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新魯科版化學必修第一冊學案全套
-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第3節(jié)第3課時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學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學案 0 次下載
-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微項目科學使用含氯消毒劑__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學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學案 0 次下載
-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三章物質的性質與轉化章末檢測含解析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試卷 0 次下載
-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三章物質的性質與轉化微項目論證重污染天氣“汽車限行”的合理性__探討社會性科學議題學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學案 0 次下載
-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三章物質的性質與轉化第1節(jié)第1課時鐵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學案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學案 2 次下載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章末檢測含解析魯科版必修第一冊學案
展開
這是一份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章末檢測含解析魯科版必修第一冊學案,共13頁。
?元素與物質世界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20年春,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流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使用含氯泡騰片[主要成分為二氧化氯(ClO2)]可有效殺死病毒。下列對于二氧化氯(ClO2)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lO2屬于化合物
B.ClO2屬于氧化物
C.ClO2屬于鹽類
D.根據(jù)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4,推測其具有氧化性
解析:選C ClO2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一種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故B正確;鹽類指的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成的化合物,因此ClO2不屬于鹽類,故C錯誤;氯元素的最高價態(tài)是+7價,最低價態(tài)是-1價,ClO2中的Cl是+4價,處于中間價態(tài),所以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故D正確。
2.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科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5種分類標準中合理的有( )
①根據(jù)分散系是否具有丁達爾現(xiàn)象,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诟鶕?jù)反應中是否有元素化合價變化,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鄹鶕?jù)酸分子能電離出的氫離子個數(shù)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等?、芨鶕?jù)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屬元素,將氧化物分為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 ⑤根據(jù)物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A.5種 B.4種
C.3種 D.2種
解析:選C?、俑鶕?jù)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丁達爾效應用于區(qū)分膠體和溶液,不合理;④根據(jù)物質具有的性質,將氧化物分為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根據(jù)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屬元素,將氧化物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不合理;②③⑤合理;應選擇C。
3.對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電子數(shù)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A.H2S+H2SO4(濃)===S↓+SO2↑+2H2O:6e-
B.3Cl2+6KOH5KCl+KClO3+3H2O:5e-
C.2Na2O2+2H2O===4NaOH+O2↑:2e-
D.2H2S+SO2===3S↓+2H2O:4e-
解析:選A 硫酸中S的化合價由+6價降低為+4價,降低2,故生成SO2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2e-,故A錯誤;氯氣中氯的化合價由0價升高為+5價,升高5,故生成KClO3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5e-,故B正確;Na2O2中O的化合價由-1價升高為0價,升高1,故生成O2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2e-,故C正確;SO2中硫的化合價由+4價降低為0價,降低4,故生成S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4e-,故D正確。
4.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
選項
酸
堿
鹽
堿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硫酸
