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分)默寫。
山野有景,山野亦寓情。緣溪遠行,偶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1) ”;驛路遇梅,心接陸游“(2) ,只有香如故”的堅貞;秋浦孤鴻飛過,神會東坡“揀盡寒枝不肯棲,(3) ”的堅守;蒼蒼蒹葭,擋不住追尋的目光,“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4) ”;山陂遇驥,下車哭之,哀嘆:“(5) , ,不以千里稱也”;野游分別在即,與友瀟灑互祝:“(6) , ”。
摘自小澄隨筆《名句中的山野記憶》
二、閱讀與理解。
2.(7分)古詩文閱讀。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漁人網集澄潭下,貿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②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③?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④哀。
【注釋】①此詩寫于上元元年(760)。安史之亂導致國家殘破,生民涂炭。杜甫經過長年頰沛流離之后,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來。這里的野老是指詩人自己。②長路:歸鄉(xiāng)之路;劍閣:劍門關,此時因戰(zhàn)事被阻隔。③琴臺:此代指成都。④畫角:軍中用的號角。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語言純真自然,通過寫詩人野望之景,勾畫了一幅江村閑居圖,整個畫面充滿了村野之趣,表達了詩人超脫于塵世之外的意愿。
B.頸聯(lián)的“片云何意傍琴臺?”寫自己浮云般的飄泊之身,為何留滯蜀中呢?這一問看似突兀,也無法回答,但委婉含蓄地展現(xiàn)了詩人的心境。
C.詩歌的開篇前四句寫景,后四句脫離寫景,轉入抒情。整首詩寫景抒情巧妙結合。
D.本詩從體裁來看,是一首古體詩,整首詩有別于詩人以往沉郁頓挫的風格,顯得明白如話,簡潔明快。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币簿褪钦f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所寫之詩便會描繪出帶有主觀情感的畫面,請根據(jù)詩歌內容補全下列表格。
3.(1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蛥窃?、齊趙間。李邑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續(xù)業(yè),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今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沉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
(1)下列選項中對文章字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少貧不自振”的“振”與成語“振奮人心”的“振”都是“奮起,振作”的意思。在這里可以意譯成不能養(yǎng)活自己。
B.“李邑奇其材”中的“奇”是意動用法,可以理解成“以……為奇”。
C.“以文章顯中宗時”的“以”與我們課本中學過的“以刀劈狼首”的“以”意思相同,都是“用”的意思。
D.“雖不足鼓吹六經”中的六經,是指儒家傳統(tǒng)經典之作《詩》《書》《禮》《易》《樂》《春秋》。
(2)對文中畫線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B.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C.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D.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
(4)結合本文及前文杜甫的詩歌《野老》,我們可以看出杜甫怎樣的人生際遇?又能讀出他怎樣的感情?
4.(16分)名著閱讀。
請閱讀下面的名著選段,按要求完成各題。
魯達又道:“老兒,你來。酒家與你些盤纏,明日便回東京去如何?”父子兩個告道:“若是能勾得回鄉(xiāng)去時,便是重生父母,再長爺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鄭大官人須著落他要錢?!濒斕彷牭溃骸斑@個不妨事,俺自有道理?!北闳ド磉吤鑫鍍蓙磴y子,放在桌上,看著史進道:“灑家今日不曾多帶得些出來,你有銀子借些與俺,灑家明日便送還你?!笔愤M道“直甚么,要哥哥還?!比グ锶〕鲆诲V十兩銀子,放在桌上。魯達看著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與灑家。”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濒斶_只把這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兩個將去做盤纏。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來發(fā)付你兩個起身,看那個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兒拜謝去了。
魯達把這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三人再吃了兩角酒,下樓來叫道:“主人家,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敝魅思疫B聲應道:“提轄只顧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轄不來賒?!比齻€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進、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只說魯提轄回到經略府前下處,到房里,晚飯也不吃,氣憤憤的睡了。主人家又不敢問他。
(1)以上選文節(jié)選自《水滸傳》。下列關于《水滸傳》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
B.《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人。
