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時教學重點是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時應突出以下兩點。
1.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意識。
小學生常常從形狀上去認識周圍的事物,七巧板是我國民間流傳很廣,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古典智力玩具之一,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七巧板的變化又將引出無數(shù)個奇妙的圖案,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們主動探索,認識世界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
2.訓練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這對于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至關重要的,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能夠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等形狀的紙進行拼圖的基礎上,利用七巧板拼圖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夠提升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儀、課件、七巧板、磁鐵等。
學生準備:一套七巧板、卡紙、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課件依次展示由七巧板拼出的動物圖案:美麗的熱帶魚、勤勞的大公雞、漂亮的天鵝、可愛的鴨子以及小山羊。
師:猜一猜這節(jié)課誰將和我們共同學習,它們是誰呢?
學生自由回答。
師:這些小動物的圖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七巧板)
師:讓我們仔細看一看!(課件演示動物圖案小山羊慢慢轉化成一副七巧板的過程),其實剛才這些小動物都是由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揭示并板書課題:七巧板)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在這里通過電腦創(chuàng)設了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學習需求,積極投入到認識七巧板的活動中。讓學生初步認識七巧板,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激發(fā)學生動手操作的欲望。
二、初步感知
師: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七巧板嗎?(生:有七塊)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它能拼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
師介紹七巧板的來歷:七巧板是由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后來流傳到西方,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被稱為“東方魔板”。你們現(xiàn)在想不想馬上認識這位新朋友呢?
生:想!
師: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它的奧秘吧!
三、認識七巧板
1.認一認。
你能叫出七巧板中每個圖形的名稱嗎?
(課件出示:七巧板中的每個圖形名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要想和它成為朋友,就必須更進一步的了解它。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是有意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理解來了解七巧板的組成。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并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不僅使舊知識得到復習,還使學生意識到知識是互相聯(lián)系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看一看。
請仔細觀察自己桌面上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它們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同桌交流彼此的發(fā)現(xiàn):兩個大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一個中等的三角形;兩個大三角形一樣大,兩個小三角形一樣大。
師: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真不少,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和七巧板成為好朋友。
3.說一說。
師:七巧板由 種圖形組成,其中正方形有 個,三角形有 個,平行四邊形有 個。
(學生看著手里的七巧板,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七巧板的特點,并通過拼擺復習了學過的圖形,為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做好了準備。學生通過手、腦、語言三者相結合的演示,使學生有一個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空間,從而增強了學生學好知識的信心。
四、動手操作拼圖案
1.用七巧板拼平面圖形。
師:為什么七巧板中有個“巧”字呢?只要大家開動腦筋,七巧板就會不停地“變”,想不想試一試?
生:想!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拼圖比賽”,請同學們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怎樣才能拼成?
(學生動手操作拼三角形,師巡回指導,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設計意圖:學生的個性不同,智力水平、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各有差異,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由、民主的氛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拼圖比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自己拼擺,建立表象。
師:剛才我們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三角形。
(教師貼出三角形圖片并板書:三角形)
師:現(xiàn)在請你用七巧板中任意的幾個圖形再來拼拼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
(學生集體操作,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所拼的平面圖形,師巡回指導,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邊演示邊介紹自己是用七巧板中的哪幾個圖形來拼的)
設計意圖:學生積極參與到拼擺活動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而且可以達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的目的。將學生的各種拼法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2.拼有趣的圖案。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的很精彩,通過動手、動腦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七巧板除了能拼出我們所學過的平面圖形,還能拼一些有趣的圖案。我們來進行第二場“拼圖大賽”,以小組為單位,請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用七巧板合作拼擺一幅作品,并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小組合作拼擺作品。
作品展示:小組派代表邊展示邊匯報:本組所拼擺作品的名稱,分別用了七巧板中的哪幾個圖形拼成的?為什么想拼這個圖案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時間完全屬于學生,給他們一個自由結合、自由想象、自由學習的“自由世界”,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讓學生在操作、展示、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審美興趣和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作品欣賞。
師:七巧板也可用在一幅作品中,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展示用多副七巧板拼成的古詩內容: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分別用七巧板拼成黃鸝、白鷺、山、船,同時配有音樂伴奏)
我們可以用七巧板拼出許多精美的圖案,還可以用它來拼故事呢!
設計意圖: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體會到美的緣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又把數(shù)學與語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感悟到生活周圍處處有數(shù)學,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到七巧板的千變萬化及創(chuàng)造的樂趣。
4.開放性習題。
請同學們課下和你的小伙伴們一起分工合作,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拼出故事作品。
四、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七巧板有趣嗎?
生:有趣。
師:七巧板千變萬化,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只要大家善于觀察,勤于動腦思考,就會拼擺出更多更美的圖案,都能和七巧板成為最好的朋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是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進一步體會到七巧板的神奇。
板書設計
動手做(二)
——有趣的七巧板
三角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大三角形 大長方形

相關教案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三)第4課時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三)第4課時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體驗,達標檢測,課堂小結,教學板書,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二)第3課時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二)第3課時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四 有趣的圖形動手做(三)第4課時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四 有趣的圖形動手做(三)第4課時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2021學年六 加與減(三)跳繩優(yōu)秀教案及反思

2021學年六 加與減(三)跳繩優(yōu)秀教案及反思

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五 加與減(二)拔蘿卜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

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五 加與減(二)拔蘿卜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三)優(yōu)秀教案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動手做(三)優(yōu)秀教案

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四 有趣的圖形動手做(一)精品教案設計

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四 有趣的圖形動手做(一)精品教案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動手做(二)

版本: 北師大版

年級: 一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