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點題組(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我打量著春天的城市。樓房修長,道路寬闊,每一棟樓都擁有光亮的玻璃或金屬外殼。里面裝著白云、太陽和月光,偶爾也有飛機與飛鳥的影子從里面經過。但是春天大多數(shù)是在地上的,蚯蚓、螻蟻,不知名的昆蟲,還有從冬眠中醒來的蛇??墒?,城市的地面大多被水泥、柏油硬化了。地上并沒有春天,春天只有仰望才能獲得。你看那些生長在天空的枝條,每一根枝條都豐盈圓潤,里面豐沛的汁液像一條條春天的河流。雨下了一夜,你在枕上聽雨,雨紡了一夜紗,早上出門,“吹面不
寒楊柳風”,小區(qū)里的空氣好像細嫩的肌膚施了粉,耳朵里、鼻子里、眼睛里都是鳥聲。那鳥聲在去年春、前年春聽過,明年春、后年春你又將聽見。我想,只要地球的轉動不止,宇宙的火焰不熄,春天總會來的,南風與春鳥總會來的。(節(jié)選自朱強《人間春色》,有刪改)
1.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答案?、龠\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枝條豐潤、春雨連綿、風輕氣爽的景象,表現(xiàn)了生命孕育、成長的美好;②運用聯(lián)想、想象(或“移就”)手法,寫出了鳥聲不僅充滿整個空間,還在時間中延綿不絕的意蘊(如答“虛實結合”也可);③語言優(yōu)美、新奇,富有詩情畫意(或富有畫面感與詩意美)。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瘦小狹長的火門水庫孤獨地夾在巍峨陰森的兩山之間。深夜,瓢潑的雨在持續(xù),水庫上頭入水口的水閘在“砰、砰、砰……”的捶打聲中漸漸下降閉合,攔住了滾滾而來的山洪。昏暗的馬燈照著一雙赤腳,離開水閘,又匆匆往水庫壩頭趕去。褲管縮到膝蓋上,腿上沾滿泥漿,蓑衣、雨帽、馬燈在風雨中顫抖,在黑夜里潛行。馬燈放在壩頭的一塊石頭上,頂端兩層的排水孔一個一個地被打開,預備排水。風卷著雨嘩嘩地響徹山谷,人彎著腰,低著頭,馬燈幾乎碰到地面,昏黃的燈光與黑暗搏殺,腳尖一前一后,在長長的石壩上,慢慢地走了兩個來回,似乎在努力發(fā)現(xiàn)什么而最終什么都沒發(fā)現(xiàn),才慢慢離去。
回到“家”,東邊天已泛白。所謂的“家”是水庫旁邊亂石山中一塊巨大的石帽(上面突出至空中,下面有避雨空間)下面,床是兩扇舊門板,兩頭頂在幾塊疊加的石頭上,上面墊著一張粗糙的竹席。熄掉馬燈,燃起灶火,一根竹竿橫架在灶旁,晾在上面的衣服徐徐地冒著水汽。老人六十有余,長年在此巡溝護渠。(節(jié)選自謝耀忠《馬燈》,有刪改)
2.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答案?、僖曈X和聽覺相結合,“砰、砰、砰……”的捶打聲與“嘩嘩”的雨聲增加了緊張感。②運用擬人修辭,“蓑衣、雨帽、馬燈在風雨中顫抖,在黑夜里潛行”“昏黃的燈光與黑暗搏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風雨中老人行動的艱難。③多用疊詞,“漸漸”“滾滾”寫出了水閘下降閉合得非常及時,老人從容地應對危急情況;“匆匆”寫出了老人心情的急迫;“長長”的石壩與“慢慢”地走形成對比,突出了老人的工作繁重和認真細心。多處疊詞的使用,使文章音韻上更和諧。④句式上長短結合,以短句為主,突出了環(huán)境的惡劣及工作的緊張。⑤多用細節(jié)描寫,“腿上沾滿泥漿”“人彎著腰,低著頭,馬燈幾乎碰到地面”,寫出了老人不怕臟苦、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答出四點即可)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渡口,一棵老洋槐樹作為標識。我們總以為,樹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樹是洋槐樹,皸裂的樹皮把我們帶入時間深深的皺褶里。據說,這個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灘寬闊,秋季開滿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邊是麻白麻黃的蘆葦。蘆葦從秋風里抽出搖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從這個渡口出發(fā),挑一擔籮筐,去浙江海邊挑海鹽。木船順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蠶絲,帶去浙江。木船,一個碼頭一個碼頭地??浚挂蝗找蝗盏貨?。
