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綱”解讀《考試說明》要求:“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1.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文言虛詞”有: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于 與 則 者 之。(18個(gè))2.“在文中”指:要確定虛詞具體意義和用法,要結(jié)合其具體的語境,即“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3.“意義”指:找出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替代;“用法”指虛詞的語法功能,即結(jié)構(gòu)實(shí)詞成句(連詞、副詞、介詞),表現(xiàn)語氣(助詞、語氣詞),充當(dāng)實(shí)詞(代詞、名詞、動(dòng)詞、兼詞)。
四川卷還未考的虛詞:乎、若、所(只08年翻譯中出現(xiàn)過)、焉、也、與、則。
重點(diǎn)虛詞(四川06-13已考):以(8次)、乃(5次)、而(4次)、其(4次)、為(3次)、且(2次)、所(1次)、因(1次)、者(1次)、何(1次)、之(1次)、于(1次)。
題型設(shè)計(jì) 題型比較固定,最常見的題型是采用選擇題的形式。 1、比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虛詞的用法,兩個(gè)都來自文言選段;或其中一個(gè)句子來自文言選段,一個(gè)句子來自中學(xué)教材。 2、給一個(gè)例句,要求選擇與例句虛詞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項(xiàng)。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8頁) 的“而”字用法總結(jié)
9.明智而忠信。(表并列)10.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表因果)11.自是而東 | 今而后 。(表時(shí)間、方位、范圍的界限,相當(dāng)于“以”。)
重點(diǎn):“而”的連詞用法
1.表并列。一般不譯,有時(shí)可譯為"又"。侶魚蝦而友麋鹿(必修二《赤壁賦》)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必修三《勸學(xué)》)夫秦強(qiáng)而趙弱(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覺今是而昨非(必修五《歸去來兮辭》)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劍閣崢嶸而崔嵬(《蜀道難》)
可譯為"并且"或"而且"。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必修三《勸學(xué)》2.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必修二《游褒禪山記》)
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1.羽化而登仙(必修二《赤壁賦》)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必修三《勸學(xué)》)3.不如因而厚遇之(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4.鳥倦飛而知還(必修五《歸去來兮辭》)5.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可譯為"但是""卻"。1.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必修二《赤壁賦》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必修三《勸學(xué)》)3.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fèi),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必修三《過秦論》)4.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必修三《過秦論》)5.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6.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7.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5.“而”表修飾,前一個(gè)詞是后一個(gè)動(dòng)詞的狀語,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扣舷而歌(必修二《赤壁賦》).倚歌而和之(必修二《赤壁賦》).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必修二《赤壁賦》).吾嘗終日而思矣(必修三《勸學(xué)》).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必修三《過秦論》).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必修三《過秦論》.時(shí)矯首而遐觀(必修五《歸去來兮辭》)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項(xiàng)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6.“而”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假如"。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必修三《勸學(xué)》)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7.“而”表因果,常用于第二分句,譯為“因而”
耳得之而為聲(必修二《赤壁賦》)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必修三《過秦論》)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8.“而”表目的,譯為“來”
①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練習(xí):1、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2、不敢言而敢怒3、項(xiàng)王按劍而跽曰:4、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5、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6、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8、某所,而母立于茲。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8頁) 的“何”字用法總結(jié)
7.何簑何笠(通“荷”,背)8.隱隱何甸甸(何等)9.何如:怎么樣 何許:什么地方,何處(先生何許人也)
“何”的練習(xí)一:1、大王來何操2、徐公何能及君也3、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4、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5、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練習(xí)二.下列各句,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項(xiàng)是( )(06廣東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晉,何厭之有???? D.何故而至此
解說:例句的“何”翻譯為:什么,作為介詞“為”的賓語前置了。A項(xiàng)的“何”也翻譯為:什么,同樣作介詞“以”的賓語從而前置了它們都是代詞,作前置賓語,只翻譯為“什么”。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8頁) 的“乎”字用法總結(jié)
8.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語氣助詞,表反問,嗎、呢)9.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語氣助詞,表祈使,吧)10.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介詞,表動(dòng)作發(fā)生的處所,在)11.生乎吾前。(介詞,表動(dòng)作發(fā)生的時(shí)間,在)12.異乎三子者之撰。(介詞,介紹比較的對象,與、跟)
“乎”的練習(xí):1、相與枕藉乎舟中 2、知不可乎驟得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4、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6、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助,形容詞尾,···的樣子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8頁) 的“乃”字用法總結(jié)
1.而乃以手共搏之(《荊軻刺秦王》)(副詞,只,僅僅)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qiáng)步。(副詞,卻)3.乃今(從今,如今)4.乃者(往日,從前)5.乃爾(這樣):作計(jì)乃爾立(《孔雀東南飛》)6.無乃···乎(恐怕···吧)
必修一 《荊軻刺秦王》1.乃遂私見樊於期——副詞,于是2.而乃以手共搏之——副詞,只、僅僅3.乃今得聞教——副詞,才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jiǎng)釉~,表判斷,相當(dāng)于“是”5.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副詞,只、僅僅6.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副詞,才
