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文言文斷句題,可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驟展開。1.讀?!白x”,就是讀與所斷句相關(guān)的句段,理解所斷句的大意。2.審?!皩彙?,就是“一目四行”,縱向看四個選項,找出所給選項中斷句不同的地方。3.斷?!皵唷?,就是集中精力“斷”選項中不同的“斷”點。本題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的,我們可以用“憑語感”“通語意”“析語法”“看句構(gòu)”“巧比較”這五種方法來綜合斷句。這五種方法中,最實用的是“析語法”:首先,抓所斷句中的謂語中心語(動詞);其次,圍繞謂語中心語,向前找謂語中心語的發(fā)出者——主語(名詞),向后找謂語中心語的涉及者——賓語,然后在賓語后斷句。4.選?!斑x”,就是運用排除法選擇符合題意的選項。另外,注意在平時的訓(xùn)練中多做一些文言斷句題,以增強語感。
文言文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寫人物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文言文中,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因為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對話的標志性字詞,如“曰、云、言”。但在這里我們需注意兩點: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的情況,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情況。
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字斷句。一更向盡,(殷天官)恍惚欲寐。樓下有履聲,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見一青衣人,挑蓮燈,猝見公,驚而卻退語后人曰有生人在下問誰何答云不識俄一老翁上,就公諦視,曰:“此殷尚書,其睡已酣。但辦吾事,相公倜儻,或不叱怪。”乃相率入樓,樓門盡辟。 (選自《聊齋志異》,有刪改)
【答案】驚而卻退/語后人曰/有生人在/下問/誰何/答云/不識/【參考譯文】一更將盡的時候,殷公迷迷糊糊想睡。忽然聽見樓下有腳步聲,紛紛從下面上來。他便假裝睡著,斜眼看去,見一個穿青衣的人,挑著一盞蓮花燈上來,突然發(fā)現(xiàn)了殷公,她大吃一驚往后退卻,對后邊的人說道:“有生人在上邊?!毕旅娴娜藛枺骸笆钦l呀?”青衣人回答說:“不認識?!表暱涕g一個老翁上來,對著殷公仔細看了看,說:“這是殷尚書,他已經(jīng)睡熟了。只管辦我們的事,殷相公不拘俗禮,或許不會責(zé)怪?!庇谑潜泐I(lǐng)著人相繼上了樓,把樓上的門都打開了。
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以及指代他們的代詞。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做主語其前斷句,做賓語其后斷句。(通過動詞找名詞和代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jié)構(gòu)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關(guān)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注意如下多種代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第二人稱代詞: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卿;第三人稱代詞:之、其、彼 。
2.疑問代詞誰、孰、何、奚、胡、曷、惡、安、焉……3.指示代詞此、是、斯、茲、夫、之、其、彼…… 注意幾個特殊詞語:“或”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有的人”,“有時”,其前斷句;“莫”,相當于“沒有誰”,是無定指的代詞;“相”作互指代詞,相當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與“相”的偏指現(xiàn)象極相似的還有“見”字,多代“我”,即《辭源》所謂“表示他人行為及于己”。
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字斷句。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進為比,茍有異于襄之說,雖前世重人,襄不從矣。其稱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魯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蔡襄《答謝景山書》)
【答案】其稱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魯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參考譯文】他們稱孔子、佛肸被召見就想要前去應(yīng)召,孟子不被魯侯重視,那么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運委托給上天而等著發(fā)揮才能罷了。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它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斷句時,應(yīng)注意以下6類虛詞。①句首時間詞:“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其前一般要斷開。②句首發(fā)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唯、斯、凡、竊、請、敬”其前一般要斷開。③關(guān)聯(lián)詞:“雖、雖然、縱、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等,其前一般要斷開。④表疑問語氣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等其前一般可斷句。⑤句尾語氣詞:“也、矣、焉、耳”,“耶、與(歟)、邪、乎”,“哉、夫”等其后一般要斷開。⑥“以、于、為、則、而”等詞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般不斷句。
注意靈活運用①“乎”用在句中相當于“于”時,不能斷開。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斷開也可不斷開。③連詞“而”有時用于詞或短語之間起連接作用,所連接的內(nèi)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聯(lián)系很緊密,一般不在其前斷開。但如果“而”是連接兩個句子,則往往要在其前斷開。如:“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雹堋胺颉庇袝r也作指示代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用在句中,這種情況則不能斷開。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br/>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字斷句。國雖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賢者,其車足以乘天下之賢者,其財足以禮天下之賢者,與天下之賢者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雖未能王,其以為安也,不亦易乎?此趙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嘗君之所以卻荊兵也古之大立功名與安國免身者其道無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驕恣屈也。(選自《呂氏春秋·報更》,有刪改)
【答案】此趙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嘗君之所以卻荊兵也/古之大立功名與安國免身者/其道無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驕恣屈也【參考譯文】國家即使小,它的糧食也足以供養(yǎng)天下的賢士,它的車輛也足以乘載天下的賢士,它的錢財也足以禮遇天下的賢士,與天下的賢士為伍,這是周文王稱王天下的原因?,F(xiàn)在雖然不能稱王,用它來安定國家,難道不容易做到嗎?與賢士為伍,這是趙宣孟(趙盾)免于被殺、孟嘗君使楚軍退卻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國家、免除自身災(zāi)難的人,沒有別的途徑,必定是遵循這個準則。賢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態(tài)使他受到屈辱。