燒堿
食鹽
氧化鎂
干冰
B
硝酸
熟石灰
硫酸銅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C
醋酸
純堿
石灰石
生石灰
冰
D
乙醇
氫氧化鈉
氯化銅
氨氣
氧化鈉
解析:選A CO是不成鹽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B不符合題意;純堿是碳酸鈉,是鹽而不是堿,冰就是水,也不是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題意;乙醇不是酸,氨氣不是氧化物,氧化鈉是堿性氧化物,D不符合題意。
5.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碳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Na2CO3+2H+===2Na++CO2↑+H2O
B.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OH-+H+===H2O
C.氫氧化鋇溶液與硫酸反應:Ba2++OH-+H++SO===BaSO4↓+H2O
D.鐵與氯化銅溶液反應:Fe+Cu2+===Cu+Fe2+
解析:選D 碳酸鈉屬于可溶性鹽,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應拆寫為離子形式,A錯誤;氫氧化銅為難溶性沉淀,離子方程式中不拆寫,B錯誤;氫氧化鋇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離子方程式應為Ba2++2OH-+2H++SO===BaSO4↓+2H2O,C錯誤;鐵與氯化銅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Fe+Cu2+===Cu+Fe2+,D正確。
6.根據(jù)某種共性,可將CO2、P2O5、SO2歸為一類,下列物質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歸為此類物質的是( )
A.CaO B.SiO2
C.CO D.H2O
解析:選B CO2、P2O5、SO2都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且屬于酸性氧化物。CaO屬于堿性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A錯誤;二氧化硅是非金屬氧化物,且屬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確; 一氧化碳屬于不成鹽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C錯誤; 水屬于不成鹽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D錯誤。
7.常溫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16H++10Z-+2XO===2X2++5Z2+8H2O?、?A2++B2===2A3++2B- ③2B-+Z2===B2+2Z-根據(jù)上述反應,判斷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溶液中可發(fā)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應中為還原劑
C.氧化性強弱的順序為XO>Z2>B2>A3+
D.X2+是XO的還原產物
解析:選B 由①知氧化性:XO>Z2,還原性:Z->X2+;由②知氧化性:B2>A3+,還原性:A2+>B-;由③知氧化性:Z2>B2,還原性:B->Z-;故氧化性:XO>Z2>B2>A3+,還原性:A2+>B->Z->X2+,C正確。氧化性:Z2>A3+,還原性:A2+>Z-,故反應Z2+2A2+===2A3++2Z-可發(fā)生,故A正確;①中Z2為氧化產物,③中Z2為氧化劑,故B錯誤;反應①中XO為氧化劑,則X2+是XO的還原產物,故D正確。
8.許多小溪流經硫礦和金屬礦,由于含硫礦暴露在空氣中或暴露在含氧的水中,這些小溪變成酸性,溪水中含有溶解的鐵和硫酸鹽,它們的濃度都很高。最常見的含硫礦是黃鐵礦(FeS2),其中鐵的化合價為+2價;當富含鐵的溪水和其他水混合時,溶于水的鐵以針鐵礦[FeO(OH)]的形式沉淀出來,覆蓋在小溪的底部,而水仍保持酸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Fe2++O2+6H2O===4FeO(OH)↓+xH+,該離子方程式中H+的系數(shù)x為( )
A.5 B.6
C.7 D.8
解析:選D 任何反應在反應前后各種元素的原子數(shù)都相等。則根據(jù)氫原子守恒:6×2=4+x,x=8。
9.某無色透明溶液中含有Cu2+、Mg2+、Ba2+、H+、Ag+、SO、HCO、OH-、NO中的三種離子,若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yōu)樗{色,且滴入鹽酸無氣泡產生,則原溶液中存在的三種離子是( )
A.Ba2+、OH-、NO B.Ag+、HCO、NO
C.Mg2+、H+、SO D.Cu2+、SO、OH-
解析:選A 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的Cu2+;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藍色,則溶液顯堿性,含大量的OH-,一定不含Cu2+、Mg2+、Ag+、H+、HCO,溶液為電中性,所以一定含陽離子Ba2+,則一定不含SO,因為共存在三種離子,所以還有硝酸根離子,即原溶液中存在的三種離子是Ba2+、OH-、NO,故答案為A。
10.在制備和收集Cl2的實驗過程中,下列裝置正確的是( )
解析:選D 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制取氯氣需要加熱,故A錯誤;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若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吸收,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氯氣不純凈,故B錯誤;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而該收集方法為向下排空氣法,故C錯誤;氯氣有毒,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可用NaOH溶液吸收處理,故D正確。
11.下表所列各組第Ⅰ欄中的化學反應與第Ⅱ欄中的化學反應,都可以用第Ⅲ欄中的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選項
第Ⅰ欄
第Ⅱ欄
第Ⅲ欄
A
將少量CO2通入KOH與Ca(OH)2的混合液中
將CO2通入大量KOH溶液中
CO2+2OH-===CO+H2O
B
向Fe2(SO4)3溶
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向Fe2(SO4)3
