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豐富的思想感情、優(yōu)美的意境都是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的。詩歌的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加凝練、優(yōu)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躍性和感染力。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詩歌的精妙之處?! 慕鼛啄甑母呖荚囶}看,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包括:品味關鍵詞(煉字)、賞析詩眼、賞析關鍵句(煉句)和賞析語言風格。其中品味關鍵詞(煉字)和賞析關鍵句(煉句)是熱考題型。
一 煉字(品味關鍵詞) 【夯·必備知識】 煉字就是根據(jù)詩歌的內容、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一般說來,煉字主要是錘煉詩詞中的動詞、形容詞,或副詞、數(shù)量詞、疊詞?! 釉~分析時可從人(物)的動作特點的角度進行,同時,挖掘動詞的“動態(tài)之美”。 形容詞分析時要注意其修飾的生動傳神和語義雙關。 副詞分析時要體現(xiàn)動作的情態(tài)和人物心理的變化或程度。
數(shù)量詞常常采用夸張、對比等手法,虛指所修飾的對象,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 疊詞在形式上形成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富有音樂美,內容上具有強調作用,能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感情更加曲折。
【講·典例精析】【例1】(2020·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紀 村 事【唐】韋 莊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釀酒迎新社, 遙砧送暮暉。數(shù)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咀ⅰ筐A田:到田間送飯。
【解構文本】第一步:標題切入,讀出重要的信息從標題讀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細讀正文,讀出情感和手法1.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抓住詩歌的意象、情語(如愁、喜、樂、悲等詞)等關鍵詞,理解詩歌的內容。本詩中的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把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本詩的結構特點:起______ , 承________ ,轉________,合______。?3.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捕捉關鍵句、“詩眼”和具有主觀色彩的關鍵句,讀出詩歌的情感內容、藝術技巧。本詩的關鍵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準答題注釋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第一步: 此詩的題材類別應是山水田園詩第二步:1.關鍵詞: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迎新社、餉田歸內容:描寫了村居所見的豐收景象,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2.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3.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 表達了對農村豐收景象的喜悅、對村居生活的喜愛煉字、借景抒情第三步:暗示詩歌描寫的是鄉(xiāng)村的生活場景
【實踐演練】“數(shù)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合詩句說明理由。(3分)答:?????????????????????????????????????????????????????????????????????????????????????????????????????????????????????????????????????????????????????????????????????????????????????????????????????????
【必備知識】①山水田園詩的內容情感;②煉字手法;③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內涵。【關鍵能力】①根據(jù)標題判斷詩歌題材類別的能力;②掌握“煉字”手法的答題步驟的能力;③對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理解把握能力?!緦彺痤}眼】①數(shù)聲;②一聲;③更佳;④理由。
【思路分析】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詞語的能力。根據(jù)題干所問可知,此類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肯定、否定均可,但作答時理由一定要充分?! ∷季S角度有:解釋字詞意思,擴展到句中翻譯大體內容,結合詩人的情感分析表達效果,有修辭或者結構特色的話也要點明?! 【唧w作答時首先明確立場、觀點——不同意或者同意,表述盡量要簡潔;其次要結合藝術特色分析奇妙處并點明情感效果。
答題要點:(1)“數(shù)聲”好?!皵?shù)聲”,形容聲音大、熱鬧,給人以動態(tài)感,動中突顯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牧童的悠閑快樂,表現(xiàn)了村居生活的熱鬧、快樂、幸福。(2)“一聲”好。“一聲”表明聲音單純、肅靜,靜中顯示了環(huán)境的靜謐清幽,給人安寧、祥和、靜美的感受。
答案:(1)不同意?!皵?shù)聲”好?!皵?shù)聲”動靜結合,突顯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牧童的悠閑快樂,營造出鄉(xiāng)村熱鬧、輕松、愉悅的氛圍。(2)同意?!耙宦暋焙?。“一聲”以動襯靜,突顯了環(huán)境的寂靜清幽,營造出鄉(xiāng)村寧靜和諧的氛圍。
