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化學模擬試卷(5月份)
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 Cl-35.5; Ag-108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說明:黃岡市按20—27小題,每題1分,28—29題,每題2分,共12分計分;孝感市、咸寧市按每題2分,共20分計分。
1. 下列現象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 水杯摔碎了 B. 壺中水沸騰了
C 濕衣服變干了 D. 剩飯變餿了
2. 以下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 連接儀器 B. 點酒精燈
C. 氧氣的驗滿 D. 傾倒液體
3.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A. H2CO3═H2O+CO2 B. CH4+2O2═CO2+2H2O
C. Cu+2HCl═CuCl2+H2↑ D. CaO+H2O═Ca(OH)2
4. 有下列說法:①活性炭在凈水中起著吸附和消毒作用;②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③水蒸發(fā)為水蒸氣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大;④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8個族;⑤尿素、硝酸鉀都屬于復合肥;⑥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⑦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來滅火是利用了降低溫度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的原理。其中正確的組合是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③⑥⑦ D. 只有⑦
5. 下列化學用語與所表達的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A. Ne——氖氣 B. ——鎂離子的結構圖
C. Fe2+——鐵離子 D. N2——2個氮原子
6. 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 t2℃時,甲物質溶液中溶劑與溶質的質量比為2:1
C. 現有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將這三種溶液分別升溫到t2℃,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D. 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可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7. 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X
Y
Z
W
反應前的質量(g)
4
2
18
16
反應后的質量(g)
14
m
10
14


A.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分解反應
B. 物質Y一定是反應的催化劑
C. 若Z和W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1,則化學方程式中它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
D. 反應生成的X的質量為14g
8. 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A. 常溫下,pH大于7的溶液呈堿性,則堿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B.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 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D.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9. 芯片是電腦、手機等智能家電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純度的單質硅(Si)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發(fā)生如下反應:①Si+O2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Na2SiO3+2X↑,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①屬于化合反應,反應③屬于置換反應
B. 上述四個反應中共涉及到6種不同的氧化物,反應④中X物質的化學式為H2O
C. 上述反應②中各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發(fā)生改變
D. Si和Si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10. 20gFe2O3和CuO的混合物與200g某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再滴加100g24%的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則所用硫酸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 9.8% B. 14.7% C. 19.6% D. 29.4%
二、填空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5分)
11. 化學基礎與常識。
(1)如圖,超市手推車各部件中,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把手和 _____。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_______(填符號)。
(3)工業(yè)生產硫酸中的某一步反應用微觀模型圖表示如圖:

參加反應的反應物間分子個數比是 _______。
(4)鈦(Ti)被稱為“航空金屬”。由鈦鐵礦(主要成分是鈦酸亞鐵,化學式為FeTO3)制備鈦的流程如圖:

①鈦酸亞鐵(FeTiO3)不屬于 _______(雙項選擇,填序號)。
A、化合物
B、有機物
C、純凈物
D、單質
②電解廠參加反應的物質為_______。
12. 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請運用化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在煤爐上放一壺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 ____(用文字解釋)。
(2)水通電的反應 ____(化學方程式表示)。
(3)生活中人們可用稀硫酸除鐵銹,其原理是 ___(化學方程式表示)。
(4)熱水瓶用久后,瓶膽內壁常附著一層水垢[主要成分為CaCO3和Mg(OH)2],可以用鹽酸來洗滌,寫出其中發(fā)生中和反應 _____(化學方程式表示)。
(5)工業(yè)上可用Cl2與NaOH溶液作用制漂自液:Cl2+2NaOH═NaCl+NaClO+H2O。與此類似,可用Cl2與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制漂白粉,試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
13. 有限的元素可組成種類繁多的物質,依據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問題。
元素名稱







元素符號
H
C
O
Cl
Cu
Na
Fe

(1)若某物質為廚房里的常見調味品,則它可以是 _______(填化學式)。
(2)若某物質是磁鐵礦的主要成分,則該物質是 _____(填名稱)。
(3)兩種黑色固體物質發(fā)生反應可以生成一種紅色物質,該反應方程式為 ____。
(4)ABCDE是五種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且都由表中的元素組成。其中A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D物質是一種最常用的溶劑,B物質可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等。圖中“→”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注:轉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質均要求由上表中的元素組成),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①請寫出C→A的反應方程式 _______。
②若E→D的反應不屬于任何基本反應類型,則方程式為 _______。
三、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說明:黃岡市按3分計分;孝感市、咸寧市按5分計分。
14. 在100 g的某鹽酸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反應為AgNO3+HCl=HNO3+AgCl↓,至恰好完全反應,經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到質量為28.7 g的AgCl沉淀,求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0分)
15. 實驗室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氣體和氣體性質的驗證。請回答:

