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3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及答案(九科)
2023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2023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上期高2020級11月線上(半期)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是民國二十二年頒布的一張甄別證書。下列有關這張證書的解讀,符合史實是( )A.證書來自于北洋政府時期 B.是文官考試后頒發(fā)的證書C.女性不具備被甄別的資格 D.甄別有利于行政的連續(xù)性2.明萬歷年間的呂坤在《去偽齋集》中指出,當時的貧民“或給帖充斗秤牙行(中間人),或納谷作糶糴經紀,皆投揣市井間,日求升合之利,以養(yǎng)妻孥(妻子兒女),此等貧民天下不知幾百萬矣”。這一現(xiàn)象可以用來印證晚明時期( )A.階層分化明顯 B.資本主義萌芽 C.對外貿易發(fā)達 D.商品經濟繁榮3.表為廣州漢墓鐵器變化情況(據朱世榮《漢武帝時代江南、嶺南經濟地位的變遷》)。基數(座)出土鐵器基數(座)鐵器墓數占基總數比(%)其中鐵兵器與銅兵器比西漢早期200余61303:4西漢中晚期至東漢23647201:5導致此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上絲綢之路的不斷拓展 B.國家復蘇使嶺南地位不斷下降C.統(tǒng)治者加強大一統(tǒng)的需要 D.江南等地的銅礦資源逐漸增加4.下表是1941年——1946年美國對華租借統(tǒng)計(單位億美元)。據此可知( )年份項目194119421943194419451946對華租借金額0.261.000.490.5311.072.10占當年對外租借比重(%)1.7 1.50.40.48.012.0A.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膠著與艱難 B.資本主義國家間矛盾與利益交織C.美國逐漸壟斷中國資本市場 D.中國在美國亞太戰(zhàn)略地位的變化5.公元6世紀中葉,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T尼野心勃勃地計劃征服舊羅馬帝國的所有地區(qū)……然而就在那時,公元542年,瘟疫爆發(fā)了……59歲的查士丁尼也染上瘟疫……當瘟疫消退,城中40%的居民已經死亡。這場瘟疫( )A.加快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步伐 B.改寫了古羅馬歷史發(fā)展進程C.推動《查士丁尼法典》的編纂 D.直接誘發(fā)了人文精神的復興6.與王政時代相比,羅馬共和國早期的政治制度經歷了一些重大變化。兩名選舉產生的執(zhí)政官取代了國王,其通常都是長老,每年從貴族元老院中產生:元老院取代過去的長老會議,成員一般由前執(zhí)政官、貴族階級和富有的土地所有者組成;公民大會盡管仍然存在,但已不太起作用。這-制度設計( )A.排除了民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B.使公民大會職能發(fā)生了根本改變C.確保政府行政決策的公正與無私 D.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政治的特點7.1618 年開始的三十年戰(zhàn)爭,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間爆發(fā),后歐洲國家各國紛紛卷入其中。最終交戰(zhàn)雙方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結束了歐洲混戰(zhàn)局面。這場戰(zhàn)爭被稱作最后一場宗教戰(zhàn)爭,也被稱為第一場國家。這場戰(zhàn)爭( )A.建立了大國協(xié)調為特征的國際關系 B.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C.確定不兼并不賠償的新型國際準則 D.重新強化神圣羅馬帝國權威8.表:1870-1900年的鐵路公里數(單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據表判斷( )A.歐洲喪失了工業(yè)革命機遇 B.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形成C.亞非工業(yè)化發(fā)展后勁強大 D.美國的工業(yè)化成就突出9.下圖為唐至南宋,南北方人口比例變化圖。據此可知,當時( )A.南北經濟的不平衡加劇 B.土地兼并不斷加劇C.北方社會經濟持續(xù)衰退 D.引進外來經濟作物10.1937年,《陜甘寧邊區(qū)選舉條例》規(guī)定∶“凡居住陜甘寧邊區(qū)區(qū)域的人民,在選舉之日,年滿16歲的,無男女、宗教、民族、財產、文化的區(qū)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41年,在《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中又確定了“三”原則。這些措施( )A.鞏固了土地革命的社會基礎 B.體現(xiàn)了解放區(qū)人民政權的性質C.壯大了反抗國民政府的力量 D.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的形勢需要11.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兩國使團在尼布楚舉行談判,經過半個多月交涉,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朝與外國締結的第一個正式條約。條約簽訂后,中俄貿易關系有了很大發(fā)展。但由于中段邊界未定,影響了正常的貿易往來。雍正時雙方重開邊界談判,于雍正五年(1727年)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此后中俄中段邊境也得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安寧局面。材料從一個側面反映清朝( )A.開始放棄朝貢貿易政策 B.對外關系開始緩慢轉型C.正逐步地走向對外開放 D.具備了近代國際法意識12.17世紀初,英國頒布了濟貧法。19世紀80年代,德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1935年,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二戰(zhàn)后,英國率先構建了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xiàn)了全民覆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 )A.受到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的影響 B.能減輕國家的負擔,有利經濟發(fā)展C.是歐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物 D.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緩和社會矛盾13.