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名稱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外戚宦官專權的原因
難點名稱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及影響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從知識點本身內容來看,古代國家的權力運行機制離現(xiàn)實社會較遠且復雜,君主專制制度之下的實權派的所作所為不能用現(xiàn)代的民主法制思維去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與社會動蕩之間的必然關系,教師要講清也實屬不易。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七年級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較弱,對權力之爭本身就比較陌生,何況還是古代史中的權力之爭。在現(xiàn)代民主法制社會中,對古代專制極權統(tǒng)治的理解有一定困難。
難點教學方法
1.講授法:多媒體演示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過程,結合教師的講授,讓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認識;
2.觀察法:讓學生觀察東漢中后期10位皇帝的繼位、死亡年齡,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結論,并以此為突破口,一步步展開分析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和影響。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導入
“光武中興”為東漢社會帶來了繁榮,然而東漢很快就走向衰落,社會出現(xiàn)動蕩,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外戚宦官專權的原因”,共同揭開東漢中后期社會衰落和動蕩的神秘面紗。
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1.明確概念
外戚:指帝王的母親和妻子方面的親戚。東漢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將,名門大族,他們是豪強地主上層的代表。東漢的外戚主要有“馬、竇、鄧、梁”四大家族,這四大家族,集功臣與外戚于一身,勢力非常強大,顯赫一時。
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俗稱“太監(jiān)”。宦官一般出身低微,沒有什么文化素養(yǎng),他們的工作和身份為一般人所不齒。
師:按現(xiàn)代人的相法,外戚相當于“客人”,宦官相當于“仆人”。那么這些“客人”、“仆人”怎么能做主人的“主”呢?他們?yōu)槭裁茨軐嗄兀?br>2.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專權的原因
看一看:多媒體展示圖表、指導學生觀察《東漢中后期10位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
東漢中后期10位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
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壽命(歲)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算一算:這些東漢皇帝即位時的年齡平均是多少歲?他們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歲?(平均即位年齡9.5歲;平均壽命24歲。)
議一議:根據(jù)剛才算出來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齡小、壽命異常短。)
想一想:這么幼小的皇帝最親近的人是誰?(自己的母親)。
①外戚專權的原因:皇帝年幼、無法主政
由于皇帝年幼繼位,無法主政,就出現(xiàn)了母后臨朝,垂簾聽政的情況。這些垂簾聽政的太后們,年齡其實都不大,有的只有二十出頭。這些年輕的太后們沒有社會經(jīng)驗和統(tǒng)治經(jīng)驗,所以根本沒有能力駕馭國家機器。
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政權會落到誰的手中?
(年輕的太后們只能依靠娘家的父親、兄弟,即小皇上的外公和舅舅們,幫助自己來處理國家大事,這樣一來,國家政權便落到了外戚手中。而且外戚越盡力,皇帝的權力就被架空得越厲害。東漢時期,大部分外戚是專橫跋扈的。)
相關史事:外戚梁冀干政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個皇帝(沖帝、質帝、桓帝),獨攬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當官封侯,橫行霸道,把數(shù)千平民當作自己奴婢,各地上貢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獻給皇帝。年幼的漢質帝不滿梁翼專權,說他是“跋扈將軍”,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漢質帝。
②宦官專權的原因:皇帝長大、欲行使君權
當皇帝成年后,逐漸意識到自己才是權力的核心,難以容忍自身被架空?;实蹚男【蜕L在深宮,勢單力薄。
思考:長大成人的皇帝此時要想奪回政權,只能依靠誰?結果如何?
(只能依靠自己身邊的宦官了?;鹿僬展苤实鄣娜粘F鹁?,熟悉皇帝的性情習慣,是皇帝身邊此時唯一的親信?;实巯胍没乇驹搶儆谧约旱恼螜嗔?,必然要同專政的外戚產(chǎn)生矛盾,但滿朝文武都是外公、舅舅們提拔上來的,皇帝根本指使不動。在與外戚的斗爭中,宦官成為了皇帝天然的盟友。在宦官的協(xié)助下,皇帝奪回政權,有功的宦官“遂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國家的權力又落到了這些有功的宦官手中。)
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皇帝壽命短
剛才,我們看了東漢中后期10位皇帝的平均壽命圖表,知道東漢中后期的皇帝自和帝始,平均壽命很短,只有24歲,其中有3位皇帝未超過10歲。
思考: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是如何交替專權的?
(當皇帝死去,新君即位,新的太后又開始垂簾聽政,于是新的外戚又上臺了……皇帝長大后為奪回政權,又任用宦官……因此形成這么一個特點:皇帝年幼,外戚掌權?;噬祥L大后,靠宦官殺外戚,宦官掌權。沒幾年皇上駕崩了,小皇上即位,又是外戚掌權,小皇上長大了,于是宦官掌權。如此循環(huán)往復。)
3.東漢中后期的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影響?
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huán),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1.東漢中期以后,政治統(tǒng)治的突出特點是 ( D )
A.皇帝專權 B.外戚專權 C.宦官專權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2.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童謠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政治狀況?
反映的政治狀況是:正直的官員往往會遭到排擠迫害,而不直的人往往加官晉爵、權傾朝野、把持朝政、為所欲為。
小結
東漢前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時期,皇帝本人能夠控制國家的政治權力,但進入東漢中期以后,從漢和帝開始,東漢政權內部出現(xiàn)了外戚、宦官輪流把持國家最高權力的局面,這種局面貫穿于整個東漢中后期的歷史,成為東漢政治的一個重要特點。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本冊綜合教案,共32頁。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六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設計,共3頁。
這是一份2021學年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六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任務,教學流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