【專題講解】  表達技巧又稱藝術技巧,是對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結構技巧的統(tǒng)稱。對其鑒賞,就是要分析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在詩歌中表達了什么內容,起到了什么作用,達到了什么效果等。  表達效果是為內容服務的。詩詞中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務的,要圍繞表情作用來答題。1、為形象服務。寫出形象的特點,使他(她它)生動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zhèn)洹?、為意境服務。能營造出一定的意境,從而傳達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為主題服務。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1 修辭方法2 表達方式3 表現(xiàn)手法4 結構技巧
比喻、夸張、比擬、借代設問、反問、對比、對偶諧音、雙關、互文、通感等
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是打比方,構成的客觀基礎是相似性,是以喻體喻本體,重在“喻”,本體和喻體一從一主,取比以明,本體可出現(xiàn),也可不出現(xiàn),但喻體必須出現(xiàn)。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 (劉禹錫《望洞庭》)
2、 比擬 比擬是摹擬,構成的客觀基礎是仿照性,是把擬體的特性“強加”給本體,重在“擬”;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一般不出現(xiàn);分為擬人和擬物。山園小梅(北宋·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3、對比(對照):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以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常見的對比,有動靜對比、虛實對比、今昔盛衰的對比、哀與樂的對比等。作用: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對比與襯托】對比雙方?jīng)]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兩方共同構建突出。襯托雙方有主次,其主題表現(xiàn)主要依靠被襯托事物來表現(xiàn)。如以動襯靜。
4、夸張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能更突出事物的特征,更鮮明地表現(xiàn)事物。 作用:引起豐富聯(lián)想,突出事物本質特征,鮮明地表達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炫_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5、互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語言結構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作用:內容上相互補充,行文簡潔 ——“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6、“通感”:又叫“聯(lián)覺”,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方法。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杜甫)
7、頂真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做后一句的開頭,使相鄰的兩個句子頭尾蟬聯(lián)、上遞下接的一種修辭方式。作用:暢通語氣,優(yōu)化句式,嚴密結構,強化力度,反復吟唱,凸現(xiàn)特征。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8、興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于如今的象征修辭方法?!V绰洌淙~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詩經(jīng) 氓》
9、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形象、含蓄。作用: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引人聯(lián)想?!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0、雙關雙關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修辭方式?!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11、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騿栴}引入,帶動全篇;或中間設問,承上啟下;或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作用: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 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罚?br/>12、反問用疑問語氣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于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思,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激發(fā)讀者的感情,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1、比喻:生動形象、化虛為實2、比擬:色彩鮮明、啟人聯(lián)想3、反問:加強語氣、強化感情4、夸張:烘托氣氛、引發(fā)想象5、對偶:整齊和諧、表意凝練6、對比:突出事物、強化感情7、設問:啟發(fā)思考、加強印象8、反復:舒緩和諧、強調突出9、借代: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白描工筆、視聽結合、遠近結合、細節(jié)描寫 多種感官結合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觸景生情 寓情于景 借古諷今 用典抒情 托物言志
一、抒情方式 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運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諷今和托物言志等。1.直接抒情 又稱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寫作筆法。
