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1.根據(jù)平衡特征直接判斷
2.根據(jù)外界條件和性質(zhì)間接判斷
例1????一定溫度下,在一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對于可逆反應A(s)+3B(g)
?2C(g),下列說法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和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a ml A,同時生成3a ml B;③氣體密度不再變化;④混合氣體的總壓強不再變化;⑤A、B、C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2;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A.②④⑤ 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解題導引 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果是一個變化的量不再變化,
說明反應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如果是一個一直不變的量,不可以作為判斷反
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解析 C的生成速率與C的分解速率相等,v正=v逆,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
態(tài),①正確;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a ml A是逆反應,同時生成3a ml B也是逆反
應,無法確定是否平衡,②錯誤;ρ=m/V,有固體參加反應,氣體的總質(zhì)量會
變,體積不變,密度是一個隨反應變化的量,當不再變化時說明達到平衡狀
態(tài),③正確;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發(fā)生改變,體積恒定,氣體總壓強是一個
隨反應變化的量,當不再變化時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④正確;⑤平衡時各物
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取決于物質(zhì)的起始物質(zhì)的量和轉(zhuǎn)化率,故A、B、C的
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2不能作為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⑤錯
誤;題給反應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一個隨反應變化的量,當
不再變化時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⑥正確;故選B。
二、化學平衡圖像(一)化學平衡相關圖像類型1.速率—溫度(壓強)圖像例如:N2(g)+3H2(g)? 2NH3(g)????ΔH=-92.4 kJ·ml-1?圖中交點是平衡狀態(tài),溫度升高后逆反應速率增大得快,平衡逆向移動;壓
強增大后正反應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動。2.轉(zhuǎn)化率(或百分含量)—溫度(壓強)—時間圖像已知不同溫度或壓強下,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α(或百分含量)與時間的關系曲
線,推斷溫度的高低、反應的熱效應、壓強的大小及氣體物質(zhì)間的化學
計量數(shù)的關系。[以mA(g)+nB(g)? qC(g)中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αA為例說明]?
解答這類圖像題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原則分析反應由開始(起始物質(zhì)相同)達到平衡所用時間的長短可推知反應條
件的變化。①若為溫度差別所引起的,溫度較高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如圖甲
中T2>T1。②若為壓強差別所引起的,壓強較大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如圖乙
中p1>p2。③若使用了適宜催化劑,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如圖丙中曲線a對應反
應使用了催化劑。(2)正確掌握圖像中反應規(guī)律的判斷方法
①圖甲中,T2>T1,升高溫度,αA降低,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②圖乙中,p1>p2,增大壓強,αA升高,平衡正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氣體體積縮
小的反應。③若縱坐標表示A的百分含量,則圖甲中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圖乙中正反
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3.恒溫線(恒壓線)圖像已知不同溫度下的轉(zhuǎn)化率—壓強圖像或不同壓強下的轉(zhuǎn)化率—溫度圖
像,推斷反應的熱效應或反應前后氣體物質(zhì)間化學計量數(shù)的關系。[以反
應mA(g)+nB(g)? qC(g)中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αA為例說明]
?解答這類圖像題時應從兩方面入手:(1)“定一議二”原則:可通過分析相同溫度下不同壓強時反應物A的轉(zhuǎn)
化率大小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從而確定反應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產(chǎn)物
氣體物質(zhì)間的化學計量數(shù)的大小關系。如圖甲中任取一條溫度曲線研
究,壓強增大,αA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圖乙
中任取橫軸上的一點作垂線,也能得出結論。(2)通過分析相同壓強下不同溫度時反應物A的轉(zhuǎn)化率的大小來判斷平衡
移動的方向,從而確定反應的熱效應。如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在圖甲中對
橫軸上的一點作垂線,或在圖乙中任取一曲線,即能分析出正反應為放熱
反應。4.幾種特殊圖像(1)對于化學反應mA(g)+nB(g)? pC(g)+qD(g),M點前,表示化學反應從反應物開始,則v正>v逆;M點為剛達到的平衡點。M點后為平衡受溫度的影
響情況,即升溫,A%增大(C%減小),平衡左移,ΔHv逆;同理,右下方F點處v正<
v逆。
?(二)化學平衡相關圖像題的解題步驟?