【提·關鍵能力】詩詞“煉字”方法“4步走” 第一步:解釋該字的含義(表層、深層); 第二步:指出該字的特點(如是否為色彩詞、疊詞,有無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第三步:結合詩歌的有關內容具體分析這個字所描述的景象,或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第四步:賞析該字在凸顯人物形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備選例題】【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①西山②連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解構文本】第一步:標題切入,讀出重要的信息:從標題讀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細讀正文,讀出情感和手法1.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抓住詩歌的意象、情語(如愁、喜、樂、悲等詞)等關鍵詞,理解詩歌的內容。本詩中的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把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本詩的結構特點:起______, 承________ ,轉________,合________。?3.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捕捉關鍵句、“詩眼”和具有主觀色彩的關鍵句,讀出詩歌的情感內容、藝術技巧。本詩的關鍵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準答題注釋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第一步: 此詩的題材類別應是山水詩第二步:1.關鍵詞:西山、赤壁、波流萬世功、沙明、天闊、最羨漁竿客內容:對江面上看到的自然美景的描寫,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羨慕2.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3.最羨漁竿客 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贊美、對歸隱生活的羨慕 煉字、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第三步:暗示詩人的仕宦生涯也受蘇軾被貶黃州的影響,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自己意欲歸隱的情懷
【實踐演練】第三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6分)答:?????????????????????????????????????????????????????????????????????????????????????????????????????????????????????????????????????????????????????????????????????????????????????????????????????????
【必備知識】①山水田園詩的內容情感;②煉字手法;③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內涵?!娟P鍵能力】①根據(jù)標題、注釋等讀懂詩歌的能力;②掌握“煉字”手法的答題步驟的能力;③對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理解把握能力。【審答題眼】①第三聯(lián);②各有一個字;③十分傳神;④好處?!舅悸贩治觥俊 ”绢}重點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疾閷捵质址ǖ陌盐?而煉字手法往往是動詞或形容詞,故而很容易把握到“拳”“退”二字,然后再結合語境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拳”和“退”。②用“拳”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tài)。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xiàn)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tài)。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練·即學即用】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李 白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注]。 【注】謝玄暉:名謝朓,南朝齊著名詩人。
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二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簡要賞析。(6分)答:?????????????????????????????????????????????????????????????????????????????????????????????????????????????????????????????????????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指出作為“詩眼”的字,然后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列舉全詩圍繞“詩眼”寫了哪些內容,最后分析這“詩眼”在突出主旨、營造意境和詩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第二聯(lián)是寫景,可從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角度篩選精練傳神的字,可確定“搖”“滴”,然后具體解釋“搖”“滴”兩個動詞用得尤其精彩。城是不會搖的,但秋風吹動,水搖動了,影搖動了,城池也搖動起來了,這是水中的城給人的感覺;露珠是不會從月亮上滴下來的,但作者獨上高樓,開闊的江面上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在空中,整個天空顯得極其明亮潔凈,仿佛被露水洗過一樣,這些露水又仿佛是從月亮上滴下來的一樣?!皳u”與“滴”,使
整個靜止的畫面飛動起來,令人浮想聯(lián)翩,心向往之?!皳u”“滴”二字使靜止的畫面生動起來,故起著化靜為動的作用,把水、城、露、月等景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自然最為傳神。
答案:詩眼分別是“搖”“滴”。①涼風吹來,江水搖動,影子跟著搖動,讓人感到城也搖動起來;②秋月皎潔,露珠墜落,仿佛是從月亮上滴落下來似的。③此二字化靜為動,賦予畫面動感,使靜止的畫面生動起來,情態(tài)逼真;④又使本屬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情態(tài),異趣橫生。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灞上①秋居馬 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請@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長安東郊,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此身:獻身于國家。