2.間接抒情多數(shù)情況下,詩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達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來表達的。(1)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的主觀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深切動人。 (2)觸景生情是指詩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fā)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某種感情的抒情方式。 (3)寓情于景詩人的喜怒哀樂與寫景狀物結合在一起。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
(4)托物言志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興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人格、觀點,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詠物和詠懷合二為一。(5)借古諷今詩人借助歷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諷刺現(xiàn)實,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qū)別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 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詩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表達方式。1、描寫:正面、側面;直接、間接;細節(jié)(言、行、神、貌)、心理、白描;點、面描寫;動、靜描寫;虛、實描寫;遠、近描寫;反襯(樂景寫哀情)、烘托、對比、渲染、視聽聲色2、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樂景襯哀情3、表現(xiàn)技巧:聯(lián)想、想象、襯托、對比、象征、比興、渲染、用典、烘托等等
表現(xiàn)手法 狹義的表現(xiàn)手法,常見的有象征、想象、渲染、烘托、對比、襯托、對寫法、用典等等。 對寫法:即對面落筆、一筆兩面,是指詩人在寫人敘事時不從自己角度著筆,而從對方角度入手,進行懸想揣測,從而曲折達意,收到委婉旁襯的藝術效果。(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 用典的作用: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lián)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來源,其次要理解典故與作者的關系(或是自比,或是對比襯托),在此基礎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達了什么情意。 ——王勃《滕王閣序》: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白描  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xiàn)作者對事物的感受。即純用線條勾勒,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 ∪绫背窀琛峨防沾ā分小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
(3)象征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象征通常是以具體事物來暗示作者的思想、態(tài)度與感情的方式。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lián)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笳魇址ǖ淖饔茫?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 “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
(4)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huán)境的描寫來表現(xiàn)主要對象。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5)襯托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常見的反襯有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6)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7)正側結合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疤炖堰B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疤炫_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8)虛實結合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娙送柚@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秹粲翁炖岩髁魟e》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已逝之景之境?! ∵@類虛景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br/>③設想的未來之境?! ∵@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 ×馈队炅剽彙分性疲骸敖裣鼍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后的景物?!?
(9)點面結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lián)系物,點面結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點,隱括全面的效果。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0)對寫法(曲筆)  這是古代詩詞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也叫曲筆,即詩人不直抒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著筆,展開想象,是推進一層的寫法,這樣更加顯得情深意厚,并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 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前兩句,詩人極力渲染了一種孤獨寂寞的氛圍,為下文正面描寫“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鋪墊,更令讀者去體會“家”的親切、溫暖。三、四兩句寫想家,其異于常人之處在于: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換一種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轉化成對方的思念,極寫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1)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就是文學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片刻;或寫人物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顰一笑;或寫平常生活場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對于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抒發(fā)感情,充實作品內容,表現(xiàn)主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重章疊句、先總后分、以小見大、以景結情、先景后情、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過渡、鋪墊、伏筆、欲揚先抑等。
