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今湖北襄樊)。 從祖父(杜甫的祖父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起居住在鞏縣人。(今河南鞏義) 曾在長安少陵短住,因此自稱“少陵野老” 。 世稱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在20歲之前,主要是在家讀書。20歲以后是他的壯游時期。這個時期游覽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和文化古跡,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結(jié)交了友人。其間曾赴洛陽應(yīng)舉,不第。以后在洛陽遇李白,繼而又遇高適。這個時期他曾寫下著名的《望岳》詩,抒發(fā)了“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和蓬勃朝氣。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盛唐詩歌的特質(zhì)。
1、讀書和漫游時期(712—745)(35歲前)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biāo)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2、困守長安時期(746—755) (35歲—44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因為宰相房琯上疏一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wù)鎸嵉赜涗浵聛恚蔀樗恍嗟淖髌?,即“三吏”、“三別”。 強烈的政治性和熾熱的憂國憂民感情,是這個時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它標(biāo)志著詩人的創(chuàng)作進入高潮期。許多敘事性優(yōu)秀詩作更是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完美結(jié)合,代表了杜甫詩歌寫實藝術(shù)的獨特成就。
3、陷賊與為官時期(756—759) (45—48歲)
48歲-50歲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歲又回草堂,友人嚴(yán)武保舉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因稱杜工部),次年嚴(yán)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兩年,寫了很多詩。57歲乘船出峽,想回家鄉(xiāng)。59歲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陽的一條船上。從肅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0年內(nèi),杜甫在蜀中8年,在荊、湘2年。杜甫在夔州時說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他在成都先后住過的5年,生活還是比較安定的。 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秋興》、《三絕句》、等大量名作?!兜歉摺芳啊肚锱d八首》等在藝術(shù)上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后世奉為圭臬。
4、漂泊西南時期(760—770 ) (49—59歲)
杜甫的詩歌內(nèi)容博大精深,安史之亂前后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和現(xiàn)實生活,都在他的詩中得到廣泛而深刻的反映他的詩歌堪稱唐朝由盛而衰的詩史,又有同時的史書所不及者。
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的基調(diào)是悲慨。杜甫詩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強烈,這種強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動讀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詩歌藝術(shù)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強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養(yǎng)所形成的中和處事的心態(tài),便把這種噴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變得緩慢,低沉,回環(huán)起伏。幾欲噴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緩急回環(huán),跌宕起伏,是為沉郁頓挫。
所謂"沉郁",主要指詩歌內(nèi)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所謂"頓挫",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音調(diào)聲情起伏迭變。沉郁與作品的主要意境有關(guān),頓挫則與作品的表現(xiàn)技巧有關(guān)。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從首聯(lián),你感受到作者登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昔聞”:渴望、向往之久“今上”:如愿以償甚喜
“昔”:青年時期,太平盛世
“今”:暮年時期,山河破碎
大歷三年(768)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dāng)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詩人登上岳陽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這兩句中表現(xiàn)力最強的詞語分別是哪兩個?
洞庭湖波濤萬頃、巨浪千層,方圓數(shù)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為兩片,剎那間,乾坤搖動、天崩地解——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包容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
對個人身世飄零的感嘆;
面對此景,詩人想到了什么?描述詩人的“涕泗流”包含了作者哪些內(nèi)心活動?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得不到寬慰。“老病”:年老多病“有孤舟”:漂泊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從個人推及到國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此外,外族侵擾,藩鎮(zhèn)割據(jù),國家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怎不令詩人牽腸掛肚?
詩歌先寫登樓所見,再寫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親朋音訊全無,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條孤舟,然后由個人推及到國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此后,外族侵擾,藩鎮(zhèn)割據(jù),民不聊生,怎不令詩人牽腸掛肚? 因而這涕淚之中,有對親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獨的悲傷,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也有無以報國的自哀。
身世之悲家國之痛憂國憂民
名為“登岳陽樓”,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屏棄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
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登岳陽樓教學(xué)課件ppt,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xué)習(xí)目標(biāo),課堂知識點撥,主旨小結(jié),藝術(shù)特點,理解性默寫,課堂即學(xué)即練,課外拓展訓(xùn)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登岳陽樓示范課課件ppt,共25頁。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下冊登岳陽樓課堂教學(xué)ppt課件,共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