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該日太陽直射緯度為( )
A.0° B.10°S C.10°N D.20°N
2.乙地緯度為( )
A.20°S B.20°N C.40°S D.40°N
某研究小組對我國南沙群島進行了考察,并觀測繪制了“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在一年的觀測中,該小組看到正午太陽在北方的時間大約是( )
A.3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12個月
4.太陽從a到b的時段內(nèi),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南沙群島白晝逐漸變長
B.臺灣各地正午影長變短
C.南海地區(qū)盛行偏北風
D.舟山群島從梅雨期過渡到伏旱期
下圖為“20°N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年內(nèi)變化圖”。據(jù)此完成5~6題。
5.圖中代表夏至日的序號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6.該地同時符合晝長夜短、晝漸長夜?jié)u短、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三個條件的時段為( )
A.①~②時段 B.②~③時段
C.③~④時段 D.④~①時段
(2020·吉林長春調(diào)研)挪威南部的尤坎鎮(zhèn)(59°53′N)地處深山峽谷之中,每年9月起都會出現(xiàn)整日見不到太陽的現(xiàn)象,于是當?shù)厝嗽谏缴霞茉O了三面巨鏡,把陽光反射到小鎮(zhèn)的廣場上。據(jù)此完成7~9題。
7.該地整日見不到太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阻擋 B.沙塵遮天蔽日
C.多雨霧天氣 D.發(fā)生極夜現(xiàn)象
8.巨鏡最可能位于小鎮(zhèn)廣場的( )
A.南側(cè) B.北側(cè) C.東側(cè) D.西側(cè)
9.當?shù)卣找姴坏教柕默F(xiàn)象持續(xù)時間約為( )
A.1個月 B.3個月
C.7個月 D.10個月
10.(2020·北京豐臺區(qū)模擬)海口、杭州、西安、沈陽四地的學生合作,測得四個日期當?shù)卣鐣r直立在平地上等長竹竿的影長及朝向,并繪制了示意圖。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 )
(2020·山東聊城模擬)今年春季,我國某地返校的高三畢業(yè)班學生,于北京時間12:00,在教室里觀測到自己立在書桌面上的鋼筆的影子并不朝向正北,而是與南北方向的書桌邊線有4°夾角(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11~13題。
11.該同學所在的省份是( )
A.山東 B.新疆 C.湖北 D.云南
12.若在一周后的同一時刻再次進行觀察,則與上次相比( )
A.影長變長 B.夾角增大
C.影長不變 D.夾角不變
13.觀察鋼筆影子時,該同學朝向大致是( )
A.面向正東 B.面向正南
C.面向正西 D.面向正北
(2020·四川攀枝花統(tǒng)考)我國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候鳥遷徙進行觀測記錄:某日北京時間7時08分太陽從東方湖面升起,數(shù)小時后,飛鳥的影子落在正北時,太陽高度為65°,日落時北京時間為19時08分。下圖為“該學習小組拍攝的日出候鳥遷徙照片”。據(jù)此完成14~15題。
14.該照片拍攝地最可能位于( )
A.滇池 B.青海湖 C.太湖 D.呼倫湖
15.拍攝當日( )
A.哈爾濱可能烈日炎炎
B.攀枝花正午影長為年內(nèi)最長
C.南極圈內(nèi)有極夜現(xiàn)象
D.北京與開普敦的晝長相等
(2020·安徽銅陵一中月考)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擺放角度、使用地區(qū)的不同,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種,但其設計原理都是相同的(即晷針指向北極星或相反方向)。下圖為“我國某地日晷計時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6~17題。
16.若該日晷位于北京(40°N),則晷面與地平面的夾角應接近( )
A.30° B.40°
C.50° D.60°
17.若圖示時刻北京時間為10時,則該日晷可能位于( )
A.黑龍江省 B.河北省
C.遼寧省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下面圖1為“我國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樹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圖”,圖2為“沿圖1中PM一線所作的剖面圖”。根據(jù)圖文材料,完成18~19題。

