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節(jié)選)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節(jié)選)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歸而巖穴暝 暝: (2)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
(3)而或長煙一空 一: (4)把酒臨風 把: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3.分別概括這兩段文字中景物描寫的內(nèi)容。(4分)
《醉翁亭記》(節(jié)選):
《岳陽樓記》(節(jié)選):
4.依據(jù)選文,填寫下表。(3分)
(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乙〕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1.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注意其差別。
①云歸而巖穴暝( )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
吾誰與歸?( )
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
此樂何極! ( )
2.解釋下面各組加點詞的用法與意義
①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然則何時而樂耶
②醉能同其樂/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譯文: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
4.歐陽修的“樂”它體現(xiàn)在哪三個方面?
答:
5.從《岳陽樓記》全文來看,作者認為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6.《古文觀止》的原編者對《醉翁亭記》的評價是:“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苯Y(jié)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7.《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而《醉》文則寄情山水,將____與____統(tǒng)一起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岳》文著眼于“____”字,并以此作為進退的原則。
你怎樣評價甲段中“太守”的“醉”與“樂”?怎樣理解乙段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比較閱讀 答案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節(jié)選)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節(jié)選)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歸而巖穴暝 暝: 幽暗,昏暗 (2)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花
(3)而或長煙一空 一: 全 (4)把酒臨風 把:執(zhí),拿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這或明或暗、變化不定的,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3.分別概括這兩段文字中景物描寫的內(nèi)容。(4分)
《醉翁亭記》(節(jié)選): 主要描寫了瑯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變化。
《岳陽樓記》(節(jié)選): 主要描寫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時的美麗景象。
4.依據(jù)選文,填寫下表。(3分)
(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太守醉也。
〔乙〕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注意其差別。
①云歸而巖穴暝( 聚集 )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回府 )
吾誰與歸?( 歸依 )
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以……為快樂 )
此樂何極! ( 快樂 )
2.解釋下面各組加點詞的用法與意義
①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然則何時而樂耶
轉(zhuǎn)連,卻/ 順聯(lián),才
②醉能同其樂/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代詞,他們,指“民”/代詞,那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代詞,指山水之樂/之:助詞,定語后置標志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譯文: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不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或樂或悲。
4.歐陽修的“樂”它體現(xiàn)在哪三個方面?
答:一是“山水之樂”,并因“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二是“宴酣之樂”,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絲非竹”,眾人“起坐喧嘩”,太守頹然其間;三是“樂人之樂”,故作文以敘其事。三樂歸一。
5.從《岳陽樓記》全文來看,作者認為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古文觀止》的原編者對《醉翁亭記》的評價是:“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要點:(1)本文句句是寫山水風光,(2)句句卻又是在描寫醉翁亭四周的山川美景,(3)而句句又是通過亭之周圍佳景的描繪,寫出太守的歡樂與悲苦。
7.《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而《醉》文則寄情山水,將_醉與樂_統(tǒng)一起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岳》文著眼于“_憂_”字,并以此作為進退的原則。
8.你怎樣評價甲段中“太守”的“醉”與“樂”?怎樣理解乙段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太守”的“醉”與“樂”表現(xiàn)了作者不因被貶而苦悶,寄情于山水的曠達胸襟(或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或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huán)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這在今天仍有積極的意義,我們應當以之來勉勵自己和朋友,時時刻刻把個人的憂樂置之度外,而把國家和人民的憂樂常記在心。
篇目
寫人的活動的語句
相同的內(nèi)心感受
《醉翁亭記》(節(jié)選)
《岳陽樓記》(節(jié)選)
篇目
寫人的活動的語句
相同的內(nèi)心感受
《醉翁亭記》(節(jié)選)
朝而往,暮而歸。
快樂(或高興)。
《岳陽樓記》(節(jié)選)
登斯樓也;把酒臨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1 岳陽樓記同步練習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翻譯下列句子,依據(jù)選文,填寫下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12 醉翁亭記精練,共6頁。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12 醉翁亭記課后測評,共1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