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①
柳宗元
危橋?qū)儆膹剑澙@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jié),輕筠②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
諒③無要津用,棲息有余陰。
【注】 ①詩人初貶永州,住龍興寺,作組詩《巽公院五詠》,此為其一。②筠:竹皮。③諒:料想,實在。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開篇兩句直陳眼前之景,以寫實手法將橋、徑、林貫穿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寫竹。
B.三、四兩句寫筍籜中迸發(fā)出苦節(jié),筠皮環(huán)抱著虛心,極具動感、畫面感以及表現(xiàn)力。
C.五至八句寫在橋上俯視細流,仰聽竹聲,遠觀落日,近聞鳥鳴,是為了突出橋的形象。
D.詩人獨具慧眼,從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蘊,將自己的身世際遇與苦竹有機聯(lián)系起來。
【答案】C
【解析】“為了突出橋的形象”錯,目的是為下文抒情作鋪墊。
2.請賞析詩歌最后兩句。(6分)
【答案】①苦竹不會被用在重要渡口(或:地方),詩人以竹自喻,感嘆自己雖然也有“苦節(jié)”和“虛心”的美質(zhì),卻同樣被貶偏地,不受重用。②苦竹只能為人們棲息提供綠蔭,蘊含了詩人對自身懷才不遇的傷感無奈。③苦竹尚能為人們棲息提供綠蔭,則暗含著詩人的自我安慰之情。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9分)
聽話叢臺①
李 遠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
云遮襄國②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fēng)雨惟知長綠苔。
【注】 ①叢臺:在今河北邯鄲市內(nèi)。相傳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為閱兵和歌舞而筑,趙武靈王常攜寵愛的惠妃登臺玩樂。②襄國:古縣名,位于河北邢臺西南。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本詩借朋友游臺之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首聯(lián)寫朋友剛從趙地回來,向我介紹說他曾登上古代的叢臺,交待了作詩的緣由。
B.作者站在叢臺上,看到白云繚繞的襄國遠在天邊、綠樹夾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寫出趙地的恢弘氣象,也襯托了叢臺的高峻。
C.尾聯(lián)將往日趙武靈王時的豪侈、繁華與當(dāng)下叢臺上長滿綠苔,任憑風(fēng)吹雨打的荒蕪景象作對比,極言繁華不再的落寞凄涼之感。
D.詩中用白云、樹木、山鳥、野花、綠苔等意象,巧妙地與叢臺昔日的人、事、物相關(guān)聯(lián),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無窮。
【答案】B
【解析】“作者站在叢臺上”錯,詩中所寫景象,都是作者通過友人的描述,想象出來的。
4.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詩評》中評論此詩說“‘變成’‘留作’四字,有稚氣,有俗韻”,對詩中的稚俗氣韻多有褒揚之意。請結(jié)合詩句對此進行賞析。(6分)
【答案】①“變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兩個詞語,運用比喻手法,把叢臺由盛轉(zhuǎn)衰緩慢的過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②使昔日的弦歌齊鳴、舞袖翩翩的繁華熱鬧場面與今日山鳥亂啼、野花叢開的荒蕪敗落的畫面,對比更加鮮明,把叢臺之荒涼,寫得有聲有色。
三、閱讀下面的這首唐詩,完成5、6題。(9分)
題睦州烏龍山禪居
方 干
曙后月華猶冷濕,自知坐臥逼天宮。
晨雞未暇鳴山底,早日先來照屋東。
人世驅(qū)馳方丈①內(nèi),海波搖動一杯中。
伴師長住應(yīng)難住,歸去仍須入俗籠。
【注】 ①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寫天色破曉后的月光冷濕、居所逼近天宮,極言禪居之所地處濕寒,山勢高峻。
B.山上已日照東墻,山下晨雞還未報曉,表明兩處差異懸殊的同時,也為后文抒情張本。
C.詩人雖有出家禪居的想法,但又恐禪師不會應(yīng)許,無奈還得回到令人煩憂的世俗之中。
D.這首詩寫景生動,抒情自然,借尋常物象傳達出真實的感受,語言清麗而又含蓄雋永。
【答案】C
【解析】“長住”未必是想出家,“難住”也并不是因為“禪師不會應(yīng)許”。