(1)儀器①的名稱為 _____。
(2)實驗室里若用A、C裝置組合制取并收集氧氣,其反應的原理為 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和最佳收集裝置是 ___。
(4)實驗室只能用D收集氨氣,由此說明氨氣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____。
16. 碳酸氫鈉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工業(yè)上制取它有多種方法,其中有一種是氣相固碳法,反應的原理是:Na2CO3+H2O+CO2═2NaHCO3。
【實驗操作】某實驗小組在室溫為15℃時,將10g氫氧化鈉固體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見圖1燒杯),而后勻速的通入CO2,同時用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變化,同時用數據采集器記錄并繪制圖象如圖2所示。

【實驗問題及分析】
(1)圖1錐形瓶中發(fā)生的反應為 ______(方程式表示)。
(2)通過圖2分析,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NaHCO3溶液的酸堿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_________(填序號)。
(3)為了確定M處溶液的成分,小組中的李剛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M點處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M點處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②取上述步驟①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滴加幾滴酚酞溶液。
發(fā)現溶液變紅
針對小剛同學探究過程,有同學認為他得出的結論不可靠,理由是 ________。為了形成正確的結論,你的改進意見為:_________。
【數據處理】小組同學想進一步探究M點處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案進行實驗并測得數據如圖3。
(4)根據方案①所得數據,計算M點處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________。
【實驗反思】
(5)另一組同學根據方案②所得數據計算出的碳酸鈉質量分數與方案①相比明顯偏大,你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_____。
2021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化學模擬試卷(5月份)
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 Cl-35.5; Ag-108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說明:黃岡市按20—27小題,每題1分,28—29題,每題2分,共12分計分;孝感市、咸寧市按每題2分,共20分計分。
1. 下列現象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 水杯摔碎了 B. 壺中的水沸騰了
C. 濕衣服變干了 D. 剩飯變餿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A、水杯摔碎了,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壺中的水沸騰了,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濕衣服變干了,是衣服上液態(tài)的水變成水蒸氣進入空氣中去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剩飯變餿了,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D。
2. 以下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 連接儀器 B. 點酒精燈
C. 氧氣的驗滿 D. 傾倒液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詳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轉動著塞進試管口,切不可把試管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試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中瓶口沒有緊挨試管口、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向著手心,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C。
3.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A. H2CO3═H2O+CO2 B. CH4+2O2═CO2+2H2O
C. Cu+2HCl═CuCl2+H2↑ D. CaO+H2O═Ca(OH)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A、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化學方程式為:H2CO3═H2O+CO2↑,故選項錯誤;
B、甲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故選項錯誤;
C、銅的金屬活動性排在氫的后面,不會與鹽酸發(fā)生反應,故選項錯誤;
D、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故選項正確。
故選:D。
4. 有下列說法:①活性炭在凈水中起著吸附和消毒作用;②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③水蒸發(fā)為水蒸氣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大;④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8個族;⑤尿素、硝酸鉀都屬于復合肥;⑥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⑦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來滅火是利用了降低溫度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的原理。其中正確的組合是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③⑥⑦ D. 只有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①活性炭在凈水中起著吸附作用,不能進行消毒,故錯誤;
②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錯誤;
③水蒸發(fā)為水蒸氣是因為分子的間隔變大,故錯誤;
④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故錯誤;
⑤硝酸鉀屬于復合肥,尿素不屬于復合肥,故錯誤;
⑥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故錯誤;
⑦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來滅火是利用了降低溫度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的原理,故正確。
故選:D。
【點睛】
5. 下列化學用語與所表達的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A. Ne——氖氣 B. ——鎂離子的結構圖
C. Fe2+——鐵離子 D. N2——2個氮原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A、根據氖氣是由單個的原子直接構成的進行分析;
B、根據離子結構示意圖可知,該元素是鋁元素,所以該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是鋁離子的結構圖進行分析;
C、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進行分析;
D、根據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進行分析。
【詳解】A、氖氣是由單個的原子直接構成的,所以氖氣表示為Ne,故A符合題意;
B、由離子結構示意圖可知,該元素的質子數是13,是鋁元素,所以表示鋁離子的結構圖,故B不符合題意;
C、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所以鐵離子可表示為Fe3+,故C不符合題意;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2個氮原子表示為2N,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6. 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 t2℃時,甲物質的溶液中溶劑與溶質的質量比為2:1
C. 現有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將這三種溶液分別升溫到t2℃,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D. 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可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詳解】A、不知道溫度范圍,不能比較兩種物質溶解度大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不知道溶液是否飽和,不能判斷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比,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飽和溶液質量分數相等,丙的溶解度小于甲、乙,因此質量分數小于甲、乙,現有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將這三種溶液分別升溫到t2℃,都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都不變,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甲=乙>丙,該選項說法正確;
D、甲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點睛】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7. 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X
Y
Z
W
反應前的質量(g)
4
2
18
16
反應后的質量(g)
14
m
10
14


