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2屆河南六市高三11月聯(lián)考各科試卷及答案
河南省六市重點高中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題 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河南省六市重點高中2022屆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題 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六市重點高中2022屆高三11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卷doc、河南省六市重點高中2022屆高三11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答案PDF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河南省六市重點高中2022屆高三11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8 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9~12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條高原電氣化鐵路——拉薩至林芝鐵路正式通車,復興號高原內雙電源動車組同步投入運營,結束了藏東南不通鐵路的歷史。動車組是由動車和拖車編組而成,提供動力的車廂叫動車,不提供動力的車廂叫拖車。假設動車組各車廂質量均相等,動車的額定功率都相同,動車組在水平直軌道上運行過程中阻力與車重成正比。某列車組由8節(jié)車廂組成,其中第1、5節(jié)車廂為動車,其余為拖車,其運行的最大速率為200 km/h,若再把第3、7節(jié)車廂改為動車,其運行的最大速率將變?yōu)?/span> A.400 km/h B.360 km/h C.320 km/h D.300 km/h2.如圖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傾角為30°,總質量為m(包括雪具在內)的滑雪運動員從距底端高為h處的雪道上由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其加速度大小為g。在他從雪道上向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減少的重力勢能為mgh B.系統(tǒng)減少的機械能為mghC.運動員克服摩擦力做功為mgh D.運動員獲得的動能為mgh3.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從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身上穿著我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航天服內置微型噴氣發(fā)動機和操縱系統(tǒng),相當于微型載人航天器,未來有一天,航天員登陸月球,在月球表面懸停。已知航天服連同人和裝備的總質量為m,噴氣口的橫截面積為S,氣體的密度為ρ,且氣體噴出前的速度為零,月球的質量為M,月球的半徑為R,引力常量為G。要使航天員能在月球表面懸停,則單位時間內噴射的氣體的質量為 A. B. C. D.4.如圖所示,長木板A靜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體B以水平速度v0沖上A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長木板A上,則從B沖到長木板A上到相對A靜止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B動能的減少量等于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 B.物體B動量的改變量等于木板A動量的改變量 C.物體B與長木板A之間相互作用的滑動摩擦力對系統(tǒng)的總沖量為零 D.物體B與長木板A之間相互作用的滑動摩擦力對系統(tǒng)做的總功為零5.如圖所示,長為L的輕質細繩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點,另一端拴一質量為m的小球。剛開始細繩處于水平位置,現將小球由靜止釋放,細繩從水平位置運動到豎直位置,在此過程中小球沿圓弧從A點運動到B點,C點、D點是圓弧的兩個三等分點,不計空氣和O點阻力,則重力在C點和D點的瞬時功率之比滿足 A.<<1 B.1<< C.<<2 D.2<<6.光滑半圓槽的邊緣上固定有一輕質定滑輪,輕繩一端連接小球P,繞過光滑的定滑輪A,另一端系在豎直桿上的B點?,F將另一個重物G用光滑輕質掛鉤掛在輕繩上AB之間的O點,已知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將繩的B端向上緩慢移動一小段距離,小球P沿半圓槽上移一小段距離后系統(tǒng)重新平衡,有關力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繩的張力大小不變 B.繩的張力變大C.半圓槽對小球P的彈力變小 D.半圓槽對小球P的彈力變大7.質量m=4 kg的物塊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v0=2 m/s的速度運動,t=0時對物體施加以水平外力F,規(guī)定v0的方向為正方向,外力F隨時間t變化圖線如圖所示,則 A.第1 s末物塊的速度大小為2.5 m/s B.第2 s末物塊的動量大小為12 kg·m/s C.在0~3 s時間內物塊的動量變化量為2kg·m/s D.第7 s末時物塊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8.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左側是四分之一光滑圓弧,左端底部恰好與地面相切。兩小球的質量分別為m1=2 kg、m2=3 kg,m1的初速度為v0,m2保持靜止。已知m1與m2發(fā)生彈性碰撞,要使m1與m2發(fā)生兩次碰撞,則M可能為 A.2kg B.3 kg C.5 kg D.6 kg9.如圖所示,小船的兩端站著甲、乙兩人,初始小船靜止于湖面上?,F甲和乙相向而行,從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最后靜止于船上,已知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不計水的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甲先行,乙后行,小船最終向左運動 B.若甲先行,乙后行,小船最終靜止C.最終小船靜止于初位置左側 D.最終小船靜止于初位置右側10.高空墜物極易對行人造成傷害。若一個50 g的雞蛋從高空下落撞在地面上,落地前最后1 s的位移為35 m,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與地面碰撞時間為2 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雞蛋下落時的高度約為80 m B.雞蛋下落時的高度約為60 m C.雞蛋對地面的平均沖擊力大小約為500 N D.雞蛋對地面的平均沖擊力大小約為1000 N11.2021年2月10日,在歷經近7個月的太空飛行后,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太空剎車”,順利被火星捕獲,進入環(huán)火星軌道。物體在萬有引力場中具有的勢能叫作引力勢能,若取兩物體相距無窮遠時的引力勢能為零,一個質量為m的質點距質量為M的引力源中心為r時,其引力勢能(式中G為引力常量)。已知地球半徑約為6 400 km,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為7.9 km/s,火星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火星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則“天問一號”剎車后相對于火星的速度不可能為 A.7.9 km/s B.5.5 km/s C.4.0 km/s D.km/s12.一輕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質量為m1的物體1輕放在彈簧上端,物體1由靜止向下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其機械能與彈簧壓縮量x間的關系如圖線1所示;把質量為m2的物體2輕放在彈簧上端,物體2由靜止向下運動,物體向下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其機械能與彈簧壓縮量x間的關系如圖線2所示(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范圍內)。