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作者簡介 散文賞讀 文詞點析 譯文參考 散文賞析
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了解兩篇短文作者,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了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背誦并默寫兩篇短文。
陶弘景 蘇 軾
陶弘景(452或456~536),南朝齊梁間道士,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字通明。南京人。出身士族,平生好學。10歲時讀《神仙傳》即有養(yǎng)生之志。南朝宋末曾為諸王侍讀,入齊任左衛(wèi)殿中將軍。29歲時師事孫游岳,遍歷名山,尋訪仙藥,并受符圖經(jīng)法。齊武帝永明十年(492)上表辭官,歸隱茅山。梁武帝蕭衍非常敬重陶弘景,常去山中咨詢朝廷大事,因而有“山中宰相”之稱。
陶弘景是上清經(jīng)道派主要代表,茅山宗的創(chuàng)立者。其思想源于老莊,并雜有儒家觀念,主張佛道儒三教合流。在其他方面也頗有成就,善書法,尤精行書,長醫(yī)藥、歷算與地理,其所撰《本草經(jīng)集注》對后世本草影響頗大。博學能文,著述頗多,總計有80余種,主要有《真靈位業(yè)圖》、《真誥》、《登真隱訣》、《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后百一方》和《藥總訣》等。
蘇軾(1037-1101),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 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
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贰ⅰ端{(diào)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chuàng)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shù) 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 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競躍,爭著跳躍(出水面)。
遂,于是,就。
至,到。
蓋,表推測句首發(fā)語詞。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位于銀川市城西承天寺內(nèi),俗稱“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塔通高64.5米,異常俊秀挺拔。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 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散 文 賞 析(對比閱讀)
這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這兩篇短文分別寫了什么景物?如何寫?(陶文)(蘇文)這兩篇短文分別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陶文) (蘇文)
寫 景 賞 析(《答謝中書書》 )
四時之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 青林翠竹日暮之景:曉霧將歇夕日欲頹
抒情賞析:(《答謝中書書》)
總引: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美,是山川風物之態(tài),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愉悅感受。抒懷:欲界之仙都:盡現(xiàn)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tài);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期與謝靈運比肩,顯自豪之感。表達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寫 景 賞 析(《記承天寺夜游》 )
月景:積水空明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夜游因月而起(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處處扣月;寫月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附:承天寺
抒 情 賞 析(《記承天寺夜游》)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表現(xiàn)作者歡欣之情?!澳顭o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含知音稀少之憾,只張氏是賞月的相知好友。“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相知好友相攜同步漫游賞月,流露出恬適之情。
這是一份2021學年2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集體備課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背景資料,建立的功績,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自主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一段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2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教案配套ppt課件,文件包含課件ppt、教案doc、課時練習doc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課堂教學ppt課件,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言語如潮訴“馬”,闡釋蓮花美好品質(zhì),懷才不遇托“馬”,托物寓意,千里馬,策馬者,食馬者,識馬者,識得人才的統(tǒng)治者,人才的使用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