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
高一年級地理期中質(zhì)量調(diào)研試卷
第I卷(單項選擇題,共7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70分)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離地球40光年的TRAPPIST-1超冷紅矮星系統(tǒng)內(nèi)發(fā)現(xiàn)了7顆與地球大小相當?shù)念惖匦行牵渲腥w星位于宜居區(qū)。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 TRAPPIST-1超冷紅矮星屬于( )
A. 星云 B. 恒星 C. 衛(wèi)星 D. 彗星
2. 圖示天體位于( )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
3. 所謂“宜居區(qū)”主要是指( )
A. 與太陽距離適中 B. 恰到好處的大氣成分
C. 天體表面溫度適中 D. 適宜的體積和質(zhì)量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分析】
【1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在距離地球40光年···類地行星”可知,TRAPPIST-1超冷紅矮星屬于恒星,和太陽屬同一類天體,周圍都有行星圍繞其旋轉(zhuǎn),B正確。星云是稀薄的氣體或塵埃構成的天體之一,A錯誤。衛(wèi)星是圍繞行星旋轉(zhuǎn),C錯誤。彗星是指進入太陽系內(nèi)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D錯誤。選擇B。
【2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天體在距離地球40光年,太陽系直徑約0.0003光年,銀河系的直徑約8萬億光年,所以該距離超出了太陽系,屬銀河系范圍,所以圖示天體位于銀河系,C正確。排除A、B、D選項。
【3題詳解】
現(xiàn)在所謂的宜居帶一般都是用模型估算的,最主要的參量是宿主恒星的大小溫度以及行星與恒星的距離,用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大體估算行星表面的溫度,當這個溫度落在一個范圍內(nèi),我們就說他是宜居的,故選C。材料中沒有明確是太陽系,所以A錯誤。大氣成分和行星適宜的體積和質(zhì)量,是行星自身的條件,B、D錯誤。
【點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有:(1)外部條件:①太陽光照穩(wěn)定(太陽沒有明顯變化);②運行軌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轉(zhuǎn)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2)內(nèi)部條件:③地表溫度適宜(日、地距離適中,自轉(zhuǎn)周期不長不短);④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zhì)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jīng)長期演化);⑤有液態(tài)水(地球內(nèi)部熱量產(chǎn)生水汽,地球內(nèi)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4. 圖中共有幾級天體系統(tǒng)( )
A. 3 B. 4 C. 5 D. 6
5. 地球是中心天體的天體系統(tǒng)是( )
A. 總星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地月系
6. 與地球上存在生命無關的因素是( )
A. 日地距離適中 B. 因為地球只有一個衛(wèi)星
C. 安全穩(wěn)定的宇宙環(huán)境 D. 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分析】
【4題詳解】
結合天體系統(tǒng)層次圖可知,河外星系與銀河星為同一級別天體系統(tǒng),因此圖中共有4級天體系統(tǒng),分別是總星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故B正確。
【5題詳解】
地球質(zhì)量遠遠大于月球,因此吸引月球繞其運行,二者構成地月系,D正確??傂窍?、銀河系、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都不是地球,ABC錯誤。故選D。
【6題詳解】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外部條件:①太陽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提供光和熱;②安全的行星際空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自身條件:①地球與太陽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有適宜的溫度;②地球的體積和質(zhì)量適中,使地球形成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成分;③液態(tài)水。由此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與地球只有一個衛(wèi)星無關,B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地球的特殊性體現(xiàn)在地球有生命存在,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包括:外部條件①太陽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提供光和熱;②安全的行星際空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自身條件:①地球與太陽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有適宜的溫度;②地球的體積和質(zhì)量適中,使地球形成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成分;③液態(tài)水。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對地球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7. 太陽輻射( )
A. 也被稱為長波輻射 B. 能量來自太陽內(nèi)部核裂變反應
C. 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釋放能量 D. 為地球上的生物活動、大氣運動、地殼運動等提供能量
8. 下列人類活動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終不是來自太陽輻射的是( )
A. B.
C. D.
【答案】7. C 8. D
【解析】
【7題詳解】
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A錯誤;能量來自太陽內(nèi)部核聚變反應,B錯誤;太陽輻射是太陽以輻射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C正確;太陽輻射能是生物活動、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但地殼運動的能量來自地球內(nèi)部,不來源于太陽輻射,D錯誤。故選C。
【8題詳解】
圖A中行進中的賽車能量直接來源于汽油,汽油是石油產(chǎn)品,圖B中煤球爐能量來自煤炭,石油和煤炭是地質(zhì)時期生物能轉(zhuǎn)化而來,生物能是利用太陽輻射進行光合作用而來,因此行進中的賽車和煤球爐的能源最終來自太陽輻射,A、B不符合題意;圖C中太陽能電池直接利用太陽輻射能發(fā)電,C不符合題意;圖D中,地熱發(fā)電站利用的地熱來自地球內(nèi)部,不是來自太陽輻射,D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太陽輻射是太陽以輻射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太陽輻射的波長范圍是0.15~4微米。由可見光、紫外光和紅外光構成。太陽輻射能量最集中部分是波長較短的可見光,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太陽輻射能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所用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太陽能資源受晝夜、季節(jié)、地理緯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及晴、陰、云、雨等隨機因素的影響。下圖為某省區(qū)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圖,太陽能熱水器在該省區(qū)得到廣泛推廣。據(jù)此回答以下問題。

