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時跟蹤練7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鋁的性質和用途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鋁有很好的延展性且是良導體,所以常用作導線 B.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鋁箔,可以看到少量液滴懸而不落,說明鋁的熔點較高 C.鋁合金質輕,強度大,耐腐蝕,可以用作門窗 D.鋁有較強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鋁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解析:鋁是金屬單質,具有金屬的通性,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且是良導體,常用作導線,故A項正確;鋁的熔點低,而氧化鋁的熔點高,當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鋁箔,可以看到少量液滴懸而不落,故B項錯誤;鋁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蝕,常用作門窗,故C項正確;鋁在空氣中放置會形成致密的氧化層薄膜,使鋁有較強的抗腐蝕性,故D項正確。 答案:B 2.下列關于鋁單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能用鋁制的器皿來盛放酸梅湯或堿水是因為鋁會和酸或堿反應 B.鋁制品在空氣中有很強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鋁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 C.鋁和NaOH溶液反應:Al+2OH-===AlOeq \o\al(-,2)+2H2↑ D.Al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所以鋁是使用較早的金屬 解析:A項,無論是鋁還是其氧化物都能與酸或堿反應,正確;B項,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錯誤;C項,電荷、電子均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Al+2OH-+2H2O===2AlOeq \o\al(-,2)+3H2↑,錯誤;D項,Al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Al的金屬性較強,需采用電解法冶煉,因而鋁是使用較晚的金屬,錯誤。 答案:A 3.以Al2O3為原料制取氫氧化鋁,最好的方法是( ) A.將Al2O3溶于水 B.將Al2O3先溶于鹽酸中,之后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C.將Al2O3先溶于鹽酸中,之后滴加氨水 D.將Al2O3先溶于NaOH溶液中,之后再滴加鹽酸 解析:氧化鋁不溶于水,不和水反應,故A項錯誤;氧化鋁溶于鹽酸形成氯化鋁,氯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形成氫氧化鋁,但氫氧化鈉為強堿,若氫氧化鈉不足,不能全部生成氫氧化鋁,若氫氧化鈉過量,生成偏鋁酸鈉,故B項錯誤;氧化鋁溶于鹽酸形成氯化鋁,氯化鋁與氨水反應形成氫氧化鋁,氨水為弱堿,不會使氫氧化鋁變成偏鋁酸鈉,故C項正確;將Al2O3先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偏鋁酸鈉,加入鹽酸,如鹽酸過量則生成氯化鋁,故D項錯誤。 答案:C 4.下列關于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Al(OH)3受熱能分解 B.Al2O3既能溶于強酸溶液又能溶于強堿溶液 C.Al(OH)3膠體能吸附水中的懸浮物 D.Al(OH)3與過量的濃氨水反應生成NH4[Al(OH)4] 解析:Al(OH)3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鋁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Al(OH)3eq \o(=====,\s\up15(△))Al2O3+3H2O,故A項正確;Al2O3既能溶于強酸溶液又能溶于強堿溶液,屬于兩性氧化物,故B項正確;Al(OH)3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懸浮物而凈水,所以明礬常作凈水劑,故C項正確;氫氧化鋁能和強酸以及強堿發(fā)生反應,但是不能和弱酸、弱堿發(fā)生反應,氨水是弱堿,和氫氧化鋁不反應,故D項錯誤。 答案:D 5.將0.46 g鈉用鋁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充分反應后生成標準狀況下896 mL H2,此時溶液體積為100 mL。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中僅發(fā)生了一個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后溶液中有兩種溶質 C.反應后溶液中NaOH的濃度為0.2 mol·L-1 D.反應后溶液中NaAlO2的濃度為0.2 mol·L-1 解析:0.46 g Na的物質的量是n(Na)=0.46 g÷23 g·mol-1=0.02 mol,Na與水發(fā)生反應:2Na+2H2O===2NaOH+H2↑,根據方程式中物質反應關系產生0.02 mol NaOH,同時得到0.01 mol H2,反應共放出氫氣的物質的量是n(H2)=0.896 L÷22.4 L·mol-1=0.04 mol,說明發(fā)生反應:2Al+2NaOH+2H2O===2NaAlO2+3H2↑,放出H2 0.03 mol,消耗NaOH 0.02 mol,反應后的溶液為NaAlO2溶液。