必修二《游褒禪山記》以其乃華山之陽——?jiǎng)釉~,表判斷,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詞,竟然,居然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詞,于是質(zhì)于齊,兵乃出——副詞,才家祭無忘告乃翁——代詞,你,你的而乃以手共搏之——副詞,只是,僅僅
必修四1.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于是,就.2.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于是,就3.使牧羝,羝乳乃得歸.——才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
“乃”的練習(xí):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3、良乃入,具告沛公4、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5、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6、爾其無忘乃父之志7、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8、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8頁) 的“其”字用法總結(jié)
11.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第二人稱代詞:你的)12.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代詞,這種)13.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一定)1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邪?(連詞,表選擇,是···還是···)
必修二 《赤壁賦》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必修二《游褒禪山記》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詞,那,指褒禪埋葬時(shí)獨(dú)其為文猶可識(shí)—— 代詞,它,指仆碑 問其深—— 代詞,它,指洞穴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那些,指好游者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代詞,他們,指古人而余亦悔其隨之 —— 代詞,指自己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代詞,其中既其出——助詞,無義
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難道吾其還也——副詞,表商量語氣,還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連詞,表選擇,相當(dāng)于“是…,還是…”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代詞,這種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表祈使,一定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恐怕,大概其業(yè)有不精…心不若余之專耳——表假設(shè),如果
“其”的練習(xí):1、使六國各愛其人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6、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7、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8、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
解釋下面文段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 狐謂狼曰:“羊肉何其①鮮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飽其④口福?!崩窃唬骸叭缑腿危俊焙^犬曰:“羊數(shù)詈君,其⑤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⑥無聞邪,其畏主人邪?及其⑦嬉逐,愿為汝一雪其⑧恥。君其⑨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⑩無辭乎?”護(hù)羊愈謹(jǐn)。狐與狼遂去。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9頁) 的“且”字用法總結(jié)
9.河水清且漣猗。(連詞,連接兩個(gè)形容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又……又……”)10.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ā读H藺相如列傳》)(連詞,表假設(shè),即使)11.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連詞,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而且,況且)1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副詞,用于數(shù)詞前,表示接近某一數(shù)字,將近,大約)13.窮且益堅(jiān)(副詞,反而,卻)14.且夫、且說(助詞,表下文進(jìn)一步議論)
必修一《鴻門宴》1.臣死且不避——連詞,表讓步,尚且2.若屬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尚且、況且、暫且、姑且
尚且:常與“何況”、“更”連用,把兩種明顯的事例作比較。“尚且”常用于前一分句。 騎車尚且來不及,何況步行呢?況且:相當(dāng)于“何況”,表遞進(jìn),常放在后一分句。 路不算遠(yuǎn),況且還是坐車,準(zhǔn)能按時(shí)趕到。暫且=姑且=暫時(shí) 這一點(diǎn)姑且(暫且)不說,先說別的。
“且”的練習(xí):1、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2、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3、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4、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
5、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6、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8、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9、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名師》老師57頁(學(xué)生39頁) 的“若”字用法總結(jié)
8.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連詞,至于)9.若夫(至于說到,句首語氣詞) 若何(怎么樣)
《名師》老師58頁(學(xué)生39頁) 的“所”字用法總結(jié)
9.將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史記·李將軍列傳》) (表不確定的數(shù)目,表概數(shù),譯為:多、左右)
解釋下列句中“若”“所”用法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3、予我千金,吾生若4、不若與人樂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6、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7、天若有情天亦老
1、樂土樂土,爰得我所2、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3、所欲有甚于生者4、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5、臣所過屠者朱亥6、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3、予我千金,吾生若4、不若與人樂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6、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7、天若有情天亦老
所1、樂土樂土,爰得我所2、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3、所欲有甚于生者4、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5、臣所過屠者朱亥6、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名師》老師58頁(學(xué)生39頁) 的“為”字用法總結(jié)
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動(dòng)詞,是)9.動(dòng)詞其他用法略。
解釋下列句中“為”的用法: 1.北冥有魚,……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2.庖丁為文惠君解牛。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4.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皆為利往。5.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6.此可為知者道,難為外人言也。7.天之亡我,我何渡為?8.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9.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10.不足為外人道也?