9. 圖中①、②、③、④地,太陽能資源最豐富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推測圖中①、②、③、④地,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
【分析】試題分析:
【9題詳解】
太陽輻射能主要取決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地勢等。據(jù)圖可知:圖示區(qū)域為我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該省級行政區(qū)東西方向狹長,因此隨著距海遠近不同,降水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總體來說,降水量自東向西減少,則自東向西晴天日數(shù)越來越多。晴天日數(shù)多,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較小,因此太陽能資源自東向西越來越豐富,因此最西部的①地太陽能資源最豐富,所以A正確。
【10題詳解】
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一個方面要求具有較好的太陽輻射條件,另一方面要求這個地區(qū)人口眾多,城市密集。據(jù)圖可知①到④太陽輻射條件越來越差;同時可以看到①地城市數(shù)目少,②地城市密集,因 此②地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最多,所以本題選B。
考點: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證實,太陽在2017年9月6日晚連續(xù)爆發(fā)兩次“閃焰”(太陽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級打破12年來的觀測紀錄,并伴隨著高能帶電粒子流拋射(CME)。專家表示此次CME拋射的粒子流會抵達地球并造成較大影響。完成下面小題。
11. 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CME發(fā)生于色球?qū)?B. CME發(fā)生地溫度低于“閃焰”發(fā)生地
C. “閃焰”發(fā)生于光球?qū)?D. “閃焰”發(fā)生時,CME格外強烈
12. “閃焰”對地球帶來的影響包括( )
A. 我國北方極光絢爛 B. 許多地區(qū)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
C. 國內(nèi)有線電視信號中斷 D. 全球多地出現(xiàn)降水高峰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11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連續(xù)爆發(fā)兩次“閃焰”指的是太陽耀斑活動,“閃焰”發(fā)生于色球?qū)?,C錯;CME發(fā)生于日冕層,A錯;CME發(fā)生地溫度約200萬C,遠高于“閃焰”發(fā)生地,B錯;CME是高能帶電粒子流拋射,“閃焰”發(fā)生時,CME格外強烈,D對。故選D。
【12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 “閃焰”是太陽爆發(fā)的耀斑活動,對地球帶來的影響包括干擾地球的電離層,使許多地區(qū)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B對。我國北方不在極圈范圍內(nèi),沒有極光現(xiàn)象,A錯。太陽活動不影響有線電視的信號,C錯。全球多地出現(xiàn)降水高峰是黑子活動影響,D錯。故選B。
【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閃焰’指的是太陽耀斑活動,"閃焰"發(fā)生于色球?qū)?。CME是高能帶電粒子流拋射,“閃焰”發(fā)生時,CME格外強烈。太陽活動的周期為11年。耀斑活動干擾地球的電離層,使許多地區(qū)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
讀某地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3. 圖中地層中動物化石經(jīng)歷的演化過程是( )
A. 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水生脊椎動物
B. 海生無脊椎動物-水生脊椎動物-爬行動物
C. 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水生脊椎動物
D. 爬行動物-水生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
14. 石炭—二疊紀是地質(zhì)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時期,由此可推知當時的環(huán)境特點為( )
A 干燥,冷熱多變 B. 全球氣候分帶明顯
C. 濕潤,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廣布
【答案】13. B 14. C
【解析】
【分析】
【13題詳解】
據(jù)圖可知,該地層含有化石,屬于沉積巖。圖中①含有恐龍化石,恐龍屬于爬行動物,②含有裸子植物化石煤層,③含有魚類化石,魚類屬于脊椎動物,④含有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于海生無脊椎動物。一般情況下,底層的巖層形成較早,上層的巖層形成較晚,地層的形成由早到晚為④③②①,因此可以推測,地層①~④中動物化石經(jīng)歷的演化過程是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因此選項B正確,ACD錯誤。
【14題詳解】
古代的植物壓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氣或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溫和高壓年久變質(zhì)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礦物—煤礦。因此成煤時期的環(huán)境特點為濕潤,森林茂密。因此選項C正確,ABD錯誤。
【點睛】生物演化規(guī)律:①生物演化經(jīng)歷了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②分布空間上經(jīng)歷了由海洋向陸地擴展的過程。③生物演化過程中,伴隨著一些生物的衰退和滅亡,是另一些生物的誕生和興盛。
讀圖a“生物出現(xiàn)以來地球大氣中的CO2、O2含量變化示意圖”和圖b“地質(zhì)年代表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15. 在地質(zhì)歷史時期,出現(xiàn)最早的生物是( )
A 藍藻 B. 蕨類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16. 地球上生物出現(xiàn)后( )
A. O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 CO2的含量呈波動性上升
C. 植物的進化與O2含量成正相關 D. 寒武紀時O2含量達到頂峰
【答案】15. A 16. C
【解析】
【分析】
【15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藍藻出現(xiàn)的時間最早,A正確。蕨類植物出現(xiàn)晚于藍藻,裸子植物出現(xiàn)晚于蕨類植物,被子植物出現(xiàn)晚于裸子植物。故選A。