6.詩的頸聯(lián)有什么含意?在結(jié)構(gòu)上有著怎樣的作用?(6分)
【答案】含意:居于斗室之中想起人世間的奔波辛勞,就像看一杯水中起伏的波瀾,看上去轟轟烈烈,其實微不足道,表現(xiàn)出一種超然達觀的心態(tài)。
作用:承上啟下,由前面的寫景轉(zhuǎn)入后面的議論抒情,禪居賞景后,心有所悟,油然生情;為尾聯(lián)的抒發(fā)胸臆作鋪墊,正因有了參悟,才會懷有“長住”的愿望和“入俗籠”的無奈。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7、8題。(9分)
清明日獨酌
王禹偁
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jié)是清明。
春來春去何時盡,閑恨閑愁觸處生。
漆燕黃鸝夸舌健,柳花榆莢斗身輕。
脫衣?lián)Q得商山①酒,笑把離騷獨自傾。
【注】 ①商山:“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隱士。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唯”寫出了詩人的不滿與無奈,“冷”寫出了清明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謫居之感。
B.頷聯(lián)“閑恨閑愁觸處生”,照應(yīng)了首聯(lián)“副使”的閑職,點明了題目中的“獨酌”原因。
C.尾聯(lián)用商山四皓、屈原《離騷》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渴望擺脫官場,寄情山水的情懷。
D.整首詩言淺情深、意味深長,借特殊的節(jié)日、特定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閑愁。
【答案】C
【解析】“渴望擺脫官場”理解錯誤,表達的是詩人官場失意,不得不寄情山水的無奈。
8.頸聯(lián)的景物描寫歷來為人稱道,請加以賞析。(6分)
【答案】①擬人?!翱洹迸c“斗”賦予漆燕、黃鸝、柳花、榆莢以人的情態(tài),用詞生動新穎,表現(xiàn)出春天的生機與情趣。②視聽結(jié)合。春鳥爭相鳴叫,柳花、榆莢競相飛舞,真切描繪出春天的絢爛與美好。(意思對即可)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9、10題。(9分)
早行遇雨
袁說友
約得東風(fēng)二月春,稍①陪孤櫂曉溪行。
酒能寬我三更夢,雨不饒人半日程。
愁對梅殘初話別,懶看桃艷欲欣榮。
紅塵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長故②獨醒。
【注】 ①稍:只,僅僅。②故:仍然。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描繪早春二月,春風(fēng)吹拂,詩人乘坐孤舟,緣溪曉行,所寫情景別有意趣。
B.頷聯(lián)寫昨夜飲酒使心中煩擾暫時得到寬解,一早出行又喜遇春雨,令人心生愜意。
C.頸聯(lián)寫梅花已殘,桃花正艷,點出了時節(jié)變化,“愁”“懶”則暗示心境的復(fù)雜。
D.全詩寫景清麗,用語淺近;但尋常物象景色之中,卻隱含著詩人特殊的人生況味。
【答案】B
【解析】“喜遇”“心生愜意”與詩境不符?!坝瓴火埲恕卑岛娙说呢?zé)怨,后文的“愁”“懶”也印證了這一點。
10.對末句“不是宵長故獨醒”中的“獨醒”應(yīng)怎樣理解?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梅”代表了高潔,“桃艷欲欣榮”象征著世俗的煩擾,詩人在將要踏入紅塵之際,心生退意,用“獨醒”表達自己對高潔品格的堅守和對世俗社會的厭倦。②孤櫂獨行,寂寞清冷,借酒消愁,自我寬解,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卓然不群的孤獨和愁苦。(意思對即可)
六、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1、12題。(9分)
書 憤
陸 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實未聞。
劇盜曾從宗父①命,遺民猶望岳家軍。
上天悔禍終平虜,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報國,尚憑精意祝爐熏。
【注】 ①宗父:宗澤,南宋抗金名將,多次上書力主收復(fù)中原,未被采納。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是說國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滿血腥的景象前所未聞,寫出了戰(zhàn)禍的慘烈。
B.頷聯(lián)中“遺民”指金人統(tǒng)治下的漢族百姓,陸游有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C.頸聯(lián)大意為:上天后悔興起這場禍亂,有一天終會驅(qū)除敵虜,誰又忍心讓百姓離散呢?