1、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既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2、照應  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應。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茁?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3、開門見山,直接點題  開宗明義,直接點題。這個“題”就是詩歌的主題,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就為全文指明了“航標”。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 杜審言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婇_門見山,直接點出詩人的感慨:只有離別家鄉(xiāng)、奔走仕途的游子,才會對異鄉(xiāng)的節(jié)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語氣中,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
4、卒章顯志  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直接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 例一: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例二:《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表達實現(xiàn)理想的豁達。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注:“無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按贯炚摺北扔鳟敵瘓?zhí)政的人,這里指張九齡。 “羨魚情”喻從政的心愿。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張丞相引薦之意。
5、以小見大  在表現(xiàn)大題材時,詩人不是敘述描寫大事件、大場面,而是著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過“小事”“小物”“小景”來反映大境界、大主題,這種手法叫做以小見大。過 華 清 宮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短菩跅钯F妃的腐化生活,杜牧僅攝取“妃子笑”入詩,一切便盡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馬飛馳,完全為了博得一人的歡心,不知內情的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
6、抑揚  不從正面平鋪直陳,先從反面著筆,加以貶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例如:閨 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疚觥肯葥P后抑,先寫少婦“不知愁”“上翠摟”,后面才寫她忽見柳色而“悔恨”不已,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7、鋪墊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節(jié)做后面主要情節(jié)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山 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叭涫琴e,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8、過渡(即承上啟下)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飲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坝X幾度、魂飛夢驚”強調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容之間起承上啟下。
9、層層深入  就是指詩歌在內容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構形式,使全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楚。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驹姴捎昧藢訉由钊氲慕Y構方式,表達織女隔著銀河遙思牽牛的愁苦心情,表現(xiàn)了愛情受折磨時的痛苦。詩歌從遙望中的牽牛星、織女星寫起,由遠及近,視線移到織女星,織女織成布才能與牛郎相會,可是終日織不成,急得淚如雨下。相隔淺淺的一道銀河,就是不能相會。詩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聲情并茂,哀怨動人。
表達技巧題答題分三步:明技巧→釋運用→析作用。
1、(2022·浙江部分地區(qū)上學期高三語文期末試題)鷓鴣天①蘇軾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涼。(注)①1080年,蘇軾謫居黃州時寫下了這首詞。②浮生:語出《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為人生在世,虛浮不定,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小題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C(C項,“上片描繪的景色充滿了頹廢色彩”不當,上片開頭兩句,作者以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遠處有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像綠色的屏障,圍護在一所墻院周圍。三、四兩句描寫得比較優(yōu)美:在廣闊的天空,不時看到白鳥上下翻飛、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fā)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頗有些詩情畫意。)
【小題2】請簡要分析“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一句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