【16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現(xiàn)后,氧氣的含量先呈現(xiàn)上升,后趨于穩(wěn)定的變化趨勢(后期穩(wěn)定,略有增長),A錯。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現(xiàn)波動性下降的趨勢,B錯。隨著植物由低等級向高等級進化,氧氣的含量呈現(xiàn)增長的趨勢(后期穩(wěn)定,略有增長),植物的進化與氧氣的含量呈正相關,C正確。寒武紀時氧氣含量低,D錯。故選C。
【點睛】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的三條線索:
1、地質(zhì)年代變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記憶)。
2、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 → 魚類時代 → 兩棲動物時代 → 爬行動物 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
3、植物演化: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
2020年1月25日01時55分土耳其東部(北緯38.35°,東經(jīng)39.12°)發(fā)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7.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 莫霍面以上 B. 軟流層以下 C. 莫霍面以下 D. 古登堡面以下
18. 地震發(fā)生時,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會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還是逃?!包S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 )
A.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存在差異 B.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
C.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
【答案】17. A 18. B
【解析】
【分析】
【17題詳解】
陸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軟流層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發(fā)生在土耳其東部,屬于陸地區(qū)域,而震源深度僅為10千米,因此震源應該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軟流層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8題詳解】
地震波中橫波傳播速度較慢,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地震發(fā)生后先出現(xiàn)上下顛簸后出現(xiàn)左右搖晃,橫波到達,建筑物左右搖晃時容易倒塌,由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B符合題意;“黃金12秒”,與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存在差異、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等關聯(lián)度不大,故排除A、C、D。故選B。
【點睛】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可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兩種類型,其中縱波傳播速度快,可通過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物質(zhì)傳播,而橫波傳播速度慢,只能通過固態(tài)物質(zhì)傳播,縱波到達地表時會使物體上下顛簸,橫波到達地表時會使物體左右搖擺。
下圖是“地球圈層間物質(zhì)交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9. 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層依次是( )
A. 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B. 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 D. 生物圈、水圈、巖石圈、大氣圈
20. 下列關于各圈層間相互聯(lián)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生物參與了巖漿的形成過程 B. 水循環(huán)是圍繞生物圈進行的
C. 地球內(nèi)能決定大氣厚度 D. 由海洋吹向大陸的季風(大氣運動)影響水圈
【答案】19. C 20. D
【解析】
【分析】
【19題詳解】
讀圖分析,①向③供水,說明①為水圈;③向④供氧,說明③為生物圈(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④為大氣圈;大氣圈產(chǎn)生降水,降落到②圈層,②為巖石圈,水圈的水也可以滲透至巖石圈,所以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層依次是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故選C。
【20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生物無法參與巖漿的形成,A錯;水循環(huán)涉及多個圈層,如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等,B錯;地球內(nèi)能和大氣厚度沒有關系,C錯;季風環(huán)流中的夏季風把海上水汽帶到陸地,參與了海陸間水循環(huán)運動,D正確。故選D。
【點睛】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其中,水圈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大氣圈厚度最大,生物圈最為活躍,占據(jù)大氣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巖石圈的上部。
下圖為青島—拉薩海拔與相應地殼厚度變化對比剖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 圖中甲為( )
A. 地表 B. 軟流層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22.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距離海洋越遠,地殼厚度越薄 B. 地殼厚度與距大陸中心遠近呈正比
C. 山地、丘陵的地殼比高原的地殼厚 D. 海拔高度與地殼厚度變化基本呈正相關
【答案】21. C 22. D
【解析】
【分析】
【21題詳解】
從莫霍界面至地表為地殼,一般而言,大陸厚,大洋薄。故甲為莫霍界面,A錯誤,C正確。軟流層在上地幔的頂部,故B錯誤。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為2900千米,故D錯誤。所以,選C。
【22題詳解】
地殼厚度厚薄不一,從圖中可以看出,離海洋越近,地殼厚度越薄,故A錯誤。地殼厚度大致從高山高原地區(qū)向沿海平原變薄,故B、C錯誤。海拔越高,一般地殼厚度越厚,基本呈正相關,D正確。故選D。
【點睛】地殼厚度不一,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
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