D.尾聯(lián)“祝爐熏”,詩人憑“爐熏”而“祝”,焚香禱告,表現(xiàn)出詩人因報國無門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
【答案】D
【解析】尾聯(lián)詩人雖年老體衰,但尚憑精意為國家前途命運擔(dān)憂,不能說是消極情緒。
12.詩歌題為“書憤”,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人為何而“憤”。(6分)
【答案】①國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戰(zhàn)禍慘烈,百姓遭殃;②統(tǒng)治者昏庸,縱有宗父和岳飛那樣的抗金名將,卻未能順應(yīng)民意,收復(fù)失地;③自己雖有報國的精神意志,卻年老體衰,力不從心。(意思對即可)
七、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3、14題。(9分)
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①(節(jié)選)
王安石
畫史紛紛何足數(shù)?惠崇晚出吾最許。
旱云六月漲林莽,移我翛然②墮洲渚。
題鄭防畫夾五首③(其一)
黃庭堅
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純甫:王安石的弟弟?;莩纾核纬跎?,能詩善畫。②翛然:自在超脫的樣子。③鄭防:畫的收藏者,生平不詳。畫夾:分頁裝潢的畫冊。
1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兩首詩有述有評,既有對畫中的景色的描繪,又表達了自己對畫作的看法。
B.兩首詩所寫題材都是僧人惠崇的畫作,都直接地表達了對惠崇畫作的贊許。
C.王詩運用了對比襯托,指出畫史上的眾多畫家不值一論,自己只推崇惠崇。
D.惠崇所畫山水風(fēng)景,被后代文人墨客收藏題詠,可見其畫藝的高超與精湛。
【答案】B
【解析】“都直接地表達了對惠崇畫作的贊許”錯。黃詩前三句描寫詩人被畫作帶入畫境之中,第四句寫詩人聽得友人說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原來自己錯把畫境當(dāng)作真境,這是從側(cè)面贊美畫作之妙。
14.王詩的后兩句與黃詩的前兩句,各表達了怎樣的內(nèi)容?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王詩寫畫中描繪了六月天里,密林中升騰起白云,把觀畫者帶入畫中的洲渚之上。②黃詩寫畫中描繪的陰雨迷蒙、大雁飛過的景象,讓觀畫者好像坐在瀟湘江畔、洞庭湖邊一樣。③兩人的詩句都表現(xiàn)了惠崇的畫意境逼真,富有感染力,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也表現(xiàn)了惠崇畫技的高超,表達了對惠崇畫作的贊許。(意思對即可)
八、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5、16題。(9分)
夜過邵伯湖
李東陽
蒼蒼霧連空,冉冉月墮水。
飄飖雙鬢風(fēng),恍惚無定止。
輕帆不用楫,驚浪長在耳。
江湖日浩蕩,行役方未已。
羈棲正愁絕,況乃中夜起。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一句的“連”字,形象地寫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氣蒸騰與天相接的特點。
B.三、四句“飄飖”與“恍惚”對仗工整,體現(xiàn)了近體詩格律謹嚴的特點。
C.“輕帆不用楫”與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表達的乘舟體驗大為不同。
D.詩歌由眼前景開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了夜行邵伯湖時的感受。
【答案】B
【解析】本詩是古體詩,不是近體詩。
16.詩歌是如何表現(xiàn)羈旅之愁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開頭兩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開闊反襯詩人羈旅的孤獨。②中間四句以描寫行程的艱險烘托羈旅之愁。③最后四句直接抒情,表達對羈旅生活的無限厭倦愁緒。(意思對即可)
九、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7、18題。(9分)
滿江紅·漢水東流①
辛棄疾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想王郎,結(jié)發(fā)賦從戎,傳遺業(yè)。
腰間劍,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況故人新?lián)?,漢壇②旌節(jié)。馬革裹尸當(dāng)自誓,蛾眉伐性③休重說。但從今,記取楚樓④風(fēng)、庾臺⑤月。
【注】 ①本詞為辛棄疾南歸后任江陵知府,送友人前往漢中前線任軍職所作。②漢高祖在漢中筑壇拜韓信為大將。③枚乘《七發(fā)》:“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④楚樓:見宋玉《風(fēng)賦》中楚王語“快哉此風(fēng)”。⑤庾臺:東晉庾亮為荊州刺史時偕部屬登斯樓賞月。
1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開篇感情基調(diào)與蘇軾的“大江東去”句異曲同工,“洗盡”二字指金軍殘殺百姓的血污已隨時間的流逝消散殆盡。
B.“破敵金城”二句承前句展開,追憶朋友先人的偉大功業(yè),“雷過耳”“冰生頰”生動再現(xiàn)了征戰(zhàn)時的壯烈慷慨。
