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15 電學實驗
【方法指導】
一、實驗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1.歐姆表的使用注意點
(1)若表頭指針偏轉過大,表示待測電阻較小,應當換低倍率的擋位;
(2)若表頭指針偏轉過小,表示待測電阻很大,應當換高倍率的擋位。
2.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的實驗,實際上是先測出金屬絲的電阻,然后根據(jù)R=ρ得出金屬絲的電阻率ρ=R。
3.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常用的方法
(1)伏安法——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閉合電路方程為
E=U+Ir。
①利用兩組數(shù)據(jù),聯(lián)立方程求解E和r;
②可作出U-I圖象,圖線的縱截距表示電源的電動勢,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電源的內(nèi)阻。
(2)伏阻法——利用電壓表和電阻箱,閉合電路方程為
E=U。
①利用兩組數(shù)據(jù),聯(lián)立方程求解E和r;
②將方程線性化,處理為=·+,或U=-+E,作- 圖象或U-圖象,利用圖線的截距和斜率求E和r。
(3)安阻法——利用電流表和電阻箱,閉合電路方程為
E=I(R+r)。
①利用兩組數(shù)據(jù),聯(lián)立方程求解E和r;
②將方程線性化,處理為=·R+,作-R圖象,利用圖線的截距和斜率求E和r。
二、保護電阻的應用技巧
為了保護電路,一般會在電路中加入一個保護電阻,例如在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實驗方案一中可將保護電阻看成滑動變阻器的一部分;方案二中可將保護電阻看成電源內(nèi)阻的一部分,求解電源內(nèi)阻時一定要注意減去保護電阻的阻值。
命題點一: 基本儀器的使用及讀數(shù)
考向一 歐姆表的原理及使用
【典例1】某同學欲將內(nèi)阻為98.5 Ω、量程為100 μA的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并進行刻度和校準,要求改裝后歐姆表的15 kΩ刻度正好對應電流表表盤的50 μA刻度??蛇x用的器材還有:定值電阻R0(阻值14 kΩ),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1 500 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500 Ω),電阻箱(0~99 999.9 Ω),干電池(E=1.5 V,r=1.5 Ω),紅、黑表筆和導線若干。
圖1
(1)歐姆表設計
將圖1中的實物連線組成歐姆表。歐姆表改裝好后,滑動變阻器R接入電路的電阻應為________Ω;滑動變阻器選________(填“R1”或“R2”)。
(2)刻度歐姆表表盤
通過計算,對整個表盤進行電阻刻度,如圖2所示。表盤上a、b處的電流刻度分別為25和75,則a、b處的電阻刻度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
圖2
(3)校準
紅、黑表筆短接,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歐姆表指針指向________kΩ處;將紅、黑表筆與電阻箱連接,記錄多組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值及歐姆表上對應的測量值,完成校準數(shù)據(jù)測量。若校準某刻度時,電阻箱旋鈕位置如圖3所示,則電阻箱接入的阻值為________Ω。
圖3
【解析】 (1)歐姆表的中值刻度為歐姆表的內(nèi)阻,即r+R0+RA+R=15 kΩ,解得R=900 Ω。由于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為500 Ω,所以滑動變阻器選R1。
(2)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Ia=和Ib=,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Ra=45 kΩ,Rb=5 kΩ。
(3)使用歐姆表測量電阻時,首先要進行電阻調零,此時應將紅、黑表筆短接,調整滑動變阻器,使歐姆表指針指在0 kΩ上。電阻箱的阻值為(0.1×0+1×0+10×0+100×0+1 000×5+10 000×3) Ω=35 000.0 Ω。
【答案】 (1)如圖所示 900 R1 (2)45 5 (3)0 35 000.0
考向二 用多用電表判斷電路故障
【典例2】 某照明電路出現(xiàn)故障,其電路如圖4甲所示,該電路用標稱值12 V的蓄電池作為電源,導線與接線柱接觸良好。維修人員使用已調好的多用電表直流50 V擋檢測故障。他將黑表筆接在c點,用紅表筆分別探測電路的a、b點。
圖4
(1)斷開開關,紅表筆接a點時多用表指示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________ V,說明________正常(選填:蓄電池、保險絲、開關、小燈)。
(2)紅表筆接b點,斷開開關時,表針不偏轉,閉合開關后,多用表指示仍然和圖乙相同,可判定發(fā)生故障的器件是________(選填:蓄電池、保險絲、開關、小燈)。
【解析】 (1)由題圖可知,直流50 V擋的最小分度為1 V,故按“十分之一”估讀法可知讀數(shù)應為11.7 V左右。由于測得的電壓基本等于蓄電池電動勢的標稱值,說明a、c兩點與電源之間是通路,只能是此電路之外的保險絲、開關、小燈中出現(xiàn)了斷路故障,但故障的具體位置不能確定。(2)同理可知,兩表筆接c、b時測得結果仍等于電源電動勢,說明多用電表、開關、保險絲、蓄電池形成了一閉合回路,故只能是與多用表并聯(lián)的小燈發(fā)生了斷路故障。
【答案】 (1)11.7(11.6~11.9之間的值均可) 蓄電池 (2)小燈
【總結歸納】
電表的讀數(shù)方法
(1)讀數(shù)時應使視線垂直刻度盤表面。
(2)估讀問題:最小分度為“1”的儀器,測量誤差出現(xiàn)在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讀;最小分度值為“2”“5”的儀器,測量誤差出現(xiàn)在最小分度的同一位,在同一位按二分之一、五分之一估讀?! ?br />
【拓展練習】
1.某同學想通過一個多用電表的歐姆擋直接測量某電壓表(量程為10 V)的內(nèi)阻(大約為幾十千歐),該多用電表刻度盤上電阻刻度的中間值為30。
圖5
(1)歐姆擋的選擇開關撥至________(選填“×1 k”或“×100”)擋,先將紅、黑表筆短接調零后,選用圖5甲中________(選填“A”或“B”)方式連接。
(2)如圖乙所示,某同學讀出歐姆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__ Ω;如圖丙所示,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__ V,歐姆表電池的電動勢為________ V。
【解析】 (1)用多用電表測電阻時,應讓指針指在中間刻度附近,因而應選“×1 k”擋。多用電表測電阻時,需要用其內(nèi)部電源,黑表筆接內(nèi)部電源的正極,電壓表的兩接線柱中,“+”接線柱應接高電勢端,因而A電路的連接方式正確。
(2)題圖乙中歐姆表的讀數(shù)為40×1 kΩ=40 kΩ,題圖丙中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5.0 V。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知歐姆表中電池的電動勢E=U+Ir=U+r=5.0 V+×30×103 V=8.75 V。
【答案】 (1)×1 k A (2)4×104 5.0 8.75
2.圖6a為某同學組裝完成的簡易多用電表的電路圖。圖中E是電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電阻,R6是可變電阻;表頭的滿偏電流為250 μA,內(nèi)阻為480 Ω。虛線方框內(nèi)為換擋開關,A端和B端分別與兩表筆相連。該多用電表有5個擋位,5個擋位為:直流電壓1 V擋和5 V擋,直流電流1 mA擋和2.5 mA 擋,歐姆×100 Ω擋。
圖6
(1)圖a中的A端與________(填“紅”或“黑”)色表筆相連接。
(2)關于R6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在使用多用電表之前,調整R6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左端電流“0”位置