23. 人類排放的氟氯烴,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破壞最大的是( )
A. A層 B. B層 C. C層 D. D層
24. 平流層大氣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這部分熱量主要來自( )
A. 太陽紅外線輻射 B. 太陽輻射 C. 大氣逆輻射 D. 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題詳解】
人類排放的氟氯烴對臭氧層造成嚴重的破壞,臭氧層會吸收大量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繁衍,臭氧層的破壞會導致大量紫外線到達地表,從而破壞人類生存環(huán)境,而臭氧層的高度大約為20-25千米,從圖中可以看出,A層層頂?shù)钠骄叨燃s為18千米,A不符合題意;B層的平均高度約為18-50千米,臭氧層在這個范圍內(nèi),B符合題意;C層和D層均在50千米以上,C和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
【24題詳解】
結合學過的知識和此題示意圖,平流層大氣在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原因是因為平流層大氣在30千米以上臭氧的含量高,臭氧會吸收大量太陽紫外線,進而增溫,故D答案符合題意;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陽紅外線輻射,而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對流層大氣中,故A不符合題意;因為太陽輻射主要是短波輻射,大氣對短波輻射吸收能力弱,因此大氣對太陽輻射吸收能力小,故B不符合題意;大氣逆輻射主要對近地面起到保溫作用,與平流層大氣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
【點睛】地球大氣層按照海拔高度由低到高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對流現(xiàn)象顯著,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于此;平流層下冷上熱,大氣平流運動,適合飛機飛行,其中的臭氧層能吸收大部分的太陽紫外線;高層大氣中有電離層,和地球上的無線短波通信有關。
川航3U8633:“我現(xiàn)在有點故障,我申請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現(xiàn)在風擋裂了…”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25. 飛機下降返航后位于( )
A. 平流層 B. 對流層
C. 中間層 D. 散逸層
26. 該層大氣有云雨的原因是( )
A. 大氣能見度高 B. 平流運動為主
C. 水汽與固體雜質(zhì)多 D. 上熱下冷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題詳解】
飛機一般在平流層飛,下降高度后返航時會進入對流層,赤道地區(qū)熱量充足,對流旺盛,所以對流層的厚度大約有17-18千米,極地全年低溫,對流弱,對流層的厚度大約8-9千米,中緯度對流層的厚度平均為12千米,圖中下降高度為7.3千米,應該是進入了對流層,B正確。故選B。
【26題詳解】
對流層由于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且上冷下熱,對流運動旺盛,故空氣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蒸氣容易凝結成雨,大氣能見度比平流層低。C正確,ABD錯誤。故選C。
讀南北半球經(jīng)緯網(wǎng)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7. 圖中各點位于南半球、東半球的是( )
A. ③④ B. ①② C. ⑤⑥ D. ⑦⑧
28. 圖中④點位于⑧點的( )
A. 東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東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題詳解】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據(jù)圖可知,左圖地球逆時針自轉(zhuǎn)為北半球,即①②③④都位于北半球,故排除AB;右圖地球順時針自轉(zhuǎn)為南半球,即⑤⑥⑦⑧都位于南半球。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順著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度數(shù)增大的為東經(jīng),度數(shù)減小的為西經(jīng)。圖中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差為20°,結合圖示0°經(jīng)線和180°經(jīng)線信息可知,⑧西側緊鄰的經(jīng)線為20°W,⑤西側緊鄰的經(jīng)線為160°E,東半球的范圍為20°W向東至160°E,其余范圍為西半球,因此可知⑦⑧位于東半球,⑤⑥位于西半球。綜上所述,各點位于南半球、東半球的是⑦⑧,故選D。
【28題詳解】
⑧點位于南半球,④點位干北半球,所以就南北方向而言,④點位干⑧點的北方。結合圖中0°經(jīng)線以及地球地轉(zhuǎn)的方向可知,⑧點位于0°經(jīng)線的西側,④點位于0°經(jīng)線的東側,所以就東西方向而言,④點位于⑧點的東方。所以④點位于⑧點的西南方, 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通過經(jīng)緯度判斷兩地的相對方向:先判斷南北方向(緯度越靠近北極,南北方向越靠近北方;緯度越靠近南極,其南北方向越靠近南方);后判斷東西方向(①若兩地均為東經(jīng),則度數(shù)大的在東方;②若兩地均為西經(jīng),則度數(shù)小的在東方;③若一地為東經(jīng),一地為西經(jīng),則將兩地經(jīng)度數(shù)值相加,若度數(shù)之和小于180°,則東經(jīng)度數(shù)所在地在東方,西經(jīng)度數(shù)所在地在西方;若度數(shù)之和大于180°,則東經(jīng)度數(shù)所在地在西方,西經(jīng)度數(shù)所在地在東方)。
讀某區(qū)域經(jīng)緯網(wǎng)圖,回答下列各題。