用鋁箔包裹金屬鈉,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 2NaAlO2+3H2↑,這兩個反應中都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因此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A項錯誤;Na與水反應產生NaOH和H2,反應產生的NaOH與Al及水恰好反應產生NaAlO2,所以反應后溶液中只有NaAlO2一種溶質,B項錯誤;反應后溶液中溶質只有NaAlO2,沒有NaOH,C項錯誤;根據上述分析可知0.46 g Na發(fā)生兩個反應后得到溶液的溶質為NaAlO2,由于溶液的體積是0.1 L,根據Na元素守恒,可知反應后溶液中NaAlO2的濃度c(NaAlO2)=0.02 mol÷0.1 L=0.2 mol·L-1,D項正確。 答案:D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Fe在氯氣中燃燒生成FeCl2 B.將AlCl3溶液逐滴滴入到NaOH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消失 C.電解氯化鋁溶液制取金屬單質鋁 D.常溫下,鋁制品用濃硫酸或濃硝酸處理過,可耐腐蝕 解析:Fe在氯氣中燃燒生成FeCl3,故A項錯誤;將AlCl3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偏鋁酸鈉,后生成氫氧化鋁,涉及的反應為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現象為先不產生沉淀,后沉淀逐漸增多至不變,故B項錯誤;電解熔融狀態(tài)的氧化鋁制取金屬單質鋁,電解氯化鋁溶液生成氫氧化鋁、氫氣和氯氣,故C項錯誤;鋁可與濃硫酸、濃硝酸在常溫下發(fā)生鈍化反應。常溫下,鋁制品用濃硫酸或濃硝酸處理過,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可耐腐蝕,故D項正確。 答案:D 7.下列各組物質相互混合反應后,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屬鈉投入FeCl3溶液中 ②過量NaOH溶液和明礬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過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⑤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⑤ 解析:①金屬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與FeCl3反應產生紅褐色的Fe(OH)3沉淀,①不符合題意;②NaOH與明礬在溶液中反應產生Al(OH)3白色沉淀,當NaOH過量時,氫氧化鋁與過量的NaOH反應產生可溶性的NaAlO2,最終無沉淀產生,②不符合題意;③少量Ca(OH)2投入過量NaHCO3溶液中,產生CaCO3白色沉淀和Na2CO3及H2O,③符合題意;④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二者發(fā)生鹽的雙水解反應,產生氫氧化鋁白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氣體,④符合題意;⑤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會反應生成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且反應消耗水,溶劑質量減少,所以NaHCO3結晶析出,有白色沉淀產生,⑤符合題意;符合題意的有③④⑤,答案選D。 答案:D 8.第ⅢA族Al、Ga均為兩性元素,Al(OH)3與Ga(OH)3相比,后者酸性比前者強。當CO2通入NaAlO2和NaGaO2的溶液中,首先沉淀出來的氫氧化物是( ) A.Al(OH)3 B.Ga(OH)3 C.同時沉淀 D.無法判斷 解析:CO2通入NaAlO2和NaGaO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然后會發(fā)生強酸制弱酸的反應,而且越弱的酸先被置換出來,Al(OH)3與Ga(OH)3相比,Ga(OH)3酸性比Al(OH)3強,所以Al(OH)3酸性更弱,因此首先沉淀出來的氫氧化物是Al(OH)3,故答案為A。 答案:A 9.在給定條件下,下列物質的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 A.明礬eq \o(――→,\s\up15(少量NaOH溶液))Al(OH)3eq \o(――→,\s\up15(NaOH溶液))NaAlO2 B.NaAlO2溶液eq \o(――→,\s\up15(少量鹽酸))Al(OH)3eq \o(――→,\s\up15(△))Al2O3 C.Al2O3eq \o(――→,\s\up15(NaOH溶液))NaAlO2溶液eq \o(――→,\s\up15(CO2))Al(OH)3 D.MgOeq \o(――→,\s\up15(鹽酸))MgCl2溶液eq \o(――→,\s\up15(蒸干))MgCl2 解析:MgCl2溶液蒸干不能得到MgCl2,加熱過程中MgCl2水解生成Mg(OH)2。 答案:D 10.