C.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為宋朝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表達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D.梁山最終排定座次時共定下一百單八位好漢,其中“天罡星”三十六位,“地煞星”七十二位。
(2)下列有關水滸好漢的性格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林沖雖然為人寡言少語,但始終做事坦蕩,智勇雙全,性格剛烈。在得知陸虞候陷害自己后立刻就殺了他報仇雪恨。
B.宋江為人仗義疏財,江湖人稱“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但因為對朝廷的愚忠,堅持招安,最后使得許多梁山好漢送了性命。
C.李逵頭腦簡單,脾氣火爆,既有嫉惡如仇的時候,卻也有濫殺無辜的行為。
D.楊志,將門之后,精明能干,但同時也有粗暴蠻橫的一面。
(3)下列有關水滸好漢的人物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沒有摻雜個人恩怨,專為打抱不平;武松醉打蔣門神是“義”字當前,回報施恩的恩情。
B、《水滸傳》一書中一百零八好漢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史進,因為他的肩臂胸膛紋了九條龍,人稱“九紋龍”。
C.青面獸楊志,原為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里翻了船,四處逃難。后因被赦返往東京。返京途經梁山時被奉王倫之命取“頭名狀”的“黑旋風”所劫。
D.母夜叉孫二娘是梁山好漢中僅有的三員女將之一,與武松關系十分要好。在武松“血濺鴛鴦樓”后逃難期間,就是孫二娘給他穿備上了鐵戒箍、皂布衣,做了個行者打扮。
(4)下面對選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除了通過語言、動作描寫表達魯達的性格外,還通過史進、李忠等人物側面烘托其為人。
B.“魯達把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一個“丟”字,表達了魯達對李忠吝嗇小氣的不滿。
C.“氣憤憤的睡了”“氣憤憤”表現(xiàn)了魯達因金氏父女的啼哭而破壞其喝酒雅興后內心的憤憤不平。
D.選文語言極具個性化,寥寥數(shù)語就能體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時又大量運用口語,充滿生活氣息,可讀性極強。
(5)魯提轄的姓、字、法號中巧妙地隱含著他的性格特征“魯且達而又智深”,請從“魯”“達”“智深”三個角度,結合上面選文及其他你所知道的相關情節(jié)簡析他的性格特征。
三、表達與寫作。
5.(60分)寫作。
??在東京奧運會上,14歲中國小將全紅嬋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就奪得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書寫了新的神話。她平時喜歡吃辣條,喝可樂。即便如此,接受采訪時,她的啟蒙教練稱,小姑娘訓練之余愛吃貪玩,但她頭腦很清醒,一天會稱3次體重。在平日的訓練中,也會經常給自己加碼。如果跳下來后發(fā)現(xiàn)動作沒做好,她會自覺地回到臺上繼續(xù)跳,直到覺得可以為止。
??自覺,是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自覺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tài)度,亦是一種品質。關于“自覺”,你有什么樣的經歷和體驗?又有什么樣的認識和思考?請就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完成作文。
??要求:(1)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2)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但不要寫成詩歌或戲?。唬?)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襲,不要套作。
2022-2023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中雅培粹學校九年級(上)入學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積累與運用。
1.(4分)默寫。
山野有景,山野亦寓情。緣溪遠行,偶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1) 落英繽紛 ”;驛路遇梅,心接陸游“(2)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的堅貞;秋浦孤鴻飛過,神會東坡“揀盡寒枝不肯棲,(3) 寂寞沙洲冷 ”的堅守;蒼蒼蒹葭,擋不住追尋的目光,“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4) 宛在水中央 ”;山陂遇驥,下車哭之,哀嘆:“(5)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 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野游分別在即,與友瀟灑互祝:“(6) 海內存知己 , 天涯若比鄰 ”。
摘自小澄隨筆《名句中的山野記憶》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jù)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解答】答案:
(1)落英繽紛(重點字:繽)
(2)零落成泥碾作塵(重點字:碾)
(3)寂寞沙洲冷(重點字:洲)
(4)宛在水中央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重點字:祗、駢)
(6)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點評】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識記興趣。
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
4.留心特別詞句,規(guī)避識記誤區(qū)。
二、閱讀與理解。