古漢語主語常省略,關(guān)鍵是抓住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以其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確定主干,整體把握句意,進而可以正確斷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謂”“道”“問”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進行斷句。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厘清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文言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guān)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
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字斷句。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勢重,非特萬鈞也。開道而求諫,和顏色而受之,用其言而顯其身,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又乃況于縱欲恣行暴虐惡聞其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則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則人主不得聞其過失矣;弗聞,則社稷危矣。 (選自《漢書·列傳第二十一》,有刪改)
【答案】又乃況于縱欲恣行暴虐/惡聞其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則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參考譯文】雷霆所擊之處,沒有不被摧折的;萬鈞重壓之下,沒有不被粉碎的。而今君主的威力,非雷霆所能比;勢力之重大,非萬鈞所能量。廣開言路以求諫言,和顏悅色地接受、采納他們的意見,并使進諫的人得到榮耀的地位,即使這樣,士人們尚且誠惶誠恐而不敢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又何況君主縱欲無度、恣行暴虐、厭惡聽到自己的過失呢?用強力和權(quán)勢威懾、壓制他們,即使有像堯舜那樣的智者、孟賁那樣的勇士,又豈有不被摧折的嗎?那樣的話,君主也就聽不到自己的過失了;聽不到自己的過失,社稷也就危險了。
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字斷句。某嘗患近世之文,辭弗顧于理理弗顧于事以襞積故實為有學(xué)以雕繪語句為精新譬之擷奇花之英,積而玩之,雖光華馨采,鮮縟可愛,求其根柢濟用,則蔑如也。(選自王安石《上邵學(xué)士書》)
【答案】辭弗顧于理/理弗顧于事/以襞積故實為有學(xué)/以雕繪語句為精新/譬之擷奇花之英【參考譯文】我曾擔憂近世的文章,文辭不顧及文理,文理不顧及事實,以堆砌典故為有學(xué)問,把雕繪語句當成精辟新穎,好像采擷奇花的花瓣,積攢玩賞,雖然光華馨香,鮮盛可愛,要想問它到底有什么用處,就沒有什么了。
古人寫文章講究句式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喜歡用對偶、排比、反復(fù)、對比、頂真等修辭手法,這為我們正確斷句提供了條件;有時文章為了華麗,篇中多有四六句,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進行斷句。
【答案】上以若曹無益于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參考譯文】東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人。有一次東方朔哄騙宮中管理馬廄的侏儒說:“皇上認為你們這些人對朝廷沒有用處,耕田力作當然趕不上別人,居于民眾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從軍殺敵不能勝任作戰(zhàn)之事,對國家沒有益處,僅是耗費衣食,現(xiàn)在皇上想殺光你們?!辟鍌兟犃撕苁呛ε拢蘅尢涮?。
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的文字斷句。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朔紿騶朱儒,曰:“上以若曹無益于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于國用,徒索衣食,今欲盡殺若曹。”朱儒大恐,啼泣。(選自《漢書·東方朔傳》,有刪改)
注意:1.“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般不斷句。2.“乎”用在句中相當于“于”時,不能點斷,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點斷也可不點斷。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4.連詞“而”有時用于詞或短語之間起連接作用,所連接的內(nèi)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聯(lián)系很緊密,一般不在其前斷開。但如果“而”是連接兩個句子,則往往要在其前斷開。如:“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夫”有時可作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有時也作指示代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用在句中,這幾種情況都不能點斷。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1.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2.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3.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如《師說》中的幾句話,有人這樣標斷: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頓的“也”誤為現(xiàn)代漢語中得副詞“也”了,錯斷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還勉強說的過去的話,“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講不通了。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劍”故事后有一句總結(jié)性的話,有人給斷為: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把“以故”看作“因此”,還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為其國與此同”又該如何理解呢?

相關(guān)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優(yōu)質(zhì)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優(yōu)質(zhì)課件,共25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斷句技巧,學(xué)習(xí)目標,斷句步驟,知識梳理,找虛詞定句讀,練一練,辨句式定句讀,課堂小結(jié),課下練習(xí)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文斷句方法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課件-文言文斷句方法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

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課件-文言文斷句

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課件-文言文斷句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