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
核心素養(yǎng)定位1.根據(jù)資料,判斷自然災害的類型,說明其含義;(綜合思維)2.運用圖表資料,說明常見災害的分布狀況;(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3.運用圖表資料,解釋常見自然災害的形成條件和危害;(綜合思維)4.綜合運用資料,分析典型地區(qū)主要自然災害的成因及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觀)
知識點一 自然災害及其常見類型1.概念:是指因自然異常或者快速變化,造成 、財產損失、社會失穩(wěn)、 的現(xiàn)象或事件。2.影響自然災害損失大小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異變的 、速度。(2)人文因素: 密度、產業(yè)布局和 發(fā)展水平。受災區(qū)人口密度 、社會發(fā)展水平 ,傷亡人數(shù)越多;受災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經濟損失越 。3.自然災害的類型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依次是 、 、干旱、風暴潮、火山爆發(fā)、滑坡、風雹和泥石流。
技巧點撥如何判斷某一事件是否屬于自然災害需要從自然災害的概念著手。自然災害的概念包含兩層基本含義:一是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二是造成人類生命和財產損失。如果某種自然異變發(fā)生在荒無人煙的地區(qū),沒有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損失,那么不能稱其為自然災害。
知識點二 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1.地震(1)概念:一定區(qū)域內地面 的現(xiàn)象。(2)世界上發(fā)生的地震大部分屬于 ,是 引發(fā)的地震。人類活動有時也會產生或誘發(fā)地震,如 、人工爆破和核試驗等。(3)幾個相關概念① ?。阂l(fā)地震能量釋放的源地。②震源深度:震源 向上到地面的距離。③震中:震源上方正對著地面上的位置。④震中距:人們所在的地點到震中的距離。⑤ :根據(jù)釋放能量大小將地震劃分的不同等級。
(4)危害:導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損壞、資源環(huán)境破壞等,給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5)分布①主要發(fā)生地帶: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帶,板塊內部大大小小的斷層活動帶也是地震的主要發(fā)生地帶。②世界主要地震帶: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大洋中脊地震帶等。
③我國四大地震帶:臺灣與福建沿海地震帶、華北太行山沿線和 地震帶、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震帶、新疆地區(qū)盆地邊緣地震帶。
震源、震中、震中距示意
2.洪澇(1)洪澇災害:洪災和澇災的總稱。(2)導致洪水和洪澇災害發(fā)生的因素
技巧點撥洪澇成因的分析思路
3.滑坡、泥石流(1)概念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 或 ,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整體向下 的現(xiàn)象。泥石流:是指大量大小混雜的 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運動的 。(2)影響滑坡活動的因素:不穩(wěn)定的山坡形態(tài)、巖土 、觸發(fā)因素。(3)泥石流發(fā)生的基本條件:大量松散的 、較大的溝谷坡度、突發(fā)性 。
重點一 地震情境探究 北京時間2016年11月13日19時2分,新西蘭南島發(fā)生7.8級地震,余震次數(shù)超過1 500次,惠靈頓震感強烈,但未造成傷亡和房屋倒塌。地震發(fā)生后,新西蘭政府敦促惠靈頓、達尼丁、基督城等地沿海的居民轉移到高處或安全地帶。圖一為世界地震帶分布圖,圖二為新西蘭地震位置示意圖。
據(jù)此探究下列問題:(1)在圖一上指出世界主要地震帶,并總結世界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2)地震后,新西蘭政府為什么督促沿海居民搬遷到高處?
圖(略)。地震帶分布規(guī)律:都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
(3)為什么這次地震圖二中城市震感都很強烈???????(4)圖二中新西蘭城市受此次地震影響最小的是哪一個?為什么?