有人評論,此詩中的“獨”和“久”兩字最能抒發(fā)詩人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6分)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煉字手法的理解與賞析能力。本題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獨”和“久”兩字為什么最能抒發(fā)詩人的情感。答題時要緊扣“情感”二字。結合詩中“寒燈”“獨”“他鄉(xiāng)”“雁”“孤壁野僧鄰”等可知本詩主要寫思鄉(xiāng)、孤獨等情感?!蔼殹弊衷陬h聯(lián)的對句“寒燈獨夜人”中,“獨”在這里是“獨獨,只”的意思。這句詩意思是:寒夜的孤燈獨照著我一人。一個“獨”字,寫盡了詩人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而尾聯(lián)中“寄臥郊扉久”的意思是說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一個“久”字,寫詩人已寄居灞上多時,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里通過“久”字率直地道出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楚和進身希望的渺茫。答題時注意結合具體內容分析“獨”和“久”這兩個字是如何抒發(fā)詩人思鄉(xiāng)、孤獨、懷才不遇這些情感的。
答案:“獨”和“久”最能抒發(fā)詩人孤苦無依的情感。面對急飛的雁群,詩人觸景生情,引發(fā)了鄉(xiāng)思之情;在他鄉(xiāng)落葉時節(jié),詩人獨對寒燈,一“獨”字寫盡了他鄉(xiāng)游子的天涯孤寂。尾聯(lián)直接說出自己的感慨:寄居已久,卻不知何時才能得到機會為國效力,率直地道出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楚和進身希望的渺茫。
3.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芭 蕉鄭 燮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詠 春 筍杜 甫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兩詩的末句,一“怨”一 “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達的情感和藝術效果實則大相徑庭。試結合詩句比較鑒賞。(6分)答:?????????????????????????????????????????????????????????????????????????????????????????????????????????????????????????????????????????????????????????????????????????????????????????????????????????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煉字藝術。第一步,分析“怨”“嗔”的含義。“怨”,哀怨,“嗔”,嗔怒。第二步,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效果及詩人情感。鄭詩尾句“卻教風雨怨秋聲”,風雨吹芭蕉作一片秋聲,更能惹動無限愁思。一個“怨”字直接抒情,而且怨情是全詩的情感基調。杜詩尾句“客至從嗔不出迎”,意思是客人來到“我”這兒“我”都怒而不歡迎他們?!班痢弊智畚竦貙懗鲈娙藢π鹿S的愛護之情,這種情感是從側面表現(xiàn)出來的。
答案:①鄭詩以芭蕉葉的生長情狀比喻相思之情,最后著一“怨”字,襯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詩在充分描寫春筍的喜人長勢之后,描述因愛護春筍而在“客至”時怒不出迎的情形,著一“嗔”字,實則表現(xiàn)作者心中之喜。②“怨”字屬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屬于間接抒情,側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詩的感情基調,“嗔”字則從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實的喜悅之情。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鷓鴣天·東陽道中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①。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 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漸覺水沉銷:借薰籠里的香料逐漸燃燒殆盡,來寫行路時間之長,從而暗示行程的遙遠?!跋泱簟?薰籠?!八痢?一種香料,即沉香。②碧玉梢: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
簡要分析“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三句的表達技巧。(6分)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進行鑒賞的能力。鑒賞表達技巧,首先要準確判斷用了哪些技巧,有一個說一個,不要遺漏要點。其次對技巧的分析,一般要指出是怎樣用的,有什么效果或表達了什么內容。這首詞上闋描寫自然景色,下闋描寫生活畫面。“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三句,描寫詞人一行,催馬加鞭,向東陽行進的畫面?!叭藲v歷,馬蕭蕭”兩句,由于使用了兩對疊字,因而大大加強了詞作的生動和韻味?!叭藲v歷”寫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歷歷在目?!榜R蕭蕭”,寫駿馬嘶叫之聲?!办浩煊诌^小紅橋”一句,是描寫動景,“旌旗”運用了借代手法,詞人一行打著旗號,一路浩浩蕩蕩,頗為引人注目。
答案:使用了疊詞、借代的表現(xiàn)手法?!皻v歷”“蕭蕭”運用疊詞,生動描寫出人馬行進的狀態(tài),增加了語言韻味;“旌旗”運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隊伍過橋的情景。
二 煉句(賞析關鍵句)【夯·必備知識】 煉句,顧名思義,就是錘煉句子。經過詩人反復錘煉的句子,一般是最為傳神、最能使全詩生動形象的關鍵性句子。它是作者感情的噴發(fā)口,能更好地營造詩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鑄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藝術形象。 高考所考的往往是詩人反復錘煉的主旨句、具有隱含信息的語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結構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講·典例精析】【例2】(2020·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秋 江 送 別【唐】王 勃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送 柴 侍 御【唐】王昌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解構文本】第一步:標題切入,讀出重要的信息從標題讀出了哪些信息:???????????????????????????????????????????????????????????????????????????????????????????????????????????????????????????????????????????????????????????????????????????????????? 。