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K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eq \o\al(2-,4)恰好完全沉淀:2Al3++3SOeq \o\al(2-,4)+3Ba2++6OH-===2Al(OH)3↓+3BaSO4↓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過量CO2:2AlOeq \o\al(-,2)+CO2+3H2O=== 2Al(OH)3↓+COeq \o\al(2-,3) C.醋酸溶液與水垢中的Mg(OH)2反應:Mg(OH)2+2H+=== Mg2++2H2O D.鋁條插入燒堿溶液中,開始無明顯現象:Al2O3+2OH-=== 2AlOeq \o\al(-,2)+H2O 解析:A項,SOeq \o\al(2-,4)完全沉淀時KAl(SO4)2與Ba(OH)2以物質的量之比1∶2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Al(SO4)2+2Ba(OH)2=== 2BaSO4↓+KAlO2+2H2O,離子方程式為Al3++2SOeq \o\al(2-,4)+2Ba2++4OH-===2BaSO4↓+AlOeq \o\al(-,2)+2H2O,錯誤;B項,NaAlO2溶液中通入過量CO2生成NaHCO3,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AlOeq \o\al(-,2)+CO2+2H2O=== Al(OH)3↓+HCOeq \o\al(-,3),錯誤;C項,醋酸屬于弱酸,應用化學式表示,錯誤;D項,鋁表面易形成氧化鋁薄膜,插入NaOH溶液中,NaOH先要溶解表面的氧化鋁,再與Al單質反應產生氣泡,正確。 答案:D 二、非選擇題 11.鋁鎂合金是飛機制造、化工生產等行業(yè)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測定某含鎂3%~5%的鋁鎂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鎂的質量分數,設計了下列兩種不同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卮鹣铝袉栴}: 方案一 [實驗方案] (1)將鋁鎂合金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測定剩余固體質量。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2)稱取10.8 g鋁鎂合金粉末樣品,溶于體積為V、物質的量濃度為4.0 mol·L-1 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則NaOH溶液的體積V≥________mL。 (3)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固體。該步驟中若未洗滌固體,測得鎂的質量分數將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方案二 [實驗方案] 將鋁鎂合金與足量稀硫酸溶液反應,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實驗步驟] 同學們擬選用如圖1實驗裝置完成實驗: (4)你認為最簡易的裝置其連接順序是A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滿)。 (5)仔細分析實驗裝置后,同學們經討論認為以下兩點會引起較大誤差:ⅰ.稀硫酸滴入錐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氫氣,也會將瓶內空氣排出,使所測氫氣體積偏大;ⅱ.實驗結束時,連接廣口瓶和量筒的導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測氫氣體積偏小。于是他們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 ①裝置中導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前后堿式滴定管中液面讀數分別為V1 mL、V2 mL,則產生氫氣的體積為________mL; ③若需確定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還需測定的數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案一:(1)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與氫氣,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2)含鎂為3%時,金屬鋁的含量最高,此時消耗的NaOH溶液體積最大,10.8 g合金中鋁的質量為10.8 g×(1-3%)=10.8×97% g,NaOH溶液的濃度為4.0 mol·L-1,則根據方程式可知其體積V=eq \f(\f(10.8 g×97%,27 g·mol-1),4 mol·L-1)=0.097 L=97 mL,故V(NaOH溶液)≥97 mL。(3)過濾得到的固體為鎂,鎂上會附著偏鋁酸鈉等物質,未洗滌導致測定的鎂的質量偏大,鎂的質量分數偏高。 方案二:(4)根據分析可知最簡易的裝置連接順序為A接、E、D接、G。(5)①裝置中導管a可以保持分液漏斗內氣體壓強與錐形瓶內氣體壓強相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時稀硫酸能順利滴下,滴入錐形瓶的稀硫酸體積等于進入分液漏斗的氣體體積,從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氫氣體積誤差;②滴定管的零刻度在上方,兩次的體積之差為測定的氫氣的體積,收集氫氣后滴定管內液面讀數減小,所以測定氫氣的體積為V1-V2;③由于氣體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較大,若要確定氣體的物質的量,必須知道實驗時的溫度和壓強。 