奧克蘭。震中距遠,而且與震源不在一個島上。
知能升華?1.地震的分類(1)根據(jù)引起地球表層震動的原因不同,可以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2)根據(jù)震源深度的不同,可以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2.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3.震級與烈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卻可以有多個烈度,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如下表所示:
學以致用 下圖示意我國西南某地區(qū)等高線分布和地質災害發(fā)生頻率高低分區(qū)。據(jù)此回答第1題。
1.該地區(qū)地震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〢.地殼較薄,且內部結構脆弱B.山體高大,對地殼的壓力增大C.位于板塊邊界的火山地震帶D.區(qū)域多斷層且呈西北—東南走向
解析:我國西南地區(qū)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的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地震多發(fā),C正確。地殼較薄、山體高大并不是造成地震頻發(fā)的主要原因,A、B錯誤。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斷層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D錯誤。故選C。
2019年12月26日18時36分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發(fā)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10 km,湖北省多地震感明顯。據(jù)此完成2~3題。2.本次地震震源在( )A.軟流層 B.地殼 C.上地幔 D.地核3.下列關于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震級B.震源越深,烈度越大C.等震線上震級相同D.震中距越遠,烈度越小
解析:第2題,結合材料分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0 km,而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3 km,可知本次地震的震源在地殼。故選B。第3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A錯誤;震源越深,地震的烈度越小,B錯誤;等震線上地震的烈度相同,C錯誤;震中距越遠,烈度越小,D正確。故選D。
重點二 洪澇情境探究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氣候變化復雜,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流域內眾多支流多為扇形網狀水系結構,洪水集流迅速。下圖為淮河流域示意圖。
據(jù)此探究下列問題:(1)淮河流域氣候過渡性的表現(xiàn)是什么??????(2)淮河流域降水的特點是什么?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地帶;濕潤地區(qū)和半濕潤地區(qū)的過渡地帶。
暴雨集中,降水變率大,暴雨歷時長,降水強度大。
(3)結合材料從氣候、地形、水系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澇災害多發(fā)的原因。
氣候:夏季淮河流域降水強度大,時間長;地形:淮河中下游地區(qū)地勢低平,水流速度慢;水系:扇形網狀水系,洪水集流迅速,入??谏?,泄洪不暢。
知能升華1.洪澇的成因
2.我國洪水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學以致用1.2020年8月17日13時許,在四川綿陽的寶成鐵路涪江大橋上,一列超8 100噸的重載貨物列車被推上大橋,“重車壓梁”再次護橋建功?!爸剀噳毫骸弊羁赡軕獙Φ淖匀粸暮κ牵ā 。〢.干旱 B.臺風C.泥石流 D.洪水
解析:考查防災減災的措施,“重車壓梁”防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列車自重來增加橋梁重量,從而提高橋墩的穩(wěn)定性,防止橋梁被洪水沖垮。鐵路橋梁作為鐵路運輸?shù)闹匾?jié)點,在自然災害面前十分脆弱,重車壓梁是為保障鐵路交通橋梁安全、暢通。故選D。
2020年夏季,位于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處的淮河由于連日強降水,進入防汛的關鍵時刻。7月20日上午8時32分,淮河王家壩開閘放水,以緩解淮河流域災情。據(jù)此完成2~3題。2.導致淮河多次爆發(fā)大型洪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〢.地形、潮汐 B.氣候、地形C.氣候、人類活動 D.植被、地表徑流3.我國的洪澇災害主要發(fā)生在( ?。〢.東部平原地區(qū) B.北方草原地區(qū)C.西部高原地區(qū) D.南方丘陵地區(qū)
解析:第2題,淮河多水災的原因是支流多,流域內落差小,暴雨頻繁,河道彎曲狹窄,湖泊淤積。故選B。第3題,受季風影響,東部平原地區(qū)降水較多且集中在夏季;東部平原地區(qū)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因此多洪澇災害。故選A。
讀“華北地區(qū)海河某支流流域圖”,完成4~5題。
4.下列不屬于該河中下游地區(qū)多洪澇災害的原因是( )A.降水集中 B.地勢低平C.水庫較多 D.支流眾多5.若圖示區(qū)域雨季正常時間出現(xiàn),則下列有關該區(qū)域洪澇災害危害的敘述,錯誤的是( ?。〢.淹沒村莊,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B.淹沒耕地,造成冬小麥減產或絕收C.沖毀公路、鐵路,導致交通中斷D.沖毀供水、供電設施,導致停水停電
解析:第4題,該河中下游地區(qū)多洪澇災害的原因是地勢低平,排水不暢;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眾多,上游來水量大。水庫較多,可以起到調蓄作用,不易發(fā)生洪澇災害,故C項符合題目要求。第5題,圖示區(qū)域的雨季正常出現(xiàn)時間為7、8月份,此時該區(qū)域種植的冬小麥早已收割完畢,故不會造成冬小麥減產或絕收,故B項符合題目要求。
重點三 滑坡、泥石流情境探究材料一 “易貢藏布”也稱“野共藏布”(藏語方言)、易貢河(漢語簡稱),即流經嘉黎縣—波密縣(八蓋鄉(xiāng)—易貢鄉(xiāng)—通麥鎮(zhèn))的一條大河,通過易貢湖,由西北至東南,在通麥鎮(zhèn)匯入帕隆藏布江,是雅魯藏布江的二級支流。該流域在1902年和2000年分別發(fā)生大型滑坡、泥石流,自2000年以來,每年發(fā)生滑坡、泥石流多達10余次,被稱為“地質災害博物館”。
材料二 易貢地質災害博物館位置示意圖。
據(jù)此探究下列問題:(1)為什么易貢河流域頻繁發(fā)生大型滑坡、泥石流????(2)滑坡、泥石流可能形成哪些地質地貌景觀?
位于板塊邊界,地震頻繁,巖石破碎;地形陡峭;植被較少;冰川融水多;地下水豐富;受地形和西南季風影響,多暴雨。
滑坡遺跡、泥石流沉積地貌、堰塞湖等。
(3)易貢河流域滑坡、泥石流雖然嚴重,但造成的經濟損失并不大,為什么????(4)為什么對易貢河流域滑坡、泥石流景觀進行保護?