B.使用歐姆擋時,先將兩表筆短接,調整R6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右端電阻“0”位置
C.使用電流擋時,調整R6使電表指針盡可能指在表盤右端電流最大位置
(3)根據(jù)題給條件可得R1+R2=______________Ω,R4=________Ω。
(4)某次測量時該多用電表指針位置如圖b所示。若此時B端是與“1”相連的,則多用電表讀數(shù)為__________;若此時B端是與“3”相連的,則讀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若此時B端是與“5”相連的,則讀數(shù)為____________。(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解析】 (1)與歐姆表內(nèi)電源正極相連的是黑表筆。
(2)R6是可變電阻,它的作用就是歐姆表調零,也就是使用歐姆擋時,先將兩表筆短接,調整R6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右端電阻“0”位置。
(3)換擋開關接2時,是量程較小的電流表,所以
R1+R2==160 Ω;
換擋開關接4時,是量程較小的電壓表,這時表頭與R1、R2并聯(lián)組成新表頭,新表頭的內(nèi)阻
r==120 Ω,
新表頭的量程是1 mA,所以
R4=-r= Ω-120 Ω=880 Ω
(4)某次測量時該多用電表指針位置如圖(b)所示。若此時B端與“1”相連,則多用電表是量程為2.5 mA的電流表,則讀數(shù)為1.47 mA;若此時B端與“3”相連接,多用電表是歐姆×100 Ω擋,則讀數(shù)為11.0×100 Ω,即1.10×103 Ω;若此時B端與“5”相連接,多用電表是量程為5 V電壓表,則讀數(shù)為2.95 V。
【答案】 (1)黑 (2)B (3)160 880 (4)1.47 mA ,1.10×103 Ω,2.95 V
命題點二: 電容器的充電、放電現(xiàn)象的實驗
【典例】 電容器作為儲能器件,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對給定電容值為C的電容器充電,無論采用何種充電方式,其兩極間的電勢差u隨電荷量q的變化圖象都相同。
圖7
(1)請在圖7中畫出上述u-q圖象。類比直線運動中由v-t圖象求位移的方法,求兩極間電壓為U時電容器所儲存的電能Ep;
(2)在如圖8甲所示的充電電路中,R表示電阻,E表示電源(忽略內(nèi)阻)。通過改變電路中元件的參數(shù)對同一電容器進行兩次充電,對應的q-t曲線如圖乙中①②所示。
a.①②兩條曲線不同是________(選填E或R)的改變造成的;
b.電容器有時需要快速充電,有時需要均勻充電。依據(jù)a中的結論,說明實現(xiàn)這兩種充電方式的途徑;
圖8
(3)設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換(2)中電源對電容器充電,可實現(xiàn)電容器電荷量隨時間均勻增加。請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電源對電容器的充電過程,填寫下表(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恒流源”
(2)中電源
電源兩端電壓
通過電源的電流
【解析】 (1)u-q圖線如圖所示
電壓為U時,電容器帶電Q,圖線和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所儲存的電能Ep
Ep=QU,又Q=CU
故Ep=CU2
(2)a.由圖象知,電容器充完電后,①②兩次電荷量相等,說明兩次電源電動勢相等,Q=CU=CE。故①②兩條曲線不同不是E的改變造成的,只能是R的改變造成的。
b.剛開始充電瞬間,電容器兩端的電壓為零,電路的瞬時電流為I=,故減小電阻R,剛開始充電瞬間電流I大,曲線上該點切線斜率大,即為曲線①。這樣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使電荷量達到最大,故可以實現(xiàn)對電容器快速充電。增大電阻R,剛開始充電瞬間電流I小,即為曲線②,該曲線接近線性,可以實現(xiàn)均勻充電。
(3)接(2)中電源時,由于忽略電源E的內(nèi)阻,故電源兩端電壓不變。通過電源的電流I=,隨著電容器兩端電壓U不斷變大,通過電源的電流減小。
“恒流源”是指電源輸出的電流恒定不變。接“恒流源”時,隨著電容器兩端電壓的增大,“恒流源”兩端電壓增大。
【答案】 (1)u-q圖線如解析圖所示 Ep=CU2
(2)a.R b.減小電阻R,可以實現(xiàn)對電容器更快速充電;增大電阻R,可以實現(xiàn)更均勻充電。
(3)
“恒流源”
(2)中電源
電源兩端電壓
增大
不變
通過電源的電流
不變
減小
【拓展練習】用下列器材測量電容器的電容:一塊多用電表,一臺直流穩(wěn)壓電源,一個待測電容器(額定電壓16 V),定值電阻R1=100 Ω,定值電阻R2=150 Ω,電流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和計算機,單刀雙擲開關S,導線若干。實驗過程如下:
實驗次數(shù)
實驗步驟
第1次
①將電阻R1等器材按照圖甲正確連接電路,將開關S與1端連接,電源向電容器充電。
②將開關S擲向2端,測得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如圖乙中的實線a所示。
第2次
③用電阻R2替換R1,重復上述實驗步驟①②,測得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如圖丙中的某條虛線所示。
說明:兩次實驗中電源輸出的直流電壓恒定且相同。
圖9
請完成下列問題:
(1)第1次實驗中,電阻R1兩端的最大電壓U=________ V。利用計算機軟件測得i-t曲線和兩坐標軸所圍的面積為90 mA·s,已知電容器放電時其內(nèi)阻可以忽略不計,則電容器的電容為C=________ F。
(2)第2次實驗中,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應該是圖丙中的虛線________(選填“b”“c”或“d”),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題圖知,最大電流為Im=90 mA=0.09 A,因此最大電壓為Um=ImR1=9 V;曲線下圍的面積表示電容器的帶電荷量Q=90 mA·s,根據(jù)電容器的定義式可得C=1.00×10-2 F。
(2)根據(jù)im=,因第2次實驗的最大放電電流小些,而曲線下圍的面積相等,因此不是b。故電流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應該是虛線c。
【答案】 (1)9 1.00×10-2 (2)c 兩次放電電荷量相等,圖形與t軸圍成的面積相等,另由于R2>R1,開關擲向2瞬間放電電流較小
命題點三: 以測電阻為核心的實驗(含電表的改裝)
考向一 測量電阻的實驗
【典例1】 某同學用伏安法測定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10 kΩ),除了Rx、開關S、導線外,還有下列器材供選用:
A.電壓表(量程0~1 V,內(nèi)阻約10 kΩ)
B.電壓表(量程0~10 V,內(nèi)阻約100 kΩ)
C.電流表(量程0~1 mA,內(nèi)阻約30 Ω)
D.電流表(量程0~0.6 A,內(nèi)阻約0.05 Ω)
E.電源(電動勢1.5 V,額定電流0.5 A,內(nèi)阻不計)
F.電源(電動勢12 V,額定電流2 A,內(nèi)阻不計)
G.滑動變阻器R0(阻值范圍0~10 Ω,額定電流2 A)
(1)為使測量盡量準確,電壓表選用________,電流表選用________,電源選用_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號)
(2)畫出測量Rx阻值的實驗電路圖。
(3)該同學選擇器材、連接電路和操作均正確,從實驗原理上看,待測電阻測量值會________其真實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若選用電源1.5 V,由于被測電阻很大,電路中電流非常小,不利于實驗,即電源選用12 V的,即F;則電壓表就應該選取B;電路中的最大電流為I= A=1.2 mA,故電流表應選用C。
(2)因為給的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只有10 Ω,若采用限流接法,則電路中電流和電壓變化不明顯,故應采用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由于<,所以采用電流表內(nèi)接法,電路圖如圖所示。
