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六年級下冊7.探索宇宙教學ppt課件,文件包含六下37《探索宇宙》課件pptx、六下37《探索宇宙》教學設(shè)計docx、《探索宇宙》資料卡docx、《探索宇宙》實驗記錄單docx、人類探索宇宙發(fā)展史mp4、新中國70年印跡“中國航天”譜寫星空探索傳奇mp4等6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9頁, 歡迎下載使用。
古時候,人類就已經(jīng)把目光對準了天空。他們用肉眼觀察和記錄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觀察到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斗轉(zhuǎn)星移等現(xiàn)象,并確定了時間、方向及歷法。為了更好地觀測,專門建立了觀測、記錄和研究天象的場所——天文臺。2世紀時,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統(tǒng)治了西方對宇宙的認識長達1000多年。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才提出新的宇宙體系的理論——日心說。日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但是古時候的人們不能解釋這一奇怪的現(xiàn)象,于是賦予了日食許多神話故事和傳說,后來人類通過觀察逐漸破除了迷信,解開了這個謎題。 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第一次把自制望遠鏡對準星空,首次用望遠鏡看到了太陽黑子、月球和一些行星的表面與盈虧,還驚訝地發(fā)現(xiàn)銀河原來竟是由無數(shù)恒星組成。19世紀中葉,天體攝影和分光技術(shù)的發(fā)明,使天文學家可以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天體的物理性質(zhì)、化學組成、運動狀態(tài)和演化規(guī)律。20世紀50年代,射電望遠鏡開始應用,人們利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和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對宇宙中遙遠的天體進行觀察。到了20世紀60年代,人類取得了“天文學四大發(fā)現(xiàn)”的成就:微波背景輻射、脈沖星、類星體和星際有機分子。人們獲得越來越多來自宇宙的信息,所觀測的宇宙空間也不斷擴大。 1957年10月,前蘇聯(lián)用火箭把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上了天,宣告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進入航天時代。為了更好地觀測宇宙,人類利用火箭將望遠鏡、人造衛(wèi)星、空間探測器及宇航員等送到太空。人類還在太空建設(shè)空間站,航天員可以在空間站進行長時間的太空實驗和科學觀測。天體發(fā)出的許多信息,如紫外線、紅外線、無線電波、X射線、γ射線等都能觀測到了,人類的視野越來越廣闊。這些使得空間天文學得到巨大發(fā)展,也對現(xiàn)代天文學成就產(chǎn)生很大影響。目前,人類已經(jīng)開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測任務(wù),其中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迄今為止,有500多名航天員遨游過太空,在太空中進行科學研究。但同時,也有十多位航天員在發(fā)射時以身殉職,為人類的航天事業(yè)獻出了生命。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級上冊7.信息的交流傳播教學課件ppt,文件包含六上37《信息的交流傳播》課件pptx、六上37《信息的交流傳播》教學設(shè)計docx、獨輪車的制作說明書docx、獨輪車的制作步驟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級下冊7.探索宇宙精品ppt課件,文件包含37《探索宇宙》課件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pptx、37《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docx、人類探索宇宙發(fā)展史mp4、新中國70年印跡“中國航天”譜寫星空探索傳奇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六年級下冊7.探索宇宙試講課課件ppt,文件包含37《探索宇宙》課件教科版六下科學pptx、37《探索宇宙》練習含答案教科版六下科學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