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青島版五四制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消化與呼吸》知識點(共5課)(2022秋)
展開第四單元 消化與呼吸15.食物的營養(yǎng)1.我們的食物多種多樣,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2.魚肉中含有(蛋白質)。番茄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3.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每一類營養(yǎng)物質對人體都有重要作用。4.(脂肪)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淀粉)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蛋白質)在燃燒時會發(fā)出類似頭發(fā)燒焦的氣味。5.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花生,如果留下半透明的(油漬),說明花生中含有(脂肪)。向饅頭上滴碘酒,如果饅頭上滴碘酒的部分變成(藍色或藍黑色),說明饅頭中含有(淀粉)。將熟雞蛋的蛋白放在火上燒,如果聞到一種(類似頭發(fā)燒焦的氣味),就說明蛋白中含有(蛋白質)。6.聞氣味的正確方法:用手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進入鼻孔。7.糖類: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由糖類供給。8.脂肪:人體中能量的來源之一,主要作為備用能源。脂肪對人體的作用有:保護和固定內臟,減少熱量散失,保持體溫,儲存能量。脂肪分為植物性脂肪和動物性脂肪。植物性脂肪主要由植物提供,如花生、大豆、芝麻、菜籽等;動物性脂肪主要存在于動物的肥肉中。9.蛋白質:維持生命的基礎物質,構成、更新、修補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參物質代謝及生理功能的調控,保證機體的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并供給能量。瘦肉、蛋、奶、魚、豆中含豐富的蛋白質。10.水:水是人體內體液的主要成分,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具有調節(jié)體溫、運輸物質、促進體內化學反應和潤滑的作用。11.無機鹽:又稱“礦物質”,如鈣、鐵、鋅等,是骨骼、牙齒和其他組織的重要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機能調節(jié)作用。12.維生素: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對人體正常生長發(fā)育和調節(jié)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13.此外,還有膳食纖維,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能軟化腸內物質,刺激胃壁蠕動,輔助排便,并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葡萄糖的吸收。14.油漬和水漬的區(qū)別:在明亮的地方觀察,有油漬的紙是半透明的,而有水漬的紙不透明;有油漬的紙沒有變形;撕一下紙,有水漬的部分容易撕開。15.健康的身體來自合理的飲食習慣,怎樣飲食才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或: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是多種多樣的,一種食物中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怎樣做?)[答]健康飲食歌:小學生,要記牢,科學飲食很重要。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時定量要做到。五谷雜糧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雞魚肉蛋宜適量,糖脂食物控制好。飲食且要講衛(wèi)生,身強體健學習好。16.【實驗一】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實驗【活動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實驗【活動目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活動材料】多種食物、白紙、尺子、鉛筆等【活動步驟】(1)將多種食物分別在紙上用力按壓,直至在白紙上留下印漬。(2)在印漬旁邊分別標注食物的名稱。(3)觀察這些印漬的區(qū)別。【活動現(xiàn)象】花生、肥肉等留下了油漬;黃瓜、香蕉等留下了水漬。【活動結論】花生、肥肉等含有豐富的脂肪。17.【實驗二】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實驗【活動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實驗【活動目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活動材料】多種食物、碘酒、滴管等。【活動步驟】(1)向多種食物上面分別滴一滴碘酒。(2)觀察現(xiàn)象。【活動現(xiàn)象】向黃瓜、熟雞蛋的蛋白上滴碘酒后,碘酒顏色不變;向饅頭、米飯上滴碘酒后,碘酒變成了藍色或藍黑色。【活動結論】饅頭、米飯等含有豐富的淀粉。18.【實驗三】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的實驗【活動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的實驗【活動目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活動材料】多種食物、鐵簽子、酒精燈、火柴、衛(wèi)生紙等。【活動步驟】(1)點燃酒精燈,將多種食物分別放在火焰上灼燒。(2)分別聞一聞它們發(fā)出的氣味。【活動現(xiàn)象】瘦肉、熟蛋白被灼燒后會發(fā)出一種類似頭發(fā)燒焦的氣味;饅頭、黃瓜被灼燒后會發(fā)出一種糊味或者清香味。【活動結論】瘦肉、熟蛋白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9.沒有一種食物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所以要各種食物搭配食用。20.糖類和脂肪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21.一般情況下,動物蛋白優(yōu)于植物蛋白。22.一般情況下植物里面的維生素含量高于動物維生素。23.維生素和無機鹽有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作用。24.營養(yǎng)物質特征檢驗方法食物名稱糖類淀粉有遇碘變藍滴上碘酒,看是否變藍饅頭面條、土豆米飯脂肪會在白紙上留下油漬在白紙上按壓,看是否留下油漬花生、肥肉、芝麻、大豆蛋白質燃燒時有頭發(fā)燒焦的氣味在酒精燈上灼燒,聞有沒有頭發(fā)燒焦的氣味雞、瘦肉、魚、牛奶、蛋無機鹽 蝦皮、紫菜、干貝、鹽維生素 蘋果、獼猴桃、各種蔬菜 16.食物到哪里去了1.食物在身體里是怎樣“運動”的?[答]食物被吃下后先經過口腔,通過食道到達胃,再經過小腸、大腸,最后變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2.我們的消化器官:口腔、咽、食道、胃、肝、膽、胰、小腸、大腸、肛門等3.人的口腔內有(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這種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4.(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可以幫助消化。5.(胃)可以研磨和分解食物,吸收食物中的水和無機鹽等6.絕大部分營養(yǎng)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7.(大腸)主要吸收多余的水、無機鹽等。8.