(3)由于電流表的分壓,導致電壓測量值偏大,而電流準確,根據(jù)Rx=可知測量值偏大。
【答案】 (1)B C F (2)見解析圖
(3)大于 電壓表的讀數(shù)大于待測電阻兩端實際電壓(其他正確表述也可)
【典例2】 一課外實驗小組用如圖10所示的電路測量某待測電阻Rx的阻值,圖中R0為標準定值電阻(R0=20.0 Ω);可視為理想電壓表;S1為單刀開關,S2為單刀雙擲開關;E為電源;R為滑動變阻器。采用如下步驟完成實驗:
(1)按照實驗原理線路圖甲,將圖乙中實物連線。
圖10
(2)將滑動變阻器滑動端置于適當?shù)奈恢?,閉合S1。
(3)將開關S2擲于1端,改變滑動變阻器滑動端的位置,記下此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U1;然后將S2擲于2端,記下此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U2。
(4)待測電阻阻值的表達式Rx=________(用R0、U1、U2表示)。
(5)重復步驟(3),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1
2
3
4
5
U1/V
0.25
0.30
0.36
0.40
0.44
U2/V
0.86
1.03
1.22
1.36
1.49
3.44
3.43
3.39
3.40
3.39
(6)利用上述5次測量所得的平均值,求得Rx=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數(shù))
【解析】 (1)依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如圖
(4)由于電壓表可視為理想電壓表且滑動變阻器滑動端的位置不變時,通過R0和Rx電流不變,因此有=,待測電阻阻值的表達式Rx=R0
(6)將數(shù)據(jù)代入Rx=R0,求平均值得Rx=48.2 Ω
【答案】 (1)見解析圖 (4)R0 (6)48.2
考向二 測量電阻實驗的拓展
【典例3】 某同學要將一量程為250 μA的微安表改裝為量程為20 mA的電流表。該同學測得微安表內(nèi)阻為1 200 Ω,經(jīng)計算后將一阻值為R的電阻與該微安表連接,進行改裝。然后利用一標準毫安表,根據(jù)圖11(a)所示電路對改裝后的電表進行檢測(虛線框內(nèi)是改裝后的電表)。
圖11
(1)根據(jù)圖(a)和題給條件,將圖(b)中的實物連線。
(2)當標準毫安表的示數(shù)為16.0 mA時,微安表的指針位置如圖12所示。由此可以推測出所改裝的電表量程不是預期值,而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圖12
A.18 mA B.21 mA
C.25 mA D.28 mA
(3)產(chǎn)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微安表內(nèi)阻測量錯誤,實際內(nèi)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內(nèi)阻測量錯誤,實際內(nèi)阻小于1 200 Ω
C.R值計算錯誤,接入的電阻偏小
D.R值計算錯誤,接入的電阻偏大
(4)要達到預期目的,無論測得的內(nèi)阻值是否正確,都不必重新測量,只需要將阻值為R的電阻換為一個阻值為kR的電阻即可,其中k=________。
【解析】 (1)實物連線如圖所示。
(2)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根據(jù)比例關系得,毫安表示數(shù)為16.0 mA時,對應微安表的刻度為160 μA說明量程擴大了100倍,所以當微安表指針到滿量程250 μA時,毫安表的示數(shù)應為25 mA,即為改裝后電表的量程,選項C正確。
(3)根據(jù)IgRg=(I-Ig)R得I=+Ig。出現(xiàn)該情況可能是微安表內(nèi)阻測量錯誤,實際電阻大于1 200 Ω,或者并聯(lián)的電阻R計算錯誤,接入的電阻偏小。選項A、C正確。
(4)若微安表的滿偏電壓為U,則對并聯(lián)的電阻R有
U=(25-0.25)×10-3R
U=(20-0.25)×10-3kR
解得k=
【答案】 (1)見解析圖 (2)C (3)AC (4)
【典例4】某同學測量一段長度已知的電阻絲的電阻率。實驗操作如下:
(1)螺旋測微器如圖13所示。在測量電阻絲的直徑時,先將電阻絲輕輕地夾在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再旋動________(選填“A”“B”或“C”),直到聽到“喀喀”的聲音,以保證壓力適當,同時防止螺旋測微器的損壞。
圖13
(2)選擇電阻絲的________(選填“同一”或“不同”)位置進行多次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電阻絲的直徑。
(3)圖14甲中Rx為待測電阻絲。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滑動變阻器接入乙圖實物電路中的正確位置。
甲
乙
圖14
(4)為測量Rx,利用甲圖所示的電路,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測得5組電壓U1和電流I1的值,作出的U1-I1關系圖象如圖15所示。接著,將電壓表改接在a、b兩端,測得5組電壓U2和電流I2的值,數(shù)據(jù)見下表:
U2/V
0.50
1.02
1.54
2.05
2.55
I2/mA
20.0
40.0
60.0
80.0
100.0
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作出U2-I2圖象。
圖15
(5)由此,可求得電阻絲的Rx=________Ω。根據(jù)電阻定律可得到電阻絲的電阻率。
【解析】 (1)旋轉微調旋鈕C。
(2)電阻絲的粗細不一定均勻,為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應在不同位置測直徑,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測量值。
(3)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入電路,注意線不能交叉,如圖甲所示。
(4)將所給的5組數(shù)據(jù)標注在U-I圖象中,用過原點的直線把它們連在一起,讓盡可能多的點在直線上。
(5)由題意知:
=Rx+RA+R0,由U1-I1圖線的斜率可得=49.0 Ω。
=RA+R0,由作出的U2-I2圖線的斜率可得=25.5 Ω。
故Rx=(49.0-25.5) Ω=23.5 Ω。
【答案】 (1)C (2)不同 (3)見圖甲 (4)見圖乙
(5)23.5(23.0~24.0都算對)
甲
乙
【拓展練習】
1.某同學組裝一個多用電表??蛇x用的器材有:微安表頭(量程100 μA,內(nèi)阻900 Ω);電阻箱R1(阻值范圍0~999.9 Ω);電阻箱R2(阻值范圍0~99 999.9 Ω);導線若干。
要求利用所給器材先組裝一個量程為1 mA的直流電流表,在此基礎上再將它改裝成量程為3 V的直流電壓表。組裝好的多用電表有電流1 mA和電壓3 V兩擋。
回答下列問題:
(1)在虛線框內(nèi)畫出電路圖并標出R1和R2,其中*為公共接線柱,a和b分別是電流擋和電壓擋的接線柱。
圖16
(2)電阻箱的阻值應取R1=______ Ω,R2=________ Ω。(保留到個位)
【解析】 (1)微安表頭改裝成電流表需要并聯(lián)一個小電阻,電流表改裝成一個電壓表需要串聯(lián)一個大電阻,所以并聯(lián)的電阻箱應為R1,串聯(lián)的電阻箱應為R2,電路如圖所示。
(2)微安表頭改裝成電流表需要并聯(lián)一個小電阻R1==100 Ω,電流表改裝成一個電壓表應串聯(lián)一個大電阻R2==2 910 Ω。
【答案】 (1)如【解析】圖所示 (2)100 2 910
2.某同學利用如圖17所示的電路測量一微安表(量程為
100 μA,內(nèi)阻大約為2 500 Ω)的內(nèi)阻。可使用的器材有:兩個滑動變阻器R1、R2(其中一個阻值為20 Ω,另一個阻值為2 000 Ω);電阻箱Rz(最大阻值為99 999.9 Ω);電源E(電動勢約為1.5 V);單刀開關S1和S2。C、D分別為兩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圖17將圖18中的實物連線。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為________ Ω(填“20”或“2 000”)。
