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類文本考察的能力
1、分析綜合?C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 2、鑒賞評價?D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2)評價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3)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3、探究?F
???(1)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的深層意蘊
???(2)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傳記是記錄人的生活歷程和生命軌跡的文體。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傳記可分為不同的類別。 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為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后者是他人撰寫的?! 「鶕?jù)篇幅的長短,傳記可分為大傳和小傳。 從創(chuàng)作方法看,傳記可分為史學性傳記和文學性傳記。從表達方式看,一般的傳記以記敘為主,還有一類傳記則記敘與評論各半,叫評傳。評傳是人物傳記夾雜著作者評述的一種帶有文學評論色彩的體裁。它由傳主、本事、作者的思考與評析三要素構成。"傳中有評,評中有傳,評傳結合"是其特點。"傳要真實,評要中地"是評傳寫作的基本要求。
二、傳記的特征
胡適對傳記的寫作原則和要求:一是應該做到"紀實傳真"。二是要有"寫生傳神的手筆"?! 。?)真實性 傳記是用來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征。我們所說的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xiàn)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范同等。寫傳記不允許任意虛構。 ?。?)生動性 傳記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歷史記錄,除了真實記錄外,還必須有感人的力量。傳記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經(jīng)歷、情感在內;而一旦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就傾注叮愛憎的情感,需要用藝術的丹彩加以表現(xiàn),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鶕?jù)課標的要求,閱讀傳記,要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區(qū)分出作者評論的成分,分析作者評論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能對作者所持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閱讀要求
(一)傳記考查的切入角度 1、寫什么?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 。?)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 ?。?)把握傳主的形象,概括傳主的精神品質。 2、怎么寫和為什么這樣寫?分析傳記的語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對作者所持的觀點和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傳記閱讀具體內容
根據(jù)傳記的文體特點和新課標,在閱讀傳記時,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閱讀的把握文章結構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上五點。傳記的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是: 1.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 2.分析傳主的性格、情感,把握傳主的性格、情感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 ?.理解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 4.通過分析作品的選材、表現(xiàn)手法、修辭技巧、語言特色等藝術形式,了解作者這樣處理的意圖?!?.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對作者所持的觀點和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 法
1.如何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讀全文,提取與傳主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傳主的生活經(jīng)歷或人生軌跡;感知傳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認識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明確作者對傳主的態(tài)度與評價或者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傳記的重要事實包括:①傳主及其作品陳述的事實;②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重要信息的篩選和整合,需要正確地理解并擇取、概括。應試閱讀又要求依據(jù)試題的指向,找到相關的詞語、句子、段落。在總體把握了解文意時,還要弄清作者是怎樣把思想材料組合起來的,文中的關鍵性句子表達了什么意思。準確地篩選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備對書面語言敏銳的感知能力,有了較強的語感,閱讀時就能迅速發(fā)現(xiàn)關鍵所在,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和標準答案較切近。
2.如何分析傳記的結構
"結構"指文章內部構造,是作者從表達中心思想的目的出發(fā),對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和思路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重要內容。給文章劃分層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結構是受內容制約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結構,首先必須對文章整體感知,對全文、全段有個大體的了解;其次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試題往往不大從全篇出題,而是就一段或幾段出題,或劃分層次,或闡述層意,這就要找準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傳記,無論自傳,還是他傳,都離不開敘事。事情的發(fā)展,又離不開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移,所以按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來組織材料是傳記常用的結構方法。
3.如何概括傳記的中心意思