(1)視覺、嗅覺相結合。從視覺寫色:“白鳥”翻飛與“紅蕖”照水;從嗅覺寫味:“細細香”香氣綿長。(2)遠近結合?!胺瞻坐B”是遠景,“照水紅蕖”是近景。(3)動靜結合。白鳥在空中翻飛,屬干動景:紅蕖散發(fā)幽香,屬于靜景。(4)俯仰結合。白鳥在空中翻飛,這是仰視角度;水中紅蕖,這是俯視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鳥與紅色的荷花,紅白相間,引人入勝。(6)運用疊詞?!皶r時”寫出了白鳥之多,翻飛之迅疾?!凹毤殹边\用通感,將香味視覺化,寫出紅蕖香氣之細膩。(滿分6分,每條2分,任意3條,意思答對即可滿分)
【譯文】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罩胁粫r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fā)幽香。在鄉(xiāng)村的野外,古城墻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2、(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期末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2題。(9分)金陵驛①(其一)文天祥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咀ⅰ俊、龠@首詩寫于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經(jīng)金陵(今南京)時。②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此處指代南宋王朝。
金陵驛①(其一)文天祥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這首詩柔婉含蓄但又淋漓盡致,外柔內剛,沉摯悲壯。B.首聯(lián)寫景,衰草、離宮、夕陽、孤云,這些滿目瘡痍的意象,讓人感到一片凄涼。C.“山河依舊,人事已非”,這是身為囚徒、無能為力的詩人發(fā)出的深沉感慨。D.頸聯(lián)靈活化用中唐詩人劉禹錫《烏衣巷》的詩意,表達了詩人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答案: D?!氨磉_詩人思鄉(xiāng)”錯,頸聯(lián)通過“蘆花”“舊家燕子”表達家國滄桑之感。
金陵驛①(其一) 文天祥 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2.詩的尾聯(lián)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6分)
金陵驛①(其一) 文天祥 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譯文】 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啊?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tǒng)治的臣民。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現(xiàn)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后南歸無望,等我死后讓魂魄歸來吧!
【賞析】 本詩寫于1279年的深秋,此時,南宋政權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軍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詩人戰(zhàn)敗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的途中經(jīng)過金陵,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首沉郁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安莺想x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夕陽落照之下,當年金碧輝煌的皇帝行宮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殘狀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卻又不忍離去,因為它是百年故國的遺跡,大宋政權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為之效命的親人,看到了為之奔走的君王?!安莺想x宮”與“孤云漂泊”相對,則道出國家與個人的雙重不幸,染下國家存亡與個人命運密切相關的情理基調。“轉夕暉”之“轉”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盡顯狀元宰相的藝術風采:先是用夕陽漸漸西斜、漸漸下落之“動”反襯詩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靜”,進而與“孤云飄泊復何依”相照應,引發(fā)出詩人萬里長江般的無限悲恨,無限悵惘。一個處境悲涼,空懷“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復國壯志的愛國者的形象隨之躍然紙上?!吧胶语L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鄙胶右琅f,可短短的四年間,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見?!霸獰o異”“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設置,揭露出戰(zhàn)亂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深重災難,反映出詩人心系天下興亡、情關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懷,將詩作的基調進一步渲染,使詩作的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滿地蘆花”猶如遍地哀鴻,他們之所以白花如發(fā)和我一樣蒼老,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深深埋著說不盡的國破恨、家亡仇、飄離苦。原來王謝豪門世家風光不再,燕子尚可“飛入尋常百姓家”,現(xiàn)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們也是巢毀窩壞,到哪里去安身呢?擬人化的傳神描寫,給人以 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人在哭,整個金陵也在哭,亦使悲涼凄慘的詩人自身形象更加飽滿?!皬慕駝e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北M管整個金陵城都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中,我也不愿離她而去,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我的摯愛。但元軍不讓我在此久留,肉體留不下,就讓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懷鄉(xiāng)不已的杜鵑鳥歸來伴陪您吧。此聯(lián)與詩人《過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謂是異曲同工,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詩人視死如歸、以死報國的堅強決心。