第二步:細讀正文,讀出情感和手法1.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抓住詩歌的意象、情語(如愁、喜、樂、悲等詞)等關鍵詞,理解詩歌的內容。本詩中的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把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本詩的結構特點:起______ , 承________ ,轉________,合_______。?3.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捕捉關鍵句、“詩眼”和具有主觀色彩的關鍵句,讀出詩歌的情感內容、藝術技巧。本詩的關鍵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準答題注釋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第一步:這兩首詩的題材內容都是送別詩,所不同者,《秋江送別》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地點,而《送柴侍御》交代了送別的對象第二步:1.關鍵詞:第一首:歸舟歸騎、互相望、誰謂、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第二首:送君不覺有離傷、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內容是:第一首: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思念牽系之情;第二首:送別時對友人的鼓勵、勸勉2.分別是兩首詩的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3.第一首的關鍵句是“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第二首的關鍵句是“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離別傷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第三步:本題后無注。
【實踐演練】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6分)答:?????????????????????????????????????????????????????????????????????????????????????????????????????????????????????????????????????????????????????????????????????????????????????????????????????????
【必備知識】①送別詩的題材內容;②送別詩的表達技巧?!娟P鍵能力】①由標題判斷詩歌題材類別的能力;②賞析送別詩中情與景關系的能力;③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④詩歌的比較閱讀賞析的能力;⑤對前人評語的理解領悟能力?!緦彺痤}眼】①翻新脫妙;②比較兩詩的后兩句;③后者寫法的妙處。
【思路分析】 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本題要求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翻新脫妙”之處。 首先,從意象的運用上:王勃的詩選用了“山”“水”,但卻將“一水”“山川”隱于句中。而王昌齡的詩則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意境開闊,具有鮮明的個性。
其次,空間處理上:王勃的詩化近為遠,“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由于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qū)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強調了心理距離之遠。而王昌齡的詩則是化遠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兩鄉(xiāng)”為“一鄉(xiāng)”,它蘊含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語意新穎,出人意料?! ∽詈?抒情方式上:“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王勃自問自答,以議論的形式直接表達了別離的感傷。而王昌齡則以景作結,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更加耐人尋味。
答案:①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于句內;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征意義(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開闊。②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強調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tǒng)寫法(如謝朓詩有“何況隔兩鄉(xiāng)”);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心理距離之近,是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余韻悠長。
【提·關鍵能力】詩歌“煉句”方法步驟
【答題模板】這句詩(詞)描繪了( )的景象,運用了( )的手法,表達(或“表現(xiàn)”)了作者( )的情感(或“情操”)。
【備選例題】【例】(2019·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題許道寧畫【注】陳與義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注】許道寧:北宋畫家。
【解構文本】第一步:標題切入,讀出重要的信息從標題讀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細讀正文,讀出情感和手法1.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抓住詩歌的意象、情語(如愁、喜、樂、悲等詞)等關鍵詞,理解詩歌的內容。本詩中的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把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本詩的結構特點:起______,承________,轉________,合_______。?