C.下片寫自己無物可送,只能以杯中之酒為朋友送行;最后三句叮囑友人不要忘記二人吟風(fēng)賞月的這段友誼。
D.辛詞長于用典,下片化用戰(zhàn)國馮諼遇冷不平、彈鋏而歌,東漢馬援馬革裹尸及枚乘詩句等典故,意蘊頗豐。
【答案】A
【解析】開篇感情基調(diào)與“大江東去”異曲同工有誤,其意在表達對人們敵情觀念薄弱、忘記戰(zhàn)爭的嘆息。
18.有評論者稱“此詞充滿賀友人軍職升遷之喜,全無哀婉傷感之意”,你是否認同這種看法?試結(jié)合全詞談?wù)勀愕睦斫狻?6分)
【答案】不認同。①這首詞的確有賀友人軍職升遷之喜,多處表達對友人年輕有為的贊美和繼承先人遺業(yè)再建新功的鼓勵之意,但并非全無哀婉傷感之意。②上片前三句反義用語,寫戰(zhàn)爭過去,人們便淡忘了曾經(jīng)的血腥(或敵情意識就淡薄了),道出作者心里的不平(悲哀、嘆惋等)。③下片作者以戰(zhàn)國馮諼自喻,由友人寫到自己,表達作者勇無所施、報國無門的憤懣。④末尾三句雖是叮囑,也暗含期望友人幫助自己去前線殺敵之意,憤懣與不平隱含其中(寫離別傷感亦可)。(答出三點,意思對即可)
十、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9、20題。(9分)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①
歐陽修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 ①慶歷八年,歐陽修任揚州太守,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上據(jù)蜀岡,下臨江南數(shù)百里?!端问贰⒊?字原甫)傳》:為文尤贍敏,掌外制時,將下真,會追封王、主九人,立馬卻坐,頃之,九制成。
1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山色有無中”借用王維詩句,寫登平山堂遠望江南,可欣賞到美妙的遠近山色,自然貼切。
B.楊柳本寄寓離愁別恨,“手種”“別來”二詞,更深化了感情的表達,凄婉感傷,深情縈懷。
C.“文章太守,揮毫萬字”極寫劉敞為文贍敏,可謂倚馬之才,表達了詞人對他的贊譽之情。
D.上片追憶昔日生活,從平山堂寫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勸己,從被送者寫到送者,一氣呵成。
【答案】B
【解析】“凄婉感傷”過重,詞人雖然通過垂柳寫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暢。
20.本詞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詞風(fēng),開豪放之詞的先路,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6分)
【答案】①描景境界開闊。平山堂凌空矗立,壯麗雄偉,憑欄遠眺之景,氣勢磅礴。②寫人豪情萬丈?!拔恼绿?,揮毫萬字,一飲千鐘”運用夸張手法,刻畫出一個才華橫溢、氣度豪邁的太守形象。③抒情積極達觀?!靶袠分表毮晟伲鹎翱慈∷ノ獭睂懭松锌?,體現(xiàn)了詞人積極生活、豪放達觀的心態(tài)。(意思對即可)
十一、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21、22題。(9分)
慈湖夾阻風(fēng)五首①
蘇 軾
其 二
此生歸路愈茫然,
無數(shù)青山水拍天。
猶有小船來賣餅,
喜聞墟落在山前。
其 五
臥看落月橫千丈,
起喚清風(fēng)得半帆。
且并②水村欹側(cè)過,
人間何處不巉巖!
【注】 ①這組詩為蘇軾被貶途中,坐船經(jīng)過安徽當(dāng)涂的慈湖夾時所寫。阻風(fēng),為風(fēng)所阻。②并,傍。
21.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兩首詩運用敘述、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于描繪路途所見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詩中描寫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鋪江面的情景,都體現(xiàn)詩人豪邁曠達的情懷。
C.山前墟落可供落腳,水路狹窄客船難行,寫出詩人路過慈湖夾時的不同際遇。
D.其五與《赤壁賦》都寫到清風(fēng)與明月,但它們在塑造意境上有所不同。
【答案】B
【解析】在理解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點,并在原文中逐一找到依據(jù)。A項正確。第一首詩,寫小船來賣餅、聽到前面有墟落屬敘述,“無數(shù)青山水拍天”是描寫,寄寓著“人生峰回路轉(zhuǎn)、否極秦來”的哲理;第二首詩,“起喚清風(fēng)”“且并水村”屬敘述,“落月橫千丈”屬描寫,寄寓著“人生沒有坦途,幸運與考驗并存”的哲理。B項錯誤。第一首詩中“無數(shù)青山水拍天”,表現(xiàn)了“歸路茫然”的情感。第二首詩中“落月橫千丈”,寫出臥看時的豁達、愉悅心情,也為下一句“起喚清風(fēng)得半帆”做鋪墊。故并非“都體現(xiàn)詩人豪邁曠達的情懷”。C項正確。山前墟落可以停駐,象征人生峰回路轉(zhuǎn),得見光明;而水路僅容客船蜿蜒前進,象征人生于幸運之后再遇坎坷。D項正確?!芭P看落月”“起喚清風(fēng)”以人物的靜與動來營造美好而愉悅的意境;《赤壁賦》中“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以清風(fēng)、明月來營造寧靜而美好的意境。
22.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情感的變化,請簡要分析兩者的不同之處。(6分)
