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個文言虛詞:之乎者也 因為所以 何則而與焉 于其乃且若注意:不能機械地套用十八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前后語境進行辨析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為、焉、也、以、 因、于、與、則、者、之
(一)用作副詞(二)用作代詞(三)用作語氣助詞(四)固定搭配:【無乃】【乃爾】?
(一)【乃】--用作副詞。
1.表承接。于是,就,便。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秦王怕他(藺相如)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②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級,用匣子裝好它。③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
2.表轉折。竟然,卻,反而,才。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3.表限制范圍、數(shù)量、程度。僅僅,只,才。 ①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王于是帶領著騎兵向東跑,到達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②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侯嬴只是一個守關巡夜的人。
4.表判斷。是,就是,原來是。 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強迫你訂立一個條約來報答燕國的太子啊。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人們所說的華山洞,是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③無傷也,是乃仁術也。沒有關系,這是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
5.表條件。才。 ①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②唯虛心乃能進步。只有虛心才能進步
(二)【乃】--用作代詞。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谂c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我是根據我這個心理來辦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過來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國內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
(三)【乃】--語氣助詞,不譯
①乃文乃武既有武功,又有文德。②乃玉乃金語言像金玉一樣。形容文辭優(yōu)美。
(四)【乃】--固定搭配
1.【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①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該責備你吧?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là miù)乎?如今少卿竟教導我要推賢進士,這難道不是與我自己的愿望相違背的嗎?③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現(xiàn)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后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恐怕太遲了吧?
2.【乃爾】譯為“這樣”。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 。
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_______《曹劌論戰(zhàn)》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________《石鐘山記》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桃花源記》1.副詞,表承接,可譯為“就”“于是”等。2~3副詞,表轉折,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
4.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________《項羽本紀》5.臣乃敢上璧 ________《廉頗藺相如列傳》6.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________《赤壁之戰(zhàn)》4第一個表承接,可譯為“于是”“就”。第二個表范圍,可譯為“才”“僅”等。5表條件,才(前是條件,后是產生的結果)6.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7.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________《陳涉世家》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________《示兒》9.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傳序》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8~9代詞只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一)用作代詞。(二)用作副詞。(三)用作連詞。(四)用作助詞。?
(一)【其】--用作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纱?、事物,作領屬性定語,譯為“他/她(們)的”“它(們)的”。 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我。②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要使國家穩(wěn)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③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女孩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④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她(們)""它(們)"。 ①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們聽聞見識事情也本來比我早。②方其破荊州,下江陵,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代詞。視句意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我也后悔自己隨著他們出來因而不能夠盡情享受游玩的樂趣。②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老臣認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后。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我們已經出洞了,便有人責怪那要求退出來的人。②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就是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③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屈原已經被罷免左徒的職位,那之后秦國想要討伐齊國。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有一個姓蔣的家庭,連著三代人享受這樣的待遇。②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里筑室居住,
6.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①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在亂石中間選其中的一兩處敲打它。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四川的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③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二)【其】--用作副詞。
1.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大王如果非常愛好音樂,那么齊國應該差不多(治理好了)吧?
2.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②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況且行軍千里,難道有誰不知道嗎?
3.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要)”、“還是”、“一定(要)”。 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攻又攻不下來,圍又圍不下去,我們還是回去吧。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交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
(三)【其】--用作連詞。
1.表選擇,相當于“還是”“抑或”“是……還是……”。 ①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還是傳信的弄錯了它的真實情況呢?②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深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它高曠遼遠而看不到邊際呢?
2.表假設,如果,假如。 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如果他們學業(yè)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沒有養(yǎng)成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②沛(pèi)然下雨,則苗浡(bó)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天上云氣聚合,降下大雨,則禾苗茁壯的生長起來。如果這樣,誰又能阻擋的住呢?
(四)【其】--用作助詞,不譯。
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只要是我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即使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解釋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
1.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________《六國論》2.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________《六國論》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________《六國論》1~3第三人稱的領屬關系“他的”“他們的”“它的”。
4.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________《六國論》5.獨其為文猶可識 ________《游褒禪山記》6.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________《游褒禪山記》4~5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它”。6.第一人稱代詞“我”。
7.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________《捕蛇者說》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________《游褒禪山記》9.距其院東五里 ________《游褒禪山記》7指示代詞,近指,“這樣的”8指示代詞,遠指,譯作“那些”9指示代詞,遠指,“那”“那些”。
10.(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________《游褒禪山記》11.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________(解釋加點“其”)《祭十二郎文》12.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師說》10第一個第三人稱代詞,第二個指示代詞“那”“那些”。11表選擇,相當于“還是”“抑或”“是……還是……”。第四個是第三人稱代詞。12表示推測、估計語氣“恐怕、大概”。
13.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傳序》14.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 ________《祭十二郎文》(你竟然會因此而喪了命呢?)1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譏之乎 ________《游褒禪山記》13.表示祈使語氣“一定”。14.代詞,你的。15.表示反問語氣“難道、哪里”。

相關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而“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而“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共22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何““乎”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何““乎”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共35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因“和“于”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因“和“于”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言虛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所“和“為”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所“和“為”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且“和“若”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且“和“若”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焉“和”也“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焉“和”也“的用法及練習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用法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虛詞用法 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