傳記,可以記敘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體悟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探尋一個人思想演變的線索,剖析一個人成敗的緣由,還可以觀照歷史的滄海桑田,社會的光怪陸離,豐富你的閱歷,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識見。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須是在理解語句、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時試題還會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數(shù)要求等,這在答題時也是必須注意的。在對具體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的過程中,可運用這樣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緊扣材料中的關鍵文句,重點理解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由點帶面。②綜合句意法。即對于那些沒有明顯中心句、重點句(段)的文段,我們就必須對每個獨立句句意或對幾個相對重要句子的句意進行綜合歸納。③整體透視法。即對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單獨分析某一兩個句子會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內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潛臺詞"曲折含蓄地表達。
4.如何分析傳記的表現(xiàn)手法
①選材的處理--詳略得當 詳寫讀者陌生符合主題/突出人物性格選材的目的--詳略得當略寫讀者熟悉不符合主題 ?、谌宋锩鑼懛椒ā ⌒は衩鑼? 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自然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
在傳記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迷娫~,可以從側面烘托和豐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傳記顯現(xiàn)出一種古樸文雅的風格?! ∫霉适?,可以增強文章的活潑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引用傳主在書信、日記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也可以使傳記具有更為真實感人的力量。 ?、苷Z言特色 首先明確傳記類別,了解不同類別傳記具有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文本加以辨別分析。如,自傳采用第一人稱,語言或幽默調侃或自然親切,通常以記敘為主,兼有描寫抒情。他傳采用第三人稱,語言或樸實自然或文采斐然。
(1)鑒賞文體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 例題:這篇短短的通訊用了許多數(shù)字。請舉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擦鞋者說》(2)分析詞語或句子含義,概括內容要點或中心思想 例題:作者稱父親為“逝去的儒者”,綜觀全文,請指出父親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3)評價文章的主要觀點 例題:梁漱溟說“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許多人認為他“狂妄”“口氣大”,你是否認同他們的看法?為什么?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4)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文本的深層意蘊 例題:《人民日報》發(fā)表本文時,加上邊框排在第一版,還加上“編后” 語;2006年本文又被評為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這篇短短的通訊得到如此的重視,你認為它具有哪些新聞價值? ——《擦鞋者說》
(1)關注答題范圍提示語: ①內向型: a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特殊”這個詞的解釋是:不同于同類的事物或平常的情況的。文中“特殊”一詞一共出現(xiàn)了8次,請你結合文意闡述“特殊”一詞在文中的幾種特殊含義。 ——《留守學子,校園過節(jié)別有滋味》 b 鄧肯在后來的回憶中談起芝加哥的這段經(jīng)歷時說:“這個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時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樣面對的? ——《舞者之歌》 c 從選文看,李清照創(chuàng)作《烏江》一詩的背景和目的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李清照傳》 這類提示語提示我們需要從原文篩選信息來答題
②外聯(lián)型: a 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說的話的理解。——《留守學子,校園過節(jié)別有滋味》 b 對此,你如何評論。 這類提示語提示我們答題時應該結合實際,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
③內外結合型: a 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有人認為天賦是關鍵,有人則認為后天的影響更重要。請以鄧肯為例,談談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 b 作者在讀到李清照《烏江》一詩的時候感慨地說:“氣節(jié),是人的精神風貌中至關重要的因素?!闭埥Y合文本談談你對“氣節(jié)”的理解。 ——《李清照傳》 這類提示語類提示我們把上面兩者結合起來答題
(2)關注答題規(guī)范提示語: ①從選文看,李清照創(chuàng)作《烏江》一詩的背景和目的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独钋逭諅鳌? 這類提示語要求我們不應原文照抄,要在篩選整合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②鄧肯被譽為“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請根據(jù)文本,分點概述鄧肯作為一位“偉大藝術家”所具有的特質。 ——《舞者之歌》 這類提示語要求我們答題時要注重條理,分點說明。 審題要求:仔細閱讀題目,劃出相關提示語,按照提示要求規(guī)范答題。
答題常見的錯誤類型 :
1、脫離文本、機械答題 這類錯誤常出現(xiàn)在鑒賞文本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的題型上
示例1:人物傳記要求真實可信,說說本文從哪些角度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 學生答案:本文能廣集材料,反復考證,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質,從環(huán)境中去說明人,能從人物的復雜性中對人物作出公允的評價。 學生答案分析:只是將理論機械地套入,忽略了具體文本的具體特點。 解題思路:注意文體“基本特征”應該包含著這樣的兩個層面:一是作為傳記、新聞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特征,另一個是具體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個性的特征。