②為了保護微安表,開始時將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圖17中滑動變阻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對應的位置;將R2的滑片D置于中間位置附近。
③將電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將R1的滑片置于適當位置,再反復調節(jié)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終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數(shù)保持不變,這說明S2接通前B與D所在位置的電勢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將電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對調,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發(fā)現(xiàn)將R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時,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數(shù)也保持不變。待測微安表的內(nèi)阻為______Ω(結果保留到個位)。
(3)寫出一條提高測量微安表內(nèi)阻精度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實物連線如圖所示。
(2)R1起分壓作用,應選用阻值較小的滑動變阻器,即R1的電阻為20 Ω;為了保護微安表,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R1的滑片C應移到左端,確保微安表兩端電壓為零;反復調節(jié)D的位置,使閉合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數(shù)不變,說明閉合后S2中沒有電流通過,B、D兩點電勢相等;將電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對調,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發(fā)現(xiàn)將R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時,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數(shù)也保持不變。說明=,則解得RμA=2 550 Ω。
(3)要提高測量微安表內(nèi)阻的精度,可調節(jié)R1上的分壓,盡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滿量程。
【答案】 (1)見解析圖 (2)①20?、谧蟆、巯嗟取、? 550
(3)調節(jié)R1上的分壓,盡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滿量程
3.某同學想將一量程為1 mA的靈敏電流計G改裝為多用電表,他的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1)他用如圖19甲所示的電路測量靈敏電流計G的內(nèi)阻
①請在乙圖中將實物連線補充完整;
②閉合開關S1后,將單刀雙擲開關S2置于位置1,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1的阻值,使電流表G0有適當示數(shù)I0;然后保持R1的阻值不變,將開關S2置于位置2,調節(jié)電阻箱R2,使電流表G0示數(shù)仍為I0。若此時電阻箱阻值R2=200 Ω,則靈敏電流計G的內(nèi)阻Rg=________ Ω。
圖19
(2)他將該靈敏電流計G按圖20所示電路改裝成量程為3 mA、30 mA及倍率為“×1”“×10”的多用電表。若選擇電流30 mA量程時,應將選擇開關S置于________(選填“a”或“b”或“c”或“d”),根據(jù)題給條件可得電阻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
圖20
(3)已知電路中兩個電源的電動勢均為3 V,將選擇開關置于a測量某電阻的阻值,若通過靈敏電流計G的電流為0.40 mA,則所測電阻阻值為________ Ω。
【解析】 (1)此題采用等效法測量電流表內(nèi)阻。根據(jù)圖甲的原理電路圖將實物連線補充完整。兩次操作,電流表G0示數(shù)相同,說明電路中電阻相等,電流表G的內(nèi)阻等于電阻箱R2的電阻值200 Ω。
(2)若選擇量程30 mA時,與電流表并聯(lián)的電阻較小,所以應將選擇開關S置于b的位置。由1×10-3×(200+R2)=(30-1)×10-3×R1,1×10-3×200=(3-1)×10-3×(R1+R2),聯(lián)立解得R1=10 Ω,R2=90 Ω。
(3)將選擇開關置于a測量某電阻的阻值,包括電流表的并聯(lián)部分電路電阻R== Ω,當電流表滿偏(電流1×10-3A)時,電池輸出電流為電流表滿偏電流的30倍。調零時,30×1×10-3 A=;若通過靈敏電流計G的電流IG=0.40 mA,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30×0.40×10-3 A=,聯(lián)立解得Rx=150 Ω。
【答案】 (1)①連線如圖所示?、?00 (2)b 10 90 (3)150
命題點四: 以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為核心的實驗
【典例】 一同學測量某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
(1)圖21所示是該同學正準備接入最后一根導線(圖中虛線所示)時的實驗電路。請指出圖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兩個不妥之處。
圖21
(2)實驗測得的電阻箱阻值R和電流表示數(shù)I,以及計算的數(shù)據(jù)見下表:
R/Ω
8.0
7.0
6.0
5.0
4.0
I/A
0.15
0.17
0.19
0.22
0.26
/A-1
6.7
5.9
5.3
4.5
3.8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作出R- 關系圖象。由圖象可計算出該干電池的電動勢為________ V;內(nèi)阻為________ Ω。
(3)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測量結果,在測出上述數(shù)據(jù)后,該同學將一只量程為100 mV的電壓表并聯(lián)在電流表的兩端。調節(jié)電阻箱,當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33 A時,電壓表的指針位置如圖22所示,則該干電池的電動勢應為________ V,內(nèi)阻應為________ Ω。
圖22
【解析】 (1)①開關不應該閉合,應該保持斷開狀態(tài)。②電阻箱要以最大阻值接入,然后再調小。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如圖所示。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E=IR+Ir得R=E·-r,類似于一次函數(shù)y=kx+b的形式,R-圖象的斜率表示電動勢E,縱截距絕對值為內(nèi)阻r。讀圖可知,E=1.4 V,r=1.2 Ω。
(3)因為電動勢是一個常數(shù)1.4 V,電流表的內(nèi)阻RA==0.2 Ω,內(nèi)阻為1.2 Ω-0.2 Ω=1.0 Ω。
【答案】 (1)①開關未斷開?、陔娮柘渥柚禐榱?br />
(2)見解析圖 1.4(1.30~1.44都算對) 1.2(1.0~1.4都算對)
(3)1.4[結果與(2)問第一個空格一致] 1.0[結果比(2)問第二個空格小0.2]
【拓展練習】
1.某實驗小組要測量干電池組(兩節(jié))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實驗室有下列器材:
A.靈敏電流計G(量程為0~10 mA,內(nèi)阻約為100 Ω)
B.電壓表V(量程為0~3 V,內(nèi)阻約為10 kΩ)
C.電阻箱R1(0~999.9 Ω)
D.滑動變阻器R2(0~10 Ω,額定電流為1 A)
E.舊電池2節(jié)
F.開關、導線若干