11、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12、其主猶以為少13、因?yàn)閳?zhí)勤,不懈朝夕14、乃更為椎髻布衣15、今何為默默16、居廡下,為人賃舂17、每歸,妻為具食18、及卒,伯通等為求葬地于吳要離冢傍
十、“焉”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8頁(學(xué)生39頁)
的“焉”字用法總結(jié)
10.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語氣助詞,表疑問或反問,呢)11.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疑問代詞,什么)1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助詞,句中表舒緩和停頓)
“焉”的練習(xí):1、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2、于是余有嘆焉3、且焉置土石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十一、“也”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8頁(學(xué)生39頁) 的“也”字用法總結(jié)
9.也知漁父趁魚急。(趁:趕)(也:副詞,同現(xiàn)代漢語意)
“也”的練習(xí):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2、先生不知何許人也3、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1、句中舒緩語氣 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 3、句末語氣詞,表疑問,呢
十二、“以”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8頁(學(xué)生39頁) 的“以”字用法總結(jié)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連詞,表并列)13. 引壺觴以自酌 (連詞,表承接)14.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連詞, 表因果,用于表原因的分句前,譯為"因?yàn)?)15.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連詞,表結(jié)果,譯為"以致")16.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叭找员M矣《荊軻刺秦王》” (副詞,通假字,通“已”,已經(jīng))17.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語助詞,表時(shí)間)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語助詞,表范圍)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語助詞,表方位)18. 是已,以是,以為
必修二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連詞,表因果,因?yàn)橐怨势浜竺话U——介詞,因?yàn)椋ㄟ@個(gè)原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修飾火尚足以明也——連詞,表目的,用來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連詞,表并列無物以相之——連詞,用來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介詞,因?yàn)?(此)
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①以勇氣聞?dòng)谥T侯——介詞,憑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用,拿 ③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來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連詞,用以,用來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和“所”連用,表原因,因?yàn)锧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語助詞,表方位
必修四《蘇武傳》(1)少以父任:——介詞,由于,因?yàn)椋瑧{借(2)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連詞,來(3)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介詞,憑借…的身份(4)以狀語武——介詞,把(5)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介詞,在
必修五《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使,讓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引壺觴以自酌——連詞,表承接眄庭柯以怡顏——連詞,用來,表目的園日涉以成趣——連詞,表結(jié)果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問征夫以前路——介詞,用樂琴書以消憂——連詞,用來,表目的
區(qū)分“以”字介詞和連詞的用法一、介詞,可翻譯成:用、把、拿、在、于、從、憑借、根據(jù)、依照、因?yàn)椤? 后跟名詞或代詞作賓語,但要注意省略賓語和賓語前置的情況二、連詞,同“而”(轉(zhuǎn)折除外),可表并列、順承、因果、修飾、目的等關(guān)系 后跟動(dòng)詞、形容詞或句子三、“以”作介詞、連詞均表原因的情況。 “以”作連詞表因果,用于表原因的分句前,譯為"因?yàn)?;“以”作介詞,后跟名詞或代詞作賓語,但要注意省略賓語和賓語前置的情況
重點(diǎn)總結(jié):“以”的連詞用法
1.表并列: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忽魂悸以魄動(dòng)2.表承接: 引壺觴以自酌 3.表修飾:余與四人擁火以入4表目的: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廉頗藺相如列傳》)5.表因果: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 余年。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6.表結(jié)果:園日涉以成趣
請判斷以下句中“以”字是介詞還是連詞1、舉匏尊以相屬2、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8、作《師說》以貽之9、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10、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
介詞,因?yàn)?,后跟名詞“物”“己”
介詞,用于時(shí)間之前,在
連詞,表原因,因?yàn)橛糜诘谝环志?,后跟句子“汝之有身”?br/>區(qū)分:介詞后跟名詞或代詞作賓語,連詞后動(dòng)詞、形容詞或句子。
思考:以下兩句中的“以”是什么用法?①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②不賂者以賂者喪
思考:以下句中“以”與“不賂者以賂者喪”相同嗎?為什么?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連詞,因果關(guān)系,后跟句子
介詞,因?yàn)?、由于,后跟名詞“賂者”