據統(tǒng)計,1961~1964年,中國城鎮(zhèn)人口凈遷出4369萬人,農業(yè)人口在中國所占比重由1960年的73.83%升至1964年的80.15%。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 )A.計劃經濟體制的松動 B.“三線”建設的開展C.戶籍管理制度的變革 D.國民經濟的調整14.隨著英國棉布進入伊朗市場,19世紀末,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稅吏在報告中寫道,“以往,伊斯法罕盛產各種優(yōu)質的紡織品。近年來,伊朗人卻放棄了自己的肉體和靈魂,購買艷麗而低廉的歐洲產品”,“這座城市原來有許多織工,現(xiàn)在僅存不足五分之一”。對上述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A.伊朗傳統(tǒng)手工業(yè)受到嚴重沖擊 B.英國確立了在伊朗的殖民統(tǒng)治C.伊朗產業(yè)工人隊伍的不斷壯大 D.英國造成伊朗單一的經濟結構15.“土豆變成了歐洲大部分地區(qū)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們在安第斯山區(qū)的角色一樣。……在土豆種植國,常常發(fā)生的饑荒幾乎消失了,一條長達2000英里的種植帶從西邊的愛爾蘭一直延伸到了東邊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由此可知,土豆的種植推廣( )A.推動了歐亞作物在美洲傳播 B.維持了歐洲莊園經濟的地位C.解決了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 D.改變了歐洲國家的糧食結構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幾千年來,中國形成了極富特色的地方治理方式。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判斷圖一、圖二、圖三所屬的朝代,并說出判斷依據。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記載出處趙飛燕為了毒死懷有漢成帝后嗣的宮女曹官,指使人給獄中的曹官一個小綠篋,“篋中有襄藥二枚,赫躆(單薄小紙)書曰……”《漢書·外成傳》(漢章帝)令自選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傳各一通《后漢書·賈逵傳》蜀國都護李嚴寫估“書六紙,解喻利害”《三國志·呂凱傳》 材料二 既作契以代繩兮,又造紙以當策。夫其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則,體絮性真。含章蘊藻,實好斯文,取彼之弊,以為此新;攬之則舒,舍之則卷,可屈可仲,能幽能界……援筆飛書,寫情于萬里,精思于一隅?!幾訹西晉]傅咸《紙賦》 材料三 造紙工藝流程:備料→蒸煮(第一次煮料,加石灰)→洗漿→蒸煮(第二次煮料,加草木灰水)→漚制(淋草木灰水)→打漿→配漿(入紙槽加紙藥攪勻)→壓榨脫水→焙干成紙。——摘編自[明]宋應星《天工開物》(1)分別闡述每則史料對研究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價值。(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造紙術的影響。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晚清遭遇社會劇變,選官任用的趨向與取士選材密切相關,呈現(xiàn)出相互遞進的三個階段。道咸以降,清廷為因應變局以堅忍任事為新標準,破格任用官員,突破了吏部循例按格的銓選規(guī)制,同時也因財政困窘及舉主徇情導致捐納、保舉過濫,貽患吏治。甲午戰(zhàn)后,朝野于急迫救亡中質疑科舉“無用”,認為西學“有用”于時且被清廷所肯定,并以西方分科之學為圭臬。新政官制改革中,各部院與直省紛紛選調學堂學生和留學回國人員,均以事功及專門知識、技術為選官用人主要標準,摒棄了隋唐以來選材用人重視人品道德,及對圣賢義理闡釋踐行的傳統(tǒng)。這一矯枉過正的偏頗之舉,以浮躁和急功近利為特征,對百年來學風、官風與世風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摘編自關曉紅《晚清選官任用之標準及新趨向》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擬定一個關于晚清選官制度的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闡述清晰。)
高三歷史參考答案DDCDB DBDAD BDDAD16.朝代:圖一:秦朝,理由:北部長城;地方推行郡縣制;都城在咸陽。圖二:漢朝,理由:地方上郡國并存;都城在長安。圖三:元朝,理由: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宣政院轄地設置。 17.(1)價值:材料一選自官方正史,可用于研究漢代至三國造紙術發(fā)明早期紙的使用情況;材料二是文學作品,可用于了解當時紙的質量特點及其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材料三是科技著作,完整記載了明代造紙的工藝流程.可用于研究造紙技術的發(fā)展。(2)影響:有利于文化教育的發(fā)展與知識的傳播:推動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推動了相關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傳人歐洲后,對歐洲思想解放運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8.論題: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迫使晚清科舉制度發(fā)生重大變化。闡述: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尤其是甲午戰(zhàn)爭失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通過對西方富強之術的認識與學習,以及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等,以儒家思想為考核內容的科舉制度受到質疑。清政府在科舉中增設了選拔實用人才的科目和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八股取士。然而,隨著戊戌政變的發(fā)生,科舉制又有嚴重倒退。(“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2023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三上學期質量檢測(五)歷史試題含答案,文件包含重慶市南開中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質量檢測五歷史試題無答案docx、歷史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三上學期質量檢測(四)歷史試題PDF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0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