3.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捕捉關鍵句、“詩眼”和具有主觀色彩的關鍵句,讀出詩歌的情感內容、藝術技巧。本詩的關鍵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準答題注釋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第一步: 這是一首題畫詩,題寫在畫家許道寧所作的畫作上第二步:1.關鍵詞:滿眼、蒼然、萬里意、今在一窗間、眾木、孤云、此中有佳句內容:對許道寧所作畫作內容的描繪,稱贊了畫家高超的畫技2.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3.此中有佳句 畫作所繪美景意境悠遠深具詩意,表達了對畫作所繪美景的贊美、對畫家畫技的稱贊借景抒情、聯(lián)想想象第三步:暗示詩歌描寫的是畫作呈現(xiàn)的景物、意境
【實踐演練】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6分)答:?????????????????????????????????????????????????????????????????????????????????????????????????????????????????????????????????????
【必備知識】①題畫詩的題材內容;②題畫詩的表達技巧?!娟P鍵能力】①由標題判斷詩歌題材類別的能力;②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③對關鍵詩句的思想內容的理解評價能力?!緦彺痤}眼】①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②從中;③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思路分析】 此題考查把握詩歌句子含意、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結合詩歌題目、作者、注釋、詩句,整體理解詩歌內容,重點分析指定句子,組織答案。詩歌翻譯:畫作望去,滿眼都是長江水,山體蒼翠。萬里江山,如今都在尺幅之間。白云飄蕩在傍晚的樹木上空。畫作里蘊含著美好的詩句,但是怎么吟誦也難以與畫意相合,也吟不盡畫作包含的豐富意蘊。結合蘇軾說過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即這幅畫包含著豐富的詩意,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表達對畫家畫的高度贊美之情。許道寧,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活躍于北宋中期(約公元970-1052)。
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多畫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漁浦等,并點綴行旅、野渡、捕魚等人物,行筆簡快,峰巒峭拔,林木勁硬。有《秋江漁艇圖》《關山密雪圖》《秋山蕭寺圖》傳世。答案:(1)畫中蘊含著豐富的詩意,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2)這幅畫意境深遠,韻致悠長,令人玩味不已。
【練·即學即用】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殘 春 旅 舍韓 偓①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兩梁③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韓偓:字致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qū)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lián)“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lián)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6分)答:?????????????????????????????????????????????????????????????????????????????????????????????????????????????????????????????????????
【解析】頷聯(lián)首先抒寫詩人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著,像是在吹著柳絮游弋玩耍。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而蜜蜂、魚兒卻為這殘春平添了無窮意趣與幾分生機,故沒有半點傷春傷別的落寞,更不見晚唐衰颯的詩風。因為詩人是帶著曾經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憶這皇都的風物,所以在詩人筆下,雖然已是暮春,這長安的晨昏與草木也總帶著幾分溫暖與芳菲。答案: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lián)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6分)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①,況是蔡家親②。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親:即表親。盧綸與司空曙是表兄弟。 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云:“韋蘇州(韋應物)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讟诽?白居易)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究帐镌?‘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娡粰C杼,司空為優(yōu)?!闭埡喴治鏊究帐铩坝曛悬S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詩“優(yōu)”在何處。(6分)答:?????????????????????????????????????????????????????????????????????????????????????????????????????????????????????????????????????????????????????????????????????????????????????????????????????????