答案:不相同?!安毁T者以賂者喪”的“以”是介詞,后跟名詞賂者。而“諸侯以公子賢”的“以”是連詞,后跟句子“公子賢”,表原因。但它們都翻譯為:因?yàn)椤?br/>9、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10、雖董之以嚴(yán)刑11、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12、則思無以怒而濫刑13、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9、連詞,表修飾 10、介詞,用 11、連詞,表目的,來 12、介詞,因?yàn)? 13、介詞,把
解釋以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
1、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2、以刀劈狼 3、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 4、余以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屬予作文以記之 7、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8、古之君子進(jìn)人以禮,退人以禮。
請判斷下面各組“以”字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華)軼將周廣燒城以應(yīng)周訪 ( 華軼的將領(lǐng)周廣燒毀城池來響應(yīng)周訪 ) ②(周)訪作長岐帳以距之 (周訪制作長岐棖(棖 chéng 木柱)來抗拒他 ③時(shí)頻歲蝗旱,問何以濟(jì) ④(李)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 ⑤非徒以武力雄一時(shí)也 ⑥越關(guān)以過,船皆設(shè)炮械
08年“以”后都跟的是動(dòng)詞,一是“應(yīng)”(響應(yīng)),一是“距”(抵抗),從意義看都表目的。09年的第一個(gè)“以”是個(gè)介詞,賓語“何”前置,“何以”翻譯為“用什么”,第二個(gè)“以”后跟的是動(dòng)詞“佐”,所以是連詞,不相同。11年第一個(gè)“以”后跟名詞“武力”,是介詞,第二個(gè)“以”后跟動(dòng)詞“過”,是連詞,所以不同。
十三、“因”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9頁(學(xué)生40頁) 的“因”字用法總結(jié)
9.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因?yàn)?介詞)10.如因榮木變?yōu)榭菽尽?從,由,介詞)11.因遺策 (沿襲,動(dòng)詞)12.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接續(xù),繼續(xù),動(dòng)詞)13.變法者因時(shí)而化 (順應(yīng),動(dòng)詞)
必修三《過秦論》 因利乘便——介詞 趁著 因遺策——?jiǎng)釉~ 沿襲 因河為池——介詞 憑借
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①相如因持璧卻立——于是,就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趁機(jī) ③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介詞,通過,經(jīng)由
“因”的練習(xí):1、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2、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3、項(xiàng)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4、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5、因舍其名6、因人之力而敝之
1、沿襲 2、依靠 3、便,就 4、趁機(jī) 5、于是 6、憑借
十四、“于”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9頁(學(xué)生40頁)
的“于”字用法總結(jié)
10.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因?yàn)?由于,介詞)11.越王勾踐棲于會(huì)稽之上 (在,介詞)12.于人為可譏 (在...方面,介詞)
必修二 《赤壁賦》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①以勇氣聞?dòng)谥T侯——介詞,在②而君幸于趙王 ——介詞,被 ③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介詞,跟④強(qiáng)秦不敢加兵于趙者 ——介詞,對 ⑤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介詞,對于
解釋以下句中“因”和“于”字的意義和用法
1、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2、項(xiàng)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3、因其無備,卒然擊之4、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5、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
1、師不必賢于弟子2、而恥學(xué)于師3、不拘于時(shí)4、其皆出于此乎5、貧者語于富者曰6、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解釋以下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
解釋以下句中“于”字的意義和用法
1、貧者語于富者曰2、遷客騷人多會(huì)于此3、燕王欲結(jié)于君4、君幸于趙王5、事急矣,請求救于孫將軍6、業(yè)精于勤、荒于嬉7、苛政猛于虎也8、鶴鳴于九皋,聲聞?dòng)谔?、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 10、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對2、在3、與4、被5、向6、因?yàn)閈由于7、比8、在,至9、從10、對
又練習(xí):指出下面句子中“于”的意義
請判斷下面各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
因訪(杜)一元家所在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因家廬江尋陽焉 (杜)弘因陣亂突圍而出(杜)弘大擲寶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臨賀我?guī)煶酥?,宋忠急匿于?斬孫泰于陣,余眾悉降
解說:06年第一個(gè)“因”后跟動(dòng)詞,是個(gè)連詞,譯為“于是”;第二個(gè)后跟名詞,是個(gè)介詞,譯為“通過”。08年第一個(gè)“因”后跟動(dòng)詞“安家”,第二個(gè)后跟名詞“陣亂”,所以詞性不同,一是“于是”,二是介詞“趁”。08年兩個(gè)“于”后都是地點(diǎn),又根據(jù)意思都翻譯為介詞“到”,一是“扔到”,一是“跑到”。10年兩個(gè)“于”后也都是地點(diǎn),而且是狀語后置,根據(jù)意思都翻譯為“在”。
十五、“與”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9頁(學(xué)生40頁) 的“與”字用法總結(jié)
8.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shí)亦百倍(介詞,跟...相比)9.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ù,動(dòng)詞,贊同)10.蹇叔之子與師 (?ù,動(dòng)詞,參加、參與)11.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ù,動(dòng)詞,幫助)
區(qū)分“與”介詞與連詞的用法