【答案】①第一首詩從消沉到豁達。面對水天茫茫感嘆歸路茫然,看到有人賣餅,又聽到前有墟落可以落腳,喜從中來。②第二首詩從豁達到勇敢無畏。欣賞江上的月色,又喚來行帆的清風(fēng),心情舒暢;船行險途時,又不由感嘆人生艱難。最后轉(zhuǎn)為面對人生坎坷的無所畏懼。
【解析】分析詩歌情感的變化重在關(guān)注詩歌前后情感的區(qū)別及其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解答此題要逐句推敲。第一首詩抓住“茫然”和“喜聞”兩個表情感態(tài)度的關(guān)鍵詞:兩岸無數(shù)青山,江面水浪滔天,看不清前面的路途,面對眼前的景象,詩人結(jié)合自身的處境,內(nèi)心充滿憂愁,愁悶之際忽聽得賣餅的叫喊聲,內(nèi)心忽然一喜,仿佛在漂泊中找到可依靠的地方。第二首詩抓住“橫千丈”和“人間何處不巉巖”:躺在船上,看到天邊月落的地方云橫千丈,天將破曉了,老船工急急爬起來,呼喚得半帆清風(fēng),加緊開船,此時詩人心情依然是愉悅的;暫且傍著臨江的小村,傾斜搖蕩地駛過險途,這當(dāng)然有一定的風(fēng)險,但是,人世間又有何處不是峭壁危巖呢?第四句,詩人的心態(tài)已變得無所畏懼。詩歌借助日常景物表現(xiàn)作者直面現(xiàn)實、不避艱險、隨遇而安的人生態(tài)度。
十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23、24題。(9分)
重陽日荊州作①
吳 融
萬里投荒②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濁醪任冷難辭醉,黃菊因暄卻未開。
上國③莫歸戎馬亂,故人何在塞鴻來。
驚時感事俱無奈,不待殘陽下楚臺④。
【注】 ①此詩作于乾寧三年(公元896年)被貶荊州時。②投荒:貶謫、流放至荒遠之地。③上國:京都長安。④楚臺:章華臺,楚靈王修建的離宮,相傳為楚王夢遇神女之陽臺,后多指男女歡會之處。
2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點明詩人寓居荊州的原因,并奠定了全詩情感的基調(diào)。
B.頷聯(lián),詩人借酒澆愁,飲酒賞花,無奈菊花不開,不遂人愿。
C.尾聯(lián),借用楚王于楚臺夢遇神女的典故,含蓄蘊藉,含義深廣。
D.整首詩意境凄涼,但哀而不傷,哀傷的基調(diào)中不乏昂揚之氣。
【答案】D
【解析】“但哀而不傷,哀傷的基調(diào)中不乏昂揚之氣”錯誤,從詩中來看,詩人身在荊州,而荊州離家萬里,又是被貶謫之地;遭逢佳節(jié),想和家人聯(lián)系;滿目蕭瑟,無法派遣愁緒;國家不太平,朋友不知在何處,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的悲傷和無奈之情。
24.全詩表現(xiàn)了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①被貶荊州的無奈與哀傷。②對國家動蕩不安的憂慮。③對“故人”的思念。(意思對即可)
十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25、26題。(9分)
送駱奉禮從軍
李 嶠
玉塞邊烽舉,金壇廟略①申。
羽書資銳筆,戎幕引英賓。
劍動三軍氣,衣飄萬里塵。
琴尊留別賞,風(fēng)景惜離晨。
笛梅含晚吹,營柳帶余春。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②。
【注】 ①金壇廟略:“金壇”指拜將的壇,“廟略”指朝廷的謀略。②城:城內(nèi)重門。亦泛指城郭。
2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詩歌從邊關(guān)燃起的烽火切入,既點出了朋友要去之地,又與標題相呼應(yīng)。
B.第二句交代“從軍”的背景,“金壇”這一意象營造出濃烈的戰(zhàn)爭氛圍。
C.五、六句運用了夸張手法寫軍隊出征的盛況,氣勢恢宏,體現(xiàn)了高昂的士氣。
D.九、十句通過實寫,描繪了軍營里笛聲悠揚,晚風(fēng)拂面,柳條曼舞的景象。
【答案】D
【解析】“九、十句通過實寫”分析有誤,應(yīng)是虛寫。
26.本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進行賞析。(6分)
【答案】①對朋友的贊美。詩中用“銳筆”寫朋友有銳利的文筆,用“英賓”突出其才華,從而贊美了朋友才華卓著。②對離別的傷感。早晨風(fēng)景美麗,琴與酒樽已備好,離別在即,只能依依惜別。③對朋友的祝愿。最后兩句用竇憲勒石燕然的典故和凱旋將士受歡迎的載歌載舞畫面,表達了對朋友建功立業(yè)的期望以及對安邊戰(zhàn)爭的必勝信念。(意思對即可)
十四、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27、28題。(9分)
絕句漫興九首①
杜 甫
其 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其 九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fēng)挽斷最長條。
【注】 ①這組絕句是杜甫寫在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時值安史之亂的第六個年頭。
2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客愁”是第一首詩的詩眼,點明詩人客居成都、心憂國事的愁苦?!俺畈恍选北砻麟y以從愁緒中擺脫出來的心境。
B.“無賴春色”以“無賴”寫“春色”,將春色擬人化,寫出了春色多事讓人討厭的特點,帶有嗔怪的意味,領(lǐng)起下文。