3、(2021·四川南充高級中學第四次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5~6題。春 思皇甫冉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①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②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機中錦字③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④,何時返旆「pèi」勒燕然?!咀ⅰ俊、亳R邑:今山西朔縣,漢時曾與匈奴爭奪此城。②層城:因京城分內外兩層,故稱。③機中錦字:竇滔被貶龍沙,其妻蘇蕙能文,頗思滔,乃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竇車騎:元戎,猶主將;竇車騎,后漢竇憲為車騎將軍,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銘,刻石而還。
春 思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①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②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③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④,何時返旆勒燕然。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春日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zhàn)爭早日勝利的盼望。B.詩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華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宮奢靡的生活,聯(lián)想到丈夫戍守在荒涼的邊疆,頓生憤懣之情。C.第四句“心隨明月”與“我寄愁心與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達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對丈夫的思念寄托給明月的無奈。D.尾聯(lián)寫女主人公問軍中主帥何時才能勝利班師,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統(tǒng)一起來,賦予了本詩積極的社會意義。 B,第三句只是講述京城離邊關的遙遠,“皇宮奢靡生活”和“憤懣之情”都是曲解。
春 思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①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②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③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④,何時返旆勒燕然。 這首詩的首聯(lián)歷來為人稱道,請從藝術手法方面賞析其精妙之處。(6分)
6.①擬人?!把嗾Z”賦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寧靜、親人團聚的場景。②對比?!苞L啼燕語”的春景與“路幾千”的邊關對比鮮明,使讀者感受到強烈的震撼。③虛實結合。第一句是眼前實景,第二句是想象,虛實相生,表現(xiàn)對從征親人的思念和牽掛之情。④襯托(反襯、以樂景襯哀情)。上句寫京城春天,色彩濃麗,下句寫從征親人在遙遠的邊疆,不能享受這寧靜,無法得到這溫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襯下,下句更顯得沉郁悲壯。
春 思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①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②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③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④,何時返旆勒燕然。
【譯文】 鶯歌燕語預報了臨近新年,馬邑龍堆(沙漠)是幾千里的疆邊。家住京城比鄰著漢室宮苑,心隨明月飛到邊陲的胡天??楀\回文訴說傾吐思念的長恨,樓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獨眠。請問你主帥車騎將軍竇憲,何時班師回朝刻石燕然山。
 賞析:這首詩題為《春思》,大意是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反侵略戰(zhàn)爭早日勝利的盼望。盛唐是社會相對安定的時期,但邊境戰(zhàn)爭卻并未停息。前方將士與家鄉(xiāng)親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詩人們吟詠的重要主題。這一類詩作總的來說具有較為深刻的社會意義,內容也較為充實。由于富有真情實感.其中不乏千古傳涌的佳作。首聯(lián)“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對比鮮明,動人心弦?!苞L啼燕語”,這是和平寧靜的象征;新年佳節(jié),這是親人團聚的時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遙遠的邊關,從征的親人卻不能享受這寧靜,無法得到這溫情。上句“鶯啼燕語”四字,寫得色彩濃麗,生意盎然。使下句“馬邑龍堆”,更顯得沉郁悲壯。詩人好似信筆而下,但震撼力卻很強?!×汲矫谰?,未必便能帶來歡樂;溫柔鄉(xiāng)里,最易惹動離情。“家住秦城鄰漢苑”,秦城指咸陽,漢苑指長安。詩中的女主人公雖然目睹京畿的繁華與和平,卻是“心隨明月到胡天”,早巳飛到丈夫的身邊。關河萬里,能隔斷人的形體,卻隔不斷心靈的呼喚,而作為心靈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萬方的明月了?! ?br/>為了寄托無窮的思念,女主人公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仿照古人故事,為遠方的夫君織一幅錦字回文詩?;匚脑娧h(huán)可讀,無始無終,思婦的離恨也纏綿不盡,地久天長?!皺C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鄙暇湟粋€“論”字。下句一個“笑”字,都是擬人化的寫法。錦字回文詩的內容。無非離情別恨。錦字詩有多長,恨便有多長,錦字詩無窮,恨也無窮。樓上花枝本無情,然而在詩人眼中。那花團錦簇的樣子,很像是在嘲笑獨眠之人。詩的結尾筆鋒一轉,提出一個意義深遠的問題:“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不問別人而問元戎,因為他是軍中主帥:你什么時候才能得勝班師,勒石而還?女主人公對親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摯的,然而她也深明大義。她當然懂得,只有徹底戰(zhàn)勝了敵人,才會有不光自己,同時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離散家庭的重新團聚。就這樣,詩中女主人公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統(tǒng)一起來,賦予了這首詩以比較積極的社會意義。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仡^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②。不應③霜塞晚,橫槊看詩成?!咀ⅰ俊、俟庵荩航窈幽箱甏?,南宋時期是接近金國的邊防重鎮(zhèn)。使君,漢唐以來,稱州郡的長官為使君,此沿襲舊稱。②青冥:青色的天空。這里代指朝廷。③不應:不顧。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仡^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②。不應③霜塞晚,橫槊看詩成。