介詞:與+賓語+動(dòng)詞(介賓短語)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xiàng)羽相見連詞:名詞+與+名詞(前后可互換)(并列短語)蜩與學(xué)鳩笑之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解釋以下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1、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2、朝過夕改,君子與之3、遂與外人隔絕4、吾王庶幾無疾病與5、陳涉少時(shí),嘗與人傭耕6、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7、與贏而不助五國也8、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十六、“則”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9頁(學(xué)生40頁) 的“則”字用法總結(jié)
7.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可是)8.美則美矣,抑臣亦有懼矣 (連詞,表讓步,倒、倒是,)9.內(nèi)則百姓疾之,外則諸侯叛之 (連詞,用于對比句中)
解釋以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2、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好)哉?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4、欲速則不達(dá)5、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十七、“者”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9頁(學(xué)生40頁) 的“者”字用法總結(jié)
7.客何為者? (助詞,疑問句末,表疑問)8.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 (助詞,陳述句末,表陳述結(jié)束)9.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10.言之,貌若甚戚者(助詞,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dāng)于"...的樣子","...似的"。)1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助詞,假設(shè)復(fù)句中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的話")12.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助詞,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后,表示停頓)
解釋以下句中“者”字的意義和用法
1、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2、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3、請君擇于斯二者 4、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5、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命“蟹殼青”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7、今者項(xiàng)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十八、“之”字用法總結(jié)
《名師》老師59頁(學(xué)生40頁) 的“之”字用法總結(jié)
10.君將哀而生之乎?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第一人稱代詞,我)11.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用于指稱對方的語言環(huán)境中活用為第二人稱,你或您此處譯為”您”)12.之屬,之倫,之類,之輩 (這些人)13.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dòng)詞,到...去)
必修一《鴻門宴》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jiǎng)釉~,到與之同命——代詞,他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助詞,的
必修二 《赤壁賦》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 ,取獨(dú))
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①伐齊,大破之——代詞,指代齊國②秦昭王聞之 ——代詞,這件事 ③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第一人稱代詞,我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代詞,這⑤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之”的練習(xí):1、輟耕之壟上2、子犯請擊之3、是寡人之過也4、臣之壯也,猶不如人5、之祭者,乞其余6、此其為饜足之道也7、而良人未之知也8、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1、到 2、代詞 3、助詞,的 4、主謂間 5、到 6、助詞,的 7、代詞 8、助詞,的
解釋下列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3、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4、我欲因之夢吳越5、夫晉,何厭之有? 6、是寡人之過也7、吾欲之南海,何如?
發(fā)兵捕之,久不得 周懷政之誅,帝怒甚, 今俞瑱得之???? 乃令吳玉守之令捕之杖斃,棄諸野 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請判斷下面虛詞“之”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
解說:09年第一個(gè)“之”用于動(dòng)詞后,作賓語,是代詞;第二個(gè)“之”用于主謂之間,是助詞。10年兩個(gè)“之”都用于動(dòng)詞之后做賓語,都是代詞,都代指“居庸關(guān)”。11年兩個(gè)“之”都用于動(dòng)詞之后做賓語,都是代詞,代指人。
1.語境分析,字不離句。 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gè)虛詞的用法就必須聯(lián)系語境作具體分析,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2.代入分析,比較鑒別。 命題人常常針對一個(gè)虛詞給出兩個(gè)語句,而其中一個(gè)語句是中學(xué)教材中的,因此可以將自己熟悉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所考察的文言語句中,看其在語句中是否說得通,從而推斷出兩個(g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文言虛詞整理 課件,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xué)習(xí)任務(wù),推斷方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虛詞推斷方法 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⑴勤勉勤奮⑵勸說,虛詞推斷方法,考情分析,文言虛詞的推斷方法,小試牛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文言虛詞及其用法課件,共29頁。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