C.第二首詩中“隔戶楊柳弱裊裊”句,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門墻外柔弱的柳枝隨風(fēng)擺動、惹人憐愛的情景。
D.“恰似十五女兒腰”運用比擬的手法,準確地描繪出柳枝纖弱柔美的特點,寄寓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答案】D
【解析】“比擬”錯誤,應(yīng)是“比喻”,“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夸大其詞,應(yīng)為“憐惜”之情。
28.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的不同。(6分)
【答案】第一首的三、四句運用擬人和直抒胸臆(反襯),嗔怪春天讓百花綻放有些草率(冒失),叫黃鶯嬌啼太過殷勤(急切),反襯出詩人的愁思深重。(答以樂景襯哀情亦可。技巧1分,解析1分,情感1分)
第二首的三、四句運用誤會和反轉(zhuǎn)(正襯),使詩歌加入情節(jié),敘說頓生波瀾,妙趣橫生:“我”說是誰說她早晨時不稱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誤會),原來是狂風(fēng)摧折了最長的枝條。在敘事和寫景中融入對柳枝的憐惜之情。(技巧1分,解析1分,情感1分)
十五、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29、30題。(9分)
寄杜北山①
王 镃②
倦客蕭蕭兩鬢秋,柳絲無力絆歸舟。
曉風(fēng)落葉辭高樹,夜月行人在別洲。
千里關(guān)河鄉(xiāng)國夢,一江煙浪古今愁。
雁聲過盡青天闊,卻憶同登望海樓。
【注】 ①杜北山,宋代詩人。②王镃(zī),南宋詩人,宋亡后隱居不仕。
2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蕭蕭”是頭發(fā)花白稀疏的樣子;“無力”將柳條人格化,既寫出秋意蕭索,又表現(xiàn)出詩人歸心難酬。
B.頷聯(lián),寫途中所見,晨風(fēng)里樹葉蕭蕭而下,夜月中漂泊的游子寄居他鄉(xiāng)異地?!皶浴薄耙埂睂懗隽藭r間的推移。
C.頸聯(lián),“千里關(guān)河”“一江煙浪”境界闊大,寫思鄉(xiāng)之夢飛越千山萬水,狀無形之愁如在眼前,極言歸心之切,愁思之濃。
D.尾聯(lián),末句和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寫法上如出一轍。
【答案】D
【解析】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采用對寫方式,讓思念從對面飛來;本詩則從自己寫起,屬于一般想象。
30.這首詩情感豐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時光易逝、人生遲暮之感;②久居異鄉(xiāng)、歸家心切之情;③國破家亡、思親念友之愁。(意思對即可)
十六、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31、32題。(9分)
春雪晚晴出西村
范 浚
步屐尋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鵓鳩啼。
墮梅殘白猶明樹,著柳暗黃初映堤。
風(fēng)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懸規(guī)。
最憐碧漲侵沙尾,更傍橫橋一杖藜。
3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句工于煉字,一個“犯”字從側(cè)面寫出道路難行,突出了詩人尋春之不易。
B.頷聯(lián)與“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樣都蘊含著詩人對自然界新舊交替的感悟。
C.頸聯(lián)上句寫天快放晴之時白云如絮,下句寫天放晴后落日如規(guī),極富畫面感。
D.尾聯(lián)著眼于近景,用“最憐”二字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初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答案】C
【解析】“天快放晴之時”錯,“快晴”意為爽朗的晴天。
32.你認為這首詩中哪個詞語能夠統(tǒng)領(lǐng)全篇?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我認為“尋春”一詞能夠統(tǒng)領(lǐng)全篇。分析:①首聯(lián)寫尋春之路和尋春所聞。作者冒著泥濘,踏雪尋春,并從聽覺角度寫春天的鳥鳴,表現(xiàn)了春天的生機。②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尋春所見。從視覺角度寫春色,殘梅(或“殘雪”)耀眼、楊柳染黃、白云如絮、落日如規(guī),展現(xiàn)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③尾聯(lián)寫尋春所感。“憐”字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杖藜傍于橫橋,描繪了詩人佇立橋邊、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托了愛春惜春之情。(答出兩點,意思對即可)
十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3、34題。(9分)
送劉司直赴安西
王 維