以桌面為零勢能面,已知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形變量之間的關系滿足EP=kx2,則A.兩物體的質量之比m1 :m2=3:1B.圖中x1 :x2=1 :3C.m1與m2的最小機械能之比為1 :3D.m1與m2的最大動能之比為1 :9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4分。13.(6分)某實驗小組設計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在鐵架臺上用鐵夾固定好一個力傳感器,一根長為L的不可伸長的細線上端固定在力傳感器上,下端固定在小球上(小球視為質點),把小球拉離平衡位置使細線偏離豎直方向一個角度,由靜止釋放小球,力傳感器可記錄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細線拉力大小,實驗測得小球在平衡位置靜止時傳感器的讀數為F0。 (1)某次實驗測得釋放小球時的位置與最低點的高度差為h,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力傳感器的示數為F,則需要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用已知和測量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實驗過程中要求力傳感器的最大讀數不超過2F0,則釋放小球時細線與豎直方向夾角θ不超過__________。 (3)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__。 A.細線要選擇伸縮性小的 B.小球盡量選擇密度大的 C.不必測出小球的質量 D.可以直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力傳感器進行實驗14.(8分)如圖所示,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水平軌道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安裝好實驗裝置,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第一步,不放小球m2,讓小球m1從斜槽上某位置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邊緣處,讓小球m1由第一步中的同一位置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水平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在上述實驗中: (1)在不放小球m2時,小球m1從斜槽上某處由靜止開始滾下,m1的落點在圖中的__________點,把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邊緣處,小球m1從斜槽相同位置處由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fā)生碰撞,碰后小球m1的落點在圖中的__________點。 (2)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為了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測量__________。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射程 (3)本實驗中小球1的質量m1與小球2的質量m2大小應滿足的關系__________。 (4)碰撞的恢復系數的定義為,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兩物體的速度。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分別為64.41 cm、84.19 cm、147.21 cm,則該實驗的恢復系數e=__________。(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三、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38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15.(6分)如圖所示,傾角θ=37°的斜面與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在B點平滑相接,傳送帶逆時針轉動,速度v=6m/s。某時刻質量m=1 kg的物塊(可視為質點)從斜面上距離傳送帶水平面高H=3 m的A點由靜止滑下,已知物塊與斜面和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3,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物塊在傳送帶上第一次相對地面靜止時,由于物塊滑上傳送帶而使得傳送帶多做的功; (2)物塊在斜面上運動的總距離。 16.(8分)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1=200 g、M2=100 g的物塊1、2靜止在水平地面上,間距d=0.2 m,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一長L=0.45 m的細線一端固定在懸點,另一端連接一質量m=100 g的小球。將細線拉至水平并由靜止釋放,當小球運動到懸點正下方時與物塊1發(fā)生彈性正撞,此后物塊1與物塊2發(fā)生碰撞后迅速合為一體。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 (1)小球與物塊1碰撞后瞬間細線上的拉力大??; (2)物塊1與物塊2碰撞過程中損失的動能; (3)整個運動過程中物塊1移動的距離。17.(12分)如圖,在地面上方、水平虛線下方存在一種特殊的相互作用區(qū),作用區(qū)對小球A沒有力的作用,對小球B有豎直向上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力的作用。兩小球A和B的質量均為m,初始時小球B靜止在虛線邊界下方h高處,小球A從B正上方的虛線邊界處由靜止釋放。小球A與小球B發(fā)生的碰撞為彈性碰撞,碰撞的時間極短。求: (1)兩小球發(fā)生第一次碰撞的過程中,B受到A的沖量大??; (2)兩小球發(fā)生第一次碰撞后至第二次碰撞前,A、B間的最大距離; (3)要使兩小球能發(fā)生三次碰撞,水平虛線距地面的距離至少為多少。18.(12分)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的軌道由粗糙水平直軌道(足夠長)和半徑為l的光滑半圓軌道BC構成,半圓軌道BC與水平軌道在B點相切。物塊P和Q(均可視為質點)將原長為2l的輕質彈簧壓縮至l后用細線連在一起,靜止在水平軌道上,已知物塊P和Q的質量分別為2m和m,P和Q與水平軌道的動摩擦因數之比μ1 :μ2=1 :2,輕彈簧中儲存的彈性勢能為6mgl。燒斷細線后,物塊P和Q開始沿水平軌道運動,物塊P最后停在A點,Q向右滑動3l后到達B點,在B點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5mg。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1)試判斷Q能否到達半圓軌道的最高點C,若能到達,求出Q到達C點的速度;若不能,求出Q脫離軌道的位置距水平軌道的豎直高度; (2)求Q到達B點時,P的速度大??; (3)求整個過程中P的位移大小。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2022屆安徽省合肥市重點高中高三上學期8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題(PDF版),共10頁。
這是一份2022合肥重點高中高三上學期8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題PDF版含答案,共10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六市重點高中2022屆高三11月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卷,共7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