……現(xiàn)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這是一個時間的渡口,每一個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終有一天,會離開渡口,在河面上飄,直至不知所終。當我想起這些,我對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節(jié)選自傅菲《回不去的渡口》,有刪改)
3.賞析第二段的語言特點。
答案?、僖远叹錇橹?,如“這個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木船順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等,運用節(jié)奏明快的短句,細膩地描述了渡口曾經的繁忙以及“我”的祖輩由渡口出發(fā)經商的過程。②多處運用疊詞描述對象,如“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等,形象確切地刻畫了渡口相關事物、景致的特點,富有音樂美。③這些語言運用,貼切地描述了渡口的景象,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對渡口的情感,內容與語言表達形式達成有機的統(tǒng)一。
二、綜合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渦水與老莊(節(jié)選)潘小平①溯流而上,我們最先到達渦陽。②正午時分,渦水靜靜流淌。這是淮河左岸一條著名的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發(fā)源于河南的尉氏縣。一路上流經開封、通許、扶溝、太康、鹿邑,而后從亳州入境安徽,經渦陽、蒙城,于懷遠城關之東注入淮河。懷遠是我的家鄉(xiāng),小時候,我常??嬷@子,帶著妹妹,穿過喧鬧擁堵的城區(qū),去渦河邊洗衣裳。河水清澈見底,搗衣聲此起彼伏。那時渦河大堤的青石條上,晾滿了洗好的衣物,藍是藍,白是白,是民間所謂的“水顏色”。
③不遠處,就是渦河入淮口,一條清晰的水紋線將它與濁浪滔滔的淮水徹底分割。然而它最終還是流入了淮河,那時我還不知道,長大以后,我會無數(shù)次地在這條河邊徘徊、思索。④古書上說,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但今天的渦陽縣城,并不在渦水的北面。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顯示它的滄桑巨變。太陽一點點西移,風開始變硬,尖銳刺骨。有一年,大約是1987年,我只身一人,在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個冬春,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從山之陰到水之陽。都是鄉(xiāng)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腳踩下去,浮土騰起來老高。
這兒的人們,把大道叫作“官道”,冬陽下,能看見不遠處渦水繚繞。淮河支流眾多,呈羽狀分布,水勢遲緩,而“道”的不爭與柔弱,是否源于淮河“緩水靜流”的特性呢?為什么淮河流域是中國河流中,唯一產生本體論哲學家的河流?為什么偉大的黃河和偉大的長江,沒有產生老莊和孔孟這樣的人物?
⑤一個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都產生于淮河流域,渦水老莊,泗水孔孟,而渦水和泗水,都是淮河的支流。老莊的生命哲學和孔孟的政治哲學,是中國社會生活和中國思想政治的兩大支撐性力量,共同支撐起中國的大地與天空。
⑥為什么?為什么?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想,一直沒有想清楚。⑦抑或是這片緩緩流淌的河流,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學?⑧有文化學者認為,世界上存在著三個文化帶,分別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北部文化帶、以中國為代表的中部文化帶、以印度為代表的南部文化帶。北部擅長制造,中部擅長情感,南部擅長精神。這和緯度有關,日本與德國處于同一緯度之上,因此日本制造的精密度堪與德國媲美;美國與中國處于同一緯度之上,擅長情感表達,但不同的是美國是縱情文化,中國是抒情文化;而南部地區(qū)以印度為代表,由于農業(yè)資源豐富,
古印度低頭是稻米,抬頭是香蕉,自古不愁溫飽,文化擅長在精神方面,從而神學發(fā)達。是不是黃河的兇險和長江的奔騰,打亂了人類的沉思與冥想,因此才沒能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產生老莊和孔孟這樣的人物?而羽狀分布的淮河,給人類提供了仰望星空和宇宙對話的沖動,也提供了內心的寧靜,因此才產生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和老子的宇宙本體論?