14.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這是一首送別詞,本寫惜別之情,卻一反常調,以較多的筆墨敘事,為抒寫別情作了充足的鋪墊,一位渴望建功立業(yè)的使君形象躍然紙上。B. 詞的上片,“相見于”三字,雖極平常,但卻包含著那次相聚中種種快樂的情事,而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驚”四字一筆抹過,簡括地表現(xiàn)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緒。C. 詞的下片,“鐵馬”“紅旗”“日暮”等意象,渲染了蒼涼悲苦的意境,描繪了寒日的傍晚,一派蕭瑟的邊塞上,鐵馬奔馳,戰(zhàn)旗飄飛,士氣低沉的圖景。D. “橫槊看詩成”語出元稹的“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亦有“橫槊賦詩”的慨嘆,后來人們常用“橫槊賦詩”贊揚人的文才武略。C項,“蒼涼悲苦”錯誤,從全詩看,意境應該是“雄渾悲壯”的,同理,“士氣低沉”應該為“士氣高昂”。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回頭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②。不應③霜塞晚,橫槊看詩成?!咀ⅰ俊、俟庵荩航窈幽箱甏?,南宋時期是接近金國的邊防重鎮(zhèn)。使君,漢唐以來,稱州郡的長官為使君,此沿襲舊稱。②青冥:青色的天空。這里代指朝廷。③不應:不顧。 15、 清人有言:“非實不足以闡發(fā)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闭埥Y合本詞簡要賞析。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仡^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②。不應③霜塞晚,橫槊看詩成。譯文:記得六年前在武陵相聚,分別以來往事不堪回首。如今我們兩鬢都已花白,誰知又要匆匆作別,江頭別宴上的酒還要給老朋友傾倒。寒日的傍晚,秋風蕭瑟的邊塞上,鐵騎奔馳,紅旗飄揚,士氣高昂,你是那里的長官,只擔心皇帝下令讓你回京,因為你不顧邊塞艱難日久,正有殺敵、賦詩的豪情。
【注釋】:此為送別詞。詞之上片由此番遽別,憶及上次分別后六年闊別的情景,自然地將眼前的傷離意緒反跌出來。下片運用想象手法,擬寫友人在邊地的生活情狀,委婉曲折地表達了鼓勵他在邊塞建功立業(yè)的情意。全詞表情達意十分熨貼動人,表現(xiàn)手法別具一格,堪稱送別詞中的佳作。開篇“記得武陵相見日 ,六年往事堪驚 ?!薄坝浀谩倍謱⒃~帶入對往事的回憶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跋嘁娙铡比?,雖極平常 ,但卻包含著那次相聚中種種快樂的情事,極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從那以后,他們闊別六年之久,兩人都嘗盡了天涯作客的況味。這一切,作者只用“ 往事堪驚 ”四字一筆抹過 ,簡括地表現(xiàn)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緒。“回頭雙鬢已星星 ”,現(xiàn)在見面,兩人鬢發(fā)已經(jīng)花白了。這句在上片是關合前后的過渡句。正因為詞人對他們的武陵相會有著美好的記憶,而對分別以來的生活感到很哀傷,所以,他非常希望剛剛重新見面的朋友能長期在一起,以慰寂寞無聊之思,以盡友朋相得之歡?!罢l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哪知道又要這樣匆匆作別呢?“誰知”、“還與”的搭配,表達了作者對這次分別事出意料,與愿望乖違,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傷離情緒。雖說詞只寫江上杯酒相傾的一個細節(jié),實際上,他們盡情傾訴六年闊別的衷腸,以及眼前依依惜別的情懷,都涵括在里面了。
下片是對曾使君到達光州邊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過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闊悲壯。寒日的傍晚,在一派蕭瑟的邊塞上,鐵馬奔馳,紅旗飄揚,士氣高昂,真是令人激奮的場面。使君不僅身在其中,而且還是長官和塞主。在一般詩人的筆下,久守邊城,則不免要流露出思歸的凄愴之情。而這首詞則一反常調,別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為豪壯的軍隊生活所激發(fā),根本不想離開邊地,反而擔心皇帝下詔書,命令他回京,“只愁飛詔下青冥”,使他不能繼續(xù)呆在那里 。他何以要留戀邊地呢?詞的最后兩句作了剖露:“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薄安粦保活?。“霜塞晚 ”,呼應上文“寒日暮”。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串解這幾句云:“言只恐詔宣入朝,不顧使君在邊塞,正有橫槊之詩興也 。”橫槊賦詩,語出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云“ 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后來引用它贊揚人的文才武略。詞從友人的角度想象,說他熱愛雄壯的邊塞生活,并有寫詩贊美的豪興。作為一首送別詞,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勵友人在邊塞上施展文武才干,為國立功。此詞寫惜別之情,卻一反常態(tài),花費較多筆墨回憶六年闊別中兩人天各一方 、辛苦勞頓的種種情狀,為抒寫別情作了蓄勢充足的鋪墊。這種寫法,具有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顯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2021·山西臨汾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7~8題。(9分) 有美堂①暴雨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②。【注】?、儆忻捞茫涸诤贾輩巧缴?。②鮫室:傳說中人魚的宮室。瓊瑰:本指玉,在這里形容海水。
有美堂①暴雨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②。
7.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腳底一聲雷”和“頑云撥不開”,既寫出了雨中的景象,又襯托出有美堂位置之高。B.頷聯(lián)用動詞連綴意象,摹寫風雨在空間的縱橫之狀,給與讀者強烈的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C.尾聯(lián)上句想象用雨水喚醒醉酒的謫仙李白,此為虛寫;下句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大雨如注,實中有虛。D.詩歌以雄奇的筆調描寫有美堂所見,驟至之雨由遠而來,橫跨大江,呼嘯奔來。 A,寫出了“雨中景象”錯,應為“雨前之景。
