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作者及“銘”“說”這兩種文體的特點。
讀、背、默、譯兩文,掌握“之”字的幾種常見用法。
重點,涉及積累拓展四、五
把握兩文的脈絡(luò),理解劉禹錫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懷及周敦頤潔身自好的高雅情趣。
體會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風(fēng)格。
重點,涉及思考探究二、三
學(xué)習(xí)古人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懷和潔身自好的高雅情趣,做一個“德馨”的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其詩風(fēng)明快俊爽,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他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dāng)朝的權(quán)貴,被貶到安徽和州擔(dān)任刺史,在和州期間,劉禹錫所住之地極其簡陋。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提筆寫下了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
銘“銘”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一般用韻,內(nèi)容多含頌揚、警誡之意。銘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沿著器物之銘發(fā)展下來的述功紀行的文字,有時用于警誡勉勵自己;一類是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字,也就是墓志銘。銘的語言特色是:押韻、簡約、開闊、優(yōu)美。
陋( )室 德馨( ) 苔( )痕鴻儒( ) 案牘( ) 西蜀( )
無案牘之勞形( )
古義:形體、軀體;今義:形狀。
往來無白?。? )其中往來種作( )
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2. 苔痕上階綠( )3. 無絲竹之亂耳( )4. 無案牘之勞形( )
名詞用作動詞,出名,有名
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到
1. 倒裝句何陋之有()
為了強調(diào)賓語“何陋”,用“之”將其提到謂語動詞“有”之前,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
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一文,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論述陋室不陋的?
本文中,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態(tài)度、情感等?
關(guān)鍵詞:安貧樂道 潔身自好
本課是篇具有散文性質(zhì)的短文,句式相對整齊。對于相對整齊的文言文,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diào)一氣貫通。如《陋室銘》一文,多為四言句、五言句,四言句一般二二斷開,五言句一般前二后三斷開。如:“山/ 不在高,有仙/ 則名。水/ 不在深,有龍/ 則靈。斯是/ 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 上階綠,草色/ 入簾青。談笑/ 有鴻儒,往來/ 無白丁。”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說明房屋雖然簡陋,但因為室主人品德高尚,所以不僅不使人覺其“陋”,反而能顯出其高雅。
第二層:寫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現(xiàn)了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三層:收束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表現(xiàn)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句話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一詞統(tǒng)領(lǐng)全篇。
2.“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話有什么作用?
寫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證明“陋室”不陋。前一句正面實寫,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后一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羈絆。虛實結(jié)合,表現(xiàn)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3.結(jié)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與本文開頭的“惟吾德馨”一句遙相呼應(yīng),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引用孔子的話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緊扣題目,以反問作結(jié),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為什么說“陋室”不“陋”,這樣說是否矛盾?
《陋室銘》寫的是“陋室”,其實“陋室”不“陋”,這樣說并不矛盾。作者先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引出正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說,屋子雖然簡陋,但“我”的德行是高尚的。“惟吾德馨”與結(jié)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應(yīng),點出文章的靈魂。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德馨”自居。諸葛亮、揚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在作者看來,君子居住過的“陋室”和君子本人一樣聞名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雖是“陋室”,又“何陋之有”呢?
1.托物言志。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表現(xiàn)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2.比興、類比手法的運用。開頭以山水起興,引出陋室,繼而引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結(jié)尾作者把“陋室”與“諸葛廬”“子云亭”相類比,表達自己的志趣和抱負。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dāng)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jīng)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xué)習(xí)這篇文章。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xué)家,是學(xué)術(shù)界公認的理學(xué)思想的鼻祖。因為故鄉(xiāng)在營道濂溪,所以他把自己的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人稱他“濂溪先生”。
周敦頤任南康軍(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軍”是宋代行政區(qū)的名稱)地方行政長官時,命人在官衙一側(cè)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季到來,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dāng)微風(fēng)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荷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他觸景生情,托物言志,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愛蓮說》。
說“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
如何運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此手法一般是通過對物品的描述,表現(xiàn)作者的志向和意愿。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類文章,就要掌握“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等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作者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其次,描述時,作者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作者的意愿?!稅凵徴f》一文就運用了這種表現(xiàn)手法,作者通過對蓮的描述,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甚蕃( ) 淤( )泥 隱逸( )鮮( )有聞 濯( )清漣 褻( )玩
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 )2.宜乎眾矣 ( )
古義:豎立;今義:栽種。
古義:應(yīng)當(dāng);今義:合適。
香遠益清(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 )
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
讀xiǎn,少,形容詞
1. 不蔓不枝 ( )2. 香遠益清 ( )
名詞用作動詞,蔓,橫生藤蔓;枝,旁生枝莖
判斷句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用“者也”表示判斷。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本課是篇具有散文性質(zhì)的短文,句式相對整齊。對于相對整齊的文言文,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diào)一氣貫通。