絕域陽關(guān)道,胡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當(dāng)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3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胡煙與塞塵”一句勾勒邊塞景象的寫法,在王維的《使至塞上》中也有使用。
B.第二聯(lián)以空中與地上景象形成對比,強調(diào)突出友人此去路途的寂寞荒涼。
C.詩歌第三聯(lián)借用典故,贊頌了漢使將苜蓿和葡萄帶入中原的功績。
D.全詩從寫景到敘史,又轉(zhuǎn)為抒情,自由靈活,但字里行間始終流淌著對友人的深情。
【答案】B
【解析】“形成對比”錯誤。第二聯(lián)意思是:正值三春季節(jié),南國正是草長鶯飛之時,無奈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一路上唯見偶爾飛過的歸雁;平視前方、漫漫長路上極少有行人往來。以空中與地上景象相互映襯,進一步表現(xiàn)路途的寂寞荒涼。
34.這首詩具有怎樣的語言風(fēng)格?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6分)
【答案】激越雄健。①寫景畫面雄健,意境開闊:詩歌前四句雖然竭力渲染路途的險阻與凄涼,但“絕域”“陽關(guān)道”“胡煙”“塞塵”“萬里”等組成的畫面開闊雄偉,能激發(fā)友人的豪情壯志。②情感激越,慷慨豪壯:詩歌第四聯(lián)意為“一定要使異邦震服,不敢提和親之事”,意在勉勵友人此去當(dāng)建功立業(yè),弘揚國威,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安邊定國的理想抱負。激越雄健,表現(xiàn)出積極上進的盛唐氣象。
【解析】這首詩中,第一聯(lián)中所選意象屬于邊塞風(fēng)光,“絕域”“陽關(guān)道”“胡煙”“塞塵”“萬里”等組成的畫面開闊雄偉,能激發(fā)友人的豪情壯志;第四聯(lián)意為“一定要使異邦震服,不敢提和親之事”。這兩句看似泛指,實際上是針對“劉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劉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業(yè),弘揚國威,同時也寄寓了詩人效命疆場、安邊定國的豪邁感情,表現(xiàn)出積極上進的盛唐氣象,語言風(fēng)格激越雄健。
十八、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35、36題。(9分)
送謝武選少安犒師固原因還蜀會兄葬①
謝 榛
天書早下促星軺②,二月關(guān)河凍欲消。
白首應(yīng)憐班定遠,黃金先賜霍嫖姚。
秦云曉渡三川水,蜀道春通萬里橋。
一對郫筒腸欲斷,鹡鸰③原上草蕭蕭。
【注】 ①謝少安,是作者謝榛的好朋友,四川射洪人。固原:明代“九邊”之一,為甘肅的邊防重鎮(zhèn)。②星軺:皇上所派使者乘坐的馬車。③鹡鸰,鳥名,喻兄弟。
3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交代謝少安“犒師固原”起因、時間、地點以及天氣情況,渲染了謝少安此時的心情。
B.頷聯(lián)使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憐”字為點睛之筆,抒發(fā)了對戍邊官兵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C.頸聯(lián)實寫了謝少安從甘肅入蜀地的情形,將自古以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寫得輕巧通達。
D.本詩將題意逐層安放,內(nèi)容繁多卻井井有條,一氣貫通,有神無跡,氣象雄渾,情真意切。
【答案】C
【解析】“實寫了謝少安從甘肅入蜀地的情形”錯,此處為虛寫。
36.同為送別詩,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答案】①本詩情感復(fù)雜,基調(diào)哀傷。朋友被重用,他對朋友充滿贊許和期望;友人兄長去世傷心悲痛,他也倍感傷懷。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情基調(diào)豁達樂觀,分別之時安慰勸告友人不要因離別而悲傷,同時表達了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近如比鄰、心意相通的樂觀、豁達之情。(分析合理即給滿分)
十九、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37、38題。(9分)
南歌子·新開池戲作
辛棄疾
散發(fā)披襟處,浮瓜沈李杯①。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畫棟頻搖動,紅蕖盡倒開。斗勻紅粉照香腮。有個人人,把做鏡兒猜。
【注】 ①亦作“浮瓜沉李”。語出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敝^以寒泉洗瓜果解渴。
3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詞人散開頭發(fā),解開衣襟,這既反映夏夜天氣悶熱,更體現(xiàn)了詞人的爽朗豪邁。
B.池中流水涓涓,水勢輕緩,但也日復(fù)一日地侵蝕著臺階,對此,詞人坦然待之。
C.“池兒”“月兒”的稱呼輕松有趣,詞人對“池”與“月”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D.池邊有一女子,以水池為鏡,梳妝打扮,天真活潑的形象躍然紙上,饒有情趣。
【答案】B
【解析】“日復(fù)一日地侵蝕著臺階,對此,詞人坦然待之”賞析有誤。侵,結(jié)合詩意,應(yīng)為“浸潤”,“細侵階”,慢慢地浸潤臺階,而非“日復(fù)一日地侵蝕臺階”。同時,結(jié)合題目“新開池戲作”,此池為新池,“侵蝕”也不合實情。