18.一年中正午時分,圖2中溝內(nèi)小樹苗能全部被陽光照射的時間約為( )
A.60天 B.100天
C.180天 D.340天
19.6月22日該地晝長約為15小時,圖2中溝內(nèi)小樹苗全部能照射到陽光的時間約為( )
A.1小時 B.2小時
C.3小時 D.4小時
我國某小區(qū)陽臺統(tǒng)一安裝上下伸縮式晾衣架。讀圖回答20~21題。
20.與武漢相比較,北京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 )
A.冬季長,夏季短 B.冬季長,夏季長
C.冬季短,夏季長 D.冬季短,夏季短
21.北京與武漢相比較,正午時冬夏繩索長度伸縮變化的幅度( )
A.北京大于武漢 B.北京小于武漢
C.北京等于武漢 D.無法比較
答案精析
1.C 2.A [第1題,根據(jù)圖示及材料可知,甲地位于30°N,正午太陽高度為70°,且晝長大于12小時,應為甲地的夏半年,據(jù)此結(jié)合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可知,甲地正午太陽高度=90°-30°+直射點緯度=70°,據(jù)此推知太陽直射緯度為10°N,選C。第2題,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60°,且晝長小于12小時,應為乙地的冬半年,結(jié)合上題結(jié)論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為10°N,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據(jù)此推斷乙地應位于南半球。結(jié)合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知,乙地正午太陽高度=90°-乙地緯度-10°=60°,據(jù)此計算得出乙地緯度為20°S,選A。]
3.A 4.D [第3題,從右圖中看,太陽位于北方的時間約占一年中的四分之一,所以在一年的觀測中,該小組看到正午太陽在北方的時間大約是3個月,A對。第4題,a時太陽在最北方,為夏至日,c時太陽直射在赤道,是春、秋分日,太陽從a到b的時段內(nèi)是從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間,南沙群島白晝逐漸變短,A錯;臺灣各地正午影長有的變短,有的變長,B錯;夏半年南海地區(qū)盛行偏南風,C錯;舟山群島從梅雨期過渡到伏旱期,D對。]
5.A 6.D [第5題,結(jié)合該地緯度和圖中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可判斷出,①代表夏至日,②④代表太陽直射20°N時,③代表冬至日。第6題,圖中④~①時段,太陽直射點自20°N向北回歸線移動,該地晝長夜短且晝漸長、夜?jié)u短,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
7.A 8.B 9.C [第7題,該地位于深山峽谷之中,受沙塵影響的可能性較小,B錯誤;多雨霧天氣不會使該地長期整日見不到太陽,C錯誤;該地不在北極圈內(nèi),無極夜現(xiàn)象,D錯誤;該地位于深山峽谷中,見不到太陽的原因應為地形的阻擋,A正確。第8題,該地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正午陽光從南部照射,為了將從南部照射的陽光反射進小鎮(zhèn)廣場,鏡子應位于小鎮(zhèn)廣場的北側(cè)。故選B。第9題,該小鎮(zhèn)能否見到陽光取決于正午太陽高度。據(jù)材料可知,該地每年9月起都會出現(xiàn)整日見不到太陽的現(xiàn)象,此時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日益減小。由于正午太陽高度具有對稱性,冬至日后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直到次年3月后,正午太陽高度才能達到陽光射入小鎮(zhèn)的要求,9月~次年3月持續(xù)時間約為7個月。故選C。]
10.B [???、杭州、西安、沈陽四地中只有??谖挥诒被貧w線以南,因此正午竹竿影子朝向,只有海口短時間內(nèi)朝向南方,其余三地一年中竹竿影子正午朝向只能朝向北方,A、C、D錯,B正確,故選B。]
11.A 12.D 13.A [第11題,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時間12:00立在書桌面上的鋼筆的影子并不朝向正北。讀圖可知,鋼筆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則太陽此時位于東南方向,即當?shù)氐胤綍r應在上午,比北京時間晚,即位于120°E以西。圖文信息表明,北京時間12:00,鋼筆影子與南北方向的書桌邊線有4°的夾角,影子轉(zhuǎn)動的速度大致與地球自轉(zhuǎn)速度相當,因此該地應位于120°E以西4°左右,即116°E。山東省大致位于115°E~123°E之間,因此該同學所在的省份可能是山東省,A符合題意。第12題,材料信息表明,觀察時間在春季,直射點向北運動,當?shù)卣缣柛叨葢黾?,則在一周后的同一時刻再進行觀察,影子長度應變短,A、C錯誤;由于使用的時間系統(tǒng)沒有變化,當?shù)氐慕?jīng)度不可能發(fā)生改變,因此鋼筆影子與南北方向的書桌邊線的夾角也會相對穩(wěn)定,B錯誤,D正確。第13題,材料和圖像信息表明,書桌橫邊呈南北走向,根據(jù)圖中影子朝向判斷,面對書桌左側(cè)為北,右側(cè)為南,由此判斷,觀察鋼筆影子時,該同學朝向正東,后面為正西,因此A正確,B、C、D錯誤。]
14.A 15.D [第14題,由材料可知,當?shù)貢冮L為12小時,節(jié)氣為二分日。由正午太陽高度為65°,可知當?shù)氐牡乩砭暥葹?5°N。北京時間7時08分日出,對應于當?shù)氐胤綍r6時,說明當?shù)亟?jīng)度為103°E,故當?shù)氐牡乩碜鴺藶?25°N,103°E),最靠近滇池。故本題選A。第15題,由上題可知,當日的節(jié)氣為春分日或秋分日,哈爾濱不可能烈日炎炎,A錯;攀枝花正午影長年內(nèi)最長為冬至日,而不是二分日,B錯;二分日,南極圈內(nèi)無極夜現(xiàn)象,C錯;二分日,北京與開普敦的晝長相等,都為12小時,D對。]