第一部分(①):作者由其他的花談起,以它們作陪襯,描寫了蓮的生長環(huán)境、形象、品格和愛蓮的理由,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
第二部分(②):點明主旨,感嘆真正的隱之士、志潔行廉之士實在太少,并嘲諷了當(dāng)時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fēng)。
《愛蓮說》一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格,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好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風(fēng)的厭惡。
1.“晉陶淵明獨愛菊”,句中的“獨”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襯托“予獨愛蓮” ,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一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tài)度。
2.作者眼中的“蓮”具有哪些君子品質(zhì)?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不隨世俗浮沉的品質(zhì);“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質(zhì);“可……焉”總括蓮的品質(zhì)。表達了作者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
3. 嘆詞“噫”有何深刻含義?試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
“噫”是嘆詞,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嘆愛菊者“鮮”,“鮮”不僅有“少”之意,更有“難得”之意;二嘆愛蓮者少,用反問句,發(fā)人深?。蝗龂@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tài),不明說而暗諷,意味深長。
1.《愛蓮說》中作者稱蓮為“花之君子”,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樣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而是能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他要像蓮那樣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不嘩眾取寵,也不炫耀自己。他潔身自好,質(zhì)樸清逸,卓然挺立,純正無邪,端莊嚴肅,品格高尚,因而聲名遠揚,被人敬重。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周敦頤的這句話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應(yīng)該始終保持這種操守,即使身處污穢之中,依然保持己身;無論風(fēng)風(fēng)雨雨,依然純潔如初。
2.[發(fā)散思維] 比較《陋室銘》和《愛蓮說》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第一,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種事物來寄托作者的志向,這兩篇短文都托所寫之事物,表明作者的思想。第二,兩文都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悅耳。如《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又如《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言優(yōu)美,形式靈活。
不同點:第一,這兩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室銘》依托“陋室”來表現(xiàn)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愛蓮說》依托“蓮花”的形象突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第二,《陋室銘》引用孔子的話,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愛蓮說》運用正襯、反襯,將作者的獨特愛好表現(xiàn)無遺,表達了作者的志向。
1.托物言志。文章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fēng)骨,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
2.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作者在文中著意寫蓮花,但他不是靜止孤立地描寫,而是通過對比、襯托,烘云托月般展現(xiàn)蓮花高潔傲岸的品格。如文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作陪襯,突出“予獨愛蓮”,表現(xiàn)作者對蓮花的傾慕之情。結(jié)尾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與蓮花的高潔相比較,使“愛蓮”這一主題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采蓮曲[唐]王昌齡原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譯文: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與荷花相互映襯?;烊肷彸刂胁灰娏僳櫽?,聽到歌聲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賞析】這首詩就像一幅美妙的采蓮圖,描寫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她們的青春活力。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沒有進行正面描寫,而是用羅裙與荷葉一樣綠、臉龐與荷花相互映照、不見人影聞歌聲等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被譽為“花中四君子”,古詩文中經(jīng)常寫到這四種花。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征。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于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謙謙君子的象征。竹,節(jié)節(jié)上升,經(jīng)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卑不亢,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而且具有傲霜斗寒的特征;它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奇,故常被用來象征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1.[難點] 朗讀課文,說說這兩篇文章在語言風(fēng)格上有什么不同。
兩篇文章都是駢散結(jié)合?!堵毅憽芬择壘錇橹?,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愛蓮說》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
2.[重點]《陋室銘》結(jié)尾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與同學(xué)交流一下,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應(yīng)該如何看待作者所說的“惟吾德馨”?
深意:結(jié)尾引用孔子的話,更具有雄辯的力量?!昂温小币痪洌Z出《論語·子罕》,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半句,一方面暗含著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應(yīng)了“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關(guān)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看待:“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對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不應(yīng)該忘記美好的品行,不能為了利益而做損人的事。我們應(yīng)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多閱讀一些健康的書籍,開闊視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級無聊之事。
3.[重點]《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和同學(xué)討論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周敦頤的這句話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應(yīng)該始終保持這種操守,即使身處污穢之中,依然保持己身;無論風(fēng)風(fēng)雨雨,依然純潔如初
4.背誦并默寫這兩篇短文。
5.“之”有時充當(dāng)代詞;有時相當(dāng)于助詞“的”;有時用于標(biāo)明前置賓語;有時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屬于哪種用法。1. 何陋之有?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課課件ppt,共1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xué)習(xí)目標(biāo),君子的品格,蓮的形象,托物言志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愛蓮說圖文ppt課件,共25頁。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背景圖課件ppt,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關(guān)于“銘”,學(xué)習(xí)目標(biāo),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想一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