2.(7分)古詩文閱讀。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漁人網集澄潭下,貿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②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③?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④哀。
【注釋】①此詩寫于上元元年(760)。安史之亂導致國家殘破,生民涂炭。杜甫經過長年頰沛流離之后,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來。這里的野老是指詩人自己。②長路:歸鄉(xiāng)之路;劍閣:劍門關,此時因戰(zhàn)事被阻隔。③琴臺:此代指成都。④畫角:軍中用的號角。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
A.本詩語言純真自然,通過寫詩人野望之景,勾畫了一幅江村閑居圖,整個畫面充滿了村野之趣,表達了詩人超脫于塵世之外的意愿。
B.頸聯(lián)的“片云何意傍琴臺?”寫自己浮云般的飄泊之身,為何留滯蜀中呢?這一問看似突兀,也無法回答,但委婉含蓄地展現(xiàn)了詩人的心境。
C.詩歌的開篇前四句寫景,后四句脫離寫景,轉入抒情。整首詩寫景抒情巧妙結合。
D.本詩從體裁來看,是一首古體詩,整首詩有別于詩人以往沉郁頓挫的風格,顯得明白如話,簡潔明快。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說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所寫之詩便會描繪出帶有主觀情感的畫面,請根據(jù)詩歌內容補全下列表格。
【分析】《野老》整首詩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當詩的上半部展現(xiàn)出那幅江村圖時,詩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現(xiàn)出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原來詩人的閑適放達,是在報國無門的困境中的一種自我解脫,這種超脫是平靜之下的深沉的無奈和哀痛。
【解答】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
A.正確;
B.有誤,“這一問看似突兀,也無法回答“理解錯誤。此句詩人表達對劍門失守,歸路斷絕,整個局勢緊張危急的憂念之情。仰頭見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飄泊之身卻留滯蜀中,首先是因為戰(zhàn)亂未平,兵戈阻絕;其次,這也是詩人對那些把詩人趕出朝廷,剝奪了詩人為國效力的機會的人的憤慨。故此句詩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人流寓劍外、報國無門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亂心情。并非是對“片云何意傍琴臺”無法回答。
C.有誤,“后四句脫離寫景,轉入抒情”表述錯誤。尾聯(lián)“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意為: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復,從蕭瑟秋風中的成都墻頭傳來的畫角聲,凄切悲涼。是敘事和寫景,并非抒情。
D.有誤,“從體裁來看,是一首古體詩”表述錯誤。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不是古體詩。
故選:A。
(2)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①頸聯(lián)“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意為: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劍門失守,不盡歸路斷絕,整個局勢都是那樣危急,使人憂念日深,可我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卻滯留蜀中。②“長路”“片云”是詩中的意象,象征著前路漫漫,自己身如浮云,漂泊不定的迷惘、寂寥之情。
③尾聯(lián)“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詩人感嘆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復,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視眈眈。蜀中也隱伏著戰(zhàn)亂的危機,聽那從蕭瑟秋風中的成都城頭傳來的畫角聲,十分凄切悲涼。④全詩以此作結,余味無窮,傳出了詩人哀愁傷感的心情。
答案:
(1)A
(2)①長路、片云;②痛苦、迷亂;③凄切,悲涼;④哀愁、傷感。
【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3.(1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邑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續(xù)業(yè),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今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沉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
(1)下列選項中對文章字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C
A.“少貧不自振”的“振”與成語“振奮人心”的“振”都是“奮起,振作”的意思。在這里可以意譯成不能養(yǎng)活自己。
B.“李邑奇其材”中的“奇”是意動用法,可以理解成“以……為奇”。
C.“以文章顯中宗時”的“以”與我們課本中學過的“以刀劈狼首”的“以”意思相同,都是“用”的意思。
D.“雖不足鼓吹六經”中的六經,是指儒家傳統(tǒng)經典之作《詩》《書》《禮》《易》《樂》《春秋》。
(2)對文中畫線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B.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C.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D.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
(4)結合本文及前文杜甫的詩歌《野老》,我們可以看出杜甫怎樣的人生際遇?又能讀出他怎樣的感情?
