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7 常見的酸和堿夯實基礎1.[廣州]下列關于H2SO4性質(zhì)描述中不屬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B.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C.濃硫酸滴到白紙上使紙變黑D.與Mg反應放出氫氣 2.[2016·永康市校級月考]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的變色情況為(  )A.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也變紅色B.遇酸溶液變藍色,遇堿溶液也變藍色C.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D.遇酸溶液變藍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3下列有關酸的性質(zhì)說法正確的是(  )A.打開盛有濃鹽酸和濃硫酸的試劑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霧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鐵銹C.濃鹽酸、濃硫酸都可用來干燥氨氣D.濃鹽酸、濃硫酸都能使紙張?zhí)炕?/span> 4下列有關氫氧化鈉性質(zhì)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氫氧化鈉有腐蝕性B.固體氫氧化鈉有揮發(fā)性C.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zhì)D.固體氫氧化鈉能吸收水蒸氣而潮解 5.[2016·臺州]圖K7-1是小柯同學在復習科學時,構建酸通性的“手掌圖”,其中五個手指表示能與酸發(fā)生化學反應的五類物質(zhì)。圖K7-1(1)無名指上漏填的一類物質(zhì)是________。(2)若利用銅來制取硫酸銅,常用的方法是:銅氧化銅硫酸銅請你寫出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實驗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濃硫酸,放置一會兒后,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溫度計的液泡蘸取少量濃硫酸,放置在空氣中一會兒,可觀察到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圖K7-2(4)實驗室用98%的濃硫酸(密度1.84 g/mL)配制100 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的稀硫酸。濃硫酸稀釋過程如圖K7-2所示,b中盛放的物質(zhì)是________,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很大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量其溶液的pH時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試紙顯示的顏色,讀取該溶液的pH。 (2)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墻面變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熟石灰改良含H2SO4的酸性土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熟石灰粉末與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環(huán)保農(nóng)藥“黑白粉”。使用時選擇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莖葉上,可消除忌堿蟲體。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堿性更強的K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黑白粉”還可提供植物必需的營養(yǎng)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8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jié)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方法。在學習了堿的性質(zhì)后,小紅同學總結(jié)了氫氧化鈣的四條化學性質(zhì)(如圖K7-3),即氫氧化鈣與圖中四類物質(zhì)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圖K7-3(1)為了驗證氫氧化鈣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小紅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________色。(2)利用氫氧化鈣能與鹽反應的性質(zhì),可以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氫氧化鈣雜質(zhì),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1.[濰坊]下列驗證“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裝置中不能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的是(裝置氣密性均良好)(  )圖K7-4 2.[2016·鄂州]冬天饒老師配制了一瓶澄清石灰水,到了夏天石灰水變渾濁了,瓶壁和瓶底出現(xiàn)了少量白色固體,同學們對白色固體的成分探究如下。(1)猜想:①可能含有碳酸鈣,生成碳酸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另一種物質(zhì)是__________,出現(xiàn)該物質(zhì)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該物質(zhì)的溶解度減小,結(jié)晶析出。(2)同學們通過實驗證明了猜想②中物質(zhì)的存在請你也設計一個實驗予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對此同學們展開了探究請你參與。[提出問題]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能否發(fā)生反應?[查閱資料] 常溫下,氫氧化鈉、碳酸鈉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 溶劑乙醇溶質(zhì)氫氧化鈉碳酸鈉溶解性易溶難溶[方案設計] 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K7-5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圖K7-5[實驗探究] (1)溶液配制。甲溶液:將一定質(zhì)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加入到一定體積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其成為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量取一定體積乙醇要用到的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乙溶液:將一定質(zhì)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加入到一定體積的75%的乙醇溶液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其成為不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判斷甲、乙溶液形成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進行實驗。按圖K7-5所示裝置加入藥品后進行實驗。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C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jié)論]由此小明得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交流] (1)小剛同學認為小明的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還應補充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將C中甲溶液換成乙溶液進行實驗,C中可能無明顯現(xiàn)象發(fā)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夯實基礎1.C [解析]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與活潑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均屬于酸的通性;濃硫酸滴到白紙上使紙變黑屬于濃硫酸的強腐蝕性,不屬于酸的通性。2.C [解析]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3.B [解析]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揮發(fā)性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氯化氫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霧;稀鹽酸和稀硫酸都可與鐵銹中的氧化鐵反應所以都可用于除鐵銹;濃鹽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劑;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劑,但是氨氣是堿性氣體,不能用濃硫酸來干燥;濃鹽酸不具有脫水性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以使紙張?zhí)炕?/span>4.B [解析] 固體氫氧化鈉不具有揮發(fā)性。5(1)堿 (2)H2SO4+CuO===CuSO4+H2O6.(1)小木棍蘸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濃硫酸溶于水放熱(3)大量的水沖洗(4)濃硫酸 攪拌、散熱、降溫[解析] (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使物質(zhì)發(fā)生炭化,故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濃硫酸放置一會兒后,可觀察到小木棍蘸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4)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將濃硫酸沿燒杯壁緩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燒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濃硫酸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故b中盛放的物質(zhì)是濃硫酸,a的作用是攪拌、散熱、降溫。7.(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試紙上(2)CO2+Ca(OH)2===CaCO3+H2O(3)Ca(OH)2+H2SO4===CaSO4+2H2O(4)①Ca(OH)2+K2CO3===2KOH+CaCO3?、贙8.(1)紅(2)Ca(OH) 2+ Na2CO3=== CaCO3+2NaOH能力提升1.A2.(1)①CO2+Ca(OH)2===CaCO3+H2O 氫氧化鈣(2)向白色固體樣品中加水后振蕩,再滴加幾滴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紅,則可證明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鈣[解析] (1)①生成碳酸鈣實質(zhì)上是石灰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由于夏天溫度較高,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質(zhì)氫氧化鈣隨溫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可能有白色的氫氧化鈣析出。(2)若想證明猜想②中物質(zhì)的存在,可向白色固體樣品中加水后振蕩,再滴加幾滴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紅,則可證明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鈣。3.[實驗探究] (1)量筒和膠頭滴管 加速溶解甲溶液底部有固體乙溶液底部沒有固體(2)2HCl+CaCO3===CaCl2+H2O+CO2 除去氯化氫 溶液變渾濁[實驗結(jié)論] 2NaOH+CO2===Na2CO3+H2O[反思交流] (1)將二氧化碳通入乙醇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2)碳酸鈉易溶于水 

相關試卷

專題07+常見的酸和堿(練習)-2024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07+常見的酸和堿(練習)-2024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07常見的酸和堿練習-2024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專題07常見的酸和堿練習-2024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9頁, 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化學第一輪復習課時訓練(含答案):07常見的酸和堿 中和反應 溶液的pH: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第一輪復習課時訓練(含答案):07常見的酸和堿 中和反應 溶液的pH,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關氫氧化鉀的說法正確的是,實驗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通用版)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07《空氣氧氣》練習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07《空氣氧氣》練習題(含答案),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8%,D 3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