【解析】這首詩是作者因表弟盧綸到家拜訪有感而作。首句是寫作者悲涼的境遇:年老獨居荒野,近無四鄰,孤苦無依,生活貧困?!坝曛悬S葉樹,燈下白頭人”一聯(lián)寫景抒情,把一位窮愁潦倒的白頭老人的形象刻畫得極為豐滿。后兩句寫對表弟到來的感激,這是寫“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為自己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處境不佳,又感到對不起親人,所以仍感辛酸慚愧。全詩語言樸實,語調低沉悲切,真實感人。 司空曙和盧綸都在“大歷十才子”之列,詩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從這首詩,尤其是末聯(lián)“平生自有分(情誼),況是蔡家親”, 可以看出二人的親密關
系和真摯情誼,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涼。前四句描寫靜夜里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發(fā),通過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著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tǒng)一于悲。后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字,就表現(xiàn)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著“喜”字,背后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發(fā),互相映襯,突出、深化了主旨。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效果。
答案:三位詩人都人樹并寫,以景襯情,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但司空曙的詩句寫了夜雨、昏燈、黃葉樹、白頭人,形象更加具體鮮明,使讀者感受更為真切。前四句抒寫了處境困頓、年歲已老、孤獨落寞之悲;后四句悲中帶喜,“愧”字表現(xiàn)了悲涼的心情,最后一聯(lián)寫見到知心親友的喜出望外。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6分)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長句①劉禹錫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初開郢②客緘封后,想見巴山冰雪深。多節(jié)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何時策馬同歸去,關樹扶疏敲鐙吟。 【注】①此詩寫于“永貞革新”失敗后,作者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司馬之時。元九,即詩人元稹,曾任過監(jiān)察御史,當時元稹被貶為江陵(今湖北荊州)府士曹參軍。②郢:今湖北荊州。
詩歌頸聯(lián)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聯(lián)的精妙之處。(6分)答:?????????????????????????????????????????????????????????????????????????????????????????????????????????????????????????????????????????????????????????????????????????????????????????????????????????
【解析】該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本題要求賞析頸聯(lián)的妙處?!岸喙?jié)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表達的意思是,鞭上節(jié),節(jié)節(jié)懷著端直性,遍體露青猶有歲寒后凋心?!氨緫讯酥毙浴薄蔼q有歲寒心”運用擬人手法,賦予了竹鞭以人的性格品質,“端直”“歲寒心”兩個詞贊美了竹鞭正直、傲寒、不屈的品格。整體上,這兩句詩是借用竹鞭喻人,實際上是借竹鞭這種美好的品性來贊美元九,即元稹的剛直、不屈的品性,同時也表明自己的人格節(jié)操。此處的竹鞭具有比喻意義,運用以物喻人的手法。在結構上,這聯(lián)詩寫竹鞭傲寒、不屈的品性照應頷聯(lián)描寫的惡劣環(huán)境,同時又引出后面表達希望一起回到京城的內容。
答案:①運用擬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贊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經歷寒冬卻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來贊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堅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節(jié)操。③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對制鞭之竹惡劣生長環(huán)境的描寫,引起下文希望結束貶謫生 活,共同回到京城長安的心愿;使詩歌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三 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夯·必備知識】 詩歌的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加凝練、優(yōu)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躍性和感染力。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并借助詩歌的語言進一步領悟詩歌的精妙之處?! 《^的語言風格,是指詩人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是詩人的個人氣質、詩歌美學觀念在作品中的凝結,是具有恒定性的、區(qū)別于其他詩人的藝術特色。不同的詩人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語言風格有時也不盡相同。
【知識卡】古代詩歌鑒賞之語言風格 1.不同題材詩歌的基本語言風格
2.不同詩人的基本語言風格
【講·典例精析】 【例3】(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插田歌(節(jié)選)劉禹錫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解構文本】第一步:標題切入,讀出重要的信息從標題讀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細讀正文,讀出情感和手法1.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抓住詩歌的意象、情語(如愁、喜、樂、悲等詞)等關鍵詞,理解詩歌的內容。本詩中的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把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本詩的結構特點:起______,承________,轉________,合______。?3.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捕捉關鍵句、“詩眼”和具有主觀色彩的關鍵句,讀出詩歌的情感內容、藝術技巧。本詩的關鍵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準答題注釋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第一步: 此詩的題材類別應是山水田園詩,詩歌所描繪的應是田園插秧的情景第二步:1.關鍵詞:田塍、白水光、農婦、農父、齊唱、《竹枝》內容:描繪了田園插秧的歡快勞動場景2.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3.齊唱郢中歌表達了對田園插秧的歡快勞動場景的熱愛與贊美比興、比喻、白描手法、色彩變化、視聽結合第三步:本題詩后無注。
【實踐演練】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本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6分)答:?????????????????????????????????????????????????????????????????????????????????????????????????????????????????????????????????????????????????????????????????????????????????????????????????????????