A.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分解反應
B. 物質Y一定是反應的催化劑
C. 若Z和W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1,則化學方程式中它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
D. 反應生成的X的質量為14g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則,。
【詳解】A、反應前后X的質量增加,為生成物,Z和W的質量減少,為反應物,Y的質量未變,可能為催化劑或沒有參加反應,反應為Z和W生成X,反應符合多變一,則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化合反應,故A不正確;
B、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則,,Y的質量未變,可能為催化劑或沒有參加反應,故B不正確;
C、參加反應的Z和W的質量之比為,若Z和W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1,則化學方程式中它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故C正確;
D、反應生成的X的質量為,故D不正確。故選C。
【點睛】反應前后X的質量增加,為生成物,Z和W的質量減少,為反應物,Y的質量未變,可能為催化劑或沒有參加反應。
8. 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A. 常溫下,pH大于7的溶液呈堿性,則堿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B.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 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D.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詳解】

A、常溫下,pH大于7的溶液呈堿性,則堿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故選項推理正確;
B、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但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氫鈉等鹽溶液,故選項推理錯誤;
C、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也可能是升高溫度造成的,升高溫度,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有氫氧化鈣析出,溶液變渾濁,故選項推理錯誤;
D、中和反應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O2+2NaOH═Na2CO3+H2O,故選項推理錯誤。
故選A。
9. 芯片是電腦、手機等智能家電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純度的單質硅(Si)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發(fā)生如下反應:①Si+O2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Na2SiO3+2X↑,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①屬于化合反應,反應③屬于置換反應
B. 上述四個反應中共涉及到6種不同的氧化物,反應④中X物質的化學式為H2O
C. 上述反應②中各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發(fā)生改變
D. Si和Si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A、反應①符合“多變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應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反應③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B、上述四個反應中共涉及SiO2、CO2、CO、H2O四種氧化物;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前硅、鈉、氧、氫原子個數分別為1、2、3、4,反應后的生成物中硅、鈉、氧、氫原子個數分別為1、2、3、0,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2X分子中含有4個氫原子,則每個X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H2,故選項說法錯誤。
C、反應②中硅、鈉、碳、氧元素的化合價反應前后分別為+4、+1、+4、﹣2價,都沒有發(fā)生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反應①、反應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睛】
10. 20gFe2O3和CuO的混合物與200g某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再滴加100g24%的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則所用硫酸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 9.8% B. 14.7% C. 19.6% D. 29.4%
【答案】B
【解析】
【詳解】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硫酸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設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由化學方程式可得出關系式:

x=14.7%。
故選B。
二、填空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5分)
11. 化學基礎與常識。
(1)如圖,超市手推車各部件中,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把手和 _____。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_______(填符號)。
(3)工業(yè)生產硫酸中的某一步反應用微觀模型圖表示如圖:

參加反應的反應物間分子個數比是 _______。
(4)鈦(Ti)被稱為“航空金屬”。由鈦鐵礦(主要成分是鈦酸亞鐵,化學式為FeTO3)制備鈦的流程如圖:

