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實驗中,將測量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與某條亮紋中心對齊,將該亮紋定為第1條亮紋,此時手輪上的示數(shù)如圖1所示。然后同方向轉(zhuǎn)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第6條亮紋中心對齊,記下此時圖2中手輪上的示數(shù)__________mm,求得相鄰亮紋的間距Δx為__________mm。
圖1
0
35
30
10
40
35
圖2
2、如下圖所示,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實驗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學元件依次為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對于某種單色光,為增加相鄰亮紋(暗紋)間的距離,可采取 或 的方法。
3.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實驗中,若遮光筒的長度為0.8m,雙縫間距離為0.4mm,測得6條亮條紋間的距離為7.5mm,求所測的光的波長為 m。
4、(1)在做“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實驗時,實驗裝置中分劃板與游標卡尺相連.第一次分劃板中心刻度線對齊A條紋中心時(圖甲),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第二次分劃板中心刻度線對齊B條紋中心時(圖丙),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丁所示.已知雙縫的間距為0.5mm,從雙縫到屏的距離為lm,則圖乙中游標卡的示數(shù)是 mm,圖丁中游標卡的示數(shù)是 mm,實驗時測量多條干涉條紋的目的是 ,所測光波的波長為 m。(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圖甲 圖乙
圖丙 圖丁
答案:
1、略
2、略
3.7.5×10-7
4、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分別為11.5mm和16.5 mm,AB之間的條紋數(shù)為4,條紋間距為5mm則由
可得
二、知識拓展——托馬斯·楊
托馬斯·楊(Thmas Yung,1773~1829)英國物理學家、醫(yī)生、波動光學的奠基人。1773年6月13日生于英國薩默塞特郡的米爾弗頓。他出身于商人和教友會會員的家庭,自幼智力過人,有神童之稱,2歲會閱讀,4歲能背誦英國詩人的佳作和拉丁文詩,9歲掌握車工工藝,能自制一些物理儀器,9~14歲自學并掌握了牛頓的微分法,學會多種語言(法、意、波斯、阿拉伯等)。盡管父母送他進過不少學校,但他主要把自學作為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手段,曾先后在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和格丁根大學學習醫(yī)學。由于他對生理光學和聲學的強烈興趣(對聲學的愛好與他的音樂和樂器演奏才能密切有關(guān),他能彈奏當時的各種樂器),后來轉(zhuǎn)而研究物理學。1801~1803年任皇家研究院教授。1811年起在倫敦行醫(yī)。1818年起兼任經(jīng)度局秘書,領導《海事歷書》的出版工作,同時他還擔任英國皇家學會國際聯(lián)絡秘書,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過四十多種科學家傳記。他的一生曾研究過多種學科(物理、數(shù)學、醫(yī)學、天文、地球物理、語言學、動物學、考古學、科學史等),并精通繪畫和音樂。在科學史上堪稱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但更以物理學家著稱于世。1829年5月10日在英國倫敦逝世,終年56歲。
托馬斯·楊是波動光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對光、聲振動的實驗研究,使他確信二者的相似性和波動說的正確性。在關(guān)于光的本性的爭論中,1800年正是微粒說占上風的時期,他發(fā)表了《關(guān)于光和聲的實驗與研究提綱》的論文,文中他公開向牛頓提出挑戰(zhàn):“盡管我仰慕牛頓的大名,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認為他是萬無一失的。我……遺憾地看到,他也會弄錯,而他的權(quán)威有時甚至可能阻礙科學的進步”。他從水波和聲波的實驗出發(fā),大膽提出:在一定條件下,重疊的波可以互相減弱,甚至抵消。從1801年起,他擔任皇家學院的教授期間,完成了干涉現(xiàn)象的一系列杰出的研究工作。他做了著名的楊氏干涉實驗,先用雙孔后來又用雙縫獲得兩束相干光,在屏上得到干涉花樣。這一實驗為波動光學的復興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由于它的重大意義,已作為物理學的經(jīng)典實驗之一流傳于世。他還發(fā)現(xiàn)利用透明物質(zhì)薄片同樣可以觀察到干涉現(xiàn)象,進而引導他對牛頓環(huán)進行研究,他用自己創(chuàng)建的干涉原理解釋牛頓環(huán)的成因和薄膜的彩色,并第一個近似地測定了七種顏色的光的波長,從而完全確認了光的周期性,為光的波動理論找到了又一個強有力的證據(jù)。
1803年,托馬斯·楊發(fā)表了《物理光學的實驗和計算》一文,力圖用他自己發(fā)現(xiàn)的干涉現(xiàn)象解釋衍射現(xiàn)象,以便把干涉和衍射聯(lián)系起來,文中還提出當光由光密媒質(zhì)反射時,光的相位將改變半個波長即所謂半波損失。
1817年,他在得知阿拉果和菲涅耳共同進行偏振光干涉實驗后,曾于同年1月12日給阿拉果的信上提出了光是橫波的假設。
在生理光學方面,他做出了一系列的貢獻。早在1793年(20歲時),他向皇家學會提交第一篇論文,題為《視力的觀察》,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人的眼睛晶狀體的聚光作用,提出人眼是靠調(diào)節(jié)眼球的晶狀體的曲率,達到觀察不同距離的物體的觀點。這一觀點是他經(jīng)過了大量的實驗分析得出的。它結(jié)束了長期來對人眼為什么能看到物體的原因的爭論,并因此于1794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他提出顏色的理論,即三原色原理,他認為一切色彩都可以從紅、綠、藍三種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而成,這一原理,已成為現(xiàn)代顏色理論的基礎。
1807年,托馬斯·楊出版了《自然哲學和機械技術(shù)講義》2卷,在這本內(nèi)容豐富的教材中,除了敘述他的雙縫干涉實驗。他還首先使用“能量”的概念代替“活力”,并第一個提出材料彈性模量的定義,引人一個表征彈性的量即楊氏摸量。
他是一個熱愛知識和追求真理的學者,有頑強的自修能力和自信心,曾因辨識了一塊埃及古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而對考古學作出貢獻,就在他逝世前仍致力于編寫埃及字典的工作。他以一生中沒有虛度過一天而感到最大的滿足。

相關(guān)試卷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課后練習題,共4頁。

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課時作業(y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課時作業(yè),共5頁。

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習題:

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習題,共2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選修3-4第十三章 光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同步達標檢測題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選修3-4第十三章 光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同步達標檢測題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選修3-4第十三章 光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課時訓練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選修3-4第十三章 光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課時訓練

2020-2021學年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當堂檢測題

2020-2021學年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當堂檢測題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選修3-4第十三章 光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當堂達標檢測題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選修3-4第十三章 光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當堂達標檢測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電子課本

4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版本: 人教版 (新課標)

年級: 選修3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