【必備知識】①山水田園詩的題材內容;②山水田園詩的一般表達技巧;③《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的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技巧;④常見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內涵;⑤酬唱詩的特點?!娟P鍵能力】①由標題判斷詩歌的題材內容的能力;②對詩歌語言特色的品味賞析能力;③對同一作者的不同題材的作品的比較分析鑒賞能力?!緦彺痤}眼】①相比;②語言風格;③不同。
【思路分析】 本題考查詩歌語言的相關知識,側重考查比較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體現(xiàn)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學科素養(yǎng),陶冶藝術情操?! ”容^兩首詩的語言風格,首先要考慮兩首詩的詩體特征,然后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一首七律,全詩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后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于是推開一步,沉舟側畔,千帆競發(fā);病
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末聯(lián)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郁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恫逄锔?節(jié)選)》以俚歌的形式記敘了農民插秧的場面。先以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插秧時節(jié)連州郊外的大好風光以及農婦農夫的衣著,色彩協(xié)調,具有濃郁的南方水鄉(xiāng)氣息。接著以自己的聽覺寫出農民勞動的情緒。全詩用白描手法,語言通俗,對話全用口語,樸素無華,生動有趣,傳神地表現(xiàn)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深得漢樂府民歌的真髓。
答案: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wěn),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備選例題】【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秋 興陸 游白發(fā)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注】迮:狹窄。
【解構文本】第一步:標題切入,讀出重要的信息從標題讀出了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細讀正文,讀出情感和手法1.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抓住詩歌的意象、情語(如愁、喜、樂、悲等詞)等關鍵詞,理解詩歌的內容。本詩中的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把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本詩的結構特點:起_______,承_______,轉_______,合______。?3.反復品讀詩歌全篇,捕捉關鍵句、“詩眼”和具有主觀色彩的關鍵句,讀出詩歌的情感內容、藝術技巧。本詩的關鍵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抒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精準答題注釋有何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第一步: 此詩應是借景抒情之作,是由秋日所見而抒寫自己的感受第二步:1.關鍵詞:白發(fā)蕭蕭、醉憑高閣、病入中年、空許國、只生愁、煙雨桐江岸、釣舟內容:對村居豐收景象的描寫,對田園生活的熱愛2.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3.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 表達了年華已逝、老病纏身而壯志難酬的感慨、憤激,以及意欲歸隱的情懷直抒胸臆、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第三步:暗示自己為國效力的豪情壯志
【實踐演練】簡要賞析尾聯(lián)的表達效果。(6分)答:?????????????????????????????????????????????????????????????????????????????????????????????????????????????????????????????????????