38.本詩名為“戲作”,輕淺自然,妙趣橫生。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詩中有哪些“妙趣”。(6分)
【答案】(1)夏夜閑適生活之趣。以散發(fā)披襟的處所、浮瓜沉李的盤子這樣的“謎面”,來暗伏新池這個“謎底”,表現(xiàn)出詞人在新池邊納涼的快意、方便、輕閑。
(2)語言輕松有趣。“池兒”“月兒”的稱呼,輕松有趣,足見喜愛之情;而“喚個月兒”的措辭,不僅寫景由實境入空,更是妙語解題:天下有水則有月,本無稀奇,經(jīng)詞人這么一說,平常的一個意思竟顯出盎然的趣味。
(3)池中美景之趣。下闋寫彩繪樓閣,秀影搖曳,不覺喧鬧,更顯空靈靜謐;粉荷倒影,似“倒開”池中,明麗如畫,池中之景空靈而優(yōu)美;紅妝美人臨池照影的倒影,更添雅趣。(答出兩點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39、40題。(9分)
滿路花①
周邦彥
金花落燼燈,銀礫鳴窗雪。夜深微漏斷,行人絕。風(fēng)扉不定,竹圃瑯玕②折。玉人新間闊。著甚情悰,更當(dāng)恁地時節(jié)。
無言欹枕,帳底流清血。愁如春后絮,來相接。知他那里,爭信人心切。除共天公說。不成也還,似伊無個分別。
【注】 ①滿路花,詞牌名。②瑯玕,此處指翠竹。
3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開篇寫燈花落盡,夜雪鳴窗,運用對仗,交代了詞作的時間和環(huán)境特征。
B.“竹圃瑯玕折”用夸張手法寫出雪量之大,突出夜晚風(fēng)雪之勢,讓人驚恐。
C.“無言”二字兼及外在與內(nèi)心,言簡而義豐;“欹枕”則表現(xiàn)主人公難眠的樣子。
D.上片前三句寫夜雪紛飛的氣勢和雪夜的靜,為后的抒情蓄勢,上下片渾然一體。
【答案】B
【解析】“夸張”“讓人驚恐”錯誤,這里沒有使用夸張手法,是實寫。寫翠竹在大雪下斷折,突出了雪之大和雪夜的靜謐,并無令人驚恐之感。
40.本詞是如何表達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寓情于景。詞中通過對“金花落燼”“銀礫鳴窗”等景物的描寫,營造了寂寥、冷清的氛圍,表達了主人公因思念遠人而不得見的孤寂與愁苦。②直抒胸臆?!爸跚閻洝薄八埔翢o個分別”直接抒發(fā)了對遠人的思念與盼歸之情。③想象(對面落筆)?!爸抢?,爭信人心切”,主人公想象遠人此時此刻也正惦記思念著自己,更顯對遠人的思念之切。(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相關(guān)試卷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五講 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五講 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五講古代詩歌閱讀精講精練之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解析版doc、第五講古代詩歌閱讀精講精練之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原卷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9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四講 鑒賞古代詩歌語言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四講 鑒賞古代詩歌語言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四講古代詩歌閱讀精講精練之鑒賞古代詩歌語言解析版doc、第四講古代詩歌閱讀精講精練之鑒賞古代詩歌語言原卷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三講 鑒賞古代詩歌形象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三講 鑒賞古代詩歌形象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講古代詩歌閱讀精講精練之鑒賞古代詩歌形象解析版doc、第三講古代詩歌閱讀精講精練之鑒賞古代詩歌形象原卷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二講 綜合性選擇題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二講 綜合性選擇題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六講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六講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一講 考點概述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八板塊 古代詩歌閱讀 第一講 考點概述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七板塊 文言文閱讀 過關(guān)檢測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第七板塊 文言文閱讀 過關(guān)檢測 精講精練-2022屆新高考一輪語文復(fù)習(xí)(原卷版+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