⑨在上古,淮河是一條安靜遲緩的大水,兩岸水草豐美,人民安居樂業(yè)。只是公元1194年,黃河奪淮之后,它才變得猙獰起來。在黃河奪淮的七百年間,黃河將大約七百億噸泥沙帶入淮河流域,使得魯南的沂、沭、泗水不能入淮,無數(shù)支流與湖泊淤積廢棄,淮河原有的水系遭到嚴
重破壞。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發(fā)生最多、最頻繁而且規(guī)模最大者,大都是在淮河流域,這和淮河的十年九澇、災害頻發(fā)、民無恒業(yè)、民風剽悍有著很內在的關聯(lián)。
⑩在中國古代疆域上,具有明顯而特殊的南北界線特征的河流不是長江,不是黃河,而是淮河?;春硬粌H是中國大陸東部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線,還是一條自然地理的突變線和臨界線:線南為亞熱帶,線北為暖溫帶;是高粱種植的南界,竹子生長的北界;是1月的冰界,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而極端的表現(xiàn)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反映到農業(yè)形態(tài)上,淮河以南是稻作文明,淮河以北是旱作文明,而農作物類型和由此產生的文明形態(tài),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進而影響到人的行為和理念,影響到區(qū)域人格和區(qū)域情感?;幢比藷崆榇旨c,說話高喉嚨大嗓門,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無酒倒頭睡,過它一天算一天!三十多年前,我到皖北農村去,發(fā)現(xiàn)差不多的人家,陳設都十分簡單。他們的家里,既無柜子也無箱子,有的甚至也沒有床,冬棉夏單,所有的衣服,都掛在一根繩子上。也不是沒床,而是沒有正式的床,往往是繩編的“軟床子”,一只手拎上就能走
了。淮河年年發(fā)大水,老百姓年年跑“水反”,大水一過蕩然無存,置辦家業(yè)干什么?還不如吃干喝凈,混個“肚飽腰圓”!所以我們今天,也無法想象上古的淮水和渦水,無法想象它們的安靜和遲緩。而老子那時,就常常在這樣的水岸邊徘徊,河水流向遠方,天格外高,格外藍。(有刪改)
4.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說“我們最先到達渦陽”,確立了全文的寫作對象,作者以 第一人稱的口吻寫渦水,使文章內容顯得更真實、親切。B.文章寫到作者于1987年獨自一人浪游渦水邊,目的是探尋老莊生命哲 學的緣由,但最終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解釋。C.文章談到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旨在強 調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D.文章語言平而有味,淡而不俗,字里行間流露著一種理性的思考和反 省,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而深刻的思維。
解析 “旨在強調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錯,強調的應是文化特點與緯度地域的關聯(lián)性。
5.本文第④段使用多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1)表達作者對老莊哲學與淮河特點相聯(lián)系的疑惑,激發(fā)讀者思考。(2)引出下文對文化哲學等深層內容的理性思考,起著銜接或深化思想的作用。
這是一份(全國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第6部分 專題15 對點精練一 精準分析情節(jié)藝術 (含詳解),共25頁。
這是一份(全國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第6部分 專題15 對點精練五 精準賞析藝術技巧 (含詳解),共18頁。
這是一份(全國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第6部分 專題15 對點精練三 精準分析環(huán)境藝術 (含詳解),共2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