【必備知識】①作者的思想經歷及主流詩風;②南宋的時代背景;③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④常見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內涵?!娟P鍵能力】①由作者的思想經歷、主流詩風及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來讀懂詩歌內容的能力;②對詩歌關鍵詞句的賞析能力?!緦彺痤}眼】①尾聯(lián);②表達效果。
【思路分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之前,應先審題,明確考查的方向,“賞析尾聯(lián)的表達效果”,“賞析”是考查詩歌的語言,“尾聯(lián)”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為詩歌的尾聯(lián)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點:直抒胸臆和以景結情,運用典故和想象(虛寫)。明確方向之后再來看這個題目,目標非常明確。“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寫都為虛景,是詩人的想象;“煙雨桐江岸”是景,“占丹楓系釣舟”是人物的活動,在這樣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閑自得,但結合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以及詩人“陸游”的平生經
歷來看,可見這想象的情景只是壯志難酬之下的無奈之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詩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懷,把一個中年多病、空有報國之志卻無法施展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答案:以“丹楓”照應“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將來煙雨垂釣的畫面,表達了自己隱逸的愿望,也暗含無奈和苦悶之情。
【提·關鍵能力】詩詞語言風格鑒賞3步驟 第一步:明特色。即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詩歌的語言風格,如清新明麗、雄渾豪放、婉約細膩、幽默活潑等?! 〉诙?析文本。即結合詩歌中的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第三步:析效果。即指出這樣的語言特色對表現(xiàn)詩歌的內容或感情有怎樣的效果?! 敬痤}模板】本詩(詞)的語言具有( ) 的特點,本詩(詞)通過( )的描寫(或“刻畫”“運用”),寫出了( )(分析效果、作用),表達(或“抒發(fā)”)了作者( ) 的情感。
【練·即學即用】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清人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語淡而味終不薄”,請結合“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四句加以分析。(6分)答:?????????????????????????????????????????????????????????????????????????????????????????????????????????????????????????????????????????????????????????????????????????????????????????????????????????
【解析】這是一首懷念友人的詩,是詩人對友人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詩人秋日登高遠眺以望舊友,情思畢現(xiàn)。起首四句,交代友人隱居之地,詩人由思而望,由望而登高;五、六句點明時間是秋天,七、八句寫出所見之人,九、十句描繪所望之景,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全詩情景交融,景中蘊情。詩作“淡而有味”,值得玩味處頗多,如“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四句,動景靜景結合,遠景近景互襯,相得益彰。“樹若薺”“洲如月”,詩人將自己看到的遠景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來,引發(fā)讀者想象,讓讀者在想象之中感悟,實在是精妙之極。
答案:詩句寫傍晚村人三三兩兩勞作歸來,有的行走在沙灘,有的閑坐渡口,從容而又悠閑,遠處是細如薺菜的樹,還有白色的沙洲。用語樸素,平淡自然。娓娓道來,毫無雕飾,但這四句卻創(chuàng)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xiàn)出自然界的優(yōu)美景象,蘊含著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可見其詩“語淡而味終不薄”。
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顧炎武[注]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題考查對語言風格的分析。作答時需對杜甫詩歌的語言風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亂中,形成了沉郁頓挫的詩歌藝術風格。例如杜甫的《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痹娭薪杞吺捝n涼的秋景,寫出了詩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憤的心情。掌握了這些,再結合注釋,當不難做出正確回答。答案:這首詩的風格特征是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詩人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
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臨 江 仙【注】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6分)答:?????????????????????????????????????????????????????????????????????????????????????????????????????????????????????????????????????
【解析】以品味關鍵句子的形式考查對詩歌語言的鑒賞。“聞說”兩字是詩人的想象之語,由眼前與朋友相聚的實景過渡到下闋將與友人離別后的虛寫,想象奇特,虛實相生。這種虛實結合、想象奇特、境界開闊的手法,正體現(xiàn)了詩人“飄逸”的詞風。答案: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突發(fā)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xiàn)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奥務f”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11.閱讀下面這首清詞,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長 相 思納蘭性德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②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①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②榆關,即今山海關。這首詞風格婉約,請從思想感情與語言特點兩個方面對此作簡要分析。(6分)答:?????????????????????????????????????????????????????????????????
這是一份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2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課件,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之古代詩歌鑒賞-2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下)課件,共1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提問方式,答題步驟,答題模板,實戰(zhàn)練習,課后作業(yè)1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題2古詩文閱讀專題6古代詩歌鑒賞第6節(jié)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與情感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讀詩卡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