有美堂①暴雨蘇軾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②。8.本詩頸聯(lián)暴雨的描寫很傳神,請賞析。(6分)8.①暴雨降臨,西湖竟如金杯中斟滿的酒高出了杯面,雨聲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趕著打擊。②運用比喻和想象。把雨后西湖比作盛滿美酒滿溢的酒杯,把雨聲比作敲鼓之聲,生動形象傳神。③視聽結合。訴諸聽覺視覺,多角度結合突出了雨的暴,生動傳神。
有美堂①暴雨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②?!咀g文】 一聲響亮的雷聲宛如從游人的腳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濃厚的云霧繚繞,揮散不開。遠遠的天邊,疾風挾帶著烏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西湖猶如金樽,盛滿了雨水,幾乎要滿溢而出;雨點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開懷。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白,用這滿山的飛泉洗臉,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傾倒了鮫人的宮室,把珠玉灑遍人寰。
【賞析】 這首《有美堂暴雨》是蘇軾即景詩中的力作之一。詩以雄奇的筆調、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詩人于有美堂所見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風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懾人心的壯觀之一。蘇軾生性豁達爽朗,對暴風雨特別欣賞,寫了多首詩進行描摹贊嘆。這首詩由于是在吳山頂上的有美堂中所寫,氣勢更為雄偉壯大。詩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題寫暴風雨來時,悶雷起自腳下,云霧繞座不散。突出了所處的地勢很高,因而所見的暴雨,與平地所見不同,為下文鋪墊。接下就別出蹊徑,描繪了一幅壯闊異常的場面。風是看不見的,蘇軾卻給它著色,說是黑風,以視覺代替感覺,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暴雨來時疾風挾著塵灰烏云的情況。“吹海立”是形容風的強烈。宋蔡絳《西清詩話》以為是學杜甫文中“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盡管不一定對,但兩者的氣勢很接近。有美堂雖然很高,但不可能見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詞,下句寫風帶著暴雨從東面漸漸而來,便是實指。夏天的暴雨,區(qū)域很小,來勢迅猛,
通過“飛雨過江來”五字,將這一情況囊括殆盡。這句詩雖然搬用了唐殷堯藩《喜雨》詩句,但妙合時地,密切無縫。《御選唐宋詩醇》卷三十四評此聯(lián)說:“寫暴雨非此杰句不稱……且亦必有‘浙東’句作對,情景乃合。”并說只有唐駱賓王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方能與此方駕。五、六二句具體寫暴雨。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騰,西湖像一只盛滿水的金樽,幾乎要滿溢出來;雨聲急促激切,又如羯鼓聲,敲打著這世界。這兩句從高處著眼,氣勢充沛,繪聲狀形,寫景與寫意交相并用。而用夸張 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想象都很奇特。煞尾轉入觀感。這樣磅礴的雨景,令詩人震動不已,于是想讓這滿山飛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讓他看看如同倒傾鮫人宮室、灑下滿天珍珠的奇景;同時,又等于在說要喚醒李白,請他寫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詩篇來。這兩層意思,看似不連,實際上是用了詩家慣用的“雨催詩”的典故。如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云:“片云頭上黑,應是雨催詩。”蘇軾很喜歡用這典,如“雨已傾盆落,詩仍翻水成”(《次韻江晦叔》),“颯颯催詩白雨來”(《游張山人園》)。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庭中有奇樹①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②。攀條折其榮③,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咀ⅰ俊、倨鏄洌邯q“嘉木”,美好的樹木。②滋:當“繁”解釋?!鞍l(fā)華滋”,花開得正繁盛。③榮:猶“花”。試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在全詩結構上起的作用。
卒章顯志,點明詩旨;升華情感,詩人在前面著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轉,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傷感的是別離那么久的時間,至此全詩的情感突然得到升華。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繁盛的花朵。我攀著樹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贈送給心中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貴,只是有感于離別多時,想借著花兒表達思念之情罷了。

相關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表達方式,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賞析步驟,例題解析,描寫手法,細節(jié)描寫,對比與襯托,動與靜,虛與實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鑒賞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鑒賞 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詩歌的表達方式,古代詩歌鑒賞,詩歌鑒賞之結構技巧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修辭手法,學習目標,表達方式是什么,一記敘,二議論,三描寫,四抒情,關于結構構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課件

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鑒賞 課件

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鑒賞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的手法(表達技巧)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鑒賞古代詩歌的手法(表達技巧) 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