29. ②地的地理坐標是( )
A. (40°N,20°W) B. (40°S,20°E)
C. (40°S,20°W) D. (40°N,20°E)
30. 關于圖中各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地位于中緯度
B. ③地位于東半球
C. ④地位于⑤地的東北方
D. ①②兩點間距離等于②③兩點間距離
【答案】29. B 30. B
【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經(jīng)緯網(wǎng)及時間計算。
【29題詳解】
圖示自轉(zhuǎn)方向是順時針的,為南半球,;可判斷圖示各點是在東經(jīng)度,②地的地理坐標是(40°S,20°E)。選B正確。
【30題詳解】
圖中赤道到30°S是低緯度,30°S到60°S是中緯度,60°S到90°S是高緯度。①(20°S,20°E)位于低緯度,A錯;③地(40°S,40°E)位于東半球,B對;④(60°S,60°E)位于⑤(40°S,80°E)位于西南方,C錯;地球是一球體,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①、②兩點間的20°的緯距大于②、③兩點間的20°經(jīng)距,D錯。選B正確。
【點睛】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的坐標判讀,首先要判斷所屬南北半球和東西經(jīng)度;圖示是變式經(jīng)緯網(wǎng)圖,即取了其中的一部分;題目已給出南半球,所以可畫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是順時針的,以此判斷東西經(jīng);要注意:東西經(jīng)是以0度經(jīng)線為基準劃分的,順著自轉(zhuǎn)方向0度經(jīng)線以東是東經(jīng)度,以西是西經(jīng)度。
31. 下面4幅圖中的A、B、C、D四點,處于黃昏時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讀圖可知,過A點所在線自西向東進入晝半球,因此為晨線,A點處于清晨時分,A錯誤;B圖為南極點俯視圖,自轉(zhuǎn)方向為順時針,過B點所在線自西向東進入夜半球,B點處于黃昏時分,B正確;過C點所在線自西向東進入晝半球,因此為晨線,C點處于清晨時分,C錯誤;D圖為北極點俯視圖,自轉(zhuǎn)方向為逆時針,過D點所在線自西向東進入晝半球,因此為晨線,D點處于清晨時分,D錯誤。故選B。