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鋇溶液
Fe3++3OH-===Fe(OH)3↓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Ca(OH)2溶液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
OH-+HCO===CO+H2O
D
向NaOH溶液中通入過量CO2氣體
向Ca(OH)2溶液中通入過量CO2氣體
CO2+OH-===HCO
解析:選D 將少量CO2通入KOH與Ca(OH)2的混合液中,CO2先與Ca(OH)2反應生成CaCO3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2+2OH-+Ca2+===CaCO3↓+H2O,A項錯誤;第Ⅰ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3++3OH-===Fe(OH)3↓,第Ⅱ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3SO+3Ba2++6OH-===2Fe(OH)3↓+3BaSO4↓,兩者不同,B項錯誤;第Ⅰ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CO+Ca2++2OH-===CaCO3↓+2H2O+CO,第Ⅱ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O+OH-===CO+H2O,兩者不同,C項錯誤;第Ⅰ欄反應生成的是NaHCO3,第Ⅱ欄反應后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兩者離子方程式相同,D項正確。
12.一瓶不純的Na2CO3粉末,所含雜質可能是KNO3、Ca(NO3)2、NaCl、CuSO4、K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1)取少量該粉末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攪拌,得到無色溶液:(2)取少許上述無色溶液置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AgNO3溶液和BaCl2溶液,再分別滴加稀硝酸?,F(xiàn)象如下表:
試管編號
現(xiàn)象
1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2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下列關于該粉末組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雜質可能含KNO3、K2CO3
B.雜質一定含NaCl,可能含Ca(NO3)2
C.雜質一定不含Ca(NO3)2,可能含KNO3
D.雜質一定含 NaCl,一定不含CuSO4
解析:選B 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鈣沉淀,而取少量該粉末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攪拌,得到無色溶液,所以雜質中一定不含CuSO4、Ca(NO3)2;取少許上述無色溶液置于兩支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則雜質中一定含氯化鈉;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只能說明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由于主要成分為碳酸鈉,則不能確定雜質中是否含有碳酸鉀、硝酸鉀。綜上所述雜質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不含Ca(NO3)2、CuSO4,可能含有K2CO3、KNO3,故選B。
13.已知下列反應:Co2O3+6HCl(濃)===2CoCl2+Cl2↑+3H2O(Ⅰ);5Cl2+I2+6H2O===10HCl+2HIO3(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還原性:CoCl2>HCl>I2
B.氧化性:Co2O3>Cl2>HIO3
C.反應Ⅰ中HCl是還原劑
D.反應Ⅱ中Cl2發(fā)生氧化反應
解析:選BC 由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可知,Ⅰ中還原性:HCl>CoCl2,Ⅱ中還原性:I2>HCl,故A錯誤;由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知,Ⅰ中氧化性:Co2O3>Cl2,Ⅱ中氧化性:Cl2>HIO3,則氧化性為Co2O3>Cl2>HIO3,故B正確;反應Ⅰ中Cl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HCl為還原劑,故C正確;Ⅱ中Cl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Cl2發(fā)生還原反應,故D錯誤。
14.某離子反應中涉及H2O、ClO-、NH、H+、N2、Cl-六種微粒。其中N2、ClO-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氧化劑是ClO-
B.消耗1 mol還原劑,轉移3 mol電子
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
D.反應后溶液的酸性明顯增強
解析:選C 根據(jù)圖中曲線變化可知,ClO-為反應物,N2為生成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lO-+2NH===N2↑+3H2O+3Cl-+2H+。A項,由離子方程式可知ClO-中氯元素化合價從+1價降低到-1價,反應的氧化劑為ClO-,正確;B項,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0價,則消耗1 mol還原劑,轉移3 mol電子,正確;C項,由離子方程式可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錯誤;D項,反應生成H+,溶液酸性明顯增強,正確。
15.某氯化鉀樣品中含有少量K2CO3、K2SO4和不溶于水的雜質。為了提純KCl,先將樣品溶于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再將濾液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操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試劑Ⅰ是Ba(NO3)2溶液,試劑Ⅲ是HCl溶液
B.①②③的操作均為過濾
C.步驟②中加入試劑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Y和Z中都含有BaSO4