(1)由于靈敏電流計的量程太小,需擴大靈敏電流計的量程。測量靈敏電流計內(nèi)阻的電路如圖23甲所示,調節(jié)R2和電阻箱,使得電壓表示數(shù)為2.00 V,靈敏電流計示數(shù)為4.00 mA,此時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為398.3 Ω,則靈敏電流計內(nèi)阻為________ Ω(保留1位小數(shù))。
(2)為將靈敏電流計的量程擴大為100 mA,該實驗小組將電阻箱與靈敏電流計并聯(lián),則應將電阻箱R1的阻值調為________ Ω(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把擴大量程后的電流表接入如圖乙所示的電路,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U-IG(U為電壓表的示數(shù),IG為靈敏電流計的示數(shù))圖象如圖丙所示,則該干電池組的電動勢E=________ V,內(nèi)阻r=________ Ω(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圖23
【解析】 (1)靈敏電流計內(nèi)阻Rg=-R1=-398.3 Ω=101.7 Ω。
(2)靈敏電流計滿偏電流為10 mA,把它改裝成100 mA的電流表,電流表量程擴大了10倍,并聯(lián)電阻分流為90 mA,為電流計的9倍,由并聯(lián)電路特點可知,并聯(lián)電阻阻值R并== Ω=11.3 Ω。
(3)干路電流I=10IG,由圖示電路圖可知,電源電動勢E=U+Ir=U+10IGr,整理得U=E-(10r)IG,由圖示U-IG圖象可知,電源電動勢E=2.91 V,圖象斜率k=10r===91,電源內(nèi)阻r=9.10 Ω。
【答案】 (1)101.7 (2)11.3 (3)2.91(2.88~2.92均可)
(4)9.10(8.80~9.20均可)
2.某同學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所使用的器材有:待測干電池一節(jié)(內(nèi)阻很小)、電流表A(量程0.6 A,內(nèi)阻RA小于1 Ω)、電流表A1(量程0.6 A,內(nèi)阻未知)、電阻箱R1(0~99.99 Ω)、滑動變阻器R2(0~10 Ω)、單刀雙擲開關S、單刀單擲開關K各一個,導線若干。
圖24
(1)該同學按圖24甲所示電路連接進行實驗操作。請在虛線框內(nèi)補全與圖甲對應的電路圖。
(2)測電流表A的內(nèi)阻
閉合開關K,將開關S與C接通,通過調節(jié)電阻箱R1和滑動變阻器R2,讀取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0.20 A、電流表A1的示數(shù)為0.60 A、電阻箱R1的示數(shù)為0.10 Ω,則電流表A的內(nèi)阻RA=________ Ω。
(3)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
斷開開關K,調節(jié)電阻箱R1,將開關S接________(填“C”或“D”),記錄電阻箱R1的阻值和電流表A的示數(shù);斷開開關K,開關S所接位置不變,多次調節(jié)電阻箱R1重新實驗,并記錄多組電阻箱R1的阻值R和電流表A的示數(shù)I。
(4)數(shù)據(jù)處理
圖乙是由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R圖象,由此求出干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 V、內(nèi)阻r=________ Ω。(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5)如果電流表A的電阻未知,本實驗________(填“能”或“不能”)測出該電源的電動勢。
【解析】 (1)電路圖如圖所示
(2)根據(jù)串并聯(lián)電路的規(guī)律可知,流過電阻箱R1的電流I=(0.60-0.20) A=0.40 A;電壓U=0.10×0.40 V=0.040 V,則電流表A的內(nèi)阻RA= Ω=0.20 Ω。
(3)S接D。
(4)根據(jù)(3)中步驟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
E=I(R+RA+r),變形可得為=+ ①
根據(jù)圖象可知=,=0.34
解得E=1.5 V,r=0.31 Ω。
(5)由①式可知:當電流表內(nèi)阻未知時,能測出電動勢,但不能測出內(nèi)電阻。
【答案】 (1)見解析圖 (2)0.20 (3)D (4)1.5 0.31 (5)能
命題點五: 電學創(chuàng)新類實驗
考向一 基于教材中的電學實驗在實驗原理上變換的創(chuàng)新類
【典例1】 某小組利用圖25(a)所示的電路,研究硅二極管在恒定電流條件下的正向電壓U與溫度t的關系,圖中和為理想電壓表;R為滑動變阻器,R0為定值電阻(阻值100 Ω);S為開關,E為電源。實驗中二極管置于控溫爐內(nèi),控溫爐內(nèi)的溫度t由溫度計(圖中未畫出)測出。圖(b)是該小組在恒定電流為50.0 μA時得到的某硅二極管U-t關系曲線?;卮鹣铝袉栴}:
圖25
(1)實驗中,為保證流過二極管的電流為50.0 μA,應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U1=________mV;根據(jù)圖(b)可知,當控溫爐內(nèi)的溫度t升高時,硅二極管正向電阻________(填“變大”或“變小”),電壓表示數(shù)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此時應將R的滑片向________(填“A”或“B”)端移動,以使示數(shù)仍為U1。
(2)由圖(b)可以看出U與t成線性關系。硅二極管可以作為測溫傳感器,該硅二極管的測溫靈敏度為=________×10-3 V/℃(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解析】 (1)、是理想電壓表,則R0與硅二極管串聯(lián),電流相等,R0兩端電壓U1=IR0=50.0×10-6×100 V=5.00×10-3 V=5.00 mV。
由U-t圖象知:控溫爐內(nèi)溫度升高,硅二極管兩端電壓U2變小,又I=50.0 μA不變,故硅二極管正向電阻變小;當控溫爐內(nèi)溫度升高時,硅二極管電阻變小,反過來影響電路中電流,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知,電路中電流增大,示數(shù)增大;要保持示數(shù)不變,需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即滑片向B端移動。
(2)由U-t圖象的斜率可知
= V/℃=2.8×10-3 V/℃。
【答案】 (1)5.00 變小 增大 B (2)2.8
考向二 在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方法上變化的創(chuàng)新類
【典例2】 如圖26甲所示,該電路在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同時也能完成對未知電阻Rx的測量。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測電阻Rx(約9 Ω)
B.待測電源
C.電阻箱(0~99.9 Ω)
D.電壓表V1(量程6 V,可以視為理想電表)
E.電壓表V2(量程3 V,內(nèi)阻約4 kΩ)
圖26
(1)如果縱坐標表示兩個電壓表讀數(shù)之比,橫坐標表示電阻箱的阻值R,實驗結果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則待測電阻Rx=________ Ω(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2)在(1)問中,由于電壓表V2的分流,待測電阻Rx的測量值比真實值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如果縱坐標表示某電壓表讀數(shù)U,橫坐標表示兩個電壓表讀數(shù)之差與電阻箱阻值的比值,實驗結果的圖象如圖丙所示。其中能讀出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是________(選填“A圖線”或“B圖線”)。兩圖線交點的橫坐標為________ A,縱坐標為________ V(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解析】 (1)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原理可知=,故==1+,所以縱軸截距為1.0,根據(jù)圖象斜率k===,解得Rx=8.0 Ω。