食物的消化一是靠牙齒的咀嚼和胃的蠕動,將食物研碎;二是靠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幫助,把食物變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9.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淀粉等營養(yǎng)成分在人體內不斷地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和代謝廢物通過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徑被排出體外。10.怎樣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答]1)飯前便后要洗手。(2)吃飯要定時定量。(3)吃飯時不要看電視。(4)不吃變質的食物。(5)飯后不要劇烈運動。11.食物是怎樣被消化、吸收的?[答]食物進入口腔,用牙齒將食物嚼碎,加進唾液,經舌攪拌,將食物送進食道;食物經過食道到達胃;胃的蠕動及胃液共同作用,把食物變成食糜進行初步的消化;食糜到達小腸后,在腸的蠕動及腸液、胰液、膽汁的作用下進一步消化,變成能溶解于水的營養(yǎng)物質被小腸吸收;大腸繼續(xù)吸收水分,剩余的食物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12.消化系統(tǒng)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是消化道;肝、膽、胰等是消化腺。13.探究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法指導】(1)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適量唾液,搖勻。(2)將兩支試管放入37℃左右(接近人體的正常溫度)的溫水中。過一會兒,分別往兩支試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觀察淀粉液顏色的變化。【實驗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對比實驗,要控制好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不同的條件是一個加唾液,另一個加入與唾液等量的清水,其他條件要保證相同。二是淀粉液不要超過試管容量的1/2,淀粉液不要太濃,否則少量的唾液不能把淀粉完全分解。三是正確使用滴管。用滴管往試管內滴加液體時應懸空滴加,不得伸入試管中。四是用正確方法振蕩試管中的液體,即用手指拿住試管,用手腕擺動。14.為什么把試管放入37℃左右的水中?[答]因為37℃接近人體的正常溫度。15.吃進胃里的食物經過充分的研磨、攪拌,并經過分泌的胃液的分解,變成了粥狀的食糜進入小腸。16.(小腸)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養(yǎng)分的主要場所。(肝臟)分泌膽汁,(胰腺)分泌胰液,(小腸)分泌腸液。膽汁、胰液、腸液在小腸內會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淀粉等營養(yǎng)物質。食物在小腸內的消化過程基本完成后,只留下難以消化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17.大腸沒有消化作用,僅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食物殘渣在大腸內被腸壁吸收了水分后,就變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18.【實驗】唾液消化淀粉實驗【實驗名稱】唾液消化淀粉實驗【實驗材料】試管兩支、燒杯、碘酒、淀粉液、滴管、吸管、37℃左右的水等。【實驗步驟】(1)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一些唾液,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與唾液等量的清水,搖勻。把兩支試管同時放在約37℃的水中。(2),過一會兒分別向兩支試管中滴入一滴稀釋的碘酒,觀察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沒有什么變化;加入清水的淀粉液變成藍色或藍黑色。【實驗結論】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麥芽糖。19.細嚼慢咽是為了嚼碎食物,減輕胃腸負擔。20.食物的分解過程從口腔開始,到小腸結束。21.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主要經歷了哪此過程?經過的這些器官各具有什么特征?[答]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主要靠食道、胃和大腸、小腸四個主要器官。(1) 食物是在口腔中嚼碎,通過食管進入胃里的。食管是一個管道,里面很光滑。 (2)食物進到胃里面被進一步的研碎和分解。胃會動,胃壁肌肉很發(fā)達,胃液幫助消化(3) 食物營養(yǎng)在小腸被吸收,小腸很長,食物的營養(yǎng)被充分地吸收。大腸較短,以便食物從這里排出體外。17.腸道傳染病1.夏秋季節(jié)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期。2.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哪些?細菌性痢疾,傷寒等3.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4.腸道傳染病的病因: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在腸道內繁殖且散發(fā)毒素,并能通過糞便排出病原體的一類疾病。5.腸道傳染病的癥狀:大多數腸道傳染病會導致人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癥狀,有些伴有發(fā)熱、頭痛、肢體疼痛等。若療不及時,會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死亡。6.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答]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經昆蟲傳播、接觸傳播等。7.腸道傳染病可通過水、食物和昆蟲等媒介傳播。飲用水源被腸道傳染病患者的糞便、嘔吐物或衣物等污染,可引發(fā)腸道傳染病。食品在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如果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能造成腸道傳染病的局部流行。有些腸道傳染病可通過蒼蠅、蟑螂等昆蟲的活動傳播。8、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還有接觸傳播,如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衣物、文具、門把手、錢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和擴散。9、怎樣預防腸道傳染?。?/span>[答]1)不喝生水(2)飯前便后洗手(3)注意飲食衛(wèi)生(4)消滅蠅蟲(5)貯存食品生熟分開(6)不食用有異味的食物(7)對碗筷等餐具應經常消毒。11.如何正確洗手?[答]洗手時,最好使用流動的水。要使用香皂或洗手液。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每一步揉搓時間均應大于15秒。12.七步洗手法:(1)掌心搓掌心。(2)手指交叉,掌心搓掌心。(3)手指交叉,掌心搓手背。(4)兩手互搓,互擦指背。(5)拇指在掌中轉動。(6)指尖揉搓掌心。(7)一手旋轉揉搓別一手的腕部。13.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傳染病、動值物疫病的,應當及時向醫(yī)療機構、有關專業(yè)機構或者部門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18.我們的呼吸1.我們的生命活動需要呼吸。我們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從鼻到喉這一段稱為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及肺內的各級支氣管的分支這一段稱為下呼吸道。