2017年12月,湖南某大學請英國牛津大學戴維斯仁成組斯教授來湘講學,下圖為戴維斯教授通過微信與馬教授聯(lián)系接機事宣的截圖.完成下面小題

32. 根據(jù)戴維斯教授與馬教授的徵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維斯教授飛抵長沙黃花機場的時間(北京時間)約為
A. 13日08:00 B. 13日22:00 C. 14日10:00 D. 14日12:00
33. 倫敦和長沙兩地相比
A. 角速度線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線速度長沙大于倫敦 D. 角速度相同,線速度長沙小于倫敦
【答案】32. D 33. C
【解析】
【32題詳解】
從圖中看戴維斯教授起飛時間為倫敦時間13日13時,此時北京時間為13日21時,再加上飛行15小時,戴維斯教授飛抵長沙時間為14日12時,D正確。
【33題詳解】
地球自轉(zhuǎn)角速度除南北極點外,各地相同,倫敦和長沙兩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轉(zhuǎn)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長沙緯度較倫敦低,自轉(zhuǎn)線速度較大,C正確。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視為河流左岸,右手方視為河流右岸。讀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34. 若該河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響,則該河位于( )
A. 赤道上 B. 回歸線上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35. 若該河自南向北流動,建港口最適合的是( )
A. 東岸 B. 南岸 C. 西岸 D. 北岸
【答案】34. D 35. A
【解析】
【34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蝕,說明地轉(zhuǎn)偏向力偏向右側。喲此判斷該河流位于北半球。回歸線上,可能是南半球也可能是北半球,表述不準確。故選D。
【35題詳解】
建港口應該布局在河流的侵蝕岸,即圖中的右岸。根據(jù)題干的方向信息,判斷應該屬于東岸。故選A。
【點睛】地轉(zhuǎn)偏向力:南左北右(左右手“要求會判斷”) 應用:河岸侵蝕與堆積;鐵軌軌道的磨損
第II卷(非選擇題,共30分)
二、綜合題
36.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圖反映的是____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理由是什么____?
(2)A層大氣為____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____,該層大氣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原因是:____,____。
(3)補繪B層氣溫變化曲線____。該層大氣22~27km高度形成____層,它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中的____,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4)某飛機起飛時,機場風雨交加,飛機起飛后,迅速作爬升運動。結合所學知識,解釋這是為什么?____。
(5)ABC層大氣密度變化的趨勢是____。
【答案】(1) ①. 中 ②. 對流層厚度為12km
(2) ①. 對流 ②. 遞減 ③. 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 ④. 空氣對流顯著
(3) ①. ②. 臭氧 ③. 臭氧
(4)平流層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少,天氣晴朗,大氣穩(wěn)定,有利于高空飛行,飛機升至平流層比較安全。
(5)逐漸變小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溫度隨海拔高度變化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大氣垂直分層的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圖文分析及知識遷移能力。
【小問1詳解】
對流層的厚度因緯度而異,低緯度為17-18千米。中緯度為10-12千米,高緯度為8-9千米。圖中對流層的高度為12千米,可知該圖反映的是中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
【小問2詳解】
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而地面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紅外部分,所以對流層的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地面輻射。該層大氣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的原因是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且空氣的對流運動顯著,氣流上升時,氣溫下降,容易成云致雨。
【小問3詳解】
B層氣溫變化曲線補繪方法:B層為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如圖: ;在平流層22~27km處臭氧含量達到了最大值,形成了臭氧層,其能夠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大大減少,成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因而被形象的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小問4詳解】
平流層中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含量極少,天氣晴朗,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大氣穩(wěn)定,有利于高空飛行,因此某飛機起飛時,機場風雨交加,飛機起飛后,迅速作爬升運動,爬升到了平流層。
小問5詳解】
大氣層越高距地心越遠,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氣密度越來越小。
37. 地球上生物的進化一直是人類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地球上的幾個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結束往往是生物的大滅絕。讀“地質(zhì)年代表”和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有密切關系。一方面,生物進化在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地理環(huán)境的發(fā)展中扮演了極其活躍的角色;另一方面,環(huán)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斷進化,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層內(nèi),銥元素含量異常,比相鄰巖層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銥是隕石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這說明可能曾有一顆富含銥的小行星撞擊過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魚類大量繁衍;隨著海洋面積縮小,中期進化出能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____動物,____植物繁盛;晚期,氣候變得干旱,進化出能適應干燥氣候的____動物,____植物開始出現(xiàn)。