①鈦酸亞鐵(FeTiO3)不屬于 _______(雙項選擇,填序號)。
A、化合物
B、有機物
C、純凈物
D、單質
②電解廠參加反應的物質為_______。
【答案】(1)橡膠滑輪
(2)SO2 (3)2:1(或1:2)
(4) ①. BD ②. 氯化鈉溶液
【解析】
【分析】
【小問1詳解】
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把手和橡膠滑輪;故填:橡膠滑輪。
【小問2詳解】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硫分子,符號是SO2;故填:SO2。
【小問3詳解】
反應前后相同的分子說明沒有參加反應,將左右相同的分子刪掉,要刪掉相同數目的分子,所以左、右刪掉一個氧分子,所以參加反應的反應物間分子個數比是2:1(或1:2);故填:2:1(或1:2)。
【小問4詳解】
①鈦酸亞鐵(FeTiO3)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由三種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不屬于單質;故填:BD。
②電解氯化鈉溶液生成氫氧化鈉、氫氣和氯氣,所以電解廠參加反應的物質為氯化鈉溶液;故填:氯化鈉溶液。
12. 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請運用化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在煤爐上放一壺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 ____(用文字解釋)。
(2)水通電反應 ____(化學方程式表示)。
(3)生活中人們可用稀硫酸除鐵銹,其原理是 ___(化學方程式表示)。
(4)熱水瓶用久后,瓶膽內壁常附著一層水垢[主要成分為CaCO3和Mg(OH)2],可以用鹽酸來洗滌,寫出其中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_____(化學方程式表示)。
(5)工業(yè)上可用Cl2與NaOH溶液作用制漂自液:Cl2+2NaOH═NaCl+NaClO+H2O。與此類似,可用Cl2與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制漂白粉,試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
【答案】(1)一氧化碳難溶于水
(2)

(3)Fe2O3+3H2SO4═Fe2(SO4)3+3H2O
(4)Mg(OH)2+2HCl═MgCl2+2H2O
(5)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解析】
【分析】

【小問1詳解】
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所以煤爐上放一壺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填:一氧化碳難溶于水;
【小問2詳解】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
【小問3詳解】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小問4詳解】
中和反應是指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碳酸鈣是一種鹽,氫氧化鎂是一種堿,因此氫氧化鎂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小問5詳解】
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次氯酸鈣、氯化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填: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點睛】
13. 有限的元素可組成種類繁多的物質,依據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問題。
元素名稱







元素符號
H
C
O
Cl
Cu
Na
Fe

(1)若某物質為廚房里的常見調味品,則它可以是 _______(填化學式)。
(2)若某物質是磁鐵礦的主要成分,則該物質是 _____(填名稱)。
(3)兩種黑色固體物質發(fā)生反應可以生成一種紅色物質,該反應方程式為 ____。
(4)ABCDE是五種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且都由表中的元素組成。其中A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D物質是一種最常用的溶劑,B物質可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等。圖中“→”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注:轉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質均要求由上表中的元素組成),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①請寫出C→A的反應方程式 _______。
②若E→D的反應不屬于任何基本反應類型,則方程式為 _______。
【答案】(1)NaCl
(2)四氧化三鐵 (3)2CuO+C2Cu+CO2↑
(4) ①. ②.
【解析】
【分析】

【小問1詳解】
由題中所給的元素種類可知,某物質為廚房里的常見調味品,則它可以是NaCl;
【小問2詳解】
磁鐵礦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
【小問3詳解】
兩種黑色固體物質發(fā)生反應可以生成一種紅色物質,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2CuO+C2Cu+CO2↑;
【小問4詳解】
A、B、C、D、E是五種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且都由表中的元素組成,A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所以A是氫氣,D物質是一種最常用的溶劑,所以D是水,B物質可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等,所以B是碳酸鈉,E會轉化成水、碳酸鈉,所以E是氫氧化鈉,C會轉化成氫氣和水,所以C是鹽酸,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①C→A的反應是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②若E→D的反應不屬于任何基本反應類型,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點睛】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三、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說明:黃岡市按3分計分;孝感市、咸寧市按5分計分。
14. 在100 g的某鹽酸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反應為AgNO3+HCl=HNO3+AgCl↓,至恰好完全反應,經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到質量為28.7 g的AgCl沉淀,求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7.3%
【解析】
【詳解】設參加反應的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則


x=73%;
答: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0分)
15. 實驗室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氣體和氣體性質的驗證。請回答:

(1)儀器①的名稱為 _____。
(2)實驗室里若用A、C裝置組合制取并收集氧氣,其反應的原理為 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和最佳收集裝置是 ___。
(4)實驗室只能用D收集氨氣,由此說明氨氣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____。
【答案】(1)長頸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
(3)BE (4)密度比空氣小,氨氣易溶于水
【解析】
【分析】
【小問1詳解】
(1)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進行分析,儀器①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小問2詳解】
(2)A裝置適合固體加熱的反應,有棉花,所以用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 ;
【小問3詳解】
(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發(fā)生需要的條件及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選擇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是固液不加熱型,發(fā)生裝置選B,二氧化密度比空氣大,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選E;
【小問4詳解】
(4)實驗室只能用D(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氨氣,由此說明氨氣具有的物理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小,氨氣易溶于水。
【點睛】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書寫。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在實驗題中。
16. 碳酸氫鈉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工業(yè)上制取它有多種方法,其中有一種是氣相固碳法,反應的原理是:Na2CO3+H2O+CO2═2NaHCO3。
【實驗操作】某實驗小組在室溫為15℃時,將10g氫氧化鈉固體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見圖1燒杯),而后勻速的通入CO2,同時用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變化,同時用數據采集器記錄并繪制圖象如圖2所示。

【實驗問題及分析】
(1)圖1錐形瓶中發(fā)生的反應為 ______(方程式表示)。
(2)通過圖2分析,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NaHCO3溶液的酸堿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_________(填序號)。
(3)為了確定M處溶液的成分,小組中的李剛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M點處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M點處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②取上述步驟①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滴加幾滴酚酞溶液。
發(fā)現溶液變紅
針對小剛同學的探究過程,有同學認為他得出的結論不可靠,理由是 ________。為了形成正確的結論,你的改進意見為:_________。
【數據處理】小組同學想進一步探究M點處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案進行實驗并測得數據如圖3。
(4)根據方案①所得數據,計算M點處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________。
【實驗反思】
(5)另一組同學根據方案②所得數據計算出的碳酸鈉質量分數與方案①相比明顯偏大,你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_____。
【答案】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③①② ③. 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無法證明M點處溶液中是否有氫氧化鈉 ④. 取少量M點處溶液于試管中,可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碳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過濾,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碳酸鈉;在濾液中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 ⑤. 21.2% ⑥. 過濾后,沉淀沒有洗滌、干燥
【解析】
【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
(2)根據題意,氣相固碳法的反應的原理是:Na2CO3+H2O+CO2═2NaHCO3,在室溫為15℃時,將10g氫氧化鈉固體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見圖1燒杯),而后勻速的通入CO2,pH逐漸減小,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無法證明M點處溶液中是否有氫氧化鈉分析。
(4)根據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進而計算M點處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5)方案②是根據生成沉淀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的,進行分析解答。
【詳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鈣,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瘜W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題意,氣相固碳法的反應的原理是:Na2CO3+H2O+CO2═2NaHCO3,在室溫為15℃時,將10g氫氧化鈉固體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見圖1燒杯),而后勻速的通入CO2,pH逐漸減小,則碳酸氫鈉溶液的酸堿度最小,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度最大,碳酸鈉溶液的酸堿度居中。酸堿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③①②。
(3)因為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無法證明M點處溶液中是否有氫氧化鈉,所以結論不可靠。
改進意見為:錯誤原因是有氫氧化鈉生成,不引入氫氧根離子即可解決問題。可將氫氧化鋇變?yōu)槁然^。具體操作方法為:取少量M點處溶液于試管中,可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碳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過濾,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碳酸鈉;在濾液中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
(4)設碳酸鈉質量為x,

M點處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
(5)方案②是根據生成沉淀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的,偏大的原因可能是其中的可能原因是過濾后,沉淀沒有洗滌、干燥,導致沉淀質量偏大。
【點睛】本題由一定難度,熟練掌握鹽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明確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應先排除碳酸鈉的干擾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相關試卷

湖北省咸寧市2020年中考化學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湖北省咸寧市2020年中考化學試題(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03%,體積分數由大到小依次是, H2O2 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三模化學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三?;瘜W試題(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流程題,綜合應用題,計算題,實驗題,科學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二?;瘜W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二?;瘜W試題(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流程題,推斷題,計算題,實驗題,科學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五校5月中考聯考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五校5月中考聯考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五校5月中考聯考模擬化學試題(含答案)

2023年湖北省咸寧市五校5月中考聯考模擬化學試題(含答案)

湖北省咸寧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咸寧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化學模擬試卷(3月份)(word版 含答案)

2021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化學模擬試卷(3月份)(word版 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