16.C 17.A [第16題,晷針指向北極星或相反方向,則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為當?shù)氐木暥?0°。晷針與晷面垂直,則晷面與地平面的夾角應接近90°—40°=50°,選C。第17題,根據(jù)圖示中晷針影子的位置可知,圖中晷針在晷面上的投影不到午時,在巳、午之間,可以判斷此時應為11時,若圖示時刻北京時間為10時,則據(jù)此計算可知,當?shù)亟?jīng)度應在135°E左右,應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結(jié)合選項,該日晷最可能位于黑龍江省,據(jù)此分析選A。]
18.B 19.C [第18題,由圖2可知,只要正午太陽高度達到60°以上,溝內(nèi)小樹苗即可全部被陽光照射,計算可得,太陽直射10°N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60°,大于60°的時間為太陽直射點從10°N到23°26′N一個來回的時間,即太陽直射點移動了(23°26′-10°)×2=26°52′,太陽直射點一個月大約移動8°,故圖2中溝內(nèi)小樹苗能全部被陽光照射的時間約為100天。第19題,6月22日該地日出時太陽高度為0°,正午為73°26′,半天約7.5小時,即每小時太陽升高約10°。而當太陽高度大于60°時,溝內(nèi)小樹苗能夠被全部照射,太陽高度變化幅度為(73°26′-60°)×2=26°52′,近3小時。]
20.D 21.B [第20題,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懸掛晾衣架的繩索就越長。與武漢相比較,北京緯度高,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都比武漢小,因此正午時懸掛晾衣架的繩索長度冬季短,夏季短,D對。第21題,北京和武漢的冬夏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相同,都是46°52′。而北京冬夏正午太陽高度都小于武漢,所以北京冬夏正午時繩索長度伸縮變化的幅度小于武漢。B對。]

相關試卷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幫 2.0.5 太陽方位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練習)-(新高考專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幫 2.0.5 太陽方位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練習)-(新高考專用),文件包含基礎知識五太陽方位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練習-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幫新高考專用原卷版docx、基礎知識五太陽方位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練習-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幫新高考專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高考地理選擇題 專題訓練:

這是一份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高考地理選擇題 專題訓練,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甲地最可能位于,該日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是,冬至日正午時紀念碑影長約為,該地位于,該日是北半球的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9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9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復習特訓卷高頻考點10正午太陽高度及應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復習特訓卷高頻考點10正午太陽高度及應用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練9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練9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含解析

統(tǒng)考版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綜合集訓7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含解析

統(tǒng)考版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綜合集訓7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含解析

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習高頻考點9  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解析版)

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練習高頻考點9 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