例2????(2020濟南二中高三線上檢測,12)向某容積為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
充入2 ml X(g)和1 ml Y(g),發(fā)生反應2X(g)+Y(g)?3Z(g)。反應過程中,持續(xù)升高溫度,測得混合體系中X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
示。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M點時,Y的轉(zhuǎn)化率最大B.平衡后充入X,達到新平衡時X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
C.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減小D.W、M兩點Y的正反應速率相同
解題導引 分析圖像時要注意橫坐標、縱坐標的意義以及曲線的變化
情況,對圖像上的點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
解析 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 ml X(g)和1 ml Y(g),反應從左到右進行,
結合圖像,由起點至Q點,X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Q點之后,隨著溫度升高,X的
體積分數(shù)增大,意味著Q點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
反應從右向左進行。Q點之前,反應向右進行,Y的轉(zhuǎn)化率不斷增大,Q點→
M點的過程中,平衡逆向移動,Y的轉(zhuǎn)化率下降,因此Q點時Y的轉(zhuǎn)化率最
大,A錯誤;平衡后充入X,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根據(jù)勒夏特列
原理,平衡移動只能減弱而不能抵消這種改變,達到新的平衡時,X的體積
分數(shù)仍比原平衡大,B錯誤;根據(jù)以上分析,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
數(shù)減小,C正確;容器體積不變,W、M兩點X的體積分數(shù)相同,Y的體積分數(shù)
及濃度也相同,但M點溫度更高,Y的正反應速率更快,D錯誤;故選C。
一、應用“三段式”法解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1.化學平衡的計算一般涉及化學平衡常數(shù)、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轉(zhuǎn)化率、百分含量等,通過寫出化學方程式,先列出相關量(起始量、轉(zhuǎn)化
量、平衡量),然后根據(jù)已知條件建立關系式進行解題。2.可按下列步驟建立模型,確定關系式進行計算。如可逆反應mA(g)+nB
(g)? pC(g)+qD(g),在體積為V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物A、B的初始加入量分別為a ml、b ml,達到化學平衡時,設A物質(zhì)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的量
為mx ml。(1)模型mA(g)+ ????nB(g)? ????pC(g)+ ????qD(g)起始量/ml ????a ????b 0 0
轉(zhuǎn)化量/ml ????mx ????nx ????px ????qx平衡量/ml ????a-mx ????b-nx ????px ????qx則有:①平衡常數(shù):K=?。②平衡時A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c(A)=? ml·L-1。③平衡時A的轉(zhuǎn)化率:α(A)=?×100%,A、B的轉(zhuǎn)化率之比為α(A)∶α(B)=?∶?。④平衡時A的體積分數(shù):φ(A)=?×100%。
⑤平衡時和開始時的壓強比:?=?。⑥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2)基本步驟①寫出可逆反應化學方程式;②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初始加入量;③確定反應過程的轉(zhuǎn)化量;④確定平衡量。
例1????(2020臨沂一模,13)甲、乙均為1 L的恒容密閉容器,向甲中充入1
ml CH4和1 ml CO2,乙中充入1 ml CH4和n ml CO2,在催化劑存在下發(fā)
生反應:CH4(g)+CO2(g)?2CO(g)+2H2(g),測得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B.773 K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小于的體積分數(shù):φ(b)=φ(c)D.873 K時,向甲的平衡體系中再充入CO2、CH4各0.4 ml,CO、H2各1.2
ml,平衡不發(fā)生移動
解析 溫度升高,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說明溫度升高有利于反應正向
進行,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A正確;873 K時,c點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60%,
列“三段式”:?則K=?=12.96,溫度升高,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增大,則773 K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小于12.96,B正確;根據(jù)圖像,相