【分析】參考譯文:
杜甫字子美,少時家貧不能夠養(yǎng)活自己,旅居于吳、越、齊、趙之地。李邑對他的才學感到驚奇,先前去見他。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困居長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獻祭于太清宮,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進獻了三篇賦。皇上對這幾篇賦感到驚奇,讓他在集賢院等待詔命。命令宰相考試文辭,提拔為河西尉,杜甫沒有接受任命,后來改為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杜甫)多次獻上賦和頌,于是就自己大力贊揚自己,并且說:“臣的先祖恕、預以來,繼承儒學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審言時,憑文章顯揚于中宗時。臣依賴繼承的祖業(yè),從七歲開始寫文章,將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體,常常靠人接濟生活,私下里擔心會死在荒郊外,還希望皇上同情、憐愛我。如果讓臣繼承先祖的舊業(yè),改變地位低下的長時間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揚六經,極為含蘊深刻、感情抑揚,切合時直、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趕得上揚雄、枚皋。有這樣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棄呢?”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ABD.正確;
C.有誤,句意:憑文章顯揚于中宗時。以,憑借。
故選:C。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從七歲開始寫文章,將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體,常常靠人接濟生活,私下里擔心會死在荒郊外,還希望皇上同情、憐愛我。據(jù)此斷句為: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
故選:A。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句中重點詞語有:奇,對……感到驚奇。擢,提拔。句意為:皇上對這幾篇賦感到驚奇,讓他在集賢院等待詔命。命令宰相考試文辭,提拔為河西尉。
(4)本題考查主旨把握。從《野老》中的“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和選文中的“少貧不自振”“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shù)上賦頌……”等語句能看出,杜甫家境貧寒,生活窘迫,仕途不順的人生際遇。從《野老》中的“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能看出詩人哀愁傷感的心情。詩人感嘆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復,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視眈眈。蜀中也隱伏著戰(zhàn)亂的危機,聽那從蕭瑟秋風中的成都城頭傳來的畫角聲,十分凄切悲涼,表現(xiàn)出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
答案:
(1)C
(2)A
(3)皇上對這幾篇賦感到驚奇,讓他在集賢院等待詔命。命令宰相考試文辭,提拔為河西尉。
(4)杜甫家境貧寒,生活窘迫,仕途不順。杜甫一生輾轉漂泊,窮困潦倒,但始終關心黎庶,憂慮時局。
【點評】文言文內容理解分析題,解題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4.(16分)名著閱讀。
請閱讀下面的名著選段,按要求完成各題。
魯達又道:“老兒,你來。酒家與你些盤纏,明日便回東京去如何?”父子兩個告道:“若是能勾得回鄉(xiāng)去時,便是重生父母,再長爺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鄭大官人須著落他要錢?!濒斕彷牭溃骸斑@個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放在桌上,看著史進道:“灑家今日不曾多帶得些出來,你有銀子借些與俺,灑家明日便送還你?!笔愤M道“直甚么,要哥哥還。”去包裹里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魯達看著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與灑家。”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濒斶_只把這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兩個將去做盤纏。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來發(fā)付你兩個起身,看那個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兒拜謝去了。
魯達把這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三人再吃了兩角酒,下樓來叫道:“主人家,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敝魅思疫B聲應道:“提轄只顧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轄不來賒?!比齻€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進、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只說魯提轄回到經略府前下處,到房里,晚飯也不吃,氣憤憤的睡了。主人家又不敢問他。