(2)恐龍生活在顯生宙的代,該時期包括三疊紀、侏羅紀、____紀,聯(lián)合古陸由于板塊運動劇烈而____,各大陸向現(xiàn)在的位置漂移。這一時期裸子植物極度興盛,也是重要的____期。
(3)早古生代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溫暖的海水里出現(xiàn)多種動物,如____。
【答案】(1) ①. 兩棲類 ②. 蕨類 ③. 爬行 ④. 裸子
(2) ①. 白堊 ②. 開始解體 ③. 成煤
(3)三葉蟲、筆石、鸚鵡螺等。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地質(zhì)年代表和生物進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生物演化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知識記憶能力,分析運用能力。
【小問1詳解】
根據(jù)材料信息,環(huán)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斷進化,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晚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積縮小,為適應地球環(huán)境的變化,生物由水生進化到陸生,一些魚類進化為兩棲類,蕨類植物大量繁殖;晚古生代晚期,氣候干旱,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出現(xiàn)了適應氣候變化的爬行動物,此時裸子植物開始出現(xiàn)。
【小問2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恐龍出現(xiàn)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侏羅紀以后聯(lián)合古陸由干板塊運動劇烈而開始解體,各大陸開始漂移。這一時期裸子植物極度興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小問3詳解】
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積遠大于現(xiàn)在,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溫暖的海水里出現(xiàn)了多種動物,如三葉蟲、筆石、鸚鵡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積縮小,陸地上開始出現(xiàn)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無脊椎動物的世界。
38. 讀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jù)圖示信息判斷此圖是____半球。
(2)圖中的晨線為____,昏線為____。
(3)假設有一發(fā)炮彈從D點射向乙點,炮彈最后的落地位置很可能位于乙地所在經(jīng)線的偏____方向。
(4)將圖中ABDF四點按線速度從大到小排列____。
(5)圖示時刻北京時間是____時,E點的地方時為____時。
(6)此時全球與E點屬于同一天的地區(qū)所占的范圍( )
A. 等于1/2 B. 等于1/3 C. 小于1/2 D. 大于1/2
【答案】(1)南 (2) ①. AB ②. BC (3)東
(4)A>D>F>B (5) ①. 2 ②. 12 (6)D
【解析】
【分析】本題以光照圖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地球運動、地球自轉(zhuǎn)、晨昏線的判讀、地轉(zhuǎn)偏向力、時間計算以及日期界線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相關知識的靈活運用與調(diào)動能力。
【小問1詳解】
圖中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呈順時針,故該圖為以南極為中心的俯視圖,故該圖代表南半球。
【小問2詳解】
順著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自西向東經(jīng)過AB線,由夜晚進入白天,故AB為晨線;自西向東經(jīng)過BC線,由白天進入夜晚,故BC為昏線。
【小問3詳解】
圖示為南半球,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南半球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向左偏,從D點射向乙點方向,炮彈的落地位置將位于D、乙所在經(jīng)線的左側,即東側。
【小問4詳解】
地球自轉(zhuǎn)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為零。因此,圖中ABDF四點線速度從大到小排列為ADFB。
【小問5詳解】

相關試卷

2024常州教育學會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地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常州教育學會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地理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學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地理試題含解析docx、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學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地理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期中真題】海南省嘉積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試題.zip:

這是一份【期中真題】海南省嘉積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試題.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題海南省嘉積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期中真題海南省嘉積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中學高二下學期階段測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中學高二下學期階段測試地理試題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符合乙區(qū)域耕地特點的是,與圖中丙處山地形成無關的是,讀下圖,完成下列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常州金壇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含解析

2022常州金壇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含解析

2021常州武進區(qū)禮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含答案

2021常州武進區(qū)禮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含答案

2022長沙雅禮中學高三下學期一??荚嚨乩碓囶}含解析

2022長沙雅禮中學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1-2022學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質(zhì)量調(diào)研地理試題含答案

2021-2022學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質(zhì)量調(diào)研地理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