同溫度下乙中甲烷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大于甲中,則n>1,b、c點甲烷的平衡轉(zhuǎn)
化率相等,則兩點平衡時體系中CH4、CO、H2物質(zhì)的量分別相等,但b中
CO2物質(zhì)的量大于c中,則H2的體積分數(shù):φ(b)K=12.96,平衡逆向移動,D錯誤。
題目價值 在化學平衡的計算中,常常要計算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各組分
的轉(zhuǎn)化濃度、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的量、平衡濃度、平衡時物質(zhì)的量等,如果用
“三段式”法進行計算,能夠快速得到結果。
二、突破壓強平衡常數(shù)Kp計算近幾年高考試題,壓強化學平衡常數(shù)幾乎成了必考內(nèi)容。1.概念:在化學平衡體系中,用各氣體物質(zhì)的平衡分壓替代濃度來計算平
衡常數(shù),稱為壓強平衡常數(shù)。2.計算步驟(1)根據(jù)“三段式”法計算平衡體系中各氣體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或物質(zhì)的
量濃度;(2)計算各氣體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或體積分數(shù));(3)根據(jù)分壓計算公式求出各氣體物質(zhì)的平衡分壓,某氣體的平衡分壓=氣
體總壓強×該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或體積分數(shù));(4)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計算公式代入計算。
例2????(2020山東等級考模擬二,15)氨基甲酸銨發(fā)生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NH2COONH4(s)?2NH3(g)+CO2(g)。利用如下裝置測定不同溫度下該反應以分壓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p,實驗步驟如下:(Ⅰ)關閉K3,打開K1和K2,開啟真空泵抽氣至測壓儀數(shù)值穩(wěn)定后關閉K1;(Ⅱ)關閉K2,緩慢開啟K3至U形管兩邊液面相平并保持不變,讀取壓強數(shù)
值。記錄25 ℃、30 ℃下壓強分別為12.0 kPa、17.1 kPa。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
?A.氨基甲酸銨分解反應的ΔH>0B.該反應25 ℃時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2.56×1011 Pa3C.步驟Ⅰ中測壓儀數(shù)值未穩(wěn)定即關閉K1,Kp測量值偏小
D.步驟Ⅱ中讀數(shù)時U形管左側液面偏高,Kp測量值偏小
解析 溫度升高氣壓增大,由反應可知,平衡正移,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A
正確;設CO2的壓強為x Pa,則NH3的壓強為2x Pa,總壓強為12.0 kPa,則p(CO
2)=?=4 000 Pa,p(NH3)=2p(CO2)=8 000 Pa,則 Kp=p(CO2)×p2(NH3)=2.56×1011 Pa3,B正確;步驟Ⅰ中測壓儀數(shù)值未穩(wěn)定即關閉K1,U形管左側會有
殘留空氣,導致Kp測量值偏大,C錯誤;步驟Ⅱ中讀數(shù)時U形管左側液面偏
高,則證明左側氣壓小于右側,Kp測量值偏大,D錯誤。
題目價值 有關Kp的計算是近幾年高考中的常考內(nèi)容,該題很好地體現(xiàn)
了定量探究化學平衡的學科素養(yǎng),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
探究問題的關鍵能力。
速率常數(shù)的應用速率常數(shù)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之一,考查時穩(wěn)中有變,變中有新意,旨在考
查考生的遷移運用能力,體現(xiàn)了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變化觀念與平衡
思想兩大學科素養(yǎng);考生需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常數(shù),學會靈活變通,舉一反
三。1.速率常數(shù)含義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其中的每一步反應稱為基元反應。
假設基元反應為aA(g)+bB(g)?cC(g)+dD(g),其速率可表示為v=kca(A)·cb(B),式中的k稱為反應速率常數(shù)或速率常數(shù)。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單位
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在恒溫下,不因反應物濃度的改變而變化,但受溫
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zhì)等因素的影響。通常反應速率常數(shù)越大,反
應進行得越快。2.基元反應的速率方程基元反應aA+bB?cC+dD的速率方程可寫為:v正=k正 ca (A)· cb(B)(k正為正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v逆=k逆 cc(C)·cd(D)(k逆為逆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基元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以其化學計量數(shù)為指數(shù)的冪的