答案:方案一:(1)2Al+2NaOH+2H2O===2NaAlO2+3H2↑ (2)97 (3)偏高 方案二:(4)E D G (5)①保持分液漏斗內氣體壓強與錐形瓶內氣體壓強相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時稀硫酸能順利滴下,滴入錐形瓶的稀硫酸體積等于進入分液漏斗的氣體體積,從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氫氣體積誤差?、赩1-V2 ③實驗時的溫度和壓強 12.鋁是重要的金屬材料,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雜質)是工業(yè)上制取鋁的原料。實驗室模擬工業(yè)上以鋁土礦為原料制取Al2(SO4)3和銨明礬晶體[NH4Al(SO4)2·12H2O]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固體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 (2)寫出Ⅱ中加過量的燒堿涉及的反應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中通入足量CO2氣體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Ⅲ中得到濾液c的實驗操作為__________,從銨明礬溶液中獲得銨明礬晶體的實驗操作依次為________(填操作名稱)、冷卻結晶、過濾洗滌。 (4)濾液c顯________性,日常生活中常用其溶質來_________(任寫一點)。 (5)若同時制取銨明礬和硫酸鋁,通過控制硫酸的用量調節(jié)兩種產品的產量。若欲使制得的銨明礬和硫酸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則投料時鋁土礦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 解析:本題以鋁土礦為原料制取Al2(SO4)3和NH4Al(SO4)2·12H2O的工藝流程為載體,考查流程的分析,方程式的書寫,物質的分離提純和化學計算。第Ⅰ步,加入稀鹽酸后鋁土礦中Al2O3、Fe2O3溶解生成AlCl3、FeCl3,SiO2不反應且SiO2不溶于水,固體a為SiO2;第Ⅱ步,向濾液中加入過量燒堿,FeCl3與NaOH反應生成紅褐色固體Fe(OH)3和NaCl,AlCl3與過量NaOH反應生成NaCl、NaAlO2和H2O;第Ⅲ步,向濾液中通入足量CO2,CO2與NaAlO2溶液反應生成Al(OH)3和NaHCO3;第Ⅳ步,Al(OH)3受熱分解生成Al2O3和H2O;第Ⅴ步,Al2O3與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Al2(SO4)3和H2O,然后向溶液中通入NH3制得銨明礬溶液。(1)根據上述分析,固體a為難溶于鹽酸的二氧化硅,固體a的化學式為SiO2。(2)Ⅱ中加入過量的燒堿涉及的反應離子方程式為Al3++4OH-===AlOeq \o\al(-,2)+2H2O、Fe3++3OH-===Fe(OH)3↓。Ⅲ中通入足量CO2氣體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NaAlO2+2H2O===Al(OH)3↓+NaHCO3,離子方程式為CO2+AlOeq \o\al(-,2)+2H2O===Al(OH)3↓+HCOeq \o\al(-,3)。(3)Ⅲ中反應得到難溶于水的Al(OH)3和NaHCO3溶液,得到濾液c的實驗操作為過濾。從銨明礬溶液中獲得NH4Al(SO4)2·12H2O的實驗操作依次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4)濾液c為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呈堿性。日常生活中常用NaHCO3作發(fā)酵粉等。(5)銨明礬與硫酸鋁物質的量之比為1∶1,則n(Al3+)∶n(SOeq \o\al(2-,4))=3∶5,Al3+全部來自鋁土礦中的Al2O3,SOeq \o\al(2-,4)全部來自H2SO4,根據Al和SOeq \o\al(2-,4)守恒,投料時鋁土礦中的Al2O3和H2SO4物質的量之比為3∶10 。 答案:(1)SiO2 (2)Al3++4OH-===AlOeq \o\al(-,2)+2H2O、Fe3++3OH-===Fe(OH)3↓ CO2+AlOeq \o\al(-,2)+2H2O===Al(OH)3↓+HCOeq \o\al(-,3) (3)過濾 蒸發(fā)濃縮 (4)堿 發(fā)酵粉(或其他合理答案) (5)3∶10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4講鎂鋁及其化合物,共5頁。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分層練習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4講鎂鋁及其化合物,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關于鎂的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高考組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4 gB,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全國通用版2022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3章金屬及其化合物2鎂鋁及其重要化合物課時作業(yè)含解析,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