進行地質災害研究;發(fā)展旅游。
知能升華1.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2.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的關聯(lián)性
學以致用據(jù)中國地震網報道,我國某山區(qū)發(fā)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14 km。下圖為地震發(fā)生后新聞記者到現(xiàn)場采訪時,在路邊溝谷拍攝到的防災設施。據(jù)此完成1~3題。
1.此次地震( ?。〢.震源位于地殼B.震源處為熔融物質C.烈度為5.3級D.震源處縱波傳播速度最快2.推測圖中設施用來防御的地質災害是( )A.滑坡 B.泥石流C.洪澇 D.沙塵暴3.在野外遇到該設施防御的地質災害,我們應該( ?。〢.順著山谷向上游跑 B.原地不動C.沿溝谷垂直方向向高處跑 D.抓住漂浮物漂浮
解析:第1題,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約33 km,此次地震發(fā)生在我國某山區(qū),震源深度14 km,位于地殼部分,組成物質為固體巖石,A正確,B錯誤;此次地震的震級為5.3級,C錯誤;縱波傳播速度最快的地方位于古登堡面附近,D錯誤。故選A。第2題,讀圖可知,該設施橫跨河谷,泥石流多發(fā)生在溝谷地帶,推測預防的地質災害應為泥石流,B正確;滑坡多發(fā)生在坡度較陡的山坡上,A錯誤;洪澇、沙塵暴不屬于地質災害,C、D錯誤。故選B。第3題,野外遇到泥石流,正確的逃生路線為沿溝谷垂直方向向高處跑;其他的逃生方式都不正確,非常危險。故選C。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jù)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6月4日9時32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地區(qū)發(fā)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6.8千米。距離此次地震震中200千米范圍內,有四座大中型城市。讀巖石圈板塊示意圖,完成1~3題。
1.圖中表示亞歐板塊的是( ?。〢.甲 B.乙C.丙 D.丁2.此次地震發(fā)生地位于圖示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3.此次地震的成因,圖示正確的是( ?。?br/>解析:第1題,圖中甲、乙、丙、丁板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第2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位于北美洲西海岸,處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交界地帶,應位于圖中①附近,A項正確。第3題,北美洲西海岸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碰撞地帶。
2018年7月初,新疆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地區(qū)持續(xù)高溫晴朗天氣。8月10日凌晨,塔縣的兩大河流之一——葉爾羌河上游突然爆發(fā)了嚴重的洪水。下表為塔縣土地利用類型變化情況(單位:平方千米),下圖是塔縣地形圖。據(jù)此完成4~5題。
4.形成本次爆發(fā)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俅髿饨邓S富,匯流量大 ②山地地形崎嶇,排水不暢?、鄢掷m(xù)高溫干燥,融雪量大?、芎簧仙?,堰塞湖垮塌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5.2000~2010年,塔縣的( ?。〢.人類活動范圍變小 B.植被覆蓋率提高C.高山雪線海拔下降 D.湖泊總面積變小
解析:第4題,材料提示,該縣7月份持續(xù)高溫晴朗,說明此次洪水與降水無關,而是高溫引發(fā)的冰雪融水洪水,①錯誤,③正確;據(jù)圖分析,該地區(qū)地勢落差較大,山地地形崎嶇,水流速度快,排水較快,②錯誤;“爆發(fā)”體現(xiàn)的是突發(fā)性,若無堰塞湖蓄積,則洪水流量會呈現(xiàn)日變化背景下的逐日波動上升,不會呈現(xiàn)突發(fā)性特征,可能是堰塞湖湖水水位不斷上升,堰塞湖突然垮塌,導致爆發(fā)性洪水出現(xiàn),④正確。故選D。第5題,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草地、灌木地、森林、濕地、水體面積均增加,裸地面積減小,使得植被覆蓋率上升,局部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反而有所改善,B項正確。
近年來,黃土滑坡災害發(fā)生頻率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據(jù)西北黃土高原區(qū)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表明,降水和人類工程活動是最主要的誘發(fā)因素。下圖為陜北地區(qū)1990年以來地方政府記錄的黃土滑坡、崩塌按月統(tǒng)計結果圖,據(jù)此回答6~7題。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的成因優(yōu)秀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根據(jù)成因和特點劃分,巖石圈,內力作用,超過巖石承受限度,內能釋放,地震波,地面震動地震,相關要素,曼谷洪澇災害成因分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的成因示范課課件ppt,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地震概念,地震的測定,簡易地震儀,震級裂度,房屋倒塌,基礎設施破壞,人財損失,引發(fā)其他災害,心靈創(chuàng)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魯教版 (2019)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的成因圖文ppt課件,共5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自然異常,人員傷亡,人口密度,垂直向上,構造運動,地震波,外力作用,板塊邊界,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印度洋板塊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