解析:選C 氯化鉀樣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鉀、硫酸鉀和不溶于水的雜質,為了提純氯化鉀,由流程可知,溶解后所加試劑Ⅰ為BaCl2,過濾分離出的沉淀Y為硫酸鋇、碳酸鋇,X中含KCl、BaCl2,試劑Ⅱ為碳酸鉀,過濾分離出的Z為碳酸鋇,W含KCl、碳酸鉀,試劑Ⅲ為鹽酸,反應得到Q含KCl、HCl,蒸發(fā)結晶得到KCl;由分析知,試劑Ⅰ是BaCl2溶液,不能用Ba(NO3)2溶液,否則會引入雜質NO,故A錯誤;由分析知,操作①、②為過濾,而③的操作為酸化,故B錯誤;試劑Ⅱ為碳酸鉀,步驟②中加入試劑Ⅱ的目的是除去Ba2+,故C正確;由分析知,Y為硫酸鋇、碳酸鋇,Z為碳酸鋇,故D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16.(10分)過碳酸鈉(化學式為2Na2CO3·3H2O2)俗名固體雙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為了方便保存,過碳酸鈉樣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鎂中的一種或兩種作為穩(wěn)定劑。已知①雙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鎂不溶于水。
(1)過碳酸鈉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魚池供氧劑 B.消毒劑
C.干燥劑 D.漂白劑
(2)在過碳酸鈉中加入下列物質時,不會導致過碳酸鈉變質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錳 B.稀鹽酸
C.硫酸鈉 D.石灰水
(3)利用實驗室限選試劑,設計實驗確定該樣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選試劑:稀鹽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餾水、AgNO3溶液
實驗操作
預期現(xiàn)象和必要結論
步驟1: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緩慢加入足量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過濾
得到①__________(填顏色)溶液
步驟2:取少量步驟1所得的濾液于試管中,加入②______,振蕩后靜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3:取少量步驟2所得的溶液于試管中,④__________
⑤_______,說明樣品中有MgSO4
解析:過碳酸鈉具有的性質就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共同具有的性質。設計實驗確定該樣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可以檢驗Mg2+的存在,也可以檢驗SO的存在。(1)H2O2分解可產生O2,可作為魚池供氧劑,A合理;H2O2具有強氧化性,可作為消毒劑,B合理;不管是Na2CO3還是H2O2都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劑,C不合理;H2O2具有強氧化性,可作為漂白劑,D合理;(2)二氧化錳是H2O2分解的催化劑,會導致過碳酸鈉變質,A不合題意;稀鹽酸能與Na2CO3反應,會導致過碳酸鈉變質,B不合題意;硫酸鈉與Na2CO3和H2O2都不反應,不會導致過碳酸鈉變質,C符合題意;石灰水與Na2CO3能發(fā)生反應,會導致過碳酸鈉變質,D不合題意。
答案:(1)C (2)C (3)①無色?、谶^量稀鹽酸?、塾袣馀莓a生?、艿渭由倭康腂aCl2溶液?、萦邪咨恋砩?br />
17.(11分)1 000 mL某待測液中除含有0.2 mol·L-1的Na+外,還可能含有下列離子中的一種或多種:
陽離子
K+、NH、Fe3+、Ba2+
陰離子
Cl-、CO、HCO、SO
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操作(所加試劑均過量):已知NH+OH-NH3+H2O↑
(1)寫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測液中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測液中一定含有的陰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陰離子是________。
(4)判斷原溶液中K+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填“是”或 “否”),若存在,求其物質的量濃度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000 mL某待測液中含有0.2 mol·L-1的Na+,則n(Na+)=cV(aq)=0.2 mol·L-1×1 L=0.2 mol,待測液加入氯化鋇有難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是硫酸鋇沉淀,質量為23.3 g,物質的量為n===0.1 mol,說明n(SO)=0.1 mol,還有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硝酸,生成的無色氣體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E,說明沉淀A中還有碳酸鋇沉淀,白色沉淀E(CaCO3)的質量為10.0 g,物質的量為n==0.1 mol,說明n(CO)=0.1 mol,根據(jù)含有CO、SO,與之反應的不共存,即不含有Fe3+、Ba2+,溶液A加入過量NaOH溶液、加熱,產生的氣體為氨氣,物質的量為n===0.1 mol,則n(NH)=0.1 mol,生成白色沉淀B 19.7 g,則是鋇離子、氫氧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物質的量為n==0.1 mol,則n(HCO)=0.1 mol,根據(jù)電荷守恒,一定還有K+,白色沉淀C是AgCl,由于加入了氯化鋇,因此不能確定一定含有Cl-,只是可能含有Cl-。因此根據(jù)電荷守恒得到K+的最小物質的量為n(K+)=0.2 mol,則最小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K+)===0.2 mol·L-1。
答案:(1)HCO+OH-+Ba2+===BaCO3↓+H2O
(2)Fe3+ 、Ba2+ (3)CO、HCO、SO Cl-
(4)是 c(K+)的最小值為0.2 mol·L-1
18.(10分)(Ⅰ)儲氫納米碳管研究成功體現(xiàn)了科技的進步。但用電弧法合成的碳納米管常伴有大量的雜質——碳納米顆粒。這種碳納米顆??捎醚趸瘹饣ㄌ峒?。其反應方程式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此反應的氧化劑是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
(2)H2SO4在上述反應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氧化性
C.吸水性 D.脫水性