(2)由于電壓表V2的分流,待測電阻Rx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3)A圖線反映的是電源的特性,可知電動勢為6.0 V,內(nèi)電阻r= Ω=6.0 Ω,B圖線反應的是阻值為8.0 Ω的定值電阻的U-I關系,兩圖線交點反映的是電源與定值電阻直接串聯(lián)時的情況,交點的橫坐標I== A≈0.43 A,縱坐標U=E-Ir=6.0 V-0.43×6 V≈3.4 V。
【答案】 (1)8.0 (2)偏小 (3)A圖線 0.43 3.4
考向三 相關傳感器的創(chuàng)新類
【典例3】現(xiàn)要組裝一個由熱敏電阻控制的報警系統(tǒng),要求當熱敏電阻的溫度達到或超過60 ℃時,系統(tǒng)報警。提供的器材有:熱敏電阻,報警器(內(nèi)阻很小,流過的電流超過Ic時就會報警),電阻箱(最大阻值為999.9 Ω),直流電源(輸出電壓為U,內(nèi)阻不計),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1 000 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2 000 Ω),單刀雙擲開關一個,導線若干。在室溫下對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已知U約為18 V,Ic約為10 mA;流過報警器的電流超過20 mA時,報警器可能損壞;該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在60 ℃時阻值為650.0 Ω。
(1)完成待調節(jié)的報警系統(tǒng)原理電路圖的連線。
圖27
(2)電路中應選用滑動變阻器________(填“R1”或“R2”)。
(3)按照下列步驟調節(jié)此報警系統(tǒng):
①電路接通前,需將電阻箱調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據(jù)實驗要求,這一阻值為________Ω;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開關向________(填“c”或“d”)端閉合,緩慢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不變,將開關向另一端閉合,報警系統(tǒng)即可正常使用。
【解析】 (1)熱敏電阻工作溫度達到60 ℃時,報警器報警,故需通過調節(jié)電阻箱使其電阻為60 ℃時的熱敏電阻的阻值,即調節(jié)到阻值650.0 Ω,使報警器能正常報警,電路圖如【答案】圖。
(2)U=18 V,當通過報警器的電流10 mA≤Ic≤20 mA,故電路中總電阻R=,即900 Ω≤R≤1 800 Ω,故滑動變阻器選R2。
(3)熱敏電阻為650.0 Ω時,報警器開始報警,電阻箱的阻值也應為650.0 Ω,實驗調試時,將開關置于c端,緩慢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直到報警器開始報警。為防止通過報警器電流過大,造成報警器燒壞,應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b端。
【答案】 (1)如圖所示
(2)R2 (3)①650.0 b 接通電源后,流過報警器的電流會超過20 mA,報警器可能損壞 ②c 報警器開始報警
【拓展練習】
1.國標(GB/T)規(guī)定自來水在15 ℃時電阻率應大于13 Ω·m。某同學利用如圖28所示電路測量15 ℃自來水的電阻率,其中內(nèi)徑均勻的圓柱形玻璃管側壁連接一細管,細管上加有閥門K,以控制管內(nèi)自來水的水量,玻璃管兩端接有導電活塞(活塞電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動。實驗器材還有:電源(電動勢約為3 V,內(nèi)阻可忽略),電壓表V1(量程為3 V,內(nèi)阻很大),電壓表V2(量程為3 V,內(nèi)阻很大),定值電阻R1(阻值4 kΩ),定值電阻R2(阻值2 kΩ),電阻箱R(最大阻值9 999 Ω),單刀雙擲開關S,導線若干,游標卡尺,刻度尺。
圖28
實驗步驟如下:
A.用游標卡尺測量玻璃管的內(nèi)徑d;
B.向玻璃管內(nèi)注滿自來水,并用刻度尺測量水柱長度L;
C.把S撥到1位置,記錄電壓表V1示數(shù);
D.把S撥到2位置,調整電阻箱阻值,使電壓表V2示數(shù)與電壓表V1示數(shù)相同,記錄電阻箱的阻值R;
E.改變玻璃管內(nèi)水柱長度,重復實驗步驟C、D,記錄每一次水柱長度L和電阻箱阻值R;
F.斷開S,整理好器材。
圖29
(1)測玻璃管內(nèi)徑d時游標卡尺示數(shù)如圖29甲所示,則d=________ mm。
(2)玻璃管內(nèi)水柱的電阻Rx的表達式為Rx=________。(用R1、R2、R表示)
(3)利用記錄的多組水柱長度L和對應的電阻箱阻值R的數(shù)據(jù),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R- 關系圖象。自來水的電阻率ρ=________ Ω·m。(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本實驗中若電壓表V1內(nèi)阻不是很大,則自來水電阻率測量結果將________。(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解析】 (1)根據(jù)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規(guī)則,玻璃管內(nèi)徑
d=30 mm+0×0.05 mm=30.00 mm。
(2)把S撥到1位置,記錄電壓表V1示數(shù),得到通過水柱的電流I1=。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Rx;把S撥到2位置,調整電阻箱阻值,使電壓表V2示數(shù)與電壓表V1示數(shù)相同,記錄電阻箱的阻值R,得到該支路的電流I2=。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R2,聯(lián)立解得Rx=。
(3)由電阻定律Rx=,Rx=,聯(lián)立解得R=·。
R- 關系圖象斜率k=400 Ω·m,又k=,S=,解得ρ==14 Ω·m。
(4)本實驗中若電壓表V1內(nèi)阻不是很大,則通過水柱的電流I1大于測量值,則Rx<R2,得到Rx<,即自來水電阻測量值偏大,則自來水電阻率測量結果將偏大。
【答案】 (1)30.00 (2) (3)14 (4)偏大
2.用如圖30(a)所示的電路測量鉑熱敏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關系。
(1)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至________端(填“A”或“B”)。
(2)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的阻值,并繪得如圖(b)的Rt- t關系圖線,根據(jù)圖線寫出該熱敏電阻的Rt- t關系式:Rt=________(Ω)。
圖30
(3)鉑的電阻對溫度變化很靈敏,可以制成電阻溫度計。請利用開關、導線、鉑熱敏電阻、圖30(a)中某一電表和圖31(a)所示的恒流源(調節(jié)旋鈕時可以選擇不同的輸出電流,且輸出電流不隨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設計一個簡易電阻溫度計并在圖31(b)的虛線框內(nèi)畫出電路原理圖。
圖31
(4)結合圖30(b)的關系圖線,選擇恒流源的輸出電流為0.15 A,當選用的電表達到滿偏時,電阻溫度計所測溫度為________℃。如果要提高該溫度計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值,請?zhí)岢鲆环N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實驗電路采用滑動變阻器限流接法,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至接入電阻最大處,即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至B端。
(2)根據(jù)繪得如圖(b)的Rt- t關系圖線,其在縱軸上截距為50,圖線斜率為1,利用斜率和截距可以寫出該熱敏電阻的Rt- t關系式Rt=50+t(Ω)。
(3)由于鉑熱敏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關系為線性關系,而電源為恒流源,根據(jù)歐姆定律U=IR,所以選擇電壓表并聯(lián)在鉑熱敏電阻兩端的電路。