(1)以上選文節(jié)選自《水滸傳》。下列關于《水滸傳》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
B.《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人。
C.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為宋朝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表達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D.梁山最終排定座次時共定下一百單八位好漢,其中“天罡星”三十六位,“地煞星”七十二位。
(2)下列有關水滸好漢的性格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林沖雖然為人寡言少語,但始終做事坦蕩,智勇雙全,性格剛烈。在得知陸虞候陷害自己后立刻就殺了他報仇雪恨。
B.宋江為人仗義疏財,江湖人稱“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但因為對朝廷的愚忠,堅持招安,最后使得許多梁山好漢送了性命。
C.李逵頭腦簡單,脾氣火爆,既有嫉惡如仇的時候,卻也有濫殺無辜的行為。
D.楊志,將門之后,精明能干,但同時也有粗暴蠻橫的一面。
(3)下列有關水滸好漢的人物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沒有摻雜個人恩怨,專為打抱不平;武松醉打蔣門神是“義”字當前,回報施恩的恩情。
B、《水滸傳》一書中一百零八好漢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史進,因為他的肩臂胸膛紋了九條龍,人稱“九紋龍”。
C.青面獸楊志,原為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里翻了船,四處逃難。后因被赦返往東京。返京途經梁山時被奉王倫之命取“頭名狀”的“黑旋風”所劫。
D.母夜叉孫二娘是梁山好漢中僅有的三員女將之一,與武松關系十分要好。在武松“血濺鴛鴦樓”后逃難期間,就是孫二娘給他穿備上了鐵戒箍、皂布衣,做了個行者打扮。
(4)下面對選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選文除了通過語言、動作描寫表達魯達的性格外,還通過史進、李忠等人物側面烘托其為人。
B.“魯達把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一個“丟”字,表達了魯達對李忠吝嗇小氣的不滿。
C.“氣憤憤的睡了”“氣憤憤”表現(xiàn)了魯達因金氏父女的啼哭而破壞其喝酒雅興后內心的憤憤不平。
D.選文語言極具個性化,寥寥數(shù)語就能體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時又大量運用口語,充滿生活氣息,可讀性極強。
(5)魯提轄的姓、字、法號中巧妙地隱含著他的性格特征“魯且達而又智深”,請從“魯”“達”“智深”三個角度,結合上面選文及其他你所知道的相關情節(jié)簡析他的性格特征。
【分析】《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
【解答】(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ACD.正確。
B.有誤,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時期的人。
故選:B。
(2)本題考查人物分析。
A.有誤,林沖得知陸虞候陷害自己后并沒有立刻就殺了他報仇雪恨,而是夜里在山神廟避雪聽到陸虞候三人要害死自己時,才奮起反抗。
BCD.正確。
故選:A。
(3)本題考查對人物描述的分析。
ABD.正確。
C.有誤,楊志返京途經梁山時被奉王倫之命取“頭名狀”的林沖所劫。
故選:C。
(4)本題考查對選文的賞析。
ABD.正確。
C.有誤,魯達因鎮(zhèn)關西的霸道行為而內的憤憤不平,不是氣憤金氏父女。
故選:C。
(5)本題考查對人物的分析。
魯智深性格特點主要是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熱忱率直、粗獷剛烈、兼有粗野。選擇一個熟悉的情節(jié),結合其姓名和性格特點概括作答即可。如:“達”,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中,他傾盡錢財幫助金氏父女,表現(xiàn)其“豁達大度”的性格。
答案:
(1)B
(2)A
(3)C
(4)C
(5)示例一:“魯”,魯提轄在拳打鎮(zhèn)關西一回中聽到金氏父女哭聲后亂扔碟蓋或店小二不放金氏父女走,魯智深大怒,一拳打得店小二吐血,表現(xiàn)其“粗魯急躁”的性格。
示例二: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中,他傾盡錢財幫助金氏父女,表現(xiàn)其“豁達大度”的性格。知道林沖被陷害,魯智深設法營救。林教頭流放滄州,他更是一路相隨,在危機關頭救了林沖,充分顯示“達”,俠肝義膽。
示例三:魯提轄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卻說鄭屠詐死,然后迅速離開(他在金氏父女走遠后才離開客店),表現(xiàn)其“智慧深思(粗中有細)”的性格。或人鬧野豬林,他一路上細心觀察,耐心等候時機,不實在客店中魯莽行事,而是選擇在僻靜的野豬林果斷出手。
【點評】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三、表達與寫作。
5.(60分)寫作。