已知碳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CO2、SO2和H2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飲用水中的NO對人類健康會產生危害,為了降低飲用水中NO的濃度,可以在堿性條件下用鋁粉將NO還原為N2,其化學方程式為10Al+6NaNO3+4NaOH+18H2O===10Na[Al(OH)4]+3N2↑。請回答下列問題:
(3)上述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
(4)用雙線橋法表示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0Al+6NaNO3+4NaOH+18H2O===10Na[Al(OH)4]+3N2↑
(5)請配平下列離子方程式。
________Fe2++________H++________NO===____Fe3++________N2O↑+________H2O
解析:(Ⅰ)(1)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中鉻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重鉻酸鉀是反應的氧化劑,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碳是反應的還原劑,二氧化碳是氧化產物;
(2)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中硫酸只起酸的作用,表現(xiàn)酸性;在加熱條件下,還原劑碳與氧化劑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2SO4(濃)CO2↑+2SO2↑+2H2O;
(Ⅱ)(3)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中鋁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氮氣是還原產物;
(4)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堿性條件下,鋁與硝酸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氮氣,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30,則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為
;
(5)由沒有配平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中鐵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亞鐵離子是反應的還原劑,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硝酸根離子是反應的氧化劑,由得失電子數(shù)目守恒可知,亞鐵離子和鐵離子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8,硝酸根離子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2,一氧化二氮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1,由電荷守恒可知,氫離子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10,由氫原子個數(shù)守恒可知,水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5,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8Fe2++10H++2NO===8Fe3++N2O↑+5H2O。
答案:(1)K2Cr2O7 CO2 (2)A C+2H2SO4(濃)CO2↑+2SO2↑+2H2O (3)Al N2
(4)
(5)8 10 2 8 1 5
19.(12分)在肉制品加工中,常使用亞硝酸鈉做發(fā)色劑,但必須嚴格控制亞硝酸鈉的用量,以確保使用安全。亞硝酸鈉也是一種常見的水污染物,在工業(yè)廢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如不進行處理便排放在環(huán)境中,對人體、水生物會產生毒害作用。
Ⅰ.某一反應體系中反應物和生成物共六種:NaNO2 、H2O、NO 、I2、NaI、HI。已知該反應中NaNO2只發(fā)生還原反應。
(1)該反應的還原劑是__________ 。
(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中,氧化劑和氧化產物的微粒數(shù)之比為________,當有n個氧化產物生成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________。
(3)HI在上述反應中表現(xiàn)出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誤食NaNO2會使血紅蛋白中的Fe2+轉化為Fe3+而導致中毒,服用維生素C可以解除 NaNO2引起的中毒。下列關于上述中毒、解毒過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中毒過程NaNO2 是還原劑
B.解毒過程維生素C是還原劑
C.解毒過程,維生素C能把 Fe2+氧化 Fe3+
D.中毒時亞硝酸鹽發(fā)生還原反應
Ⅱ.工業(yè)廢水中亞硝酸鹽的處理這一研究已有很久的歷史了,傳統(tǒng)常見的方法有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電滲析法、生物及反硝化法、化學還原法和化學催化硝化法,其中化學還原法是加NH4Cl對含亞硝酸鹽的廢水進行處理,使其轉化為無污染的物質再進行排放。
(5)寫出該處理方法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反應中 NaNO2只發(fā)生還原反應,故NaNO2是氧化劑,NaNO2→NO,由原子守恒可知,還生成NaI,HI是還原劑,被氧化為I2;(2)反應方程式為2NaNO2+4HI===2NO↑+I2+2NaI+2H2O,該反應中,氧化劑NaNO2和氧化產物I2的微粒數(shù)之比為2∶1,當有n個氧化產物生成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2n;(3)反應物HI中碘元素部分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部分價態(tài)不變,生成了鹽,因此碘化氫在上述反應中表現(xiàn)出的性質是還原性和酸性;(4)亞硝酸鹽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劑,A錯誤;維生素C解毒過程:Fe3+―→Fe2+,在這個過程中Fe3+做氧化劑,則維生素C做還原劑,B正確;C錯誤;中毒時亞硝酸鹽作為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D正確;Ⅱ.(5)化學還原法是加NH4Cl對含亞硝酸鹽的廢水進行處理,使某轉化為無污染的物質N2再進行排放,處理方法的離子方程式為NO+NH===N2↑+2H2O。