(4)選擇恒流源的輸出電流為0.15 A,當選用的電壓表達到滿偏時電壓為15 V,由歐姆定律U=IR,可得鉑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0 Ω,結合圖(b)的關系圖線,可知對應的電阻溫度為50 ℃。要提高該溫度計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值,對應的鉑熱敏電阻的阻值需要提高,由歐姆定律U=IR可知,需要將恒流源的輸出電流I調小。
【答案】 (1)B (2)50+t (3)如下圖所示 (4)50 將恒流源的輸出電流調小……(其他合理的均可)
【專題訓練】
1.現(xiàn)測定長金屬絲的電阻率。
(1)某次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直徑的結果如圖1所示,其讀數(shù)是________mm。
圖1
(2)利用下列器材設計一個電路,盡量準確地測量一段金屬絲的電阻。這段金屬絲的電阻Rx約為100 Ω,畫出實驗電路圖,并標明器材代號。
電源E (電動勢10 V,內(nèi)阻約為10 Ω)
電流表A1 (量程0~250 mA,內(nèi)阻R1=5 Ω)
電流表A2 (量程0~300 mA,內(nèi)阻約為5 Ω)
滑動變阻器R (最大阻值10 Ω,額定電流2 A)
開關S及導線若干
(3)某同學設計方案正確,測量得到電流表A1的讀數(shù)為I1,電流表A2的讀數(shù)為I2,則這段金屬絲電阻的計算式Rx=________。從設計原理看,其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 (1)d=20.0×0.01 mm=0.200 mm。
(2)本題中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無電壓表,故用已知內(nèi)阻的電流表A1充當電壓表,由于電流表A1的額定電壓UA1=ImR1=1.25 V,比電源電動勢小得多,故電路采用分壓式接法,電路圖如圖所示。
(3)當電流表A1、A2讀數(shù)分別為I1、I2時,通過Rx的電流為I=I2-I1,Rx兩端電壓U=I1·R1,故Rx==,不考慮讀數(shù)誤差,從設計原理看測量值等于真實值。
【答案】 (1)0.200(0.196~0.204均可) (2)如【解析】圖 (3) 相等
2.在“探究電磁感應的產(chǎn)生條件”實驗中,實物連線后如圖2甲所示。感應線圈組的內(nèi)外線圈的繞線方向如圖乙粗線所示。
甲
乙
圖2
(1)接通電源,閉合開關,G表指針會有大的偏轉,幾秒后G表指針停在中間不動。將滑動變阻器的觸頭迅速向右滑動時,G表指針________(填“不動”“右偏”“左偏”或“不停振動”);迅速抽出鐵芯時,G表指針________(填“不動”“右偏”“左偏”或“不停振動”)。
(2)斷開開關和電源,將鐵芯重新插入內(nèi)線圈中,把直流輸出改為交流輸出,其他均不變。接通電源,閉合開關,G表指針________(填“不動”“右偏”“左偏”或“不停振動”)。
(3)僅用一根導線,如何判斷G表內(nèi)部線圈是否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滑動變阻器觸頭向右滑動時,接入電路的電阻減小,電流增大,內(nèi)線圈的磁通量方向向下,且大小增大,根據(jù)楞次定律可判斷外線圈內(nèi)的感應電流使G表指針向左偏。抽出鐵芯時,磁通量減小,G表指針向右偏。
(2)把直流輸出改為交流輸出后,外線圈中的電流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故G表指針不停振動。
(3)若G表未損壞,短接G表,并搖晃G表,由于電磁阻尼作用,指針的偏轉幅度要比不短接G表搖晃時的幅度小,若G表內(nèi)部線圈斷了,短接時回路不閉合,無上述現(xiàn)象。
【答案】 (1)左偏 右偏 (2)不停振動 (3)短接G表前后各搖動G表一次,比較指針偏轉,有明顯變化,則線圈未斷;反之則斷了
3.某型號多用電表歐姆擋的電路原理圖如圖3甲所示。微安表是歐姆表表頭,其滿偏電流Ig=500 μA,內(nèi)阻Rg=950 Ω。電源電動勢E=1.5 V,內(nèi)阻r=1 Ω。電阻箱R1和電阻箱R2的阻值調節(jié)范圍均為0~9 999 Ω。
圖3
(1)甲圖中的a端應與________(紅或黑)表筆連接。
(2)某同學將圖甲中的a、b端短接,為使微安表滿偏,則應調節(jié)R1=________ Ω;然后在a、b端之間接入一電阻Rx后發(fā)現(xiàn)微安表半偏,則接入的電阻阻值為Rx=________ Ω。
(3)如圖乙所示,該同學將微安表與電阻箱R2并聯(lián),利用該電路圖組裝一個“×100倍率”的歐姆表,要求歐姆表的表盤刻度示意圖如圖丙所示,其中央刻度標“15”,則該同學應調節(jié)R2=________ Ω;用此歐姆表測量一個阻值約2 000 Ω的電阻,測量前應調節(jié)R3=________ Ω。
【解析】 (1)由圖甲所示可知,圖中的a端與歐姆表內(nèi)置電源負極相連,a端應與紅表筆連接。
(2)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
R1=-Rg-r= Ω-950 Ω-1 Ω=2 049 Ω,
當微安表半偏時,所測電阻阻值
Rx=-R1-Rg-r= Ω-2 049 Ω-950 Ω-1 Ω=3 000 Ω。
(3)組裝一個“×100倍率”的歐姆表,其中央刻度標15,則歐姆表內(nèi)阻為1 500 Ω,
電流表的滿偏電流
I′== A=0.001 A=1 mA=1 000 μA=2Ig,
由并聯(lián)電路特點可知R2=Rg=950 Ω,
歐姆調零時R3=-R并-r= Ω=1 024 Ω。
【答案】 (1)紅 (2)2 049 3 000 (3)950 1 024
4.如圖4是用高電阻放電法測電容的實驗電路圖。其原理是測出電容器在充電電壓為U時所帶的電荷量Q,從而求出其電容C。該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
圖4
(1)按電路圖接好實驗電路;
(2)接通開關S,調節(jié)電阻箱R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針接近滿刻度。記下這時的電壓表讀數(shù)U0=6.2 V和微安表讀數(shù)I0=490 μA;
(3)斷開開關S并同時開始計時,每隔5 s或10 s讀一次微安表的讀數(shù)i,將讀數(shù)記錄在預先設計的表格中;
(4)根據(jù)表格中的12組數(shù)據(jù),以t為橫坐標,i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描點(圖中用“×”表示)。
根據(jù)以上實驗結果和圖象,可以估算出當電容器兩端電壓為U0時該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Q0約為________ C,從而算出該電容器的電容約為________ F。
【解析】 按照圖中的點,用光滑曲線把它們依次連接起來,得到i-t圖線,圖線和橫軸所圍的面積就是放電荷量,即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每小格相當于2.5×10-4 C,用四舍五入法數(shù)得小方格有32個,所以Q0=8×10-3 C。再由C=,得C=1.3×10-3 F。
【答案】 8×10-3 1.3×10-3
5.(1)為完成“探究變壓器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shù)的關系”的實驗,必須要選用的是______(多選)。
A.有閉合鐵芯的原、副線圈;
B.無鐵芯的原、副線圈;
C.交流電源;
D.直流電源;
E.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
F.多用電表(交流電流擋)。
用匝數(shù)na=60匝和nb=120匝的變壓器,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
Ua/V
1.80
2.80
3.80
4.90
Ub/V
4.00
6.01
8.02
9.98
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可判斷連接電源的線圈是________(填na或nb)。
(2)用如圖5所示的裝置做“探究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實驗,磁體從靠近線圈的上方靜止下落。當磁體運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流過線圈的感應電流方向從________(填“a到b”或“b到a”)。在磁體穿過整個線圈的過程中,傳感器顯示的電流i隨時間t的圖象應該是________。
圖5