鼻是氣體出入的門戶,又是嗅覺器官;咽不僅是氣體的通道,而且是食物的通道;喉兼有發(fā)音的功能。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3.人體吸進空氣后,在體內消耗了部分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消化器官吸收的養(yǎng)料與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反應后釋放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4.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答]1)勤開窗通風。(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3)寒冷天氣外出時要戴口罩。(4)不能隨地吐痰。(5)有病及時就醫(yī)。(6)禁止吸煙。5.我們?yōu)槭裁从帽嵌挥米旌粑??(用口腔呼吸好不好?不好。?/span>[答]人體鼻腔的前部有鼻毛,鼻毛可以過濾空氣中的灰塵;鼻腔內表面鼻黏膜上的腺細胞能夠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清潔、濕潤;黏膜中還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對進入的空氣有加溫的作用。這樣就減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潔的空氣對肺的刺激,有利于人體健康。6.人體吸進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約為0.03%,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約為4%。7.吸氣過程: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呼氣過程:肺→支氣管→氣管→喉→咽→鼻8.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感冒、肺炎、氣管炎、咽炎、肺癌等9.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氣體的實驗【實驗名稱】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氣體的實驗【實驗目的】探究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有變化。【實驗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集氣瓶、玻璃導管、注射器、橡膠導管等。【實驗步驟】(1)用注射器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氣,觀察石灰水是否變渾濁。(2)用嘴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觀察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實驗現(xiàn)象】(1)用注射器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氣,石灰水沒有大的變化,依舊比較澄清。(2)用嘴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實驗結論】人呼出的氣體中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10.感冒是怎么回事?感冒是由呼吸器官感染引出的一種疾病。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11.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人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呼吸的次數比平時多(心跳的更快),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數量也比平時多。12.人體需要的氧氣經由肺吸入后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再排出體外。13.實驗:【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氣體實驗】實驗方法現(xiàn)象我的發(fā)現(xiàn)用注射器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氣石灰水沒有大的變化人呼出的氣體中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嘴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 19.呼吸道傳染病1.冬天和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2.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答]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肺結核,風疹,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3.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4.流行性感冒:一般表現(xiàn)為發(fā)熱、乏力、頭痛及全身酸痛等癥狀。5.麻疹:癥狀有發(fā)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以及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6.水痘:皮膚表面出現(xiàn)水泡、皰疹等癥狀。7.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等癥狀為主,并伴有發(fā)熱和全身不適等。8.肺結核: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盜汗、全身不適,以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9.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答]1)飛沫傳播。(2)直接密切接觸。(3)間接接觸傳播。10.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yī)療機構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1.怎樣預防呼吸道傳染???[答]1)常開窗通風。(2)增強體質。(3)減少人群聚集。(4)人員密集處要戴口罩。(5)減少出門。(6)經常洗手。(7)勤消毒。(8)增加營養(yǎng)。(9)保證充足的睡眠。(10)接種疫苗。12、怎樣規(guī)范使用口罩?[答]一)、根據進入的環(huán)境選擇不同的口罩。(二)、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時間是6-8小時。(三)、正確處理廢棄口罩。(四)、要學會規(guī)范戴口罩:(1)金屬條鼻夾在上。(2)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頜。(3)用雙手指尖向內觸壓鼻夾。(4)適當調整面罩,使口罩周邊貼合面部。13.不同類型的口罩及其主要功能:(1)棉布口罩的主要功能是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2)醫(yī)用無紡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可以防止噴射造成的病原體傳染和傳播;(3)活性炭口罩能夠有效防菌、防塵;(4)N95口罩是一種顆粒物防護口罩,可以有效阻擋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14.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簡單、有效的方法。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