答案:(1)HI (2)2NaNO2+4HI===2NO↑+I2+2NaI+2H2O 2∶1 2n (3)還原性和酸性 (4)BD (5)NO+NH===N2↑+2H2O
20.(12分)為了減少84消毒液對物品的腐蝕,師生給教室消毒使用的是二氧化氯泡騰片:
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其熔點為—59 ℃,沸點為11.0 ℃ ;易溶于水。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新一代高效、廣譜、安全的殺菌、保鮮劑,在水處理等方面有廣泛應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劑。與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顯著的殺菌能力,而且不會產生對人體有潛在危害的有機氯代物。
(1)我國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O2是一種優(yōu)良的消毒劑,濃度過高時易發(fā)生分解,為了運輸和貯存便利常將其制成NaClO2固體,模擬工業(yè)上用過氧化氫法制備NaClO2固體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已知:H2O2 沸點為150 ℃
A中的化學方程式: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2)NaClO3放入儀器A中,儀器B中的藥品是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如果儀器B改成分液漏斗,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A裝置中通入空氣,其作用是趕出ClO2,然后通過C再到D中反應。通空氣不能過快,空氣流速過快時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通空氣也不能過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水浴冷卻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NaClO2的溶解度
b.減少H2O2的分解
c.使ClO2變?yōu)橐簯B(tài)
d.加快反應速率
“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是淡黃色透明液體,廣泛應用于食品衛(wèi)生等領域的殺菌消毒。ClO2穩(wěn)定性較差,“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是以碳酸鈉為穩(wěn)定劑,有效成分為NaClO2。
某合作學習小組的同學擬證實其中的有效成分并測定二氧化氯的含量(用樣品和酸反應產生二氧化氯的質量與樣品質量的比值來衡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5)為證實“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為測定“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用上圖所示裝置進行以下操作:①取m g(2 g左右)試樣,置于燒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 mL鹽酸溶液:②在錐形瓶中加入4 g碘化鉀,用100 mL水溶解后,再加3 mL硫酸溶液;③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④將分液漏斗中的鹽酸溶液放入燒瓶中,關閉旋塞。緩慢加熱燒瓶,使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全部通過導管在錐形瓶中被吸收;⑤將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錐形瓶中,加入幾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藍色消失(I2+2S2O===2I-+S4O),共用去V mL 硫代硫酸鈉溶液。NaClO2與鹽酸反應生成ClO2(還原產物為Cl-),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2通入錐形瓶與酸性碘化鉀溶液反應,二氧化氯被還原為氯離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據(jù)微觀結構分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2+Cl2===2NaCl+2ClO2;(2)根據(jù)A中反應物,得出儀器B中的藥品是H2O2,如果儀器B改成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和三頸燒瓶中的壓強不相同,因此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岀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是液體無法順利滴落;(3)向A裝置中通入空氣,其作用是趕出ClO2,然后通過C再到D中反應。通空氣不能過快,空氣流速過快時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通空氣也不能過慢,根據(jù)題中信息ClO2濃度過高時易發(fā)生分解,因此空氣流速過慢時,ClO2不能及時被移走,濃度過高導致分解;(4)根據(jù)題中信息二氧化氯(ClO2)沸點為11.0 ℃,易溶于水,因此冰水浴冷卻的目的是使ClO2變?yōu)橐簯B(tài),使其更充分的與NaOH、H2O2發(fā)生反應生成NaClO2,冰水浴冷卻還可以減少H2O2的分解,提高利用率,還可以降低NaClO2的溶解度,更利于生成NaClO2,故答案為a、b、c;(5)為證實“穩(wěn)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方法是焰色反應或焰色試驗;(6)NaClO2與鹽酸反應生成ClO2、NaCl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ClO2通入錐形瓶與酸性碘化鉀溶液反應,二氧化氯被還原為氯離子,碘離子變?yōu)閱钨|碘,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O2+10I-+8H+===2Cl-+5I2+4H2O。
答案:(1)2NaClO2+Cl2===2NaCl+2ClO2 (2)H2O2 液體無法順利滴落 (3)空氣流速過慢時,ClO2不能及時被移走,濃度過高導致分解 (4)abc (5)焰色反應或焰色試驗 (6)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 2ClO2+10I-+8H+===2Cl-+5I2+4H2O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