【解析】 (1)為了完成變壓器的實驗探究,需要使用交流電源、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為了讓變壓效果明顯需要含有閉合鐵芯的原、副線圈,因此正確答案為A、C、E。
由于有漏磁,所以副線圈測量電壓應該小于理論變壓值,即nb為輸入端,na為輸出端。
(2)根據(jù)楞次定律可知,進入電流方向與離開時電流方向相反,選項C錯誤;由于離開時速度比進入速度快,即切割磁感線的感應電流要大,選項A正確,B、D錯誤。
【答案】 (1)ACE nb (2)b到a A
6.太陽能電池板在有光照時,可以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在沒有光照時,可以視為一個電學器件。某實驗小組根據(jù)測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方法,探究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在沒有光照時(沒有儲存電能)的I-U特性。所有的器材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電源E,電流表A,電壓表V,滑動變阻器R,開關S及導線若干。
(1)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實驗電路應選用圖6甲中的圖________(填“a”或“b”)。
圖6
(2)該實驗小組根據(jù)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描點繪出了如圖乙的I-U圖象。由圖可知,當電壓小于2.00 V時,太陽能電池板的電阻________(填“很大”或“很小”);當電壓為2.80 V時,太陽能電池板的電阻為________。
(3)當有光照射時,太陽能電池板作為電源,其路端電壓與總電流的關系如圖7所示,分析該曲線可知,該電池板作為電源時的電動勢為________ V。若把它與阻值為1 kΩ的電阻連接構成一個閉合電路,在有光照射情況下,該電池板的效率是________%(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圖7
【解析】 (1)用a圖可以在電池板上得到從零開始的電壓,故應選a圖。
(2)由圖可知,當電壓小于2.00 V時,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的電流為零,故太陽能電池板的電阻很大;當電壓為2.80 V時,電流為2.8 mA,則可知太陽能電池板的電阻為R== Ω=1.0×103 Ω。
(3)由U-I圖線可知,電池板作為電源時的電動勢為2.80 V;若把它與阻值為1 kΩ的電阻連接構成一個閉合電路,則畫出此電阻的U-I圖線與電池板的U-I圖線交于一點,讀出U=1.8 V,I=1.8 mA,該電池板的效率是
η==×100%=64.3%。
【答案】 (1)a (2)很大 1.0×103 Ω (3)2.80 64.3
7.(1)小明準備將電流表G改裝成電壓表,需要測量電流表的內(nèi)阻,他采用如圖8(a)所示的電路,實驗步驟如下:
①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S1前,滑動變阻器R1的滑片應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附近。
②閉合S1,斷開S2,調節(jié)R1使電流表G滿偏。
③閉合S2,保持R1阻值不變,調節(jié)電阻箱R2的阻值,使電流表G的指針指到滿刻度的,讀出電阻箱示數(shù)R2=104.0 Ω,則測得電流表G的內(nèi)阻Rg=________ Ω。
圖8
(2)查閱說明書后,知電流表G的內(nèi)阻Rg=53.0 Ω,量程Ig=1 mA,其改裝成量程為15 V的電壓表,串聯(lián)的電阻箱R2的阻值應調到________ Ω。
(3)將電壓表改裝好后,用如圖(b)所示的電路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已知定值電阻R0=5 Ω,根據(jù)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作出電壓表讀數(shù)U與電流表A讀數(shù)I的關系圖象如圖(c)所示,則電源電動勢E=________ V,內(nèi)阻r=________ Ω(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2位)。
【解析】 (1)①為保護電路,連接電路時,滑動變阻器滑片應該移到阻值最大處,所以滑片應滑至a端。
③電流表G的指針到滿刻度的,則電阻箱的電流為電流表滿偏的,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反比分流,電流表的內(nèi)阻為電阻箱阻值的一半,為52.0 Ω。
(2)根據(jù)電表的改裝原理可知,應串聯(lián)的電阻為
R= Ω=14 947.0 Ω。
(3)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U=E-Ir′,故圖象與縱軸的交點表示電源的電動勢,故有E=12.10 V
r= Ω=1.05 Ω。
【答案】 (1)①a?、?2.0 (2)14 947.0 (3)12.10 1.05
8.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9所示的電路探究在25 ℃~80 ℃范圍內(nèi)某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溫控室(圖中虛線區(qū)域)中的熱敏電阻RT,其標稱值(25 ℃時的阻值)為900.0 Ω;電源E(6 V,內(nèi)阻可忽略);電壓表(量程150 mV);定值電阻R0(阻值20.0 Ω),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1 000 Ω);電阻箱R2(阻值范圍0~999.9 Ω);單刀開關S1,單刀雙擲開關S2。
實驗時,先按圖9連接好電路,再將溫控室的溫度t升至80.0 ℃。將S2與1端接通,閉合S1,調節(jié)R1的滑片位置,使電壓表讀數(shù)為某一值U0;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變,將R2置于最大值,將S2與2端接通,調節(jié)R2,使電壓表讀數(shù)仍為U0;斷開S1,記下此時R2的讀數(shù)。逐步降低溫控室的溫度t,得到相應溫度下R2的阻值,直至溫度降到25.0 ℃。實驗得到的R2-t數(shù)據(jù)見下表。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Ω
900.0
680.0
500.0
390.0
320.0
270.0
240.0
圖9
回答下列問題:
(1)在閉合S1前,圖9中R1的滑片應移動到________(填“a”或“b ”)端;
(2)在圖10的坐標紙上補齊數(shù)據(jù)表中所給數(shù)據(jù)點,并做出R2-t曲線;
(3)由圖10可得到RT在25 ℃~80 ℃范圍內(nèi)的溫度特性曲線。當t=44.0 ℃時,可得RT=________ Ω;
(4)將RT握于手心,手心溫度下R2的相應讀數(shù)如圖11所示,該讀數(shù)為________ Ω,則手心溫度為________ ℃。
【解析】 (1)題圖的電路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閉合S1前,R1應該調節(jié)到接入電路部分的阻值最大,使電路中電流最小,即題圖中R1的滑片應移到b端。
(2)將t=60 ℃和t=70 ℃對應的兩組數(shù)據(jù)畫在坐標圖上,然后用平滑曲線過盡可能多的數(shù)據(jù)點畫出R2-t曲線。
(3)根據(jù)題述實驗過程可知,測量的R2的數(shù)據(jù)等于對應的熱敏電阻RT的阻值。由畫出的R2-t曲線可知,當t=44.0 ℃ 時,對應的RT=450 Ω。
(4)由題圖知R2=620.0 Ω,由畫出的R2-t曲線可知,當R2=620.0 Ω時,手心溫度t=33.0 ℃。
【答案】 (1)b (2)如圖 (3)450 (4)620.0 33.0
這是一份電學實驗-2024年高考物理熱點學案,文件包含重難點電學實驗解析版pdf、重難點電學實驗學生版pdf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4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六第2講電學實驗學案,共14頁。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物理二輪復習第19講電學實驗學案(浙江專用),共4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