乘積成正比。3.復雜反應的速率方程許多化學反應不是基元反應,而是由兩個或多個基元步驟完成的復雜反
應。假設反應A2+B?A2B是分兩個基元步驟完成的:第一步 A2?2A· 慢反應
第二步 2A·+B?A2B 快反應對于總反應來說,決定反應速率的是第一個基元步驟,即這種前一步的產(chǎn)
物作為后一步的反應物的連串反應,決定速率的步驟是最慢的一個基元
步驟。故速率方程是v=kc(A2),而不是v=kc(A2)·c(B)。4.反應級數(shù)某化學反應aA+bB?cC+dD,若其速率方程的形式為:v正=k正 ca(A)·cb(B);則該反應的反應級數(shù)為a+b,即速率方程中冪指數(shù)之和;或該反應為a+b級
反應。5.速率常數(shù)與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關系一定溫度下,對于基元反應aA(g)+bB(g)?gG(g)+hH(g),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v正=k正·ca(A)·cb(B),v逆=k逆·cg(G)·ch(H),因平衡時v正=v逆,則k正·ca(A)·cb(B)=k逆·
cg(G)·ch(H),?=?=K。
例1????(2020濱州二模,14)乙酸甲酯的催化醇解反應可用于制備甲醇和乙
酸己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 已知v正=k正×x(CH3COOCH3)×x(C6H13OH),v逆=k逆×x(CH3COOC6H13)×x
(CH3OH),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受溫度影響),x為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分
數(shù)。反應開始時,CH3COOCH3和C6H13OH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1投料,測得3
38 K、343 K、348 K三個溫度下CH3COOCH3轉(zhuǎn)化率(α)隨時間(t)的變化
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H>0B.348 K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1.8C.A、B、C、D四點中,v正最大的是D
D.在曲線①、②、③中,k正與k逆的差值最大的曲線是①
解析 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先達到平衡,根據(jù)圖示可知①對應的溫度
是348 K,溫度升高,CH3COOCH3轉(zhuǎn)化率增大,說明平衡正向移動,因此正反
應為吸熱反應,該反應的ΔH>0,A正確;反應開始時,CH3COOCH3和C6H13
OH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1投料,348 K時CH3COOCH3的轉(zhuǎn)化率為64%,假設
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都是1 ml ,反應前后物質(zhì)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則平衡
時,n(CH3COOC6H13)=n(CH3OH)=0.64 ml ,n(CH3COOCH3)=n(C6H13OH)=0.36 ml ,n(總)=2 ml ,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3.2,B錯誤;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v正=k正×x(CH3COOCH3)×x(C6H13OH),曲
線①的溫度最高,A點的x(CH3COOCH3)×x(C6H13OH)大,且溫度高,因此A點
v正最大,C錯誤;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受溫度影響,該反應為吸熱反應,k正受溫
度影響更大,因此溫度升高,k正增大的程度大于k逆,因此k正與k逆的差值最大
的曲線是①,D正確。
例2 某溫度時,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僅發(fā)生反應:2NO2(g)? 2NO(g)+O2(g)????ΔH>0。實驗測得:v正(NO2)=k正c2(NO2),v逆(NO)=k逆c2(NO)·c(O2),k正、k
逆為化學反應速率常數(shù),只受溫度影響。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Ⅰ中N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約為66.7%B.Ⅱ中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c(O2)
這是一份山東專用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專題十二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_應用篇課件,共42頁。
這是一份2022版高考化學選考山東專用一輪總復習課件:專題四氧化還原反應 —應用篇,共1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實踐探究,答案D,答案C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版高考化學選考山東專用一輪總復習課件:專題十九物質(zhì)的檢驗、分離與提純 —應用篇,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