學生答案:本文能廣集材料,反復考證,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質,從環(huán)境中去說明人,能從人物的復雜性中對人物作出公允的評價。(2分) (只有理論知識,脫離了具體文本)
參考答案:①多處直接引用傳主話語、書信及其文章中的內容,真實可信。②結合了傳主所處的時代背景,材料詳細而確實。③作者是傳主的兒子,對傳主了解更為全面客觀深刻。(4分) ( 理論與文本相結合)
①傳記的真實性、文學性、概括性如何體現(xiàn);②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如何體現(xiàn);③新聞的各個基本組成部分的作用;④傳記、新聞中的細節(jié)描寫有何作用; 解題時應注意將一般與具體相結合
19、這篇短短的通訊用了許多數(shù)字。請舉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4分) ——《擦鞋者說》 答案要點:⑴本文使用許多數(shù)字,如“別人擦鞋1元一雙,這里卻要2元”“毛收入10萬元”“7平方米的門面,月租800元”“經(jīng)過近百次試驗”,(僅舉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體,事實顯得確鑿可信,體現(xiàn)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 (這個答案還可用于這篇文章怎么體現(xiàn)了新聞“真實性”的特征) ⑵用數(shù)字表現(xiàn)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兩白酒”,具體的時間、酒量,凸現(xiàn)了郭兆松興奮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蠟對他的重要意義。 (這個答案也可以考察新聞細節(jié)的描寫的作用) ⑶本文用“別人擦鞋1元一雙,這里卻要2元”的具體數(shù)字進行對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貴一倍卻生意紅火,造成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個答案可以回答這篇文章的導語部分有什么特點) ⑷本文用“1991年”2001年“2003年11月6日”等具體數(shù)字顯示時間的具體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
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 這類錯誤常出現(xiàn)在概括內容要點,篩選文中信息的題型上。
示例:作者稱父親為“逝去的儒者”,綜觀全文,請指出父親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 學生答案:他常責備自己修養(yǎng)不夠,他捍衛(wèi)孔子,替儒家思想辯護。以“不容自昧”作為自律的底線,面臨當時的政治高壓,他依然具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面對可能發(fā)生的任何結果。他說:“一切禍福、榮辱、得失之來完全接受,不疑訝、不駭異、不怨不尤。”對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執(zhí)”、 “忘我”, 他認為自己對整個中國文化甚至于中國前途,都有所見,甚至有責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憂”,“樂天知命”。
學生答案分析: 照抄原文原句,這種答案是對內容的“陳述”,不是對內容“特點”的“概括”。 解題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區(qū)域的基礎上,抓關鍵詞,對具體的描述進行提煉、概述。
他捍衛(wèi)孔子,替儒家思想辯護。
以“不容自昧”作為自律的底線
面臨當時的政治高壓,他依然具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面對可能發(fā)生的任何結果。
他說:“一切禍福、榮辱、得失之來完全接受,不疑訝、不駭異、不怨不尤?!?
對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執(zhí)”、 “忘我”
他認為自己對整個中國文化甚至于中國前途,都有所見,甚至有責任
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憂”,“樂天知命”
①整體閱讀,通盤把握;②明確目的,劃定區(qū)域;③根據(jù)要求,整理呈現(xiàn)。
3、片面理解,草率答題 此類錯誤常出現(xiàn)在分析詞語或句子含義,從不同層面發(fā)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提出自己的見解的題型上。
示例1:“從此,清照將永遠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李清照傳(節(jié)選)》 學生答案:這句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
學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語句在結構中的作用,沒有注意到在內容層面上在作用。 解題思路:解答此類題,除了要注意到關鍵語句在文章層次結構中起的作用外,還應該重視語句在內容上的深層意蘊,答題時不應草率完成,要學會聯(lián)系背景,分析語句中的修辭手法,剝開修辭的外衣,找尋蘊藏在當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層的含義。
結合背景孤雁有什么喻意 參考答案:從文章結構角度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從文章內容上講,這句話表明李清照從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開始了一個孤苦伶仃顛沛流離的痛苦歷程,感情、境遇也從此改變,這是她一生最大的一個轉折點。
——遠離故鄉(xiāng),丈夫病逝。
——離群、孤苦無依、漂泊。
示例2:本文開頭引述《三國演義》龐德的故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4分) ——《青山不老》 學生答案:引出下文,為下文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學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訊文體開頭引用故事在結構上的作用,未能根據(jù)具體文本所引故事的內容進行分析。 提問某一文體特征的作用時,應該從結構和內容兩個層面進行考慮 。
學生答案:引出下文,為下文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分)(僅僅關注到結構的作用)
參考答案:①因為他們兩人都備下了棺材,表現(xiàn)了決死的勇氣,有相似之處(或:用龐德的大丈夫氣概襯托高富的忘我精神); ②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增加讀者的興趣。(4分)(結構作用與具體文本的內容作用相結合)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 課件,共4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客觀題考情分析,主觀題考情分析,實用類文本-客觀題,實用類文本-主觀題,共同點不同點,整體比較,局部比較,比較分析對比點,比較類型,比較分析題方法P30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之通訊 課件,共31頁。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之傳記閱讀 課件,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傳記,傳記常識,傳記閱讀的方法,答題方法,歸納概括題,技巧分析題,細節(jié)描寫,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