??在東京奧運會上,14歲中國小將全紅嬋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就奪得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書寫了新的神話。她平時喜歡吃辣條,喝可樂。即便如此,接受采訪時,她的啟蒙教練稱,小姑娘訓練之余愛吃貪玩,但她頭腦很清醒,一天會稱3次體重。在平日的訓練中,也會經常給自己加碼。如果跳下來后發(fā)現(xiàn)動作沒做好,她會自覺地回到臺上繼續(xù)跳,直到覺得可以為止。
??自覺,是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自覺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tài)度,亦是一種品質。關于“自覺”,你有什么樣的經歷和體驗?又有什么樣的認識和思考?請就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完成作文。
??要求:(1)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2)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但不要寫成詩歌或戲劇;(3)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襲,不要套作。
【分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根據(jù)材料的第二段“自覺,是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自覺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tài)度,亦是一種品質”,可知本文的寫作主題是“自覺”?!白杂X”是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方法。人的最高境界是自覺、自律,這點同學們都深有體會。立意角度可參考如下:1.人生之路,唯有堅持自覺、自律,才能不被外物所惑。2.若人人自覺、自律,則紀律為錦上添花之舉措??删鸵陨咸崾緸橹行恼擖c,寫一篇議論文;或運用對比手法,敘述“自覺”的人更容易的故事,寫一篇記敘文。
【解答】
自覺成就人生的輝煌
每個人心中都懷有凌云壯志,但逐夢路上,不自覺的人便似那濕了翅膀的鷹,想要展翅,卻甩不掉羽翼上凝聚的重露;自覺的人便如綻放的花,浸潤犧牲的淚泉,灑滿奮斗的血雨,挺拔向上,一路走來一路盛開。人生漫漫,道阻且長,唯有堅持自覺,心向光明,方可一葦以航,渡向遠方。
缺乏上進心,沉溺于當下的歡娛,只會帶來長久的痛苦。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可當他耽于安逸、享樂,被宮中的聲色犬馬、長生不老的傳說蒙蔽了雙目,無限江山便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倘若不自覺,不開拓進取,在看似安逸的表象背后其實是萬丈深淵。
自覺,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斗志,不負光陰,不負今生。那是朱光潛的“三此主義”,此身,此時,此地,活在當下的分分秒秒,砥礪前行;是錢鍾書每夜在圖書館苦讀,在書山學海的臂彎里安眠;是夏伯渝堅持三十年體能訓練,終用假肢登頂珠峰。自律之人,始終心懷夢想,渡過荒蕪的河岸,到達遠方的光明。在自我約束中收獲最大的自由,終得見那繁花之上再生繁花,夢境之上再現(xiàn)夢想。
成功的人生,源于那份對嚴于律己的堅持,讓進取之火愈加旺盛。曾國藩便是極其自覺之人,他曾說:“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在貧困的童年歲月中,他始終以科舉之志嚴格約束自己,借錢買下《二十三史》,堅持每日批注十頁。推窗望殘月,只影映孤墻;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也曾失意挫敗,也曾匍匐驚惶,但他將自律奉為圭臬,理想的火焰始終艷紅,進取的毅力堅定如初,終有“晚清半圣”之名。自律之人出眾,在對自我約束的堅持中,砥礪靈魂,玉汝于成。
你我如今風華正茂,唯有嚴于律己、慎重著筆,才能成為藍天中翱翔的鷹,把整個天空都當作鑲著太陽的湛藍桂冠。堅持自律,向著心中的光明,不改最初的堅定,披荊斬棘,銳意進取,縱十年飲水,難涼熱血。
自覺人生,玉汝于成??部篮畏烈鲊[?且去徐行。
【點評】這篇文章文氣充沛,精神飽滿。以引用和比喻入題,先舉唐玄宗的例子說明不自律的危害,再舉朱光潛、錢鍾書、夏伯渝、曾國藩的例子論證自律之人可以實現(xiàn)夢想,正反結合。最后用富有感召力的話語,將“自律”與人生美好的追求緊密相連,在結尾升華為催人奮進的力量。文章結構簡單,而語言的蘊藉豐富,體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積淀和過硬的語言組織能力。意象
意境
情感
頸聯(lián)
①
迷惘寂寥
②
尾聯(lián)
城闕、畫角
③
④
意象
意境
情感
頸聯(lián)
① 長路、片云
迷惘寂寥
② 痛苦、迷亂
尾聯(lián)
城闕、畫角
③ 凄切,悲涼
④ 哀愁、傷感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中雅培粹語文學校九年級(上)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知識梳理+含答案),共36頁。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中雅培粹學校七年級新生入學摸底考試測試卷(無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長沙市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長雅培粹初二語文科目試卷(無答案),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